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중화현미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036
  • 国内刊号: 44-120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庞水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吻合血管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桡骨长段缺损12例

    作者:封帆;王燕凤;吕圣飞;王伟明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桡骨长段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1月至2016年1月,对桡骨长段缺损6~12 cm的12例施行吻合血管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切取腓骨长度8~14 cm,切取肌皮瓣面积]0 cm×5 cm~16 cm×8 cm,腓动脉与桡动脉吻合,腓静脉与桡静脉或头静脉吻合.术后随访观察移植组织愈合情况,并对修复后手的外观和功能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术后12例腓骨肌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0~15个月移植骨达临床愈合标准.随访12~36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5例,良7例.结论 吻合血管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桡骨长段缺损临床疗效良好.

  • 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7例

    作者:彭剑飞;贾献磊;黄永军;李敬矿;钟振东;韩春梅;王光耀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腓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踝关节周围及足部等处软组织缺损37例,缺损面积2.5 cm×6.5 cm~9.0 cm×15.0 cm,伴骨折29例,均无肌腱和骨质缺损,无血管和神经损伤.切取皮瓣面积3.0cm×7.0 cm~9.5 cm×17.0 cm.供区创面32例直接拉拢缝合,5例需植皮闭合创面.定期进行随访. 结果 33例皮瓣完全成活,4例皮瓣远端皮缘部分坏死,经二期清创缝合后创面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3年,皮瓣颜色、质地与周围组织接近,稍臃肿,均未要求手术整形,患者行走、跑跳均正常,步态无异常,供区遗留线形瘢痕,无增生.患者均对疗效满意.结论 腓动脉穿支皮瓣逆行修复足踝部创面缺损,成功率高,临床效果良好,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郭致飞;赵兵;江涛;沈杰;宗钢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夹闭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2010年6月至2015年11月,采用翼点或改良翼点人路显微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57例,采用电话或者门诊随访,对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例一期共夹闭70个动脉瘤,其中11例伴有脑内血肿,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均夹闭完全.术后复查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均未见动脉瘤颈残留或者复发,术后随访3个月~5年,按格拉斯哥结果量表评定预后,恢复良好52例,中残4例,重残1例,无死亡.结论 显微手术夹闭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效果确切,疗效满意,术前仔细参考CTA或者DSA等影像学资料,了解动脉瘤颈位置及与分支血管的关系,确保载瘤动脉及分支血管通畅,运用临时阻断技术,同时具备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是治疗的关键.

  • 玉米收割机致手部严重复合性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作者:曹学新;陈金峰;刘洋;赵树青;刘阳;李建生

    目的 探讨玉米收割机致手部严重复合性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及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12年9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玉米收割机致手部复合伤32例,均有掌、指骨多发开放性骨折(脱位)、骨间肌和鱼际肌挫灭,皮肤软组织大面积严重碾挫伤,多手指血液循环障碍,创面重度污染.采用彻底清创、骨折(脱位)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直接吻合血管(9例)或切取前臂静脉移植桥接血管(23例)恢复血液循环,根据具体伤情,应用尺动脉腕上支逆行岛状皮瓣(14块)、腹部带蒂皮瓣(9块)、游离股前外侧皮瓣(28块)一期或二期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并给予敏感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发生慢性感染6例,行清创置管灌洗和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掌、指骨缺损14例中8例二期行髂骨植骨术,肌键缺损24例中10例二期行肌腱移植修复,所有病例术后均存在关节僵硬、伸肌腱和(或)屈肌腱粘连;行手术松解7例. 结果 保肢成功28例,腕关节截肢2例,截指2例.尺动脉腕上支逆行岛状皮瓣成活13块,皮瓣远端坏死1块,二期修复手背侧创面时给予清除坏死部分,应用股前外侧双叶皮瓣同时予以修复.股前外侧皮瓣28块及腹部带蒂皮瓣9块均顺利成活.28例获得3个月至2年随访,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5例,良14例,差9例. 结论 对于玉米收割机所致的手部严重复合性损伤,采用多次彻底清创、简单内固定、尽快有效恢复血液循环、除非必要尽量旷置手背创面延期皮瓣修复、全身和局部应用敏感抗生素等综合治疗策略可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 应用颈横动脉转位腋动脉治疗锁骨下动脉挫裂伤

