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중화현미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036
  • 国内刊号: 44-120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庞水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股前外侧皮瓣在肢体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几点改进

    作者:刘会仁;李瑞国;曹磊;张艳茂;王国强;刘志旺;于占勇;王立新

    目的 提高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治疗肢体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和成功率. 方法 根据修复的需要,将股前外侧皮瓣的结构模式发展为分叶肌皮瓣并将其肌瓣用于功能重建,采用皮瓣旋转、血管-筋膜蒂增加蒂长度.临床应用股前外侧皮瓣51例,股前外侧分叶肌皮瓣28例,其中4例肌皮瓣用于功能重建,股外侧肌肌瓣2例,股前外侧肌皮瓣2例,共修复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和功能重建87例. 结果 术后移植的皮瓣和肌皮瓣全部成活83例,部分成活1例,坏死3例.Ⅰ期愈合49例;Ⅱ期愈合22例;感染16例,感染伤口终愈合时间2~15个月.肌瓣加皮片者质地硬韧,皮片有色素沉着.用于动力重建的肌瓣随访6~14个月,肌力2~4级.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可制成多种结构模式的肌皮瓣以增加血管蒂长和瓣-蒂长度,增大覆盖面积,是治疗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

  • 改良式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作者:曾剑文;谢建军;李国勇;黄大江;罗志平;饶海群;吴渊

    目的 报道应用改良式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方法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采用以股方肌为蒂大转子骨膜骨瓣移植加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31例. 结果 术后随访10~12个月,功能恢复评估方法 我们采用李强等报道的分项百分制髋评分法(改良Harris评分法),优良27例、可2例、差1例;其中差1例继发股骨头坏死,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优良率B7.1%. 结论 改良式股方肌骨瓣移植取材方便、疗效可靠,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

  • 应用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作者:黄东;黄永军;吴伟炽;黄国英

    目的 探讨游离髂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临床应用旋髂浅动脉为蒂的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6例,皮瓣切取大面积16 cm × 8 cm,小12cm×6 cm. 结果 成活5例,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移植的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无破溃,修复的肢体外观、功能均良好. 结论 以旋髂浅血管为蒂的髂腹股沟皮瓣具有血供可靠、供区隐蔽、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好的特点.

  • 逆行法断指再植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田万成;潘风雨;卢全忠;潘希贵;李亮;田献

    目的 评价逆行法断指再植创新技术临床应用效果,并验证该方法 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逆行法断指再植创新技术共进行断指再植2848指,其中指尖离断668指、其它平面离断2180指;并以阶段抽样方式对再植一指的时间、术后效果、手术方法 进行比较验证. 结果 术后再植手指总成活率为95.3%,经1~20年随访.再植手指血运良好,指腹皮肤感觉恢复,两点辨别觉3~5 mm,指尖再植功能恢复是断指再植病例中好的一组;采用逆行法断指再植创新技术进行再植手术,操作方便、节时省力、便于吻合指掌侧静脉,能有效预防术后静脉危象. 结论 逆行法断指再植创新技术方法 简便、安全可靠、便于推广应用.

  • 舌癌根治切除术后即时应用前臂桡侧皮瓣修复

    作者:马心赤;邱勋永;廖天安;王和驹

    目的 报道应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即时修复舌癌根治术造成舌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根据舌癌根治术缺损,设计前臂桡侧皮瓣,面积10 cm × 8 cm~8 cm×7 cm,术中将桡动脉与颌外动脉或甲状腺上动脉吻合.头静脉及桡静脉分别与面静脉或面总静脉、颈内静脉吻合. 结果 31例中成功29例.皮瓣部分坏死1例,皮瓣坏死1例,随访3~27个月,再造舌组织形态及功能满意. 结论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是舌癌根治术后舌缺损修复的理想方法 之一.

