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중화현미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036
  • 国内刊号: 44-120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庞水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一侧下肢GustiloⅢB-ⅢC型损伤一期内固定皮瓣覆盖的体会

    作者:张忠;郑晓菊;蔡鑫;付德丰;张潇剑

    目的 探讨一期内固定皮瓣覆盖治疗下肢 GustiloⅢB-ⅢC 型损伤创面的愈合及功能效果. 方法 2011年11至2015年10月,通过对25例,其中GustiloⅢC型14例,GustiloⅢB型11例;小腿中段5例,小腿下段20例,其中包括足踝部损伤3例.皮肤缺损大面积40.0 cm×20.0 cm,小面积15.0 cm×8.0 cm,局部骨缺损6例.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创面21例;其中游离股前外侧皮瓣20例,其中股前外侧分层皮瓣覆盖7例,肌皮瓣13例;游离废弃足底皮瓣1例;带蒂组织瓣修复4例,其中带蒂腓肠肌肌瓣3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1例.术后对20例进行了6 ~ 54个月随访,并进行了功能评定.结果 游离组织皮瓣1例术后发生血管危像,手术探查后愈合;带蒂皮瓣部分皮缘坏死,二期植皮后愈合;创面一期愈合(肌瓣上二期植皮除外) 17例;创面有少许分泌物经换药2周后愈合2例;二次灌洗引流、皮瓣覆盖愈合3例;保肢23例,2例截肢;其中3例失访,20例按Loway评分:优15、良3、可2.感觉恢复,无足部异常感觉.下床行走时间3 ~ 7个月.结论 开放性骨折伴有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同时伴有肢体血供障碍的肢体,用内固定一期皮瓣覆盖是挽救肢体并恢复功能安全有效的方法.

  • 胫后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联合植骨一期治疗胫骨远端创伤性骨髓炎

    作者:黄凯;郭峭峰;林炳远;沈立锋;刘亦杨;翟利锋;马苟平;张展;张春

    目的 总结并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联合髂骨混合载抗生素人工骨植骨一期治疗胫骨远端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间27例胫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一期扩创彻底清除骨髓炎病灶骨段及坏死组织、炎性组织的基础上,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填充病灶清除后髓腔,同时混合载抗生素人工骨植骨抗感染,切取胫后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覆盖创面的方式予以修复治疗.术后通过对皮瓣成活、骨髓炎治愈情况及功能活动等进行疗效综合评估. 结果 术后2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 ~ 40个月,平均23.5个月.患者皮瓣成活良好,形态满意.骨髓炎均有效治愈,无复发情况,患肢功能活动恢复良好.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联合髂骨及载抗生素人工骨植骨一期治疗胫骨远端创伤性骨髓炎,治疗周期短,简便安全,疗效良好,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是治疗胫骨远端创伤性骨髓炎的理想的方法.

  • 手部多指完全离断再植的临床应用与体会

    作者:江克罗;张文正;伍辉国;叶恒力;王云锋;张崇建;俆凌锋

    目的 探讨对多指完全离断再植的手术的必要性及方法.方法 2010年3月至2015年12月,对58例各种原因导致手部多指完全离断的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观察手指外观,指端感觉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优53例,良2例,可3例,优良率94.8%.结论 只要患者全身情况允许,远离断的指体尚完整,有可供吻合的血管和神经,我们都应力争对其进行再植,可以恢复手部的外形,重建手部的功能.

  • 应用趾腹浅静脉回流型趾腹侧方皮瓣修复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

    作者:许思亮;刘铭波;叶伟德;李保龙;邱鑫林;王江龙;张子清

    目的 探讨应用趾腹浅静脉回流型趾腹侧方皮瓣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至2016年6月,对59例拇、手指指腹缺损的病例,男性32例,女性27例;年龄15 ~ 48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切割伤33例、挤压伤26例;损伤部位与伤情:拇指12例,示指14例,中指19例,环指8例,小指6例.均为指腹皮肤缺损,指骨外露23例,皮肤缺损面积0.7 cm×1.1 cm ~ 3.0 cm×2.0 cm.采用趾腹浅静脉回流型趾腓侧趾腹皮瓣修复25例,第二趾胫侧趾腹皮瓣修复34例,皮瓣面积0.8 cm×1.2 cm ~ 3.2 cm× 2.1 cm.供区直接缝合13例,全厚皮片植皮46例.结果 59例趾腹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随访9 ~ 34个月,指体末节指腹饱满,有指纹,出汗功能恢复,两点辨别觉6.0 ~ 9.0 mm.结论 应用趾腹浅静脉回流型趾腹侧方皮瓣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的方法临床效果良好.

