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중화현미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036
  • 国内刊号: 44-120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庞水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应用带蒂空肠瓣修复十二指肠缺损的临床体会

    作者:朱运海;赵杰;高凌

    目的 介绍应用带蒂空肠瓣修复十二指肠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 对溃疡、外伤、肿瘤、憩室及肠瘘造成十二指肠缺损的12例,创面经处理后,平均缺损4 cm×5 cm,手术选取带蒂空肠瓣转移修复.结果 12例术后均无肠瘘发生,随访1年,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未发现狭窄及畸形.结论 应用带蒂空肠瓣转移修复十二指肠缺损,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临床效果良好.

  • 大鱼际桡背侧逆行皮瓣修复拇指缺损

    作者:胡长青;张哲敏;冯亚高;付贯忠

    目的 探讨以拇指背动脉为蒂的大鱼际桡背侧逆行皮瓣修复拇指部分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 以桡动脉深支分出的拇指背动脉及第一掌指关节构成的动脉网为基础设计皮瓣,蒂部不超过拇指掌指关节,逆行翻转修复拇指掌侧及背侧缺损19例.结果 临床19例皮瓣均成活良好;其中2例术后发生静脉回流障碍,出现水泡,拆除部分缝合线后血运恢复.随访至3个月时所有皮瓣血运良好,患者均恢复部分保护性感觉且拿捏功能较好;6个月时拇指关节功能优7例,良10例;1年时,8例感觉恢复达S1,3例感觉恢复达S2.结论 大鱼际桡背侧逆行皮瓣用于修复拇指部分软组织缺损安全可靠,有利于肌腱、骨骼愈合,值得推广.

  • 内踝上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崔立群;马睿;赵万超;张明

    目的 探讨应用内踝上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内踝上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9例,其中车祸致伤5例,机器挤压伤4例,皮瓣旋转点在内踝上3~8 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4 cm×4 cm~12 cm × 8 cm.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9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皮瓣质地、弹性均正常,感觉获得一定恢复,外观及功能满意.供区创面顺利愈合.结论 该皮瓣血供可靠,不损伤主要血管,切取方便,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选择.

  • 手背链型血供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邓雪峰;陈杰明;黄定根;刘军;周丽英;夏翠兰

    目的 探讨手背链型血供远端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手背显微解剖的基础上设计手背链型血供远端筋膜蒂皮瓣修复相应手指不同部位皮肤缺损42例,皮瓣以掌骨头间、手指近节或中节中点为旋转点,分别于掌背、指背外侧切取皮瓣,蒂在远端,蒂宽0.8 cm,皮瓣面积大为4.0 cm×1.8 cm,小为2.0 cm×1.2 cm.结果 术后皮瓣完全成活39例,3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二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颜色红润、质地柔软、外形饱满,关节功能活动良好,两点辨别觉7~9mm.结论 手背链型血供远端筋膜蒂皮瓣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便,不损伤主要血管,对供区损伤小,临床效果良好.

  • 应用手部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和手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邓国权;邹锦考

    目的 探讨应用手部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和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拇指和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部位、范围大小及修复要求等选择手部7种不同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和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43例.结果 43例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5个月~2年,皮瓣血运、质地良好,手指活动及感觉良好.结论 应用手部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和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效果良好,是临床上比较理想的方法选择.

  • 良性卵巢囊肿腹腔镜微创手术84例临床体会

    作者:廖镜芳;周冬梅;钟东彩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技术治疗卵巢囊肿84例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96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微创手术84例中1例为转开腹手术,余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腹腔镜微创手术和开腹手术时间分别为30~90 min、45~10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0±1.3)ml、(45.0±2.7)ml,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5.71±2.18)h、(24.23±3.39)h,排气时间分别为(8.23±2.45)h、(26.32±10.34)h.结论 腹腔镜微创手术具有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佳手术方式.

