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중화현미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036
  • 国内刊号: 44-120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庞水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老年人腕管综合征28例

    作者:张勇;王培吉;赵家举;祁连港;苏冠龙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老年人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05年10月至2011年7月,对收治的28例老年腕管综合征患者,采用掌部纵形小切口,切断腕横韧带,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正中神经松解、减压,术后辅以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 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症状完全消失24例,占全部随访病例的85.7%;仍有部分症状残留2例,占全部随访病例的7.1%;症状无明显缓解2例,占全部随访病例的7.1%;原13例大鱼际肌肉萎缩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正常,捏、握力较术前明显改善.根据顾玉东推荐的腕管综合征的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治疗效果:优18例,良6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5.7%. 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老年人腕管综合征简便易行,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操作可彻底有效的松解受压神经,避免神经的副损伤,临床疗效满意.

  • CT血管造影在拇、手指再造术对足部供区血供评估与作用

    作者:罗翔;江建中;谭海涛;许林;杨克勤;韦平欧;陆俭军;郑菲;林汉

    目的 探讨拇、手指再造术术前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对足部供区血供评估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例拇、手指缺损拟行游离足趾组织移植再造拇、手指术的病例,术前应用64排双源螺旋CT进行双侧足部CTA检查,对其轴位图像及MPR、MIP、VR重组图像进行分析,分析第一跖背动脉走行,观察其解剖位置、分型及在趾蹼处分支情况.图像评估标准为:A+:显示血管清晰、连续、较粗;A-:显示血管浅谈、不连续、纤细或血管部分显示;B:血管不显示. 结果 64排双源螺旋CT能良好显示第一跖背动脉走行,其中28例足部血管显示为A+,8例显示为A-,4例显示为B.显示为A+的病例均能很好显示第一跖背动脉的起源、走行、及其与周围肌肉、骨骼三维解剖关系.CTA技术的显示结果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 结论 CT血管造影检查可准确反映第一跖背动脉分型的解剖学结构特点并提供个体化的、清晰的足部血供三维图像,对拇、手指再造术术前评估足部供区血供具有临床价值.

  • 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双叶筋膜皮瓣转位修复骶尾部褥疮

    作者:吴志贤;卫裴;梁杰;彭智

    目的 探讨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双叶筋膜皮瓣转位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对16例骶尾部褥疮患者褥疮创面清创后,应用带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的双叶筋膜皮瓣的A瓣转移修复创面,B瓣转移修复继发性创面,B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从而达到供、受区一期修复. 结果 16例皮瓣全部成活,褥疮治愈.术后随访6~24个月发现皮瓣红润,血运可靠,疼痛觉、粗触觉存在,褥疮无复发;皮瓣供区线条状瘢痕愈合,功能形态未明显破坏.从而达到“受区修复好,供区破坏少”的原则. 结论 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双叶筋膜皮瓣血供良好,切取简单,转位灵活方便,是修复骶尾部褥疮较理想的方法.

  • 应用部分(足母)甲瓣急诊修复拇指末节缺损12例

    作者:张德军;黎耀文;伍美艺;李冠军;梁伟强;徐亚非

    目的 探讨应用部分(足母)甲瓣急诊修复拇指末节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于拇指甲床并两侧甲襞皮肤完全缺损,切取同侧(足母)趾腓侧2/3甲床,另取拇指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作为拇指桡侧甲襞.如拇指末节残留一侧甲襞皮肤和少许甲床,遵循“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采用同侧或对侧(足母)甲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缺损.吻合趾-指固有动脉、神经和趾-指背侧静脉.(足母)趾残留甲床、骨骼及皮肤软组织体于甲根部咬断骨骼,组织体旋转90°转移覆盖(足母)趾创面.急诊手术. 结果 术后12例(足母)甲瓣均顺利成活.术后经过8~24个月随访,再造拇指外形良好,持物时无疼痛,持物方便舒适,两点辨别觉5~10 mm.供区行走无影响,供区(足母)趾保留部分趾甲生长,外观良好. 结论 应用部分(足母)甲瓣急诊修复拇指末节缺损临床效果良好.

  • 负压引流技术配合皮瓣移植修复小儿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陈桂全;陈伟明;黄彬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配合皮瓣移植在治疗小儿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14例小儿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予创面彻底清创后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5 ~7d后根据创面情况选择皮瓣修复创面;9例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5例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 结果 术后随访6~l2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有弹性,供区愈合良好,患肢功能良好. 结论 使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处理小儿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后,再应用皮瓣修复创面,疗效显著.

