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중화현미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036
  • 国内刊号: 44-120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庞水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显微手术切除

    作者:张治平;蒋宇钢;尹畅;向军

    目的报道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治疗的入路选择及显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鞍结节脑膜瘤29例的临床资料,29例鞍结节脑膜瘤分别经额下、翼点或额下翼点联合入路,采用显微手术方法切除肿瘤.结果29例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全切除27例,大部分切除2例,无死亡.28例术后视力得到满意的恢复.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和采用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 选择性硬膜外前床突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肿瘤

    作者:俞凯;胡震;张建宁;杨树源

    目的报道应用选择性硬膜外前床突(ACP)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肿瘤的临床疗效和体会.方法对标准翼点入路不能满意暴露的鞍区肿瘤,采用选择性硬膜外ACP切除入路进行显微手术:手术显微镜下由硬膜外选择性地切除ACP,得到楔形的床突间隙(CS),使得第Ⅲ间隙扩大;游离颈内动脉(ICA),增加视神经-颈内动脉三角(OCT)的宽度,使得第Ⅱ间隙扩大;再通过扩大了的第Ⅱ、Ⅲ间隙进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切除前床突,无颈内动脉、视神经和动眼神经损伤.前床突切除后,病变的暴露显著改善,40例中在手术显微镜下全切28例(70.0%),其余12例(30.0%)大部分切除,术后均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手术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术后一过性的下丘脑损伤症状,如尿崩、高血糖、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1例垂体瘤患者虽镜下全切肿瘤,但因严重的下丘脑损伤症状自动出院,其余患者经积极治疗1周内均缓解,恢复良好.随访1.5个月至7年,39例肿瘤复发5例,其中镜下全切者复发1例,占全切的3.7%(1/27);大部分切除者复发4例,占大部分切除的33.3%(4/12).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由硬膜外选择性地切除ACP,安全有效,可改善鞍区肿瘤的暴露,扩大手术操作空间,减少手术区域内重要结构的损伤,提高鞍区肿瘤的手术全切率,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入路.

  • 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的临床分析

    作者:黄粹业;马世前;梁军;李郁享;唐国能;仇继任

    目的报道应用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7月至2005年6月共治疗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64例,根据手部软组织缺损情况,分别采用了腹部带蒂皮瓣(18例)、锁骨下带蒂皮瓣(12例)、中指尺侧及环指桡侧岛状皮瓣(8例)、手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6例)、手指掌侧推进皮瓣(6例)、V-Y皮瓣(5例)、双三角皮瓣(3例)、食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4例)、足背复合组织游离皮瓣(1例)和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例)进行修复治疗.结果64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时间少2个月,长1年以上,其中46例外形和功能恢复较满意,16例皮瓣轻度臃肿.结论根据软组织的不同缺损情况选用恰当的皮瓣修复手部外伤后软组织缺损,具有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和手部外形恢复较好等优点.

  •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刘金龙;陈昆;闵登梅;吴新建;陈晓雷;黄正松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6月经显微手术并证实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29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随访判定临床效果.结果肿瘤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早期症状明显改善23例,无改善4例,2例出现神经功能缺失,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手术对于提高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术后生存质量及生存率有显著的作用,是治疗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 腓肠神经移植修复桡神经深支损伤

    作者:黄新;李小军

    目的报道不同长度腓肠神经移植修复桡神经深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伤后3个月内的桡神经深支缺损21例,缺损1~2 cm者6例,2~5 cm者12例,5~8 cm者3例.采用相应长度腓肠神经移植修复.结果随访6个月至10年,平均13个月,21例桡神经深支功能均恢复较好,肌力均在Ⅳ~Ⅴ级.结论小于8 cm长度的桡神经深支缺损,神经移植修复效果较满意.