    作者:陆剑锋;刘宗宝;黄建平;朱晓波;陆飞伟;王涛

    目的 探讨颈横动脉转位腋动脉治疗锁骨下动脉挫裂伴臂丛损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与临床疗效. 方法 2007年6月至2014年8月,采用大隐静脉移植、颈横动脉转位腋动脉的手术方法治疗锁骨下动脉挫裂伴臂丛损伤3例,同期行臂丛探查修复术(吻合或转位),其中伴锁骨骨折的2例同时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通过临床随访、B超和DSA检查,观察患肢的血供变化以及移植血管的通畅情况. 结果 围手术期患者无死亡.随访2~5年,尺、桡动脉搏动恢复,远端肢体血运良好,锁骨骨折复查X线片;术后3个月内都达临床愈合,患肢肩关节能外展,肘关节能伸屈,2例腕关节、手指能伸屈. 结论 采用大隐静脉移植,颈横动脉转位腋动脉这种术式治疗锁骨下动脉挫裂,手术相对简单、安全性高,术后明显改善肢体血液循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腓肠肌肌瓣联合植皮一期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皮肤坏死

    作者:黄凯;郭峭峰;林炳远;沈立锋;马苟平;张展;刘亦杨;张春

    目的 探讨利用腓肠肌肌瓣联合植皮一期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皮肤坏死伴有假体外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周围皮肤坏死伴有假体外露6例,均无关节腔感染,在彻底扩创后利用腓肠肌肌瓣联合植皮一期修复创面.结果 所有创面在扩创彻底清创后一期行腓肠肌肌瓣填塞创腔,肌肉表面游离植皮,所有6例患者术后植皮完全成活,均获得随访,时间5~26个月,平均17.8个月,所有患者植皮均成活良好,无软组织感染及关节腔感染等并发症,膝关节功能恢复可.结论 在彻底扩创的基础上,利用腓肠肌肌瓣联合植皮一期治疗无关节腔感染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皮肤坏死的患者,能够达到挽救假体、闭合创面的目的,避免了膝关节腔感染的发生,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 外踝上穿支皮肤筋膜瓣修复踝部腔隙性软组织缺损

    作者:黄平;余晓芳;王金波;裴军

    目的 探讨应用外踝上穿支皮肤筋膜瓣修复踝部腔隙性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采用外踝上穿支皮肤筋膜瓣修复踝部腔隙性缺损创面11例,皮肤筋膜瓣切取面积5 cm×4 cm~14 cm×7 cm,创面均为二期修复,术中利用筋膜瓣填塞踝部腔隙,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术后通过患者门诊复查进行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皮瓣外观、质地、供区外观及踝关节外形、功能、患者行走情况.结果 11例皮瓣完全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表皮部分坏死,经换药后二期愈合.随访13个月~2年,平均16个月,皮瓣外形及质地良好,踝周原腔隙处无深部感染出现,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行走正常.供区愈合良好.植皮全部成活,轻度色素沉着.结论 外踝上穿支皮肤筋膜瓣逆行转移修复踝部腔隙性缺损创面,具有手术简便、不牺牲供区肌肉组织等优点,是一种可靠的修复方法.

  • 带腓动脉及其终末穿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及中足创面21例

    作者:胡长青;董启榕

    目的 探讨带腓动脉及其终末穿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及中足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8月至2016年5月,对外伤致中足及前足损伤21例实施带腓动脉及其终末穿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创面,足部缺损面积在4 cm×5 cm~11 cm×20 cm.21例均获得随访,内容包括皮瓣外观、质地、患肢活动度等,其中6例到院随访,15例电话随访.结果 术后21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植皮修复,均一期愈合.随访2~11个月,皮瓣外观及质地良好,伤肢踝关节活动度与健侧接近,不存在瘢痕挛缩、溃疡、触痛等并发症.结论 带腓动脉及其终末穿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有效延长皮瓣蒂部长度,适合修复前足及中足创面.临床效果良好、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 应用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30例

    作者:张德志;李力群;丁法明;王巍;陈龙华;唐正华

    目的 探讨应用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不同类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对手指不同类型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外露30例,采用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指端15例,指腹或指掌侧6例,指背4例,半环形缺损5例.皮肤缺损面积1.3 cm×2.0 cm~2.5 cm×5.0 cm,切取皮瓣面积2.0 cm×2.0 cm~3.0 cm×5.5 cm,均为急诊手术.术后定期随访. 结果 术后30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及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14个月(平均9个月),修复病例皮瓣不臃肿,手指外形满意,供区瘢痕不明显.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0~9.5 mm(平均7.6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结果优27例,良2例,中1例. 结论 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是修复手指指端、指腹、指背等小面积的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具有手术简便、血运可靠、术后功能和外观恢复良好等优点.

