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중화현미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036
  • 国内刊号: 44-120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庞水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小腿血管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马心赤;邱勋永;王快胜;柴益民;王和驹

    目的 报道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腓动脉终末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以胫后动脉穿支或腓动脉终末穿支发出点为血管蒂,沿隐神经或腓肠神经轴线切取皮瓣,逆行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缺损.其中,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3例,面积5cm×4 cm~15 cm×8 cm,腓动脉终末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6例,面积16 cm×8 cm~30 cm×10 cm. 结果 临床应用29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28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 应用小腿血管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显微外科技术针头支架法输精管吻合术42例分析

    作者:李永廉;邱晓东;孟然

    目的 探讨输精管吻合术的新方法及复育效果. 方法 通过显微外科技术针头临时支架固定法,行输精管吻合术42例. 结果 42例输精管吻合术,术后随访,检查精液有精子36例,术后再通率85.7%;配偶受孕25例,复孕率59.5%. 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针头临时支架法行输精管吻合术,可有助于提高输精管再通率复育率.

  • 应用足趾皮瓣重建手指掌侧皮肤感觉

    作者:蒋文萍;赵少平;王洪涛;杨焕友

    目的 探讨手指脱套伤及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后二期手指掌侧皮肤感觉重建方法.方法 应用第二足趾胫背侧单叶皮瓣重建手指掌侧皮肤感觉8例,其中左示指脱套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后5例,右中指脱套伤3例.(母)趾腓侧和第二足趾胫侧设计双叶皮瓣重建右手示中指和中环指掌侧皮肤感觉各1例. 结果 术后1例2指皮瓣发生静脉危象经及时处理后1指皮瓣成活,1指皮瓣部分坏死,余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2年.手指残端外形满意,皮肤颜色、弹性、质地良好,两点分辨觉达6~10 mm.足部植皮全部成活6例,部分成活3例,1例足趾坏死. 结论 应用足趾皮瓣重建手指掌侧皮肤感觉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本术式尤适合单纯示或中指脱套伤后要求恢复精细感觉者.

    关键词: 皮瓣 移植
  • 复杂性下肢离断再植短期疗效分析

    作者:潘振宇;余国荣;陶圣祥;曾中华

    目的 对复杂性下肢离断行再植术后短期疗效进行分析以提高再植临床疗效. 方法 从2003年11月至2006年12月,共有9例10个复杂性下肢离断行断肢再植手术.骨骼一般短缩3~7 cm,有8条动脉进行血管桥接,重要肌肉功能予以重建,骨外露处用临近肌瓣转位覆盖,皮肤缺损使用封闭式负压吸引闭合伤口.8个下肢术中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 结果 随访6个月~2.5年.再植9例10个肢体,术后2周内分别因肌肉坏死和伤口感染各1个肢体截肢.其他患肢经过多次手术后,创面均得到较好覆盖.2个肢体骨折延迟愈合,3个肢体骨不连,经植骨手术后骨折愈合.4个肢体膝踝关节需进一步手术改善功能.根据陈中伟对下肢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功能恢复为Ⅰ级者1例,Ⅱ级4例,Ⅲ级2例,Ⅳ级1例. 结论 对复杂性下肢离断行断肢再植手术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要重视术中及时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是该类再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 应用足趾组织瓣修复手指远端组织缺损

    作者:曾赛华;王静;梁海;赵军民;刘岸雄;林利忠

    目的 报道应用足趾组织瓣修复手指远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用游离足趾组织瓣修复手指远端组织缺损36例,包括部分(母)甲瓣6例,第二趾部分趾甲瓣5例,第三趾部分趾甲瓣3例,第二趾趾甲瓣3例,第三趾趾甲瓣3例,第二趾末节部分趾体11例,第二趾末节趾腹瓣3例,第三趾末节趾腹瓣2例,其中修复甲根部以远指体缺损ll例、部分甲床及侧方缺损14例、甲根部以远脱套伤6例,远指横纹以远指腹缺损5例.手术时游离趾底(趾背)动脉、神经及趾腹静脉为蒂,切取组织瓣面积大6.0 cm×2.0 cm,小2.0 cm×1.0 cm. 结果 36例组织瓣均成活,术后随访时问4个月~1年,修复指外形及功能较满意,供区损伤小. 结论 手足同源,足趾能提供手指相应组织.应用足趾组织修复手指远端组织缺损可以获得较好临床效果.