  • 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

    作者:冯燕翔;林一峰;麦伟;吴养;李志丹;李涛;颜志坚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随访2000年6月至2003年6月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76例(男47例,女29例).病变全为L3-4、L4~5和L5~S1节段,其中单节段突出并单侧狭窄46例,单节段突出并双侧狭窄19例,双节段突出并一侧狭窄4例,双节段突出并二侧狭窄3例,双节段突出并三侧狭窄2例,双节段突出并四侧狭窄2例.于病变节段插入椎间盘镜建立工作通道,经椎板间隙"开窗"进入椎管,进行椎间盘切除和侧隐窝扩大.结论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优61例,良9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2.1%.2例疗效差病例经再次行开放手术取得良好疗效.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具有手术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并钙化或后纵韧带骨化和发育性椎管狭窄以及合并腰椎滑脱者属手术禁忌症,多节段病变和合并腰椎不稳者宜慎重选择手术.

  • 上矢状窦镰旁肿瘤显微手术回流静脉的保留技巧

    作者:蔡少明;洪映标;陈文延;林御贞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镰旁脑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中回流静脉的保留技巧,以提高保护回流静脉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上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肿瘤进行显微手术切除和传统手术切除中静脉保留的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显微手术治疗22例,其中脑膜瘤15例,切除程度按Simpson分级达到1级有12例,2级有3例;胶质瘤7例,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3例,回流静脉均保护完整,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传统手术10例,其中脑膜瘤6例,切除程度达到1级4例,2级2例;胶质瘤大部分切除4例,有2例因术中损伤回流静脉而出现偏瘫、颅高压症状,经积极保守治疗后恢复正常.经随访半年至3年、生活正常.结果选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上矢状窦镰旁脑肿瘤,能大限度减轻回流静脉的损伤,提高临床效果.

  • 应用皮瓣修复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踝部皮肤组织缺损

    作者:谢衍雄;吴伟江;郭奇峰;邹伟波;蔡志高;邹永锋;袁道彰

    目的探讨踝关节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皮肤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踝关节粉碎性骨折内固定后出现踝部皮肤缺损,应用外踝上部皮瓣、内踝上部皮瓣逆行转位修复.皮瓣大小为3.2 cm×5.2 cm~6.2 cm×8.2 cm(平均4.1 cm×6.6 cm).结果临床应用9例,术后皮瓣成活,无感染,内植物无松动,骨折愈合,疗效满意.结论用转移皮瓣修复踝关节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踝部皮肤缺损,疗效满意.

  • 显微外科技术在小儿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谭海涛;江建中;陆俭军;覃天金;杨克勤;韦平欧;谢兆林;唐耀庭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移植在小儿组织缺损的修复,包括拇手指再造修复拇、手指缺失,游离皮瓣修复头颈、四肢皮肤组织缺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应用38例包括拇手指缺失10例,掌指、指间关节缺损2例,头颈部四肢软组织缺损23例,胫骨缺损3例.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指间关节移植共12例游离皮瓣修复头颈、四肢创面皮肤、胫骨缺损共26例.分析移植成活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8例移植组织术后全部成活,出现局部感染、渗液、血肿及供区Ⅱ期愈合等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好转.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小儿组织缺损进行修复安全可靠,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分娩性臂丛损伤的术前评估与早期治疗

    作者:王玉发;李春雨;李锐;李立森;魏壮;李庆霖;张巨;刘浩宇

    目的介绍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早期评估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探讨早期评估方法和治疗中的几个问题.方法根据自行制定的评分方法,对术前情况进行评估,以决定佳手术时机,并用Mallet评分法对术后结果进行评估.回顾总结随访到的45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的诊断、术式和治疗结果.所采用的术式有膈神经、副神经和颈丛运动支移位17例,与残根吻合或移植修复22例,神经松解6例.结果术前评估,1个月患儿8分23例;1~3个月8分6例,12分7例,16分3例;3~6个月16分2例;6个月以上16分4例.术后Mallet评分9分以上29例,冈上肌、三角肌和肱二头肌肌力Ⅲ级以上32例,优良率86.6%.结论对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程度早期作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估对指导治疗较为重要.得分在16分以下即应施行手术探查,16分以上可观察1~3个月,如无恢复则手术.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儿童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张志新;姜波;陈雷;潘月海;路来金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儿童患者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儿童足踝部组织缺损4例,修复头皮大面积缺损颅骨外露2例,切取皮瓣大小为10 cm × 8 cm~18 cm×15 cm.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术后无血管危象,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头部外形修复满意.结论股前外侧皮瓣由于其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较粗大易吻合,可安全地应用于修复儿童较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由于儿童的代偿能力强,应用游离组织修复的肢体无论功能和外形的恢复均较成人理想.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移植 儿童
  • 带皮神经的手背逆行岛状皮瓣掌侧移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作者:廖坚文;张振伟;陈泽华;庄加川;张家俊;余少校;陈乐锋

