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중화현미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036
  • 国内刊号: 44-120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庞水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同指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与邻指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对比研究

    作者:陆大明;朱金宏;陆向荣;陆振良

    目的 研究对比同指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与邻指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效果.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 1年12月年共50例指端缺损患者,指端缺损面积小1.2 cm×1.0 cm,大2.2 cm×1.4 cm,随机选择行同指指动脉岛状推进皮瓣修复25例,邻指皮瓣修复25例,对比两组皮瓣的患指外观满意程度、有无痛觉过敏、指端耐寒性、指端两点辨别觉、患指指间关节活动度,并对指端两点辨别觉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12 ~17个月,同指指动脉岛状皮瓣组患指外观优良率为96%,略高于邻指皮瓣组90%,指端耐寒性及痛觉过敏两组病例无明显差别,在客观指标中,指间关节活动受限程度两组病例无明显差别,而两点辨别觉对比中,同指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为(4.30 ±0.15)mm,优于邻指皮瓣组(7.50 ±0.19) mm(P <0.05).结论 在适应证明确的指端缺损修复中,同指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较邻指皮瓣具有更优的感觉恢复优势.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手掌背侧毁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刘君;刘兴邦;陶圣祥;余国荣;文俊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手掌背侧毁损伤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006年3月至2012年12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7例手掌背侧毁损创面,解剖皮瓣及血管蒂,形成以旋股外侧动脉外侧降支为主干,以第一穿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其中皮瓣覆盖创面,血管蒂及各分支重建掌浅弓,术后患肢功能锻炼. 结果 术后7例皮瓣全部成活,手掌背侧皮肤完整性均得以保留,其中2例环指坏死行截指,1例小指远节截指,其余各手指血运良好.随访时间为9~ 12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良4例,可2例,差1例. 结论 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手掌背侧毁损创面,临床效果满意,可以大限度地减少截指的发生.

  • 游离翻转筋膜瓣应用于手创面临时覆盖八例

    作者:周健辉;李秀文;石惠文;王夫平;冷树立;李国强;丘日升

    目的 探讨游离翻转筋膜瓣应用于创面临时的覆盖效果. 方法 自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运用游离翻转筋膜瓣临时覆盖手创面的办法成功救治了伤情较重的病例8例.清创后尽量保留临界组织,然后根据深部组织外露的创面的缺损的情况,在前臂设计静脉筋膜瓣,顺利切取静脉筋膜瓣后将深筋膜层朝组织表面,皮下静脉层朝组织深层来修复创面,然后通过缺损动脉倒置、缺损静脉顺置的原则,将静脉皮瓣两端的静脉与缺损血管两断端吻合,术后7~10d,待挫伤组织血运明确后彻底清创,皮瓣覆盖创面.结果 临床病例8例,平均观察8.5d,筋膜瓣表面不同程度坏死,但吻合的血管仍然通畅,所保护创面的肌腱、神经、骨质等深部组织未见缺血坏死,因受伤时丧失血运的指体也因为筋脉瓣重建血供后恢复稳定的血运.结论 对于伤情重,挫伤组织血运欠清,急诊难以一次性修复的手部创伤病例,利用游离翻转静脉筋膜瓣临时覆盖是一种暂缓手术时机的有效办法,而且手术简单,创伤小.

    关键词: 筋膜瓣 创面覆盖
  • 指固有动脉旗形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秦建忠;王培吉;董启榕

    目的 探讨应用指固有动脉旗形逆行岛状皮瓣,一期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年5月至2011年2月,以近节指骨背侧为供区设计指固有动脉旗形逆行岛状皮瓣,一期修复10例14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 ×2.0 cm~2.0 cm ×3.0 cm,供区全厚皮片植皮. 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良好,随访10~18个月,皮瓣血运质地良好,患侧手指外观满意,供区无明显色素沉着.手指关节活动度按TAM系统评估标准进行评价,属优者10指,良3指,中1指,优良率93%. 结论 应用指固有动脉旗形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良好.

  • 下肢主干血管损伤超时限修复后疗效分析

    作者:潘振宇;喻爱喜;余国荣;陶圣祥;漆白文

    目的 分析下肢主干血管损伤超时限修复后的疗效. 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超时限血管损伤患者17例,其中股动脉断裂8例,腘动脉断裂9例;13例为开放性损伤,4例为闭合性损伤.平均4.1d后接受手术. 结果 随访2年1个月~6年.3例在术后7~11d截肢;3例发生慢性骨髓炎,其中1例截肢;3例胫前骨质外露,行交腿皮瓣转位修复;1例股骨骨不连,植骨后骨折愈合.2例行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功能恢复良好.另1 1例患者踝关节背伸功能障碍,小腿恢复部分感觉,踝关节平面下感觉丧失.5例行踝关节融合术,恢复行走,6例患者未行进一步矫形手术. 结论 下肢主干血管损伤后若系超时限修复,在腓肠肌营养血管通畅的前提下,及时应用显微外科方法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疗效.