  • 双侧髂腹股沟皮瓣带蒂转移修复阴囊和阴茎皮肤撕脱伤二例

    作者:姜凯;焦鸿生;丁小珩;刘育杰;屈志刚;张宏勋

    目的 探讨阴囊、阴茎皮肤完全撕脱伤佳的修复措施. 方法 2002年5月及2008年9月分别对2例阴囊、阴茎皮肤完全撕脱伤患者采用双侧髂腹股沟皮瓣带蒂转移修复,一侧皮瓣转移后修复阴囊皮肤缺损,一侧皮瓣转移后卷成皮管修复阴茎皮肤缺损. 结果 皮瓣成活良好,伤口一期愈合.术后3个月再次手术行皮瓣修薄术,经过2年半至3年的随访,会阴部外形良好,患者的性生活情况正常. 结论 阴囊、阴茎皮肤完全撕脱伤患者采用双侧髂腹股沟皮瓣带蒂转移,分别修复阴囊、阴茎皮肤,手术方法简便易行,外形美观,生理功能得到较好的保留.

  • 拇指骨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张全荣;芮永军;孙振中;薛明宇;施海峰;钱俊;杨凯

    目的 探讨应用骨皮瓣或皮瓣加植骨一期修复拇指骨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9例拇指骨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吻合血管的上臂外侧骨皮瓣移植5例,取髂骨植骨加环指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移植2例和桡动脉浅支岛状骨皮瓣移植2例.皮瓣面积2.0cm×4.0 cm~10.0 cm×8.0 cm.移植骨长度2.5~4.0 cm. 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6个月,皮瓣质地好,无臃肿,X线片示移植骨愈合,拇指外形和对指功能良好.吻合血管神经的骨皮瓣感觉恢复,两点辨别觉9 ~13 mm.供区无功能障碍. 结论 应用骨皮瓣或皮瓣加髂骨植骨移植,是修复拇指骨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选择方案.

  •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阴茎离断再植四例

    作者:杨营利;李永廉

    目的 探讨阴茎离断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再植的临床疗效. 方法 4例均行尿道、阴茎海绵体、背动脉、背神经吻合,其中2例行阴茎背浅动脉吻合,3例行阴茎背深静脉吻合,2例行阴茎背浅静脉吻合. 结果 3例阴茎离断再植术成功,1例失败.成功的3例术后6个月能勃起,术后1年左右阴茎勃起功能正常,并有满意的性生活,无严重尿道狭窄等并发症. 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阴茎离断再植手术,能提高再植的成功率及效果.

  • 修薄股前外侧皮瓣联合阔筋膜修复手和足部复合组织缺损

    作者:寿建国;付彪;徐晓汉;汪可新

    目的 探讨修薄股前外皮瓣联合同侧阔筋膜条游离修复手和足背部复合性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根据创面的大小切取不带筋膜且修薄的股前外侧皮瓣,并将阔筋膜根据肌腱缺损的长度切取一定的长度和宽度,外翻对边缝合使呈管状,经过一定时间和强度的牵张,在手、足保持一定的位置后,将其与伸肌腱远、近端以一定的张力进行显微技术缝合,皮瓣游离后与受区血管、神经进行吻合.供区行中厚皮植皮打包.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2月共治疗8例,手部5例,缺损肌腱16条;足部3例,缺损肌腱13条.皮肤缺损范围:13 cm×6 cm~16 cm×11 cm,切取皮瓣的面积为:12 cm×6cm~19cm×13 cm. 结果 本组8例,随访6~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质地外观好.两点辨别觉为8 ~ 11mm.供区植皮全部成活.肌腱修复疗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标准:优3指、2趾,良7指、5趾,可4指、4趾,差2指、2趾.手腕部活动度(中立位法):56°-0°-32°.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活动范围:70°-5°-0°,近侧指间关节:80°-10°-0°,远侧指间关节60°-15°-0°;足踝部活动度:45°-0°-26°.跖趾关节屈伸活动度35°-0°-40°. 结论 实施一期修薄的股前外侧皮瓣联合同侧阔筋膜游离修复手和足背侧复合性组织缺损,缩短手术时间及疗程,手和足背伸功能恢复满意,外形美观.

