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薛立伟;陈晓;王双双

    目的:观察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两所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直径>3 cm的颌骨囊性病变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共有含牙囊肿12例、角化囊肿17例以及成釉细胞瘤5例,患者全部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术后通过应用口腔全景片及CT对病变进行临床影像学检查,以测量肿瘤的体积,量化分析肿瘤范围的缩小情况,并观察手术效果。结果34例颌骨大型牙源性囊性有33例手术效果好,观察3~10个月后,肿瘤直径均明显缩小,未经二次手术治疗。其中成釉细胞瘤1例,术后约6个月开窗口愈合,肿瘤体积未见明显变化,行再次开窗术,二次术后约6个月肿瘤逐渐缩小,至今肿瘤完全消失。结论开窗减压术能有效治疗颌骨大型良性肿瘤,且对恢复面部正常形态、消除畸形有较好疗效。

  • 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下颌骨节段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唐漪;陈涛

    目的:探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下颌骨节段缺损术的护理特点。方法:对我科近期收治的4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后肿瘤复发患者,行带蒂胸大肌肌皮瓣转移、二期断蒂修复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及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胸大肌肌皮瓣在二期断蒂后皮岛均存活良好,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应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二期断蒂修复重建颌面部组织缺损具有较好的疗效,规范的术前准备和精细的术后护理,有利于提高皮瓣的存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应用改良肿瘤刮治术治疗成釉细胞瘤39例临床研究

    作者:刘东生;翟仁义

    目的:探讨应用瘤体刮治及肿瘤周边骨质磨除术治疗单囊及年轻患者成釉细胞瘤.方法:采用口外切口显露并刮除瘤体,保护下牙槽神经血管束,以陶型钻将瘤体外0.5~0.8cm骨质均匀磨除,保留下颌骨下缘骨皮质连续性.以石炭酸反复烧灼骨腔,下颌骨下缘以小型钛板加固.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面形满意,正常进食,无下唇及下颌牙麻木感.1~4年随访观察,36例无复发.结论:应用改良刮治术治疗单囊及年轻患者成釉细胞瘤,既保持下颌骨连续性及面容,避免对下齿槽血管神经束的损伤,又可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阮萍;沈丽佳;曾子华;赖仁发;季晨阳

    目的阐明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desmoplastic ameloblastoma,DA)的好发部位、X线表现、病理特征及预后,并与经典型成釉细胞瘤鉴别.方法报道1例DA,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X线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预后进行探讨.结果 DA是由大量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与散在的牙源性上皮巢组成.结论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的好发部位、X线表现、病理特征和预后与经典型成釉细胞瘤有较明显的差异.

  • 肺转移性成釉细胞瘤1例报道

    作者:吕学霞;王长松;李富林;蒙念龙;原旭涛

    成釉细胞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占牙源性肿瘤的59.3% ~63.2%[1].成釉细胞瘤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和较高的复发率,远处转移少见,但是近几年文献中有成釉细胞瘤远处转移的报道.本文报道1例成釉细胞瘤术后多年发生肺部转移的病例,结合文献对肺转移性成釉细胞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进行讨论.

  • 人端粒酶RNA在成釉细胞瘤中的原位表达

    作者:王洁;钟鸣;王兆元;张波;侯琳;赵戬

    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约占牙源性肿瘤的59.3%[1],WHO把成釉细胞瘤定为良性肿瘤,但由于其局部呈侵袭性生长,易复发,可恶变,可转移,有学者称之为交界性肿瘤.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gtogenic keratocyst, OKC)由于其少见的生长方式和较高的复发率[1],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采用原位杂交法对成釉细胞瘤、牙源性角化囊肿进行了hTR mRNA表达的检测,并探讨其与成釉细胞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 复发性造釉细胞瘤21例分析

    作者:王长皓

    对我院或外院1998~2004年手术治疗后复发病理确诊为造釉细胞瘤21例分析如下.

