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纤维蛋白凝胶与几丁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作者:李冬梅;金连弘;张宝东;杨水友;李继承

    目的 比较纤维蛋白凝胶与几丁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三维支架与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BMSCs分化的关系. 方法 BMSCs与几丁质、纤维蛋白凝胶形成复合物,分别体外培养及植入大鼠关节软骨缺损部位.体外培养14d后,进行HE染色、甲苯胺蓝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内培养2周、4周、6周后,对移植物进行形态学观察,表达软骨特异蛋白分析及BMSCs体内示踪.统计学分析BMSCs向软骨分化情况. 结果 体外培养部分,BMSCs-纤维蛋白凝胶组和BMSCs-几丁质组的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体内移植部分,BMSCs-纤维蛋白凝胶组的甲苯胺蓝染色与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积分吸光度(IA)变化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其他组别软骨分化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结论 在体外纤维蛋白凝胶或几丁质诱导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很弱,在体内BMSCs-纤维蛋白凝胶可促进BMSCs分化成类软骨细胞.

  • 纤维蛋白凝胶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庆大霉素缓释药物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高秋明;刘兴炎;董晓萍;葛宝丰;白孟海;陈克明

    目的探讨将纤维蛋白凝胶(FG)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及庆大霉素的共同载体,一期治疗感染性骨缺损.方法48只青紫兰兔,制作慢性骨髓炎模型,清创后造成胫骨干骺端内侧1.5 cm长半环形骨缺损,采用三种方法进行处理:A组,植入FG、BMP和庆大霉素复合物;B组植入FG/BMP复合物;C组作为空白对照.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作骨细菌培养及其计数,X线摄片及组织学检查.结果A组感染控制及骨修复均良好,感染控制率、再生骨量明显优于B组;B、C两组在感染控制率上无显著差异;C组动物骨修复差.结论FG、BMP及庆大霉素复合物具有抗感染及促进成骨的双重作用,可用于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也可用于污染严重的开放性损伤造成的骨缺损的治疗,方法简便、易行.

  • 一种三维血管瘤血管生成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

    作者:江成鸿;庄福连;黄拔瑞;郭志辉;谢义德;周亚宽;王彪;陈文列

    目的建立一种三维血管瘤血管生成体外培养模型.方法将新鲜的增殖期血管瘤手术标本置于纤维蛋白凝胶,以双层夹心法建立三维血管瘤血管生成体外培养模型.结果血管瘤组织培养2~3 d后芽生出细小血管,后呈枝丫状生长,至第8~9天长成树枝状血管,分叉交叠,之后血管生长渐缓停滞.组织周边新生树枝状结构经石蜡切片HE染色、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检测及电镜观察,鉴定为血管.结论该模型的成功建立有助于血管瘤血管生成机制及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

  • 雌激素促进小儿血管瘤血管生成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江成鸿;庄福连;黄拔瑞;郭志辉;谢义德;周亚宽;王彪

    目的 论证雌激素促进小儿血管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应用已建立的三维血管瘤血管生成体外培养模型,以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竞争性抑制剂三苯氧胺分组干预小儿血管瘤体外血管生成过程.实验分为四组:①组1对照组;②组2雌激素组(50pg/ml);③组3三苯氧胺组(10-6mol/L);④组4雌激素(50pg/ml)+三苯氧胺组(10-6mol/L).比较各时间点各组间新生血管区面积的差异.结果 三维血管生成模型中对照组培养2~3d后组织块芽生出细小血管,至第8~9天长成树枝状血管.培养后第3、6、9天组织块新生血管区面积组2均大组1,组4及组3均小于组2及组1(P<0.05).结论 雌激素能促进小儿血管瘤血管生成,从而促进血管瘤增殖,该过程能被三苯氧胺所阻滞.

