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중화현미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036
  • 国内刊号: 44-120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庞水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足背皮瓣带趾伸肌腱修复手背皮肤肌腱缺损20例

    作者:韦平欧;谭海涛;江建中;杨克勤;罗翔;林汉;莫勇军

    目的 探讨用足背皮瓣带趾伸肌腱修复手背皮肤、肌腱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切取带趾伸肌腱的足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背皮肤肌腱缺损20例.皮瓣切取面积6.0cm×5.0cm~11.O cm×8.0 cm,移植1~3条伸趾肌腱. 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经过12~36个月的随访,皮瓣覆盖区平整、质地柔软、肤色与正常手部皮肤相近,伤手运动基本正常,感觉恢复良好.足部行走及足趾屈、伸活动无影响.结论 应用带趾伸肌腱的足背皮瓣是修复手背皮肤肌腱缺损的较好方法.

  • 带桡神经浅支邻指皮瓣修复拇指指腹软组织缺损

    作者:郭松华;俞立新;吴群峰;于健;冯炜;陈学强;傅一峰

    目的 探讨应用带桡神经浅支的示指背侧邻指皮瓣治疗拇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带桡神经浅支示指背侧邻指皮瓣治疗拇指指腹软组织缺损18例,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22~60岁,平均29.4岁.拇指指腹创面面积大为3.0cm×2.1 cm,小为2.3cm×1.8cm. 结果 所有病例均采用上述手术方法进行修复,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至1年,术后拇指外观满意,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带桡神经浅支示指背侧邻指皮瓣血运良好,皮瓣质地、厚薄合适,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既有效地修复拇指指腹软组织缺损,又同时完成拇指指腹感觉功能重建.

  • 内镜辅助下切取背阔肌瓣结合假体隆胸修复Poland综合征

    作者:刘祥厦;许澍洽;张展强;陈流华;许扬滨

    目的 探讨Poland综合征乳房不对称畸形的微创修复方法. 方法 在内镜辅助下,采用腋窝皱襞、胸背部小切口,剥离乳腺后间隙、背阔肌前缘及浅、深面,保留血管蒂完整性,切取背阔肌岛状皮瓣,通过皮下隧道转移至胸部乳腺后间隙后分点与深部筋膜固定,再造腋前襞等结构,Ⅱ期结合腋窝入路硅凝胶假体隆胸修复Poland综合征1例,重点分析切口选择、内镜辅助下背阔肌瓣剥离、蒂部游离等手术操作要点. 结果 术后随访2年,腋前襞成形好,再造乳房外形自然,双侧不对称明显改善,手术切口瘢痕愈合好,总体修复效果优良. 结论 内镜辅助下背阔肌带蒂转移术结合假体隆胸修复Poland综合征患者腋前襞及乳房不对称畸形美容效果好,手术创伤小,并可有效地减少手术切口瘢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前臂外侧皮神经移植加移位修复桡神经损伤

    作者:陈居文;陆芸;李媛;孙静涛;郝宝喜;李超英

    目的 探讨前臂外侧皮神经移植加移位修复前臂上段肘关节平面桡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臂外侧皮神经移植加移位修复桡神经损伤患者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20 ~ 52岁,平均34.5岁.受伤原因:电锯伤7例,磨具伤2例,挫裂伤2例.受伤部位:前臂上段肘关节附近,桡神经深、浅分支处,深、浅支均断裂伴缺损.急诊行神经修复术,术中将前臂外侧皮神经切断,近端神经移位与桡神经浅支远端吻合,远端作为供体切取神经段,游离移植桥接桡神经深支的缺损. 结果 11例患者术后随访12 ~24个月,桡神经浅支感觉功能恢复时间为4~9个月,平均5.4个月,其中5个月开始恢复功能9例,9个月开始恢复功能2例,虎口区两点辨别觉3 ~6 mm,平均4.5 mm.桡神经深支功能恢复平均时间7.6个月,6个月开始恢复4例,7个月开始恢复2例,8个月开始恢复5例.有9例肌力恢复至五级,平均时间19个月. 结论 前臂外侧皮神经移植加移位修复桡神经损伤应用同一神经既恢复了运动功能,又恢复了手虎口区感觉功能,为临床提供了一种修复桡神经损伤的新方法.

  • 游离髂腹股沟皮瓣在手足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寇伟;胡勇;朱磊;郝丽文;官士兵;吴昊;王增涛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足部创面的的手术方法、技巧及效果. 方法 设计以腹壁浅动脉与旋髂浅动脉为蒂的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足部皮肤缺损创面.临床应用46例,皮瓣大切取面积20.0cm×16.0cm,小切取面积5.0 cm ×2.5 cm. 结果 术后41例完全成活,1例发生动脉危象改为游离植皮,2例切取后即改为游离植皮,2例发生部分坏死,1例发生静脉危象,经探查得以缓解,皮瓣成活.随访时间2~12个月,供区一期缝合,皮瓣质地、颜色良好,受区外观、功能满意. 结论以腹壁浅动脉与旋髂浅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髂腹股沟皮瓣血供可靠、动脉供养面积大,供区损伤小,对手足肢体创面的修复临床效果好.

