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金葡素促进兔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腱骨愈合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春宝;薛超;齐玮;王宁;薛静;邬晓勇;朱娟丽;刘洋;刘玉杰

    目的:探讨兔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滤液制剂(金葡素)对移植肌腱与骨隧道愈合的作用.方法:将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平均2.56 k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采用兔自体趾长伸肌腱建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腱骨愈合模型.实验组分别于术中及术后第2天向胫骨端腱骨界面处缓慢均匀注射金葡素0.1ml,对照组以相同时间和方法注射等量0.9% NaCl注射液.术后双膝不予制动,以青霉素注射液80万U/d连续肌肉注射3d.分别于术后4、8和12周各处死动物8只,完整获取腱骨愈合标本并分别进行组织学分析,肉眼观察判断ACL重建大体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Yamakado腱骨界面组织形态分型评价,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腱骨界面胶原纤维情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化染色定量评价腱骨界面再血管化情况,甲苯胺蓝染色定量评价腱骨界面新骨生成情况.结果:大体观察显示全部动物术后伤口Ⅰ期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见感染、死亡及金葡素注射不良反应.腱骨界面形态学分型结果显示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腱骨界面愈合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显示实验组胶原纤维术后4周生成少,8周大量生成,12周Sharpey纤维有序排列,集结成束,各时间点胶原纤维生成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基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化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的定量分析显示实验组术后4、8和12周腱骨界面新生血管面积和新骨生成面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葡素能够在葡萄球菌肠毒素C等多种明确成分的协同作用下,通过局部启动无菌性炎症反应,加快腱骨界面血管生成和血液供应,激活骨细胞和纤维细胞大量增殖,有效促进兔ACL重建后腱骨愈合,有望成为促进ACL重建后腱骨愈合的新的临床方法.

  • 三七总皂苷促进腱骨愈合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磊;李智尧;孙晋;马佳;张晟;刘劲松;朱嘉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取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PNS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两组动物均切断双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以趾长伸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制作腱骨愈合模型.PNS组骨隧道内注射三七总皂苷注射液,干预腱骨愈合.空白对照组不予干预措施.术后4周及8周每组各处死5只新西兰大白兔,获取腱骨愈合标本.通过肉眼、组织学切片观察两组腱骨愈合的变化及差异.结果:顺利完成所有手术,20只大白兔无死亡及关节感染.大体观察,两组动物4周时腱骨界面为纤维连接,8周时腱骨间隙已不容易辨认.组织学观察,PNS组腱骨界面细胞成熟度更高,sharphy纤维生长更加密集,间质钙化程度更高,新骨形成量更多.8周时界面组织形态分类,两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七总皂苷能够促进腱骨界面细胞成熟,促进腱骨界面胶原生长,促进新骨形成,加快腱骨愈合速度,提高腱骨愈合质量.但本研究尚未对各项指标进行定量测量,三七总皂苷促进腱骨愈合的详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 网球肘研究新进展

    作者:李智尧;张磊

    网球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现此病的病理基础并非炎症,肘关节外侧腱病的提法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同.网球肘诊断比较容易,特别是近年来超声在网球肘的诊断方面应用越来越多,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价病情,并能提示预后.网球肘需要综合治疗措施,大多数患者能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特别是近年来肉毒素、自体血和玻璃酸钠的应用,给网球肘的非手术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对于慢性顽固性网球肘,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手段.手术的原则为清理伸肌总腱止点变性撕裂组织,必要时修复重建其止点.关节镜下手术成为近年来的新趋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不论切开手术还是关节镜手术,均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网球肘 综述文献
  • 上肢腱鞘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扬波;林丁盛;王建;张怀保;陈雷