  • 眶外侧锁孔入路夹闭低分级后交通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的预防与处理

    作者:张洪伟;刘艾明;李爱民;刘希光;孙勇;伏光辉;刘长涛;明圆圆

    目的 探讨经眶外侧锁孔入路夹闭低分级后交通动脉瘤(Hunt-Hess分级0 ~ Ⅲ级)术中破裂出血的预防与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7年2月,经眶外侧锁孔入路治疗的低分级后交通动脉瘤而发生术中破裂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Hunt-Hess 分级0级3例,I级6例,Ⅱ级10例,Ⅲ级5例.所有患者均术后4 ~ 6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方式为门诊复查.随访内容主要为:影像学检查、Glasgow预后评分、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等. 结果 24例均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其中1例发生于开颅时,3例于动脉瘤暴露之前,15例于分离动脉瘤时,5例于夹闭时,所有动脉瘤均成功夹闭.1例术中急性脑肿胀,行骨窗扩大,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肢体偏瘫,运动性失语.1例术后对侧肢体偏瘫,CT提示术侧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梗塞,1例术后3周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其余21例无特殊.术后4~6个月随访,行头颅CT、CTA或DSA,无新发梗塞、脑积水等,动脉瘤无残留、复发.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评价治疗效果,恢复良好22例,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1例,无死亡.2例残疾患者,经神经康复治疗,神经功能障碍较术后明显好转.结论 眶外侧锁孔入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入路,通过良好术前评估、术中精细显微操作、临时阻断、有效监测等可降低动脉瘤术中破裂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皮肤牵张闭合器在难愈性褥疮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高磊;李天博;刘燕玲;王江宁

    目的 探讨皮肤牵张闭合器(SSD)在难愈性褥疮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32例难愈性褥疮(Ⅳ期)患者,采用SSD和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术治疗各16例,其缺损面积分别为(65.81±6.87)(52 ~ 80)cm2和(63.94±8.07)(50 ~ 78)cm2.比较两组术后伤口感染例数、再次手术例数、伤口愈合时间.结果 32例均获得1 ~ 4个月随访,未见伤口裂开.皮瓣修复组1例在手术后感染,经过第2次手术清创结合VSD,创面愈合;SSD组1例出现术后感染,经过第2次手术拆除SSD,清创缝合后创面愈合.两组术后感染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7,P=0.550);SSD组伤口愈合时间[(15.7±13.2)d]较皮瓣修复组[(26.8±11.6)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P=0.017). 结论 与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技术相比,应用SSD修难愈性褥疮创面更简单、方便,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愈合后皮肤修复区域为邻近周围皮肤,其组织学相近的优势明显.

  •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前臂及手部热压伤五例

    作者:张树新;邹旭;许永先;邬慧萍;张小平;邹阳平;谭聪;詹森海;霍柱根

    目的 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前臂及手部重度热压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临床修复重度热压伤5例,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6.0 cm×10.0 cm ~ 8.0 cm×15.0 cm,切取股前外侧皮瓣面积8.0 cm×12.0 cm ~ 10.0 cm×18.0 cm,2例供区直接缝合,3例供区取中厚皮片植皮.随访内容包括皮瓣外观、质地、两点辨别觉、测量手指及腕关节功能活动度,皮瓣供区外形、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 5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 ~ 18个月,皮瓣血运良好,无臃肿,质地柔软,两点辨别觉为7.0 ~ 10.0 mm,腕部及手指屈伸功能恢复良好,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功能评价标准评定,结果属优3例,良1例,可1例.结论 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及手部重度热压伤临床效果良好.

  • 皮瓣移植修复胫腓骨骨折固定术后小腿皮肤坏死28例

    作者:朱鑫;赵志坚;陈坤峰

    目的 探讨皮瓣移植治疗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小腿皮肤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本组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小腿皮肤坏死病例共28例.皮肤坏死缺损面积3.0 cm×5.0 cm~ 17.0 cm×30.0 cm.创面骨质、肌腱外露19例,钢板外露9例.切除坏死皮肤软组织,彻底清创后用VSD 处理,分别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9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4例,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移植修复3例,股外侧皮瓣修复2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血运、色泽、质地及功能恢复情况,评定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2例出现局部皮缘坏死,经加强换药后愈合;1例术后3d 出现皮瓣肿胀,张力高,经检查为皮瓣下积液,拆开部分缝线后充分引流,皮瓣成活良好;1例出现术后皮瓣下渗液,经细菌培养,应用敏感抗生素,加强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 ~ 7年,本组病例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外形臃肿不明显,色泽与受区相近.28例患者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小腿恢复负重行走功能,膝关节活动良好,踝关节屈曲、背伸、内外翻活动良好. 结论 应用皮瓣移植修复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小腿皮肤坏死,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CTA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中的应用

