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중화현미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036
  • 国内刊号: 44-120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庞水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拇指再造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坤;朱永霞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拇指再造手术麻醉的镇痛效果.方法 对拇指Ⅲ~Ⅴ度缺损进行拇指再造手术40例,给予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持续泵入,观察其麻醉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镇痛效果好,苏醒迅速,有效抑制术中的躁动反应,创造良好的手术环境,缩短了手术时间.结论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可为拇指再造手术提供安全的麻醉,镇痛效果好.

  • 弥漫性肉芽性鼓膜炎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张志钢;陈穗俊;刘翔;郑亿庆;陈斌;李响

    目的 探讨弥漫性肉芽性鼓膜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在显微镜下鼓膜上皮全撕脱联合外置法鼓膜修补术治疗21例(21耳),对病变分型、手术方法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1例均一次性治愈,鼓膜恢复正常解剖形态,无1例患者术后听力下降,随访2~5年,听力稳定,无1例复发.结论 在手术显微镜下鼓膜上皮全撕脱联合外置法鼓膜修补术治疗弥漫性肉芽性鼓膜炎疗效可靠.

  • 超高度近视屈光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探讨

    作者:蔡剑秋;杨顺海;冯旺强;郑海华;韩真真

    目的 总结报告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LE)、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ACLs)、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超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等效球镜均大于-10.00D的超高度近视28例(51眼)(-18.50D~-31.50D),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4例(31眼)(-15.50D~-30.00D)行phakic前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8例(65眼)(-10.50D~-16.50D)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观察手术前后屈光状态、视力、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3年.结果 术后第1天所有病例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CLE组与PACLs组病例术后裸眼视力均优于或等于术前好矫正视力,LASIK组实际佳矫正视力与预期佳矫正视力符合率达90.8%.结论 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LE)、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ACLs)、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超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组织移植修复肢体严重损伤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

    作者:刘会仁;曹磊;王立新;张艳茂;刘志旺;于占勇;李国华;王岩;吴学强

    目的 探讨肢体严重创伤导致组织缺损时,受区局部条件对组织移植修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影响.方法 对于肢体严重碾压伤、高能量撞击伤导致的四肢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感染64例,于伤后15~62 d,应用股前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11例.危象发生时间为术后4~66 h.手术探查发现动脉吻合口栓塞6例,动、静脉吻合口同时栓塞3例,静脉吻合口栓塞1例,动脉痉挛1例.血管危象的发生率高达17.18%.回顾分析发现,11例发生血管危象者,在组织移植手术时均存在,组织缺损区域周围软组织水肿,受区血管束与周围组织、血管与其形成束的结缔组织间存在粘连.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9例,部分成活1例,坏死1例.皮瓣坏死区采用换药和皮片移植治愈.伤口愈合时间14~136 d.随访3~15个月,皮瓣颜色、温度、毛发生长均正常,移植皮片色素沉着明显.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复发.结论 肢体严重损伤后,损伤区域及周围的软组织和主干血管有明显创伤反应,是组织移植修复时血管危象发生的重要原因.

  • 指腹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作者:钱俊;芮永军;寿奎水;张全荣;薛明宇

    目的 介绍应用指腹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中末节指腹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12例14指.指端缺损面积:1.2 cm×0.8 cm~1.7 cm×1.3 cm.患者受伤入院时间为30 min~10 h.7例急诊皮瓣修复,5例亚急诊皮瓣修复.供区采用全厚皮植皮修复.结果 12例14指术后创口Ⅰ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供区植皮全部成活.11例均获随访,时间8~20个月.各皮瓣血液循环良好,手指外形良好.皮瓣两点辨别觉为5~9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0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 指腹岛状皮瓣适合于指端横形缺损及指端斜行皮肤缺损患者,该术式具有手术简便、外形及手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 应用小腿后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钢板外露