    目的:了解上肢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术中化学处理情况和肿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8月47例上肢腱鞘巨细胞瘤住院患者的病史,对其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术中是否接受化学灭活处理、手术并发症、肿瘤复发情况及病理结果做统计和分析.本组女28例,男19例;年龄17~78岁,平均38.15岁.所有病例接受手术局部切除.14例术中使用化学方法灭活肿瘤细胞(术中使用乙醇或碘酒浸泡手术创面).对患者定期随访,观察创口愈合情况、病理结果、肿瘤是否复发,并做必要的影像学检查.结果:47例平均随访53.89个月(22~129个月),其中4例术中采用乙醇灭活的病例术后出现创口红肿、坏死组织排出、创口延迟愈合等并发症;15例报告肿瘤组织生长活跃,1例为低度恶性的腱鞘巨细胞瘤.术前X线发现有骨质破坏组术后复发率明显增高(P=0.003);术中接受化学方法灭活的病例术后复发率小于未接受化学方法灭活病例(P=0.042).结论:上肢腱鞘巨细胞瘤患者术后是否复发与肿瘤生长部位、是否有骨质破坏、是否采取术中化学灭活密切相关.局部切除是治疗上肢腱鞘巨细胞瘤的有效方案,配合术中化学方法灭活能够降低术后复发风险.如何在术中确定复发高危人群,降低其复发率及重建广泛切除肿瘤后的手功能是将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腕部腱鞘巨细胞瘤诊治体会

    作者:陆斌;薛花;崔庆元;何仿

    目的:探讨腕部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体会.方法:2002年9月至2009年10月对8例术前MRI初步诊断为腕部腱鞘巨细胞瘤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6~65岁,平均41岁;痛程10~72个月,平均31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腱鞘巨细胞瘤,随访时间5~48个月,平均34.2个月.1例复发,3例正中神经损伤症状术后明显缓解.所有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有助于术前的鉴别诊断,术中彻底切除肿块有助于预防肿瘤复发.

  • 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作者:方必东;周胜法;邹爱国;卓高豹;高伟阳;许崇永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X线、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病例资料.男16例,女19例;年龄7~66岁,平均39.4岁.所有病例行X线检查,8例行CT检查.16例行MR检查.结果:病变位于膝关节2例,踝关节6例,桡骨小头1例,腕关节2例,14例手部,10例足部.痛变呈弥漫型10例.局灶型25例.X线:32例表现为骨旁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3例正常.相应骨质受压侵蚀或小囊样破坏9例,明显骨质破坏5例.CT:能清晰显示软组织肿块及骨质破坏.MRI:在TIWI上接近于骨骼肌信号9例,稍低于骨骼肌信号7例,在T2WI上以低信号为主,混杂斑片状等高信号,6例可见少量积液改变.结论:X线可初步发现病灶及骨质破坏,CT观察骨质破坏较好,MRI特征性长T1短T2低信号,能清晰显示病灶范围及分型.

  • 腱鞘结核误诊1例分析

    作者:王义平;武君麟;付智民

    现将腱鞘结核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3岁.主因左腕部疼痛手指麻木1 a、加重1个月于2005-07-25入院.自述1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腕部肿痛.

  • 腘窝腱鞘纤维瘤1例

    作者:郭建欣;张健;刘玉新

    1 病历摘要男,58岁.因发现右腘窝肿物8个月入院.自诉于8个月前发现右腘窝肿物,当时无痛无明显症状,未做特殊处理,随时间推移,肿物逐渐增大,并且生长较快,同时右侧小腿出现憋胀,踝关节跖屈无力.

  • 腕关节腱鞘滑膜结核伴米粒体形成1例

    作者:徐艳超;董铁燕

    1 病例简介男,56岁,左腕部肿物切除术后复发2年.体格检查:左手手指屈曲活动受限,以小指及无名指为重并伴有尺侧麻木感.既往4年无明显诱因左腕掌侧曾出现无痛性包块并行左腕部肿物探查切除术,术后病理标本考虑结核并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

