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

    作者:侯利军;刘红振

    目的: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应用.方法:2005年10月至2009年6月,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定位前交叉韧带股骨髁及胫骨髁间棘起止点,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112例.结论:计算机导航设备应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可精确等长定位、明确骨隧道方向,有效提高了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成功率.

  • 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侯利军;郭连江;李天旺;张俊旭

    目的: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应用.方法:2006年10月至2009年9月,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定位前交叉韧带股骨髁及胫骨髁间棘起止点、交叉韧带长度、走行及髁间窝形态,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123例.结论:计算机导航设备应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可精确交叉韧带等长、明确定位骨隧道方向、韧带走行及髁间窝形态,有效提高了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成功率.

  • 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32例

    作者:马广辉;张蕾蕾;杜晨飞;郑福增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1年1月—2013年4月于我院诊治的32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进行膝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为22个月,观察患者膝关节功能状况.结果 32例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的(45.68±7.60)分提高到重建后随访时的((94.7±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患者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异常(C级)18例、显著异常(D级)14例,改善为正常((A级)24例,接近正常(B级)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创伤小,生物力学性能好,且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 经骺板与不经骺板仅经骨骺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动物实验比较

    作者:黄海滨;靳康;刘明伟;周礼祥

    目的 探讨经股骨骺板与不经股骨骺板仅经过骨骺端两种方式重建前交叉韧带对股骨发育的影响.方法 以18只4 ~6个月的幼羊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6只.A组为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为标准对照组(螺钉穿过股骨远端骺板及骨骺),C组为实验组(螺钉不经股骨远端骺板仅经过骨骺).结果 经上述处理后自然生长1年观察其肢体外翻角度,发现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对下肢的发育无影响,在临床上应倾向于选择经骺板重建的手术方式.

  • 金葡素促进兔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腱骨愈合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春宝;薛超;齐玮;王宁;薛静;邬晓勇;朱娟丽;刘洋;刘玉杰

    目的:探讨兔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滤液制剂(金葡素)对移植肌腱与骨隧道愈合的作用.方法:将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平均2.56 k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采用兔自体趾长伸肌腱建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腱骨愈合模型.实验组分别于术中及术后第2天向胫骨端腱骨界面处缓慢均匀注射金葡素0.1ml,对照组以相同时间和方法注射等量0.9% NaCl注射液.术后双膝不予制动,以青霉素注射液80万U/d连续肌肉注射3d.分别于术后4、8和12周各处死动物8只,完整获取腱骨愈合标本并分别进行组织学分析,肉眼观察判断ACL重建大体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Yamakado腱骨界面组织形态分型评价,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腱骨界面胶原纤维情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化染色定量评价腱骨界面再血管化情况,甲苯胺蓝染色定量评价腱骨界面新骨生成情况.结果:大体观察显示全部动物术后伤口Ⅰ期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见感染、死亡及金葡素注射不良反应.腱骨界面形态学分型结果显示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腱骨界面愈合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显示实验组胶原纤维术后4周生成少,8周大量生成,12周Sharpey纤维有序排列,集结成束,各时间点胶原纤维生成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基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化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的定量分析显示实验组术后4、8和12周腱骨界面新生血管面积和新骨生成面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葡素能够在葡萄球菌肠毒素C等多种明确成分的协同作用下,通过局部启动无菌性炎症反应,加快腱骨界面血管生成和血液供应,激活骨细胞和纤维细胞大量增殖,有效促进兔ACL重建后腱骨愈合,有望成为促进ACL重建后腱骨愈合的新的临床方法.

  • 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失效翻修处理1例及文献回顾

    作者:泥虎林;张强

    患者,男,27 岁,右膝关节疼痛并关节不稳1 个月入院.患者7 年前因右膝前交叉韧带损伤在某院行同种异体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术后膝关节红肿,切口渗出,考虑存在异体肌腱排异反应,应用抗生素、激素治疗10 d.入院前1 个月打篮球时扭伤右膝部,出现膝关节疼痛、不稳.MRI 检查示: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内外侧半月板损伤,股骨内髁及内侧胫骨平台关节软骨损伤.CT 示:胫骨隧道内口无明显扩大,隧道外口呈喇叭口样扩大.查体:KT1000关节测量仪133.32 N 拉力下监测, 患膝前移7.1mm,与健侧膝关节对比差值为4.1 mm.前抽屉试验阳性,Lachman 试验阳性(图1a,1b,1c,1d).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炳斌;周建生;刘泉;牛国旗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j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是膝关节重要的静力与动力性稳定结构,与其他韧带一起共同保持胫股关节的正常运动.