    目的报道应用带皮神经的手背逆行岛状皮瓣掌侧移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6例拇指指腹缺损病例,采用以第2或第3掌背动脉为蒂的携带皮神经的手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掀起后逆行旋转270°经指蹼处皮下隧道逆行移位至手掌侧远端,将拇指屈曲贴紧手掌在指蹼处用缝线将两者皮肤固定后,吻合皮神经,皮瓣带蒂修复创面.术后2~3周断蒂.结果1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2年,外形及功能满意,10例感觉恢复至S3,6例至S4.指腹两点分辨觉4~8 mm.结论应用带皮神经的手背逆行岛状皮瓣掌侧移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效果良好.

  • 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聂水生;吴松;邓宇杰;叶建勋;黄思达

    目的报道应用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处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应用27例,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7例,修复小腿中下段皮肤缺损11例,修复足跟处软组织缺损5例,修复足背处软组织缺损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例,修复小腿中下段皮肤缺损6例,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及踝关节皮肤缺损各2例.切取皮瓣面积6 cm×5 cm~18 cm×9 cm.结果术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7例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例中9例成活良好,1例皮瓣表层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肢体功能及外形均满意.结论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中下1/3段、足踝等处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 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后显微手术治疗的体会

    作者:卓业鸿;王梅;林明楷;凌运兰;李影;葛坚

    目的报道30例(31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后再次显微小梁切除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30例(31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的因素、再次小梁切除手术的方法技巧及其临床效果.结果滤过泡瘢痕化是初次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患者术前眼压(30.39±16.95)mm Hg,经个体化的再次手术治疗,滤过泡形成良好,眼压显著降低.术后第1天眼压(11.87±12.73)mm Hg,第7天眼压(8.33±4.96)mm Hg.结论根据患者术眼具体情况而设计的个体化再次小梁显著切除手术,效果显著,可安全、有效地降低眼压.

  • 封闭负压吸引联合组织瓣移植治疗严重感染性骨外露

    作者:喻爱喜;余国荣;邓凯;陶圣祥;潘振宇;张建华;宋九宏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吸引联合组织瓣移植治疗严重感染性骨外露的效果.方法12例感染性骨外露创面先行清创及封闭负压吸引(VSD,商品名维斯第),7~10 d后应用组织瓣移位或移植方法覆盖骨外露创面.结果本组12例创面经封闭负压吸引7~10 d后,感染得到控制,除骨外露处无肉芽组织生长外,其骨外露周边软组织缺损处均可见新鲜肉芽组织生长,细菌培养阴性,再次手术行游离植皮及组织瓣移植全部一次成活.结论封闭负压吸引可以控制感染、免除换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组织瓣移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封闭负压吸引联合组织瓣移植对严重感染性骨外露具有很好的修复效果.

  • 幕下小脑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

    作者:康德智;兰青

    目的探讨幕下小脑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依据术前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采用经幕下小脑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病变7例.骨窗大小约2.0 cm×2.5 cm,上缘达横窦和窦汇下缘.结果7例中,胚生殖细胞瘤2例;松果体细胞瘤2例;松果体母细胞瘤1例;胶质瘤1例;胆脂瘤1例.术后均行MRI检查,肿瘤全切除6例,1例次全切除.并发术后小脑肿胀、脑积水1例,再次行手术减压;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缄默及凝视;无死亡、感染及术后出血病例.近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应用幕下小脑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不仅可取得满意的切除率,而且手术创伤小、疗效好.