    作者:莫勇军;杨克勤;谭海涛;韦平欧;罗翔;许林;林汉;梁旭权

    目的 探讨CTA三维重建技术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CDU)检测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皮肤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对手、足不同程度皮肤缺损19例,其中手部7例,足部12例,实施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前将供区进行CTA 扫描,通过CTA 三维重建技术获得供区动脉血供三维图像,明确股前外侧区皮肤穿支血管的起源、走向、分型、血管蒂长度、管径以及穿支点位置等信息.依据穿支血管三维图像进行评估选择供区,通过建立坐标系进行穿支血管初步定位,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 CTA 的定位结果进行了复核,选择佳穿支血管并进行精准定位,以此穿支点作为皮瓣中心进行皮瓣设计.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2.0 cm×7.0 cm ~ 25.0 cm×12.0 cm,切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面积13.5 cm×8.0 cm~28.0 cm×13.5 cm.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16例、植皮处理3例.分析术前、术中血管定位的准确性,评价随访结果的临床效果.结果 19例患者术前CTA联合CDU 检测在股前外侧供区探测到54条穿支,术中实际发现58条穿支,除4条管径细小的穿支(管径小于0.5 mm)在术前未被检测出来外,术前检测的穿支血管均在术中得到证实.术后19例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随访6 ~ 13个月(平均8个月)的随访,成活皮瓣质地柔软、血运良好,修复缺损外形不臃肿、色泽与正常皮肤基本一致.对修复手部7例,功能按关节总活动度(TAM)评分,结果获优4例,良2例,可1例;对修复足部12例,功能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结果获优7例,良4例,可1例.供区均I期愈合,其中16例线性瘢痕愈合,下肢负重行走不受影响.结论 CTA技术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能全面客观反映股前外侧区穿支血管情况,实现穿支血管术前精准的定位,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手术设计及术中穿支血管蒂的分离提供可靠依据,降低了手术风险,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 显微切除联合术前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实性血管网织细胞瘤的临床效果分析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作者:蒋广义;孙剑瑞;丁大领;刘献志;庞长河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联合术前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实性血管网织细胞瘤的临床效果,分析术前栓塞对肿瘤切除的作用,讨论显微切除的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法 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对18例实性血管网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体征、术前栓塞、显微手术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头颅CTA和MRI检查,18例行DSA肿瘤供血动脉介入栓塞加肿瘤显微切除术.结果 肿瘤直径为2.5 ~ 4.0 cm,术前栓塞肿瘤比例为100% 有4例,80% ~95%为9例,60% ~70%有3例,60%以下为2例.肿瘤全切除16例(88.9%),次全切除2例(11.1%).本组有1例死亡.无术中输血患者,随访2年无患者肿瘤复发.结论 颅内实性血管网织细胞瘤的手术风险大,术前介入栓塞供瘤动脉会降低手术的风险.显微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熟练的显微外科操作是治疗的关键.

  • 皮瓣移植联合Masquelet技术治疗骨及软组织缺损

    作者:肖卫东;喻爱喜;潘振宇;陶圣祥;漆白文;胡祥;易万荣;袁莹

    目的 探讨皮瓣移植联合膜诱导技术(Masquelet技术)修复长段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6例长度超过6.0 cm的骨及软组织复合缺损患者,男13例,女3例,年龄16 ~ 65岁,骨缺损长度6.0 ~ 12.0 cm,平均8.5 cm,创面缺损范围5.2 cm×3.5 cm ~ 16.0 cm× 7.5 cm.16例患者中感染8例: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阴沟肠杆菌,1例鲍曼不动杆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有1例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所有患者一期手术清创后外固定架固定,对于创面清洁者用骨水泥填充骨缺损,同时做皮瓣移植或转位覆盖创面缺损;对于创面感染者先VSD封闭1~2周,感染控制后再行骨水泥填充和皮瓣手术.一期手术后8~12周行二期手术:改内固定,取出占位骨水泥并填充自体松质骨、10%万古霉素人工骨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6 ~ 18个月. 结果 除1例MRSA外,本组共余患者一期手术后感染均有效控制.该例MRSA患者病情反复,改行传统分次手术方案,取出骨水泥改成持续冲洗引流,伤口完全愈合、无窦道形成6个月后用Ilizarov技术治愈;所有移植和转位的皮瓣均成活;二期植骨术后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8个月;骨缺损临近关节功能均得到有效保护.结论 皮瓣移植结合Masquelet技术分期修复四肢长段骨及软组织复合缺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不携带源血管及阔筋膜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作者:陆征峰;糜菁熠;芮永军;施海峰;赵刚;杨凯;张圣智;黄海;杨红