  • 高频超声评价运动训练对肱二头肌长头腱形态学的影响

    作者:吴赤球;李春玲;高永艳;王岩;马红;张红丽;马忠武

    目的 采用高频超声显示训练前后肱二头肌长头腱的形态结构变化.资料与方法 对2080名新兵训练前及训练1个月、3个月后肱二头肌长头腱进行超声检查,测量训练前后肱二头肌长头腱在穿过结节间沟的厚度、面积及周长,观察长头肌腱鞘积液情况.结果 训练前及训练1个月、3个月后肱二头肌长头腱在结节间沟处的厚度、周长、面积右侧均较左侧大,且随着训练时间及训练强度的增加,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均呈增厚趋势,周长及面积亦逐步增加[左侧厚度:(2.83±0.52) mm、(2.94±0.55) mm和(3.00±0.58) mm;左侧周长(14.46±3.15)mm、(14.93±3.01)mm和(15.39±5.39)mm;左侧面积(13.34±4.75) mm2、(14.40±4.91)mm2和(15.22±3.25) mm2. 右侧厚度:(2.86±0.55) mm、(2.99±0.56) mm和(3.05±0.63) mm;右侧周长(14.79±3.29) mm、(15.30±3.21) mm和(15.74±3.56)mm;右侧面积(13.69±4.95) mm2、(14.79±5.04) mm2和(15.70±5.88) mm2,F=121.340~178.381,P<0.001].新兵训练前,超声检测107名(5.14%)肱二头肌长头腱周边有积液,训练1个月后为148名(7.12%),训练3个月后为98名(4.71%).肱二头肌长头腱周边积液量在新兵训练1个月后大,与训练前及训练3个月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频超声可以有效观察运动训练对肱二头肌长头腱的形态学变化,并可以有效检测到运动训练对长头肌腱的积液情况,为科学指导训练提供参考.

  • 关节镜下腘绳肌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作者:卢启贵;王平;黄东红;孙克民;裴代平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腘绳肌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并对其中期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自2003年5月~2005年6月,采用自体双股半腱肌腱结合双股股薄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75例.其中,男64例,女11例;年龄16~60岁,平均年龄27.5岁.左膝32例,右膝43例.取患膝半腱肌、股薄肌肌腱,予修整、编织缝合后植入制备好的骨道内,股骨端移植物行横杆悬挂法固定,胫骨端用生物可吸收界面螺钉加钛门形钉固定.结果 6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6个月,平均26个月.得到随访的62例中,术前Lysholm评分(46.1±2.6)分,随访时Lysholm评分(92.5±4.2)分.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术前和术后随访时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关节镜下腘绳肌移植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是一种微创、疗效确切的方法.

  • 成人膝关节内腱鞘巨细胞瘤的关节镜下治疗11例报告

    作者:赵洪波;张洪;周宏艳;窦静;陈华;郭岩;李晓亮;王婷婷;孙健;吕松

    目的:对11例成人膝关节内腱鞘巨细胞瘤( 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S )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膝关节内 GCTS 的临床特点及关节镜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4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1例成人膝关节 GCTS 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18~49岁,平均36.3岁,左膝4例,右膝7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随访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改良 HSS 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术后11例均获12~48个月的门诊随访,平均30.1个月。术后8周时,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较术前关节功能明显改善,HSS 评分:术前(33±5.1)分,术后8周(93±3.7)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93±3.9)分;术后1年(94±2.8)分;术后2年(94±2.5)分;术后4年(95±1.6)分,与术后8周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至末次复诊均未见复发。结论膝关节内 GCTS 极易漏诊误诊,术前通过仔细查体,并结合核磁共振、彩超检查,显著提高膝关节内 GCTS 的诊断准确率。关节镜下彻底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 腱鞘松解治疗小儿先天性拇指扳机指

    作者:毕军花;朱明海;张智;李刚

    目的 探讨腱鞘松解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拇指扳机指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采用手术松解腱鞘治疗21例儿童先天性扳机指患儿资料,男8例,女13例;年龄1岁1个月~6岁1个月,平均2岁8个月;单指17例(右手指10例,左手指7例),双指4例.术前拇指指间关节活动范围为(11.40±11.50)°,其中7例拇指指间关节嵌顿在屈曲位置;3例拇指被动可以伸直,很快屈曲,病情进行性加重,可触及肌腱摩擦感;5例拇指有弹响.掌指关节凸起并有压痛,压痛评分为(2.44±0.82)分.21例均采用手术松解腱鞘.结果 21例术后均获29~88个月随访,平均(54.4±19.4)个月.末次随访时,拇指指间关节活动范围及掌指关节处压痛评分分别为(80.20±10.31)° 及(0.008±0.28)分,与术前相比,P均<0.05;1例残留偶有弹响,4例与健侧拇指相比,伸直轻度受限(-15° 以下),16例嵌顿消失,屈伸正常同健侧.21例拇指外展、内收及对指对掌功能良好,屈肌肌力IV~V级;双手拇指发育对称.无一例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的并发症.结论 早期手术松解可以矫正儿童先天性扳机指畸形,手指功能及外形发育正常,远期无肌力下降及继发畸形发生.

