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중화현미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036
  • 国内刊号: 44-120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庞水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延迟一期显微手术修复外周神经损伤

    作者:冯经旺;汤克沪;冯运华;尹知训;肖志林;沈景辉;谭志伟;林智峰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延迟一期手术修复外周神经损伤的治疗体会.方法对51例63条外周神经损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延迟一期手术修复,手术方法包括神经直接缝合、神经松解、神经移植桥接.手术距伤后时间:6~23 d,平均11.5 d.结果术后伤口全部甲级愈合.随访9个月~8年,感觉、运动、功能综合评价优(≥M4S3)15例,良(M3S3)26例,可(M2S2)7例,差(≤M1S1)3例.优良率80.9%.结论对于失去一期修复治疗机会的外周神经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延迟一期修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陈健民;徐晖;肖立军;陈文贵;李杰文

    目的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小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切取皮瓣面积大8 cmרcm,小5 cm×6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0个月~3年,功能良好,外形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运良好,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有效地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 下肢严重开放性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作者:黄新;江长青;万圣祥

    目的探讨下肢严重开放性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ⅢB、ⅢC型的病例,采用吻合胫前和/或胫后动脉皮瓣,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加坚强内和/或外固定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吻合的胫前和/或胫后动脉均通畅,游离皮瓣均存活,未见血管危象,2例带蒂皮瓣远端出现坏死,经换药愈合,其余皮瓣均存活;除1例出现骨髓炎外,所有病例都保留了肢体.术后经1年到1年半随访,肢体功能大部分恢复,外形满意.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下肢严重开放性损伤是安全、有效的,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在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荣锐;魏巍;解云川;付庆斌;唐华羽;翟饶生;王日光

    目的评价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肿瘤段桡骨切除,吻合血管保留腓骨小头的自体游离腓骨移植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行桡骨远端瘤段切除,用带血管的自体近端腓骨移植,修复桡骨缺损并重建腕关节,术后就放射学及功能评价内容进行随访.结果临床应用12例,术后平均随访48个月,均无局部复发,移植骨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时间为3.5个月.主观满意度为优良,1例终行关节固定术.重建腕关节活动范围掌屈20°~40°,背伸30°~60°,尺偏20°~40°,桡偏15°~20°.握力是健侧的40%~85%,无腕关节不稳和畸形.腕关节功能评价采用Enneking标准,优2例,良8例,一般2例.结论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经广泛切除后,用自体吻合血管的带腓骨小头游离腓骨移植治疗,既彻底切除了骨肿瘤,又保存了患侧上肢,同时较好地保留腕关节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25例

    作者:李瑞君;路来金;宫旭;于家傲;刘志刚

    目的比较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各类修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通过6个月~7年随访,分析和比较8种类型的皮瓣:足底内侧岛状瓣7例、小腿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6例、外踝上逆行岛状皮瓣3例、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3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带蒂足背皮瓣1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4例、游离腓动脉皮瓣1例,共29个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效果.结果29个皮瓣中27个皮瓣完全成活,2个部分坏死.足底内侧皮瓣的外形、质地佳,有感觉功能,皮瓣与跟骨有良好的贴附,负重后表皮可形成较厚的角化,无冻伤、烫伤及溃疡形成,患足可以正常负重.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及小腿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等带蒂皮瓣表皮均无明显角化,表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损、水疱或溃疡,皮瓣与跟骨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滑动,影响足跟完全负重.结论采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效果好,但修复面积有限,采用不同形式的小腿皮瓣修复效果无明显差别;游离股前外侧皮瓣适合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

