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静脉皮瓣和动脉皮瓣在断指再植后皮肤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郑根存;刘培杰;张玉邦;穆国斌

    目的:探讨静脉皮瓣和动脉皮瓣在断指再植后皮肤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收集河北仓县医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河北仓县医院行断指再植手术并行皮瓣移植的患者136例,分析其临床治疗方法。结果静脉皮瓣组68例成活66例(97.06%),68例应用动脉皮瓣移植的患者中成活数为59例,成活率为86.76%,成活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5,P<0.05)。结论断指再植后皮肤软组织损伤修复采用静脉皮瓣效果优于动脉皮瓣,值得临床推广。

  • 静脉皮瓣在断指再植中应用的研究

    作者:郑根存;刘培杰;张玉邦;穆国斌

    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急诊科、整形外科等科室,经常会见到由于撕脱伤、压轧伤、电锯伤、化学烧伤、热压伤、电击伤、切割伤、交通事故伤等所导致的手指离断或手指血运障碍并发皮肤软组织缺损。在此就需要急诊断指再植,由于这种情况下,进行断指再植难度比较大,加之以目前的情况对于皮肤血管损伤缺乏十分有效的修复手段,在过去经常会采取的治疗手段为患指缩短再植或者直接导致患者需要截指,这种情况下会严重影响到患者患指的功能和外观,而且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巨大的负担,尤其是手的精细化操作受损,使得很多患者直接丧失劳动能力,而且还会给患者的心理造成巨大严重的创伤,并且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在临床中对于一些骨与关节连接较为完整但是存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病例,应该根据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程度、部位和范围,不仅修复断指,而且需要通过某些修复方法使得患指保存完整并尽可能恢复断指的良好功能是十分重要的措施和方法。此前临床已出现一些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断指的方法,如足趾皮瓣游离移植[1]、移植血管后带蒂皮瓣覆盖、静脉游离皮瓣移植[2-3]或单一手部岛状皮瓣[4],甚至利用废弃指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等,并有一些成功病例,本课题主要研究有关局部皮瓣在断指再植之中的应用,来观察局部皮瓣的移植效果。

  • 动脉化的游离静脉皮瓣急诊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何旭;屈志刚;侯书健;丁小珩;汤海萍;刘宏章

    目的介绍用动脉化的游离静脉皮瓣急诊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采用同侧前臂动脉化的游离静脉皮瓣修复2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皮瓣远端血管与受区动脉吻合,近端血管与受区静脉吻合.结果 17例完全成活,2例有部分表浅皮肤坏死,1例有部分皮肤全层坏死.结论动脉化的静脉皮瓣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选择.

  • 静脉皮瓣修复血管在皮肤软组织缺损性断指再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晖;周志刚

    目的 探讨静脉皮瓣修复血管在皮肤软组织缺损性断指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静脉皮瓣修复,根据断指再植中血管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切取同侧上肢腕以上部位体表静脉及皮肤软组织,修复断指中血管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 从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应用静脉皮瓣修复断指再植中血管及皮肤软组织缺损32例36指,再植指及静脉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应用静脉皮瓣修复断指再植中血管及皮肤软组织缺损,可以提高断指再植的适应证范围.

  • 行改良动脉化静脉游离皮瓣术患者的护理

    作者:李春光;徐亚非;唐秀霞;于云凤;林美华

    目的 总结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改良动脉化静脉游离皮瓣修复患者护理的经验.方法 对21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改良动脉化静脉游离皮瓣修复患者术前与术后的心理护理和专科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改良动脉化静脉游离皮瓣全部成活,1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 加强改良动脉化静脉游离皮瓣手术前后的护理观察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 静脉皮瓣在断指再植血管危象探查术中的应用