    关键词: 儿童 拇指
  • 急性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一例报告

    作者:胡晓晖

    Objective To present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rupture of the long head of biceps brachii.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ne patient with no typic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as conducted. Results A 50 year old female patient complained "sudden left upper arm swelling and blood stasis for 1 day". After detailed history, medical examination and complete auxiliary examination, acute rupture of the long head of biceps brachii was diagnosed. After 1 month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popeye sign is positive. And acute rupture was confirmed. Conclusions Acute rupture of the long head of biceps brachii is not common in clinic. Misdiagnosed and missed diagnosis are easy to occur because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not typical. This case is worth learning.

  • 右足腱鞘巨细胞瘤合并左踝毛细血管瘤一例

    作者:牛琳;黄遥;唐威;胡箫

    腱鞘巨细胞瘤( giant cell tumour of tendon sheath, GCTTS )是一组起源于关节滑膜、滑囊和腱鞘的病变,至今病因不明,好发于手指,发生于足部者少见。毛细血管瘤主要见于婴幼儿皮肤、皮下或黏膜组织,是一种良性的血管性病变,发生于成年人及下肢者少见。国内文献尚未见足部 GCTTS 合并毛细血管瘤的报道。笔者经治1例右足 GCTTS 合并左踝毛细血管瘤病变,现报告如下。

  • 辛伐他汀与明胶海绵对兔肩袖修复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

    作者:李肯;戚超;赵夏;于腾波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辛伐他汀/明胶海绵复合物对兔肩袖损伤修复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24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实验组在肱骨大结节骨槽上填塞辛伐他汀/明胶海绵复合物并将冈上肌缝合回足印区;对照组仅在肱骨大结节骨槽上填塞明胶海绵并缝合回足印区.所有兔子在术后2、4、8周处死行生物力学及HE染色,观察冈上肌腱-骨愈合情况.结果 大体观察结果显示:所有兔子术后均存活,切口愈合良好,未见渗液、感染及辛伐他汀不良反应.生物力学结果显示:术后4周实验组腱-骨界面的大抗拉强度(50.71±3.40)N,刚度(37.81±5.17)N/mm,均高于对照组腱-骨界面的大抗拉强度(44.25±4.41)N,刚度(30.12±1.54)N/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实验组腱-骨界面的大抗拉强度(69.20±6.25)N,刚度(55.86±6.03)N/mm均高于对照组腱-骨界面的大抗拉强度(50.24±5.89)N,刚度(34.40±2.40)N/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2周腱-骨界面见大量新生毛细血管;4周见软骨细胞增生;8周见"潮线"结构以及密集的Sharpey纤维.对照组2周腱-骨界面结合松散,见梭形成纤维细胞增生;4周未见软骨细胞;8周见疏松无序的Sharpey纤维.结论 局部应用辛伐他汀/明胶海绵复合物能够促进兔肩袖损伤修复术后腱-骨愈合.

  • 关节镜下肌腱缝合修复破裂半月板的方法探讨及疗效观察

    作者:李箭;李棋;段鑫;李智尧;杨国勇;李强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用肌腱(自体或异体)缝合修复破裂半月板的操作方法及治疗效果. 方法 于 2004年 10月~ 2005年 10月,用特制的半月板缝合导针对半月板破裂损伤的 35例患者行关节镜下肌腱缝合修复术治疗.其中内侧半月板 30例,外侧半月板 5例;半月板红红区破裂 14例,红白区破裂 21例;纵行破裂 23例,纵行合并横行、水平破裂 12例;单纯半月板损伤 5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 25例,合并后交叉韧带断裂 5例.手术同时进行前、后交叉韧带重建. 结果 35例患者术后获 5~ 24个月 (平均 14个月 )随访,无手术并发症,术前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23例患者恢复损伤前运动水平, 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 (59.0± 9.8)分,术后 (94.0± 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结论 用肌腱缝合修复破裂半月板是保留半月板功能的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的新技术、新方法,肌腱可促进破裂半月板再血管化及组织化是其独特的优点.此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推广应用.

