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중화현미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036
  • 国内刊号: 44-120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庞水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手部桡侧大范围多元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隋海明;丛海波;毕卫伟;王祝民;杨庆民;王晨霖;翟建国

    目的 探讨手部桡侧大范围多元组织缺损显微外科治疗的方法. 方法 对桡侧大面积皮肤缺损合并拇指皮肤缺损及拇指Ⅰ°、Ⅱ°、Ⅲ°缺损者采用皮瓣组合躅甲瓣修复.对桡侧多元组织缺损合并拇指Ⅳ°缺损者采用皮瓣组合第二足趾修复.对桡侧多元组织缺损合并拇指Ⅴ°、Ⅵ°缺损者采用皮瓣组合携带第二跖骨、踇、趾短伸肌的第二足趾修复组织缺损及重建大鱼际肌功能. 结果 临床应用30例,综合评价手部功能,优21例,良6例,可3例.有12例皮瓣臃肿二期行整形术,有9例再造拇指肌腱粘连行肌腱松解术. 结论 手桡侧大范围多元组织缺损应据拇指缺损情况进行皮瓣组合甲瓣、第二足趾或携带第二跖骨、躅、趾短伸肌的第二足趾进行修复与重建.

  • 改进第一跖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坶趾缺损创面

    作者:陈玉兵;徐永清;陆声

    目的 报道应用改进的第1跖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踇趾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1临床效果. 方法 对第1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切取方法进行了改进,皮瓣位于第1跖骨间隙的部分及蒂部在第1骨间背侧肌肌膜下切取,蒂部留宽2 cm,对第1跖背动脉不做刻意解剖并根据第1跖背动脉3种不同的类型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8月共应用改进的第1跖背岛状皮瓣修复踇趾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0例:皮瓣面积为2.5 cm×3.0 cm~4.0×6.0 cm. 结果 8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远端出现浅表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2年,皮瓣外形美观,患足功能满意. 结论 第1跖背动脉无论是何种类型,改进的第1跖背岛状皮瓣都可用于踇趾缺损创面的修复,并能取得比较理想的修复效果.

  • 输精管转位附睾吻合术治疗特殊梗阻性无精子症

    作者:张孝斌;饶婷;程帆;葛名欢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输精管转位附睾端侧吻合术在特殊梗阻性无精子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梗阻性无精于症患者施行阴囊探查术,术中行精路通液试验确诊为特殊梗阻性无精子症14例,即一侧附睾梗阻或发育异常未检出精子而输精管通畅,对侧附睾检出活精子但输精管梗阻或发育异常.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输精管转位附睾吻合术,健侧输精管与对侧附睾检出活精子处吻合,术后随访其疗效. 结果 14例获随访7~31个月,9例于术后3~9个月从精液中检出活精子,复通率64%,5例配偶受孕成功,致孕率36%. 结论 显微外科输精管转位附睾吻合术治疗这种特殊梗阻性无精子症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田少斌;刘敏;杜张荣;马林;崔忠宁;牛志勇;陈晋伟

    目的 报道应用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不同的皮瓣进行修复319例,从移植皮瓣的成活率和受、供区外观以及随访功能结果,进行疗效分析. 结果 临床应用319例,皮瓣成活310例,失败9例.失败的病例均为游离组织移植. 结论 对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首选邻近带蒂组织移植修复.游离组织移植应根据受区的要求选择,尽量选择解剖恒定、供皮面积大和可恢复感觉功能的组织移植,受区应选择主要血管吻合.

  • 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手术疗效

    作者:魏雁涛;卓业鸿;王梅;李轶擎;柴芳;葛坚

    目的 评价Ahmed青光眼引流阀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接受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21例的手术疗效.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眼压、用药种类、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成功率.手术成功的标准为眼内压降至22 mmHg以下,5 mmHg以上,至少下降30%,而没有破坏视功能的并发症或实施其他青光眼手术. 结果 术后末次随访时眼压平均为(16.6 ±3.4)mmHg.手术成功率为83.3%,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成功率为87%,而抗青光眼术后失败病例的成功率仅为60%,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为术后早期浅前房3例(14%)、术后早期高眼压3例(14%)、前房出血2例(9.5%). 结论 Ahmed青光眼阀植入对于难治性青光眼病例是有效并相对安全的治疗手段.