  •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区永康;陈穗俊;熊浩;黄秋红;郑亿庆;朱洪蕾;许耀东

    目的 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方法 对26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采用联合进路完壁式乳突切除加软骨-软骨膜鼓室成形加鼓膜置管术治疗,对手术技术要点、疗效及术后处理进行分析. 结果 随访1.0~6.5年,痊愈24例;2例复发,1例重新行术腔探查清除残留气房和胆固醇肉芽肿、黏连组织保留完璧,1例改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加自体骨粉术腔填塞术.25例听力不同程度提高20~38 dBHL. 结论 采用联合进路完壁式乳突切除加软骨-软骨膜鼓室成形加鼓膜置管术治疗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是有效的方法,保留正常的解剖结构同时,强调充分开放气房、鼓窦入口、鼓峡等通气道及各隐窝结构,彻底清除病变并恢复中耳乳突腔的通风引流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游离腹直肌皮瓣乳房重建102例回顾分析

    作者:李琳;陈颖;陈嘉莹;陈嘉健;杨犇龙;李俊杰;黄晓燕;陈灿铭;胡震

    目的 通过回顾笔者所在中心102例游离腹直肌皮瓣乳房重建术开展的情况,介绍该乳房重建术式的手术方法及结果. 方法 自2006年11月至2012年12月,笔者对102例接受全乳切除术的患者,通过游离腹直肌皮瓣、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移植皮瓣的方法重建乳房103侧,观察了其手术的安全性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依据游离腹直肌皮瓣肌肉保留程度(muscle sparing,MS)的分类,共完成MS-0类3侧、MS-1类1侧、MS-2类46侧、MS-3类53侧.平均保留腹壁下深血管穿支数为3支,平均手术时间为7.86 h,平均热缺血时间为1.5h.术后发生血管危象7侧,其中静脉血栓5侧,静脉成角2侧;解救成功4侧;3侧全皮瓣坏死,终100侧皮瓣存活,成功率为97.1%.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术后脂肪坏死发生率为30.1%,腹部膨隆发生率为3.9%,腹壁疝发生率为0%,术后感染发生率7.8%.手术距首疗程化疗的中位时间为19d,术后局部复发率为0%,1侧出现远处转移. 结论 虽然掌握游离腹直肌皮瓣乳房重建手术需要显微外科设备,对术者要求较高,存在学习曲线,但术式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较少,不影响肿瘤学安全性.

  • 小腿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作者:魏宝富;薛存银;伏传升;贾照强;裴红见;边海林

    目的 探讨小腿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33 ~ 62岁,平均43岁.创面面积5 cm×3 cm~11 cm×6 cm,均伴有骨质、肌腱外露.其中腓动脉穿支皮瓣7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4例. 结果 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随访3 ~ 24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质地、外观良好,无需二次手术修薄. 结论 小腿穿支皮瓣质地良好不臃肿,穿支血管稳定可靠,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 尺动脉腕上皮支双叶皮瓣修复手指脱套伤

    作者:郑大伟;黎章灿;许立;张旭阳;石荣剑;孙峰;寿奎水

    目的 探讨尺动脉腕上支双叶游离皮瓣瓦合修复手指脱套伤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2009年5月至2012年2月,对11例单指脱套伤(缺损范围为5.0cm×5.5cm~7.0cm×9.5cm,均伴有肌腱、骨外露),采用以尺动脉腕上皮支为血管蒂,分别以其上行支和下行支为轴心血管的双叶皮瓣游离移植瓦合修复. 结果 术后11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外形满意,手指浅感觉部分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7例,良3例,中1例,差0例. 结论 改良尺动脉腕上皮支双叶皮瓣瓦合游离移植,供区损伤小,术后患指功能、外观佳,是修复手指脱套伤的较好方法之一.

  • 足背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张重阳;杨英才;叶永奇;王博;朱勇

    目的 探讨应用足背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2年6月,对15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足背皮瓣进行修复,其中手背9例,示、中指背3例,中、环指背3例,皮肤缺损面积2.5 cm×3.6cm~5.0 cm×9.0 cm,均合并骨或肌腱外露.皮瓣切取面积为2.8 cm×3.9cm~5.5 cm×10.0cm. 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术后出现静脉危象,行手术探查重新吻合血管后成活.2例供区皮肤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瘢痕愈合. 结论 足背皮瓣薄而柔软,色泽与受区相近,血供丰富,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 精素静脉曲张性慢性睾丸痛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涂响安;赵良运;赵亮;庄锦涛;吕坤龙;赵济全;万子;孙祥宙;丘少鹏

    目的 探讨精索静脉曲张性慢性睾丸痛的显微外科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37例精索静脉曲张性慢性睾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表现为阴囊坠胀不适、隐痛和钝痛;17例合并不育或少弱精症.采用腹股沟下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术后每3个月复查精液进行疼痛评分和复查精液常规.每6个月行B超检查. 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睾丸疼痛完全消失32例,明显减轻4例,无效1例.未见复发、睾丸萎缩和鞘膜积液发生. 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慢性睾丸痛微创、安全和有效.