  • 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朱木林;李经伦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其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脑梗死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急性期的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对无溶栓指征的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是临床关注的热点。纤溶酶是指能专一降解纤维蛋白凝胶的蛋白水解酶,是纤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分[1]。临床上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是否能够使用纤溶酶治疗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有学者认为其会增加出血的不良反应。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使用纤溶酶治疗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作者:梁峰;王韫芳;南雪;岳慧敏;徐迎新;施双双;李荣;裴雪涛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DMSC)向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分化,为复杂器官组织工程血管化及细胞移植修复损伤组织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种植于纤维蛋白凝胶及基底膜基质中的BDMSC进行三维立体诱导培养,在培养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形态观察、组织切片和CD34、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Flt-1)、VEGFR-2(Flk-1)、vWF的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结果诱导后的人BDMSC阳性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有表面标志CD34、CD31、Flt-1、Flk-1、vWF,并生成内皮样细胞,形成血管样结构.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诱导后表达的Flt-1、Flk-1等表面分子可能在BDMSC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并形成血管样结构的过程中提供适宜的微环境并起重要作用,这为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血管化及细胞移植修复损伤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与技术上的支持.

  • 纤溶酶在抗浆膜结核粘连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相如;殷清宏

    纤溶酶(plasmin)是一类能专一降解纤维蛋白凝胶的蛋白水解酶,是纤溶系统中的重要组份.纤溶酶有降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解多种凝血因子,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和水解补体等重要功能,现在已经成为临床常用的一种溶纤药物.

  • 纤维蛋白凝胶携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修复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组织学观察

    作者:刘恒;曹瑞治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纤维蛋白凝胶携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损伤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为临床药物治疗坐骨神经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切断,神经两断端原位缝合,制作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然后将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纤维蛋白凝胶携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给药组)与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给药组),每组18只,于用药后8、12周行肉眼观察、光镜观察,图像分析仪行神经断面分析,测轴突直径、髓鞘厚度和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结果实验组8周的轴突直径、髓鞘厚度和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蛋白凝胶可以作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载体。纤维蛋白凝胶携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给药可以促进损伤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 纤维蛋白凝胶复合bFGF对胚胎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ALP活性的影响

    作者:买霞;战丽艳;陈小义;徐瑞成

    目的 探讨大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在纤维蛋白凝胶(FG)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培养后对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作用,为将FG应用于组织工程奠定基础.方法 实验分为4组:FG组,bFGF组,FG+bFGF组和对照组(采用无凝胶正常培养基培养).无菌条件下分离培养大鼠胎肢细胞,采用组织块消化法获取胚胎间充质干细胞,取传至第3代细胞接种于以上培养基中,在不同时间点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增殖指数,酶标仪分析细胞ALP活性,RT-PCR检测ALP mRNA表达.结果 FG+bFGF组细胞培养至14d,细胞具有较长突起且连接成网,而对照组细胞呈纺锤形或立方形.各组细胞荧光强度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FG+bFGF组在21d时达到高.FG+bFGF组培养7d、14d、21d ALP活性和ALP mRNA表达均较FG组或bFGF培养组高(P<0.05).结论 纤维蛋白凝胶复合bFGF可促进大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明显增强碱性磷酸酶活性.

  • 纤维蛋白凝胶促进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作者:买霞;李威;王英慧;扎拉嘎胡;陈小义

    背景:纤维蛋白是一种天然的可生物降解、组织相容性好的高分子材料,是一种能促进细胞和外源性生长因子释放的载体,其中血纤维蛋白稳定因子ⅩⅢ已证明有利于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在高度交联的凝胶支架内迁移,并且促进这些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能力。目的:观察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在纤维蛋白凝胶内的行为。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胎肢细胞获得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别接种于0,5,10,20 g/L纤维蛋白凝胶内,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细胞在凝胶内的形态学变化;酶标仪和Von Kossa染色分析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盐沉积。结果与结论:5 g/L低浓度纤维蛋白凝胶有利于细胞形态的发生,20 g/L高浓度凝胶有利于细胞的成骨分化。20 g/L纤维蛋白凝胶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10和20 g/L浓度纤维蛋白凝胶矿化结节出现在21至28 d,而对照组无矿化结节出现。提示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与成骨分化依赖于纤维蛋白凝胶浓度,提示纤维蛋白凝胶有助于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纤维蛋白凝胶促进兔胫骨牵张成骨