  • 神经端侧缝合的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21例

    作者:吴强;李康华;贝抗胜;黄水云;李雄;唐华军

    目的研究一期重建失神经髂腹股沟皮瓣感觉修复手部组织缺损的方法,探讨神经端侧缝合法重建皮瓣感觉的效果.方法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21例,其中A组11例直接行皮瓣移植,B组10例皮瓣切取时,保留髂腹股沟皮瓣营养神经近端足够长一段,与皮瓣受区供体神经呈30°~45°端侧缝合,于术后2、4、8、16和24周测皮瓣感觉、自主神经功能.结果19例皮瓣完全成活,两组各1例部分坏死,A组1例经再次游离植皮术治愈,B组1例经换药愈合;随访6~24个月,B组皮瓣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部分重建,其感觉恢复等级和范围均优于A组;供体神经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带蒂髂腹股沟皮瓣转位修复手部组织缺损时,神经端侧缝合法可重建皮瓣的感觉功能,操作简便、有效,对手外科有重要意义.

  • 经颅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作者:陈谦学;吴立权;陈治标;刘仁忠;晏炳元;郑必全;徐海涛;简志宏

    目的探讨提高垂体腺瘤手术疗效的技术与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187例,经眶上锁孔入路39例,经额下入路20例.结果肿瘤全切151例(61.4%),次全切79例(32.1%),大部分切除16例(6.5%),死亡3例,随访3个月~1年,16例复发行放射治疗或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基于肿瘤的大小、质地、肿瘤侵犯的范围及术者对手术方式的认识和掌握熟练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注意对视神经及视交叉、垂体柄、下丘脑和穿支动脉的保护,肿瘤残余或呈侵袭者术后辅以放疗,可显著提高垂体腺瘤的手术疗效.

  • 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周东;李昭杰;林志俊;许作奎;詹升全;林晓风

    目的总结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的特点.方法对32例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术中所见、组织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显微手术治疗技巧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影像学中肿瘤呈三种类型,即囊性伴壁结节型(20例,62.5%)、假囊性伴壁结节型(10例,31.3%)和实质型(2例).术中见肿瘤无包膜或有假包膜,大多与周围组织间有相对清楚的界限.镜下为双极毛发样或纤维状细胞,伴有Rosenthal纤维.肿瘤全切除28例,大部切除4例.结论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有比较典型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显微手术全切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 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手术后缺损

    作者:李浩;伍国号;刘均墀;彭汉伟;魏茂文;陈文宽

    目的探讨头颈部晚期肿瘤切除术后,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资料,其中口颊癌15例,口底癌2例,喉癌2例,喉咽癌1例,上颌窦癌2例,头面及颈部皮肤癌4例.结果25例股前外侧皮瓣成活,生长良好,1例修复口底缺损因术后发生血循环危象,经抢救无效坏死.术后随访5个月~15年,外观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股前外侧皮瓣组织量丰富,适用于修复头颈部大块皮肤软组织缺损及修复口底、口颊部洞穿缺损.

  • 手部肌腱及神经损伤f的显微外科修复

    作者:刘坚义;杨进顺;姚晓军;王伟雄;冯骏;徐凡;姚志挺;罗讪

    目的探讨手部肌腱、神经损伤的急诊显微外科修复的的临床疗效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显微外科修复的261例手部肌腱、神经损伤临床资料.其中,肌腱修复225例,神经修复36例.结果手部的功能良好,肌腱活动正常,感觉良好.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8.1%.结论手部肌腱、神经损伤后早期高质量的显微外科修复,术后早期积极的功能康复治疗,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创伤 急诊 显微外科
  • 以腓动脉为蒂腓骨瓣移植一期修复上颌骨缺损

    作者:张龙城;杨华;全超坤;钟海林;刘国石;韦干观;林文彪;石建辉

    目的评价以腓动脉为蒂腓骨瓣修复上颌骨切除术后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上颌骨恶性肿瘤切除术的病例,切取自体带监测皮岛、以腓动脉为蒂的腓骨瓣,Ⅰ期移植修复上颌骨切除后的组织缺损,在手术显微镜下吻合腓动静脉与受区的动静脉,通过观察监测皮岛的血供变化,及时了解移植腓骨的血供情况.结果以腓动脉为蒂腓骨瓣修复9例Ⅱ类上颌骨缺损和3例Ⅲ类上颌骨缺损,12例移植瓣全部存活.术后外形和功能短期内均基本恢复.结论以腓动脉为蒂腓骨瓣Ⅰ期修复颌面部切除术后大范围组织缺损成功率高,有利于尽早改善患者术后的功能和外形,是修复重度颌面畸形的良好方法之一.