    作者:陈坤峰;张传林;贺长清

    目的 报道应用小腿后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钢板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小腿后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钢板外露35例,跟骨外侧切口皮肤坏死骨钢板外露面积大19 cm×14 cm,小10 cm×9 cm,切取皮瓣面积大20 cm×15 cm,小11 cm×10 cm,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面周围静脉吻合.腓肠神经与受区皮神经近端相吻合.结果 术后35例皮瓣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其中34例顺利成活,1例出现远端边缘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经2~6年随访,皮瓣外形、色泽及足部功能满意,皮肤无破损,感觉部分恢复.结论 应用小腿后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钢板外露,皮瓣成活率高,有助于足部功能的重建,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非利器致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作者:陆生林;白宇;庄小强

    目的 总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非利器致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交通事故、机器绞压等所致的肢体严重损伤合并主要血管损伤的55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血管,其中端端吻合32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23例,同时妥善处理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结果 55例中截肢2例,其余伤肢成活,随访12个月~5年,吻合血管通畅,肢体末梢血运良好,功能满意.结论 非利器致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病情复杂,早期诊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尽快重建肢体血运是关键,同时要重视骨支架重建和软组织修复.

  •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跟溃疡32例

    作者:翁阳华;吴显奎;彭扬国;欧耀芬

    目的 总结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位治疗糖尿病足跟慢性溃疡形成的临床经验.方法 在内科综合治疗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糖尿病足合并Wagner分级2级以内的足跟慢性溃疡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32例,足跟溃疡范围大8 cm×10 cm,小5 cm×4 cm.结果 术后皮瓣血运良好,全部成活.1例皮瓣近端边缘小部分坏死,1例皮瓣下有坏死组织流出,经换药后均愈合,术后随访3~18个月,1例半年后因糖尿病未控制,出现糖尿病足坏疽,行截肢处理,其余31例皮瓣质地良好,溃疡无复发,患足可负重行走.结论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糖尿病足跟溃疡,手术操作简便易行,临床效果良好.

  • 吻合血管腓骨游离移植治疗创伤性胫骨大段骨缺损

    作者:李鹏;曾志超;欧治平;罗锦辉

    目的 观察吻合血管腓骨游离移植创伤性胫骨大段缺损的疗效.方法 采用吻合血管腓骨游离移植创伤性胫骨大段缺损患者6例,男5例,女1例,骨缺损长度平均5.5 cm,切取腓骨长度平均10.8 cm.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移植骨全部愈合且管径逐渐增粗.平均随访3年1个月,在患肢活动、负重后无移植骨骨折,供区踝关节无畸形.结论 吻合血管腓骨游离移植是治疗创伤性胫骨大段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 股前外侧皮瓣在断肢再植术中的应用

    作者:丁伟;陈茂康;胡寿勇;朱小飞;佟微;郑力文;莫利清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皮瓣在合并软组织及血管缺损断肢再植术中的疗效.方法 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急诊修复各种外伤原因所致肢体离断伤伴血管及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10例.结果 临床应用10例,除3例皮瓣远端小部分表皮坏死,经二期植皮愈合外,其余皮瓣及再植肢体均完全成活,术后经2~10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解剖位置稳定,血管口径较粗,可游离移植修复皮肤缺损及桥接吻合离断肢体缺损的血管,在伴有血管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断肢再植术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 臂外侧下部游离皮瓣在手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高树林;曹艳;唐永丰;孙中华;杨志贤;石昆;周鑫

    目的 总结应用臂外侧下部游离皮瓣修复手背及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吻合血管的臂外侧下部游离皮瓣用于修复手背、手指部的软组织缺损12例,皮瓣切取面积3 cm×5 cm~8 cm×15 cm.结果 术后移植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臂外侧下部游离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皮瓣之一.