  • 应用修薄的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欧迪军;林阳

    目的 探讨修薄的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 方法 2005年5月至2011年12月,采用修薄的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5例38个创面(共38块皮瓣),缺损面积2.0cm×4.5cm~4.0cm×9.0cm,皮瓣面积2.5 cm×5.0cm~4.5 cm×10.0cm. 结果 本组38块皮瓣中,36块完全成活,1块部分表皮边缘小面积坏死,经清创、换药2周后愈合,1块示指皮瓣坏死,经清创后游离植皮而愈合.随访6个月~3年,成活皮瓣创面愈合好,皮瓣不臃肿,外形及弹性好,肤色基本正常.手指屈伸活动范围及力量基本正常. 结论 应用修薄的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陈文雄;谢广中;胡争波;苗存良;梅林军

    目的 总结和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25例,均取外踝至跟腱连线中点与腘窝中点连线为皮瓣的轴心线,外踝上5~6 cm处为皮瓣的旋转点,切取皮瓣上界不应超过小腿后部中上1/3处,两侧不应超过小腿侧中线,将皮瓣逆行转位至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大小5cm,×4cm~14cm×10cm,蒂长7~15 cm,蒂宽3~4 cm. 结果 25例皮瓣全部成活,22例一期愈合,3例皮瓣边缘部分浅表坏死,经换药后延迟愈合;有23例获6~18个月随访,皮瓣质地、肤色好,厚薄均匀,下肢负重及行走正常. 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简单易取、安全、损伤小、成活率高和效果好等优点,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 保留关节的腕部离断再植治疗

    作者:封帆;龙文浩;谢统明;王伟明;张光正;欧耀芬

    目的 探讨腕部离断再植的临床疗效. 方法 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6例利器切割致腕部离断病例,利用保留腕关节的原位再植治疗,在处理骨、关节及神经、肌腱、血管时尽量使断端原位对合吻合缝合,做到原位再植,结合术后治疗、恰当的外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使治疗系统化. 结果 再植36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 ~ 24个月,手功能恢复良好,拇指能与示、中、环、小指作对指活动,腕关节及掌指、指间关节的主动活动度均大于60°,手握力恢复到健侧的50%~ 70%,皮肤感觉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随访超过18个月的12例患者拇、示、中指近中节两点分辨觉为8 ~12 mm,痛、温觉恢复,尺神经所支配的感觉、运动功能恢复较慢,手内在肌萎缩不明显. 结论 腕部切割离断伤采用保留关节的原位再植术,术后功能恢复良好,临床效果良好.

  • 单针缝线纵向两针套叠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17例分析

    作者:赵亮;涂响安;陈羽;赵良运;王文卫;曾令友;邓春华

    目的 探讨一种改良的单针缝线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治疗附睾梗阻性无精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1年9月至2011年12月,应用改良的单针缝线技术为17例附睾梗阻性无精症患者实施纵向两针套叠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术后3个月进行精液分析并设定为研究终点,精子密度大于104/ml定义为复通. 结果 本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19 min.术后3个月时,行精液常规和阴囊彩超检查,包括1例再次手术者共有10例(58.8%)患者术后复通,平均精子密度为12.2×106/ml.研究期内未见精液囊肿并发症. 结论 改良的单针缝线纵向两针套叠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后复通率与双针缝线技术相当,可减少缝线缠绕,节省手术时间,是无双针缝线时的理想选择.

  • 游离旋髂浅动脉髂骨骨皮瓣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

    作者:潘朝晖;王剑利;李洪飞;薛山;赵玉祥;刘学胜;叶兴华

    目的 总结游离旋髂浅动脉髂骨骨皮瓣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体会. 方法 从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应用髂骨骨皮瓣修复掌、指骨节段缺损伴皮肤软组织缺损10例,右手7例,左手3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关节、伸肌腱损伤.髂骨皮瓣大小:10.0cm×10.0 cm~4.0 cm×2.0 cm,其中2例以大小分别为18.0 cm×12.0 cm和16.0 cm×8.0 cm的股前外侧皮瓣串联.髂骨骨瓣大小:5.0cm×4.0cm×0.5 cm~2.0cm×1.0cm×0.5 cm;重建单一指骨4例,单一掌骨4例,双掌骨1例,三块掌骨1例. 结果 所有皮瓣完全成活.骨愈合平均时间2.2个月.随访10 ~ 24个月,皮瓣的皮肤色泽、温度正常,3个月皮瓣周缘恢复痛觉,6~7个月皮瓣中心恢复痛觉.患手因关节、肌腱损伤,残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DASH评分平均为15.8分.供区无疼痛,无瘢痕增生及瘢痕疙瘩. 结论 旋髂浅动脉蒂游离髂骨骨皮瓣供区损伤轻,适合修复严重外伤所致掌、指骨节段缺损伴较大面积皮肤缺损.