  •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及免疫排斥情况观察

    作者:张家国;王景靓;邹喜君;徐晓峰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及术后免疫排斥情况.方法 前瞻性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自体腘绳肌腱组)及B组(同种异体肌腱组),A组44例,B组40组.A组植入患侧膝的腘绳肌腱,B组植入同种异体肌腱(胫骨前肌),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对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IKDC评分)、Kneelax关节动计度测量仪测量膝关节稳定性、Lachman试验及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①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IKDC评分升高(P<0.05),Kneelax评分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chman试验:术后Lachman试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比A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相比较,同种异体肌腱有着相似的临床疗效,两者免疫排斥反应均不大,临床上患者可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

  • 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的康复护理

    作者:刘静

    自1997年以来,对48例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施行了自体骨-髌腱-骨移植韧带重建术,重点加强了术后康复训练,其要点为手术当日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术后3天开始利用被动关节活动器进行功能锻炼;两周支架保护部分负重,8周后开始下蹲训练,1年后恢复竞技性体育活动.

  •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膝关节康复单元及游戏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作者:李明义;林志峰;张志谦;林俊杰

    目的 开发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膝关节康复单元及游戏软件,提供量化评估及训练工具.方法 利用单芯片MSC1211结合电位计、膝关节护具制作便携式膝关节角度测量记录装置;利用Borland C++工具软件设计视觉反馈刺激以及趣味性康复训练处方游戏软件.对8位前交叉韧带膝关节重建术后患者,采用本开发系统进行30 min膝关节运动控制训练,比较训练前后闭眼状态下膝关节角度位置觉(JPS)、单脚站立身体晃动轨迹(BCS)、单脚站立膝关节晃动角度(KAS)及单脚站立维持时间(STT)等评估指标.结果 受测者患侧膝关节在接受训练后,较训练前膝关节JPS平均改善2.03°(改善率21.5%),闭眼BCS平均减少5.66 cm(改善率15.2%),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闭眼STT平均增加0.5 s(改善率17.6%),闭眼KAS平均减少2.5°(改善率10.7%),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本开发系统在膝关节运动稳定性及膝关节活动本体感觉方面有明显的康复疗效.

  • 早期康复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愈合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和林;李增炎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后的远期疗效取决于重建方法及术后康复,在手术重建方法方面已有大量的生物力学及相关临床研究,包括选择合适的移植物,适当移植部位,可靠固定等.但对ACL重建术后康复的研究较少.然而,康复对于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愈合及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现就康复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愈合作用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下肢骨科手术止血带疼痛控制的影响

    作者:卫琰;朱刚;周晓鸣;李立志

    止血带在骨科四肢手术中的应用极为普遍,使用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但是止血带所引起的疼痛又困扰着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以及患者本人.因此,如何减缓止血带引起的疼痛是值得我们研究以及解决的一个问题.国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许多临床研究,寻找可以减缓止血带疼痛的途径.Takada等[1]对32例术中使用止血带进行全膝置换术或者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术前使用氟比洛芬酯的一组患者(B组),其术后使用镇痛药的量明显少于术前未使用组(A组).帕瑞昔布钠作为特异性COX-2抑制药,静脉注射后透过血脑屏障,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COX-2,降低了脑脊液中的PGE2发挥镇痛效果.本文就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否减缓术中及术后止血带疼痛的进行临床分析.

  • 三维CT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效果的评价

    作者:郭文力;侯阳;潘诗农;郭启勇

    目的 探讨三维CT评价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效果的技术要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22例,术后1至10天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观察骨隧道、移植物、内固定物、关节腔及周围软组织等显示情况.结果 三维CT显示移植物形态连续完整、密度均匀,关节腔内有少量气体、液体及点片状高密度影,周围软组织有不同程度肿胀.骨隧道:管径(10.02±1.26) mm,管径均匀20例,边缘光滑19例,开口位置准确20例;内固定物位置准确19例.结论 三维CT能清晰显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移植物形态、骨隧道情况和内固定物位置,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可以成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随访的重要方法.