    关键词: 上颌骨 腓骨瓣 移植
  • 游离髂骨皮瓣移植一期修复胫骨创伤后骨髓炎骨缺损

    作者:李康华;唐举玉;刘俊;谢松林;刘鸣江

    目的探讨游离髂骨皮瓣移植一期修复胫骨创伤后骨髓炎骨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2001年3月至2004年8月,收治8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骨缺损病例,病灶清除后,胫骨外固定器固定,皮肤软组织缺损和骨缺损采用游离髂骨皮瓣移植一期修复.结果移植髂骨皮瓣全部成活,但术后2例发生静脉危象.创口无感染,移植髂骨均在术后6~12个月内骨性愈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游离髂骨皮瓣移植,可以明显改善受区骨的血运,增强抗感染能力,加速骨的愈合,缩短疗程,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是一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骨缺损的理想方法.

  • 吻合双静脉的游离腓骨瓣移植206例

    作者:毛驰;俞光岩;彭歆;郭传殡;黄敏娴

    目的探讨吻合两根静脉的游离腓骨瓣移植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可靠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同时吻合两根静脉的游离腓骨瓣移植修复上、下颌骨缺损206例,选用的受区静脉包括颈外静脉、面前静脉、面总静脉和颈内静脉,占全部受区静脉的86.9%.结果术后1块腓骨瓣因动脉血栓而改用非血管化骨移植,游离腓骨瓣的临床成活率为99.5%,术中和术后均无静脉危象发生.结论同时吻合两根静脉的游离腓骨瓣移植可有效防止或降低静脉危象的发生率,提高游离腓骨瓣移植的成功率.

  • 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粹业;马世前;梁军;李郁享;仇继任;唐国能

    目的报告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胫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近4年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和隐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胫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0例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20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远端皮缘少许坏死(经换药处理愈合),5例皮瓣表皮剥脱,4例略显臃肿;经3~16个月随访所有皮瓣质软耐磨,效果满意.结论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是修复小腿胫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具有手术操作容易、皮瓣成活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两种显微手术方式处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秀兰;葛坚;蔡小于;林军;黄圣松

    目的探讨两种显微手术方式对处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拟定手术适应证,对临床收治的45例5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单纯抗青光眼手术(trabeculectomy,Trab),或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phacotrabeculectomy+IOL,PhacoTrab+IOL).比较不同适应证下两种手术方式初步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与术前相比:两组眼压均明显降低(P值均<0.001);PhacoTrab+IOL组视力提高占77.3%(P=0.026)、前房深度加深(P<0.001)、房角加宽或重新开放、C值提高(P<0.001);Trab组视力提高仅占39.3%(P=0.026)、前房深度和房角改变均不明显(P>0.05),但C值亦有改善(P<0.001);两组均未见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两种显微手术方式适合不同的病人情况.PhacoTrab+IOL组有更好的房角开放、C值改善以及视力提高等优势,提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能有效地从发病机制上处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 外科皮瓣在手外伤急诊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解军

    目的总结应用外科皮瓣在急诊手外伤皮肤缺损修复手指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外科带蒂皮瓣修复皮肤缺损120例.其中,前臂逆行岛状皮瓣22例,指动脉岛状皮瓣10例,髂腹股沟皮瓣17例,胸部带蒂皮瓣40例,腹部带蒂皮瓣31例.结果120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腹部皮瓣和髂腹股沟皮瓣因脂肪较厚,稍显得臃肿,全部做了去脂修整.随访6~18个月,手部功能、外形恢复良好.结论应用带蒂皮瓣急诊修复手指外伤创面,具有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外形质地良好、皮瓣成活好等优点,可根据手的皮肤缺损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 脑动静脉畸形并出血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卢天喜;陈永群;吴国彪