  • 应用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柳权哲;李强;杨光;刘兴宇;孙鸿斌

    目的 探讨螺旋桨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应用小腿腓动脉穿支或者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内、外踝及跟腱处)皮肤软组织缺损14例,缺损范围3 cm×4 cm~11 cm×10 cm,皮瓣面积4 cm×5 cm~11 cm×12 cm.术后每2周给予复查,观察皮瓣成活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皮瓣成活良好.供区直接拉拢缝合11例,游离植皮修复3例,植皮成活良好,供区无因瘢痕挛缩而产生踝关节的活动功能受限等并发症,愈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动.平均住院2周左右.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皮瓣质地优良.色泽与周围组织相近,局部略饱满,均未再行皮瓣去脂手术.结论 在修复重建足踝部皮肤软组织中,螺旋桨皮瓣因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等独特的优越性,比起其他带蒂皮瓣更加实用有效.

  • 髂骨(皮)瓣在足部结构性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勇;王剑利;隋志强;张雪涛;王蕾;郭佳;王云青;刘晓辉

    目的 探讨髂骨(皮)瓣修复足部结构性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5年8月,采用髂骨皮瓣、跨供区髂骨皮瓣或髂骨瓣联合足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等对足部的结构性缺损进行修复重建,其中跟骨缺损重建12例,第一跖骨缺损重建8例,第4、5跖骨缺损重建6例,跗骨骨缺损重建3例.术后采用影像学检查骨愈合情况,以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的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29例足部结构性缺损重建均成活,术后外观满意,6例软组织臃肿者进行了软组织修整术,功能恢复良好,随访1~3年,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的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29例患者:优17例,良10例,可2例.结论 髂骨(皮)瓣是足部结构性缺损重建的一种良好方法.

  • 折叠腓骨复合瓣修复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后缺损的序列治疗

    作者:高宁;付坤;何巍;娄卫华

    目的 探讨下颌骨截断性缺损后采用折叠腓骨复合瓣移植并进行种植体修复的序列治疗.方法 2012年3月至2016年4月,15例成釉细胞瘤患者接受了折叠腓骨复合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重建手术,并于术后6~9个月进行种植修复.复合瓣供区直接严密缝合.术后定期随访. 结果 15例游离腓骨瓣全部成活,腓骨塑形时间为48~96 min,平均(68±11) min,手术总时间为334~523 ain,平均(398±47)ain.术后复查时颞下颌关节区域无压痛,开口度为3.1~3.9cm.术后6~9个月进行种植体植入,4~6个月后进行烤瓷冠修复,种植体骨结合良好,咬合关系恢复,语言、咀嚼、吞咽功能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恢复下颌骨缺损区的自然弧度、高度及咬合关系.随访1~4年,术区未见明显异常,下肢功能正常.供区13例一期愈合,2例局部少量皮肤坏死后瘢痕愈合. 结论 应用折叠腓骨复合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给予种植修复,在恢复患者面部外观及口腔重要生理功能方面都可取得满意效果.

  • 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部轮辐伤软组织缺损

    作者:刘伟;肖艳;麦海妙;陈铭青;区佩诗;李贝;严志强;区广鹏;黄瑞良;余斌

    目的 探讨采用不携带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的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部轮辐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采用不携带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的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来修复足跟部轮辐伤软组织缺损14例,其中8例为摩托车致伤,6例为电动自行车致伤.用彩色超声多普勒确定靠近创面腓动脉穿支的穿出位置,穿支口径为0.7 ~1.0 mm,设计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皮瓣切取不携带深筋膜、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但皮瓣内保留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周围的营养血管网.皮瓣切取面积为8 cu×5 cm~22 cm×8 cm,皮瓣供区直接缝合. 结果 14例皮瓣全部成活,仅1例术后出现皮瓣末端部分坏死,其余创面均一期愈合.患者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质地、色泽良好,皮瓣蒂部和供区、受区外形满意,患者穿鞋不受影响,行走功能接近正常. 结论 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切取与旋转方便,皮瓣血供可靠,供区损害小,受区外观、功能改善,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褥式缝合在微血管吻合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仇申强;王增涛;贾堂宏;孙文海;张迪

    目的 探讨褥式缝合在微血管吻合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血管吻合中应用褥式缝合的断指再植316例、手指再造32例及游离皮瓣165例. 结果 随访时间为6个月~8年.308例再植成活,其中26例出现血管危象急诊探查,仅7例出现包括吻合口在内的血管栓塞,16例血管吻合口未栓塞,系因吻合口近端或远端血管挫伤导致的血管栓塞,3例系因单纯的血管痉挛所致;8例坏死病例均为末节挤压离断再植,其中6例获得血管危象探查,探查见其组织损伤严重,血管广泛栓塞,无保留价值,给以行残端修整术,2例患者拒绝手术探查终坏死.32例再造手指完全成活,其中2例全形再造术后二趾瓣出现血管危象,探查系血管扭转引起血管痉挛所致,给以离断调整后重新吻合,终成活.164例游离皮瓣完全成活,其中5例出现血管危象,经探查后恢复血运完全成活,1例因患者一般情况差,患方拒绝探查,终皮瓣坏死. 结论 微血管的褥式缝合,可以显著提高血管的吻合质量,增加通畅率,而且其操作难度并不高,稍加练习即可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保留供区全形的甲根以远手指再造九例