  • 显微外科技术二联法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作者:冀哲;崔月娥

    目的 观察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临床疗效.方法 对复发性翼状胬肉32例(34眼)采用显微镜下切除胬肉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术中用含0.02%丝裂霉素C棉片在裸露的巩膜上放置5 min,随访7~23个月,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32例(34眼)全部治愈,无再复发病例,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二联法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有较好疗效.

  • 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1例

    作者:陈武;黎忠文

    目的 探讨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8月采用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1例,摘除压迫在脊髓及神经根的髓核和软骨终板,使脊髓彻底解放压迫,钛椎间融合器加前路钛钢板固定.结果 41例中,术后38例获1.0~2.5年随访,疗效按照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定法评定,结果优13例,良21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89.47%.结论 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良好.

  • 第二足趾近侧趾间关节游离移植再造拇指及手指关节

    作者:孙锋;黄东;吴伟炽;林浩;牟勇;黄永军;黄国英;祝李霖

    目的 探讨第二足趾近侧趾间关节游离移植再造拇指及手指指间关节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拇、手指关节损伤12例12指,其中全关节缺损7例,半关节缺损5例.采用吻合血管的第二足趾近侧趾间关节游离移植修复,其中再造近侧指间关节9指、远侧指间关节3指.结果 移植关节12例12指全部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8个月,近侧指间关节屈曲活动度为40°~80°(平均60°),移植远侧指间关节屈曲活动度为20°~65°(平均30°).移植关节均未出现退行性变,无关节不稳及关节脱位,未出现骨不连及再骨折现象.结论 对于拇、手指关节缺损,采用第二足趾近侧趾间关节游离移植再造,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应用小腿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作者:张俊峰;毋磊;李钢;孙笛;赵丽;简玉洛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小腿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2月至2010年8月,应用小腿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11例.以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为轴线,以连线中点上方2 cm为穿支穿出关键点,于小腿外侧设计皮瓣.切取皮瓣面积为7.0 cm×6.0 cm~12.0 cm×7.0 cm.血管全部采用端端吻合法.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时间为3个月~3年,皮瓣质地、色泽良好,手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小腿创面均一期愈合,下肢功能无影响.结论 小腿外侧穿支皮瓣不携带肌肉,不损伤小腿主干血管,对皮瓣供区影响小,还具有血供可靠、质地薄的优点,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

  • 头面部软组织撕脱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作者:连继洪;邓国三;邝石峰;王冕;匡斌;赵成利;谢文斌

    目的 探讨头面部软组织撕脱伤显微外科修复的必要性,提高再植成功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5年9月到2009年10月头面部撕脱的软组织吻合血管原位再植6例,术后予抗炎、抗凝、抗痉挛治疗并辅助使用高压氧的治疗.结果 组织完全成活4例,部分组织坏死2例,其中1例清创换药后Ⅱ期植皮治愈,1例痂下愈合.结论 头面部软组织撕脱伤通过吻合血管原位再植显微外科修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辅以高压氧的治疗,提高组织的存活率.

  •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组织缺损15例

    作者:叶琪毅;陈浩;唐亚飞;张文广;刘文革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应用15例,其中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3例,修复足背部缺损5例,修复足跟部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共7例.切取皮瓣面积5 cm × 5cm~16 cm×8 cm.结果 15例皮瓣术后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肢体功能恢复满意,外观满意.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踝部、小腿下段等处皮肤软组织缺损比较理想的方法.

  • 斜角肌切断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作者:焦利斌;田纪青;田纪渭;项伟;潘海珍;韩东强

    目的 探讨斜角肌切断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5月至2010年1月对胸廓出口综合征18例,其中上干型3例,下干型14例,交感型1例.X线照片示第7颈椎横突过长12例,颈肋2例,未见骨性异常4例,采用斜角肌切断术进行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5年4个月,症状明显改善9例,部分改善6例,自觉无改善3例.优良率83.3%.结论 斜角肌切断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较好.