    作者:沙德峰;李崇杰;车敏;于灏;陈兵

    目的:报告静脉皮瓣在断指再植血管危象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对23例断指再植血管危象的患者采用静脉皮瓣游离移植同时修复栓塞血管及皮肤缺损创面,皮瓣面积为1.5 cm×2 cm~3 cm×4.2cm,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断指及皮瓣全部成活,其中4例早期肿胀,有水泡形成,皮瓣为紫红色,经间断拆线后好转.术后随访3~20个月,皮瓣及再植指血运好,优14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1.3%.结论:在断指再植血管危象探查时因肿胀、感染,皮肤坏死,常伴有皮肤缺损,静脉皮瓣在桥接血管,重建血运的同时还能修复皮肤缺损创面,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 大型血流贯通式静脉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郑大伟;黎章灿;曹广超;吴尧;石荣剑;寿奎水

    目的 探讨大型血流贯通式静脉皮瓣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对9例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伴动脉缺损的患者,采用大型血流贯通式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并同时重建缺损动脉,供区以皮片移植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7.0 cm×10.0 cm~9.5 cm×18.0 cm,平均9.2 cm ×12.0 cm.皮瓣面积9.0 cm×12.0 cm~11.5 cmu×20.0 cm,平均10.3 cm×13.5 cm.结果 7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远端小面积坏死.供区创面植皮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2~ 26个月,平均14 5个月,皮瓣不臃肿,颜色、质地接近周围正常组织.术后1年,参照英国医学研究会1954年制定的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皮瓣感觉,S2共2例,S3共4例,S3+共3例;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肢功能,优6例,良2例,差1例.结论 大型血流贯通式静脉皮瓣具有手术简便、供区损伤小、术后外观良好的优点,是修复上肢伴动脉缺损的可行方法.

  • 不同蒂型静脉皮瓣成活率的实验研究

    作者:谭善彰;张继;王晖;陈碾;付琰;张大利

    目的探索提高静脉皮瓣成活率的手术方法.方法以新西兰白兔为实验动物模型,分别制成单蒂无输出型(A组)、双蒂主干输出型(B组)、双蒂属支输出型(C组)和三蒂属支输出型(D组)4种静脉皮瓣,通过观测皮瓣的成活面积、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组织学检查,比较不同蒂型静脉皮瓣成活率并初步探讨其成活机理.结果A、B、C、D各组皮瓣的成活率依次增高,后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反之皮肤组织MDA含量术后8~24h增长幅度按D、C、B、A依次递增,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形态学检查显示A、B两组皮瓣上皮细胞较多的线粒体空泡样变性,嵴部分消失,染色质边集,不同程度的核固缩.C和D组此种改变轻微.结论双蒂属支和三蒂属支输出型静脉皮瓣,能缓解静脉皮瓣的高张力水肿和维持血流的有效灌注,有助于提高静脉皮瓣的成活率.

  • 作者:

    关键词:
  • 带掌长肌腱静脉皮瓣修复手部肌腱皮肤缺损

    作者:陈拓

    目的 手是人类的劳动工具,具有精细、灵敏的特性.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创伤,避免多次手术的心理恐惧,从而保障国家、社会、家庭的劳动力,应用带掌长肌腱前臂皮瓣修复手部肌腱皮肤缺损.方法 利用腕前带掌长肌腱静脉皮瓣的解剖结构,动脉化后修复手指肌腱皮肤缺损.充分应用无创操作及显微技术,达到修复效果.结果 我院自2003年来,已进行了带掌长肌腱前臂静脉皮瓣动脉化修复手部肌腱皮肤缺损手术共18例均取得了成功,一次修复了缺损,外形美观,取材区与修复区解剖结构大致相同,疗程短,取材容易,创伤小.结论 此手术方法 效果佳,安全可靠,在修复手部肌腱皮肤缺损方面是一个好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静脉皮瓣 修复 缺损
  • 手背逆转复合筋膜瓣治疗指背复合组织缺损

    作者:王福川;张国川;刘书青;张占修

    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有骨骼外露时不宜行游离植皮术,往往需要采用邻近或远隔部位皮瓣移植,其他如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静脉皮瓣[2]、翻转皮下筋膜瓣[3]等一期修复创面,二期行深部组织重建.我们自1997年10月~2001年3月采用一期逆转复合筋膜瓣收治指背复合组织缺损6例,取得良好效果.