    作者:周健辉;李秀文;冷树立;王腾彬;王夫平

    目的 探讨在甲根以远的手指再造手术中,既恢复手指的外形又保留供区全形的方法.方法 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甲根以远手指缺损9例11指,在远离(足母)趾处取骨,延长伤指的骨架,再游离移植(足母)甲皮瓣修复伤指的甲床及皮肤缺损,通过这样组合的方法再造手指.(足母)趾供区采用直接缝合,甲床创面不植皮或皮瓣修复,等待甲床自行再生长修复.结果 再造指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再造指外形满意,供区的趾长度无缺失,趾甲外形及足趾饱满度接近健侧,整体外观理想.再造指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活动均良好,指腹感觉功能均达到S3以上,两点辨别觉6~10 mm. 结论 本方法既可延长手指的长度,又减少(足母)趾的损害,结合甲床的再生修复,达到再造手指美观同时能保留(足母)母趾全形的目的,是甲根以远手指再造的一种理想方法.

  • VSD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儿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黄勇仪;陈伟明;黄彬;陈桂全;陈煜辉

    目的 探讨小儿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时,通过持续VSD对创面进行处理后,实施以腓动脉穿支逆行皮瓣修复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小儿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1例,均为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4 cm×2 cm~8 cm×4 cm,部分合并跟骨骨折、跟腱损伤.经过彻底清创后,修复跟腱,合并骨折者一期行骨折复位内固定,创面用VSD处理3~7 d,采用腓动脉穿支逆行皮瓣进行修复,切取皮瓣面积5 cm×3 cm~10 cm×6 cm,术后定期随访,对皮瓣成活情况及足跟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11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边缘局部出现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色泽与健侧较接近,质地柔软、弹性好,浅痛觉与触觉大部分恢复、无过敏,足跟伸屈功能不受影响.供区仅留线性瘢痕.结论 小儿足跟部软组织缺损通过VSD处理创面后,实施腓动脉穿支逆行皮瓣修复治疗,临床疗效良好.

  • 足跖背动脉穿支逆行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43例

    作者:孙浩然;黄东旭;窦义臣;路来金;王涛;任景炎;贾雪原

    目的 探讨应用足跖背动脉穿支逆行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6年3月,对前足各种病因所致软组织缺损的43例,均采用以足背作为组织供区、以跖背动脉穿支为供血动脉、以趾蹼间吻合支为血管蒂来设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2.0 cm×4.0 cm~6.0 cm×8.0cm.其中第1跖背动脉穿支皮瓣27例,第2跖背动脉穿支皮瓣8例,第3跖背动脉穿支皮瓣4例,第4跖背动脉穿支皮瓣4例.术后定期进行随访.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但其中有6例出现静脉危象,4例经处理后好转,2例出现尖端表皮坏死,经换药后痊愈.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8.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质地良好,有弹性,可耐磨,外形满意,行走功能正常.结论 足跖背动脉穿支逆行皮瓣是修复前足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 血管化锁骨上窝淋巴结皮瓣移植治疗肢体淋巴水肿近期疗效

    作者:李平;何波;杨羿;王洪刚;秦本刚;朱庆棠;刘小林;顾立强

    目的 探讨通过血管化锁骨上窝淋巴结皮瓣移植治疗下肢淋巴水肿的近期疗效. 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右侧血管化锁骨上窝淋巴结皮瓣游离移植治疗Ⅱ~Ⅲ期下肢淋巴水肿6例,皮瓣大小2.5 cm×8.0 cm~3.5 cm×10.0 cm,受区选择在足背侧,受区血管为胫前动脉及伴行静脉.术后进行随访. 结果 1例术后1d皮瓣坏死,改用淋巴管静脉吻合术;2例术后出现静脉危象,血管探查重新吻合静脉,皮瓣部分坏死,淋巴结成活,植皮闭合创面;其余3例移植皮瓣顺利成活.随访0.5~2.0年,患侧大腿及小腿周径分另减少1.0~6.5 cm,术后未出现淋巴管炎发作,供区未发现并发症. 结论 应用血管化锁骨上窝淋巴结皮瓣移植治疗肢体淋巴水肿近期疗效较好,无明显并发症,是早、中期的下肢淋巴水肿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