  • 儿童腕掌侧浅静脉在拇指离断再植中的应用

    作者:龙航;陈世玖;吕占武;陈婉红;刘珑玲;杨军

    目的 探讨儿童腕掌侧浅静脉在拇指离断再植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8年8月至2013年4月,儿童拇指离断伴指动脉缺损应用同侧自体腕掌侧浅静脉移植修复17例17指,离断拇指经清创后指动脉缺损长度为0.8 ~3.0 cm. 结果 本组17指再植拇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 24个月,再植拇指外观满意,拇指对指、对掌功能良好,5岁以内(包括5岁)的患儿针刺指腹均有回避反应,5岁以上患儿指腹两点辨别觉为4~12 mm. 结论 儿童腕掌侧浅静脉是修复拇指指动脉缺损的较理想材料.

  • 保留关节的手指近指间关节撕脱性离断再植

    作者:钱俊;张全荣;芮永军;薛明宇;吴权

    目的 探讨近指间关节撕脱离断指体保留指间关节再植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方法 2007年1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保留指间关节的再植方法治疗11例13指近指间关节撕脱性离断,急诊行清创再植,手术中修复近指间关节囊和侧副韧带,保持近指间关节完整,克氏针斜行固定近指间关节于伸直位,修复血管神经,肌腱部分二期修复,术后2周进行系统性功能训练. 结果 11例13指再植指全部成活,5例给予二期肌腱松解或转位移植,术后随访4 ~21个月,平均12个月,手功能检查:近指间关节活动度5例6指15°~70°,4例5指20°~45°,2例2指10° ~30°,未出现关节疼痛. 结论 采用保留指间关节的再植方法治疗手指近指间关节撕脱性离断,再植中修复关节囊和侧副韧带,保持近指间关节完整,使手指近指间关节恢复一定的活动,有利于整个手功能的恢复.

  • 应用组织瓣移植修复下肢组织缺损24例

    作者:赵志坚;陈坤峰;张传林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瓣游离移植治疗下肢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6年2月至2013年1月,对24例足踝及小腿部组织缺损患者行组织瓣移植修复,其中,应用髂骨皮瓣修复小腿骨及皮肤缺损4例,胸脐皮瓣移植修复足及小腿皮肤缺损3例,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小腿皮肤缺损3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部皮肤缺损13例,腓骨瓣串联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胫前皮肤缺损合并骨缺损1例. 结果 组织瓣移植全部成活,移植骨瓣于术后3~6个月有骨痂形成,创面无1例发生感染,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7个月~4年,随访效果满意,供区无功能受限. 结论 应用组织瓣移植修复下肢组织缺损临床效果良好.

  • 应用预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脱套伤四例

    作者:尤灵建;郭宇华;王威;吴立志;陈忠义;董凌波;张晗

    目的 总结预制皮瓣技术在足部皮肤脱套伤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将脱套的足部皮肤软组织经清创、削薄,寄养在股前外侧区阔筋膜上制成预制皮瓣,术后3周应用吻合血管的方法,将其游离移植到足原位,皮瓣面积20.5 cm×11.8 cm ~23.6 cm×12.5 cm. 结果 临床修复4例.术后3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边缘部分出现坏死,面积6.0 cm×3.0 cm~8.0 cm×5.0 cm,术后经扩创植皮后愈合.术后随访10 ~24个月,患肢均恢复负重和行走能力.术后足部外形美观,皮瓣质地良好、耐磨、不臃肿,无1例发生溃疡现象,皮瓣感觉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结论 应用预制皮瓣修复足皮部肤撕脱伤,临床效果良好.

  • 应用改良第一趾蹼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外伤性虎口挛缩

    作者:杨庆达;卢家灵;梁波;卢建国;张智钊;梁大喜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第一趾蹼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外伤性虎口挛缩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外伤性重度虎口挛缩患者9例,虎口角平均(20.16±3.47)°,虎口宽度平均(2.11±o.26)cm,麻醉下松解挛缩虎口,采用同侧改良第一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切取游离皮瓣面积为6.8 cm ×3.3 cm~9.0cm×4.2cm,用弓形克氏针将第一、第二掌骨弹性固定于外展对掌位4周,术后系统指导功能锻炼.6例游离全厚皮植皮打包,3例局部皮瓣转位关闭皮瓣供区. 结果 术后9例游离皮瓣全部成活,无术后肿胀、淤血及皮瓣危象,供区植皮或局部皮瓣转位修复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7 ~14个月,虎口外形明显改观,游离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至S32例,S3+4例,S43例,虎口角平均(89.79±2.51)°,虎口宽度平均(5.92±1.06)cm,拇指对掌、内收、外展功能接近正常. 结论 应用改良第一趾蹼皮瓣治疗外伤性虎口挛缩的临床效果良好.