  • 指掌侧皮肤伴指动脉缺损的修复

    作者:袁民;韩国章;申光华;王伟;官丕才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手指掌侧皮肤伴指动脉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1例手指中、近节皮肤伴指动脉缺损采用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创面,皮瓣的指动脉再与患指的指动脉吻合,重建患指血运.皮肤缺损面积为1.2 cm×2.0 cm~2.0 cm×3.1 cm,指动脉缺损长度为1.2~3.5 cm. 结果 21例皮瓣及手指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随访5~24个月,皮瓣质地好、色泽正常,手指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 应用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并吻合指动脉修复手指掌侧中、近节皮肤伴指动脉缺损,手术简便、安全,手术效果满意,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 前鼻镜辅助双小切口腕管松解术12例

    作者:李涛;陈振兵;刘娟;丛晓斌;季伟;章鸿;田甲

    目的 探讨前鼻镜辅助下双小切口腕管松解术的临床应用. 方法 自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行利前鼻镜辅助下双小切口腕管松解术12例(15例腕),随机抽取我科同期开放式腕管松解术(OCTR) 28例作为对照组.术后随访12~15个月.术前诊断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及肌电/神经传导检测阳性结果.研究组术前及随访期间行Levine腕管问卷调查,评测手指两点辨别觉、握力、捏力,数值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用SPSS 13.0统计软件行配对资料t检验.同时研究组与对照组问卷调查术后12个月内切口“瘢痕痛”的发生率、发生程度及恢复正常工作的时间,结果行组间计数资料x2检验和两样本均数t检验. 结果 研究组15侧均未出现松解不全和神经、血管损伤,术后12个月Levine评分值、感觉指数、握力、捏力值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瘢痕痛”发生率(6.67%)、“瘢痕痛”评分值(0.067 ±0.258)、恢复正常工作时间(15.70 ±3.81)均低于对照组(42.85%、1.440±1.395、31.20±5.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用前鼻镜辅助双小切口腕管松解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应用动脉化小隐静脉皮瓣修复四肢组织缺损六例

    作者:梁启善;郭小惠;杨小文;刘明龙;林钦扬;陈景涛;李日添;肖立罡;汪平

    目的 探讨应用动脉化小隐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5年1月至2013年3月,应用控制动脉血流的动脉化小隐静脉皮瓣修复右前臂、足部皮肤组织缺损创面共6例,皮瓣切取大小8cm×4cm~12cm×6cm,术后记录皮瓣的成活率、色泽、质地,测量皮瓣两点分辨觉及肢体功能. 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全部成活5例;出现边缘灶性坏死1例,经二期整形外形满意;成活的皮瓣色泽接近正常肤色,质地柔软,皮瓣两点分辨觉8 ~12 mm;皮瓣修复的右前臂恢复伸屈、旋转功能,足部恢复行走功能. 结论 应用经控制血流的动脉化小隐静脉皮瓣游离移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

    作者:赵国红;谢振军;孙华伟;郑竞舟;邓小兵;邓名山;赵建军;白辉凯;章剑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小腿中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6年5月至2012年8月,对小腿中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6例,创面面积为5 cm×3 cm~12cm×8cm.均应用同侧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皮瓣带蒂转移修复.皮瓣前内界为胫骨的内后缘,后外侧界为小腿后正中纵轴线,以腘皱褶中点至内踝中点连线为轴设计皮瓣,皮瓣面积为6 cm×4 cm~13 cm×9 cm. 结果 术后2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富有弹性,不臃肿,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行走时步态基本正常. 结论 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小腿中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佳,该皮瓣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皮瓣质地良好,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故不失为修复小腿中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 吸罐式囊膜抛光技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俊洪;张建珠;黄伯健;江瑜;庄义昭;李雪霞;卢国仁

    目的 探讨在1.8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应用吸罐式囊膜抛光技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7例(102眼),年龄42 ~ 74岁,晶体混浊分级为Ⅱ~Ⅳ级,在施行1.8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时行吸罐式前后囊膜抛光,对其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以及后囊膜情况进行临床观察,随访1年.选择同期常规施行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乳化术患者83例(98眼)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抛光组102只眼中有2只眼后囊膜破裂,术后眼前节炎性反应两组病例无差异,术后1年抛光组患者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3个月、1年抛光组后囊膜混浊发生率分别为0%、2.0%、5.1%,对照组分别为3.1%、8.2%、14.3%,抛光组PCO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应用吸罐式前后囊膜抛光技术能有效去除晶状体囊膜上皮细胞及后囊膜晶体皮质纤维,阻止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及化生,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