  • 带近侧趾间关节的第二趾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

    作者:王海文;侯瑞兴;郭大强;陈宏彬;江新明;盛进

    目的 探讨游离带近侧趾间关节的第二趾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 对8例伴有近侧指间关节的手指复合组织缺损,应用带近侧趾间关节的第二趾复合组织瓣修复,近侧趾间关节修复近侧指间关节,趾复合组织修复并桥接手指复合组织缺损,同时桥接一侧的指固有神经、动脉及指背静脉. 结果 移植的8例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术后5~13个月随访,近侧指间关节均获得较良好的功能.手指外形满意. 结论 游离带近侧趾间关节的第二趾复合组织瓣,既修复了手指复合组织缺损又使手指近侧指间关节恢复良好功能,是修复伴近侧指间关节复合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 改良逆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肢端组织创面

    作者:陈雪松;肖茂明;王元山;黄敢;管力;张黎明;周晨

    目的 探讨常用皮神经营养皮瓣的改进措施,逾越常规方法下的切取面积及旋转距离局限,并提高成活面积,使其适用于各种高能量损伤导致的肢端大面积缺损.方法 以确切的粗大低位穿支为旋转点,或蒂部带入传统轴型皮瓣供血血管表浅段或传统肌皮瓣蒂远端以增加穿支数量,并使旋转点下移,对临床较为常用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前臂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股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改进,用本法修复各种高能量损伤导致的肢端中、大面积软组织缺损68例. 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足背远修复距离越过趾璞.手部超过掌指关节.股内侧皮神经营养皮瓣远可修复小腿中下段缺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大切取面积20m×14 cm,长蒂长18 cm. 结论 通过本方法改进,使得上述常用皮神经营养皮瓣能够满足绝大部分情况下肢体高能量损伤创面修复需要,手术简单,疗效可靠.

  • 臂绞轧撕脱离断的修复与功能重建

    作者:黄东;黄永军;吴伟炽;张惠茹

    目的 回顾性分析臂挤压撕脱离断的修复与功能重建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18例病例进行合适的短缩肱骨:钢板或克氏针固定,重建血液循环,修复神经.康复治疗和二期功能重建等. 结果 所有再植肢体全部成活,经2~5年的随访,肢体外观满意,感觉功能都有较好的恢复.肘关节屈曲、手的抓握、对掌、对指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 臂挤压撕脱离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为佳的方法 ,而积极的康复治疗以及二期功能重建能大限度恢复上肢功能.

    关键词: 断肢 显微外科 修复
  • 应用前臂骨间背动脉双皮瓣修复手部洞穿伤

    作者:田纪渭;焦利斌;项伟;田纪青;韩东强

    目的 报道应用前臂骨间背动脉双皮瓣修复手部洞穿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肱骨外上髁至尺骨茎突桡侧连线为皮瓣血管蒂轴线,于尺骨茎突近2.5 cm处为皮瓣旋转轴点,根据手背创口大小设计远端皮瓣,再在距离该皮瓣近端2~3 cm处设计近端皮瓣,修复手部洞穿伤3例. 结果 术后1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换药后愈合.随访6个月~2年,皮瓣色泽正常、臃肿不明显、质地软,术后患手对掌对指功能良好、能握拳. 结论 应用前臂骨间背动脉双皮瓣修复手部洞穿伤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 应用游离皮瓣修复前臂及手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黄飞;李骥;王刚

    目的 探讨利用多种游离皮瓣修复前臂及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针对前臂及手部创面的不同部位、面积及形状,利用10种游离皮瓣精细修复前臂及手部软组织缺损,以达到功能康复. 结果 临床应用102例皮瓣,98例皮瓣顺利成活,3例发生血管危象,经探查后皮瓣成活,1例足背皮瓣远端少量坏死,经植皮后愈合.随访病例46例,随访时间6个月~5年,皮瓣质地良好,无明显臃肿,两点辨别觉6~9 mm,手部经功能康复训练后,优12例,良25例,可9例,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 根据创面缺损的部位、形状与大小,选择性利用10种游离皮瓣修复前臂及手部软组织缺损,能达到精细修复目的 ,大大地提高了手功能.