  •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重建严重挤压伤手的拇指功能

    作者:肖颖锋;万圣祥;王拥军;江长青;彭艳斌;周喆刚;张祥翊

    目的 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手部严重挤压伤,恢复拇指功能的临床疗效. 方法 应用开大虎口、第一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严重挤压伤22例,以及采用掌腕关节固定(3例),环指指浅屈肌腱转位(12例)、小指固有伸肌腱转位(3例)、尺侧伸腕肌腱转位(4例)重建拇指的对掌功能. 结果 22例皮瓣均成活,术后经5~12个月的随访,拇指功能优良率达86.4%. 结论 采用第一趾蹼皮瓣游离移植及拇指对掌功能重建能有效的改善严重挤压伤的拇指功能.

  • 前臂尺侧复合血管网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和驹;王快胜;林崇正;张燕翔;邱勋永;曾德斌;陈汉东;马心赤

    目的 报道前臂尺侧神经血管复合岛状皮瓣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对手部创面以该皮瓣修复20例,切取面积大15 cm×9 cm,小5 cm×8 cm,旋转点设计在尺侧腕屈肌腱止点与尺骨茎突之间,蒂部及皮瓣筋膜中含有贵要静脉、尺动脉腕背支的升支及降支. 结果 临床应用20例,其中皮瓣全部成活17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3例,后经换药创口愈合.术后随访12个月,成活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满意. 结论 前臂尺侧复合血管网皮瓣血供可靠,皮瓣面积大,血管蒂更长,旋转点更远,可覆盖手部各种创面.

  • 经口鼻蝶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术后窒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刘刚荣;毕慧萍

    目的 探讨经口鼻蝶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术后窒息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方法 自1999年5月至2005年5月,采用经口鼻蝶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328例发生术后窒息30例,对其发生原因及处理对策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328例垂体腺瘤行瘤体切除,术中顺利,术后进入监护室.术后发生窒息30例,窒息发生于术后6 h的有15例,发生于6-24 h的有8例,发生于24 h后的有7例.30例经过气管插管救治均恢复平稳呼吸,痊愈出院. 结论 针对经口鼻蝶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术后窒息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 应用游离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谢广中;吴恒烜;刘翔;彭剑飞;方恩泽

    目的 报道应用游离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 对骨折行简单内固定,然后行游离背阔肌皮瓣修复创面.术前做动脉造影检查,了解血管的走向情况.切取背阔肌皮瓣于腋皱纹下缘、背阔肌范围内按需要设计一梭形肌皮瓣.手术时沿切口标线的外下方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在背阔肌的深面逐渐向上解剖,在近腋窝处即可见胸背动脉及其伴行的静脉、神经.完全游离背阔肌皮瓣.受区准备:上肢部位要解剖正中神经、尺动脉、头静脉;下肢解剖出胫前动静脉、大隐静脉备用.按照先吻接动脉后吻接静脉的原则用10-0的无损伤缝针作端端吻合,上肢以尺动脉与胸背动脉做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胸背静脉与头静脉吻接,下肢胫前动脉与胸背动脉吻接,胫前静脉或大隐静脉与胸背静脉吻接.前臂前侧合并有肌腱缺损者,将游离的背阔肌卷成条状,两端与屈指肌腱吻合.合并神经损伤者,将正中神经和胸背神经在手术显微镜下作外膜缝合.切取皮瓣的面积范围16 cm×8cm~22 cm×13 cm. 结果 1例出现静脉危象,经处理后远端表皮坏死,经换药而愈.6例切口甲级愈合.1例因皮瓣臃肿行皮瓣、肌皮瓣修整术.1例屈指肌腱缺损以游离背阔肌重建患者肌力从1级恢复到3级.其余病例肢体功能大部分恢复且外形满意. 结论 在动脉造影的指导下,应用游离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根据缺损的不同部位、范围和性质,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修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胸三角岛状皮瓣一期修复胸壁组织缺损

    作者:王鲁峰

    目的 探讨应用胸三角岛状皮瓣一期修复对侧胸部大面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对侧以第2、3肋间前壁穿支为血管蒂的岛状皮瓣即期修复胸壁缺损10例。 结果 10例皮瓣全部成活良好,随访6个月~2年,伤口愈合稳定,外形恢复满意。结论 以第2、3肋间前壁穿支为血管蒂的对侧胸三角岛状皮瓣是一期修复胸壁缺损创面简便易行的理想方法。