  • 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下肢急诊吻合血管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述波;陈小涛;董梅

    目的 观察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下肢急诊吻合血管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在咪唑安定和东莨菪碱的镇静作用下,选用新型长效左旋布比卡因为局部麻醉药行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施行急诊下肢血管吻合200例. 结果 200例麻醉效果可靠,术中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平稳,术后血管痉挛及栓塞等并发症减少.结论 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适合于下肢急诊吻合血管手术,麻醉效果良好,麻醉后循环系统稳定,可明显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多皮支供血的髂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上肢较大皮肤缺损

    作者:王海文;侯瑞兴;郭大强;陈宏彬;江新民;盛进;尚清祥

    目的 报道带多皮支供血的髂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及临床疗效. 方法 对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应用多皮支的髂腹沟皮瓣修复,皮瓣以旋髂浅动脉及腹壁下浅动脉的外侧支为血供.当须延长皮瓣切取面积时,皮瓣近端以旋髂浅动脉及腹壁下浅动脉的外侧支为血供,皮瓣远端以第四腰动脉前支的肌皮动脉穿支为血供.皮瓣的大面积为9 cm×30 cm,小面积为12 cm×9 cm.皮瓣供区直接缝合. 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外形良好,皮瓣质地柔软,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有排汗功能.皮瓣供区仅留线状瘢痕.结论 游离多皮支供血的髂腹股沟皮瓣可扩大或延长皮瓣切取范围,为皮瓣提供良好血供,皮瓣质地较簿,供区可直接缝合等优点,是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

  •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膝外上动脉双轴点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玉发;何英敏;王大伟;田恒;黑发志

    目的 报道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膝外上动脉双轴点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膝外上动脉为血管轴,髌骨外上缘为轴点,以旋股外侧动脉第一肌皮穿支为第二轴点设计皮瓣,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3例. 结果 3例皮瓣全部成活,质地外形满意. 结论 利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膝外上动脉双轴点皮瓣很大程度延长了血管蒂的长度,从而有效地扩大了皮瓣的适用范围.

  • 星形胶质细胞瘤显微切除术后正电子显像评估分析

    作者:陈维安;金华伟;余振华;张祥松;梁宏;胡平

    目的 探讨星形胶质细胞瘤显微术后复发和放射治疗损伤正电子显像的影像特征,以利于二者的鉴别和判断预后. 方法 对脑星形胶质细胞瘤显微切除术后辅助放疗病例做13氮-氨(13N-NH3)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进行定性分析,至少在三个断面同一位置连续两帧以上出现高度或中度摄取为阳性,无摄取或相对低的摄取为阴性.结果 复发14例,13N-NH3PET显像阳性,放射治疗损伤13例,13N-NH3PET显像阴性. 结论 脑星形胶质细胞瘤显微切除术后行13N-NH3PET显像,可早期明确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复发和评估放疗效果,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 带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及小腿下段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作者:王锐英;胡军祖;辛林伟;唐际存

    目的 报道应用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跟及小腿下段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带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足跟部及小腿下段7.0 cm×20.0 cm~11.0 cm×23.0 cm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14例的效果.其中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并皮肤缺损3例.踝都软组织缺损并跟腱外露4例,足跟皮肤缺损并跟骨外露7例. 结果 14例中13例完全存活,1例皮瓣尖端2.0 cm×2.0 cm缺血坏死,经换药瘢痕愈合.术后出现的膝关节疼痛、僵硬,经1~8周膝关节功能锻炼后均恢复正常.随访8~22个月,平均15.5个月,皮瓣存活好,质地优良,外观满意,膝关节屈伸功能良好. 结论 带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简捷,手术操作容易掌握,可以吻合神经恢复受区感觉.可作为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创面修复的方法 在临床应用.

  • 第二足趾动脉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

    作者:谢广中;苗存良;王光耀;吴恒烜;李敬矿;黄潮桐;陈冬生;赖红燕

    目的 探讨第二足趾动脉系统的应用解剖特点及报道应用于拇、手指再造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60例足标本对足部跖背与足底及第二足趾动脉进行系统解剖研究,设计三种方法 应用于拇、手指再造77例. 结果 解剖结果 发现第一跖底动脉及第二足趾胫侧动脉解剖恒定,管径可以显微手术吻合.临床应用77例全部成活,外观、功能良好. 结论 根据不同的拇、手指缺损部位及术中的动脉解剖特点,选择合适的血管吻合方式,可达到好的临床效果.