  • CT血管造影在旋股外侧动脉3D可视化与穿支体表导航定位中的应用

    作者:朱洪章;杨有优;范淼;王俊丽

    目的 通过对比传统解剖学,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临床患者活体研究旋股外侧动脉(LCFA)解剖与指导股前外侧皮瓣(FALTF)术前设计的可能性与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筛选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间门诊及住院来诊行下肢CTA检查的25例患者,利用三维后处理工作站观察并测量LCFA起源、分型、长度、内径、穿支数量等解剖学信息,并行皮瓣穿支血管体表术前模拟定位. 结果 ①LCFA 76%起源于股深动脉,24%起源于股动脉.②降支长度约(228.6 ±44.9)mm,降支开口内径约(3.1 ±0.8)mm,平均内径约(2.5±0.4)mm,降支穿支数量约(5.5±2.6)支;然后25例50侧大腿CTA中,有23例46侧成功进行三维体表定位标记. 结论 CTA是活体研究LCFA解剖的较好方法,在提供在体皮瓣设计信息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重要意义,可列为皮瓣手术术前常规检查.

  • 腓骨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前臂骨与软组织缺损

    作者:黄伟雄;王明月;杨月丽;邹新龙;王瑞雪;刘存林

    目的 探讨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前臂骨与软组织重度缺损的效果. 方法 自2004年3月至2011年2月,采用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移植治疗前臂骨与软组织重度缺损11例,移植复合组织瓣腓骨长度8 ~ 14 cm,皮瓣面积5cm×8cm~20cm×20cm.术后3、6、12个月观察骨折愈合情况,1年后评定伤肢功能. 结果 11例腓骨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3个月即可见骨折端已有愈合征象,半年即可见腓骨与前臂骨折愈合良好,术后1年按Enneking系统评分平均22.9分;前臂旋转功能:优3例,良6例,差2例;2例腓肠神经桥接移植中,1例修复桡神经虎口静态两点辨别觉(s2PD)9 mm,1例修复尺神经小指末节掌侧s2PD 15 mm,所有病例拇指握拳、拇指与其他4指对指均可,供区踝关节活动正常. 结论 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是修复前臂骨与软组织重度缺损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 拇指全形再造的临床体会

    作者:刘刚义;程永冲;朱修文;王春旭;苟军全;张志敏;荣向科;张洁;王芳

    目的 总结拇指全形再造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对14例拇指Ⅲ~Ⅳ度缺损,根据受区需要设计切取同一血管蒂的(足母)趾甲皮瓣和第2足趾骨皮瓣,然后以(足母)趾甲皮瓣包裹第2足趾骨皮瓣移至受区,修复重建拇指外形及功能.(足母)趾甲皮瓣供区用第2趾甲皮瓣修复. 结果 14例再造拇指全部成活.2例术中发生血管痉挛,以利多卡因滴注血管外膜、温热盐水局部热敷后解除,其余12例再造拇指均顺利成活.14例均获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除1例指甲欠平整外,其余再造指体均恢复良好;外形接近健侧指体,恢复对指及屈伸功能,两点辨别觉6~8 mm.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7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2.9%. 结论 采用同一血管蒂的(足母)趾甲皮瓣联合第2足趾骨皮瓣组合移植修复重建拇指外形及功能,虽手术难度及风险大,但修复后外形及功能良好,是一种理想的术式,值得推广.

  • 背阔肌皮瓣联合KW5型支架治疗小腿亚急性期缺血性肌挛缩

    作者:刘俊;吕红斌;刘鸣江;谢松林;黄新锋;李匡文;邓翔武;陈彦铭

    目的 介绍背阔肌皮瓣联合KW5型外固定支架修复小腿缺血性肌挛缩亚急性期创面、预防踝关节挛缩、足趾爪形畸形的方法.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11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亚急性期的患者,入院后充分切开减压或清除坏死肌肉,创面新鲜后,用吻合血管、神经的游离背阔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踝关节安装KW5型外固定支架,足趾用克氏针固定,克氏针远端折弯.KW5型外固定器、克氏针保留3个月,术后调节KW5外固定支架,拉伸踝关节,绷带牵拉克氏针远端使足趾背伸,预防马蹄内翻足、爪形趾畸形. 结果 11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9~12个月,背阔肌皮瓣全部成活,小腿外观饱满,肌电图检查移植背阔肌的电生理活动均出现肌电活动,4例可以扪及肌肉收缩,11例均无明显动力,不能伸趾.11例踝关节均出现僵硬,但未出现马蹄足畸形,有2例第一足趾出现轻度爪型趾畸形,其余爪型畸形皆获得满意预防,能全足负重行走,功能满意.皮瓣供区直接缝合,创面均一期愈合. 结论 背阔肌皮瓣联合KW5型外固定支架,可以修复小腿缺血性肌挛缩亚急性期创面,恢复小腿良好的外形,避免出现马蹄足、爪形趾畸形.