  • VSD联合桥式交叉皮瓣治疗小腿Gustilo ⅢC型骨折创面

    作者:陈垦;鲍同柱;王河洲;周纳新;龚春龙;潘振宇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桥式交叉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小腿GustiloⅢC型损伤的疗效. 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对20例小腿GustiloⅢC型骨折损伤患者创面施行早期彻底清创,应用VSD覆盖创面,Ⅱ期应用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肌)皮瓣(其中15例桥接股前外侧皮瓣,5例桥接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创面. 结果 20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损伤小腿均保肢成功.随访15~45个月:其中4例患者膝关节屈曲受限,20°~40°功能丧失;3例踝关节背伸功能受限,约20°功能丧失,不影响日常生活;3例轻微跛行,均取得满意疗效. 结论 对小腿GustiloⅢC型骨折损伤创面,应用VSD联合桥式交叉皮瓣治疗,可有效降低截肢率,临床效果良好.

  • 带血管蒂腓骨移植加锁定钢板治疗肱骨术后大段骨缺损的临床分析

    作者:林永新;吕振京;孙国栋;王国普;李志忠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加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术后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统计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并出现大段骨缺损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6 ~ 65岁;左侧4例,右侧5例;肱骨中段6例,中下段3例;骨折术后处理不当2例,术后急性外伤7例;缺损分离长度3~5 cm.充分术前准备、设计,以2组同时手术,均通过植入带血管蒂腓骨,加锁定钢板内固定来代替缺损肱骨的手术方式治疗. 结果 术后随访6.5 ~16.5个月(平均12个月),无感染、再次骨折现象,肢体末端血运、感觉可.骨性愈合时间术后3~12个月(平均7个月),采用Neer标准评分肩、肘关节功能,优7例,良2例. 结论 通过带血管蒂腓骨移植加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术后大段骨缺损,可达到良好临床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 毁损性手外伤急诊修复与重建的方法选择

    作者:赵志钢;王剑利;魏海温;郝佳杰;徐志杰

    目的 探讨毁损性手外伤急诊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修复与重建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对15例手指和(或)手掌毁损伤分别采用手指移位再植、游离皮瓣移植桥接再植以及组合组织瓣移植、足趾移植的方法,急诊行手再造. 结果 本组15例,移位再植手指及游离足趾移植共21指,17指成活,4指坏死,成活率为81%,术后随访6个月至2.5年,再造手外形尚可,感觉部分恢复,再造手恢复一定的抓、捏、握的功能,虎口对掌分离角20°~55°,闭合角16°~ 45°,指端对合小距离0~19 mm.根据国际手外科联合会Nakomura Tamal手功能评价方案,优5例,良6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73.3%. 结论 利用毁损手残余手指结合组织瓣移植和足趾移植急诊手再造,可获得患手功能的部分恢复和重建,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 拇指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一期修复拇指指端缺损

    作者:秦建忠;王培吉;董启榕;王颖

    目的 探讨应用拇指近节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一期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设计拇指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一期修复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创面8例,皮瓣切取面积为2.0cm × 3.5 cm~2.5 cm×5.0cm,供区均直接缝合. 结果 术后皮瓣均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患侧拇指指间关节活动度与健侧接近.患指指腹的两点辨别觉平均为9.2 mm. 结论 应用拇指近节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一期修复拇指指端缺损临床效果良好.

  • 动脉供血不良的趾腹侧方皮瓣的处理

    作者:刘良燚;杨延军;马立峰;李木卫;刘铭波;张子清

    目的 探讨应用趾底动脉吻合指动脉的趾腹侧方皮瓣动脉血供给不良时的处理办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对9例拇、手指末节指腹皮肤缺损,应用游离第一趾腓侧趾腹皮瓣修复5例,第二趾胫侧趾腹皮瓣修复4例,切取面积2.6cm×1.7cm~3.2cm×2.1 cm,应用指动脉远端吻合皮瓣趾底动脉终末端修复供血不良的皮瓣. 结果 9例趾腹侧方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随访6~ 14个月,指体末节指腹饱满,两点辨别觉6~10 mm. 结论 应用指动脉远端吻合皮瓣趾底动脉终末端修复供血不良的皮瓣临床效果良好,为动脉供血不良的趾腹侧方皮瓣恢复供血提供良好解决方案.