  • 增加股骨头供血治疗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范启申;周祥吉;潘昭勋

    目的 探讨增加股骨头血供对治疗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Perthes病)的疗效. 方法 对Catteral 4期分类法的Ⅲ、Ⅳ期402例,采用多条血管柬植入术、带血管蒂髂骨块与血管束联合植入术、带肌蒂髂骨块与血管束联合植入术治疗. 结果 其中随访10~23年(平均13.2年)132例,根据髋关节功能、下肢长度及X线片表现分为优、良、差.优64例;良63例;差5例,优良率96.2%. 结论 对Caaeral的Ⅲ、Ⅳ期,在内收肌切断、关节囊与滑膜切除、股骨头钻孔减压、清除股骨头内坏死骨组织的基础上,采用多条血管束植入术、带血管蒂髂骨块与血管束联合植入术、带肌蒂髂骨块与血管束联合植入术治疗,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 异体趾骨关节肌腱移植再造手指的远期随访

    作者:王玉明;程岱薇;王达利;王波;祁建平

    目的 对20年前施行应用异体趾骨、关节、肌腱包绕于自体甲瓣游离移植再造手指5例进行远期随访,了解远期手术效果. 方法 1986年4月至1988年12月,完成了7例异体趾骨、关节、肌腱联合自体甲瓣再造手指.2006年至2007年对联系上的5例进行随访.部分患者由于特殊情况不能回到本院复查,信访要求在当地进行X线片检查并将相关照片和信息传回. 结果 5例中1例在术后半年因局部感染手术失败;另外4例移植骨大部(大于80%)吸收,移植皮瓣萎缩. 结论 用低温冷冻处理的异体骨、关节移植再造手指在早期(2~3年)临床效果较好,术后5年则开始出现骨吸收和移植皮瓣萎缩,远期效果不甚理想.

  • 腹腔镜下改良显微手术修复输卵管

    作者:谢洪哲;王宁宁;谭金凤;郭煦;张红霞;李树凤;江南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进行输卵管中段梗阻修复的技巧与改良方法 . 方法 利用电视腹腔镜头本身具有显微放大的特点,结合常规5 mm常规器械,采用三个小切口的微创腹腔镜方法 ,对腹部小切口输卵管结扎2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后患侧梗塞3例以及继发性不孕4例,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显示伴有一侧或双侧输卵管病变的病例进行显微双层内缝合吻合修复输卵管,其手术平均时间为71.7 min. 结果 手术后通水均示通畅9例,5例患侧经输卵管子宫碘油造影术显示均通畅,宫内妊娠4例,足月分娩3例. 结论 腹腔镜下采用改良显微手术对输卵管进行修复,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易临床推广.

  • 儿童髓母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42例临床分析

    作者:余振华;朱顺叶;金华伟;阮衷卿;夏之柏;黄正松

    目的 报道儿童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儿童髓母细胞瘤经显微手术治疗42例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对显微外科手术技巧进行总结,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 肿瘤全切除34例,近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时间3~8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6个月.术后2年内肿瘤复发14例,中枢神经系统种植转移5例,术后2年生存率61.9%,术后5年生存率42.9%. 结论 对儿童髓母细胞瘤应用显微外科手术进行肿瘤全切除和术后全中枢轴放疗可获较好的临床疗效.

  • 结扎腓动脉穿支的外踝上岛状皮瓣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邱扬;寿奎水;芮永军;许亚军;刘宇舟;柯尊山

    目的 报道应用结扎腓动脉穿支的外踝上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在小腿外侧设计结扎腓动脉穿支的以腓动脉终末穿支降支为血管蒂的外踝上逆行岛状皮瓣对足背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7例,皮瓣面积15 cm×9 cm~7 cm×3 cm.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一期愈合.经3~12月随访皮瓣外形、色泽、质地满意.踝关节活动良好. 结论 通过结扎腓动脉外踝上穿支利用该穿支降支在足背部丰富的血管吻合网提供皮瓣的血运,增加了血管蒂的旋转半径,方法 简便、安全,为修复足背尤其是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可取的方法 .