  • 关节镜下单束与双束同种异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兴中;吴恙;倪东亮;童鑫;马安军;叶必谦;付驰;赵德伟;王卫明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运用Intrafix单隧道双束解剖重建系统和Rigidfix+Intrafix系统治疗前交叉韧带( ACL)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使用同种异体腘绳肌腱重建ACL患者60例,根据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Intrafix组(30例)和Rigidfix +Intrafix (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KT-1000(屈膝70°30磅)、前抽屉实验、Lachman实验、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患膝症状。结果 Intrafix组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0.61±8.20)个月。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 P<0.05)。 Rigidfix+Intrafix组患者随访12~36个月,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8,P<0.05)。术后Intrafix组与Rigidfix +Intrafix 组间 Lysholm 膝关节评分无统计学意义( t =0.538, P >0.05)。Intrafix组有1例患者Lachman试验阳性,Intrafix+Rigidfix组有1例患者前抽屉试验阳性,所有患者无伸膝受限现象。关节活动度和KT-1000均在正常范围。结论短期内Intrafix单隧道双束解剖重建与Rigidfix+Intrafix单束重建均为可靠的同种异体腱重建ACL方法,长期结果需进一步观察。

  • 自体及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前瞻性比较研究

    作者:毕海勇;孙秀江;慕宏杰;张国栋;杨勇

    目的 前瞻性对比研究采用自体与同种异体肌腱进行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至2009年4月采用手术治疗86例ACL断裂患者,其中男性60例,女性26例,年龄22 ~ 56岁,平均(32±7)岁.其中根据采用移植物不同术前应用电脑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自体肌腱组(44例,自体腘绳肌)和异体肌腱组(42例,深冻同种异体肌腱).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术者采用标准关节镜技术、同一术式完成ACL重建.通过术后随访测量关节活动度和胫骨前移距离,进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Daniel单腿水平跳跃试验、IKDC综合功能评分、Lysholm-Tegner运动水平评分评估疗效.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其余采用x2检验.结果 79例患者获得随访,自体肌腱组41例,平均随访39.6个月;异体肌腱组38例,平均随访37.4个月.自体肌腱组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3例,异体肌腱组出现伤口迟发感染1例.自体肌腱组手术时间平均为(87±11) min长于异体肌腱组的(55±10) min(t=15.732,P<0.05);自体肌腱组术后发热时间为(3.2±1.4)d短于异体肌腱组的(7.6 ±5.3)d(t =5.740,P<0.05).白体肌腱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为(42±7)和(89±8)分,异体肌腱组分别为(44±6)和(87±9)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3.534和17.768,P<0.05);两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肌腱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Tegner评分为(2.9±2.1)和(7.7±1.2)分,异体肌腱组为(2.7±1.4)和(7.1±1.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6.004和12.338,P<0.05);两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T2000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胫骨前移,自体肌腱组分别为(10.7±3.5)和(5.0 ±2.7)mm,异体肌腱组分别为(10.9±2.9)和(6.5±2.4)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6.354和13.296,P<0.05);两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KDC综合功能评分显示,两组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同种异体肌腱重建ACL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稳定性及运动水平与自体肌腱重建ACL相近,是重建ACL良好的移植物.

  • 自体腘绳肌腱单束及双束重建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的回顾性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徐雁;印钰;王健全;敖英芳

    目的 对比研究单束重建及双束重建治疗单纯后交叉韧带(PCL)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22例单束重建PCL(单束重建组)及24例双束重建PCL(双束重建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单束重建组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16 ~ 54岁,平均(37±13)岁.双束重建组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17 ~52岁,平均(37±1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受伤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股骨和胫骨骨道的位置并进行评估分析.随访患者的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及KT2000测量屈膝90°大力下后向位移度.结果 患者随访时间24 ~ 55个月,平均(29±9)个月.双束重建组手术时间为(92±8)min,长于单束重建组的(78±13) min(t=2.474,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束重建组:t=9.578、13.115和8.165,P<0.05;双束重建组:f =4.390、5.522和4.314,P<0.05).术后KT2000测量屈膝90°大力下后向位移度双束重建组为(1.5±1.5)mm,较单束重建组(4.0±2.9)mm减小(t=2.538,P=0.019).双束重建组IKDC分级正常(A级)的患者比例明显优于单束重建组(16/24比7/22,x2=5.576,P=0.018).结论 单束及双束重建治疗单纯PCL损伤均可以显著地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临床效果,两者在临床评分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在关节稳定性上,双束重建较单束重建更佳.

146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