  • 泪道浚通联合义管植入治疗慢性泪道阻塞的临床观察

    作者:柯建林

    目的 报导应用泪道浚通联合义管植入对慢性泪囊炎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32眼慢性泪囊、慢性泪道阻塞患者,在显微镜下先行上下泪点扩张,泪道探通、泪道高频治疗仪浚通,然后逆行泪道义管植入术.术后定期泪道冲洗.结果 32眼中30眼在后一次随访中取得良好疗效,总体手术成功率为93.75%.平均随访时间为9.6个月(3~18个月).17例成功取管,15例因无不适,未进行取管手术,随访期间未发现明显阻塞现象.术后2例(6.25%)出现泪小点撕裂.结论 泪道浚通联合置管手术治疗慢性泪疲乏阻塞手术风险较小、成功率较高,临床效果良好.

  • 负压引流结合皮瓣修复治疗难治性感染缺损创面

    作者:李志杰;高伟阳;陈星隆;池征璘;李晓阳

    目的 总结修复难治性感染缺损创面的治疗经验.方法 难治性感染缺损创面20例,经全身支持治疗并通过多次清创负压引流后,分别采用腓肠肌肌皮瓣、带腓动脉的小腿外侧岛状皮瓣、腓肠肌肌瓣加植皮、带部分腹直肌的胸脐游离皮瓣、游离背阔肌肌皮瓣、带阔筋膜张肌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臀大肌肌皮瓣、股后筋膜皮瓣、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局部皮瓣等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大25.0 cm×12.0 cm,小3.0 cm×3.2 cm.结果 20例皮瓣均完全成活,创面有效修复,平均住院时间23 d,术后经3~8个月随访,创面愈合良好,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结合皮瓣移植修复治疗难治性感染缺损创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指尖部缺损修饰性再造

    作者:黄东;牟勇;吴伟炽;张惠茹;林浩;黄国英;黄永军

    目的 探讨不同足趾趾尖急诊游离移植再造指尖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指尖部缺损部位、损伤外形,设计(足母)趾、第2、3足趾末节或部分趾尖部游离移植急诊再造指尖26例29指.常规吻合1条趾底固有动脉和2条趾背或趾腹静脉,并吻合1条趾底神经.结果 再造指尖26例29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2年,再造指尖颜色与正常手指相同,指甲生长良好,皮肤两点辨别觉在4~6 mm,指尖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足母)趾、第2、3足趾末节或部分趾尖部游离移植急诊再造指尖临床效果好,手术成功率高,易于推广.

  • 撕脱性断耳的显微外科再植五例

    作者:林国栋;李桂石;杨光诗;张咸中

    目的 报道用吻合血管的方法再植撕脱性离断耳廓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6年12月至2008年11月,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颞浅动脉、耳后动脉耳廓分支及耳廓皮下浅静脉进行离断耳廓再植5例,平均每个病例吻合1~2条动脉,1~3条静脉.结果 再植共5例,完全成活1例,部分坏死2例,1例耳垂再植后坏死,均经二期皮瓣修复外形满意.1例大部分坏死,放弃修复.经2~5个月随访,再植耳廓与健侧耳廓颜色、形状相近,瘢痕不明显.结论 撕脱性断耳成活率低,用显微外科技术再植耳廓是佳治疗方法.

  • 带血管蒂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重建髌腱的长期随访

    作者:王晋;谢显彪;尹军强;黄纲;邹昌业;李浩淼;尤涛;沈靖南

    目的 总结胫骨近端侵袭性骨肿瘤广泛切除假体置换手术,应用带血管蒂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重建髌腱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 胫骨近端肉瘤广泛切除后,应用带血管蒂腓肠肌瓣转移重建髌腱附着,长期随访及评估伸膝动力和并发症.结果 临床治疗69例,对45例生存患者平均随访68.6(24~128)个月,局部复发率8.7%(6/69),伸膝肌力平均4.2级(3.6~5.0),膝关节屈曲平均95°(75°~135°),伸膝平均-2°(0°~12°),5例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患肢MSTS功能评分为77%(23.1/30),外观正常.结论 在胫骨近端侵袭性骨肿瘤保肢术中,应用带血管蒂腓肠肌瓣转移重建髌腱,能够恢复伸膝力量,改善软组织覆盖和患肢功能.