    目的回顾性分析78例脑动静脉畸形(AVM)并出血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探讨AVM并出血的显微手术技巧及适应证.方法所有病例术前均接受CT检查,术后均接受CT及MRI检查,其中25例接受了DSA检查.所有病例均在全麻状态下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少部分AVM未能全切的病例,术后用γ-刀或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血肿全清除69例,大部分清除9例;AVM全切除70例,8例部分切除或未能切除,加用γ-刀或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后死亡6例(8.0%),偏瘫4例(5.1%),失语2例(2.6%),偏盲1例(1.3%),脑神经功能障碍4例(5.1%),无颅内感染.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AVM并出血安全有效,而且并发症、后遗症较少,应成为脑AVM并出血患者治疗的佳选择,对特殊位置的AVM,不宜强行切除,手术时只作血肿清除,术后加用γ-刀或血管内介入治疗.

  • 趾长屈肌瓣修复小腿创面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瑞平;田小运;张建利;许光耀;陈志东

    目的探讨应用趾长屈肌肌瓣修复小腿中下段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保留屈趾功能的趾长屈肌肌瓣翻转修复小腿中下段胫前组织缺损,再以不打包的游离皮片敷盖肌瓣.结果临床应用8例,肌瓣全部成活,外观良好,屈趾功能正常.结论应用保留屈趾功能的趾长屈肌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胫前组织缺损,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关键词: 趾长屈肌 肌瓣 移植
  • 指(趾)甲下血管球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解云川;王福成;姜洪丰;李荣锐;翟饶生;王日光

    目的报道指(趾)甲下血管球瘤的特征和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指(趾)甲下血管球瘤8例.结果8例肿瘤均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术后经长期随访(平均1年6个月)无复发,患指(趾)疼痛症状消失,指(趾)甲完整光滑、外形完好.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早期手术彻底切除指(趾)甲下血管球瘤,术中注意保护正常的甲床,是消除疼痛、避免复发及保持指(趾)甲良好外形的关键.

  • 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作者:陆永建;李明昌;何伟文;伍健伟;朱建坤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显微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病例92例,其中出血后24h内手术47例,24~48 h内手术32例,48~72 h内手术13例.术前病情分级(按照Hunt-Hess分级)Ⅰ级7例,Ⅱ级18例,Ⅲ级42例,Ⅳ级23例,V级2例.92例患者共有110个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48个,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32个,大脑中动脉瘤18个,大脑前动脉瘤12个.对患者出院时的治疗效果进行GOS评分.结果术后恢复良好71例,预后差14例,死亡7例.结论早期应用显微手术治疗脑动脉瘤出血病人可以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 断指血液循环重建与血流通畅性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作者:任志勇;范启申;曹斌;牛惠生;王成琪;杜玲;李怀芬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血液循环重建和血流通畅性相关因素与再植成活率的关系.方法采用显微血管移植动物实验、手指掌侧浅静脉显微解剖、断指再植血流平衡动力学研究、解痉与抗凝剂对血液流变学影响、断指高凝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显微血管移植可获得较高通畅率;手指掌侧浅静脉口径粗;断指再植吻合血管多,吻合的血管口径粗,血液循环危象发生率低;解痉与抗凝剂用于高凝状态病例,可获得较好效果.结论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获得断指再植较高成活率的关键,良好的血流再通和合理用药是保证再植手指血流通畅的关键.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卓业鸿;魏雁涛;王梅;林明楷;李影;葛坚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2年7月至2005年9月于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病区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1例(31眼),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3个月眼压平均为(15.3±3.2)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发现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增加,平均为(3.01±0.47)mm(P<0.05);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不同程度开放.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 人工反射弧重建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排尿功能的临床初步报告