    目的 回顾性研究不携带源血管及阔筋膜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手术方法.方法 2013年2月至2016年10月,对8例伴有肌腱、骨外露的手部创面患者术前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S)技术,在股前外侧区域找到相对粗大的穿支血管,将其设计在靠近皮瓣近端.术中在浅筋膜层找到穿支血管,切开小部分阔筋膜及股外侧肌后即于肌皮穿支血管处断蒂.皮瓣覆盖受区创面后,将皮瓣之穿支血管与受区动静脉吻合.定期随访,内容包括:伤口愈合情况;皮瓣质地、外形及感觉;供区瘢痕、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8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1.0 cm左右坏死,后扩创直接缝合.均获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正常,恢复保护性触觉,供区创面均一期愈合,仅遗留线性瘢痕.结论 不携带源血管及阔筋膜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可以有效减少供区及受区损伤,缩短皮瓣切取时间,降低供区并发症,是修复手部创面的理想方法.

  • 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修复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

    作者:吕文涛;巨积辉;蒋国栋;唐晓强;张庆阳

    目的 探讨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在伴有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2月至2016年9月,采用前臂静脉皮瓣游离桥接修复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6h(平均2.5h),血管缺损长度1.4~3.4cm(平均2.3cm),桥接一侧指掌侧固有动脉8例,桥接双侧指掌侧固有动脉3例.切取皮瓣面积为1.5 cm×2.0 cm~2.2 cm×3.5 cm,供区创面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脱痂愈合.其余皮瓣、指体均顺利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0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好,温、痛、触觉恢复,外形不臃肿.按TAM系统评定法评定:优6例,良4例,可1例.供区仅留线状瘢痕,手腕屈伸活动不受限,对供区影响小.结论 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可同时重建患指血运并修复创面,对伴有指神经、肌腱缺损的患指,也可同时切取皮神经及掌长肌腱桥接修复,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 桡动脉蒂联体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跨节长条形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江吉勇;秦本刚;汪庆红;曾德庆;余纯斌;卢文景;钟少开;李培

    目的 探讨桡动脉蒂联体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跨节长条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对于6例手指跨节长条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以桡动脉的体表走行线为轴线设计皮瓣,皮瓣包含2条桡动脉穿支,增加了皮瓣的切取范围.皮瓣切取面积为3.0 cm×6.0 cm~3.5 cm× 7.5 cm,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随访3~8个月,观察皮瓣的外观、质地、感觉、活动功能及供区情况.结果6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I期愈合,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术后3 ~ 8个月随访,平均5个月,皮瓣无明显臃肿,质地柔软,色泽正常,与受区相似.供区愈合良好,仅留线型瘢痕.结论 应用桡动脉蒂联体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跨节长条形皮肤软组织缺损,增加了皮瓣切取范围,且切取方便,质地与受区接近,是一种较理想修复方法.

  • 远端蒂腓动脉和胫后动脉的穿支筋膜蒂皮瓣临床应用的比较

    作者:罗兆彪;吕国华;董忠根;倪江东;魏建伟;刘立宏

    目的 比较远端蒂腓动脉和胫后动脉的穿支筋膜蒂皮瓣的临床效果,为这两种皮瓣的选用提供参考.方法 2002年4月至2012年2月行216例远端蒂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腓动脉穿支组)和59例远端蒂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胫后动脉穿支组)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分为12个亚区.回顾性分析两组皮瓣的皮瓣成活相关并发症(简称并发症)、并发症可能的危险因素、修复范围、皮瓣切取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分析两组随访3个月以上皮瓣的功能结果、皮瓣外观满意度和供区并发症.结果 腓动脉穿支组部分坏死率(12.0%)低于胫后动脉穿支组(2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腓动脉穿支组边缘坏死率和总并发症率(分别为1.9%和13.9%)均低于后者(分别为8.5%和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7~10亚区缺损皮瓣的部分坏死率前者(7/41)亦低于后者(2/2).两组的功能结果、皮瓣外观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腓动脉穿支组供区的增生性瘢痕、瘙痒、色素沉着发生率均低于胫后动脉穿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远端蒂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比较,远端蒂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具有可靠性较高、安全修复范围较大和供区并发症较少的优点,可能是局部带蒂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第一选择.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小腿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林尊文;危文波;邹帆;胡冬;黄山虎;朱磊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对小腿Gustilo Ⅲ型开放性骨折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对10例小腿Gustilo Ⅲ型开放性骨折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蒂部血管运用端-侧吻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胫前血管损伤6例,胫后血管损伤4例.股前外侧皮瓣切取后血管蒂部动脉行端-侧吻合、静脉行端-端吻合,皮瓣通血后血运良好,缝合覆盖创面.定期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皮瓣外观、色泽、肢体有无缺血.结果 10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出现静脉危象,经探查后皮瓣成活,2例因创面感染延迟愈合.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 ~ 24个月,平均10个月.10例患者皮瓣厚薄适中,外形良好,质地柔软,色泽与受区皮肤相近.患肢外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蒂部血管运用端-侧吻合的方式是修复小腿Gustilo Ⅲ型开放性骨折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手段,临床疗效确切.