  • 游离第二趾与筋膜皮瓣组合再造Ⅵ度缺损拇指

    作者:欧学海;邱武安;魏登科;朱一慧;宋倩

    目的 介绍携带足背皮瓣游离第二足趾与逆行前臂筋膜皮瓣转移再造Ⅵ度缺损拇指的疗效. 方法 为Ⅵ度缺损拇指行再造32例,其中18例采用尺动脉腕上支皮瓣,14例采用骨间背皮瓣,分别与游离第二趾移植相结合进行再造. 结果 所有再造指均存活,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22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标准,所有再造指功能优良率100%. 结论 第二足趾移植与前臂筋膜皮瓣转移相结合为Ⅵ度拇指缺损再造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 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作者:刘立峰;王平山;张军;邹林;王文;郑金龙;曹学成;蔡锦方

    目的 总结采用邻近皮瓣转移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小面积缺损的治疗效果. 方法 对足踝部皮肤软组织小面积缺损,根据创面的大小、部位、功能需要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条件进行修复,其中采用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13例,腓动脉穿支皮瓣8例,邻近筋膜组织瓣16例,趾动脉皮瓣5例,足背动脉皮瓣3例,足外侧皮瓣4例,足内侧皮瓣3例. 结果 除1例皮瓣边缘愈合不良通过换药逐渐愈合外,其余病例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2年,皮瓣质地良好,功能正常. 结论 足踝部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应根据该处组织结构及功能要求,选择适当的皮瓣,术中仔细操作,可获得良好效果.

  • 后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3例

    作者:赵振东;梁胜根

    目的 报道后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总结后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43例疗效,将腰椎间盘突出分为膨出型及突出型两类,所有病例均经CT和(或)MRI检查确诊.结果 治疗43例,7例失访,其余36例,随访1~12个月,下肢放射痛症状缓解率95%,腰背部疼痛症状缓解率54%,总有效率81.4%,术后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结论 后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确切,关键在于恰当的病例选择和正确的术中操作.

  • 应用肌皮瓣修复前胸壁放射性溃疡

    作者:梁杰;郝新光;李建赤

    目的 总结前胸壁慢性放射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应用肌皮瓣修复前胸壁慢性放射性溃疡22例,手术扩创后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15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2例,腹直肌肌皮瓣修复5例. 结果 移植肌皮瓣全部成活痊愈.溃疡甲级愈合19例、乙级愈合3例.术后随访6个月~3年溃疡无复发,供区无异常. 结论 应用带血运的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解决了前胸壁区因根治手术或放射所致的血管损伤而引起的创面难愈合问题,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

  • 显微外科技术在人工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作者:王雨;王爱民;孙红振;杜全印;郭庆山;王子明;赵玉峰;吴思宇;唐颖

    目的 报道显微外科技术在人工关节置换中的应用经验. 方法 临床应用22例.其中,带缝匠肌髂骨瓣植入修复髋臼节段型缺损10例,术中肢体主要血管损伤后修复5例,术中神经损伤并修复6例,全肘关节置换与游离皮瓣修复肘关节严重损伤1例. 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感染发生.随访3~72个月,平均40.1个月,随访时关节无疼痛,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果满意.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可有效的修复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骨和软组织缺损与损伤.

  • 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作者:冯翔宇;冯经旺;沈景辉;林智峰;谭志伟;肖志林;冯运华;汤克沪

    目的 探讨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移植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C臂X线监控下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及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移植于股骨颈前部(跨骨折处)的骨槽内,对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进行治疗42例. 结果 经10~97个月随访,股骨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2个月,无发生股骨头囊变或塌陷.根据从事生产与生活能力、髋关节活动范围、髋痛与否综合评价出髋关节功能优23例,良15例,差4例. 结论 旋髂深血管髂骨瓣血供丰富,解剖恒定,切取容易,带蒂转位移植方便,既能直接成骨,又能膜性成骨;结合骨折整复、解剖对位后、空心加压螺纹钉稳靠内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减少股骨头坏死,是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良好方法.