  • 难治性癫痫显微外科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马志国;杨辉;安宁;杨梅华;吕胜青

    目的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三维痫灶定位诊疗计划对163例顽固性癫痫患者进行术前、术中致痫灶三维精确定位,然后在显微镜下采用几种术式结合的方法手术处理致痫灶、致痫网.术后随访1~2年,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结果发现术后癫痫发作完全消失52例(31.90%),发作显著改善83例(50.92%),改善较好10例(6.13%),改善较差15例(9.20%),发作无改善3例(1.84%),手术总有效率为88.96%,无效率为11.04%,术后88.96%以上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癫痫病灶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癫痫 显微外科手术
  • 骨间后动脉单一穿支微型皮瓣的游离移植

    作者:张敬良;谢振荣;雷艳文;宋君;郭桥鸿;何明飞;汤钟铭;江南

    目的探讨一种能够对较小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精确定点修复的穿支微型皮瓣游离移植的方法.方法在对骨间后血管全段皮肤穿支的数量、分布、穿行形式等特点进行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临床切取单一穿支微型皮瓣修复12例手指及1例耳郭缺损,对皮瓣的切取、成活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观察.结果9例手指皮肤缺损皮瓣移植修复顺利成活,2例术后出现水疱、暗紫、结痂脱掉后成活,1例坏死.1例耳郭再造顺利成活,外观良好.结论骨间后动脉单一穿支微型皮瓣游离移植可对手等部位较小的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精确的定点修复,方便,适应性强,治疗质量优良.

  • 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柳昊;叶澄宇;魏立坤;张怀保;张发惠;郑和平

    目的研究设计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方法和报道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利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的解剖学基础,形成小腿内侧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修复足踝部组织缺损8例.结果7例复合瓣创面Ⅰ期愈合,1例发生小面积皮肤坏死,经换药后创面Ⅱ期愈合.1例跟骨缺损Ⅱ期行髂骨植骨,术后12周X线片显示获得骨愈合.术后经3~12个月随访,复合组织瓣的质地、外观及功能良好.结论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血供可靠,不损伤主干血管,操作简单,肌瓣充填软组织缺损,骨膜瓣促进骨修复,皮瓣具有重建感觉的条件.

  • 束间松解加束膜减压治疗灼性神经痛

    作者:戴晓明;曾海滨;王金星;周清碧;陈勇忠

    灼性神经痛的治疗方法仍在探索之中,我院1992年4月至2003年6月采用束间松解加束膜减压治疗8例,收效良好,报道如下.

  • 保留(足母)趾全长的游离(足母)甲瓣再造拇指九例

    作者:冯亚高;洪光祥

    自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保留(足母)趾全长的(足母)甲瓣移植再造拇指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例,男7例,女2例,年龄18~25岁.拇指Ⅲ度缺损2例,Ⅳ度缺损2例,拇指皮肤撕脱伤合并虎口及掌背桡侧皮肤坏死3例,拇指再植术后坏死2例.

  • 嵌入足背皮瓣在治疗儿童外伤性马蹄足中的应用

    作者:齐勇;段宜强

    严重的下肢创伤导致的马蹄足畸形较为常见,足的着力点改变导致后期继发踝关节疼痛、运动能力下降、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尤其是儿童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继发骨关节异常发育,畸形将逐渐加重.因此,尽早手术治疗是必需的.由于外伤造成局部皮肤及软组织条件较差,矫正畸形后往往出现皮肤缺损.如何修复创面是关系到手术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自2002年10月-2005年6月我院应用嵌入式足背带蒂皮瓣治疗的外伤性马蹄足/外翻畸形17例18足,获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胆碱乙酰基转移酶活性快速测定诊断臂丛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智富;许扬滨;刘长征