  • 颈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显微外科手术29例临床分析

    作者:金华伟;吴新建;余振华;林佳平;陈晓雷;陈昆;黄正松

    目的 报道颈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颈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临床和随访资料.对其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手术技巧进行探讨. 结果 颈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显微手术29例,其中经颈后入路手术23例,经颈前和颈后联合入路手术6例.手术全切除肿瘤28例,次全切除肿瘤1例.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21例,神经功能与术前相同8例.术后随访36.5个月,肿瘤全切除病例无肿瘤复发,全部病例颈椎稳定性良好. 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在全切除颈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神经功能和颈椎自身的稳定性,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第二足趾改形移植再造拇手指

    作者:王保山;郑晓菊;王新宏;李刚;高树林

    目的 研究第二足趾改形移植方法 ,使再造后的拇手指外观更接近手指. 方法 切取第二足趾腓侧趾动脉皮瓣旋转嵌入狭窄部;在趾腓背侧设计皮瓣,在趾腓侧动脉皮瓣胫侧加设计一横形皮瓣称"T"皮瓣、在横形皮瓣的胫侧加一纵形皮瓣称"H"皮瓣.镶嵌在第二足趾的狭窄的两侧和跖侧.应用在不同形状和不同手指再造. 结果 再造17例22指,手指全部成活,1例趾动脉旋转皮瓣部分坏死,术后1~24个月随访,再造拇手指的外形明显改善,指端变小,趾腹酷似手指指腹,狭窄凹陷区饱满,趾间关节明显伸直. 结论 改形移植方法 能较好改变第二足趾的外形.使之更接近正常的拇指和手指.

  • 颈静脉孔及其周围区域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许耀东;邓跃飞;郑亿庆;陈穗俊;区永康;陈斌;纪树芳

    目的 探讨颈静脉孔及其周围区域肿瘤的显微手术方法 和手术效果. 方法 对11例颈静脉孔区肿瘤行显微手术治疗,采用枕下乙状窦后进路2例,经颈静脉孔进路2例,颞下窝进路4例,乳突-颈联合进路3例. 结果 11例中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2例;病理为神经鞘膜瘤4例,副神经节瘤4例,脑膜瘤1例,黏液软骨肉瘤1例,低分化鳞癌1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后组脑神经障碍加重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8个月以上,术后听力较术前改善1例,不变6例,下降4例;9例术前无面瘫的患者,术后3例出现Ⅱ~Ⅲ级(House-Braekmann分级)面瘫,半年后恢复,2例术前有面瘫患者,术后1例改善,1例不变. 结论 根据肿瘤的性质、位置、大小、面神经功能、听力情况和后组脑神经功能,采用合适的手术进路和显微外科技术,能够充分显露肿瘤,较好地切除肿瘤,减少并发症.

  • 应用第二趾胫侧侧方皮瓣修复甲瓣供区创面

    作者:刘跃飞;巨积辉;李祥军;赵强;李建宁;侯瑞兴

    目的 探讨第二趾胫侧侧方皮瓣修复躅甲瓣供区的临床效果,减少和预防供区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 对甲瓣切取术后供区创面采用第二趾胫侧侧方皮瓣转位修复8例.对于部分不能完全覆盖供区的联合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第二趾供区行全厚皮片植皮覆盖. 结果 8例甲皮瓣供区皮瓣全部成活,1例趾趾底植皮部分坏死,经换药治愈.随访4~14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饱满,植皮区愈合平整,无溃疡发生.足行走功能无明显影响. 结论 应用第二趾胫侧侧方皮瓣修复甲皮瓣供区方法 安全可靠,效果显著,大限度减少甲皮瓣供区并发症的发生.

  • 腓肠肌内侧头肌腱前移重建髌韧带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作者:俞立新;吴水培

    目的 报道腓肠肌内侧头肌腱前移重建髌韧带缺损新的修复方法 . 方法 通过对30侧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腓肠肌内侧头肌腱的形态和血供来源,设计了以腓肠内侧头血管供血带肌蒂的腓肠肌内侧头肌腱前移重建髌腱缺损的术式.临床应用4例. 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2~8个月.膝关节伸直功能恢复满意,无再断裂并发症.1例因膝关节骨缺损伸直170°,屈曲120°,有轻度跛行. 结论 带肌蒂的腓肠肌内侧头肌腱前移重建髌腱缺损有术式简单、再造髌腱外形结构接近正常、受区损伤小等优点.腓肠肌内侧头肌腱前移为髌腱缺损修复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方法 .