  • 开窗减压术与负压吸引术治疗颌骨大型牙源性囊性病变的对比研究

    作者:余东升;赵玮;吴晓林;俞娟

    目的 观察开窗减压术和负压吸引术治疗颌骨大型牙源性囊性病变的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保守性治疗在治疗颌骨大型牙源性囊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4例直径大于3 cm的颌骨大型牙源性囊性病变,其中包括7例含牙囊肿、14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以及3例单囊性成釉细胞瘤,开窗后用弹性自凝材料制作个体化囊肿塞,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开窗减压术和负压吸引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观察,通过测量囊腔体积改变及曲面断层片缺损范围比较囊性缺损缩小速度,对病变范围的缩小情况量化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4例颌骨大型牙源性囊性病变经开窗减压术或负压吸引术均取得较好疗效,3~13个月后囊性病损缩小到直径1 cm左右时行二次手术刮除,随访6~28个月,未发现复发病例.负压吸引术组患者疗程3~8个月,平均5.4个月,开窗减压术患者疗程4~13个月,平均9.5个月,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负压吸引术患者病变囊腔容积及影像面积减小速度均明显快于开窗减压术患者,且颌面部膨胀畸形改善快于开窗减压术组.结论 开窗减压术和负压吸引术均能有效治疗颌骨大型牙源性囊性病变;负压吸引术较单纯开窗减压术可显著缩短疗程,且对恢复面部正常形态、消除畸形有更好疗效.

  • 左颊部恶性造釉细胞瘤一例

    作者:陈飚;赵春和;叶学正

    患者男,59岁.因右髋关节疼痛2月余,于2001年2月入院.患者于1998年10月因左颊瘘2年余在外院行左颊瘘及部分坏死腮腺组织切除、皮瓣填塞术,病理诊断:左颊部鳞癌.入院查体:左颊部有一长约5 cm的手术疤痕.右髋关节无红、热、肿胀,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下方压痛,伸、屈功能正常.“4”字试验(+),轴向叩痛(+),Thomas征(-).实验室检查:血沉75 mm/h,碱性磷酸酶414 U/L.X线片示:右髋臼、股骨颈、股骨大粗隆及双侧耻骨见斑片状溶骨性破坏.ECT全身骨显像示:右枕骨、左肩峰、左肩胛骨下角、第9~11胸椎、第1~2腰椎、右髋臼、股骨头、股骨颈、股骨粗隆、股骨中、下段及左胫骨上端放射性异常浓聚.初步诊断为:全身多处转移性骨肿瘤.右耻骨联合及左肩胛骨下角活检术中见上述部位骨质疏松,色泽正常,周围软组织均未被侵犯.

    关键词: 成釉细胞瘤 颊肿瘤
  • EZH2、Ki-67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段峰;孙茂正;焦雪;杨红岩

    目的 研究EZH2、Ki-67在成釉细胞瘤与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ZH2、Ki-67在50例成釉细胞瘤(30例原发、20例复发)和2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EZH2在复发性成釉细胞瘤中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6.25±7.24)%,高于原发性成釉细胞瘤的(25.26±4.28)%(P< 0.001).Ki-67在复发性成釉细胞瘤中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4.96±5.28)%,高于原发性成釉细胞瘤的(29.68±3.27)%(P<0.05).EZH2和Ki-67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但EZH2和Ki-67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及患者性别无关(P>0.05).结论 成釉细胞瘤中存在EZH2和Ki-67的高表达,在成釉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与其复发有关,并可作为判定其预后的参考指标.联合检测EZH2和Ki-67蛋白的表达有助于为成釉细胞瘤的进程、复发的可能及其预后判断提供临床依据.

  • 鼻腔鼻窦造釉细胞瘤临床分析

    作者:钟振华;程泽星;王磊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造釉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确诊的鼻腔鼻窦造釉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随访时间为15个月~ 10年,术后3例复发,其中2例复发1次,1例复发2次,所有患者随访至今无一例死亡.结论鼻腔鼻窦造釉细胞瘤发病率低,症状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T及MRI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的范围和性质,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复发率较高,有恶变倾向,需长期随访.