    作者:侯春林;钟贵彬;谢庆平;王诗波

    目的探索建立人工反射弧恢复脊髓圆锥损伤后所致弛缓性膀胱排尿功能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临床1例圆锥脊髓损伤(SCI)所致弛缓性膀胱的患者行单侧T11与S2/S3神经前根经移植吻合,经一定时间轴突再生后,通过尿流动力学、尿检及排尿情况检测膀胱功能.结果随访55个月,患者膀胱充盈后可引起自控性排尿,尿流动力学显示排尿完全是由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引发.结论建立新的人工反射弧能恢复SCI患者排尿功能,实现自控性排尿.

  • 侵袭海绵窦的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及经蝶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王海军;何东升;岑庆君;徐伟光;蓝海;蔡友锦

    目的报道侵袭海绵窦的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及经蝶显微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998年10月至2005年10月,对61例侵袭海绵窦的垂体腺瘤均采用经口-鼻-蝶窦入路,先切除鞍内、海绵窦内及窦旁发展的肿瘤,再切除鞍上部分肿瘤.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近全切除29例,次全切除23例,大部分切除9例.视力、视野好转45例.6例术前动眼神经损伤症状全部消失.50例随访3个月~6年,肿瘤消失35例,少量肿瘤残留9例,可疑残留6例.结论侵袭海绵窦的垂体腺瘤具有海绵窦内脑神经损害表现及内分泌变化显著的特点,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经蝶入路手术切除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26例股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刘建寅;郭强;李庆泰;王洪业;王丹;张云涛

    目的分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股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股神经损伤26例,手术方法包括神经缝合术、神经移植术及神经松解术.术后积极进行功能康复锻炼.结果26例术后随访1~4年,按Clawson等提出的标准判定疗效,主要依据股四头肌肌力恢复程度,平均优良率为84.6%.结论股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准确定位,及时进行显微外科修复及术后积极进行功能康复锻炼是获得满意效果的保证.

  • 改良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的再植

    作者:张全荣;施海峰;陆征峰;张志海;魏苏明

    我院自2002年5月至2004年11月,采用示指神经血管移位和环指指浅屈肌腱和桡侧腕长伸肌的移位方法,行拇指旋转性撕脱性离断再植9例,失败1例,成活的拇指功能恢复较为满意,保留了示指固有伸肌腱的功能.

  • 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的治疗体会

    作者:王永和;张振兴;王成东;曹培成;王增武;王玉亭;王喆

    本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24~62岁,平均38.8岁.其中19例年龄小于45岁.病程短15 d,长20年.以三叉神经痛为首发症状者21例.三叉神经痛分布区浅感觉不同程度减退9例,听力下降9例,咽反射减退2例.4例院外误诊为"牙痛".CT示13例有桥小脑角部低密度占位性病变,1例阴性者术中证实为胆脂瘤,1例可疑桥小脑角部病变,MR证实为胆脂瘤.MR检查19例,呈长L1T2改变.肿瘤呈局限性10例,向环池、四叠体区扩展2例,向环池、幕孔区扩展4例,向脚间池、延髓腹侧扩展2例,向中颅窝扩展1例,广泛扩展3例.

  • 桥式交叉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

    作者:李海清;蔡培华;姜佩珠;梅国华

    缺损区周围缺乏可供吻合的血管时,如何采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创面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我们自2001-2004年用桥式交叉皮瓣治疗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6例,报道如下.

  • 四肢闭合性骨折合并重要血管损伤诊治体会

    作者:丰波;武宇赤;张霄雁;张宏军;张志;高翔

    四肢闭合性创伤引起的血管损伤多为挫裂伤,发病相对隐匿,容易被漏诊,应引起重视[1].我科自1998年2月以来收治此类损伤患者26例,疗效满意.