  • 游离小腿后外侧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李建成;宋培军;杨东坤;刘亮;洪虓

    目的 评价应用游离小腿后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4年2月到2016年8月,对1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患者即刻行游离小腿后外侧穿支皮瓣的修复,其中舌鳞状细胞癌3例,颊鳞状细胞癌6例,口底鳞状癌7例.游离皮瓣切取面积大为13 cm×9 cm,小为5cm×3 cm.术后随访评价患者缺损组织修复的外形、患者开口度、吞咽功能、语音功能和预后.结果 16例游离小腿后外侧穿支皮瓣均成活,1例发生血管(静脉)危象,经及时抢救后恢复正常.术中供区直接缝合,术后供、受区切口Ⅰ期愈合.术后16例患者组织缺损区外形修复及患者开口度、语音功能均达到满意程度.结论 游离小腿后外侧穿支皮瓣组织量丰富,血管较浅且恒定,设计灵活,不损伤知名血管腓动脉,是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中较为理想的穿支皮瓣之一.

  • 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皮瓣修复拇指再造术后的足部供区

    作者:黄耀鹏;丁文全;尹善青;潘佳栋;胡瑞斌;王胜伟;王欣

    目的 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皮瓣修复拇指再造的足部供区的疗效.方法 从2012年4月至2016年1月,应用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皮瓣修复14例拇指缺损再造术后足部供区.根据顾玉东分型法,其中5例为Ⅰ度缺损,采用游离甲瓣再造拇指,4例为Ⅱ度缺损,5例为Ⅲ度缺损,均应用游离同一血管蒂的趾甲皮瓣包裹第二足趾骨腱组织全形再造拇指.趾供区皮肤缺损及足趾骨缺损均采用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骨皮复合组织瓣修复,腹部供区均直接缝合. 结果 术后14例再造拇指全部成活,1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经过手术探查后成活,1例第二足趾出现趾背部分皮肤发黑坏死,术后给予局部皮瓣转移后创面完全愈合.术后随访3~30个月(平均16个月),供区趾皮瓣色泽、质地较满意,但略显臃肿,足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2.5个月,足部无疼痛等不适,不影响行走及跑步,有5例患者术后3个月对足部皮瓣进行修整,外观更加良好.腹部供区均只存留一线性瘢痕,无明显不适.结论 应用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皮瓣修复拇指再造术后的足部供区,能同时修复足部供区骨皮复合组织缺损,在再造拇、手指获得良好外观和功能的同时能恢复足部供区的解剖结构,保留其长度及其功能,是足部供区修复的一种理想术式.

  • Oberlin手术重建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屈肘功能的疗效观察

    作者:买买艾力·玉山;阿里木江·阿不来提;任鹏;亚穆罕默德·阿力克;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目的 观察采用Oberlin手术(尺神经-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端端吻合)重建72例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屈肘功能的远期疗效.方法 从2004年1月至2016年7月,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72例行Oberlin手术(尺神经-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端端吻合),其中男50例,女22例,左侧35例,右侧37例,年龄8~52岁,平均34岁,损伤至接受手术时间3~9个月,平均5.5个月,随访时间共计142个月,平均3年7个月.所有的患者术前均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肌电图检查及颈椎MRI检查,以确定为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明确尺神经支配肌群肌力≥4级).72例患者中55例为C5-6根性撕脱伤,17例为C5-7根性撕脱伤.术后观察并评估患肢屈肘功能恢复情况及肱二头肌肌力测量(肌力测量使用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评分系统(Mo~M5).结果 72例中完成随访62例(86.11%),7例失访(9.72%),3例因术中发现尺神经变异而放弃手术(4.17%).62例于末次随访时测定患肢肱二头肌肌力恢复情况,其中49例(79.03%)患肢肌力恢复≥M3,13例(20.97%)患肢肌力恢复<M3.结论 Oberlin 手术治疗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重建屈肘功能疗较为肯定,需注意的是手术时选择肌皮神经肱二头肌大分支后与尺神经行端端吻合,否则可能出现术后肱二头肌无效活动.