  • 负压封闭引流后应用皮瓣移植治疗开放性骨折创面

    作者:唐继全;甘干达;陶智刚;罗平;黄育胡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后应用皮瓣移植治疗GustiloⅢB、ⅢC型开放性骨折创面的效果.方法 30例GustiloⅢB、ⅢC型开放性骨折急诊先行清创,根据骨折类型,选用克氏针、螺钉简单内固定,必要时再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端,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7~10 d,行皮瓣移植消灭创面,根据创面大小和周围皮肤软组织损伤情况,选用局部随意皮瓣8例,外踝上穿支皮瓣2例,腓肠神经营养皮瓣5例,股前外侧皮瓣15例.结果 30例皮瓣成活,无感染,术后随访1~2年,皮瓣质地良好,X线片示术后4~10个月,平均7个月均达骨性愈合,无骨髓炎征象.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可以免除换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保持肌腱、骨质新鲜,为二期行皮瓣移植永久闭合创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负压封闭引流后应用皮瓣移植治疗GustiloⅢB、ⅢC型开放性骨折创面可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脓肿六例

    作者:张鹏;宋来君;保建基;刘献志;魏新亭

    目的 探讨垂体脓肿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6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鞍区占位术后垂体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脓肿切除术,术后有效、足量抗生素治疗4周.结果 6例术前3例正确诊断,误诊3例.术后均恢复良好,随访10~220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行脓肿切除术及术后应用有效、足量抗生素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对动眼神经麻痹的影响

    作者:梁丰;郭少雷;齐铁伟;黄正松;杨李轩;曾琼;洪奕珊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对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影响.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15例.其中治疗时间小于14 d的6例,大于14 d的9例.术前动眼神经部分麻痹3例,完全麻痹12例.动脉瘤破裂4例,未破裂11例.评价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程度,并评价治疗时间、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以及动脉瘤是否破裂对术后动眼神经恢复的影响.结果 全部病例的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好转,其中完全恢复7例,部分恢复8例.治疗时间小于14 d的6例,完全恢复5例.治疗时间大于14 d的9例,完全恢复2例.术前动眼神经部分麻痹的3例,术后均完全恢复.术前动眼神经完全麻痹的12例,术后完全恢复4例.破裂动脉瘤4例,完全恢复3例.未破裂动脉瘤11例,完全恢复3例.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央闭后交通动脉瘤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早期治疗能够改善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程度.

  • 应用胸大肌皮瓣修复颈部双侧慢性放射性溃疡

    作者:吴志远;黄海华;郭晓瑞;张培华;李谨;彭智

    目的 探讨胸大肌皮瓣修复颈部双侧慢性放射性溃疡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7例颈部双侧慢性放射性溃疡采用胸大肌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大小为20 cm×10 cm~10 cm×8 cm.结果 7例双侧胸大肌皮瓣成活,软组织缺损区形态与功能修复良好.术后1例皮瓣远端发生少许感染与表皮坏死,经过换药处理后愈合.结论 本法修复颈部双侧慢性放射性溃疡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安全,不牺牲重要血管,不吻合血管,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 指背筋膜蒂组织瓣加趾甲床游离移植修复指甲床Ⅲ°缺损

    作者:谭旭昌;朱易凡;杨佳鞠;麦明霞;曹锐铃;刘伟才;杨振年;宋芳华;刘景臣

    目的 探讨应用指背筋膜蒂组织瓣加趾甲床游离移植修复指甲床Ⅲ°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近节(拇指)或中节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的穿出点及其走行方向作为指背筋膜蒂皮下组织瓣旋转点及轴线,切取带蒂指背筋膜蒂组织瓣,在此基础上加上趾甲床游离移植修复指甲床Ⅲ°缺损38例38指.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2年,根据吕桂欣等报道的方法进行疗效评定,优23例23指,占60.5%;良10例10指,占26.3%;差5例5指,占13.2%;供区趾甲正常生长,无疼痛不适,行走功能正常.结论 采用指背筋膜蒂组织瓣加趾甲床游离移植修复指甲床Ⅲ°缺损,方法操作简单,损伤少,术后指甲生长外形良好,畸形发生率低,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手术方法.