  • 外周神经切断后诱发脊髓运动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吴斗;陈君长;刘强;梁建芳;肖虹;卢向东

    目的观察外周神经切断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发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采用切断成年SD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后,近端双重结扎的实验模型,分别在术后3、7、14和21 d取材.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时期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TUNEL染色观察脊髓前角神经元中标记阳性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坐骨神经切断后3和21 d,在脊髓前角可见到典型凋亡细胞,1~2周为细胞凋亡的高峰期,而且在同一时间点可以检测到处于不同阶段的凋亡细胞和典型的凋亡小体.结论外周神经轴突损伤诱发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发生细胞凋亡有很重要的形态学改变.

  • 脊髓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对bcl-2的影响

    作者:王岩松;姚猛;刘斌;董大明;姜永庆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脊髓损伤后伤区脊髓细胞凋亡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21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脊髓损伤加重组人EPO治疗组、脊髓损伤加生理盐水治疗组.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TUNEL标记法)检测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cl-2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对白质内神经纤维(NF-200染色)的保护作用,通过感觉诱发电位(S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和大鼠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观察损伤脊髓传导功能的恢复.结果EPO保护组bcl-2在各时相点的表达明显增高,8 h和7 d时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的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在7 d时白质中NF-200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增多;SSEP和MEP的平均潜伏期和波幅以及BBB功能评分明显提高,与损伤组和生理盐水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PO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在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的凋亡中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 腹腔注射ATP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党跃修;王栓科;孙正义;汪玉良;夏亚一;冯万文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细胞外ATP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成两组.将两组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切断后立即行外膜吻合术.术后实验组腹腔注射ATP(2 mg/kg)0.4 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4 ml.术后1周、4周和8周从每组随机取8只大鼠,检测每只大鼠双侧小腿三头肌湿重、术后1周时测神经纤维再生速度、术后4周时电镜检测髓鞘横截面积和髓鞘厚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1周时神经再生速度快(P<0.05)、4周时髓鞘横截面积大(P<0.05)、髓鞘厚(P<0.05),4周、8周时小腿三头肌湿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注射细胞外ATP对大鼠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具有较强促进作用.

  • 利用废弃多拇指进行手的显微修复与整形三例

    作者:张敬良;谢振荣;宋君;郭桥鸿;郑艳;林传东

    例1男,23岁,左手环、小指挤压伤入院,检查发现左环指中、末节及小指末节挤压毁损伤,伴有同手拇指多拇指畸形(Ⅳ型),尺侧拇指外形基本同健侧,桡侧拇指仅有末节且较小.设计切取第二足趾再造环指的中末节,同时考虑可充分利用桡侧多拇指再造小指末节(与小指末节外形大小相仿).手术常规切取第二足趾,以指-趾动脉、神经端-端吻合的方式移植再造环指.

  • 带旋髂深动脉蒂的髂骨皮瓣修复前臂骨与软组织缺损一例

    作者:钟贵彬;侯春林

    患者女,35岁,因车祸致右前臂尺、桡骨开放粉碎性骨折,行急诊清创、钢板内固定,术后伤口出现红肿、疼痛、流脓,经抗感染治疗未愈,转为慢性骨髓炎伴骨外露,右前臂前侧皮肤与软组织缺损,大段骨外露、骨坏死,掌侧软组织无缺损,但有较多瘢痕,未探及桡动脉搏动,左手屈指功能存在,伸指、伸腕功能丧失.彻底清创,摘除已游离的尺、桡骨大段死骨分别长5 cm、6 cm.根据前臂骨与软组织缺损范围,在同侧设计以旋髂深动脉为蒂的髂骨皮瓣6 cm×20 cm,髂骨需取3 cm×6cm.根据旋髂深动脉的走行特点,设计手术切口,切口自髂棘中点内缘,沿髂棘至腹股沟韧带中点,作髂棘至腹股沟韧带中点弧形切口,显露髂棘、腹外斜肌及腹股沟韧带.定位股动脉搏动的位置,将部分腹肌自腹股沟韧带上切下,为了便于操作,暂时切断腹股沟韧带,显露股动脉及旋髂深动脉.沿旋髂深动脉由近而远解剖血管,确认进入髂骨的终支后,结扎、切断进入腹肌的升支.

