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2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覃旭方;杨新怀;全婵娟;聂鑫;刘卫华;袁建梅;黄勤

    目的 探讨2.2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近两年在本院眼科接受治疗的20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微切口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中的有效超声乳化时间、超声能量使用和前房稳定性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散光情况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2.2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术中前房稳定性较好,术后散光小,更利于视力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效果分析

    作者:孙艺源;李童

    目的 探讨白内障患者在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与3.0 mm切口白内障手术下的术后角膜散光效果.方法 该研究方便选取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就诊该院(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眼科)的白内障患者60例82眼,并随机分为观察组白内障患者40眼,对照组白内障患者42眼.观察组的白内障患者行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微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的白内障患者行常规3 mm切口白内障手术.记录两组白内障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术后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角膜散光、角膜内皮计数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0.84±0.12)明显高于对照组(0.75±0.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观察组白内障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0.86±0.41)、(0.75±0.4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9±0.36)、(1.02±0.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内障患者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的角膜内皮计数(2651.61±265.22)、(2296.75±282.71)、(2325.36±267.81)与对照组(2619.53±302.44)、(2218.76±362.43)、(2273.42±284.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的术后裸眼视力恢复较好,且角膜散光较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 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对比探讨

    作者:姜瑾

    目的: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探讨和研究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促进患者康复方面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之间在我院眼科进行诊疗的120名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120名白内障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的60名白内障患者采用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对观察组的60名患者采用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比较这两组白内障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的60名白内障患者中治疗效果非常好的有30例,良好的患者有10例,较差的有20例;观察组的60名患者中治疗效果非常好的有45例,良好的有12例,较差的有3例,观察组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治疗方式相比,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促进白内障患者的视力恢复方面的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有效改善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2.2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早期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张素华;张哲;于花;赵炬伟;马静;江琳;刘建亭;董慧;郭彩虹

    目的 对比2.2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与 3.0mm标准切口同轴超声乳化手术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6月至2011年11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70例(70眼),随机分为2组:2.2 mm组35例(35眼),3.0 mm组35例(35眼),分别通过2.2 mm微切口及3.0mm标准透明角膜切口行同轴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Alcon公司 Infiniti),植入Alcon公司SN60WF人工晶状体.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早期视力,中央及切口部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厚度,切口部位形态(内切口哆开、角膜后弹力层脱离),角膜水肿的影响.结果 裸眼视力两组术后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7),矫正视力术后1周及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16,0.911).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第1天,两组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2.2 mm组P=0.002,3.0 mm组P=0.001,但两组间比较,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减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6);角膜切口内皮细胞密度减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0).中央角膜厚度两组术后第1天增厚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1).角膜切口厚度两组术后第1天,第1周及第2周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第3周时,2.2 m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而3.0mm组,至1个月时,差异才无统计学意义(P=0.278).角膜水肿率两组术后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7).2.2mm同轴微切口组术后第1天内切口哆开率低于3.0mm组,P=0.040,同时内切口后弹力层脱离率低于3.0mm组,P=0.023.结论 2.2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与3.0 mm标准切口超声乳化手术相比,对角膜形态影响小,并发症发生机率减小,术后角膜切口愈合时间缩短,术后角膜伤口恢复更快.

  • 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徐涤非;杨洪

    目的:探讨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94例行超声乳化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分为同轴微切口(1.8 mm)治疗组和同轴小切口(3.0 mm)治疗组,每组各47例,观察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视力、角膜内皮计数、角膜散光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视力以及角膜内皮计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切口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小于小切口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采用同轴1.8 mm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术源性散光更小,视力恢复好,且并发症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巩膜瓣下同轴微切口冷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探讨