  • (姆)甲皮瓣与带跖骨的第二趾复合组织组合再造拇指

    作者:周明武;宋健;宋力;周立;杨瑞甫;幸超峰;李士民

    目的 探讨甲皮瓣与带跖骨的第二趾复合组织组合再造拇指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共收治6例拇指Ⅴ度缺损的患者,采用甲皮瓣与带跖骨的第二趾骨、关节、肌腱等复合组织组合再造拇指,跖趾关节附近截断跖骨头,跖骨头沿矢状面由背侧向跖侧翻转70° ~ 80°,修整骨折断面后与跖骨重组,重建掌指关节及部分掌骨.6例均获得随访.结果 再造拇指6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再造拇指外形与健侧相近,指端两点分辨觉1.0 ~2.0 cm.对掌功能恢复满意,掌指关节活动度屈曲大可达50°,同时有适度背伸功能.指骨愈合良好,无明显骨质吸收及关节变性.供足外形及功能均恢复良好.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例,良3例.结论 应用甲皮瓣与带跖骨的第二趾复合组织再造的拇指,重建了掌指关节及部分掌骨,使再造后的拇指恢复了掌指关节的生理弧度及合适的长度,功能满意,是修复拇指伴掌骨缺损的良好方法.

  • 膜诱导技术结合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复合组织缺损

    作者:滕云升;刘重;杨亚龙;郭永明;吴勐;张朝;王斌

    目的 探讨膜诱导技术结合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自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应用膜诱导技术结合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复合组织缺损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18 ~45岁,平均35岁.车祸1例、压砸伤4例,机器挤压伤7例.一期手术: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同时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充填骨缺损,并应用外固定支架或钢板固定,皮瓣切取范围9.0 cm×15.0 cm ~ 15.0 cm×20.0 cm,骨缺损长度3.0 ~14.0 cm,其中1例为股外侧肌肌瓣移植.二期手术:一期手术后6 ~ 12周,平均8周取出骨水泥后行自体骨植骨术.结果 12例全部成功.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个月.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11例,二期愈合1例,愈合时间12 ~ 18 d,骨愈合时间6 ~ 9个月,平均愈合时间7个月,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 膜诱导技术结合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移植骨的抗感染能力,是修复小腿复合组织缺损很理想的治疗方法.

  • 游离空肠重建下咽癌术后颈段食管缺损并内镜随访观察

    作者:朱孜冠;谢庆平;苏立众;晋培红;许晓东

    目的 探讨空肠瓣游离移植重建下咽癌扩大切除术后颈段食管缺损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我科切取游离空肠瓣对5例因下咽癌扩大切除后颈段食管缺损患者进行重建,空肠长度8.0 ~ 15.0 cm,术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辅助吻合静脉,术后通过内镜随访观察移植肠管的形态和功能变化规律. 结果 5例患者均一期治愈出院,平均住院12 d,术中肠管热缺血时间平均8 min,内镜随访12个月,移植肠管未见狭窄、吻合口漏,肠管自主向下运动活跃,并观察到移植肠管术后形态功能重构的相关特性.结论 采用游离空肠重建下咽癌扩大切除后颈段食管缺损,手术安全可靠、术后形态功能生理适应性强,是食管缺损显微修复重建领域的理想方法之一.

  • 两种微型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晓航;胡振业;胡德锋;孙艺;马建安;叶红禹;易兵