  • 指尖离断再植160例临床体会

    作者:王治成;王爱好;朱增华;朱俊华;梁勇

    目的 探讨指尖离断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离断指尖先进行针对性彻底清创,找出指动脉、指神经,甲根部离断尽量找到指腹皮下静脉并吻合之.甲中部以远离断的病例尽量多吻合指动脉.结果 临床再植160例218指,成活205指,13指坏死.术后随访6~12个月,成活指指甲生长良好、无畸形,指腹饱满,痛、温觉恢复,两点分辨觉达4~5 mm.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及灵活的手术技巧是提高指尖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关键.

  • 拆分一个第二足趾重建单指或多指多关节复合组织缺损

    作者:郭桥鸿;张敬良;雷彦文;宋君;陆蕴红;吴祥;谢振荣;肖军波

    目的 探讨对一指或多指的多关节毁损并伴有皮肤、肌腱、甲床等缺损的多处及复合组织缺损的重建与再造方法.方法 从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共收治单指或多指多关节复合组织缺损8例20指,均应用第二足趾的跖趾关节、近、远侧指间关节及其皮肤、肌腱、甲床等为供体,按受区所需进行分配并解剖、游离及拆分,然后分别移植到手指各缺损部位,进行血管、神经、肌腱等吻合,用一个足趾的不同组织修复一指或多指多部位、多组织的缺损.结果 重建的20指术后均顺利成活,接近原手指外观及功能,足部供区外观及功能影响较小.随访3个月~3年,按手外科学会再造指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结果优16指,良3指,可1指.结论 根据受区所需,拆分第二趾,对一指多处或多个手指进行再造与重建,效果满意,是一种修复一指多处或多指多处包括关节在内的复合组织同时缺损的理想方法.

  • 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足踝侧方组织缺损

    作者:张春;沈立锋;张展;郭峭峰;张晓文;马苟平

    目的 探讨总结应用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足踝侧方软组织合并内、外踝组织缺损中重建踝关节稳定性的疗效与作用.方法 对13例因足踝侧方软组织合并内、外踝组织缺损伤病例应用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将组织瓣中的阔筋膜两侧部分折叠与受区相邻软组织间断缝合固定,旋股外侧血管降支与受区血管吻合,移植股前外侧肌皮瓣面积大为20 cm×12 cm,术后3个月石膏继续固定维持踝关节于功能位.随访时间1.5至20年.从患者主观感受、临床症状与体征和影像学检查评估踝关节稳定情况.结果 术后早期3个月内踝关节稳定性仍需外固定维持扶助,半年后即可稳定.13例中获得5年以上随访10例、10年以上6例、15年以上3例(分别为15年、18年、20年).5年后均有影像学踝关节创伤性改变,但临床症状与之不完全呈现相关性,13例中目前尚无1例因功能受限需行关节融合术.结论 股前外侧肌皮瓣是修复足踝侧方软组织合并内、外踝组织缺损重建并维持踝骨关节稳定、避免早期关节融合,特别对青少年伤者是一种良好选择.

  •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15例

    作者:邵华荣

    2005年3月至2010年1月,作者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跟踝部、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5例,效果满意.资料与方法本组男13例,女2例.年龄大65岁,小24岁.皮肤缺损部位:跟踝部10例,膝部5例.皮肤缺损面积:大11.0cm×10.0 cm,小8.0 cm×8.0 cm.