  • 严重复合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后应用自体脂肪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重建骨支架

    作者:郭恩琪;谢庆平;朱孜冠;索岩

    目的 探讨严重复合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后采用自体脂肪干细胞(ADSCs)复合脱钙骨支架构建组织工程骨重建骨支架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共收治创伤性骨皮肤复合组织缺损的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龄20~58岁,平均43岁.一期选择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修复创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同时采用皮瓣修薄时切除的多余脂肪组织,经体外培养获取ADSCs并诱导向成骨细胞转化,然后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支架构建组织工程骨.二期将制备完成的组织工程骨回植体内重建骨支架,并同时行皮瓣修薄整形术.术后进行随访. 结果 术后9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截至末次随访,5例胫骨中下段骨缺损者新骨生长明显,均已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可完全负重行走.1例肱骨中段骨缺损患者新生正常骨组织长入,骨干横截面的2/3以上已恢复连续性.1例肱骨和1例桡骨骨缺损者已达骨性愈合.1例颅骨缺损患者CT显示有大量新骨生长. 结论 应用自体ADSCs构建组织工程骨联合穿支皮瓣为治疗复合组织缺损中合并骨骼大块缺如的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具有取材便利、不产生新的供区损伤、疗效可靠和操作安全等诸多优点.

  • 指端侧方局部转移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闫军锋;胡庆威;付春林;靳兆印

    目的 探讨应用指端侧方局部转移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及优势. 方法 自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采用指端侧方局部转移皮瓣修复第1~4指指端缺损32例32指,其中男20例,女12例.指别:拇指11指,示指9指,中指8指,环指4指.指端缺损面积为0.5 cm×0.8 cm~1.0 cm×1.5 cm,均有骨外露,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甲床缺损,23例指骨末端部分缺损.致伤原因:碾压伤13例,冲床扎伤11例,利器切割伤8例,伤后至就诊时间为0.5~3.0 h,均无合并伤.术后定期随访. 结果 32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24个月,平均6个月.3个月后皮瓣较正常皮肤略显臃肿,皮瓣供区及蒂部瘢痕无挛缩,两点分辨觉为4~5 mm,远指间关节屈曲正常. 结论 指端侧方局部转移皮瓣修复指端缺损,供区瘢痕少,皮瓣不臃肿,外观满意,手术操作简单,功能良好,是修复手指指端缺损比较理想的方法.

  • 皮瓣移植联合Ilizarov技术一期修复下肢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

    作者:文根;蔡培华;柴益民

    目的 探讨皮瓣移植联合Ilizarov技术一期修复下肢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收集接受皮瓣移植联合Ilizarov技术一期修复小腿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2~62岁,平均42.6岁.软组织缺损面积8 cu×9 cm~30cu×20 cm,骨缺损长度2~14 cm.根据小腿局部软组织条件及复合组织缺损面积大小,计划具体修复方式,其中游离组织瓣覆盖小腿软组织缺损10例,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6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术后每日监测皮瓣皮温变化.术后10~14 d开始行骨迁移,迁移频率1 mm/d,分4次完成. 结果 术后随访18~36个月,16例皮瓣术后完全成活,仅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后2d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后自行缓解.外固定支架佩戴时间3.5~18.0个月,牵长骨成骨良好,所有患者均得到了骨愈合.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 结论 皮瓣移植联合Ilizarov技术一期修复小腿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能明显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牵长骨的成骨能力及抗感染能力.

  • 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85例

    作者:董帅;蔡喜雨;朱征威;李杰;郑水长;胡大蛟;李毅;吴庆菊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FVFG)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的技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7月-2013年1月,用吻合血管的自体腓骨植入彻底清除死骨的股骨头内及颈部的方法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85例120髋.男61例87髋,女24例33髋;年龄22~51岁,平均36.5岁.根据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分期,Ⅰ期7髋(ⅠA2髋、ⅠB3髋、ⅠC2髋)、Ⅱ期98髋(ⅡA 24髋、ⅡB 39髋、ⅡC 35髋)、Ⅲ期15髋(ⅢA9髋、ⅢB4髋、ⅢC2髋).患者术前Harris评分为42~71分,平均(60.21±6.85)分.术后行X线片、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的评价.结果 术后获随访83例(117髋),随访12~42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Harris评分为67~91分,平均(81.26±5.84)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X线片显示101髋(86.3%)有不同程度改善,12髋(10.3%)无明显变化,4髋(3.4%)恶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是青壮年股骨头坏死保头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 游离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在口腔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

    作者:宋达疆;李赞;周晓;章一新;彭小伟;周波;吕春柳;彭文;欧延

    目的 观察应用游离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0年6月至2015年4月,共收治口腔肿瘤12例,其中牙龈癌4例,舌癌3例、口颊癌5例,病程2~12个月.行肿瘤根治术后遗留4.5 cm×3.5 cm~ 6.0 cm×4.5 cm大小的继发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长(6.5±0.6) cm、宽(4.3±0.5)cm、厚(1.1±0.3)cm,血管蒂长(8.4±0.2) cm.穿支血管蒂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甲状腺上静脉或颈内静脉吻合.定期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病例胸肩峰动脉穿支恒定存在,12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创面均直接闭合.随访14~38个月,皮瓣外观满意,肿瘤局部无复发.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肩关节功能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解剖恒定,皮瓣质地色泽好,供区损伤小,是口腔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理想选择.