    目的 探讨应用两种微型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45例两种微型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患者,其中桡动脉掌浅支穿支皮瓣组24例(创面面积1.8 cm×1.5 cm ~ 4.0 cm×2.5 cm,皮瓣切取面积2.0 cm×1.7 cm ~ 4.2 cm×2.6 cm),趾背动脉皮瓣组21例(创面面积2.0 cm×1.5 cm ~ 3.8 cm×3.0 cm,皮瓣切取面积2.2 cm×1.6 cm ~ 3.9 cm×3.2 cm),术后对两组皮瓣的成活率、皮瓣感觉、供区并发症、手的功能恢复和外观进行比较分析,收集的资料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皮瓣平均随访15个月,皮瓣全部一期成活,未出现血管危象.皮瓣质地柔软,外观不臃肿.两组病例感觉恢复良好,桡动脉掌浅支穿支皮瓣组两点辨别觉7.0 ~9.0 mm,平均(7.85±1.15)mm,趾背动脉皮瓣组两点辨别觉恢复至6.0 ~ 8.0 mm,平均(6.50±0.94)mm,均达到S3+级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综合质地感觉两组优良率与差的例数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供区并发症用供区瘢痕挛缩程度来比较,桡动脉掌浅支穿支皮瓣瘢痕挛缩程度轻于趾背动脉皮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指骨间关节活动度与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桡动脉掌浅支穿支皮瓣和趾背动脉皮瓣具有血管解剖恒定,血供可靠,外形功能满意,供区损伤小等特点,是精细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桡动脉掌浅支穿支皮瓣可携带神经及肌腱形成复合组织瓣,手术在同一视野完成,趾背动脉皮瓣在感觉和外观上更有优势.

  • 经近侧指骨间关节水平断指再植八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海欧;赵世伟;赵维彦

    随着显微外科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手术器械研究的深入与发展,再植手术已经不单纯只满足于指体的成活,大程度的恢复手指的功能与外形更是现代手外科医生努力的方向[1-3].在断指再植手术中,因断裂的组织存在损伤、污染,特别是手指动脉、静脉的损伤情况,直接影响了再植手术的布局.在术中,我们通常需要进行指骨短缩来解决血管清创后的长度缺失.如果损伤发生在指骨间关节水平,多数情况下我们还需要进行关节融合手术,以牺牲关节的功能来换取再植指的成活.如果术中将近侧指骨间关节进行融合,这种成活的无关节活动的手指也可能将成为患者的累赘.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5年3月期间,选取了8例12指因锐器伤致近侧指骨间关节水平离断的断指患者.采用不短缩指骨,保留关节,重建关节结构,同时加用外固定架固定的手术方式进行再植,断指均顺利成活,并成功保留了伤指近侧指骨间关节的功能.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中指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示指背侧皮肤缺损

    作者:杨焕友;王斌;李瑞国;刘志旺;王伟;张剑锋

    外伤性致示指近、中节背侧皮肤缺损较常见,此类损伤常伴肌腱与骨外露.常见修复方法如胸部和腹部带蒂皮瓣以及邻指皮瓣和掌背动脉皮瓣等,上述皮瓣有血运可靠、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1].但胸部和腹部带蒂皮瓣以及邻指皮瓣需二次手术断蒂,且肩关节和腕关节及手指关节长时间屈曲位固定,影响肢体关节运动功能.掌背动脉皮瓣切取范围较广泛且修复中末节时,皮瓣远端有时会发生血管危象.自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我们采用中指桡侧顺行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示指近节和中节背侧皮肤缺损1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关键词:
  • 葛根素对臂丛撕脱后脊髓运动神经元GAP-43及NGF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龙菊;陈传奇;谭云霞;吴太鼎;柯尊记

    目的 探讨葛根素(Pue)对臂丛根性撕脱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成活率、GAP-43及N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成年雄性SD大鼠192只,颈、背侧入路撕脱右侧C5~ C7脊神经前根建立臂丛根性撕脱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4组:撕脱组Pue大、中、小剂量治疗组,每组48只,每组又按4个时间(1、2、4、6周)分为4个亚组,每组12只.中性红染色检测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成活率,Western blot检测损伤侧脊髓前角GAP-43及NGF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撕脱后第2和第6周,Pue中、大剂量治疗组神经元成活率较撕脱组有显著性增高,在撕脱后第4周,Pue大剂量治疗组神经元成活率较撕脱组显著增高(P < 0.01);GAP-43蛋白表达随撕脱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在第4周达到高峰,第6周较低,且在撕脱后第1,2周,葛根素中、高剂量治疗组GAP-43蛋白的表达较撕脱组有显著提高;葛根素低、中、高治疗组NGF蛋白表达量在4个时间点均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结论 葛根素可提高臂丛根性撕脱后脊髓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成活率,并上调 GAP-43和NGF蛋白的表达,提示葛根素可通过上调 GAP-43和NGF蛋白的表达提高臂丛根性撕脱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成活率,在臂丛根性撕脱伤的修复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