  • 碾转撕脱性断指再植的临床及治疗特点

    作者:林大木;吴志鹏;褚庭纲;丁健;宋永焕;杨景全;吕雷;高伟阳

    目的 探讨碾转暴力作用下撕脱性断指的临床特点和手术要点.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对16例17指的碾转暴力作用下撕脱性断指,在10 ~15倍显微镜下进行断指再植术.其中拇指2指,示指7指,中指4指,环指1指,小指3指.3指为远节离断,5指为近节离断,9指为中节离断.结果 17指断指成活16指,成活率为94.1%.术后随访3个月到1年,除2例指背局部少许皮肤坏死外,其余外形功能良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9指,良6指,差2指,优良率为88.2%. 结论 碾转撕脱性断指的损伤特点有别于旋转撕脱性断指,采用移植修复动脉,并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静脉吻合,加强对神经功能的修复,可获得良好的成功率.

  • 腓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巨大前足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易建华;李智勇;胡军;牛晓锋;刘小林

    目的 评价腓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前足底部巨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 1月,根据软组织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腓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逆行移位修复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6~58岁,左侧4例,右侧5例.切取皮瓣范围15 cm×12cm ~26cm×18 cm. 结果 术后随访8~16个月,9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局部回流不畅浅表坏死,经换药及对症治疗后痊愈.受区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供区愈合良好. 结论 腓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是修复足底部较大和较远的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 不同方式修复全手指脱套伤23例疗效分析

    作者:张广亮;巨积辉;金光哲;李祥军;刘跃飞;李建宁;唐林峰;侯瑞兴

    目的 探讨几种修复全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 方法 原位再植一期修复全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11例23指;游离腹部皮瓣一期修复3例6指,二期l例1指;第二趾甲皮瓣一期修复9例13指,二期修复1例2指. 结果 再植组15指成活,8指坏死.游离腹部皮瓣3指顺利成活,3指坏死.第二趾甲皮瓣13指全部顺利成活.随访6个月~7年,平均随访2.5年.修复手指外形较好,质地良好,感觉和功能恢复满意.足部供区1例植皮处中央出现破溃,经换药后愈合,其余供区一期愈合,无瘢痕挛缩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步态正常、无足部疼痛或行走不适感. 结论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职业、需求、身体条件、受伤时生命体征和伤情特点等选择合适的术式治疗全手指脱套伤,就能够取得令患者满意效果.

    关键词: 脱套伤 再造 移植
  • 利用虎口动脉和邻指动脉转位重建拇指旋转撕脱离断指体血运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育杰;丁小珩;杜丽;刘元富;刘春雷;屈志刚;曹学成

    目的 探讨利用虎口动脉和示指尺侧指固有动脉转位治疗拇指旋转撕脱离断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对16例拇指旋转撕脱离断患者分别采用虎口动脉转位(A组,8例)和示指尺侧指固有动脉转位(B组,8例)重建离断拇指动脉供血.A组:男6例,女2例;年龄(27.0±9.5)岁.致伤原因:机器绞伤7例,车祸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1±3.1)h.离断平面:近节指骨基底部5例,掌指关节平面3例.B组:男5例,女3例;年龄(29.7±13.7)岁.致伤原因:机器绞伤6例,绳索绞伤2例.离断平面: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1±2.2)h.近节指骨基底部4例,掌指关节平面4例;静脉、神经、肌腱修复按照常规进行. 结果 A组、B组共16例断指全部成活.A、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2±0.8)h及(5.3±0.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 10个月(平均6.9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使用标准,A、B组优良率均为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用虎口动脉和示指尺侧指固有动脉转位治疗拇指旋转撕脱两种方法疗效相近,但前者操作更简便,创伤更小,是一种较好的再植方法.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作者:石鑫;姜梅;买买提江·卡斯木;姜磊;郝玉军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性高血压的疗效. 方法 自2009年9月到2011年6月间,采取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脑神经疾病患者中36例术前伴有神经源性高血压.对12例合并有高血压的左侧脑神经疾病患者进行左侧延髓腹外侧区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术前及术后监测患者血压、血管紧张素A2、醛固酮水平,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时间10个月.观察其血压恢复情况. 结果 随访示患者高血压情况有较为明显的改善,行左侧延髓腹外侧区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探查12例患者术后高血压治愈3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术后较术前血清血管紧张素、醛同酮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行左侧延髓腹外侧区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探查组24例术后高血压治愈3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7例. 结论 异常血管袢压迫脑神经根及延髓,长期疼痛刺激和情绪紧张是神经性高血压的病因之一,行左侧延髓腹外侧区的显微血管减压术可使神经源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下降.