  • 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Gustilo Ⅲ B型小腿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

    作者:张大伟;赵广跃;李军;祝勇刚;刘建;裴国献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皮瓣在Gustilo ⅢB型小腿开放性骨折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GustiloⅢB胫骨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42例,分别行股前外侧皮瓣急诊修复创面10例,早期修复创面16例和晚期修复创面16例,术后随访,对各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无截肢病例,术后随访11~47个月,骨愈合时间6~13个月.和急诊、早期修复组相比,晚期修复组骨折愈合时间延长,骨感染、骨不连发生率明显升高,76%的病例需要行二期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和骨不连,下肢功能评分低于前两组.结论 对Gustilo Ⅲ B型骨折尽早行创面修复手术,可以缩短治疗周期,改善治疗效果,对严重开放性骨折创伤的治疗有较大临床指导意义.

  • 脑瘫尖足内翻畸形的功能重建及A型肉毒毒素配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智勇;易建华;黎建文;顾立强;刘小林;劳镇国;朱庆棠;向剑平;戚剑;王洪刚;王东;秦本刚

    目的 探讨脑瘫尖足内翻畸形的功能重建及A型肉毒毒素配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科住院行尖足内翻畸形矫正的痉挛性脑瘫,术后小腿三头肌的肌张力Ⅱ级以上者共32例,给予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观察手术和药物注射前后的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检杳治疗前踝背伸肌力在0~2级,随访时踝背伸的肌力为4~5级,采用配对t检验,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足内翻在30°~75°之间,随访时足内翻在0°~25°,采用配对t检验,治疗前后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腿三头肌2个月复查时,肌张力在Ⅱ~Ⅳ级,随访时肌张力在Ⅰ~Ⅱ级.采用配对t检验,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后肌前移配合A型肉毒毒素可同时减轻肌张力和改善踝背伸肌力,提高脑瘫的足部畸形的临床疗效.

  • 内镜下治疗踝管综合征的临床体会

    作者:米琨;刘武;刘鹏飞;惠桂生

    我院在关节镜下利用自制简易手术器械治疗腕管综合征的基础上[1],于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在内镜下进行踝管综合征松解25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 旋转撕脱性断指再植的动脉重建

    作者:张平;丁永斌;徐克孝;张明亮;兰魁兵;朱春平

    自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我们对指动脉从近端撕脱的断指,采用邻近动脉转位或静脉移植重建动脉;对指动脉从远端撕脱者,采用静脉动脉化重建血供,取得较好的疗效.

  • 应用掌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作者:崔邦胜;陈棉智;张志辉

    手指部软组织缺损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缺损后常伴有骨骼、肌腱外露,易感染,常需要轴型皮瓣进行修复[1].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们采用掌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21例,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坐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史正亮;邵新中;马维;范志勇;宋永周;张华;邓凯

    目的 探讨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坐骨神经断裂后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制备大鼠左侧坐骨神经修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每组18只,EPO组:腹腔注射rh-EPO 3 000 U/kg;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第4周、8周分别进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生物力学检测、组织学观察、电生理检测、有髓纤维密度密度测定、有髓纤维截面积测定.结果 术后第4周,EPO组和对照组SFI分别为-65.26±3.42和-70.83±4.12,大抗牵拉强度分别为(3.86±0.29)N/mm2和(3.38±0.21)N/mm2,运动神经潜伏期延迟比分别为2.34±0.23和2.78±0.29,运动神经波幅恢复比分别为0.23±0.05和0.14±0.03;术后第8周,EPO组和对照组SFI分别为-51.34±2.98和-57.23±4.86,大抗牵拉强度分别为(4.67±0.36)N/mm2和(4.13±0.32)N/mm2,运动神经潜伏期延迟比分别为1.32±0.15和1.62±0.21,运动神经波幅恢复比分别为0.41±0.09和0.26±0.07,神经纤维通过比分别为0.57±0.05和0.38±0.03,有髓纤维截面积恢复比分别为0.81±0.06和0.58±0.03,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PO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rh-EPO能促进坐骨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 黄芪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学建;王军;杜盛阳