  • 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作者:陈绵;谢广中;苗存良;梅林军

    目的 探讨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6例,其中修复手、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2例,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1例;切取皮瓣面积6.0 cm×10.0 cm~8.0 cm×15.0 cm. 结果 6例皮瓣均成活,其中1例皮瓣缘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 ~ 24个月,2例皮瓣稍臃肿,经皮瓣修薄后外观明显改善;其余4例外形及功能良好. 结论 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良好.

  • 支撑喉镜显微手术治疗声带息肉146例分析

    作者:李欣;李正民;费建民

    目的 探讨声带息肉患者采用支撑喉镜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 方法 对声带息肉患者施行支撑喉镜显微手术146例,术后1个月复查,总结手术效果. 结果 146例声带息肉采用支撑喉镜显微手术中,治愈141例,声音轻度嘶哑5例,总有效率100%,跟踪随访6个月~1年,1例复发,复发率为0.68%.结论 采用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治疗声带息肉患者损伤小,治愈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 应用胫后动脉内踝后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陈桂全;陈伟明;黄彬;黄勇仪

    目的 探讨应用胫后动脉内踝后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胫后动脉内踝后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创面面积3 cm×4cm~5 cm×7 cm;切取皮瓣面积4cm×5 cm~6cm×8 cm. 结果 术后皮瓣均成活,仅有1例皮瓣远端皮肤小部分坏死,经换药等处理后逐渐愈合,术后随访6 ~12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有弹性,供区愈合良好,患肢功能良好. 结论 应用胫后动脉内踝后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良好.

  • 应用指背链型血供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25例

    作者:曾辉;伍美艺;徐亚非;梁伟强;张德军;李冠军;邱辉

    目的 总结应用指背链型血供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以手指桡背侧缘或尺背侧缘为轴线设计皮瓣,皮瓣的旋转点在轴线上离创面1.0~1.3 cm处,蒂长度不超过1.3 cm,选择皮瓣切取面积1.0 cm×1.0 cm~2.0 cm ×3.0 cm,蒂部带少许水滴状皮肤,经明道转移至创面进行修复25例.结果 25例皮瓣术后24例顺利成活,1例远端皮缘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2年,皮瓣质地柔软,弹性、耐磨性好,色泽接近正常,感觉良好,患指屈伸活动无明显影响. 结论 应用指背链型血供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良好.

  • 肱桡肌入路小切口治疗桡神经深支卡压综合征

    作者:王西迅;李钧;陈旭辉;张高孟;陈波;崔岩;金成;胡继超;童哲

    目的 探讨经肱桡肌入路治疗桡神经深支卡压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 方法 自2008年12月至2012年2月,应用经肱桡肌入路小切口治疗桡神经深支卡压综合征13例.手术取前臂近端桡侧长约6 cm的纵行切口,暴露肱桡肌,于肱桡肌肌腹中间纵形钝性切开,直接暴露旋后肌及Froshe腱弓,显露桡神经深支,可见桡神经深支卡压情况,予以充分松解减压. 结果 随访5~38个月,平均25个月,3个月内恢复6例,6个月内恢复6例,2年未恢复者1例.根据桡神经深支支配的运动区肌力恢复情况及伸腕、伸指功能情况进行疗效评定,优(肌力Ⅳ级以上,腕关节功能位时,各指均能伸直,腕关节无桡偏)9例,良(肌力Ⅲ级以上,腕关节0°位时,各指能伸直,腕关节无桡偏)3例,可(肌力Ⅱ级,腕关节屈曲25°~ 30°时,各指可伸直,腕关节桡偏)0例,差(肌力Ⅱ级以下,腕关节屈曲25°~ 30°时,各指不能伸直,腕关节桡偏)1例,优良率92%. 结论 经肱桡肌入路治疗桡神经深支卡压,手术简单、暴露视野清晰、效果满意.

  • 三维个体化数字影像融合技术在颅内肿瘤显微外科治疗术前评估中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张海波;卜博;李晋江;马晓东;孙正辉;冯世宇;余新光