  • 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作者:彭昌贵;侯之启;李日旺;陈璟昆;吴小杭

    目的 报道应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在外踝上5~7 cm或9~11 cm皮支穿出部位作为旋转点设计以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临床上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8例,其中创伤致软组织缺损20例,热压伤4例,贴骨瘢痕2例.电烧伤2例.皮瓣切取范围8 cm×6 cm~20 cm×14 cm.供瓣区拉拢缝合2例,游离植皮26例. 结果 术后28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修复前足皮瓣远端边缘有1.0~1.5 cm皮肤坏死,经换药伤口愈合. 结论 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一种血供可靠的皮瓣,切取方便,供瓣面积大,是修复小腿下段、踝关节周围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 应用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45例

    作者:黄友华;吴多庆;杨能;王和杰;蒲博强

    目的 报道应用不同类型外科皮瓣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根据肢体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和大小,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取不同类型的外科皮瓣进行修复,皮瓣类型有:应用双蒂皮瓣修复手指背皮肤缺损1例、修复胫骨骨折术后螺钉钢板外露2例、修复足跟部跟腱外露1例,指侧方岛状皮瓣7例、前臂背侧皮瓣1例、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2例、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7例、腓动脉踝上穿支皮瓣5例、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17例、吻合血管的背阔肌皮瓣2例. 结果 有6例带蒂皮瓣小部分坏死,有1例游离皮瓣大部分坏死,其余皮瓣成活,成活率97%,随访1个月~6年,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 结论 根据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及创面大小,选择适当的外科皮瓣进行修复,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重建食管远期疗效评价

    作者:李安富;侯书健;刘晓峰;李川;郑秀海;赵晓东;段振泉;张元信

    目的 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空肠、皮瓣移植重建食管的远期疗效. 方法 全食管或上胸段食管狭窄或闭锁用长段空肠移植重建食管17例;部分带蒂空肠远端血管吻合移植术用于食管癌和良性胸段食管病变18例;颈段食管狭窄或闭锁用短节段空肠移植术重建食管4例;前臂皮瓣游离移植用于颈段食管吻合口瘘4例;空肠瓣游离移植用于结肠代食管及其它原因导致的颈部吻合口瘘或部分食管壁缺损2例. 结果 手术吻合血管全部成活,出院前多数能进普食,少数进半流食,出院前吻接的颈部血管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恢复正常,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示钡剂顺利通过重建食管,其中有2例部分带蒂空肠游离移植颈部吻合口稍峡窄,移植肠管蠕动正常,均能进普食.手术并发症:移植空肠梗阻1例,术后因肺功能衰竭死亡1例,切口感染4例. 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食管重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前房穿刺术治疗眼挫伤早期难治性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作者:林明楷;葛坚;凌运兰;高新博;谷成胜;古泉

    目的 探讨前房穿刺术治疗眼挫伤早期难治性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 先行前房穿刺,然后根据眼压及患者的配合情况,反复从穿刺口放液治疗,观察眼压、房水反应、视神经的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等. 结果 治疗16例,术中、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17个月,术前、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随访末期眼压分别为(47.66±7.53)mmHg、(37.34 ±13.01)mmHg、(30.51±10.21)mmHg、(14.72±6.07)mmHg、(13.66±5.13)mmHg、(15.22±4.19)mmHg,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分别为4.5、4.2、3.8、2.7、0.6、0.3、0.3种.前房反应从术前(+~+++)至术后1个月基本恢复:14例视杯从放液早期的0.1~0.4一直保持至随访末期.9例在前房穿刺术后4~33 d,仅局部用降眼压药控制眼压在21 mmHg. 结论 前房穿刺术操作简单,治疗眼球挫伤早期难治性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并发症少、疗效肯定.

  • 显微外科技术在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会范;徐培元;赵高贤;魏金星;王家祥;文建国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在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中的优越性及术后护理体会. 方法 对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和未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经腹股沟途径,不用和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时间分别为(35±5.7)min、(33±8.6)min;经腹膜后途径,不用和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时间分别为(25±5.7)min、(23±7.0)min.经腹股沟途径,不用和应用手术显微镜每侧结扎主支静脉平均分别为4±1.2支、7±3.2支;经腹膜后途径,不用和应用手术显微镜每侧结扎主支静脉平均分别为(2±0.2)支、(2±O.7)支.经腹股沟途径,不用和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发现并结扎动脉周围细小静脉率分别为4.8%、92.6%;经腹膜后途径,不用和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发现并结扎动脉周围细小静脉分别为16.0%、93.6%.经腹股沟途径,不用和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每侧发现淋巴管平均分别为(O.5±0.2)支、(2.7±1.2)支;经腹膜后途径,不用和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每侧发现淋巴管平均分别为(0.2±0.1)支、(1.6±0.2)支.在术后随访中,经腹股沟途径,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未见复发和出现鞘膜积液;不用显微外科技术,复发占:19.0%.出线睾丸鞘膜积液占9.5%.经腹膜后途径,用显微外科技术未见复发和出现鞘膜积液;不用显微外科技术复发占8.0%.出现睾丸鞘膜积液占4.0%. 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优势明显,辅以相应的术后康复护理措施,效果良好,值得推荐.