  • 手部组织缺损修复方法的个性化路径式选择

    作者:张敬良;雷彦文;宋君;李杭;黄忠明;郭桥鸿;何明飞;万华;谢振荣

    目的 探讨手部组织缺损时如何较快地进行路径式个性化的修复方法选择. 方法 通过总结临床上治疗过的3559例病例,对不同情况的手部组织缺损进行分类,总体分皮肤软组织缺损和复合组织缺损两大类,而每一类又根据缺损面积、质地、缺损组织种类、是否有骨肌腱等外露情况,再分出11种缺损类型,并相应选择出游离植皮、腹部带蒂皮瓣、游离皮瓣、微型游离皮瓣、微型游离复合组织瓣等18种可选手术方案.其中皮肤软组织缺损多采用游离或带蒂皮瓣修复,而复合组织缺损多采用游离或带蒂复合组织瓣修复,通过归纳,从而形成一条较为快捷的手术方案筛选思路. 结果 本组共3559例,其中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移植802例,顺利成活787例;部分坏死8例;失败7例;成活率98.2%.带蒂的组织移植1302例,顺利成活1288;部分坏死14例;成活率98.9%;全厚植皮1455例,顺利成活1432例,部分坏死23例,成活率98.4%.本组中,共有254例获得6~ 36个月的随访,患者手部外观无明显臃肿,皮瓣区质地、弹性及功能满意.感觉恢复为S2 ~S4;两点辨别觉5~8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良率达86.7%. 结论 将手部组织缺损进行分类并列出相应的手术方案,可更有效的对手部组织缺损进行合理的手术方案选择和治疗.

  • 改良指动脉岛状皮瓣重建指尖的应用

    作者:钱俊;芮永军;张全荣;薛明宇;张志海

    指端缺损是手部外伤中十分常见的一类损伤.这类损伤往往合并甲床及指腹缺损、指骨外露,治疗比较困难.以往一般采用残端修整,或切除残甲、岛状皮瓣覆盖,或短缩部分指骨,皮瓣修复指端,但均造成指甲缺失,影响手指的外形美观,给患者带来功能障碍与心理影响.2008年3月至2011年7月,我们采用岛状皮瓣联合筋膜瓣重建指尖缺损14例,取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 游离腓骨及小腿外侧皮瓣再造足跟的体会

    作者:郑晓菊;王保山;王新宏;仇永锋;张忠;代创国;李海军

    跟骨是人体的主要负重部位,一旦缺损足正常功能难以维持.国内学者用带蒂腓骨及髂骨进行修复,为此类伤的治疗提供了方法[1-2].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对2例跟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腓骨及皮瓣复合组织移植修复.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2例,均为男性,年龄29、44岁,均为外伤所致.2例跟骨仅保留约2.0 cm.其中1例急诊入院,跟、距骨关节面尚可,跟骨残端外露,X线见跟骨缺损约4.0 cm,软组织缺损25 cm×10 cm,急诊清创,于伤后21 d取同侧腓骨及皮瓣移植;另一例伤后1年就诊,其残端用胫后逆形岛状瓣覆盖,在跟骰关节的跖侧面有溃疡形成,X线见跟骨缺损约4.5 cm,跟骨关节面呈粉碎状态.

    关键词:
  • BMP2的表达对联合培养体系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作者:董苑;杨瑞年;王福科;刘流

    目的 研究BMP2在hBMSCs和hUVECs体外联合培养系统中对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 方法 选用第三代hUVECs、hBMSCs细胞以及经BMP2特异性静默干扰处理的hUVECs细胞建立联合培养体系.观察不同培养组单独hBMSCs组、hUVECs与hBMSCs细胞联合培养组以及经BMP2蛋白静默干扰处理hUVECs与hBMSCs细胞联合培养干扰组中BMSCs数量,运用酶活性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对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在BMP2静默的hUVECs联合hBMSCs培养干扰组观察到随BMP2蛋白分泌减少,hBMSCs的细胞数目下降,但仍高于单独hBMSCs培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培养体系中运用RNA干扰技术静默血管内皮细胞对BMP2的表达后,联合培养干扰组内hBMSCs对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在同一时间点表达低于联合培养组,但仍然高于单独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联合培养体系中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BMP2在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诱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新型钌(Ⅱ)配合物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容智敏;郭奇峰;刘四红;刘青华;徐绘华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探讨新型钌(Ⅱ)多吡啶配合物△-[Ru(phen)2MCMIP]2+(△-1)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株增殖及凋亡作用. 方法 CCK-8法检测经0.00、12.50、25.00、50.00、100.00、150.00 μmol/L△-1作用24、48、72 h后,MG-63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经0.00、25.00、50.00、100.00 μmol/L△-1作用24h后,MG-63细胞的凋亡及周期变化. 结果 △-1可明显抑制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并呈明显剂量和时间依赖性;24、48、72 h IC5o分别为57.80 μmol/L、45.27 μmol/L、32.51 μmol/L;流式细胞术检测得不同浓度△-1作用24h后,细胞早期凋亡比例从(1.06±0.12)%上升至(37.10±1.25)%,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o/G1期. 结论 △-1能抑制MG-63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o/G1期.