    目的 探讨三维数字影像融合技术在对颅内肿瘤进行术前风险评估和手术策略制定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方法 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并进行术前三维重建的颅内肿瘤患者87例,术前行MRI扫描(包括常规MRI、MRA、MRV、DTI等序列),以上数据经iPlan 2.6软件重建数字图像并进行三维结构融合.术前、术中根据三维个体化解剖模型制定显微手术方案,对比术中、术前所见. 结果 87例患者的病变及周围重要的解剖、功能结构均得到三维重建并进行数字化融合;重建数字图像与术前原始影像和术中所见相符,肿瘤与周围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与术前预期的一致;在基于此技术的导航辅助下,无入路相关并发症.大脑凸面肿瘤患者中,骨窗内见回流静脉紧靠肿瘤前方的有12例,回流静脉紧靠肿瘤后方的有19例,横跨肿瘤表面的有3例,均在术前数字图像中有很好的显示,开颅过程中回流静脉均有效的回避并加以保护;术中见动脉被肿瘤推移7例,被肿瘤包裹3例,与术前预测一致,当肿瘤包裹动脉时,术中辅以微血管多普勒超声监测准确定位并小心保护;脑实质深部(如丘脑-基底节区)肿瘤处理过程中,借助三维融合技术,综合考虑各个解剖结构的空间立体关系,很好的寻找到安全操作路径. 结论 三维个体化数字解剖融合技术能够形象、可靠地显示病变空间位置,同时多角度呈现病变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立体关系,有助于宏观把握手术全局,降低误伤正常结构的机会.

  • 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联合多孔钽金属棒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赵德伟;谢辉;王本杰;王威;崔大平;郭林;杨磊

    目的 探讨运用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联合多孔钽金属棒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28例(36髋)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男15例,女13例;年龄18 ~53岁,平均40岁.按ARCO分期:Ⅱa期8髋、Ⅱb期10髋、Ⅲa期9髋、Ⅲb期9髋.采用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提供股骨头血运支持,多孔钽棒植入腾起恢复股骨头外形.采用Harris评分和VAS评分评价临床效果及对比测量患者术前10 d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三维步态值进行比较,观察及分析患者术后步态改变的情况. 结果 临床28例(36髋)患者均随访6~ 20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6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1);术后6个月与12个月随访时比较除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髋关节结果优13髋,较好15髋,良4髋,差4髋,优良率89.65%.通过三维步态结果分析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及变化,患者的步态逐渐趋于正常. 结论 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联合多孔钽棒植入临床功能评价成功率高,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 吻合神经的游离髂骨皮瓣修复足跟部复合组织缺损

    作者:王加利;赵春霞;陈仲华

    目的 探讨应用吻合神经的游离髂骨皮瓣修复足跟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8月,对5例足跟部复合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旋髂深动脉供血的游离髂骨皮瓣修复,包括足跟部足底区复合组织缺损2例,内踝下区复合组织缺损3例.术中修复皮瓣携带皮神经重建足跟部皮肤感觉,供区直接间断缝合. 结果 术后移植的皮瓣及髂骨全部存活,髂腹部供区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1年,皮瓣外形满意,与足部皮肤色泽相似,痛触温觉恢复,感觉恢复至S2~S3,行走功能无影响.髂腹部供区线形瘢痕形成,色素沉着. 结论 应用吻合神经的游离髂骨皮瓣可同时修复足跟部皮肤与骨质缺损,且能恢复足跟部保护性感觉,供区隐蔽,创伤小,临床疗效满意.

  • 吻合神经的指侧方岛状皮瓣重建拇指皮管掌侧感觉

    作者:杨焕友;王斌;李瑞国;蒋文平;马铁鹏;张剑锋

    拇指皮管修复常因外观臃肿、感觉差需要二次手术.重建感觉方法一般采用指神经、血管皮瓣植入拇指皮管指腹部,但所重建感觉为异位感觉,术后需要加强大脑皮层转换的功能锻炼,影响拇指感觉功能恢复.2009年10月至2012年2月,我们应用吻合神经的指侧方岛状皮瓣重建拇指皮管指腹感觉,获得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于铁强;左玉明;王月光;王国强;易凡;刘会仁

    足跟部组织缺损是儿童较常见的一种损伤,由于局部软组织少,常常伴随跟腱断裂缺损及跟骨断裂缺损,常需用皮瓣进行修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临床应用已较为广泛,但用于儿童病例报道较少[1].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们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2例,临床效果良好.

    关键词:
  • 骶尾部褥疮的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张晓杰;宣昭鹏;路来金

    骶尾部褥疮的临床治疗较为棘手,以通常的植皮、换药方法难以治愈.目前多采用扩创和皮瓣转移术,但术后皮瓣下感染和创口裂开发生率均较高.自1997年5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骶尾部褥疮患者25例,术后13例出现皮瓣下感染和创口裂开,经扩创处理后愈合.资料与方法本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25~65岁,平均42.4岁,均为腰以下截瘫患者.褥疮形成时间4个月~7年,平均1.4年.褥疮部位均位于骶尾部,范围5 cm×8 cm~21 cm×18 cm,其中溃疡型12例,混合型13例.所有病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关键词:
  • 复合异体脂肪干细胞的异种去细胞神经修复猕猴周围神经缺损