  • 膝上外侧皮瓣修复肢体远端皮肤缺损

    作者:刘雪涛;刘勇;曲连军;王蕾;张成进;李忠;刘光军;范启申;王成琪

    目的 观察膝上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肢体远端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根据膝上外侧皮瓣的皮支解剖特点设计以膝上外侧血管或膝上血管为蒂的皮瓣,面积20 cm×10 cm~9 cm×5 cm,移植修复手背、腕关节、前臂远端、足背、踝关节、小腿下端等软组织较薄区域等于或小于一只手面积(即体表面积l%)的皮肤缺损.临床应用18例,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外形、色泽、弹性,以及有无瘢痕挛缩、功能障碍等.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血运障碍.随访2~15个月,肢体远端皮瓣修复区皮肤色泽及弹性较好 ,外形不臃肿,未行二期皮瓣修整,无瘢痕挛缩,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膝上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肢体远端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 股前外侧皮瓣和前臂皮瓣在头颈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比较

    作者:彭汉伟;杨熙鸿;郭海鹏;林建英;陈伟正;徐敏;刘木元

    目的 报道股前外侧皮瓣和前臂皮瓣在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和优缺点. 方法 分别采用前臂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32例.其中应用前臂皮瓣20例,修复口颊部洞穿性缺损7例、环下咽缺损4例、上腭缺损2例、腮腺区皮肤缺损1例、口底缺损4例,舌根部缺损2例,股前外侧皮瓣12例,分别用于修复舌根部缺损3例,上腭缺损4例,口底、下牙龈缺损5例.对比两组的皮瓣存活情况、修复后功能状况和对供区的影响,分析其优缺点和技术要点.结果 前臂皮瓣完全存活19例,发生血管危象2例.1例经保守治疗后完全存活,1例再次手术后皮瓣表皮坏死.股前外侧皮瓣12例均完全存活,无血管危象发生.原计划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14例中有2例因皮瓣制备失败而放弃并改用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继发缺损均可直接拉拢缝合,前臂继发缺损均需植皮. 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和前臂皮瓣移植均有较高成功率,但各有优缺点,修复手段的选择宜根据缺损情况和修复目的灵活使用.

  • 桥式交叉逆行股前外侧皮瓣转移修复对侧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

    作者:刘生和;蔡培华;柴益民;徐铮宇;江潮胤;范存义

    目的 报道以桥式交叉逆行股前外侧皮瓣转移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于小腿中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伴对侧小腿软组织损伤或胫后动脉破坏5例,采用对侧逆行股前外侧皮瓣桥式交叉转移予以修复. 结果 术后皮瓣血运良好,6周后断蒂,皮瓣均存活.术后随访12~15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美观,伴骨骼、肌腱缺损者均顺利完成二期修复手术.供区愈合良好,供侧肢体无明显影响. 结论 对于小腿中下段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周围软组织受损,且对侧小腿血管质量不佳的病例,以对侧逆行股前外侧皮瓣桥式交叉转移修复是一种优良的手段.