    作者:郭娇阳;徐陆晨;李运峰

    背景:关于药物缓释载体携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折愈合和骨缺损中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其在牵张成骨中的作用研究较少.目的:探讨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复合纤维蛋白凝胶对兔胫骨牵张成骨骨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rhBMP-2复合纤维蛋白凝胶的体外释放动力学.取48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选取右侧胫骨行牵张成骨,胫骨延长10 mm后,随机分4组干预,牵张间隙内分别注射赋形剂(对照组)、纤维蛋白凝胶、rhBMP-2、rhBMP-2复合纤维蛋白凝胶.注射4,8周后,进行牵张胫骨X射线检测;注射8周后,进行Micro-CT、生物力学及组织学检测,观察牵张区骨痂成骨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体外药物释放实验显示,纤维蛋白凝胶可延长体外rhBMP-2的作用时间,整个周期可达17 d;②X射线显示,rhBMP-2复合纤维蛋白凝胶组牵张间隙内放射密度高,皮质骨连接好;③Micro-CT显示,rhBMP-2复合纤维蛋白凝胶组牵张区骨矿物质密度、骨体积分数、皮质骨厚度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④组织学观察显示,rhBMP-2组、rhBMP-2复合纤维蛋白凝胶组牵张间隙皮质骨形成和骨连接效果好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凝胶组,且rhBMP-2复合纤维蛋白凝胶组牵张间隙皮质骨形成和骨连接效果好于rhBMP-2组;⑤生物力学测试显示,rhBMP-2组、rhBMP-2复合纤维蛋白凝胶组极限载荷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凝胶组(P<0.05),且rhBMP-2复合纤维蛋白凝胶组极限载荷高于rhBMP-2组(P<0.05);⑥结果表明,纤维蛋白凝胶是一种理想的rhBMP-2缓释载体,rhBMP-2复合纤维蛋白凝胶可促进兔胫骨牵张成骨中的骨形成.

  • 筋膜成纤维细胞与纤维蛋白凝胶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作者:辛培成;郭其勇;李杰;赵德伟;杨圣

    背景:纤维蛋白凝胶是一种天然可降解的生物支架材料,具备可用于组织工程支架的共性,被越来越多地用做种子细胞载体应用于组织工程修复。目的:观察兔筋膜成纤维细胞与纤维蛋白凝胶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新西兰大白兔皮下固有筋膜组织成纤维细胞,以胰酶消化法对其进行传代。将第4代成纤维细胞悬液与纤维蛋白凝胶共培养,以倒置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纤维蛋白凝胶表面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及增殖情况;共培养5d时,以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成纤维细胞,扫描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贴附情况。结果与结论:倒置相差显微镜下显示,纤维蛋白凝胶表面的成纤维细胞形态与单纯培养成纤维细胞无明显差别;扫描电镜显示,成纤维细胞在纤维蛋白凝胶表面伸展充分,伸出的“伪足”与纤维蛋白凝胶有很好的贴附并分泌基质样物质,可见纤维蛋白凝胶并未改变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成纤维细胞波形蛋白呈阳性表达,证明成纤维细胞种植在纤维蛋白凝胶表面后性质未发生变化,未被诱导分化。表明筋膜成纤维细胞与纤维蛋白凝胶在体外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 纤维蛋白凝胶与大鼠嗅鞘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徐冠华;崔志明;黄镇;孙敏;李卫东;保国锋;孙郁雨;王玲玲;朱乐银;崔颖

    背景:纤维蛋白凝胶已被证实为优质的生物材料,其在神经组织工程中亦得到应用,既往研究表明纤维蛋白凝胶可以做为一些移植细胞的支架材料.目的:观察纤维蛋白凝胶与大鼠嗅鞘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设计、时间与地点:体外细胞学对比观察,于2007-08/2008-02在南通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完成.材料:将纤维蛋白单体与催化剂混合制成纤维蛋白凝胶;取SD大鼠嗅球,行嗅鞘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单纯培养嗅鞘细胞)和纤维蛋白凝胶组(嗅鞘细胞与纤维蛋白凝胶联合培养).培养1周后冰冻切片,行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显微镜下观察及检测.主要观察指标:嗅鞘细胞形态学,细胞计数、胞体面积及细胞周长.结果:嗅鞘细胞接种到纤维蛋白凝胶后,大多数嗅鞘细胞能在纤维蛋白凝胶内生长,悬浮在纤维蛋白凝胶之中,以下层为主,接种7 d后细胞胞体呈梭形或三角形,多为双极或三极.纤维蛋白凝胶组的嗅鞘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且胞体相对较大(P<0.05),两组细胞周长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纤维蛋白凝胶与嗅鞘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嗅鞘细胞能够在纤维蛋白凝胶内存活和增殖.