    作者:黄喜军;朱庆棠;江丽;郑灿镔;朱昭炜;路庆森;许银峰;顾立强;刘小林

    目的 探讨复合异体脂肪干细胞(ADSCs)的去细胞异种神经修复猕猴桡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于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从雄性猕猴腘窝脂肪组织中分离出ADSCs,采用显微注射法将ADSCs种植在经化学萃取的去细胞猪胫神经上.用10只健康雌性猕猴,制成15侧上臂桡神经25 mm缺损模型,分为A、B、C三组(5侧/组),分别用复合了雄性猕猴ADSCs的去细胞猪胫神经、未复合ADSCs的去细胞猪胫神经、自体神经进行修复.术后5个月进行伸腕功能评定及电生理学检测,并取材作神经移植体和伸腕肌组织学检查. 结果 术后5个月A、B、C三组伸腕角度恢复率分别为(80.53±15.30)%、(69.06±7.02)%和(99.91±22.16)%,电生理学检测显示桡神经恢复电传导功能,组织学检查显示移植体内有再生神经纤维通过,各项检测指标显示A组的修复效果优于B组,而C组则优于A组和B组,但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细胞猪胫神经能有效修复猕猴25 mm长的桡神经缺损,复合异体ADSCs的去细胞猪胫神经其修复效果可能更优.

  • 幼年大鼠C5神经根切断后不同时间移植修复对靶组织的影响

    作者:傅阳;陈亮;顾玉东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神经移植术修复幼年大鼠臂丛损伤后对远端靶组织的影响. 方法 2009年1月至12月,将出生18 d SD大鼠48只随机等分为8组:第5颈神经(颈5)切断组和立即修复组及3、6、9、12、15、18 d修复组.颈5切断组将右侧颈5神经根切除0.3 cm;立即修复组将颈5神经根切除后取腓肠神经行移植修复.其余各组分别在颈5切断后间隔相应时间修复.术后6周,进行肌肉功能检测,包括肌肉湿重、肌肉截面积、有髓神经纤维计数、CMAP的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各组靶组织功能的差异. 结果 幼年大鼠颈5切断后,各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计数、肌肉湿重、肌肉截面积、CMAP波幅、CMAP潜伏期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立即修复后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与3、6d修复组相同,神经根切断15 d以后修复靶组织功能恢复差(P<0.05). 结论 幼年大鼠神经根损伤后,在0~6d(相当于人类0~4个月)内修复可以有效地恢复远端靶组织(肌肉)的功能.这提示临床上对有手术指征的产瘫应争取在出生后4个月内手术.

  • MicroRNA-1/133a在大鼠失神经骨骼肌中的初步研究

    作者:冯小宁;李文斌;李永平;谷造华;贾英伟;梁炳生;李刚;冯勇

    目的 探讨MicroRNA-1/133a在失神经骨骼肌萎缩过程中不同部位及时段的表达. 方法 2012年4月-2012年12月,取SD大鼠54只,体质量(200±10)g.随机分成9组,每组6只.切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实验组),左侧行假手术(对照组),分别于术后0h、8h、1d、3d、1周、2周、3周、4周、8周脊椎脱臼法处死1组大鼠,取其各组大鼠的快肌(腓肠肌、趾长伸肌)和慢肌(比目鱼肌)称重后,保存于-70℃冰箱.分别使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各样本中的MicroRNA-1/133a进行检测并用电镜观察肌纤维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 大鼠失神经支配后肌肉湿重比随时间推移持续下降;电镜观察肌纤维结构排列逐渐紊乱;RT-PCR观察快慢肌对照组中miRNA-133a和miRNA-1表达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实验组同对照组比较有差异;随时间延长,比目鱼肌实验组miRNA-133a和miRNA-1表达均是先降低后升高,4周时表达低,8周时高表达;腓肠肌和趾长伸肌实验组中miRNA-133a在1周时表达低,始终处于低表达,miRNA-1在3d时表达低,始终处于低表达;快肌中miRNA-133a、miRNA-1表达降低的趋势更早.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icroRNA-1/133a在大鼠快、慢肌失神经萎缩过程中的表达不同,推测可能是调控快、慢肌本质区别的一个关键点.

  • 新生儿小指末节完全离断再植成功一例

    作者:雷彦文;李亮;张敬良;梁智荣;杜毅云

    患儿男,生后0.5h,体重3.32 kg.因2013年3月9日上午10时许在某医院剖宫产过程中剪脐带误伤其左手小指,致左手小指远指间关节处完全离断半小时,急诊请我院手显微外科会诊.检查:发育正常,哭声宏亮,心跳呼吸正常,四肢无畸形.左手小指远指间关节间隙平面完全断离,两断面整齐,关节面外露,离体指完整苍白,近断端有活跃出血(图1、2).