  • 放大镜辅助与常规开放颈椎前路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的比较

    作者:温世锋;尹庆水;李菊根;郭东明;徐中和;肖文德;陈珊茗;张光明

    目的 比较放大镜辅助下与常规开放颈椎前路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差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9月间收治的5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接受放大镜辅助下(A组)和常规开放(B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手术减压治疗29例和30例.通过比较两组病例的住院费用、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手术前及随访时的神经功能JOA评分及改善率,评估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3 ~39个月,平均(24.64±10.07)个月.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A组JOA评分为14.76±1.35,高于B组的14.03±1.40(P <0.05),A组JOA改善率平均为(62.54±14.70)%,较B组的(51.68 ±14.75)%明显增加(P<0.05);46例患者(A组21例,B组25例)进行了颈椎MRI复查,A组颈椎椎管及脊髓狭窄处面积较术前分别增加(52.8±11.8)%和(43.3±15.6)%,均明显高于B组的(41.8±14.2)%和(21.4±7.8)%(P<0.05). 结论 放大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手术视野更清晰,可有效减少出血量,减少手术并发症,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 带血管神经束的多指移位修复拇指外形的临床应用

    作者:汤海萍;滕国栋;陈艳清;袁光海

    目的 探讨在拇指先天性多指切除矫形中将废弃赘生多指携带的血管神经束移位修复畸形拇指外形的临床应用和效果. 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对6例拇指Ⅵ型多指畸形的治疗中,切除纤细和畸形的主干拇指末端部分,将生长在虎口处外形较好的赘生指截除掌骨后携带血管神经束经虎口、拇指尺侧方移位到主干拇指的末节进行固定,矫正拇指末节的外形.赘生指移位后同时进行虎口成型. 结果 转移的6例拇指全部成活,4周拔除克氏针,骨断端在4~6周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1年,移植拇指外形美观,拇指指腹具有原有位置的感觉,拇指抓握、对指功能良好. 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本应废弃的多指携带血管神经束进行移位修复主干拇指畸形,该手术方法简单易行,术后效果可靠满意,可临床推广和应用.

  • 乳突手术中如何定位与辨认面神经易损伤段的探讨

    作者:韩跃峰;张明洁;陈德尚;李慧;王晓敏;周兰柱

    目的 探讨乳突手术中面神经易损伤段的定位与辨认. 方法 对我科2010年5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97例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型术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中定位、辨认面神经易损伤段的方法进行总结. 结果 ①97例中发现1例面神经骨管的先天性缺损.②联合或者部分依靠外半规管隆突、砧骨短脚、匙突、鼓室天盖、镫骨作为解剖标志成功定位、辨认出面神经水平段97例.③依靠外半规管隆突和砧骨短脚或者单独依靠外半规管隆突作为解剖标志成功定位、辨认出面神经锥曲段97例.④联合或者部分依靠砧骨短脚、鼓索神经、锥隆起、外半规管隆突作为解剖标志成功定位、辨认出面神经垂直段近段97例. 结论 面神经易损伤区内的外半规管隆突、砧骨短脚、匙突、鼓室天盖、镫骨、锥隆起、鼓索神经是乳突手术中确定面神经易损伤段的重要标志.

  • 四肢主干动脉术后迟发性出血12例分析

    作者:李晓林;穆广态;赵再兴;铁钊;黑生仓

    四肢主干动脉迟发性出血,由于出血量大,出血时机不易掌握,危害性大,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们治疗四肢外伤术后主干动脉迟发性出血12例.资料与方法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8 ~45岁;出血血管:胭动脉1例,胫后动脉3例,尺动脉5例,桡动脉3例.其中动脉断裂后直接吻合修复术后出血3例,动脉断裂并缺损取静脉桥接修复术后出血6例,截肢术后残端动脉迟发性出血2例,第一次术中未见动脉损伤迟发性出血1例.

    关键词:
  • 多指尖离断再植

    作者:王相;张威凯;王海兵;何涛;毛根莲

    多指尖离断临床上较少见.如何提高多指尖再植的成活率、恢复良好外形及功能是手外科医生对多指尖离断追求的目标.2006年10月至2011年12月我们对12例26指多手指指尖进行再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资料与方法本组12例,26指,男9例,女3例;年龄11 ~45岁,平均26岁.其中冲压伤7例,电锯伤2例,切割伤3例;受伤指别:示、中、环指离断2例,示、中指离断5例,中、环指离断4例,环、小指离断1例.