  •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宋杰;杨胜相;周文升;姚伟

    足踝部皮肤及软组织薄,移动性小,故外伤、感染等均易导致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引起肌腱、骨质外露,为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传统的腓肠神经修复常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蒂部臃肿等影响美观及功能[1].我院自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19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19例,男17例,女2例,年龄39~67岁.车祸伤11例,砸伤8例.缺损面积:4 cm ×7 cm~6 cm×11 cm,均伴有肌腱或骨关节外露.择期手术3例,急诊手术16例.对于肌腱缺损者将肌腱断端缝合于邻近肌腱7例;对于伴骨质、肌腱外露且组织挫伤重者行VSD负压吸引,创面清洁后再行皮瓣修复3例.

    关键词:
  • 硝酸盐转运蛋白Sialin与游离组织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欧阳嘉杰;苏明;李德龙;牛其芳;杨扬;韩正学

    目的 探讨硝酸盐转运蛋白Sialin与游离组织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7月-2015年9月,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在大鼠左下腹部制备大小4 cm×8 cm的游离组织瓣,实验组缺血6h后再灌注,对照组不进行缺血处理,组织瓣原位缝合.术后观察7d,于组织瓣成活范围远端取样本.通过Real-time PCR、Westem blot技术分析Sialin的表达水平,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技术分析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 采用Real-time PCR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实验组SialinmRNA表达水平为0.284±0.0486,显著低于对照组(0.945±0.0530) (P<0.05).应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分析,实验组Sialin蛋白表达水平为(0.1413±0.0446),显著低于对照组(0.3519±0.0368)(P<0.05).硝酸盐浓度检测结果发现,硝酸盐转运蛋白Sialin与组织瓣硝酸盐浓度呈线性相关,Siain表达水平下降,硝酸盐浓度下降(P<0.05,R=0.81).结论 硝酸盐浓度与Sialin表达水平呈线性相关,即Sialin表达水平下降,硝酸盐浓度下降,硝酸盐转运蛋白Sialin可能与组织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存在相关性.

  • 不同骨瓣修复股骨头坏死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作者:吴伟;喻爱喜;漆白文;李般若;李宗焕

    目的 应用有限元分析法评价大转子骨瓣、髂骨瓣、腓骨瓣修复股骨头坏死后的力学效果.方法 从2016年5月至2016年9月,将获取的薄层CT数据导入医学建模软件MIMICS建立股骨模型,在模型上确定股骨头坏死的区域,坏死区域分别赋予3种不同骨瓣的材质特性,模拟三种骨瓣修复股骨头坏死的过程,终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里进行力学计算分析不同骨瓣修复同一股骨头坏死区域后股骨头的应力分布.结果 股骨头出现相同的应变,腓骨瓣修复的股骨头需承受4.05 GPa压力,髂骨瓣修复的股骨头需承受3.87 GPa压力,大转子骨瓣修复的股骨头需承受2.71 GPa的压力,而正常股骨头需承受2.65 GPa压力.同时在2.5倍体重单髋负重情况下大转子骨瓣切取以后股骨近端的应力分布未发生改变.结论 从生物力学角度,3种骨瓣在修复同一股骨头坏死时腓骨瓣修复后的股骨头载荷大,髂骨瓣次之,大转子骨瓣修复后的股骨头载荷小.同时切取大转子骨瓣不影响股骨近端负重.

  • 桡侧腕短伸肌腱移位拇长伸肌腱重建伸拇功能的应用解剖

    作者:于维;顾凡彬;倪晓威;王振兴;杨光;张巨;王悦书;崔树森

    目的 研究桡侧腕短伸肌腱移位拇长伸肌腱重建伸拇功能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12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的桡侧腕短伸肌和拇长伸肌进行应用解剖学参数的测量;建立以桡侧腕短伸肌为动力肌移位至拇长伸肌腱的解剖模型,并对比重建的拇长伸肌腱解剖学变化.结果 桡侧腕短伸肌腱的有效移位长度为(3.5±0.8)cm;桡侧腕短伸肌和拇长伸肌肌腹的大周径分别为(8.5±0.8)cm、(3.6±0.3)cm,肌肉横截面积比为5.57;解剖模型建立后拇长伸肌腱的走行角度为(30±7)°,与术前的走行角度(50±9)°相比,相差(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拇指的伸展角度为(50±12)°,与术前的走行角度(58±16°)相比相差(8±3)°;第一掌骨背伸角度为(12±5)°,与术前(15±8°)相比,减少了(3±2)°;拇指指尖抬升高度为(2.3±0.9)cm,与术前(3.5±1.2)cm相比,降低了(1.2±0.6)cm,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测量、对比桡侧腕短伸肌和拇长伸肌的解剖学参数,证实桡侧腕短伸肌具有足够的肌力、长度重建拇长伸肌的功能;以桡侧腕短伸肌重建伸拇功能解剖模型建立后,具有良好的伸拇外观,符合解剖及生物力学规律,这为临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霍星辰