    目的 研究原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体外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条件,为组织化人工神经的制备提供干细胞资源.方法 无菌条件下从人脐带华尔通胶(Wharton jelly)分离并贴壁培养人UCMSCs,免疫组化技术检测UCMSCs表面特异标志物表达;四组细胞分别加入单纯培养液空白对照组(A组)、单纯生长因子诱导组(B组)、单纯黄芪诱导组(C组)和黄芪联合生长因子诱导液(D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并检测NSE、NF和GFAP的阳性表达,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人UCMSCs表面标记CD29、CD44、CD105强阳性,CD106弱阳性,CD34、CD45阴性,符合人UCMSCs的特征;人UCMSCs经黄芪诱导后细胞表面GFAP、NSE均为强阳性表达.结论 人UCMSCs可以在体外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培养成功,黄芪可将人UCMSCs成功的诱导为神经样细胞,为组织化人工神经的制备和周围神经缺损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 胸腔镜手术治疗漏斗胸合并自发性气胸一例

    作者:林志潮;叶敏;伍硕允;黄文海;卢珠明;庞景灼

    患者 男,19岁,因胸闷伴活动后气促8 h入院.体检:胸廓对称,胸骨体中下部及相邻肋软骨向后凹陷,右肺叩诊鼓音,呼吸音消失.急诊胸部X线照片提示:漏斗胸,右侧气胸,肺组织压缩超过90%.入院后立即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行胸部CT检查提示:漏斗胸,右侧气胸,肺组织压缩30%.

  • 含HGF的水凝胶对家兔股骨颈部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作者:甄瑞鑫;赵德伟;郭林;袁小林;胡晓宁;朱瑞萍;崔大平;王本杰;田丰德

    目的 以半合成细胞外基质样水凝胶(sECM)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传输系统,观察其体内促进骨组织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制作股骨颈部骨缺损模型,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6只,再采用自体配对对比,A组右侧(实验侧)植入含HGF的sECM,B组右侧(实验侧)植入单纯的sECM,C组右侧(实验侧)植入脱钙骨基质(DBM),各组的左侧为自体空白对照侧.于术后2、4、8周分别处死实验动物取材,做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植入材料吸收状况,做Masson染色观察新生骨小梁与新生血管,做CD34免疫组化染色计数血管密度.结果 Masson染色A组实验侧各时间段均可见明显的充盈红细胞的血管分布在新生骨小梁周围,其余各组实验侧与对照侧未见明显的血管形成;免疫组化染色血管计数,A组试验侧2周时(16.5±4.03),4周时(18.1±3.73),与对照组同时期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试验侧8周时(14.4±3.27),与空白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HGF的sECM有良好的促进骨内血管新生及成熟的作用.

  • 红花黄素腹腔注射联合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卜志勇;李安军;施永彦

    目的 探讨红花黄素腹腔注射联合骨髓阳J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BMSCs;SD大鼠45只,改良Allen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B组、C组.A组腹腔注射红花黄素治疗(40 mg/kg),B组和C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14 d;A组和B组损伤局部行BMSCs移植(6×106/60μl),C组注射等体积的PBS液.于术后1 d、2 d、3 d、4 d、7 d取材检测损伤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细胞凋亡,术后1 d和7 d、14 d、21 d、28 d采用改良BBB评分法进行行为学检查评分.结果 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组BBB评分得分均增高,术后28 d时A组得分为(19.33±1.37),B组为(15.83±1.17),C组为(9.0±1.41),A组高于B组和C组,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活性在相同时间点,均有A组高于B组和C组,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含量在术后2 d、3 d、4d A组低于B组和C组(P<0.05),且有A组低于B组(P<0.05).术后3 d时各组细胞凋亡达高峰:A组(72.83±13.38),B组(96.33±6.35),C组(219.33±28.64);之后各组细胞凋亡数逐渐减少,至术后7d:A组(3.67±3.72),B组(16.33±5.54),C组(86.17±12.27);除术后第1天,在相同时间点,细胞凋亡数有A组少于B组和C组,B组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花黄素和BM-SCs移植均能抑制损伤脊髓局部自由基生成、脂质过氧化和细胞凋亡,减轻继发损伤,两者联合具有累加协同效应,有助于脊髓损伤大鼠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 手指末节指掌侧浅静脉的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