  • 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治疗回顾性分析

    作者:朱瑾;韩德民;孙远;张从纪;李慧贞;周锦川

    目的分析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手术效果,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总结经验.方法对1 7例随访5年以上成釉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肿瘤临床病理分型、手术方式和术后复发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 7例中单囊型1 3例,实型或多房型4例.保守性手术7例,复发3例;根治性手术10例,其中2例采用血管化游离腓骨重建下颌骨,共复发1例.4例复发病例均为单囊型,其中3例采用保守性手术.结论彻底切除肿瘤是减少复发的关键,但根治性手术会增加下颌骨外形和功能重建的难度,选择手术方式时需权衡利弊,综合考虑患者需求和肿瘤的范围等因素.血管化游离腓骨是下颌骨重建的可选择方式.

  • 巨大成釉细胞瘤1例报告及治疗分析

    作者:

    关键词: 成釉细胞瘤 报告
  • 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复发的关系

    作者:李铁军;吴运堂;于世凤;俞光岩

    目的探讨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33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临床和X线特点以及相关随访资料,并对照观察该型肿瘤的组织结构、生长方式以及肿瘤性上皮衬里的形态特征.结果本组10~29岁为高发年龄,91%发生于下颌骨,累及上颌骨者仅3例;根据组织学特点,本组肿瘤被分为单纯囊型(Ⅰ型,8例)、伴囊腔内瘤结节增殖(Ⅱ型,10例)和伴囊壁内肿瘤浸润(Ⅲ型,15例)3种亚型;29例随访患者中有6例术后复发,手术与复发间隔4~11年不等.结论综合分析随访和临床病理资料,提示肿瘤复发可能与其发生部位、术前临床诊断以及组织学分型有关.

  • 人成釉细胞瘤中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周期素A的表达

    作者:钟鸣;岳阳丽;王洁;王兆元

    目的研究端粒酶hTERT基因在人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 AB)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周期素A(cyclin A)和相关因子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的关系,探讨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了AB中细胞周期素A、 p53蛋白和PCNA,hTERT mRNA的表达,同时以正常口腔粘膜和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 OKC)为对照.结果在正常口腔粘膜中只有1例hTERT阳性(1/7),cyclin A、p53蛋白、PCNA三者之间表达有着相似共性.OKC中表达在基底或副基底层细胞核中,有14例hTERT阳性(14/16),4例cyclin A阳性(4/32)、11例p53蛋白阳性(11/25),5例PCNA阳性(5/9).hTERT mRNA在AB中表达率为94.4%(51/54),cyclin A为66.7%(40/60),p53蛋白为85.7%(42/49),PCNA为78.1%(25/32),hTERT与cyclin A、 p53蛋白、PCNA之间经Kendall相关分析,rs分别为0.914、0.848、0.804,P< 0.05.结论随着组织学分级增高,hTERT mRNA与cyclin A、p53蛋白、PCNA阳性率及信号强度均增高.在AB中端粒酶的活性表达与p53蛋白的蓄积有关,与细胞的增殖、分化有关,并受cyclin A调节,在S期中有较高表达.

  • 壁性成釉细胞瘤术后追踪观察

    作者:吴运堂;张祖燕;朱宣鹏;于世凤

    目的研究影响壁性成釉细胞瘤术后复发因素及刮治术后复发病例观察。方法对44例壁性成釉细胞瘤患者术后观察1年~25年4个月,平均5年7个月。结果①刮治术后复发(8/35)多于根治术后复发(1/9);②肿瘤生长呈壁内型(4/7)和混合型(3/4)刮治术后复发明显多于腔内型术后复发(0/15);③蜂房型(3/3)刮治术后复发明显多于单房型(1/20);④刮治术后2年内肿瘤易出现复发(7次/5例);⑤刮治术后复发者再次刮治仍有再复发倾向。结论①X线表现呈蜂房型者应做根治手术;②刮治术后病理呈壁内型或混合型生长方式者应重视定期复查;③刮治术后病例应常规定期复查5年。