    创伤、溃疡常导致小腿远端、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失,肌腱、骨等深部组织外露,其修复重建较为棘手.修复方法有局部皮瓣、交腿皮瓣、皮神经皮瓣、游离皮瓣等,其中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常用的修复手段之一[1-2].1983年Donski等[3]首次介绍了以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应用.1992年Masquelet等[4]报道了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并强调了设计皮瓣时神经血管轴的重要性.经过三十多年的临床演变与不断地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已成为修复小腿远端、足踝部创面常用的带蒂皮瓣[5-8].

  • 不忘初心共谋发展——《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创刊四十周年座谈会召开

    作者:《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

    四月的“椰城”翠绿葱茏,阳光灿烂,热带的暖风从琼海吹来,空气中洋溢着夏季的热情奔放.四十年前的1978年,全球瞩目的中国改革开放元年,《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的前身《显微外科》在广州创刊.作为我国在显微外科领域唯一的一本跨学科学术刊物,《中华显微外科杂志》见证了中国显微外科学科的诞生和显微外科事业的发展与腾飞.光阴似水,映秀书香.伴随杂志创刊40年的诞辰之音,2017年4月21日,《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了《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创刊四十周年座谈会.

    关键词:
  • 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患者的护理

    作者:娄湘红;林玲

    目的 探讨制定微型皮瓣的护理标准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回顾28例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瓣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鉴于微型皮瓣术后血运变化迅速,采取缩短观察间隔、规范观察方法、制定血管危象处理流程等皮瓣护理方法,同时采取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等护理措施,保证皮瓣观察的准确以及血管危象及时发现与处理.结果 28例微型皮瓣中仅3例出现静脉危象,2例动脉危象,因发现和处理及时,皮瓣终成活良好;3例患者出现术前焦虑,终能积极接受手术;术后第1天,根据疼痛数值评分量表:无痛(0分)患者3例;轻度疼痛(1~3分)患者10例;中度疼痛(4~6分)患者10例;重度疼痛(7~10分)患者5例,干预后缓解;卧床期间,无1例患者出现压疮.结论 对于微型皮瓣而言,规范全面的护理,有利于及时发现血管危象,从而提高皮瓣的成活率;同时有效的心理沟通、镇痛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改善住院体验.

  • 股前外侧Flow-through游离皮瓣同期修复上肢Gustilo ⅢC型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廖海芬;杨连招;韦衡秋;陈玲;杨永;李鹏;韦玉娟;李文

    目的 总结股前外侧Flow-through游离皮瓣同期修复上肢GustiloⅢC型损伤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例应用股前外侧Flow-through游离皮瓣同期修复上肢GustiloⅢC型损伤患者进行系统围手术期护理和观察:术前心理干预、皮肤准备、疾病宣教;术后体位护理、疼痛干预、康复指导、并发症预防,重点观察皮瓣血运变化及时发现血管危象.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均保肢成功,皮瓣均成活,无感染、血管危象及深静脉血栓形成,供区无并发症发生.1例出现拇指指尖皮肤坏死,予再次清创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结论 制定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策略对股前外侧Flow-through游离皮瓣同期修复上肢GustiloⅢC型损伤患者皮瓣成活及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游离穿支皮瓣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与防治”专家共识

    作者:王欣;刘元波;张世民;章一新;唐举玉;糜菁熠;汪华侨;张春;顾立强;章伟文;陈宏;徐永清;魏在荣;高伟阳;梅劲;王健;刘小林;穆广态;唐茂林;徐达传;侯春林

    游离穿支皮瓣应用于临床已有20余年.与传统的轴型皮瓣、肌皮瓣比较,它充分考虑了皮瓣移植的得失比,不仅明显减少了继发的供区损伤,而且还提升了受区的修复效果,逐渐成为创面,尤其是大面积、不规则形状或复合组织缺损重建的首选[1].就皮瓣并发症而言,游离穿支皮瓣的供区并发症发生率要小于传统的游离皮瓣,而在受区,由于穿支皮瓣的解剖操作更为精细、复杂,所以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要高于传统皮瓣.

    关键词:
中华显微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4
199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