  • ADSCs复合纤维蛋白凝胶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作者:皮刚;杨大平;田晓东

    目的 研究脂肪间质干细胞(ADSCs)复合纤维蛋白凝胶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鉴定SD大鼠ADSCs.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在神经缺损处分别植入:A组,实验组(ADSC+纤维蛋白凝胶+脱细胞神经导管);B组,纤维蛋白凝胶组(纤维蛋白凝胶+脱细胞神经导管);C组,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脱细胞神经导管);D组,自体坐骨神经移植组.术后进行大体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测定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A组和B组均可见再生神经,直径较D组神经干细,C组无再生神经组织生成.术后第8、12周:A组坐骨神经指数恢复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D组坐骨神经指数恢复情况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D组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纤维蛋白凝胶中加入ADSCs并将其植入脱细胞神经导管内,再生神经显示出更好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在神经再生时加入ADSCs能够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

  • 筛选适宜于构建工程化肝组织的凝胶材料支架

    作者:周海洋;刘巨超;孙慧伟;赵云山;丁毅;徐迎新

    目的 使用不同可注射性凝胶支架体外进行新生大鼠肝细胞立体培养,为后期体内植入筛选相容性较好的支架材料.方法 使用胰酶冷消化法分离新生大鼠肝细胞.将肝细胞分别与纤维蛋白胶、壳聚糖凝胶、鼠尾胶原、透明质酸钠支架材料复合,形成工程化肝组织凝胶,接种于培养板中,并通过定期光镜来观察大鼠肝细胞,四唑盐(MTT)比色法评价细胞活性.溴甲酚绿法测上清白蛋白含量,脲酶比色法测定上清尿素含量.结果 四组均可形成三维生长的工程化类肝样组织.培养第4天,生物蛋白胶及壳聚糖组的培养上清液中尿素含量达到高峰,分别为培养第1天的1.31倍和1.28倍,随后含量缓慢下降.培养第7天,新生大鼠肝细胞在纤维蛋白凝胶及壳聚糖凝胶中密集生长,同时MTT显示细胞活性及白蛋白分泌达到高峰,OD值分别为培养初期的1.11倍和1.17倍,上清白蛋白含量分别是初期的1.13倍和1.15倍.而在透明质酸钠及鼠尾胶原凝胶中则细胞生长缓慢,白蛋白及尿素含量持续下降.结论 4种可注射性支架中,壳聚糖和生物蛋白胶对于新生大鼠肝细胞生物相容性较好,透明质酸和鼠尾胶原较差,前两者更适合用于工程化肝组织的构建.

  • 纤维蛋白凝胶混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局部移植治疗对肝损伤大鼠模型的影响

    作者:吴林岚;徐兵;魏建威;赵芝萍;黄素钦;杨晓梅

    目的 探讨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肝损伤的方法.方法 用冻融法从大鼠血浆或人血浆提取富含纤维蛋白原(FIG)的冷沉淀,用冷沉淀制成纤维蛋白凝胶(FG);检测冷沉淀中FIG、纤维连接蛋白(Fn)、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第Ⅷ凝血因子(FⅧ)活性值.用大鼠的FG与MSCs混合组成FG-MSCs.体外培养FG-MSCs,采用二甲基噻唑蓝法检测MSCs增殖率.将FG-MSCs的成分Ⅰ(含FIG、MSCs)和成分Ⅱ(含凝血酶)交替注射到肝损伤大鼠肝实质组织内同一位点,一次注射量可分配到2个或更多位点,形成FG凝胶包埋MSCs.首次移植后第21和28天,同法做第2次和第3次注射.在第3次注射后7d,称大鼠体质量;处死大鼠取血浆测ALT、TBil、Alb浓度;取肝脏称重,计算大鼠肝指数(平均肝质量/平均体质量).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人血浆冷沉淀中的FIG、FⅧ、Fn浓度均明显高于原血浆中的相应浓度(t值分别为9.669、12.317、9.043,P值均<0.01),但凝血活性(PT、APTT)则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体外培养4d后,大鼠FG-MSCs的细胞增殖率均略高于单纯MSCs,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肝损伤大鼠肝组织内注射FG-MSCs或MSCs治疗后,大鼠血浆ALT、TBil浓度明显降低(P值均<0.05),Alb浓度均明显增高(P值均<0.05).结论 将FG-MSCs或MSCs注入肝实质组织内均可明显改善肝损伤大鼠的肝功能,FG-MSCs兼可防止注射出血.