  • 内踝前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林松庆;林凤英;张发惠

    目的 报道内踝前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内踝前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例,轴点在内踝尖上1~3 cm处,平均为2 cm,皮瓣切取的面积:4.0 cm×3.0 cm~8.0 cm×6.0 cm.结果 所有皮瓣均成活.术后有2例远端少部分皮肤坏死,但其皮下有肉芽组织生长,用中厚皮植皮愈合.所有病例均经1.5~6.0个月以上随访,患肢行走步态正常,有痛觉.结论 内踝前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近踝旋转点,转移可修复至中前足背,邻近转移,切取方便,血液供应可靠,是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良好供区.

  • 逆行岛状皮瓣或远端蒂皮瓣坏死的原因探讨及防治措施

    作者:王培吉;周忠良

    目的 探讨逆行岛状皮瓣或远端蒂皮瓣在临床应用中坏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2000年6月至2009年6月,应用逆行岛状皮瓣及远端蒂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120例,其中12例皮瓣发生不同程度坏死,分析其坏死原因.结果 120例中皮瓣完全成活108例,坏死12例.完全坏死3例,其中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皮瓣坏死2例,动脉供血障碍致皮瓣坏死1例.部分坏死9例,其中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例,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4例,小腿内侧穿支逆行岛状皮瓣1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1例,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例,经清创换药达到痂下愈合7例,经切取邻近其它皮瓣再次修复坏死创面2例.结论 血液循环障碍是导致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蒂部处理不当是导致皮瓣坏死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 足背多叶皮瓣联合肌腱移植修复手部多指皮肤及肌腱缺损

    作者:胡玉祥;张文正;章鸣;汪剑龄;郑良军;丁法明;宋东宁;侯桥;胡亚飞

    目的 总结应用足背多叶皮瓣联合肌腱移植术修复手部多指皮肤及肌腱缺损的临床应用的经验.方法 在显微应用解剖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以胫前动脉为主干,分别以内踝前、足背动脉、外踝前血管为分支,构建成足内侧、足背、足外侧多叶皮瓣并携带(足母)短伸肌腱和第5趾固有伸肌腱,修复多指皮肤及肌腱缺损.结果 临床应用共12例,皮瓣完全成活11例,1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 足背多叶皮瓣移植是修复多指皮肤及肌腱缺损的较好方法.

  • 臂丛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调查分析

    作者:傅国;顾立强;秦本刚;李平;向剑平;戚剑;朱庆棠;李智勇;劳镇国;刘小林;朱家恺

    目的 通过调查臂丛损伤患者生存质量,分析影响因素,探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方式.方法 向患者发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WHOQOL-BREF)调查问卷,对男性患者附加国际勃起功能评分-5(IIEF-5)问卷,将数据输入SPSS 13.0软件并根据WHOQOL-BREF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4个领域的评分公式计算相应得分,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回51份有效问卷,臂丛损伤患者的生理、心理、环境领域得分分别(11.47±2.36)分、(12.37±2.28)分和(11.62±2.22)分,而正常国人的相关领域得分分别为(15.8±2.9)分、(14.3±2.5)分和(13.2±2.4)分,经单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IIEF-5得分为(17.83±4.65)分,低于正常值(≤21分诊断勃起功能障碍),经单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理领域得分与年龄、家庭经济收入和勃起功能评分有显著相关性,分别为P<0.05、P<0.05和P<0.01;心理领域与勃起功能评分、环境领域与家庭月收入之间亦有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臂丛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且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应联合家属加强对患者生理和心理双方面的护理和治疗.