  • 同侧足踝大腿下端再植一例

    作者:孙明举;张雷;王艳辉;高赛明;曾祥文;李小玲;冯中华

    患者男,37岁,因矿车挤压致右膝部及小腿严重毁损伤,左胫腓骨闭合性骨折约4h于2011年2月1日收入院.右侧下肢:于膝下大部离断,膝后部大部软组织缺失,腘动、静脉缺损,坐骨神经挫裂,连续性存在,股骨髁至胫骨结节软组织挫裂脱套,创面污染严重,髌骨缺损1/3;胫骨结节至踝关节上2cm处严重毁损伤,足背外侧有2.0 cm×2.5 cm皮肤挫灭.左侧:左胫、腓骨中段骨折,无明显皮肤损伤.诊断:失血性休克;右膝部挫裂脱套伤;小腿离断毁损伤;足部挫裂伤,左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急诊行右足踝再植于右大腿下端并足背清创加VSD封闭负压吸引术,左胫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

    关键词:
  • VEGF165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赵成利;梁瑜;谢文斌;张立;王冕;匡斌;邓国三

    目的 构建VEGF165慢病毒包装质粒,通过慢病毒介导VEGF165感染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并验证其表达情况,为高表达VEGF的HBMSCs应用于血管再生和治疗临床创面愈合提供研究基础. 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提取的人体组织总RNA逆转录扩增VEGF165,经双酶切后与pLVX-IRES-ZsGreen1真核载体连接,在脂质体介导下将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的病毒液感染HBMSC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VEGF165荧光融合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VEGF165 mRNA的表达.对结果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双酶切产物于576 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测序结果与预期符合,表明所构建重组质粒pLVX-IRES-ZsGreen1+VEGF165结构正确.构建质粒转染293T细胞并产生高滴度含目的基因VEGF165的慢病毒,感染hBMSCs后,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强绿色荧光蛋白表达,qRT-PCR结果显示慢病毒感染组VEGF165 mRNA表达水平为32.27±1.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成功构建VEGF165慢病毒包装质粒,并感染hBMSC,为其基因治疗应用于临床提供了依据.

  • 颞下微骨窗入路的显微解剖

    作者:邵雪非;王良伟;陶进

    目的 研究颞下微骨窗入路的显露范围,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采用10%甲醛溶液固定并灌注好的尸头标本10例,在各个标本上模拟颞下微骨窗入路的切口,以颧弓为基线,做3.0cm×2.5 cm大小的骨窗,在显微镜下观察显露的范围和测量重要结构的距离. 结果 颞下微骨窗入路,可以显露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小脑幕游离缘、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P1 ~ P2段、三叉神经根水平以上的脑桥和中脑的腹外侧面、前、后床突以及后交通动脉和脉络丛前动脉、垂体柄上段. 结论 该入路可有效的保护颞浅动脉及面神经浅支,对颞肌的损伤小,可减少传统颞下入路在开颅过程中对头皮、颅骨及邻近组织的损伤;可较好的显露鞍上区、岩斜区、小脑幕切迹区以及脑干腹外侧区.

  • 分叶型穿支皮瓣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欣;潘佳栋;胡皓良;周丹亚;胡瑞斌;杨科跃;陈宏;章伟文

    目的 探讨多个同源穿支血管为蒂的分叶型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不规则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我科采用吻合一组血管的分叶型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不规则创面15例.其中,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10例、骨间后动脉分叶穿支皮瓣3例、腓肠内侧动脉分叶穿支皮瓣2例;双叶型皮瓣12例,三叶型皮瓣3例;皮瓣单叶切取面积2.5 cm×2.0 cm~15 cm×8.0 cm.所有皮瓣供区创面均一期缝合关闭. 结果 13例皮瓣顺利成活,2例各有一叶皮瓣部分坏死,经二期植皮可覆盖残留创面.术后随访3~15个月,皮瓣面积无明显回缩,色泽与受区相似,供区瘢痕挛缩不明显. 结论 由同一源血管供养的分叶型穿支皮瓣血供可靠,能一次性覆盖肢体相邻的多个创面;同时,通过皮瓣各叶间的不同组合,它又能把长条状皮瓣变为各种形状,特别适合于四肢不规则创面的修复重建.

  • 吻合浅静脉的邻指逆行指动脉Y-V血管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宇舟;芮永军;糜菁熠;邱扬;华雍

    目的 探讨吻合浅静脉的邻指逆行指动脉Y-V血管蒂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利用吻合浅静脉的邻指逆行指动脉Y-V血管蒂皮瓣修复20例手指近指间关节以远软组织缺损,其中示指12例,中指8例,皮瓣面积大4.5 cm×3.5 cm,小3.5 cm ×2.5 cm,血管蒂长度平均4.0 cm,均吻合一支浅静脉,缝接指背神经14例,供区全厚皮片植皮.结果 20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随访8 ~16个月,皮瓣外形及质地满意,缝接神经的两点辨别觉恢复至7~9 mm,未缝接神经的感觉恢复至S2~S3,供区外形及功能无明显影响. 结论 邻指逆行指动脉Y-V血管蒂皮瓣可形成较长的血管蒂,修复近指间关节以远软组织缺损,通过吻合浅静脉可明显减轻皮瓣的静脉回流压力,提高皮瓣的成活质量,术后疗效满意.