  • 静脉皮瓣研究进展

    作者:汪志群;张桂生;赵晓亮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游离皮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传统的游离穿支皮瓣(生理皮瓣)需要固定的动脉及静脉,术中需要深层的解剖、术后产生供区美观方面相对较差及受区需多次手术治疗(皮瓣修薄、功能重建等),进而人们提出了静脉皮瓣,其一不需要深度解剖、随意性强、不牺牲主要动脉、供区相对广泛,其二皮瓣较薄、同时也可能修复受区部位肌腱神经血管等。许多实验性研究及临床应用都已证实静脉皮瓣的优势。然而它的安全性能却相对较差,容易缺血坏死及静脉充血,仍不能被临床上广泛应用。因为静脉皮瓣的诸多优势,仍受到国内外进一步临床及实验研究。本文对静脉皮瓣近些年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 静脉血营养静脉皮瓣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新宇;崔成立;曹文波

    目的:研究静脉血营养静脉皮瓣的成活机理.方法:20只成年兔被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制成阻隔式皮瓣.结果:阻隔式静脉皮瓣的成活率与原位缝合静脉皮瓣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受区与静脉皮瓣之间的侧支吻合对静脉皮瓣成活的影响不大.

  • 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介导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DNA促进静脉分叶皮瓣的成活

    作者:谢红炬;邓颖;李明;林彪斌;陈碾

    背景:静脉分叶皮瓣可修复多个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但静脉皮瓣普遍存在成活率不稳定,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目的:观察以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cDNA)局部应用对兔静脉分叶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用新西兰大白兔制作侧腹壁双蒂轴型静脉分叶皮瓣,分别皮下注射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Ad-VEGF)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携带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腺病毒(Ad-Gal)和生理盐水.术后7 d对3组兔进行皮瓣存活率、免疫组织化学、新生血管计数和常规组织切片的检测.结果与结论:术后7 d,Ad-VEGF165组皮瓣成活率和平均血管数目显著高于Ad-Gal组和生理盐水组(P < 0.01),皮瓣中血管内皮细胞及毛囊旁细胞中有大量VEGF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皮瓣中出现肉芽组织增生,新生血管大量形成.结果证实,以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为载体介导的人VEGF cDNA能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并提高静脉分叶皮瓣的成活率.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体外释药规律:具有促进兔静脉皮辦成活的作用?

    作者:谢红炬;李明;邓颖;陈碾

    背景:与正常生理性皮辦相比,静脉皮辦的主要优点在于摆脱了动脉血管分布区域对传统轴型皮辦的供区与受区的限制,但其成活率不稳定.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bFGF-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bFGF-PLGA)缓释微球对兔静脉皮辦成活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5/10在南华大学完成.材料: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bFGF-PLGA缓释微球组、空微球组、空白对照组,8只/组.方法:应用正交设计试验进一步优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微球的制备工艺,采用优化处方制备bFGF-PLGA微球.3组兔均制作侧腹壁静脉皮辦,术前5 d,bFGF-PLGA缓释微球组向皮辦皮内注射28.85 g/L优化处方后的bFGF-PLGA微球3 mL(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 μg),空微球组同法注射同等质量空微球+等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混合溶液,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考察bFGF-PLGA微球外观形态和粒径分布,检测其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药性质.术后7 d检测皮辦成活率,取兔皮肤标本行CD34~+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34~+的表达及皮辦内微血管密度.结果:所制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均匀度好,无粘连现象;微球粒径98%分布在12.50~43.49μm,平均粒径26.93μm,径距0.611+6.60,载药量为[(23.11±0.44)×10~(-3)]%,包封率为(86.51±0.83)%;突释期内微球的体外释放度为27.78%,30d后体外累积释放度高达81.56%,微球的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ichi方程(r=0.997).空微球组、空白对照组的静脉皮辦成活率及皮辦内微血管密度基本相似(P=0.597,P=0.336),但均明显低于bFGF-PLGA缓释微球组(P=0.00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bFGF-PLGA能够促进皮辦与周围建立血供关系,改善皮辦的成活,并表达较为丰富的CD34~+.结论:应用W/O/W复乳.干燥法可成功制备表征良好、载药量和包封率高的bFGF-PLGA微球,该微球通过较长时间地持续释放活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明显促进兔静脉皮辦的存活.