  • 胫神经近端肌支移位修复高位腓深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汇浩;宗海洋;蒙德鹏;蔡雨卫;侯春林;林浩东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比较胫神经近端不同肌支移位修复腓深神经的疗效,筛选出优的供体神经支.方法 从2016年6月至2016年8月,64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外侧头肌支组:腓肠肌外侧头肌支移位修复腓深神经;内侧头肌支组:腓肠肌内侧头肌支移位修复腓深神经;比目鱼肌支组:比目鱼肌支移位修复腓深神经;空白组.术后4周和8周进行行为学、电生理、肌张力、肌肉湿重、组织学检测,评价各组腓深神经支配的肌肉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胫神经不同肌支修复腓深神经的效果.结果 术后8周:外侧头肌支组、内侧头肌支组、比目鱼肌支组大鼠右足能背伸,足趾能完全张开;空白组跛行步态,右足不能背伸,右足趾不能张开,肌肉萎缩明显.术后4周:刺激坐骨神经,外侧头肌支组、内侧头肌支组、比目鱼肌支组胫骨前肌可引出CMAP,其波幅恢复率分别为(33.60±2.22)%、(33.07±2.38)%、(35.91±2.02)%,术后8周分别为(67.16± 5.74)%、(66.56±3.18)%、(73.17±5.33)%,优于空白组[分别为(7.71±1.05)%、(7.84±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8周时外侧头肌支组、内侧头肌支组、比目鱼肌支组胫骨前肌强直收缩力恢复率、胫骨前肌肌细胞截面积恢复率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比目鱼肌支组各项指标优于外侧头肌支组及内侧头肌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胫神经近端不同肌支均可用于修复腓深神经,其中比目鱼肌支可能为首选供体神经.

  • 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修复腓骨皮瓣供区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一例

    作者:唐举玉;贺继强;吴攀峰;周征兵;俞芳;龚斯铭

    患者男,31岁,因腓骨皮瓣切取术后7 d并发右小腿疼痛、肿胀伴有切口裂开转入我科.查体:右小腿外侧间室肌肉全部坏死,肌腱和腓骨两断端外露(图1),足背伸和外展受限,足背外侧感觉障碍,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正常.根据患者病史、症状及体征,诊断右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累及外侧间室).彻底清创后设计、切取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创面(图2A、2B).皮瓣断蒂后将肌瓣填塞外侧死腔,穿支皮瓣覆盖浅表创面(图3).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伴行静脉与胫前动脉及其伴行静脉吻合,供区予以一期闭合.术后12个月随访(图4A、4B):受区外形良好,未发生其他并发症,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伸膝功能正常.

    关键词:
  • 股前外侧皮瓣的供区并发症

    作者:常树森;何春念;金文虎

    自1984年徐达传、罗力生等首先报道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的解剖学及临床应用以来,该皮瓣在临床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大部分临床医生比较关注的是如何修复重建及移植后皮瓣的成活率,对供区的并发症缺少足够的重视[4-18].随着对供区并发症报道的文献逐渐增多,对ALTF供区的保护已基本达成共识[19].然而较为全面客观的分析供区并发症的临床报道尚少.本文旨在系统回顾总结ALTF供区特有并发症(除非皮瓣专科并发症,如感染、血肿等外),并根据供区组织成分分类,将供区并发症分为:皮肤相关并发症、阔筋膜相关并发症、神经相关并发症及肌肉相关并发症,通过此分类方法进行总结使临床医生更系统了解并评估各种并发症,进而预防并减少供区并发症的发生.

  • 交流学习传递学术——《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专家高峰论坛暨定稿会在贵港召开

    作者:

    十二月,本是数九寒天的季节,但八桂大地,名族之乡的广西仍绿意盎然,充满活力.2017年12月29日,《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创伤手外科及整形外科的专家来到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召开了本刊2018年第二期定稿会,同期举行《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专家高峰论坛.参加本次会议的有贵港市人民医院谭海涛院长、江建中副院长、韦平欧主任,玉林市人民医院黎忠文书记、陈武院长.本刊刘小林总编、顾立强副总编、许扬滨副总编、原总编庞水发教授、汪华侨主任、朱庆棠教授、程钢教授等编委以及本刊编辑部编辑与会.

    关键词:
  • 青蓝相继薪火相传——齐鲁显微外科系列培训班成功举办

    作者:

    博施济众一世纪,广智求真百春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是国内早开展断指(肢)再植、游离皮瓣移植等显微外科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医疗单位之一.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手足外科于2011年11月正式成立,是骨科下设专业科室.手足外科拥有一批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业务技术熟练、充满活力和爱岗敬业的专家和优秀的医护队伍.为庆贺山东大学齐鲁医学100周年,同时庆祝建科六周年,手足外科于2017年11月4-6日举办系列学术活动:首届山东省显微外科监护管理培训班(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170102)、第四届齐鲁显微外科基础技术培训班(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17-04-06-040(国)、第三届齐鲁显微外科技术模拟训练班(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170136)和第二届齐鲁足踝外科进展学习班(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170114)连续在济南银座泉城大酒店隆重举办.