    作者:成亮;陈铿;柴益民;文根

    目的 研究手指末节指掌侧浅静脉分布规律,指导指末节离断再植术.方法 取100例手指标本分别进行乳胶灌注显微解剖法、断层解剖法、明胶-氧化铅灌注显微-解剖加X线摄片法研究指末节掌侧浅静脉的解剖学特点.临床对10例13指的离断末节指,进行吻合掌侧浅静脉的再植术.结果 在甲根水平通常可以找到1~3条指掌侧浅静脉,管径为0.2~0.5 mm.10例13指末节指离断再植均获成功.术后随访3~18个月,外观功能良好.结论 末节指掌侧浅静脉分布具有规律性,末节指再植吻合掌侧静脉有利于提高再植的成功率,并能减少其他静脉回流方法所带来的并发症.

  • 上肢神经原发性环形缩窄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继宏;温树正

    上肢神经原发性环形缩窄是一种少见的、不明原因的周围神经损伤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无明显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损伤综合征,其基本的病理形态变化为病变神经的不明原因狭窄,轻者外膜皱褶,或呈环状凹陷,重者犹如沙漏样或线扎样,神经轴索断裂,仅靠外膜相连,远侧段常有旋前扭转.其中无明显致压物是其具共性的特征.

  • 再植与再造的现状及展望

    作者:方光荣

    2010年中国显微外科学术年会于2010年10月15~18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收到有关再植与再造专题的论文190篇,其中断指再植方面82篇,断肢再植1l篇,拇手指再造50篇,还有关于耳廓、头皮、阴茎再植及其它基础等方面的论文47篇.进行了2个半大的专题交流,选定发言的有57篇.2009年在杭州萧山召开的全国第九届显微外科会议上收到再植与再造论文51篇,交流17篇.尽管相隔仅短短1年,但论文的数量却大幅度地增加,说明全国同道对再植与再造外科的学术重视和目前的发展又达到了更高水平.

  • 带血管蒂腓骨瓣移植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振光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骨移植也得到了新的发展.1975年Taylor等[1]首次报道应用带腓血管的自体对侧腓骨移植治疗胫骨大段缺损取得成功,标志着骨移植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时至今日,带血管蒂腓骨瓣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尤其对多条营养血管的选择、对骨瓣不同部位的运用更趋多样与成熟,为临床提供诸多有效的术式以修复长管骨大段缺损.本文拟从基础与临床两方面,作一较系统的论述.

  • 单一修复动脉的指尖断指再植13例

    作者:姜凯;焦鸿生;方光荣

    目的 探讨指尖完全离断无修复静脉条件时,只用单一修复动脉的方法再植的成活率.方法 指尖(掌侧螺纹中心以远)完全离断再植时,在无行静脉回流重建条件的情况下,只单一修复动脉13例,术后常规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部分病例行再植指侧方切开放血或甲床放血,观察再植指成活情况.结果 成活12指,1例失败.术后随访3~12个月,再植指外形饱满,两点辨别觉为2~7 mm,运动功能正常.结论 指尖因组织量小,自身静脉回流建立较快,只用单一修复动脉的方法再植也可成活.根据病情,采用再植指侧方切开放血或甲床放血,可提高指尖再植的成活.