    目的寻找一种简单快速、能在手术中准确客观地判断臂丛损伤神经残端功能的方法.方法选用成年雌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制成臂丛节前和节后损伤的动物模型,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方法测定损伤后不同时间臂丛神经中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的活性,然后用统计学的方法总结其中规律.结果节前、节后两种损伤类型胆碱乙酰基转移酶的活性均随时间降低,节前组ChAT活性随时间迅速降低,很快达到正常活性的1/10(675±258)cpm;节后组ChAT活性随时间缓慢降低,90d后只降低到正常活性的1/2(4906±1119)cpm.结论术中快速测定ChAT的活性可以用来定量地区分臂丛损伤后的神经残端功能,以判定残端的可利用性.

  • 腰神经后根切断对下肢骨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峰;付中国;张殿英;褚亚明;姜保国

    目的研究大鼠单纯后根神经损伤后对下肢骨骼生长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切除大鼠L2~L5双侧脊神经后根1 cm神经束,分别检测术后第2、4、8周不同时段实验大鼠双侧股骨的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结果第2、4、8周时,实验组股骨骨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221±0.008)g/cm3、(0.213±0.015)g/cm3、(0.216±0.105)g/cm3,对照组分别为(0.223±0.005)g/cm3、(0.218±0.014)g/cm3和(0.208±0.111)g/cm3,两组同期股骨骨密度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8周时,实验组股骨大载荷的平均值分别为(93.64±8.78)N、(89.77±11.18)N、(93.21±8.74)N,虽分别低于同期对照组的(95.94±6.29)N、(91.63±9.43)N、(95.57±8.64)N,但两组同期相比,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股骨大载荷点能量吸收和至断裂点能量吸收的平均值,两组同期相比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完全切断部分腰神经后根,短期内对下肢股骨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的特性的影响是有限的或不明显的.

  • 连续性神经瘤型损伤模型兔的CNTF和CGRP表达变化的研究

    作者:宋春辉;陈统一;张峰;张键;陈中伟

    目的通过造成兔腓神经部分损伤,形成连续性神经瘤损伤的哺乳类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随机选取12只雄性新西兰兔一侧腓神经的部分束被切除,6周后损伤段神经组织切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Luxol fast blue组化染色证实形成典型神经瘤病理改变;以建立损伤模型的6只兔子健侧作为对照,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损伤神经远端以及L7、S1背根神经节睫状节神经营养因子(CNT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mRNA表达量变化,以Western-blot法测定CNTF、CGRP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腓神经形成连续性神经瘤后神经瘤侧CNTF、CGRP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健侧对照比较,其变化为CNTF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而CGRP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上调(P<0.05).结论腓神经的部分损伤方法可有效地建立连续性神经瘤型损伤的模型,并引起CNTF、CGRP的表达变化.

  • 酒精性骨坏死发病机制和葛根素对其的预防作用

    作者:王义生;李月白;殷力;李杰;熊腾滨

    目的探讨酒精性骨坏死发病机制和葛根素的预防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小鼠骨髓基质细胞(MSCs),随机分为3组:A组(酒精组),给予酒精0、0.03、0.09、0.15 mol/L;B组(葛根素组),酒精0.09mol/L和葛根素终浓度为0.01 mg/ml;C组(对照组),无酒精与葛根素.苏丹Ⅲ染色,光镜下脂肪细胞计数;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细胞培养液中骨钙素含量.采用完整细胞斑点印迹分子杂交方法检测A组和C组细胞中422(aP2)mRNA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采用RT-PCR技术检测3组细胞中PPARγ mRNA和osteocalcin mRNA的表达.结果酒精处理细胞后21d,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的数量随酒精作用时间延长及浓度增大而增多;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明显增高,ALP活性降低,骨钙素含量显著减少.0.09mol/L酒精作用细胞6 d,A组中422(aP2)mRNA表达含量显著增高,Ⅰ型胶原mRNA表达含量明显降低.B组和C组细胞中PPARγmRNA表达明显低于A组,osteocalcin mRNA表达明显高于A组,而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能诱导MSCs大量成脂分化,减少其成骨分化,这可能与酒精性骨坏死的发生机制有关.葛根素能够对抗酒精诱导MSCs成脂分化,可能预防骨坏死.