  • 纳洛酮在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后应用的临床评价

    作者:余振华;金华伟;陈臻;蓝海;夏之柏;黄正松

    目的 探讨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后大剂量纳洛酮应用时机、疗效以及安全性. 方法 对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后的80例按手术次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例术后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后加用纳洛酮.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血β-EP、ET均渐下降,但治疗组下降速度较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 h监护指标(GCS、RR、SaO2、PaCO2、p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病例术后第1天及第7天脑水肿程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血压、血小板、凝血功能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后早期大剂量应用纳洛酮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血β-EP、ET的值,从而减轻了由于内源性阿片肽及ET异常升高所致的继发性脑损害;纳洛酮加快患者术后复苏,具有麻醉催醒、解除呼吸抑制的作用;纳洛酮能明显改善和减轻颅脑肿瘤术后的脑水肿;纳洛酮在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后应用安全有效.

  • 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

    作者:王双乐;许海雄;江远仕;杨楚;李创伟;林炘;杨冬涛

    目的 探讨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对手术人路、显微手术技巧、手术后处理及并发症防治进行系统分析. 结果 临床应用15例,其中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3例,面神经解剖学保留13例,耳蜗神经解剖学保留6例.术后短期并发症3例,无死亡病例. 结论 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是安全的手术方法,对脑组织结构的创伤小,利于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并有效保护面神经和听神经的功能.

  • 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尿瘘

    作者:陈学杰;龙云;朱辉;龙道畴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治疗中的作用,以提高尿瘘修复成功率. 方法 1999年7月至2006年5月,对33例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44个瘘口,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分别采用Thiersch偏心圆皮肤覆盖法修复28例;对伴发尿道狭窄、阴茎弯曲者5例,行阴茎瘢痕组织及狭窄尿道切除,以阴囊皮瓣重建尿道,阴茎皮瓣覆盖尿道. 结果 Thiersch法修复33个瘘口有5个复发;部分尿道切除加阴囊皮瓣尿道成形术修复5例,共11个瘘口,皮瓣全部成活,尿瘘无复发. 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尿瘘修复的成功率,尿瘘修复的成功率还与瘘口局部情况、术式选择等有关.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部分坏死原因探讨

    作者:余健;马海燕;张民;刘丹

    自2000年7月我们应用远端蒂的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踝周、足背等部位软组织缺损49例,出现部分坏死12例.本文报道旨在引起同行的重视.

  • 应用足跗外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作者:张继春;田德虎;张克亮;韩金豹;邵新中

    伴有肌腱、骨骼外露的前足软组织缺损修复十分棘手,随着显微外科的深入发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1].应用足跗外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损伤,可取得满意效果,该皮瓣在逆行转移时明显弥补了血管蒂长度不足,使皮瓣的适用范围严重受限.2005年以来,应用此皮瓣3例,全部成功,疗效满意.

  • 第二趾节段游离移植桥接再植断指

    作者:王振军;程国良;侯书健;丁小珩;孙乐天;张海灵

    自1992年1月至2005年3月,我们应用第二趾节段组织桥接再植手指6例6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6例6指,男4例,女2例;年龄19~30岁;均为冲床等机器挤伤.示指1例,中指2例,环指2例,小指1例.均为近、中节节段组织缺损伴有近侧指间关节缺损,3例于断指尺侧或桡侧留有宽为0.2-0.5 cm的皮条,3例断指末节无血运.均急诊手术修复.

  • 远端蒂筋膜皮瓣急诊修复指腹缺损

    作者:王相;林涧;邢志利;吴春;金鑫

    指腹缺损是手部的一种常见外伤,修复不当、术后将严重影响手指外观及功能.我们于2001年8月至2005年10月应用指背筋膜逆行岛状皮瓣、大鱼际桡侧缘远端蒂筋膜皮瓣修复指腹缺损150例共161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 大鼠腓总神经"π"式桥接于胫神经再生的原配连接