  • 踇甲瓣切取术后创面的处理

    作者:王保山;郑晓菊;王新宏;高树林

    目的 探讨踇甲瓣切取术后创面的覆盖办法.方法 对34例病例其中踇甲瓣再造拇指8例;踇趾腓侧半趾甲瓣移植22例(再造拇指8例、示指10例、中指2例);踇趾背侧甲瓣移植4例,对供区创面采用了带蒂皮瓣(第一跖背皮瓣、第二足趾趾动脉岛状瓣、第二足趾趾背邻趾皮瓣、跗外侧皮瓣):游离皮瓣(跖底内侧皮瓣、腓动脉皮瓣、跗外侧皮瓣)等覆盖. 结果 术后2个月内随访12例,步态正常;4个月随访6例(4例为第一跖背皮瓣、1例腓动脉皮瓣、1例跖底内侧皮瓣).2例皮瓣有保护性的感觉,颜色略黑;跖底内侧皮瓣和第二趾动脉皮瓣,感觉正常.对供区创面用皮瓣修复其外形丰满有弹性,踇趾腓侧半趾甲瓣用皮瓣修复的踇趾外形酷似原踇趾.趾甲皮瓣移植修复外形佳,形成瘢痕少;步态正常;供趾无不适感. 结论 踇趾切取甲瓣、踇趾腓侧半侧甲瓣、踇趾背侧甲瓣后遗留创面采用皮瓣修复既可避免疼痛、破溃等并发症.又使供足有满意的外形,因此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

  • 残缺手与手指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

    作者:王剑利;王兆栋;郭永强;王五洲;杨华山;曲新强;王成琪

    目的 探讨解决先天性或创伤所导致的残缺手与手指骨缺损、外形残缺和功能受限的问题,以及通过再造恢复其外形及功能的手术方法. 方法 采用自体游离或带血管髂骨与皮瓣组合、带血管跖趾关节或游离足趾与皮瓣组合等方法 一期或分期再造残缺手与手指.用局部或游离皮瓣或串联皮瓣重建缺损的软组织,同时修复关节囊及肌腱缺损. 结果 术后除1例因严重感染失败,其余全部成活.15例中13例经8个月~2年随访,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结果 :运动功能优2例,良5例.感觉功能:优(S5)8例,良(S4)1例.外观评价:优4例,良5例. 结论 采用自体骨与皮瓣组合、自体足趾及关节移植与皮瓣组合等方法 再造残缺手与手指,能大程度的恢复手部外形及一定的功能,减低手和手指残缺率.

    关键词: 指骨 外科皮瓣 移植
  • 尺动脉腕上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作者:庄加川;廖坚文;李敏姣;陈乐峰;陈国荣;李俊辉;张振伟

    近年来随着穿支皮瓣的发展,应用微型穿支皮瓣修复单纯手指皮肤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1].我院自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对8例手指皮肤缺损采用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全部成活,取得了满意疗效.

  • 游离腓肠内侧动脉肌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张功林;章鸣;郭翱;蔡国荣;王干生;杨德福;凌爱军;彭俊洋

    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我们对传统的腓肠肌内侧头移植术式进行了改进,应用吻合血管的腓肠内侧动脉肌瓣移植联合游离网状植皮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取得满意效果.

  • 丙戊酸钠充填导管促进大鼠外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飞;邢丹谋;彭正人;勘武生;饶婷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VPA)充填导管对缺损外周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用硅胶管(1 cm)进行缺损神经段(0.8 cm)的桥接,局部应用8%VPA注射液10ul,观察VPA对神经再生和运动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30只大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在硅胶管局部注射VPA注射液;对照组在硅胶管局部注入生理盐水. 结果 术后每只大鼠每2周进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检测,每4周做电生理检查,后术后12周处死所有大鼠,对坐骨神经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用数字图像分析软件检测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厚度.并对再生神经纤维轴突计数.通过统计软件分析发现SFI,电生理检查,神经组织性形态上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局部使用VPA于神经缺损的大鼠,可以促进损伤神经的轴突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因此VPA有望在临床上应用于外周神经损伤病例的治疗.

  • 神经端侧缝合后趋化性的神经元逆行示踪研究

    作者:虞庆;王涛;顾玉东

    目的 应用神经元荧光逆行示踪技术探讨外周神经端侧缝合后神经再生的趋化性问题. 方法 选用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端侧缝合肌皮神经主干标记组、正常肌皮神经主干标记组、端侧缝合肌皮神经肌支标记组和正常肌皮神经肌支标记组,每组10只.端侧缝合的两组切断肌皮神经,尺神经后内侧方外膜开窗,将肌皮神经和开窗的尺神经外膜做端侧缝合,正常对照两组仅显露肌皮神经和尺神经.5个月后采用Fhuoro-Gold荧光逆行示踪技术,标记第一、二组肌皮神经主干和第三、四组肌皮神经肌支,精确计数各组大鼠脊髓C4-T1前角和背根神经节神经元. 结果 在肌皮神经主干标记两组中,端侧组脊髓前角神经元数目占正常组的30.0%(P<0.01);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数目占正常组的28.1%(P<0.01),运动神经元比例为0.36±0.09,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肌皮神经肌支标记两组中,端侧组脊髓前角神经元数目占正常组的38.1%(P<0.01),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数目占正常组的70.2%(P>0.05),运动神经元比例为o.40±0.14.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外周神经端侧缝合后神经侧方出芽对特定靶器官的趋化性不明显.