  • 高频彩超结合超声造影技术在穿支皮瓣术前设计及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范新宇;徐永清;徐龙江;董凯旋;苏锡雄;许立奇;龙海;李军;朱跃良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及超声造影增强技术(CEUS),定位并检查穿支血管,为皮瓣手术的方案设计和操作提供准确依据 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2年7月对我科49例拟行穿支皮瓣手术患者,在高频彩超基础上运用CEUS行术前探测:皮瓣供区做穿支血管出肌点定位和血管三维重建,测量血管管径及峰值流速;皮瓣受区探测有无血管硬化,有无炎症、脓腔及液性坏死.根据穿支血管直径和峰值流速,结合血管三维图像,首选直径粗、峰值流速快、血管走行平直的穿支血管,设计并切取皮瓣. 结果 49例患者,43例在拟切取皮瓣的49个区域共找到117支穿支,平均每个区域找到2.39个穿支,除6例12个第四腰动脉穿支皮瓣术前探测的30个穿支血管因不需要显露、术中未证实外,其余87个穿支血管均在术中得到证实,所有皮瓣均成活.6例患者根据术前探测结果,认为不适合做穿支皮瓣,改行其他手术,疗效良好.结论 高频彩超能准确定位穿支血管并了解受区情况,结合CEUS可以获得更清晰连续的二维图像和三维立体图像,是提高穿支皮瓣手术准确性和成功率的有效手段.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王珏;田涛;冯少清;章一新

    目的 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进行术前穿支血管特征评估、指导“freestyle”穿支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对下肢软组织缺损40例术前均采用MDCTA行穿支评估,包括位置、口径、走行、与邻近结构的关系.选择优势穿支设计不同的穿支皮瓣进行软组织修复重建,并评估术前与术中穿支位置的吻合率. 结果 应用带蒂螺旋桨穿支皮瓣19例,游离穿支皮瓣21例.术后所有皮瓣均存活,仅1例膝降动脉穿支皮瓣远端出现2 cm×2 cm的坏死,经换药后治愈.供区37例直接关闭缝合,3例通过部分植皮.术前穿支定位与术中所见穿支位置吻合率为97.5%.结论 术前MDCTA可以提供准确的穿支解剖学特征信息,在下肢软组织修复重建时,皮瓣的设计更具随意和准确,手术更加简单、安全,从而减少了供区损伤并获得佳的修复效果.

  • 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修复四肢Gustilo Ⅲc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军;张大伟;赵广跃;祝勇刚;吴子祥;裴国献

    目的 探讨Flow-through皮瓣修复四肢GustiloⅢC型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一期或择期采用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修复重建四肢GustiloⅢC损伤患者16例,年龄18 ~62岁(平均37.5岁),受伤至进行皮瓣手术的时间为5 h~ 16 d(平均6.7d),血管缺损长度为6一16 cm(平均12 cm).前臂外伤患者4例,下肢外伤患者12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严重软组织缺损及节段性血管缺损,肢体存在循环障碍.4例患者一期手术修复,12例患者一期清创负压吸引敷料覆盖1周或数周后,二期行游离皮瓣手术. 结果 术后1例出现创面感染,1例患者术后1d出现血管危象,2例皮瓣边缘局部坏死,皮瓣供区未见并发症.所有患者皮瓣均成活.1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40个月(平均22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血运好,质地柔软,弹性好.术后下肢Johner-Wruhs评分的优良率83.3%,上肢功能Berton评分的优良率75.0%. 结论 Flow-through皮瓣能够不牺牲主干血管,同时实现重建血管、覆盖创面的目的,尤其适用于受伤肢体仅存1支主干血管的病例,重建效果满意,术后功能良好.

  • 数字医学技术在指缺损再造中的应用

    作者:谭海涛;秦豪

    2001年4月27-29日,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主题为"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科技问题"香山科学会议揭开了中国数字人与数字医学研究的序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2].我国数字医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得到迅速开展,数字医学逐渐成为我国21世纪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它正从多个方面改变着现代医学的面貌,在辅助外科手术方面为突出,如复杂解剖结构的三维可视化及测量、外科术前评估、术中导航、人工假体的个性化制造、虚拟仿真手术、远程医疗的实现等[3].目前,数字医学正逐渐渗透到医学的各个学科,诸如耳鼻咽喉科、整形外科、骨科、显微外科等,并从主要应用于骨性组织,逐渐应用于软组织和复合组织[4-9].随着数字医学的快速发展,数字医学技术与拇及手指再造相结合将成为当今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中华显微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4
199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