    作者:张辉宇;于春波;孙雪生;朱涛;王玉萍;魏佑震

    目的 研究大鼠腓总神经被切断桥接于胫神经后,再生的腓总神经纤维的来源. 方法 将大鼠右侧腓总神经在胭窝处剪除约5 mm后,将断裂的腓总神经近端和远端分别就近与同侧胫神经上的外膜窗施行端侧吻合,吻合口间距约10 mm;动物存活24个月后,将手术侧近端吻合口以上胫神经剪断,再将辣根过氧化物酶注入远段腓总神经干内,72 h后取材并经四甲基联苯胺显色显示脊髓L3-6节段神经元和L4、L5脊神经节细胞,同时取腓总神经远段行电镜观察神经纤维再生状态. 结果 远段腓总神经再生神经纤维清晰、明显,神经纤维比正常者略细;脊髓L3-6节段和L4、L5脊神经节均见到蓝染细胞. 结论 断裂腓总神经"π"式桥接于胫神经,至少有部分再生神经纤维经腓总神经近段来源于原配神经的胞体.

  • 细胞外ATP对失神经骨骼肌和脊髓前角神经元NT-3的影响

    作者:侯卫华;韵向东;王栓科

    目的 观察细胞外ATP对臂丛神经损伤后失神经骨骼肌和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 健康雌性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制作大鼠左侧臂丛神经根性切断模型.术后每日实验组腹腔注射ATP(2 mg/kg)0.4 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4 mL.术后2、4、6周,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臂丛神经根性切断后脊髓C5-T1的神经营养素-3(NT-3)的表达活性.术后4、6周取肱二头肌用透射电镜观察肌肉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术后2、4、6周脊髓NT-3的表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肱二头肌超微结构显示:实验组线粒体肿胀及肌质网扩张程度轻、间质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少、肌丝肌节排列整齐无明显紊乱,线粒体嵴较多,形状相对正常,线粒体周围糖原颗粒增多. 结论 细胞外ATP对臂丛神经切断后的脊髓运动神经元和失神经骨骼肌有保护作用.

  • 用犬股静脉移植修复股动脉缺损后动态增殖研究

    作者:孙义久;石磊;黄冶宇;李长德;孙佳冰;乔晓峰

    目的 以杂种家犬为实验对象,用手术的方法建立股静脉替代股动脉的实验模型,探讨股静脉移植修复动脉缺损后的微细结构增殖性改变及其随时间改变的变化程度,找寻静脉替代动脉后的增殖规律. 方法 股静脉倒置移植修复动脉缺损,术后30~180 d分6个时间段行血管造影观察通畅率并分别切取移植静脉,肉眼和光镜观察自体静脉移植后的内膜、中膜增殖情况. 结果 血管造影显示移植静脉管腔变细,管壁增厚,都有不同程度的僵硬变厚,弹性减低,光镜下管腔面内皮细胞层随时间延长由扁平状逐渐变为柱状,中膜平滑肌层数增多. 结论 自体静脉移植入动脉环境后时间越长,移植血管管壁就越厚,管腔就越狭窄,闭塞的几率增加.术后60 d为移植静脉管壁增殖的开始时期.

    关键词: 股静脉 股动脉 移植
  • 许旺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体外复合培养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苏琰;张长青;张开刚;谢雪涛;曾炳芳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许旺细胞在小肠黏膜下层(SIS)表面的黏附生长状况,探讨SIS与许旺细胞(SCs)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SD乳鼠的许旺细胞,接种于制备好的SIS进行复合培养,不同时间段通过相差显微镜、组织学、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SCs在SIS上的黏附、生长和增殖情况. 结果 相差显微镜下见3~5 d后SIS边缘SCs生长良好;组织学观察见5 d时许旺细胞与SIS表面黏附紧密;扫描电镜观察见SIS表面SCs增殖黏附良好,胞体突起显著,呈端对端的相互连接或排列成束,细胞表面可见有蛋白颗粒分泌.透射电镜观察见SIS表面许旺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紧密贴附生长于SIS表面;许旺细胞与SIS交界部见细胞底部形成一些突起与SIS接触. 结论 SCs能够在SIS表面良好地黏附生长,SIS作为支架材料,与SC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断耳再植成功二例

    作者:姜雪松;苏鸿君;熊金文;黄常青

    例1 女,17岁,被尼龙丝线缠绕拉伤致左耳根部完全性离断4 h,急诊人院.耳根创面已在外院加压包扎,带来外耳完整.患者神志清晰,无其它损伤.术前准备后,即施行再植手术.清创耳根部,并在耳根背侧深层和浅层分别各找到2条血管.深层2条血管,口径为0.3~0.4 mm,管壁略厚、弹性好.向近侧分离出约0.6 mm长,见有搏动,备用.浅层2条血管,管壁稍薄,口径约0.3 mm,分离出0.6 mm.修剪血管有渗血,无搏动,确定为静脉,备用.同时在离断耳郭的相应部位,各找到2条血管,稍作分离.