  • T细胞疫苗联合FK506抑制异种神经移植排斥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佳冰;路来金

    目的 研究T细胞疫苗接种联合应用FK506对大鼠异种神经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方法 利用BABL/c小鼠的脾细胞免疫SD大鼠,取后者脾细胞活化所制备的T细胞疫苗对异种神经移植受体的SD大鼠进行免疫,移植后联合应用FK506.以异种神经移植后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微量细胞毒测定、移植神经的组织学观察和胫前肌湿重测定等,对该方法抗大鼠异种神经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加以分析. 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较,T细胞疫苗接种联合FK506使神经移植大鼠胫前肌湿重明显增加(P<0.05),淋巴细胞转化率等排斥反应指标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细胞疫苗接种联合应用FK506能显著抑制大鼠异种神经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

  • 低龄幼儿双手掌离断再植成功一例

    作者:雷彦文;谢振荣;张敬良;陈焕伟;郭桥鸿;汤涣财;邓劭华;刘梅

    掌指部的离断再植已成为一个较为常规的手术,但是对低龄幼儿的双断掌完全离断,再植难度大,其功能恢复程度和远期效果对患儿一生的影响非常大,我院于2007年6月成功的完成了1例2岁9个月的幼儿双手掌完全离断的再植手术,目前尚未见类似报道,现报道如下.

  • 踇甲瓣复合踝前及足内外侧皮瓣的足部四叶瓣修复手部脱套伤一例

    作者:李国华;刘会仁;李瑞国;曹磊

    患者,女,18岁,因造纸机对辊挤伤致右手套脱伤于2005年5月26日人院.查体:全身情况良好.右手脱套范围包括:手背桡侧2/3及手掌桡侧1/3,拇指、示指、中指全长和环指中末节、小指中节、肌腱神经外露.

  • 用跖内侧预制皮瓣修复拇指脱套伤一例

    作者:张功林;胡玉祥;伍辉国;张灵芝;侯桥

    患者 男,46岁,因左拇指机械性损伤1 h入院.检查:左拇指从近节指骨中部以远脱套性损伤,撕脱的拇指皮肤未能找回,创缘较整齐,创面污染不严重.

  • 不同长度经冷冻、冻干及辐照的同种异体动脉移植实验研究

    作者:郑宁刚;刘兴炎;陈克明;白孟海;葛宝丰;张宇;王建;邓刚

    目的 研究在不同长度的同种异体动脉移植于兔股动脉后的通畅率、组织病理学变化,探讨影响移植成功的因素. 方法 健康青紫兰兔90只,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30只兔.手术分别切除股动脉1、3、5 cm,分别用冷冻加冻干加辐照兔股动脉2、4、6 cm移植于缺损处,均采用端端吻合,术后观察通畅情况,并分别于术后1 d和1、2、6、10周切取移植血管,分别作光镜、扫描电镜检查. 结果 移植后10周,A、B、C组累计通畅率为86.7%、56.7%和40%;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移植后10周,移植血管内膜化完成约2 cm,内膜化完成段的管壁接近正常血管,而较长移植血管由于不能完全内皮化,随着时间增加,通畅率越来越低. 结论 经冷冻加冻干加辐照处理的同种异体动脉移植成功率与移植段血管的长度密切相关,移植血管越长,移植后的通畅率越低.

  • 抑癌基因p53增强胶质瘤自杀基因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强;浦佩玉;夏之柏;于士柱;张云亭;王春燕;王广秀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53提高恶性胶质瘤自杀基因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 以C6鼠胶质瘤细胞和SD大鼠建立动物模型,原位注射腺病毒为载体的p53和自杀基因,腹腔给以阿昔洛韦(100 mg·kg-1day-1 × 14 d);观察荷瘤鼠生存期:强化MRI动态监测荷瘤鼠肿瘤大小;TUNEL法检测凋亡;评价P53基因对自杀基因系统治疗胶质瘤的优化作用. 结果 体内p53基因联合自杀基因使荷瘤鼠生存期明显延长,凋亡明显增加;强化MRI示肿瘤生长明显减慢. 结论 在体内p53基因可明显增强胶质瘤自杀基因系统的抑瘤作用.