  • 龟头离断再植成功一例

    作者:戚剑;王建云

    患者男,44岁,2005年3月1日晨于睡眠中被锐器将其阴茎在龟头部分完全离断.经当地医院将阴茎残端血管结扎包扎,离断龟头放置冰袋中保存后,于伤后4.5 h转来我院.检查见阴茎于冠状沟远端0.3 cm处完全横行离断,断面整齐清洁,近端断面可见结扎线头3处,离断龟头部分完整,3.0 cm×1.5 cm大小,毛细血管反应不存在.遂将离体龟头盐水纱包敷放入4℃低温冰箱保存.立即在腰硬麻下行龟头清创再植术.

  • 颈内动脉-眼动脉瘤对侧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

    作者:孙晓峰;阚志生

    目的为经对侧手术入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10例成人尸头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经对侧额颞入路模拟进行颈内动脉-眼动脉瘤手术,从对侧暴露颈内动脉(ICA)眼段和眼动脉(OA)起点,进行解剖学观察,测量参数A和B以评估视交叉前池的大小.结果100%的ICA眼段内侧面均获得良好暴露,90%的OA起点获得良好暴露;参数A和B分别为(80.0±1.2)(5.2~10.4)mm和(13.6±1.7)(10.4~17.3)mm.视交叉前池越小,ICA眼段内侧面暴露的面积越少.结论对侧入路适用于较小的向内侧突出的未破裂的颈内动脉-眼动脉瘤.对侧入路可用于单次手术治疗颅内双侧对称性眼动脉瘤.

  • 缺氧诱导乳鼠脊髓神经元HIF-1α表达和凋亡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薛文;孙正义;王栓科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脊髓神经元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和凋亡的变化,探讨HIF-1α在耐受缺氧和诱导凋亡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乳鼠脊髓神经元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CSM)、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缺氧诱导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HIF-1α在缺氧脊髓神经元中的表达;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缺氧对脊髓神经元P53、bcl-2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持续缺氧显著抑制脊髓神经元细胞的生长;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脊髓神经元细胞呈典型凋亡的形态学改变.脊髓神经元缺氧2、4 h时HIF-1α、P53、bcl-2表达上调(P<0.01),8 h时其表达下调(P<0.05).结论缺氧诱导的HIF-1α的表达,在脊髓神经元的耐受缺氧和诱导凋亡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游离肌皮瓣在肢体爆炸伤创面修复时机的研究

    作者:张旭东;郭树忠;韩岩;倪云志;王大太;张琳西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肢体爆炸伤佳游离肌皮瓣移植时机.方法实验犬27只,随机分为3组,均炸伤左后肢,分别在3、7、14 d的3个时间行吻合血管的游离肌皮瓣移植,通过创面肉眼观察、不同时间细菌含量及耐药菌含量变化、4个月后皮瓣存活率、软组织感染率、骨髓炎及骨折愈合率等指标,确定佳肌皮瓣移植时机.结果3 d时,坏死组织已基本上清除干净,随着时间的延长,局部炎症反应加重,游离骨块中细菌数量增加,虽然软组织中细菌数量增加不明显,但是耐药菌所占的比值显著增加.4个月后皮瓣存活率存在差异;3、7 d两组(早期修复组)在局部感染率、骨髓炎和骨不连发生率上明显低于14 d组(晚期修复组);早期处理组4个月时骨折愈合率为54%,明显高于晚期组(15%).结论四肢爆炸伤在应用游离肌皮瓣修复时,3~7 d为佳时间.