  • 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姜洪丰;魏巍;解云川;李荣锐;翟饶生;王日光

    目的评估同种异体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的有效性.方法分离收集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建立双侧兔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用去端肽胶原(atelocollagen)凝胶与所培养的异体兔关节软骨细胞共同植入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处,并设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后4周、8周观察大体标本以及组织学修复结果,并进行Wakitan的评分,评估此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大体观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缺损处由软骨组织修复而对照组缺损处由纤维样组织填充.组织学观察可以见到实验组关节软骨缺损处有密集的软骨细胞而对照组关节缺损处只有纤维细胞无软骨细胞.结论通过短期观察表明以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去端肽胶原复合物修复全层软骨缺损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 小儿拇示中指再造术后长时间反复动脉痉挛救治成功一例

    作者:张维彬

    患儿女10岁.因左手铡伤致1~5指缺如于2005年8月20日入院,于2005年8月22日行同侧(足母)趾再造左拇指,对侧第2、3趾再造左示、中指术.术后前3 d给予三抗治疗(抗生素预防感染、抗血管痉挛、抗凝血),每晚1次冬眠Ⅰ号.再造指颜色红润,血运稳定.术后第4天,再造左示、中指连续两次发生动脉痉挛:第一次发生动脉痉挛后即给予盐酸罂粟碱注射液30 mg静滴10 min后颜色恢复正常,约2 h后,左示、中指再次发生动脉痉挛,再次经盐酸罂粟碱注射液30 mg静滴,观察约30 min痉挛未缓解,急入手术室准备行动脉探查.

  • 指背逆行筋膜瓣联合髂骨片修复拇指末节背侧缺损一例

    作者:孙明举;王艳辉;李垂启;张晔;孙宏彦;鲁春华;高赛明

    患者男12岁,电锯伤,致左拇指末节背侧一半骨皮肤软组织缺如12 h于2005年4月10日入院.入院后行急诊清创,取同侧髂骨外板骨片一块,修剪成拇指末节一半形状,用3枚克氏针将其固定于指骨残段骨面上,重建末节指骨,将背侧指间关节囊固定于骨片基底;于近节拇指背面内外侧做长切口(远端与伤区相连),掀起皮肤层;逆行切取足够长的筋膜瓣(近端与内外侧切断,远端留3~4 mm蒂),筋膜瓣翻转覆盖骨面,周边缝合固定,其表面游离薄皮片覆盖,术后10 d拆线,2个月骨片愈合拔除克氏针.

  • 神经滋养血管血栓形成致坐骨神经瘫一例

    作者:孙煜杰;李黎明

    患者男,57岁.因双下肢进行性肿胀伴疼痛40 d入院.入院检查:双下肢明显肿胀,局部皮温高,腓肠肌轻压痛.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示: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予以静脉溶栓及消肿等治疗.

  • 壳聚糖作为rhBMP-2体外缓释载体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五洲;喻爱喜;孙艳玲;祝少博;施晓文