  • 双侧小隐静脉动脉化腓肠神经移植修复股动脉和股神经缺损一例

    作者:苑芳昌;柏春玲;任记彬

    患者,女性,29岁.因右腹股沟区大腿上端车祸控挫伤半小时入院.入院后抗休克处理急症手术清创检查:右腹股沟区大腿上部皮肤缺损约10 cm×15 cm,股静脉缺损11 cm,股动脉缺损13 cm,股神经缺损约12 cm,髂前上棘部分髂骨翼缺损,腹股沟韧带部分缺损,髂腰肌、缝匠肌、股四头肌部分缺损,伤口污染严重,肢体远端血运差.手术切取双侧腓肠神经及伴行小隐静脉移植到受区将血管神经倒置,在手术显微镜下用9-O无损伤线进行吻合.2条神经分别与受区2条神经端端吻合.

  • 右大脑后动脉第二段巨大动脉瘤孤立术一例

    作者:李连;韦红恩;刘寿堂;朱达;于路

    患者男,23岁,"因头痛、头昏伴视物模糊、行走不稳进行性加重2月余"由外院转入.外院MRI诊断"右侧大脑脚占位".查体:一般情况好,眼底视乳头不清,右侧面部感觉减退,左侧肢体肌力IV+.MR示中脑和桥脑的右侧有一个直径4.0cm混杂信号占位.DSA显示右侧大脑后动脉第二段(P2段)巨大动脉瘤.入院完成检查后在插管全麻下行右侧颞下开颅,术中将小脑幕游离缘切开,见动脉瘤巨大,瘤颈由第二段起始部一直延伸到中脑顶盖前方,瘤体大部分被小脑幕掩盖,载瘤动脉已变成动脉瘤颈的一部分,动脉瘤颈宽度超过2.0 cn,无法夹闭,亦无法切除动脉瘤后行载瘤动脉重建或用多个Sugita窗式直角型动脉瘤夹夹闭瘤颈,决定行动脉瘤孤立术.

  • 示踪法进行臂丛神经显微解剖的实验研究

    作者:崔建礼;路来金;薛晶;杨景全;刘彬;刘志刚;张海英

    目的 研究大鼠臂丛神经主要分支在神经干中的分布规律. 方法 用1,1'-双十八烷-3,3,3',3'-四甲基吲哚羰花青-高氯酸盐(1,1'-diodadecyl.3,3,3',3'-tetramethylindocarbocyanine perchlofate,DiI)作臂丛神经远端主要分支的逆行神经示踪,观察其纤维在近端神经干不同平面内的分布范围. 结果 Dil在神经干内的扩散速度:2 d 组为:(8.819±0.32)mm/d、4d组为:(8.482±0.262)mm/d、6d组为:(8.062±0.108)mm/d.对于低安全平面,桡神经中肱三头肌支位置高,正中神经分支中桡侧屈腕肌、旋前圆肌支与主干融合的位置高,而尺神经的分支低安全平面均较低. 结论 DiI对神经束标记具有轴突特异性,可以用于活体神经束路的研究.DiI在活体臂丛神经中顺行、逆行扩散速度相同.正中神经、尺神经作为部分动力神经源移位于肌皮神经,在入肌点平面切取均是安全的.

  •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后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宋铁山;戴开宇;梅劲;唐茂林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I/R)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制备右下腹岛状皮瓣I/R模型.9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和IPC组.采用SABC法观察IPC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后Bcl-2、Bax蛋白表达规律. 结果 SABC法观察显示Bcl-2在缺血再灌注后4 h有少量表达,24 h达峰值,7 d时明显减少.IPc组再灌注后4 h表达较弱,3 d达峰值,7 d时明显减弱.IPC组与f/R组比较,Bcl-2在L/R后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ax基因在I/R后4 h表达,3 d时达峰值,7 d时仍有较高水平表达;IPC组各时间点Bax基因呈低表达,与L/R组比较,3 d和7 d时差异显著(P<0.01). 结论 IPC诱导Bcl-2基因表达增加和抑制Bax基因表达可能是IPC诱导抗凋亡、产生皮瓣保护机制的原因之一.