    关键词: 胶质瘤 P53 基因治疗
  • 后组筛窦切除经鼻蝶入路的模拟手术研究

    作者:范翔;王海军;初国良;蔡赣桥;樊韵平

    目的 探讨双侧后组筛窦切除扩大经鼻蝶入路治疗鞍周病变的方法. 方法 选用10%甲醛溶液固定的尸头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经鼻蝶手术,探索手术路径和范围,对鞍周结构进行观察. 结果 ①在10例模拟人路中,均可以完整暴露蝶窦前壁;在蝶窦前壁,双侧筛窦外侧壁大间距为(30.69±4.03)mm,蝶腭孔上缘至颅底距离为(16.02 ±2.23)mm;②扩大人路可以显露双侧视神经管、蝶骨平台、鞍结节、鞍底、双侧海绵窦下壁.切除垂体后可暴露海绵窦内侧壁及上斜坡:③在蝶窦前壁和蝶窦内均有明显的解剖标志. 结论 后组筛窦切除扩大经鼻蝶人路可以较好的显露鞍周结构,手术具有直视、损伤小的优点.

  • 股外侧皮神经和跟内、外侧神经的截面形态观察与神经纤维计数

    作者:唐举玉;李康华;吴梅英;罗令;宋达疆

    目的 为临床开展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感觉重建提供指导. 方法 选择7具成年男性标本,分别于股外侧皮神经髂前上棘下5 cm、跟内侧神经和跟外侧神经第一支主干起始段切取神经样本.经固定、梯度脱水、包埋、修块定位和半薄切片后,以甲苯胺蓝染色.以MOTICMED6.0数码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摄取图片,观察神经截面形态、神经纤维束组数目和排列,计数神经纤维和测定神经纤维密度.采用photoshop 7.0选区面积计算软件测量和计算神经纤维束组面积;应用photoshop网格功能测量和计算神经纤维密度. 结果 股外侧皮神经、跟内侧神经和跟外侧神经第一支的平均神经束组数分别为4束、3束和4束,束组面积分别为114.28 μm2、126.92μm2、102.76 μm2,纤维密度分别为11.43束/μm2、6.47束/μm2、10.08束/μm2,神经纤维束分别为987束、862束、570束. 结论 跟内侧神经和跟外侧神经第一支具有与股外侧皮神经较为相似的截面形态特点,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时,适宜选择跟内侧神经或跟外侧神经第一支与股外侧皮神经吻合来重建皮瓣感觉.

  • 神经纤维生长锥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丞;张培训;姜保国

    神经纤维的生长主要是尖端生长,新生物质主要被组装在神经纤维的尖端、一个被称为生长锥的结构中.生长锥是神经纤维的生长点,生长导向分子通过生长锥表面的受体将导向信号传递到细胞内,并通过细胞骨架相关蛋白终引起生长锥内细胞骨架结构的重新排列.

  • 我国显微骨移植近况

    作者:陈振光;喻爱喜

    显微骨移植系指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移植术中的应用.传统移植骨因不带血供,其愈合需经过漫长的替代过程,疗效多不尽人意.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骨移植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第七届编委会第二次工作会议纪要

    作者:庞水发;汪华侨;张方晨;刘小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于2008年10月19日在上海第九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大会期间召开,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徐建光教授莅临指导,并带来顾玉东院士对本刊编委的问候,表达对本刊的一贯关切之情.

  • 关于臂丛根性撕脱伤治疗策略的补充

    作者:顾玉东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8年第4期首页发表了朱家恺教授的"臂丛根性撕脱伤治疗策略的探讨"专论.朱教授简略地回顾了臂丛根性撕脱伤诊治的历史及现状.

  • 再论"臂丛根性撕脱伤治疗策略的探讨"

    作者:朱家恺

    首先我非常感谢顾玉东院士关心我的文章(臂丛根性撕脱伤治疗策略的探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31(4)241)[1]和补充意见.