  • 静脉皮瓣供区预扩张的实验研究

    作者:

    目的研究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静脉皮瓣成活的影响,探讨静脉皮瓣经预扩张后皮瓣成活安全性的变化.方法以新西兰成年兔为实验对象,进行自身双耳对照.采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成像、酶组织化学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以及皮瓣成活面积的测量等方法,观测预扩张静脉皮瓣的微循环变化及皮瓣的成活情况.结果静脉皮瓣经预扩张后,皮瓣的微血管管径由扩张前的(7.2±0.7) μm增至扩张后的(15.6±1.9) μm,微血管密度由(0.010 8±0.000 2) μm2/μm2增至(0.052 5±0.002 1) μm2/μm2(P<0.01),成活率由(21.89±1.12)%增至(85.10±2.32)%(P<0.001).结论静脉皮瓣经预扩张后,皮瓣的微血管密度、管径均有明显增加,皮瓣的成活率显著提高.

  • 皮瓣移植技术的发展趋势

    作者:李军辉;邢新

    皮瓣移植技术作为一种修残补缺的手段,是修复重建和整形外科医师对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主要方法之一[1].20世纪50年代以前,移植皮瓣的类型主要是带蒂转移的随意型皮瓣;50~60年代,有较多的肌瓣和轴型皮瓣移植术的报道;70年代,随着显微血管吻合技术的开展,出现了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术;80年代,有了逆行岛状皮瓣、筋膜皮瓣、真皮下血管网皮瓣、静脉皮瓣和预构皮瓣等移植术的报道;90年代,又出现了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穿支皮瓣移植术等[2].

  • 应用前臂远端屈侧静脉皮瓣修复术治疗指背皮肤缺损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明磊;丁小珩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前臂远端屈侧静脉皮瓣修复术治疗指背、掌背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指背、掌背皮肤软组织部分缺损的患者37例(58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15例),应用前臂远端屈侧静脉皮瓣修复术为观察组22例患者(36指)进行治疗,应用指侧方皮瓣修复术为对照组15例患者(22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患指功能的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不显著(X2=0.128,P=0.720),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静脉危象及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差异不显著(X2=0.217,P=0.616),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皮瓣颜色加深及弹性变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X2=4.525,P=0.039),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前臂远端屈侧静脉皮瓣修复术治疗指背、掌背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显著,修复效果较好,患者的预后更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双干型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损伤的术式改进探讨

    作者:彭学文;钱成雄;李震华

    目的:探讨手部软组织损伤修复利用前臂双干型静脉动脉化皮瓣的改进方案及临床价值。方法以2013年度我院收治的85例手部软组织损伤患者为对照组,行常规同侧前臂双干型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治疗;以2014年度同类患者85例为观察组,在前述术式的基础上做一定改进。对比皮瓣存活率、并发症情况、手部关节活动度( TAM)、手部感觉功能。结果观察组皮瓣全部存活,出现5例严重并发症;对照组皮瓣存活率85.9%,存活皮瓣9例肿胀淤血、2例小面积局部坏死,两组皮瓣存活率及并发症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活动度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觉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本研究对双干型静脉动脉化皮瓣的改进措施有助于提升手部软组织损伤的修复效果,具备一定借鉴意义。

  • 静脉皮瓣移植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屠明斐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静脉皮瓣移植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于组织小创面的修复,特别是伴有血管缺损的创面,皮瓣中的静脉与受区的动脉或静脉吻合,既消灭了创面又修复了血管,保持了损伤的手指[1].但因静脉皮瓣为非生理性皮瓣,移植手术技术要求高、风险大,一旦失败将造成新的皮肤和软组织的缺损,所以,加强围术期护理很重要.本院从2003年10月至2006年2月共实施静脉皮瓣移植术21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84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