  • 第二跗跖部分关节移植重建拇腕掌关节的应用解剖

    作者:林永绥;张发惠;俞立新;王万明;张国栋

    目的为第二跗跖部分关节移植重建拇腕掌关节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第二跗跖关节背侧血供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结果第二跗跖关节有明显的多源性供血特点,其背侧血供源于以下动脉:足背动脉2~6支,第一跖背动脉1~3支,第二跖背动脉3~6支,弓状动脉3~7支,跗外侧动脉2~5支.上述动脉的骨膜支外径在0.1~1.0 mm之间,在第二跗跖关节周围吻合成骨膜动脉网.结论吻合血管的第二跗跖部分关节移植的设计具有可行性,依据血管的分布规律,可设计4种不同血管蒂的第二跗跖部分关节移植,用于重建拇腕掌关节.

  • 应用小皮瓣急诊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作者:张光正;李培;封帆;谢统明;杨宏栋

    目的报道拇指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不同情况,采用6种小皮瓣进行修复,包括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拇指尺背动脉逆行皮瓣、第一掌背动脉逆行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带神经血管蒂的V-Y推进皮瓣以及躅甲瓣等.临床应用132例,共137个皮瓣.结果术后有5例皮瓣出现表皮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其余均成活.随访1~2年,拇指功能、外形满意.结论对拇指软组织缺损选择恰当的小皮瓣急诊修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带肌肉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喻爱喜;邓凯;张建华;陶圣祥

    目的探讨带肌肉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特殊病例的踝足部软组织缺损.方法2004年2月以来应用带肌肉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7例,其中胫骨下段软组织缺损伴慢性骨髓炎1例,足后跟软组织缺损伴死腔3例,足底软组织缺损伴跟骨表层骨质缺失(长度为5~8 mm)3例,皮瓣切取的面积为16 cm×12 cm~10 cm×7 cm,切取的腓肠肌厚度为1~4 cm,肌瓣的面积比相应的皮瓣面积小.结果术中观察15~20 min,切取肌皮瓣的肌肉面活跃渗血,血液循环良好,皮瓣均成活,所有病例均经2~6个月以上随访,骨髓炎治愈,肌皮瓣外形满意,大部分恢复感觉,行走负重良好.结论带肌肉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成活,该手术操作简便,系特殊病例的踝足部软组织缺损需行肌皮瓣修复的良好供区.

    关键词: 腓肠神经 皮瓣 修复
  • 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作者:吴农欣;徐永清;李军;覃励明;朱跃良

    目的为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并报道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2侧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对足背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解剖,观察其起始、直径、走行、分支及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应用于临床修复足前端创面3例.结果足背内侧皮神经均续于腓浅神经,行于踝间线时位于中点内侧(0.7±4.3)mm,直径为(2.59±0.54)mm,主干于踝间线远端(3.0±1.5)cm处发出1~3条分支.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平均每侧6.9支,为恒定的分支穿深筋膜时分别位于踝间线近端(4.1±0.5)cm,直径为(0.81±0.13)mm;第一跖趾关节内侧近端(1.4±0.2)cm,直径(0.48±0.08)mm;第二趾蹼尖近端(1.5±0.3)cm,直径(0.46±0.08)mm.临床应用3例皮瓣均完全成活.结论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逆行皮瓣转移是一种理想的修复足前端创面的手术方法.

  • 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蒂逆行皮瓣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李光早;徐静;张莉;熊竹友;王琛

    目的介绍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蒂逆行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取5具新鲜尸体(10侧下肢)分别沿髂外动脉插管,加压注入红色乳胶,观测小腿后外侧不同阶段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滋养血管的来源及对相应部位皮肤的血供.临床设计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蒂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踝部及足跟创面9例.结果小腿后外侧上、中、下1/3段分别由腓肠浅动脉、胫后动脉肌皮穿支、腓动脉肌间隙穿支所发出的血管滋养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形成了以神经、血管为中心的串状动脉网,与深筋膜层血管网及皮下血管网相互吻合.临床应用9个皮瓣(9例),完全成活,足跟及足外侧缘无感觉丧失区.结论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蒂逆行皮瓣血运丰富、成活可靠,是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中华显微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4
199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