    关键词:
  • 高龄临产妇合并肢体毁损伤救治成功一例

    作者:侯建玺;董其强;张华峰;谢书强;张明伍;张松建;王宏鑫;吴召森

    患者女,38岁.孕39周.工作中右上肢被机器卷入致出血、疼痛、畸形伴功能障碍3h余,于2007年12月2日转入我院.来时查体:体温35.4℃,脉搏112次/分,呼吸29次/分,血压100/60 mmHg,神志清,精神差,失血貌,痛苦面容.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膨隆,右上臂中段不全离断,仅前内侧3 cm皮肤、肱二头肌、肱肌、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相连,骨折端外露,余均挤挫离断.前臂自肘关节下不全离断,前臂内侧皮肤撕脱缺损约18 cm×5 crm.肘关节脱位尺骨中段骨折,肘正中静脉、肱动脉于分叉处挫伤栓塞,皮肤软组织挫伤严重,可见骨折断端,手腕部于掌侧完全开放,腕关节脱位并骨折,尺、桡动脉挫断,正中神经、尺神经挫断.

    关键词:
  • 交腿半比目鱼肌瓣移植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一例

    作者:张功林;甄平;陈克明;张军华;王世勇

    患者男,42岁.因车祸致右小腿软组织缺损1周入院.检查:右小腿中、下段前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5 cm×9 cm),伴有胫骨与肌腱外露,胫前动脉损伤,胫后动脉完好.由于小腿后侧也有损伤,局部无可供转移的皮瓣也不适宜行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治疗方法:先行受区创面清创,缝合部分创面.用VSD治疗1周,创面明显缩小,仅遗留前内侧6 cm×5 cm骨外露创面.然后,行健侧胫骨后缘内侧纵行切口,分离比目鱼肌与跟腱的附着,从下向上分离内侧半比目鱼肌.保护好胫后动脉发至比目鱼肌上端的血管分支,比受区创面稍大,尽量向远端切取内侧半比目鱼肌.将双小腿平行并拢并行外固定支架固定,用肌瓣修复对侧胫骨中段骨外露创面,缝合健侧切口,从股部取中厚皮片,行肌瓣表面网孔状植皮.

    关键词:
  • 枸橼酸西地那非促进大鼠穿支皮瓣成活的研究

    作者:高自勉;李俊杰;高伟阳;陈时益;汪洋

    目的 探讨枸橼酸西地那非对大鼠多血管体穿支皮瓣成活的影响. 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采用大鼠背部单侧三血管体穿支皮瓣模型,将实验动物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1.5 ml生理盐水灌胃;枸橼酸西地那非组(B组):1.5 rnl的100 mg/kg浓度枸橼酸西地那非盐水灌胃;西地那非加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组(C组):1.5 ml的100 mg/kg浓度枸橼酸西地那非盐水灌胃加100 mg/kg L-NAME腹腔注射.连续给药7 d后,检测3组皮瓣的存活率,每组取6只,行明胶氧化铅造影.余下6只取皮瓣闭塞血管(choke vessels)区域(Ⅰ、Ⅱ区)组织做光镜观察,光镜下测量血管口径及平均微血管密度(MVD).检测结果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术后7d,A、B、C组成活率分别为(82.11±2.93)%、(89.04±6.11)%和(82.69±4.03)%. B组皮瓣面积成活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且与其余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造影和光镜结果显示:A组choke Ⅰ区发生扩张,Ⅱ区未见明显扩张;B组血管扩张明显,choke Ⅰ、Ⅱ区均发生明显的扩张;C组与A组相近. 结论 枸橼酸西地那非在大鼠皮瓣术后能减小血流阻力,提高大鼠多血管体穿支皮瓣成活率.

  • 拇指尺侧指背动脉为蒂的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作者:史增元;尹维刚;俞淼;董文伟;毛海蛟;唐旭

    目的 探讨拇指尺侧指背动脉为蒂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用70侧成人尸手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解剖观测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的来源、走行和分布范围.在临床上应用该逆行岛状皮瓣修复8例拇指皮肤缺损,切取面积为4.5 cm×3.0cm~7.5 cm×4.0cm. 结果 拇指尺侧指背动脉分为4种类型:Ⅰ型为肌外型,即该动脉起源于第1掌背动脉,走行在第1骨间背侧肌表面,占42.9%;Ⅱ型为肌内型,即该动脉起源于拇主要动脉或桡动脉深支,走行在第1骨间背侧肌深面,占41.4%;Ⅲ型为混合型,即该动脉起源于拇主要动脉与第1掌背动脉在第1掌指关节水平的吻合处,占11.4%;Ⅳ型为缺如型,占4.3%.临床应用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满意,虎口功能正常. 结论 拇指尺侧指背动脉变异较大,术中要探查该动脉的类型,以决定手术方法.该皮瓣手术操作简便,对供区影响小,是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 邻指指动脉Flow-through皮瓣桥接断指血运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涛;陈振兵;丛晓斌;艾方兴;洪光祥