  • 显微镜下一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的初步临床报告

    作者:菅凤增;陈赞;凌锋

    目的 报道显微镜下一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技术及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收治腰椎管狭窄16例,手术仅分离一侧棘突旁肌肉,在手术显微镜下利用高速磨钻磨除同侧相邻椎板上下缘,显露黄韧带;调整显微镜方向.进一步磨除棘突根部及对侧椎板内面,直至对侧侧隐窝,后切除黄韧带,使硬膜囊和神经根获得充分减压.结果 随访6~47个月,16例中14例间歇性跛行完全缓解,2例明显好转;背部疼痛症状6例完全缓解,8例明显改善,2例改善不明显;神经根放射性疼痛症状的5例,手术中同时行症状侧椎间盘切除3例,手术后疼痛均缓解.随访过程中,症状无再加重病例,动力X线检查未见椎体问不稳发生. 结论 显微镜下一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手术创伤小,效果良好,术后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很小.

  • 内镜下经单侧入路行双侧椎管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作者:周跃;王健;李长青;初同伟;张正丰;潘勇;郑文杰

    目的 报道内镜(METRx)辅助下经单侧椎板间隙入路,行双侧中央椎管和侧隐窝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技巧与临床效果. 方法 透视下经单侧置入18 min的METRx工作通道,术中通过调整METRx工作通道和内窥镜角度,经单侧椎板间隙入路行双侧中央椎管和侧隐窝减压,从而可保留棘上、棘间韧带和对侧的骨性椎板,以及不影响对侧软组织,临床治疗56例. 结果 单节段METRx操作时间平均94 min.平均失血量为65 ml,双节段操作时间平均135 min,平均失血量为90 ml.平均卧床时间6.5 d.平均腰痛VAS指数从术前6.5降到术后平均3.1.平均腿痛VAS指数从术前7.2降到术后平均2.2,Oswestry功能指数(ODI)也从术前的平均46.8降到术后平均24.6,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kai分级评定手术的优良率为84%. 结论 内窥镜(METRx)辅助下经单侧椎板间隙入路,行双侧椎管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不但手术创伤小,而且安全有效.

  • 极外侧椎问融合术微创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

    作者:吴增晖;William Smith;尹庆水;王非

    目的 介绍侧方人路极外侧椎间融合术微创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方法、技术要点,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极外侧椎间融合术微创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8例,3例椎间融合器矫形加椎体螺钉内固定,5例单纯椎间融合器矫形.分析其临床效果、侧弯矫正率和并发症.结果 手术顺利,术中出血每例平均50 ml,术后腰腿痛明显减轻,下肢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缓解,侧弯矫正率为64%.随访6~30个月椎间隙高度无丢失,融合器无移位,2例有矫形角度的轻度丢失.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 侧方入路的前面无注释微创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和安全有效的方法.

  • 显微椎间盘切除治疗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彭新生;陈立言

    目的 评价显微椎间盘切除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18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组)接受小切口显微腰椎间盘切除术,与30例初次显微手术(初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术后疗效评价采用MacNab法. 结果 再手术组手术时间平均75 min;初手术组平均52 min;再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平均70 ml;初手术组平均50 ml;再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平均8.5 d;初手术组平均6.5 d.再手术组术中损伤硬膜1例,2例腰5神经根损害加重,5例术后麻木加重,术后均恢复.初手术组术中硬膜损伤1例.再手术组17例获平均12.1个月随访,优良率为88.2%.初手术组29例获平均11.8个月随访,优良率为93.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切口显微椎间盘切除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取得与初次手术相近的临床疗效.

  • 轴向椎体间融合术微创治疗腰骶椎失稳症

    作者:戎利民;董健文;刘斌;冯丰;史德海;谢沛根;蔡道章

    目的 评价轴向椎体间融合术(AxiaLIF)微创手术治疗L5/S1失稳症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尾骨尖旁2 cm切口,在G臂X线透视下,经骶椎前方建立工作通道,骨性通道入口在S1~2之间,用特殊工具经轴向的工作通道切除椎间盘、植骨,后拧入长度合适的轴向固定螺栓.治疗12例L5/S1失稳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随访观察椎间融合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手术前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 手术时间30~70min,术中出血50~90 ml,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于术后第2天戴腰围活动.随访时间3~9个月,VAS和ODI分别由术前6.66±0.89和61.18±7.93降至术后3个月2.08±0.79和21.51±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融合情况:1例于术后6个月完全融合,10例部分融合,1例尚未见融合. 结论 轴向椎体间融合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为L5/S1节段提供一个安全而微创的椎体间融合方式.

中华显微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4
199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