    关键词:
  • 幼年大鼠神经根不同时间移植修复对神经元的影响

    作者:傅阳;陈亮;顾玉东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神经移植术修复幼年大鼠臂丛损伤后对近端神经元的影响. 方法 从2009年1月至12月,将出生18 dSD大鼠48只随机等分为8组:第5颈神经(简称颈5)切断组、立即修复组及3、6、9、12、15、18d修复组.采用True blue注射法逆行标记神经元.颈5切断组将右侧颈5神经根切除0.3 cm;立即修复组将颈5神经根切除后取腓肠神经行移植修复.其余各组分别在颈5切断后间隔相应时间修复.术后4周,取颈5脊髓前角和背根神经节,比较各组神经元存活数量的差异.结果 幼年大鼠颈5切断后,3、6d修复组与立即修复组近端神经元计数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上述三组神经元数量较颈5切断组显著增多(P<0.05).与立即修复组相比,9d修复组近端感觉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5),但运动神经元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5切断组和15、18d修复组近端神经元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幼年大鼠神经根损伤后,在0~9d(相当于人类0~6个月)内修复对近端神经元可产生较满意的保护作用.这提示临床上对有手术指征的产瘫应争取在出生后6个月内手术.

  • 异体骨预制骨皮瓣的实验研究

    作者:栗威;韩清銮;张玉;陈磊;荣存敏;陈菁华

    目的 探讨异体骨异位埋置预制骨皮瓣的可行性. 方法 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用广西巴马小型猪为实验动物,先制作深低温冷冻异体骨备用;异体骨经复温后置于旋髂浅动脉供养的皮瓣组织内,按植入部位不同分3组:皮下组(A组)、深筋膜下组(B组)、肌内组(C组),术后培养观察.指标:异体骨ECT显像(分别于术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血管造影检查、异体骨病理学检查(术后第12周). 结果 3组预制骨皮瓣术后ECT扫描显示:第8周和第12周异体骨植入部位放射性较4周时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造影显示在皮下组织、筋膜下组织、肌肉组织内的异体骨均有血管化,并与相应区域旋髂浅动脉建立血管联系;病理检查可见异体骨在筋膜下组织和肌肉组织内血管化作用和诱导新骨形成较明显. 结论 可以用异体骨异位埋置预制骨皮瓣.

    关键词: 异体骨 预制 骨皮瓣
  • 左手腕掌关节伴拇指毁损伤第2~5指缩短再植于桡尺骨加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一例

    作者:朱海伟;黄栋梁

    患者,男,22岁,因左手被砖机机器绞伤致腕掌关节伴拇指毁损离断1.5h后入院.查体:左手可见自前臂远端至掌指关节近端处包括拇指、小指近节近端第1、2掌骨及第3、4掌骨基底腕骨椀侧及其软组织毁损缺失.腕骨掌骨基底第2、3、4、5指间关节处骨折,血管、神经、肌腱从断端抽出,左前臂伤处以远,感觉运动功能丧失.创面严重污染,前臂远端及掌骨近端软组织缺损,关节开放.术前提示:远侧列腕骨第1~5指掌骨基底拇指指骨均粉碎性骨折,部分骨质缺少拇指掌骨远端缺如.

    关键词:
  • BMSCs移植联合督脉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李兵奎;常巍;王达义;温国宏;杨棋;郭振鹏;刘涛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督脉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从2011年3月至7月,采用全骨髓差速贴壁培养法进行SD大鼠BMSCs的体外分离与培养;利用多中心急性脊髓损伤打击器(MASCIS Impactor)建立大鼠T11脊髓损伤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电针组(B组)、BMSCs移植组(C组)、联合组(D组).SCI后1周,C组与D组大鼠自尾静脉注射移植BMSCs悬液0.1 ml,A组与B组自大鼠尾静脉注射无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0.1 ml,B组与D组接受督脉电针治疗,1次/天.于SCI后1、2、4、8周采用BBB评分法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于SCI后8周采用SEP检测脊髓传导功能,采用HE染色观察脊髓空洞大小,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神经丝蛋白(NF200)的表达.实验中获得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SCI后2、4、8周,与A组比较,B、C、D组BBB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C组比较,D组BBB评分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I后8周,与A组比较,B、C、D组SEP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C组比较,D组SEP潜伏期更短,波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I后8周,4组大鼠脊髓组织损伤区均可见组织结构紊乱,细胞肿胀,空泡变性,且损伤区均可见瘢痕组织及空洞形成,其中A组脊髓空洞大,B组和C组次之,D组小.SCI后8周,4组大鼠脊髓组织均有NF200阳性表达,与A组比较,B、C、D组NF200阳性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C组比较,D组NF200阳性表达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MSCs移植联合督脉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优于单纯BMSCs移植和督脉电针治疗.