  • 吻合神经的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苗卫华;许超;刘振

    自2004年7月至2008年11月应用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14例,临床效果良好,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 小腿浅静脉皮神经皮瓣修复足远端创面

    作者:李泽龙;黄宾;蔡习炜;丘立标;陈庆洲;唐丽

    足远端创面修复多较繁琐复杂,我院自2003年6年至2008年1月应用小腿浅静脉皮神经皮瓣修复同侧足远端创面13例,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 改良第1掌背桡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

    作者:郭松华;俞立新;吴群峰;王众;冯炜;于健;贾永鹏;陈学强

    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有近十余种,但各种方法均有其优点及局限性[1-4].2006年2月至2008年8月,我们应用改良第1掌背桡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对17例拇指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疗效满意,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 皮神经营养血管对扩大穿支蒂皮瓣存活面积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晋;柴益民;张巍;陈明;燕晓宇;曾炳芳

    目的 探讨皮神经营养血管对扩大穿支皮瓣存活面积的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10只用于灌注解剖研究大鼠背部穿支血管、皮神经走行;20只随机分为两组,均设计3 cm×10 cm以旋髂深动脉皮穿支为蒂的背部长轴皮瓣,实验组皮瓣长轴与后正中线成0°、对照组呈30°.术后1 d、7 d尾静脉注射荧光素钠观察皮瓣血流情况;术后7d观察两组皮瓣存活率,并观察皮瓣的血管网分布.结果 大鼠旋髂深动脉皮穿支恒定,背部皮神经纵向分布,有丰富的血管网伴行.术后1 d实验组的血流灌注面积为42.85%,对照组皮瓣为37.9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皮瓣血流灌注面积分别为84.07%、58.55%,皮瓣存活面积分别为83.93%、59.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 d实验组皮瓣血管网密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皮神经营养血管改善穿支皮瓣存活状况,沿皮神经走向切取穿支皮瓣可明显增大皮瓣存活面积.

  • Foxo3a和p27kip1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

    作者:王友华;徐大伟;徐水珠;孙法瑞;陶然

    目的 探讨坐骨神经夹伤后Foxo3a和p27kip1在腰段背根神经节(DRG)中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实行坐骨神经夹伤术.运用蛋白质印迹、免疫荧光双标,研究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腰段DRG中Foxo3a和p27kip1的表达、分布以及细胞增殖和轴突再生情况.结果 Foxo3a在坐骨神经夹伤后1 d表达值(7.0±3.5)开始明显下降,2 d表达值(6.0±3.8)达到低值,随之逐渐升高,p27kip1在坐骨神经夹伤后2 d表达值(29.0±3.5)表达开始明显下降,7 d表达值(21.0±3.0)达到低值,随之逐渐升高;Foxo3a和p27kip1分布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内且在坐骨神经夹伤后2d DRG中,Foxo3a和p27kip1在神经元细胞[(37.8±5.7)%、(43.3±4.3)%]和神经胶质细胞[(22.4±3.9)%、(13.8±3.2)%]中表达较在正常组神经元细胞[(73.6±2.5)%、(84.1±3.7)%]和神经胶质细胞[(61.3±4.4)%、(68.7±5.6)%]减少;细胞核增殖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神经元生长相关蛋白(GAP-43)在坐骨神经夹伤后2 d DRG中表达值[12±2.6,15±1.9]均开始上调,PCNA在7 d表达值(25.0±3.2)达到高点,GAP-43则保持较高水平;此外,PCNA与神经胶质细胞共定位明显,与神经元细胞几乎无共定位.结论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Foxo3a和p27kip1在腰段DRG中的表达减少与神经胶质细胞增殖和轴突再生密切相关.

  • 术中神经干动作电位早期定量诊断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戚剑;顾立强;王皓帆;程思红;李增宏;周家铭;梁英杰

    目的 探讨术中神经干动作电位(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波幅值早期定量诊断周围神经损伤程度的可行性.方法 以16只新西兰兔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伤后4周进行术中神经干动作电位检测,根据NAP波幅值将受损神经分为3组:A组(NAP<100μV)、B组(100μV≤NAP<500μV)和C组(NAP≥500 μV),伤后8周于损伤点远端1 cm处切取神经标本2 mm,甘氨酸银染色,观察各组切片坐骨神经再生轴索数量、直径和截面积.并进行足印测量和溃疡面积对比.组间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再生轴索数目、直径和横截面积A组均低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差异后肢溃疡面积与足印宽长比的伤前/伤后比值两项指标中A组均低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 术中神经干动作电位波幅值可在周围神经损伤早期定量判断损伤程度,为临床应用该指标建立量化标准指导手术决策提供了动物实验依据.