    关键词:
  • 社会支持对手部毁损伤患者功能康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郭洪娟;邓高丽;冯璐;马春喜;祝李霖;罗湘金

    目的 探讨手部毁损伤患者的社会支持与患肢功能康复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资料问卷、上肢功能障碍评分、SF-36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13例手部毁损伤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手部毁损伤患者出院时及末次随访时的上肢功能障碍评分分别为(43.61± 11.23)分和(23.35±6.72)分,改善率为(46.61±5.42)%.社会支持总分为(43.57±7.38)分,末次随访时生存质量评分为(62.61±12.27)分.社会支持与手部毁损伤患者患肢功能障碍改善情况及生存质量呈正相关.结论 社会支持与手部毁损伤患者患肢功能的康复及生存质量密切相关,在护理工作中应树立社会支持理念,帮助患者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患者对康复的信心.

  • 利用显微技术建立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唐春苑;王饶萍;朱春平;叶晓青;李平

    目的 评估人造血管内瘘作为血液透析患者次选的血管通路,其通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提高对人造血管内瘘使用及护理的认识.方法 对2008年10月至2016年12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的人造血管内瘘45例进行追踪分析,观察人造血管内瘘的通畅情况,穿刺使用及护理特点,记录使用终点.结果 人造血管内瘘45例,退出者26例,继续使用者19例.退出者26例中死亡16例,死亡时人造血管内瘘均在通畅状态,失功10例,均为血栓形成.失功10例中溶栓治疗成功4例,失败6例.溶栓治疗失败者6例中转腹透3例,改为长期深静脉置管3例.人造血管内瘘总使用时间为(35.56±21.97)个月,短为6个月,长为90个月,6个月通畅率97.8%,1年通畅率86.7%,2年通畅率68.9%,3年通畅率48.9%,超过5年的17.8%(8例).结论 人造血管内瘘作为血液透析次选血管通路的使用时间较长,血流量足,可满足血液透析要求,掌握人造血管内瘘的特点,高质量的穿刺和护理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 扎根中华大地走向世界舞台传播学术之光

    作者:刘小林;汪华侨;封静;朱庆棠;顾立强

    辞旧灵鸡歌日丽,迎新瑞犬报年丰.冬去春来,时光飞逝,世间万物循着各自的轨迹周而复始,不停更迭向前,《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以下称杂志)也在过去的一年迎来了创刊四十周年.四十不惑,业有所成.杂志创刊于全球瞩目的中国改革开放元年,作为我国在显微外科领域唯一的一本跨学科学术刊物,杂志见证了中国显微外科学科的诞生和显微外科事业的发展与腾飞.杂志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编辑质量,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它为推动中国显微外科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更为提高我国显微外科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 关注皮瓣供区问题—减少皮瓣供区损害专家共识

    作者:唐举玉;汪华侨;Hallock GG;章一新;刘元波;王欣;谢松林;吴攀峰;童德迪;宋文超;雷少榕;战杰;穆广态;徐永清;张世民;柴益民;芮永军;蔡志刚;王增涛;池征璘;章伟文;王健;糜菁熠;何乐人;顾立强;刘小林;唐茂林;徐达传;侯春林

    传统皮瓣移植的治疗目标主要是追求皮瓣成活和创面愈合,对皮瓣受区的外形与功能恢复、特别是对皮瓣供区损害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临床随访发现部分患者皮瓣移植术后供区存在难看的瘢痕、甚至严重的功能障碍,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影响[1-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对创面重建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受区创面修复后能够获得好的外形和功能;另一方面期望皮瓣供区的外观和功能损害尽可能小化.随着皮瓣外科技术和相关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穿支皮瓣技术的诞生[3-5],为人们美好期望的实现奠定了基础.穿支皮瓣技术的精髓是"微创与美学",其临床应用遵循"大得失比"原则,即以小的供区损害获得佳的受区外形和功能,在重视皮瓣受区外形和功能重建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皮瓣供区外观和功能的损害[5-8].

    关键词:
  • 外固定技术在四肢显微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外固定架被越来越多的显微外科医师用在了骨科创伤治疗中.长期以来外固定架在骨折和创伤矫形领域中的应用存在较多争议,甚至在不同地区也出现不同的治疗准则.如前苏联、目前的独联体国家和意大利等地区主要以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Orthofix 外固定架及Hoffmann外固定架为主;而瑞士AO学派为主流的多数国家以髓内和钢板系统治疗为主,终导致同一类的骨折有多种不同的固定方式.本文将介绍外固定支架的发展简史及在四肢显微外科常见疾病中的应用特点,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个体治疗选择.

    关键词:
中华显微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4
199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