  • 钌(Ⅱ)多吡啶配合物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作者:周勇;赵建华;刘四红;徐绘华;刘青华;伍勇;郭奇峰

    目的 研究钌(Ⅱ)多吡啶配合物[Ru(dmb)2 (DBHIP)] (ClO4)2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机制. 方法 在培养液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钌(Ⅱ)多吡啶配合物对骨肉瘤MG-63细胞进行诱导,以CCK-g计数法测细胞生长曲线、细胞集落形成法观察细胞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变化. 结果 发现(6.25~100) μmol/L钌(Ⅱ)多吡啶配合物均能不同程度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其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66.10±0.228) μmol/L,对骨肉瘤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作用96 h后高抑制率达80.2%.50.0、25.0、12.5 μmol/L钌(Ⅱ)多吡啶配合物作用于细胞24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71.43±9.99)%、(57.63±2.78)%、(24.07±3.83)%,与对照组(3.30±0.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检测药物作用后的骨肉瘤细胞,呈现G1/G0期阻滞,并呈剂量依赖效应,浓度越高细胞处在G1/G0期的比例越高.药物处理后的细胞经Hoechst-33258染色,细胞核出现浓染致密的固缩形态和颗粒状荧光. 结论 钌(Ⅱ)多吡啶配合物能够诱导人骨肉瘤细胞发生凋亡,呈现G1/G0期阻滞,与时间、剂量正相关.

  • 改良乙状窦前经部分骨迷路入路的显微解剖

    作者:罗正祥;赵鹏来;杨坤;刘永;张岩松

    目的 目的 研究改良乙状窦前经部分骨迷路入路的显微解剖暴露,探讨其对岩斜区的显露及在手术处理该区域病变中的优势. 方法 2012年4月至10月,对15具尸头标本进行手术人路的改良研究,在传统乙状窦前入路的基础上切除部分半规管和岩尖,详细记录岩斜区重要结构的显露情况. 结果 该入路能够提供至岩斜区和海绵窦后部宽大的操作空间,在乙状窦前显露范围(水平方向)为(19.41±1.58) mm,在颞叶下方的显露范围(垂直方向)为(14.18±1.88) mm,斜坡中心凹陷的大暴露角度为(60.54±6.93)°,手术操作深度(55.87 4.34) mm.椎-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同侧第Ⅲ~X对和对侧第Ⅵ对脑神经、三叉神经腔、海绵窦后部等均显露良好. 结论 改良乙状窦前经部分骨迷路入路能够获得岩斜区深面和海绵窦后部良好暴露,具有暴露范围大、观察角度多、保留面听神经功能、早期阻断肿瘤的血供等方面的优势.

  • 应用吻合一组血管联合皮瓣修复巨大创面的探讨

    作者:范启申;周祥吉;赵晓东;高学建;朱宁

    目的 探讨吻合一组血管的联合皮瓣的应用价值. 方法 本组36例均为车祸伤,损伤部位在膝、小腿或踝足部、上肢.创面超大,皮肤缺损伴骨关节、肌腱裸露,选用吻合一组血管的联合皮瓣修复,其中吻合肩胛下血管肩胛—侧胸联合皮瓣7例,大为70 cm×10 cm;吻合肩胛下血管侧胸—背阔肌联合皮瓣9例,大为42 cm×24 cm(1008 cm2);吻合肩胛下血管的肩胛—背阔肌联合皮瓣2例;吻合旋股外侧血管与股外侧皮神经的大腿前内侧—阔筋膜张肌联合皮瓣8例;吻合胫前血管与腓浅神经的踝前—足背联合皮瓣5例;吻合足背血管与腓浅神经的趾伸短肌—足背联合皮瓣5例. 结果 随访1.5 ~25.0年,其中有23例随访19年,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全部得到覆盖,感染伤口治愈,未再发生溃疡,皮瓣外观好;皮肤恢复了感觉;骨折愈合,保住了肢体,未发生截肢;5例前臂屈肌腱及4例膝关节行松解,为功能恢复创造了条件. 结论 吻合一组血管的联合皮瓣能代替吻合多组血管的组合皮瓣,节时、省事,成功率高,拓宽了适应证.

  • 胫后动脉穿支隐神经营养血管双供血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作者:陈浩宇;高峻青;何斌;付记乐;李卓伟;曾颖

    目的 总结胫后动脉穿支隐神经营养血管双供血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 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在多普勒血流仪引导下设计以胫后动脉穿支为旋转点,同时保留胫后动脉穿支及隐神经营养血管双供血的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20例.皮瓣面积为19 cm×11 cm~11 cm×8 cm.皮瓣切取范围上界可达髌骨上缘水平,皮瓣下界可达内踝上缘,前可至小腿前正中线,后可至小腿后正中线.皮瓣远端可修复创面达趾跖关节. 结果 19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二期再次行皮瓣修复后创面痊愈.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24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色泽、血运、质地良好,无破溃.全部病例皮瓣不同程度恢复了痛觉与深触觉. 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隐神经营养血管双供血皮瓣不破坏胫后动脉主干血管,同时保留了胫后动脉穿支及隐神经营养血管双重供血来源,扩大了胫后动脉穿支的供血范围,使该皮瓣切取水平高,保证了皮瓣血液循环,可以修复小腿和踝足部大面积创面.