  • 牙源性囊肿及成釉细胞瘤细胞核DNA定量研究

    作者:王恩博;俞光岩;张震康;高岩

    目的探讨角化囊肿、根尖囊肿、含牙囊肿和成釉细胞瘤上皮细胞的增殖特点.方法对角化囊肿、根尖囊肿、含牙囊肿上皮基底细胞和棘细胞及成釉细胞瘤外周柱状细胞和中央星网状细胞进行细胞核DNA含量测定,结合倍体和直方图分析.结果牙源性角化囊肿及成釉细胞瘤细胞DNA增殖倍体含量较高,细胞增殖相对活跃.角化囊肿棘细胞增殖较基底细胞活跃.根尖囊肿DNA含量高与炎症刺激细胞增生有关,含牙囊肿细胞增殖不活跃.结论细胞增殖活跃可能是牙源性角化囊肿及成釉细胞瘤具有局部侵袭性生长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 永生化成釉细胞瘤细胞株TAM-1的建立

    作者:陶谦;黄洪章

    目的建立永生化的成釉细胞瘤细胞株.方法应用基因转染方法将SV40Tag整合到体外培养的成釉细胞瘤细胞基因组中,用PCR和RT-PCR检测SV40Tag的表达,单克隆培养筛选出永生化的成釉细胞瘤细胞株.结果未转染细胞体外存活51 d.转染SV40Tag的肿瘤细胞的寿命延长,克隆细胞生长良好,呈小多边形,传代25次后仍保持生长旺盛,命名为TAM-1.结论 SV40Tag可整合到成釉细胞瘤细胞基因组中,并获得稳定表达,转染SV40Tag的成釉细胞瘤细胞株TAM-1获得了永生性.

  •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成釉细胞瘤的X线分析

    作者:王世平;陈新明;程勇;魏民宪;张俊

    目的总结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成釉细胞瘤的X线特点.方法对病理确诊的15例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成釉细胞瘤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一般型成釉细胞瘤对比观察.结果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成釉细胞瘤主要位于前牙区和(或)前磨牙区(13/15).X线有3种表现:①单房改变(7/13),病变范围小且有密度不均小片状或条索状影像;②多房性皂泡状改变(2/13),肿瘤内有较多致密条纹样直线或不规则状骨隔;③混合性改变(4/13),病变区内可见似丛状增生团块,边缘带伴有单囊状改变.该瘤组织学上以大量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间质中散在不规则、压缩状上皮岛或条索为特点.结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成釉细胞瘤为成釉细胞瘤一种新的类型,具有特征性X线和组织学表现,X线方面应与骨化性纤维瘤和牙源性粘液瘤等鉴别.

  • 上颌成釉细胞瘤、牙源性角化囊肿及含牙囊肿的螺旋CT和锥形束CT影像分析

    作者:孟圆;张亚琼;叶欣;赵雅宁;陈艳;柳登高

    目的 利用螺旋CT和锥形束CT分析上颌骨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M)、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及含牙囊肿的影像学特点,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12月至2017年5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医学影像科就诊的有完整临床资料、病理诊断及螺旋CT或锥形束CT影像的上颌骨原发性AM、OKC与含牙囊肿患者85例,分析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包括形态、膨隆情况、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结果 共纳入85例患者,男性56例,女性29例,年龄8~84岁.22例AM中11例为促结缔组织增生型,16例横断面为类圆形,18例唇颊侧骨质膨隆.44例OKC中l例为双侧上颌病变,共计45侧病变,26侧为类圆形;30侧唇颊侧膨隆;22侧充满上颌窦;26侧含牙,包括向心型11侧、偏心型4侧及贴壁型11侧.19例含牙囊肿中l例为双侧病变,共计20侧病变,均为单房;包括向心型8侧,偏心型6侧及贴壁型6侧;16侧病变有唇颊侧膨隆.结论 本组病例中上颌AM促结缔组织增生型较多,多为类圆形,唇颊侧膨隆多见;上颌OKC形态呈多样性,易突人上颌窦,可为含牙病变;含牙囊肿和OKC的囊肿与所含牙的关系可为向心型、偏心型及贴壁型.

236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