  •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赵莹;朱佳

    2002年8月-2003年5月本院对部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内镜下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止血治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2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8~75岁,其中贲门黏膜撕裂征5例,胃溃疡出血4例,胃息肉电切后创面渗血4例,十二指肠球溃疡出血3例,食道及胃取病理后活动性出血3例,胃癌术后吻合口溃疡出血2例.1.2方法使用2.5 mL医用生物蛋白胶,用红、蓝字注射器分别抽吸主体溶解液与主体胶的混合溶液、催化剂溶解液与催化剂的混合溶液后,将连接针座固定在推液器锥头上备用.为加速溶解,可在37℃水浴中振摇,但要注意制备溶液后的红字注射器针头与制备溶液后的蓝字注射器针头不要混用,以免凝胶提前形成.内镜下找到出血位置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出血部位,使视野暴露清晰,为寻找佳位置,可先将生物胶双腔输送导管沿内镜活检孔道插入,注入少量无菌蒸馏水,变换患者体位,使出血点位于输送导管下部,确定导管内液体可滴至出血位置表面后,向双腔输送导管外端的2个输入口同时分别注入红蓝注射器内已配制好的混合溶液,为避免凝胶将内镜阻塞,需将输送导管前端插至距内镜镜头1.0~1.5 cm处,且导管前端与出血部位保持0.5~1.0 cm.将注射器内混合溶液全部推完后,再向导管内推注5 mL空气,使导管内液体全部滴至出血部位,其表面可形成乳白色纤维蛋白凝胶.

  • 纤维蛋白凝胶联合磷酸钙骨水泥的理化性能及生物相容性

    作者:胡运生;刘海潮;姜锋;王海鹏;李军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凝胶联合磷酸钙骨水泥的理化性能及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磷酸钙骨水泥作为对照组,纤维蛋白凝胶联合磷配钙骨水泥作为研究组,通过测定两组复合物抗压强度极限、抗弯强度极限、电镜结构以及固化体相组成,初步分析纤维蛋白凝胶联合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的理化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结果:与对照组抗压强度极限、抗弯强度极限比较,研究组抗压强度极限、抗弯强度极限明显增加,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显示研究组微孔数少于对照组,纤维分散较好.X线衍射观察在31b和35b之间均可见衍射峰,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特征衍射峰强度相对高,羟基磷灰石相比例增加.结论:纤维蛋白凝胶的加入提高了骨水泥强度,加速骨水泥向羟基磷灰石转化,是比较好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 纤维蛋白凝胶联合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的生物学研究

    作者:胡运生;刘海潮;姜锋;王海鹏;李军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凝胶联合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应用科学依据.方法:将磷酸钙骨水泥作为对照组,纤维蛋白凝胶和磷酸钙骨水泥作为复合支架材料研究组,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将两组材料分别与BMSC细胞系共同培养,动态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两种材料均有类似的细胞粘附、伸展.细胞在磷酸钙骨纤维蛋白凝胶复合材料上粘附比在磷酸钙材料上粘附多,细胞伸出较多丝样伪足与孔隙的边缘连接,数量大为增加,连接成片,相互拥挤,有大量基质形成.MTT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与磷酸钙骨材料上的细胞ALP比较,磷酸钙骨/纤维蛋白凝胶复合材料ALP明显增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全骨髓法分离培养的兔BMSCs体外扩增快,取材容易,在成骨诱导下能分化为成骨细胞,适合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且纤维蛋白凝胶联合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具有良好的骨传导能力、力学特性,是很好的骨移植替代材料.肿瘤及创伤等疾患引起的骨缺损修复问题一直来都是骨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倍受医学界的关注.本论文研究用纤维蛋白凝胶联合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的方法修复骨缺损,会成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为骨缺损修复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科学依据.

  • 转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纤维蛋白凝胶修复兔桡骨缺损

    作者:

5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