  • 不同冷冻温度对许旺细胞抗原性的影响及佳温度值的确定

    作者:肖玉周;姚运峰;潘功平;周建生;胡汝麒

    目的 检测两步冷冻法不同冷冻温度对外周神经中许旺细胞(Schwann cell,SC)抗原性的影响及冷冻保存佳温度值的确定. 方法 取SD雌性大鼠80只,分为8组,每组10只,切取双侧坐骨神经2 cm,1组为新鲜对照组,另7组为实验组,采用两步冷冻法分别降温至-20℃、-30℃、-40℃、-50℃、-60℃、-70℃和-80℃,保存2 h后转液氮中保存48 h,取出后在37℃水浴箱中快速复温1 min.每组取3 mm长3段神经组织作电镜检测SC超微结构变化.将各组冷冻后的神经段制成石蜡切片,应用抗MHC Ⅱ抗体(OX6)作免疫组化染色,经计算机图像分析得出各组的抗原性变化. 结果 电镜检测结果表明-40℃组SC细胞膜及核膜完整,染色质分布均匀;-70℃组及-80℃组SC染色质碎裂、边聚;抗原性检测结果表明各冷冻组神经组织抗原性均较新鲜组为低(P<0.01),但-70℃组及-80℃组神经组织抗原性低. 结论 -40℃组SC细胞结构完整,组织抗原性低于新鲜组,且SC生物活性好,综合判断,-40℃是外周神经冷冻保存的佳温度值.

  • 带尺动脉腕上皮支的不同蒂皮瓣临床应用

    作者:夏增兵;王丹;袁永健

    浙江湖州市第一医院骨科夏增兵、王丹、袁永健来稿:分别选用以尺动脉腕上皮支主干--升支为蒂皮瓣、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升支为蒂皮瓣、尺动脉远端一腕上皮支升支为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共18例.术中腕上皮支降支为蒂或主干升支为蒂的皮瓣切取时可带入2~3 cm宽筋膜蒂,保留浅层的筋膜血管网.修复手掌创面时,需于受区找到可供吻合神经与前臂内侧皮神经缝接.

  • 静脉动脉化的指背筋膜瓣修复指端缺损

    作者:李士民;赵东升;李坤德;周明武;幸超峰

    河南郑州解放军153中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李士民、赵东升、李坤德、周明武、幸超峰来稿: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采用同指中节背侧筋膜瓣静脉动脉化修复指端缺损24例25指.皮瓣全部成活,指端外观及感觉满意.

  • 内镜治疗踝管综合征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孙吉文;刘志刚

    目的 研究内镜下踝管的相关解剖、毗邻和手术入路及其在手术中的意义. 方法 大体解剖5具尸体(10侧)和内镜下松解胫神经及内外侧管之间纤维10具(20侧). 结果 结合大体解剖测得数据确定内镜解剖踝管的手术学入路(采取三点入路:内踝尖和跟腱止点内侧缘连线中点垂线上4.5 cm;内踝尖和跟骨结节连线中点;跟骨结节和第一跖趾关节内侧缘连线中点),并成功根据入路进行内镜下松解胫神经和内外侧管之间的纤维隔. 结论 根据解剖数据设计手术入路解决利用内镜探查弯曲管道的可行性.

  • 显微外科在骨移植方面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陈振光

    骨移植的历史已逾百年.早在1878年Macewen即有1例异体植骨获得成功的报道.此后,骨移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不断的发展.但传统移植骨因不带血供,其愈合需要漫长的替代过程,疗效多不尽人意.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骨移植也得到了新的发展.1973年,McCullough首先在动物实验中成功应用吻合肋间后血管的肋骨移植修复狗的下颌骨缺损.1975年,Tadyolr用吻合腓血管的自体对侧腓骨移植治疗外伤性胫骨大段缺损取得成功.此标志着骨移植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使移植骨的愈合过程转化为类似一般骨折的愈合过程,尤其是使传统植骨难以修复的长管骨大段缺损得到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此后,显微外科在自体骨移植方面(简称显微骨移植)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它成为骨科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在这一领域我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仅就国内显微骨移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一评述.