  • 半趾甲瓣移植手术供区创面的修复处理

    作者:郑晓菊;王保山;仇永锋

    目的 探讨半趾甲瓣移植术的供区创面修复方法.方法 自2004年2月至2010年9月,采用带蒂或游离皮瓣修复趾甲瓣足趾供区创面36例40指.趾供区面积较小者13趾采用第一跖背皮瓣、7趾用第二趾动脉皮瓣修复;面积大者采用游离皮瓣修复,其中足底内侧皮瓣3趾,腓动脉穿支皮瓣5趾,跗外侧动脉皮瓣2趾,腓肠动脉内侧支皮瓣3趾.第二趾半趾甲瓣再造手指7趾,其创面均采用(母)趾腓侧岛状皮瓣覆盖.结果 20例术后获得6个月至5年随访,其中2例甲缘外露在皮瓣外,18例(母)趾、第二足趾外观近似正常,皮瓣平整无破溃,皮瓣颜色质地好;游离皮瓣中有7例恢复保护性感觉;修复足趾屈伸活动正常,行走无不适感.结论 用皮瓣移植覆盖(母)趾及第二趾半趾甲瓣创面是理想修复方法,游离皮瓣移植好于带蒂移植.

  • 双(母)趾甲骨皮瓣拼合法再造手指

    作者:王增涛;孙文海;仇申强;朱磊;郝丽文

    目的 探讨双侧(母)趾甲骨皮瓣拼合移植再造手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在双侧(母)趾各 切取半侧(母)趾甲骨皮瓣,再将两个半侧(母)趾甲骨皮瓣拼合成手指外形后移植于残指残端,再造缺损的部分手指.(母)趾甲骨皮瓣供区采用跖底皮瓣或足部其他皮瓣移位修复.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应用该方法再造手指20例20指,缺损程度为Ⅰ°~Ⅲ°.结果 20例再造手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5年,再造手指外形近似正常手指,再造拇指掌指关节与腕掌关节活动范围正常,再造手指总活动度平均为203°,感觉功能S3以上,两点辨别觉在6~10mm.双侧(母)趾保留了大部分的趾甲,外形美观对称.修复(母)趾甲骨皮瓣供区的皮瓣全部存活,供足无疼痛,无磨损或破溃,步态正常.结论 双侧(母)趾甲骨皮瓣拼合移植法再造手指,外形美观,对供区(母)趾功能与外形的破坏小.

  • 利用一个足趾游离移植同时修复两个手指组织缺损

    作者:张宏勋;丁小珩;汤海萍;刘亚平;孙乐天

    目的 探讨利用一个足趾游离移植同时修复两个手指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同一个足趾两个部分游离移植,同时修复两个手指关节复合组织或手指缺损,临床应用4例8指,其中2例用第二足趾的末节再造示指的末节或指尖,同时用第二足趾的近趾间关节组织块修复中指的近指间关节组织缺损;1例用第二足趾的远趾间关节和近趾间关节组织块同时再造示、中指的近指间关节:1例用第二足趾的近趾间关节和跖趾关节组织块同时再造示、中指的掌指关节.结果 术后再造组织全部成活,随访2~46个月,手部的功能外观满意,关节活动良好,无疼痛,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有2指为优,5指为良,1指为可.结论 对于同时合并两个手指的末节、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缺损的病例,本手术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 应用游离足趾组织移植修复拇指和手指部分缺损

    作者:谭海涛;罗翔;江建中;陆俭军;韦平欧;杨克勤;陈国平;林汉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足趾移植修复拇指和手指部分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1996年12月至2010年9月,应用游离足趾组织移植修复拇指和手指部分缺损33例35指,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其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33例移植修复的35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12年,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结果属优14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修复后的拇指和手指外观、功能满意.结论 不同类型的游离足趾组织移植是再造和修复拇指和手指部分缺损的理想方法.

  • 手指小组织块离断再植的临床体会

    作者:刘育杰;丁小珩;焦鸿生;方光荣;张宏勋;屈志刚;姜凯

    目的 探讨手指小组织块离断后再植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手指不同部位小组织块离断20例26指,采用血管直接吻合、桥接吻合、动脉静脉化、静脉动脉化等多种血运重建方式进行原位再植.结果 再植组织块完全成活25指,部分坏死1指,经过换药后痊愈.术后随访6~12个月,再植指屈伸功能良好,外形满意.结论 对手指不同部位小组织块离断,采用显微外科重建技术原位再植,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手指 组织块 再植
中华显微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4
199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