    目的将壳聚糖作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的载体,通过体外释放实验评价rhBMP-2在壳聚糖中释放的动力学过程,探讨壳聚糖对rhBMP-2缓释作用.方法采用乳液冷冻干燥法制作rhBMP-2/壳聚糖支架,单纯壳聚糖支架为对照.对支架进行大体和扫描电镜观察:将支架材料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持续浸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检测不同时间点浸出液中rhBMP-2的含量,进行累积释放量的动态观察,绘制rhBMP-2释放曲线.结果支架材料的形态学观察呈疏松多孔海绵状;rhBMP-2从支架材料中释放的动力学过程第1天表现为"爆发性"释放(33.2%);第1~7天rhBMP-2出现快速释放,释放曲线呈快速上升直线;第7~14天释放速度减慢;第14~30天出现缓慢而持久的释放,至1个月释放量达81.3%.结论多孔壳聚糖支架对rhBMP-2有缓慢而持久的体外释放作用,可作为rhBMP-2的缓释载体,为rhBMP-2持续发挥骨诱导作用提供初步的实验基础,且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预防失神经支配肌运动终板退变及肌萎缩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绍安;靳安民;蔡宝塔;肖莎;肖晓桃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运动神经损伤后运动终板退变及肌萎缩的预防方法.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处理组切断右侧腓总神经,修复或不修复神经,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纤维蛋白凝胶载体植入失神经支配的胫前肌神经区周围的肌间隙,设立对照,6周后采用形态学检查进行评价.结果采用aFGF纤维蛋白凝胶载体组,神经修复或未予修复其运动终板结构基本正常,肌肉无明显萎缩;对照组运动终板明显退变或消失,肌肉明显萎缩.结论aFGF纤维蛋白凝胶载体可以有效保护失神经支配肌运动终板,防止肌肉萎缩.

  • 胶质细胞源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袁军;徐如祥;姜晓丹;黄涛;蔡颖谦;邹雨汐;杜谋选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神经生长因子(GDNF)对损伤脊髓的修复作用.方法用24只SD大鼠半横断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随后随机分为单纯脊髓损伤组(对照组)和脊髓损伤加GDNF组(实验组),应用Hochesst法检测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并计算凋亡指数;手术后应用行为学(BBB评分)观察损伤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伤后1、2周实验组凋亡指数(10.86±0.99、14.32±1.27)较对照组(13.85±1.54、16.41±1.28)降低(P<0.01);伤后6周BBB评分实验组(5.30±0.52)明显高于对照组(3.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6周BBB评分实验组(5.30±0.52)明显高于对照组(3.6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DNF能抑制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对成年大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 吻合血管腓骨联合髂骨移植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

    作者:王坤正;王春生;党晓谦;宋金辉;闫宏伟;柏传毅

    目的对治疗失败和骨不连的股骨颈骨折病例进行吻合血管联合髂骨移植治疗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1994至1997年76例应用吻合血管联合髂骨移植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了解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和股骨头坏死情况.结果76例中6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5年,骨折均在4~6个月内愈合.63例髋关节活动恢复接近正常,平均Harris评分87.5分.股骨头结构正常,植入腓骨和髂骨与股骨头颈部完全融合.4例发现骨坏死,1例合并髋关节脱位.结论对选择保留股骨颈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吻合血管腓骨联合髂骨移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带双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赵德伟;王卫明;王本杰;张耀;王铁男;郭林;孙强;芦建民;于晓光

    目的探讨应用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及升支、臀中肌支双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的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及升支、臀中肌支双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2例(32髋),其中男18例,女14例;FicatⅡ期15侧,Ⅲ期17例.术后平均随访25个月(15~38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价,根据手术前后Ficat分期改变进行影像学评价,对其中的9例进行手术前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明确坏死股骨头血运重建状况.结果术后两髋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头得到重建的病例,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提高(术前平均55分,术后88.6分),本组临床成功率为90.6%,影像学成功率为87.5%.9例重建股骨头手术前后DSA评估提示血管蒂充盈好,骨瓣血运丰富.结论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及升支、臀中肌支双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的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瓣血供确切,股骨头血运重建良好,早期疗效满意.