    作者:马欣欣;朱彤;赵剑

    目的:探讨应用巩膜瓣下同轴微切口冷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诊断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22例(26只眼)作为研究对象,26只眼均采取巩膜瓣下同轴微切口冷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方式。检测并记录术后第1周、1个月、2个月患眼视力、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 IOP)、前房深度(anterion chamber depth, ACD)、散光情况,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26眼术后第1周、1个月、2个月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 P<0.05);术后IOP控制满意,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测得ACD较术前明显加深;散光度数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中还发现患者术后会有不同程度的异物感、眼红症状,且于术后1个月症状基本消失。结论巩膜瓣下同轴微切口冷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满意、方便快捷、对散光影响小,且更好地降低了对角膜的损伤。

  • 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对比观察

    作者:马应;赵军民

    目的 对比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效果,初步探讨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技术优点.方法 将142例(16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80眼),分别行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实验组)及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PT)及超声能量,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角膜水肿、视力情况和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中前房稳定性.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中超声能量使用及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角膜水肿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视力恢复情况实验组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角膜内皮细胞术前术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对照组前房稳定性低于实验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中前房稳定性及术后视功能恢复优于微切口双手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 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

    作者:曹丹敏;王勇;王世明;鲍先议;周龑莉;许荣;彭婷婷;孙明

    目的 比较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phacoemulsification,Phaco)及标准切口Phaco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12例(312眼)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研究组(2.2 mm同轴微切口组)159例,对照组(3.0 mm标准切口组)153例.记录两组术前数据,包括年龄、性别、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滞后性(corneal hysteretie,CH)、角膜阻力因数(corneal resistance factor,CRF)、Goldmann相关眼压(goldmann correl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IOPg)、角膜补偿眼压(corneal compensated IOP,IOPcc)、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ndothelial cell count,ECC);术中数据包括累积能量复合参数(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手术时间.术后1d、1周、2周、1个月复查,比较两组UCVA、BCVA、ECC、CCT、CH、IOPg、CRF和IOPcc.结果 术后1d两组CH、CRF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研究组CH、CRF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CH、CRF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术后2周,两组CH、CRF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均为P>0.05);两组IOPg、IOPcc仍高于术前(均为P<0.05),而低于术后1周(均为P<0.05);两组CCT恢复至术前水平(均为P>0.05).术后4周,两组CH、CRF、IOPg、IOPcc、CCT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均为P>0.05).术前,两组CH、CRF与CCT存在正相关性(研究组:r1=0.43,r2=0.52,对照组:r1=0.56,r2=0.53;均为P <0.05).术后1d,两组CH与CCT均无相关性(r1=0.13,r2=0.10,均为P>0.05).两组的CRF值与CCT在不同时相始终存在相关性(均为P<0.05).两组间不同时相的CH与CRF均存在正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同轴微切口Phaco和标准切口Phaco均会改变角膜生物力学特征.同轴微切口Phaco比标准切口Phaco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特征恢复更快.

  • 1.8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及修复研究

    作者:王静;莫纯坚

    目的 探讨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其修复特点.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10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切口组和微切口组,分别行常规3.0 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1.8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使用角膜内皮显微镜于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检查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对两组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两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两组术前六角形细胞比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六角形细胞比例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两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1 d、1周中央角膜厚度增加明显,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后1 d、1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中央角膜厚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 结论 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进一步缩小了手术切口,术后恢复更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建丽;韩英军;张满红;梁天蔚

    目的 分析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经临床确诊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80例(80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行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并发症,同时观察比较两组随访末期的手术疗效.结果 对照组40例患者中,手术完全成功29眼,相对成功6眼,失败5眼,手术成功率87.5%;观察组40例患者中,手术完全成功34眼,相对成功5眼,失败1眼,手术成功率9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视力均显著提高(均为P<0.05);术后1d,对照组视力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视力好于对照组.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术后1d,对照组眼压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各时间点中央前房深度均显著增加(均为P<0.05);术后1d、1周、1个月及6个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中央前房深度大于对照组.结论 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恢复快.