    目的探讨邻指指动脉Flow-through皮瓣桥接断指血运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对7例外伤所致手指不全离断伤合并皮肤缺损的病例,一期手术采用邻指指动脉Flow-throug 皮瓣桥接断指血运.术后问卷调查患者对皮瓣外形满意度(%),检测皮瓣痛触觉、温度觉、两点辨别觉(mm),检测患指关节活动. 结果 7例皮瓣及断指均存活良好,供区植皮存活良好.随访1~3年,皮瓣具有良好的质地和外形,患者对皮瓣外形均满意(100%).术后12个月,断指两点瓣别党为6.1~9.6 mm,平均为(7 1±1.3) mm;皮瓣感觉神经功能评级为S3+级;断指及供指关节活动度(TAM)比值(患侧/健侧)恢复至0.81±0.16. 结论 邻指指动脉皮瓣是一种良好的Flow-through皮瓣术式,是成功挽救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的一种较好方法.

  • 儿童游离组织瓣修复组织缺损27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周钢;邱勋永;沈宁江

    目的 探讨游离组织瓣对儿童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初步分析. 方法 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游离组织瓣对27例儿童患者进行组织修复.男14例,女13例:年龄5 ~14岁,平均10.8岁.肿瘤切除后修复5例,创伤后缺损16例,烧伤后瘢痕6例,游离皮瓣19例,游离肌骨瓣6例,游离肌瓣2例,平均手术时间4 h 20 min. 结果 术后仅1例发生皮瓣部分坏死,其余组织瓣均存活,成功率达96.3%,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4年(平均随访1.5年),患处组织瓣外形稍臃肿,色泽、质地满意. 结论 对儿童患者的软组织及骨组织缺损进行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 (足母)甲瓣移植术后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供区组织缺损

    作者:古汉南;张子清;古小玲;李木卫;陈瑶;杨延军;马立峰

    目的 探讨(足母)甲瓣移植术后供区创面采用吻合血管的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26例因外伤致手拇指近、末节撕脱,皮肤与甲床组织缺损患者,施行吻合神经、血管的(足母)甲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后,采用吻合血管的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第一趾皮瓣供区皮肤与甲床组织缺损. 结果 26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经3个月~4年随访,(足母)趾供区保留了趾体原有的长度,皮瓣外形无臃肿,皮肤耐磨性可,痛觉、温觉、触觉有部分恢复,两点辨别觉达5 ~10 mm,除供足穿人字拖鞋有不适外,站立、行走无明显不适. 结论 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因甲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后第一趾皮瓣供区皮肤与甲床组织缺损创面的良好方法.

  • (足母)趾底动脉背侧支供血的(足母)甲瓣修复拇和手指甲床及软组织缺损

    作者:李文君;苏波;张玲玲;李春华;孙长胜;钱英俊;刘迎曦;江俊宏;刘丹

    目的 探讨由(足母)趾趾底动脉背侧分支供血的(足母)甲瓣移植修复拇、手指甲床及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采用由(足母)趾趾底动脉背侧分支供血的足趾甲瓣游离移植修复3例拇指、9例手指甲床及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足母)趾供区采用直接缝合、全厚皮植皮、(足母)趾腓侧瓣覆盖等方法修复,并进行了随访. 结果 术后(足母)甲瓣全部完全成活经过4~14个月随访,功能良好,12例趾甲全部生长,9例趾甲平整,外形满意,2例趾甲不平整,1例缝合口瘢痕增生挛缩明显,(足母)供区植皮、皮瓣修复处无磨损破溃发生. 结论 (足母)趾趾底动脉背侧分支供血的(足母)趾甲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手指甲床及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损伤较小、方法可靠的治疗方法.

  • 游离穿支皮瓣在老年患者四肢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杨科跃;周丹亚;潘佳栋;胡瑞斌;李学渊;陈宏;滕晓峰;王欣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老年患者四肢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43例四肢皮肤缺损的老年患者进行基础疾病控制和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其中伴有高血压疾病15例,伴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13例.皮肤缺损部位:足踝及胫前33例,手背、手腕或前臂10例,皮肤缺损面积2cm×3 cm~10cm×16cm.其中28例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7例采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4例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4例采用游离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血管吻合采用端端法或端侧法. 结果 术后36例皮瓣未发生明显血管危象,3例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2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经拆线、抬高患肢、局部应用解痉药物、二期缝合等处理后愈合;2例皮瓣局部感染,经扩创、换药后愈合.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7.2个月),7例皮瓣于术后半年行皮瓣修整手术,其余皮瓣质地、外形良好,皮瓣供区瘢痕挛缩不明显. 结论 只要积极处理基础疾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完善术前准备,严密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应用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老年患者四肢皮肤缺损亦能取得良好效果.