  • 转基因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初步实验研究

    作者:卢向东;郭庆华;刘强;李平;韩树峰;吴斗;孙海彪

    目的 用转基因干细胞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方法 用携带有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慢病毒感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后接种于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nHAC/PLA)支架.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表达,判断感染效率;RT-PCR、ELISA和Western-blot用于基因转染的表达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中的黏附、生长状况;ALP活性检测成骨能力.结果 慢病毒24 h对BMSCs的转染率约为90%;RT-PCR检测到BMP-2阳性表达,与实际值1191 bp基本一致;ELIISA检测24 h BMP-2蛋白含量为(148.2±21.6)pg/ml;流式细胞仪检测到细胞S期比例增加;ALP活性检测基因转染组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扫描电镜见细胞在nHAC/PLA支架上粘附生长良好;第8周时Western-blot仍可检测到BMP-2在相对分子质量26×103处出现阳性条带.结论 BMP-2基因可在BMSCs稳定表达并诱导其向成骨分化,与nHAC/PLA复合培养可用于组织工程骨构建.

  • 大鼠坐骨神经移植术后BDNF在相应脊髓节段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

    作者:徐明珠;孙鸿斌;李强;崔树森

    目的 探讨大鼠坐骨神经移植术后BDNF在相应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表达变化.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坐骨神经移植组),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点取材,应用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相应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BDNF mRNA及其蛋白,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DNF mRNA在对照组脊髓节段运动神经元内有一定的基础表达,实验组术后1周BDNF mRNA表达开始升高,2周时达高峰,6~8周后逐步下降,至8周时仍高于对照组基础表达量.两组中BDNF蛋白与BDNF mRNA的表达规律具有一致性.结论 坐骨神经移植术后BDNF mRNA及蛋白在相应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增强,BDNF可能参与了神经损伤后保护神经元及促进神经再生的过程.

  • 前足离断伤再植成功一例

    作者:洪焕玉;黄涛

    2007年3月13日收治1例前足部离断伤患者,右足由跖跗关节处至跖骨中段平面斜行离断,断端跖骨、跗骨毁损严重.

  • 内镜和显微镜下经鼻入路鞍区的解剖学对比研究

    作者:鲁晓杰;陈开来;王清;季卫阳;李兵;孙继勇

    目的 研究对比神经内镜和手术显微镜经单鼻孔鼻内-蝶窦入路的解剖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理论依据.方法 福尔马林浸泡固定的尸头10例,彩色乳胶灌注动脉系统.模拟经鼻内入路鞍区手术,先用显微镜,然后更换为内镜观察并测量相关解剖结构.结果 内镜相比显微镜:在蝶鞍水平区域,鞍旁术野同侧和对侧分别增加平均5.0 mm和6.5 mm的显露范围;前颅底区域,矢状位增加4.0 mm,横向同侧、对侧增加3.5 mm、4.0 mm;斜坡后颅底区域,都能显露对侧的斜坡旁颈内动脉隆起,而向两侧观察,内镜的显露范围平均同侧增加4.0 mm,对侧2.5 mm.结论 内镜可以提供一种全景的术野,从而扩展了经鼻入路显微手术的显露范围,尤其适用于简化和扩大经鼻内八路鞍区手术.

  • 重视虎口挛缩的预防、治疗和康复

    作者:方光荣

    手部第一指蹼或拇指指蹼俗称虎口.不论是医学界还是民间,对"虎口"这个名称特指的部位大家都熟悉,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现代汉语词典有一条目对虎口的解释是:"大拇指和示指相连的部分",界定非常明确.