  • 吸罐式囊膜抛光技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俊洪;张建珠;黄伯健;江瑜;庄义昭;李雪霞;卢国仁

    目的 探讨在1.8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应用吸罐式囊膜抛光技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7例(102眼),年龄42 ~ 74岁,晶体混浊分级为Ⅱ~Ⅳ级,在施行1.8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时行吸罐式前后囊膜抛光,对其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以及后囊膜情况进行临床观察,随访1年.选择同期常规施行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乳化术患者83例(98眼)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抛光组102只眼中有2只眼后囊膜破裂,术后眼前节炎性反应两组病例无差异,术后1年抛光组患者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3个月、1年抛光组后囊膜混浊发生率分别为0%、2.0%、5.1%,对照组分别为3.1%、8.2%、14.3%,抛光组PCO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应用吸罐式前后囊膜抛光技术能有效去除晶状体囊膜上皮细胞及后囊膜晶体皮质纤维,阻止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及化生,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

  • 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白内障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海松;武哲明;陈韵;华山;何曼莎

    目的 观察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72只眼)患有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2例,34只眼)行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照组(36例,38只眼)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观察指标包括术前、术后佳矫正视力、眼压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观察时间为术前、术后1周、1月、3月、6月、12月.结果 术后两组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及术后1周2组佳矫正视力无差异,术后1月、3月、6月、12月治疗组佳矫正视力均优于对照组;术前2组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相比无明显差异,术后各个时间点治疗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有差异性(P均<0.001);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眼压无差异(P<0.05).结论 对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术中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可减轻术后黄斑水肿,改善患者术后中、远期视力.

  • 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对白内障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影响

    作者:易绍艳;杜福勤;杨秋梅

    目的:分析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对白内障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将300例300眼接受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150眼。观察组患者采用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同轴常规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有效超声乳化时间( effective phaco time,EPT)、平均超声能量( average ultrasound energy, AVE )、术中前房稳定性、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术前和术后1d,1wk,1、3mo时测得的裸眼视力( UCVA )、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数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程度。
      结果:两组EPT、AVE及术中前房稳定性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UCVA、角膜散光度数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术后1d,1wk,1mo 时UCVA均明显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wk,1、3mo时,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数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1wk,1、3mo时,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比较,UCVA、手术源性散光度数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小,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程度低,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 囊袋张力环联合虹膜拉钩在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立刚;王丽曌;张德秀

    目的::评价囊袋张力环联合虹膜拉钩在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1-01/2014-09收治的21例21眼外伤性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前患眼悬韧带离断范围在6个钟点范围以内,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根据悬韧带离断范围大小使用1~4个虹膜拉钩,水分离、水分层,超乳劈核法吸除白内障,术中不同时期植入囊袋张力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瞳孔及术中有无玻璃体脱出、囊袋撕裂情况和悬韧带离断范围有无扩大。结果:患者21例术后随访3~12mo,随访终末期矫正视力:<0.3者1眼,0.4~0.7者15眼,>0.8者5眼;眼压均在正常范围以内。20例患者人工晶状体位正,光学区中央位于视轴处,无严重眼部并发症;1例因自发性囊袋破裂,人工晶状体坠入玻璃体腔,后行玻璃体切除和悬吊术处理。结论:在虹膜拉钩和/或囊袋张力环的辅助下,通过设置合理的超声乳化参数,能够较好地完成悬韧带离断范围小于6个钟点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后效果满意。

  • 浅析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系统应用在白内障手术的可行性观察

    作者:邹林

    目的浅要分析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系统应用在白内障手术的可行性观察。方法选取10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采用3.0mm标准透明角膜切口和1.8mm微切口行同轴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对比两组超声乳化所用的平均超声能量和有效超声时间,手术后两组矫正视力,均没有差异对比没有显著差异(>0.05);在术后观察组的裸眼视力优于对照组,手术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源性散光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有差异(<0.05)。结论对于白内障患者采用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系统有效减少了手术源性散光,对于术后视力的恢复有显著的效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