  • 保留腓肠神经的血管筋膜蒂皮瓣的解剖及临床研究

    作者:黎晓华;陈实;李峻;王平;朱诚;周礼荣;张长青

    目的 研究保留腓肠神经的腓动脉穿支皮瓣的可行性、方法 及适应证,以改进常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后足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缺陷. 方法 选择8具16个成人下肢标本,其中新鲜标本8个,经股动、静脉分别灌注红蓝色乳胶48 h后,解剖研究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伴行动脉的关系.临床应用保留腓肠神经主干或内、外侧支的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皮肤缺损12例. 结果 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有各自的伴行血管,伴行血管与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的距离不恒定,在1~8哪之间,两条伴行血管相互交通.腓动脉低穿支距踝尖12~32 min,平均22 mm,穿支直径1.0~1.5 mm,平均1.2mm.临床保留腓肠神经主干、内侧支或外侧支的皮瓣12例.术后4例腓肠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正常;4例S2+~S3;2例外踝区域S0感觉消失,2例足外侧S1.经6~24个月的随访,4例S2+~S3于术后5~30 d恢复达基本正常. 结论 保留神经对保存足部皮肤感觉有积极的意义,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各有一条伴行动脉是保留神经的解剖基础.当营养血管绕过神经,很难分离神经时,可以术中放弃保留神经.

  • 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王辉;石德金;李文胜;梁朝峰;何海勇;秦峰;叶卓鹏;郭英

    目的 报道颈段椎管内肿瘤显微手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颈段椎管内肿瘤32例,均采用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术后22例进行颈椎稳定性重建.结果 肿瘤全切26例,占81.25%,肿瘤大部分切除6例(包括3例星形细胞瘤,3例包裹并紧密粘连椎动脉的哑铃形神经鞘瘤),占18.75%.按George的方法 评估,恢复良好23例(71.88%),症状改善6例(18.75%),无明显改善3例(9.38%),无手术死亡.30例随访3个月~3年.26例术后3个月MR检查未见肿瘤残存或复发,1例神经鞘瘤维持术后大小未增大,3例星形细胞瘤复发.术后X线检查其中4例出现颈椎不稳,26例稳定性良好. 结论 早期显微手术是颈段椎管内肿瘤的关键治疗手段,术后重建椎管的稳定性对患者的远期恢复意义重大.

  • 带皮神经手部筋膜皮瓣组合修复拇指末节脱套伤九例

    作者:陈越林;王增涛;李玲娣;韩国华;孟治国

    我们自2003年7月至2007年2月,采用带皮神经的拇桡侧逆行筋膜皮瓣和示指背侧筋膜皮瓣组合修复拇指末节脱套伤9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作者:丰波;武宇赤;张霄雁;刘洪文;张澜;郭永强

    2002年7月至2008年4月,我科采用带血管蒂皮瓣及游离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4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 吻合血管腓骨皮瓣移植修复对侧长段胫骨及皮肤缺损

    作者:李晓东;杨连根;韩守江;娄宏亮;王春宇;武继伟;张合;李昭;姚毅

    严重外伤致胫骨长段缺损合并皮肤缺损是临床修复的难题.我院自2003年2月至2008年3月应用健侧带血管腓骨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对侧长段胫骨及皮肤缺损5例.获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 以第一和第二趾背动脉为血供的一蒂双叶桥式皮瓣的应用

    作者:李杭;张敬良;万华;汤钟铭;陈焕伟;谢振荣

    2003年11月至2007年10月,我们应用以第一跖背动、静脉及其相邻趾背分支,趾背神经为蒂的趾、第二趾背侧双叶桥式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相邻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1例,术后受区皮瓣外形逼真,感觉良好.

  • 静脉动脉化断指再植成功八例

    作者:张平;朱春平;丁永斌;张明亮;兰魁兵;徐克孝

    我们应用静脉动脉化成功再植手指完全离断伤8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16~48岁.损伤均为高速旋转的机械撕脱和砸压牵拉所致,拇指近节中段离断4例.掌指关节处1例;示指、中指均为近节中段完全离断.