  • 四肢血管拉伸延长的力学特性及在显微吻合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祁峰;李杰;祁晓;郭承炎;肖鲁伟

    对血管力学特性的大量基础研究已证实血管是黏弹性材料,具有拉伸延长的特性,但是这些基础研究的成果似乎没有引起临床医生足够注意,故没有转化为临床实践的成果.不少临床医生认为四肢主干血管断裂后缺损大于2~3 cm以上,需要进行血管移植.其实,如果能够了解血管的拉伸延长的力学特性,完全可以对更长的血管缺损,直接进行显微吻合,从而避免血管移植,还可简化手术,提高血管修复的质量.了解四肢血管的力学特性将对显微吻合技术产生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 凝聚共识促推发展——第三届“中国显微外科穿支皮瓣高峰论坛”会议纪要

    作者:周丹亚;王欣;梅劲

    第三届"中国显微外科穿支皮瓣高峰论坛"于2013年9月27日至29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会议由宁波市第六医院与《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辑部、温州医学院共同主办,由宁波市第六医院承办.大会论文交流60余篇,与会代表和专家200余人,大会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顾玉东的大力支持,同时邀请了多名国内、外从事穿支皮瓣研究的基础与临床知名专家,包括中华显微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刘小林、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侯春林、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附属骨科医院院长徐永清、《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主编徐达传、《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汪华侨、同济大学附属杨浦中心医院张世民和黎晓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章—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主任杨大平、广东东莞康华医院王春梅、温州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唐茂林和梅劲副、宁波市第六医院手外科章伟文、陈宏和王欣等,特邀加北美整形外科学会前任主席、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整形外科主任Dr.Steven Morris;美国宾夕法尼亚Allentown医院整形外科主任、顾问,著名国际穿支皮瓣专家Dr.Geoffrey G.Hallock等共同探讨皮瓣外科的历史与发展、穿支皮瓣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
  • 又是一卷开篇时

    作者:汪华侨;刘小林;顾立强;程钢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眨眼,忙碌的2013年就从我们指尖在键盘上翻飞的空隙间溜走了,2014年的新年到了,中国的改革发展迈进了第37个年头.伴随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华显微外科杂志》自1978年创办,迄今也已经37岁了,她见证着中国显微外科50余年的发展.50余年来,中国显微外科技术已在外科领域广泛深入开展,显微外科已达到至高的技术水平,已由早期的外科技术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三级学科,在外科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是国际上开展显微外科手术数量多的国家.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和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的指导下,在中山一院和编委会的领导下,《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不遗余力地为中国显微外科的发展摇旗呐喊,培养了一支庞大的专科技术队伍.更是在这样的学术氛围内,杂志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现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不仅拥有大批读者,在学术和期刊界也有广泛的影响.

    关键词:
  • 穿支皮瓣的争论与当前共识

    作者:张世民;王欣;唐茂林;章伟文;梅劲;杨大平;章一新;王春梅;陈宏

    穿支皮瓣是显微外科的新发展,开创了皮瓣小型化、精细化、薄型化、微创化的时代,也得到我国显微外科同行的认可与推广,有关穿支皮瓣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越来越多[1-11].为规范我国穿支皮瓣的学术交流与临床应用,促进与推动穿支皮瓣的发展,在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指导下,由《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辑部牵头于2011年在宁波举办首届"中国显微外科穿支皮瓣高峰论坛",之后又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取得了丰富的成果[12-15].在同仁中反响很好,促进了穿支皮瓣在我国的广为应用[16-27].但在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分岐.

    关键词:
  • 手部皮瓣移植术后的康复治疗

    作者:黄锦文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业意外大大增加,手创伤的患者占工伤的比例也不少.中国显微外科手术自20世纪60年代起发展,现在已相当成熟,不少手术都是世界首创的.很多严重手创伤导致的组织损伤都可被修复,且手术近乎完美,单从《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3年报道的就有数十篇[1-14].但完整详细介绍术后皮瓣康复和促进功能恢复的典型文献不多.其实单是手术的成功,而没有康复的配合,结果还是失败,因为患者的手功能未能恢复.引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语言,"健康"的三大元素包括:身体功能与结构、活动和参与[15].康复,有着"恢复健康"的意思.从微观看,康复可通过改善手的功能与结构来恢复健康状态;从宏观看,更全面的康复是增强患者在活动及参与上的能力,使他能正常生活及回归社会.

    关键词:
  • 见微知著震古烁今——广东省显微外科的发展

    作者:顾立强;刘小林;汪华侨

    自1963年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陈中伟等入首次报道前臂断臂再植成功至今,我国的显微外科事业已经历了50年的发展历程[1].1964年11月,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成功开展了世界首例断腿再植,广东省显微外科由此起步.随后,我省显微外科紧跟国内、外发展潮流,历经几代人的发奋努力,成绩辉煌,为我国乃至世界显微外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
中华显微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4
199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