  • 带神经血管蒂腓骨长肌腱复合瓣修复跟腱并皮肤缺损

    作者:林松庆;张发惠

    目的 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腓骨长肌腱复合瓣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并皮肤缺损的治疗方法与效果. 方法 通过解剖学研究,切取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串接腓骨长肌腱及足外侧皮瓣形成复合瓣,转移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并皮肤缺损6例.皮肤缺损大小为6.5 cm×4.0 cm~2.0cm×1.5 cm;跟腱缺损长度为2.0~7.5 cm. 结果 术后随访4~16个月,皮瓣均成活及跟腱均愈合良好,皮瓣外观良好,未再破溃.术后1例皮肤边缘少部分坏死,1例少量伤口裂开,均经换药之后伤口愈合.根据Arner-Lindholm评定法,术后跟腱的功能,评定结果,本组优3例,良2例,可1例. 结论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腓骨长肌腱复合瓣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合并皮肤缺损,可一次性修复皮肤及跟腱缺损,具有愈合能力及抗感染力强、力学性能与跟腱组织结构相近的优点,邻近转移,能满足跟腱重建的要求.

  •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上下肢创面

    作者:谢仁国;顾剑辉;汤锦波;邓爱东;龚炎培

    目的 介绍吻合血管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上下肢创面的临床方法和经验.方法 采用吻合血管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上下肢创面11例,女6例,男5例.皮瓣设计区域为同侧小腿,腓肠内侧肌肌腹以远1/2的表面部分,前内界为胫骨的内后缘,后外侧界为小腿后正中纵轴线,皮瓣的轴行线为前内界和后外侧界的中线.皮瓣长8~15 cm,宽6~14 cm. 结果 10例皮瓣成活,皮瓣质地柔软,富有弹性,不臃肿,恢复了一定的触觉;1例皮瓣全部坏死,经扩创、断层皮片修复创面;不影响供区的运动功能. 结论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可以用来修复上下肢创面,尤其对手足部创面的修复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 带感觉神经的足背动脉蒂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前足缺损

    作者:胡勇;王增涛;朱小雷;孙文海;许庆家;朱磊;刘志波;吴昊;王德华

    目的 探讨前足皮肤缺损的修复及感觉功能恢复的方法. 方法 在足背外侧设计以足背动脉为蒂的跗外侧动脉皮支穿出点为中心的逆行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用足背外侧皮神经与跖底神经吻合,足外侧供区用腹股沟全厚皮打包植皮.结果 17例跗外侧动脉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感觉、外形良好、不需要二期整形. 结论 跗外侧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皮瓣薄、有神经支配、解剖位置恒定.

  •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蒂球拍状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孙振中;寿奎水;韦旭明;王建兵;吴永伟;顾三军

    目的 报道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为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及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方法 在小腿内侧以胫后动脉内踝皮支为血管蒂设计成球拍状岛状皮瓣修复足及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其中交腿皮瓣修复5例.球拍(皮瓣)面积为16cm×9 cm~6 cm×4 cm,在小腿中上段设计切取,球拍柄宽2 cm,长为4~12 cm,在小腿中下段内侧设计切取. 结果 17例皮瓣术后血运好,无肿胀、淤血,全部成活,随访皮瓣质软,外形美观,供区均一期愈合,疗效满意. 结论 皮瓣设计灵活,血运可靠,切取方便,不损伤胫后动脉,是修复足及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 以旋股外侧动脉高位皮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培吉;董启榕;秦建忠;周凯龙;江波;张咸中

    目的 报道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横支高位皮支为血管蒂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7例术中发现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支细小或缺如时,改用以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发出的高位皮支为血管蒂游离移植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前臂、手部、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切取皮瓣的范围为15 cm×6 cm~28 cm×13 cm,并带部分肌瓣、骼胫束以及股外侧皮神经,骨折分别行内固定或外固定. 结果 本组7例术后股前外侧皮瓣全部成活,一期修复后外观、感觉、功能均达到优良,患肢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以旋股外侧动脉横支高位皮支为血管蒂的股前外侧皮瓣是一种血供可靠、切取范围大、部位隐蔽、可带肌肉及股外侧皮神经的皮瓣;当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支细小或缺如时,以此高位皮支为血管蒂游离移植股前外侧皮瓣,是一种确实可靠的手术方法.

中华显微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4
199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