  • FK506对许旺细胞体外增殖和分泌NGF的影响

    作者:李春华;杨俊;武雷;廖坚文;陈泽华;王启平;张振伟;秦建强

    目的 研究FK506促进许旺细胞体外增殖及对许旺细胞(SOs)分泌NGF的影响. 方法 将纯化的许旺细胞分6组:A组(空白对照组):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B组:0.1 ng/mlFK506;C组:0.5 ng/ml FK506;D组:1.0 ng/ml FK506;E组:5.0 ng/mk FK506;F组:10 ng/ml FK506.将许旺细胞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用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鉴定;MTT法筛选FK506促SCs增殖的佳作用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SCs周期;ELISA法检测培养72 h后SCs的NGF的分泌量. 结果 MTT法筛选:0.5 ng/ml FK506为促进SCs增殖的佳作用浓度;当FK506浓度大于1.0 ng/ml时,SCs的生长活性逐渐下降并随着FK506浓度的逐渐增高,SCs的生长活性受抑制作用逐渐加强.流式细胞仪检测: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24 h、48 h、72 h,SCs S期百分比分别为:27.8%,39.3%和58.4%;0.5 ng/mlFK506培养24 h、48 h、72 h,SCs S期百分比分别为:54.2%、60.3%和94.6%.EUSA法检测FK506促SCs增殖后表达NGF的实验研究中发现:0.5 ng/ml FK506作用72 h后的SCs所分泌的NGF高达0.188 ng/ml. 结论 FK506应用于体外培养的SCs初期就能促进SCs增殖并使其保持良好的活性而高分泌NGF.

  • 颈7神经移位修复臂丛撕脱伤两根受损神经实验研究

    作者:张成钢;沈燕国;糜菁熠;董震;徐建光;顾玉东

    目的 探索利用颈,神经移位同时修复两根受损神经的可行性. 方法 建立大鼠颈,移位同时修复两根受损神经的动物模型,并与传统C7单组移位术进行神经再生疗效的比较. 结果 各项指标显示:术后早期(2~6周)颈,修复两根神经组神经再生效果劣于同时间段单组移位组,但随观察时间延长,术后8周起各项再生指标逐渐接近单组移位组和正常对照组,至12周,多数指标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大鼠颈7神经根能提供足够再生纤维同时恢复两根受损神经功能.

  • 计算机辅助下颌骨截骨的三维显微结构模型建立

    作者:齐向东;李勤;刘永波;曾东;张美超;钟世镇;Philippe G.Young

    目的 探索计算机重建下颌骨三维显微结构模型及下颌角截骨手术的三维仿真操作方法 ,以减少手术操作中的组织损伤. 方法 利用螺旋CTA数据重建包含血管神经束的下颌骨三维模型并进行测量分析,使用Freeform雕刻刀及其布尔运算的切割方法 对模型进行保护血管的手术模拟.结果 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可以精确的重建包含下牙槽动脉的下颌骨三维模型:血管从下颌孔进入下颌支.依照下颌支外缘弧度走行,下颌孔距下颌支前缘距离为(19.13±0.66)mm,孔距下颌支后缘距离为(18.96±0.64)mm,下颌角的角度为(109.70±4.67)°,下颌支的安全截骨范围和角度是平行下颌支外缘(12.62±0.28)mm宽、与下颌底成角(22.30±4.67)°;根据模型与数据,Fredorm可以模拟安全的下颌角截骨的手术操作. 结论 下颌骨显微结构的三维模型重建和测量分析技术,是增加手术安全性的一条新途径.

  • 细胞外ATP对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保护的实验研究

    作者:鲁富春;王栓科;韵向东

    目的 观察细胞外ATP对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所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两组:单纯神经根撕脱组和神经根撕脱加ATP治疗组.行左侧臂丛神经根性撕脱术,术后实验组腹腔注射ATP(2 mg/kg)0.4 nd,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4 ml,均为1次/日,连续应用ATP或生理盐水2周.术后2周、4周和6周后取材,处死动物后取C5~C8脊髓分别行一氧化氮合酶(NOS)、神经丝蛋白(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术后2、4和6周,实验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为80.48%、73.55%、53.43%,对照组为68.90%、63.58%、37.72%,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率分别降低了11.58%、9.87%和15.71%(P<0.01);实验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NOS阳性率为17.85%、40.20%、18.03%,对照组为25.53%、53.88%、25.58%,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NOS阳性率分别下降了7.68%(P<0.01)、13.68%和7.55%(P<0.05);实验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NF-200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ATP对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 吻合血管的肩胛-背阔肌联合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一例

    作者:章鸣;张功林;张灵芝;伍辉国;胡玉祥;侯桥

    患者男,24岁.因右膝部机械性损伤在外院行内固定治疗后3周人院.检查:右膝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大小为36cm×21 cm),胫骨上段钢板固定物外露,可见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前侧部分骨质外露与坏死,髌骨与股四头肌远侧部分缺如,膝关节前侧部分外露.下肢后侧未发现明显损伤,胫前动脉节段性缺损,但小腿中部以远完好,胫后动脉搏动与末端血供正常,足部感觉与运动正常,足跖屈与背伸肌力Ⅳ级.