  • 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改选会议纪要

    作者:

    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改选会议于2010年3月27日在南宁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兼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裴国献教授、候任主任委员刘小林教授、秘书长杨润功教授和来自全国各地新当选的40名青年委员,8名青年委员因故未能参加本次会议.

  • 中华显微外科教育巡讲团——南宁站启动仪式纪要

    作者:

    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教育巡讲团启动仪式于2010年3月27日在南宁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主办,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裴国献教授、候任主任委员刘小林教授、<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总编辑庞水发教授、常委赵劲民教授、喻爱喜教授、秘书长杨润功教授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显微骨科苏伟教授作为授课教授参加了启动仪式,并向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名学员授课.中华医学会组织管理部张辉主任、陶原老师专程与会.

  • 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常委会会议纪要

    作者:中华医学会显微处科分会秘书处

    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常委会议于2010年1月8日在昆明云都会馆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裴国献教授、前任主任委员侯春林教授、候任主任委员刘小林教授,副主任委员方光荣教授、张长青教授、徐永清教授;常委马远征、杨润功、陆芸、张克亮、芮永军、张春、高伟阳、赵德伟、尹宗生、喻爱喜、顾立强、赵劲民、韩岩、穆广态、张世民教授等.

  • 济南军区总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

    作者:

  • 解放军第九十八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修复重建中心

    作者:

  • 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治疗虎口狭窄的疗效分析

    作者:滕国栋;汤海萍;方源;袁光海;丁小珩;王云祥

    目的 回顾应用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治疗虎口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虎口狭窄进行彻底松解后,以尺骨茎突上1.5~2.0 cm处为旋转点,根据虎口区皮肤缺损面积设计骨间背侧动脉皮瓣逆行转移治疗虎口狭窄中重度畸形42例,测量手术前后虎口大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39例,表皮部分坏死3例.31例获得随访,平均18个月,虎口宽度增加28~52 mm,平均37.9 mm.术后康复治疗能明显增加治疗效果,虎口宽度平均多增加8.6 mm.结论 骨间背皮瓣是治疗严重虎口狭窄的一种理想方法,术后固定及系统的康复治疗对保证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 手部挤压伤后虎口挛缩的早期防治

    作者:芮永军;施海峰;张全荣;陈政;陈光;周晓;王骏

    目的 介绍早期预防手部挤压伤后虎口挛缩的治疗措施.方法 根据虎口挤压伤的伤情分三类: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和伴有拇手指血管伤.在急诊期和亚急诊期采取延期闭合伤口、克氏针或微型外固定支架扩张撑开1、2掌骨,同时作局部或岛状皮瓣修复虎口创面.临床治疗共57例,然后测定患手的虎口宽度和虎口角度.结果 共随访到41例,经6个月~2年的随访,拇指外展对指功能良好,虎口距离平均为(5.89±0.58)cm;虎口平均角度为(87.85±6.03)°.结论 对于手部挤压而造成的虎口软组织损伤,急诊皮瓣转移开大虎口,早期支具外固定是预防虎口挛缩的关键.

  • 应用桡动脉鼻烟窝皮支皮瓣修复虎口挛缩

    作者:孙乐天;方光荣;侯书健;屈志刚;丁小珩;刘亚平;汤海萍

    目的 探讨总结采用桡动脉鼻烟窝皮支皮瓣修复虎口挛缩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桡动脉鼻烟窝皮支皮瓣修复虎口挛缩18例.本组病例虎口角平均20°,平均宽度19 mm.根据皮肤缺损情况在前臂桡侧设计皮瓣:以鼻烟窝中点为旋转点、前臂中立位时桡骨的走形线为轴线.结果 17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部分坏死.全部病例均得以随访,随访时间5~26个月,平均12个月.虎口宽度增加45 mm,虎口角平均增加50°.结论 桡动脉鼻烟窝皮支皮瓣是一种简单、可靠的修复虎口挛缩的方法.