  •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预防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

    作者:刘强;吴斗;韩树峰;韩西城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预防股骨头坏死的可行性.方法自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临床应用74例,年龄23~50岁,其中新鲜骨折61例,陈旧性骨折13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带血管蒂骨瓣移植的治疗方法,平均随访3.2年,观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情况.结果依据主要临床症状和X线片诊断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共19例,占病例总数的25.68%,其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37~49岁,平均42.35岁,发现时间为伤后10~78个月,平均28.5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为74.32%.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能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

  • 大段复合骨修复四肢骨缺损携带监测皮岛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运发;张光明;徐中和;侯之启;王建炜;温世锋;钟波夫

    目的探讨大段复合骨移植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中设计携带监测皮岛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带3 cm×5 cm监测皮岛的自体腓骨干或腓骨近段与大段异体骨开槽捆绑或嵌套式复合骨移植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19例,骨缺损长度12~25 cm,平均16.6cm;移植的自体腓骨15~28 cm,平均18.3 cm.术后1周内连续观察监测皮岛的颜色、温度、弹性、毛细血管充盈等指标,定期影像学观察、评价大段复合骨移植骨愈合情况.结果监测皮岛能准确了解移植腓骨的血供.其中,监测皮岛显示静脉危象1例,经手术探查取出吻合口血栓后皮岛及移植腓骨血管危象解除;其余监测皮岛正常.经6~54个月(平均23.2个月)随访,全部监测皮岛存活并与周围皮肤正常愈合.15例在术后3个月即有异体骨与自体骨影像学骨性愈合.术后超过1年并已拆除内固定的共有11例,术中证实异体骨与自体骨间已骨性愈合.结论在大段复合骨移植中设计携带监测皮岛,有助于了解移植腓骨的血供和早期预测大段复合骨的转归.

  • 股骨头坏死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失败病例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作者:赵德伟;王卫明;王本杰;王铁男;孙强;芦健民;郭林;于晓光

    目的比较股骨头缺血坏死显微外科保头治疗失败后全髋关节置换(THA)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疗效差别.方法对应用带血管蒂骨瓣转移治疗失败后改行THA治疗的57例(61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同期初次即选用THA治疗的58例(65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随访观察,骨瓣组平均年龄47.2岁(36~65岁),非骨瓣组平均年龄60.5岁(48~82岁),THA手术前根据Ficat分期标准,骨瓣组Ⅲ期7侧,Ⅳ期54侧;非骨瓣组Ⅲ期29侧,Ⅳ期36侧.手术方式:骨瓣组:小切口26侧;常规切口手术35侧;非骨瓣组:小切口22侧;常规切口手术33侧.两组病例平均随访6.2年(2~9年).比较两组病例切口长短、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半年及随访期末HHS评分及髋关节翻修情况的差异.结果骨瓣组手术切口长度9~17cm,平均12.8 cm,对照组为9~16cm,平均12.2 cm(P=0.213);骨瓣组术中出血平均480 ml(400~750 ml),非骨瓣组术中平均出血420 ml(350~600 ml;P=0.09);骨瓣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5 min(90~130 min),非骨瓣组为100 min(90~120 min;P=0.168);骨瓣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6%(P<0.05);两组病人均未出现术中并发症.骨瓣组术后半年的HHS平均为85.8分(80~92分),非骨瓣组为80.5(76~90分),骨瓣组随访期末的HHS平均为96.9分(92~100分),非骨瓣组为92.6分(86~100分)(P<0.05).两组在随访期间均无翻修病例.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保头手术治疗失败的股骨头坏死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不增加手术难度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与重建的意义

    作者:赵德伟

    青壮年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高发人群,全国每年15~20万的新发病例,其中60%~70%病例年龄在20~50岁之间.骨坏死的病因以激素应用、髋部外伤、长期酗酒为多见,但其发生机制并未阐述清楚.

  • 带血管蒂骨及骨膜瓣移位修复肱骨不连和肱骨缺损的现状

    作者:陈振光

    带血管蒂的骨及骨膜瓣移位手术应用日益增多,临床实践表明,这些手术具有就近取材、方法简便、效果可靠和易于推广等优点,深受骨科医生青睐.肱骨骨折是四肢常见伤之一,以其中段多,因解剖因素,中段又是骨不连易发部位[1].肱骨近端更是骨肿瘤多发区,肱骨肿瘤切除后遗留的骨缺损和骨折后合并的骨不连均为临床上的难题.如何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尽早恢复上肢功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中华显微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4
199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