  • 右足五趾完全离断再植成功一例

    作者:李连楚;陈坚;王增涛

    患者男,37岁,右足1~5趾被刀砍断3 h入院.查体:右足1~5趾从近节基底处完全离断,各趾在趾蹼处有0.5~1.5 cm皮肤相连.创面较整齐,中度污染,近端可见动脉搏动.

  • 钙通道阻滞剂对外周神经损伤后瘢痕形成的抑制作用

    作者:薛金伟;杨光;李春雨;尹维田

    目的 探讨外周神经损伤后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神经吻合口瘢痕形成的影响. 方法 选用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120只,制作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并行神经外膜端端吻合术.术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盐酸维拉帕米注射液4 mg·kg-1·d-1,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 mg·kg-1·d-1,分别于术后4周、12周取材,进行Masson染色,Ⅰ、Ⅲ型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并对实验结果 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 结果 Masson染色及Ⅰ、Ⅲ型胶原纤维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到.实验组4周和12周两个时相点Ⅰ、Ⅲ型胶原纤维的沉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实验组4周时成纤维细胞胞浆中有较多囊泡,对照组成纤维细胞中粗面内质网丰富且功能旺盛.12周时实验组较对照组神经纤维排列整齐,髓鞘规则且成熟,组织间胶原纤维分布少. 结论 维拉帕米可以有效抑制神经损伤处的瘢痕形成.为再生的神经纤维提供良好微环境.

  • 生长板软骨细胞分离与培养鉴定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顺叶;余振华;张珑娟;马华梅;苏喆

    目的 探索生长板软骨细胞分离方法 ,建立一种理想的软骨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为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疾患提供条件. 方法 采用二步酶消化法对SD大鼠胫骨生长板的软骨细胞进行分离,采用含炭吸附过的胎牛血清培养基培养,对软骨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鉴定,描绘原代软骨细胞在无激素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 结果 软骨细胞12 h后开始附壁,第8天时90%融合,互相连接成"铺路石"样结构.原代软骨细胞胞浆Ⅱ型胶原免疫着色强阳性,传代后染色减弱. 结论 经生长板软骨分离培养获得的原代软骨细胞,接近体内生理状态,为更深入地从细胞水平研究儿童的生长提供了可靠有效的方法 .

  • 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感觉重建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郑和平;汪华侨;张发惠

    目的 为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感觉功能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在40侧常规防腐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小腿外侧部感觉神经的来源、走行及分布规律.1例标本摹拟手术设计. 结果 ①腓肠外侧皮神经在腓骨头尖平面上方约7 cm处自腓总神经发出,向下随腓总神经行一短程后穿出胭筋膜至小腿外面,沿途发出1~3个终支,分布于小腿后外侧Ⅰ、Ⅱ区的皮肤.②腓浅神经在腓骨头下1.9 cm处起于腓总神经,先于腓骨长肌与腓骨之间向下向前行,继降于腓骨长肌与腓骨短肌之间并分支供应两肌,其主干(纯感觉支)径直下行于腓骨短肌与小腿前肌间隔之间,在小腿外侧Ⅱ、Ⅲ区交界处穿出深筋膜至皮下组织中分为足背内侧、中间皮神经,分布于小腿外侧Ⅲ区和足背的皮肤.结论 通过腓肠外侧皮神经主干与受区感觉神经分支吻合,可重建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感觉功能.

  • 小间隙桥接修复外周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姜柏林;姜保国

    外周神经系统不同于中枢神经系统,其具有很强的再生潜能,在适当的环境下,轴突可出芽伸展而长入远端的Bungner管,进而实现外周神经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J].对于断端间无明显缺损的外周神经损伤,神经外膜缝合是延用了近百年的手术方法,但它无论如何也难以实现神经干内数以千计的神经纤维的准确对接.因此,我们不难理解诸多手术缝合神经恢复不佳的病例.

中华显微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4
199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