  • 改良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下肢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唐举玉;卿黎明;梁捷予;宋达疆;俞芳;杜威;王聪杨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下肢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 根据背阔肌皮瓣特点,切取有限面积的皮瓣携带大面积的背阔肌肌瓣,植皮区域由供区转移到受区.2009年4月至2011年8月共收治下肢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19 cm×10 cm~32 cm×16 cm,均采用改良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受区肌瓣表面植皮修复,供区创面直接缝合.切取的背阔肌皮瓣加肌瓣面积大33 cm×17 cm,小20 cm×11 cm,其中皮瓣部分面积为20cm×6cm~33 cm×10cm.结果 术后所有皮瓣和植皮均顺利存活,无相关并发症.供区均直接缝合,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36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供区仅留线性瘢痕,外观影响小,肩关节活动无影响. 结论 改良背阔肌皮瓣可用于修复下肢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不但减少了供区并发症,还可改善供、受区的外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足踝部外伤皮肤缺损常用带蒂皮瓣的选择

    作者:胡勇;李淑媛;孙文海;刘培亭;白龙滨;王增涛

    目的 探讨总结足踝部外伤皮肤缺损的特点和常用带蒂皮瓣的选择,并针对修复不同部位皮肤缺损的皮瓣供区选择提供建议和参考. 方法 采用足背皮瓣、足底内侧皮瓣、跖底皮瓣、(足母)趾腓侧皮瓣、第2趾胫侧皮瓣、胫前皮瓣、小腿内侧皮瓣、腓肠神经皮瓣、跗外侧皮瓣、踝前皮瓣、腓动脉皮瓣等行带蒂转移修复前足、足背、足底及踝部皮肤缺损. 结果 术后251例皮瓣除2例坏死外全部成活.5例术后第1天、2例第2天因植皮处包扎过紧,出现血管危象,探查后血运恢复正常.135例随访3~96个月,平均16个月,足底内侧皮瓣有4例、跖底皮瓣3例,转移后出现皮瓣和足底皮肤缝合处的磨损,二期皮瓣修整,改变负重点恢复正常行走.9例小腿内侧皮瓣、6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因为皮瓣臃肿行二期整形.其余皮瓣无明显臃肿,外形良好,不需要二期整形.其中足底内侧皮瓣和躅趾腓侧皮瓣、第2趾胫侧皮瓣顺行转移均带感觉神经,供区为非负重部位,不影响患者行走及负重功能,术后皮瓣感觉正常,两点辨别觉4 ~10 mm. 结论 足底内侧皮瓣、跖底皮瓣、(足母)趾腓侧皮瓣及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前足跖侧较好,皮肤耐磨,感觉好;足背皮瓣、胫前皮瓣、小腿内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跗外侧皮瓣、踝前皮瓣、腓动脉皮支皮瓣、腓动脉皮瓣等皮瓣可以切取的面积较大,修复足背及踝关节周围皮肤缺损,具有皮瓣较薄、色泽接近和锯剖位置恒定等优点.以上皮瓣均操作简单,修复效果好,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

  • 第一跖背动脉Gilbert分型的再理解

    作者:侯致典;王增涛;钟世镇

    第一跖背皮瓣、(足母)甲瓣、躅趾腓侧皮瓣、第二足趾移植等手术都多以第一跖背动脉(first dorsal metatarsal artery,FDMA)为主要供血动脉[1-3].然而,FDMA解剖变异较大,走行及口径不恒定.熟悉FDMA的走行及分布,对手术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国内、外不少学者对FDMA进行了解剖学研究,提出了几种不同的分型方法,其中应用为广泛的为Gilbert分型[4-8].我们查阅Gilbert原文,发现国内绝大多数文献对Gilbert分型的描述存在错误.

    关键词:
  • 小腿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永清;范新宇

    小腿是临床上较为重要的皮瓣供区,可以切取皮瓣、肌皮瓣和骨瓣,既可以带蒂转移,也可以游离移植;既可以用于单纯修复创面,也可以携带感觉神经、重建皮瓣感觉.小腿相对腹部、背部和大腿等皮瓣供区来说,皮肤较薄,且柔韧性好,修复手、足部小创面有一定优势,但因小腿体积所限,切取皮瓣面积有限.为常用的小腿穿支皮瓣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腓动脉穿支皮瓣、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腓浅动脉穿支皮瓣和胫前动脉穿支皮瓣.下面就常用的小腿穿支皮瓣的解剖、适应证、手术方式和优缺点分别予以介绍.

    关键词:
中华显微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4
199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