  • 应用改良的示指近节背侧皮瓣修复轻中度虎口挛缩

    作者:焦鸿生;姜凯;屈志刚;丁小珩;方光荣

    目的 介绍改良的示指近节背侧皮瓣在轻中度虎口挛缩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将原来的示指背侧岛状瓣或舌状瓣改成连同虎口一起的示指背侧局部转移皮瓣重建虎口,使皮瓣游离和虎口开大整体进行,简化了手术方法.结果 临床应用111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3~18个月(平均8.5个月)的随访,局部外形美观,拇指功能恢复良好.虎口开大的优良率为94.6%.结论 改良的示指近节背侧皮瓣转位重建虎口是修复虎口挛缩的有效方法.

  • 虎口挛缩的皮瓣修复

    作者:路来金;宫旭;余新;崔健礼;孙希光;李瑞君;路璐

    目的 介绍虎口挛缩的皮瓣修复体会.方法 回顾1985年以来诊治的112例116个虎口挛缩病例,就其皮瓣修复的手术适应证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术后116个皮瓣完全成活112个,有4例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尖端有3.0 cm×1.5 cm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有16例皮瓣在术后3~6个月再次行皮瓣整形术.术后随访1~24个月,平均4.5个月.虎口饱满,外形满意,皮色正常,无继发挛缩;拇指对掌、内收、外展功能均近于正常.移位皮瓣在术后3个月开始恢复感觉功能.结论 恰当的皮瓣移植修复可以保证虎口的外形及功能的恢复.

  • 应用皮瓣移植治疗重度虎口挛缩的体会

    作者:孙鸿斌;王悦书;李强;李春雨;崔树森

    目的 总结几种皮瓣移植术治疗重度虎口挛缩的效果.方法 针对2000年9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重度虎口挛缩的32例病例,应用超薄型髂腹股沟皮瓣、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及游离皮瓣予以治疗,皮瓣面积3.0 cm×5.0 cm~4.5 cm×8.0 cm,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其治疗结果.结果 1例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和1例超薄型髂腹股沟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后经游离植皮术创面愈合,其余皮瓣均完全成活,部分病例术后拆除克氏针固定后虎口有部分程度回缩,虎口角平均为70°(45°~80°),虎口宽度平均为50 mm(35~60 mm),为健侧的80%,挛缩得到明显改善,拇指可完成外展及对掌功能,握力较健侧略差,可完成日常生活及部分工作,但部分皮瓣感觉欠佳.移植皮瓣外形:超薄型髂腹股沟皮瓣外形良好,3例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1例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及2例游离皮瓣术后再次行皮瓣修整术以改善皮瓣外形.结论 重度虎口挛缩可应用不同类型皮瓣予以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显微外科治疗重度虎口挛缩的疗效分析

    作者:邵新中;朱禝兴;吕莉;喻伟光;贾晓川

    目的 探讨髂腹股沟皮瓣与桡动脉鼻烟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治疗重度虎口挛缩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采用髂腹股沟皮瓣和桡动脉鼻烟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治疗虎口重度挛缩45例,其中采用髂腹股沟皮瓣治疗33例,采用桡动脉鼻烟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治疗12例,开大虎口同时行拇外展功能重建21例,术后进行6~12个月随访.结果 除3例选择桡动脉鼻烟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患者和1例选择髂腹股沟皮瓣患者皮瓣远端出现远端浅表坏死,其余患者皮瓣均一期愈合,虎口开大距离均可达健侧虎口90%以上.术后随访患者对掌功能恢复良好,髂腹股沟皮瓣稍臃肿,部分出现轻度色素沉着,其余皮瓣颜色均与手部皮肤相近.结论 对儿童、青少年及50岁以下成人病例开大虎口宜首选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对50岁以上成人及老年病例宜首选桡动脉鼻烟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修复.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荣获第四届广东省优秀期刊奖

    作者:

中华显微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4
199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