  • 不同年龄段患者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疗效比较

    作者:黄育强;唐葆青;林舟丹;韦葛谨;张世进

    目的 比较50岁以上患者组与20岁-30岁患者组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关节镜下治疗并获2年以上随访的4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一组23例患者年龄均超过50岁,另一组患者年龄20岁-30岁,两组患者性别、受伤致手术时间、合并损伤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术后2年两组的Lysholm、IKDC评分及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结果 50岁以上患者组及20岁-30岁患者组术后2年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91.2±9.8)分及(92.3±10.2)分,IKDC评分分别为(89.6±6.8)分及(90.6±7.2)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分别为(127.7±8.9)度及(129.2±7.8)度.以上两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在50岁以上患者及20岁-30岁患者均获得好的临床效果.

  • 关节镜下内侧辅助入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股骨骨道角度及膝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意华;张长江;王斌;杨志远;余进伟

    目的 对比分析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膝内侧辅助入路和胫骨骨道入路对制备股骨骨道角度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笔者自2013-01-2016-03采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6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根据术中股骨骨道建立的途径不同分2组(胫骨骨道入路组和膝内侧辅助入路组);术后行X线片及CT检查,在冠状位观察骨隧道走形方向,采用PACS软件测量2组股骨骨道长轴线与关节间隙水平线的角度.结果 膝内侧辅助入路组股骨骨道角度比胫骨骨道入路组小,且骨道位于股骨髁松质骨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不良反应,随访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2组Lysholm评分相比术前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术后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对于股骨骨道走行的要求更趋于水平位,常规通过胫骨骨道途径,其角度的调整具有明显的限制性,而采用膝内侧辅助入路方式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其方向,使制备的股骨骨道更趋于水平,且骨道可位于股骨髁松质骨内,更有利于骨-腱融合,此方法并未明显增加创伤,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关节镜下重建膝前交叉韧带位点的选择与固定

    作者:李大刚;吴志伟;杨俊;郭元利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时等长点及骨隧道角度的选择.方法 经临床及膝关节镜检查诊断的膝前交叉韧带损伤者27例.术前、术后用Harner的四分法将Blumensaat线四等分,设计理想的等长点和骨隧道.术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27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术前(45.5±6.5)分,术后(96.2±2.2)分,(P<0.01).结论 关节镜下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手术中,准确定位等长点,良好的隧道角度,术前、术后进行分析,有助于减少因骨隧道位点不正确,而引起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及髁间撞击征.

  • 无内固定物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探讨

    作者:吕征;吕天润;张中南

    目的探讨用无内固定物的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运用和效果.方法自2002年12月~2004年6月对3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进行了无内固定物的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其中13例移植肌腱采用二股半腱肌腱和二股股薄肌腱,另20例仅为二股半腱肌腱,术前和术后进行Lachman试验评估膝关节的稳定性,用Lysholm评分方法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前Lachman试验均为阳性,术后29例为阴性,4例为阳性.术前Lysholm评分为36~57分,术后Lysholm评分为71~96分.结论无内固定物的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为生物固定,固定可靠、费用少、短期效果好,中长期效果有待观察.

  • 早期与晚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疗效比较

    作者:孙康;徐强;王立德;汤欣;张羽飞

    虽然重建治疗交叉韧带腱部断裂和早期修复连同撕脱骨折的交叉韧带(ACL)损伤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应早期抑或晚期手术重建尚存有争议.本文对我院1995年1月~2000年6月早、晚期关节镜下ACL重建并得以完整随访的病人进行了回顾调查,旨在对早晚期手术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

  • LARS人工韧带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于利;王立德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是一种严重的膝关节损伤,可导致膝关节不稳,并可继发关节内主要结构损伤,严重影响关节功能.ACL损伤后自愈能力较差,移植重建是目前治疗ACL损伤的主要手段[1].使用的移植物分三种: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和人工韧带.由于自体移植物和同种异体移植物要经历一年的血管重建、细胞增殖和塑形成熟的过程,康复期长,且有供体部位的并发症及早期强度不够易导致松弛等缺点,许多学者开始研究用人工韧带重建ACL.

  • 镁铝合金界面螺钉骨腱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实验研究——猪胫骨骨腱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陈旭琼;尹庆水;张余;黄华扬;张涛;郑小飞;李凭跃

    目的 探讨镁铝合金界面螺钉固定对骨-腱-骨重建的前交叉韧带(ACL)的初始力学特性.方法 在20个猪的胫骨标本应用骨-髌腱进行ACL重建.按不同材料制成的界面螺钉分成3组:镁铝合金组8个标本、钛合金组和聚乳酸组各6个标本.在MTS机进行疲劳(1000次25~150 N循环)及大负荷试验.结果 所有界面螺钉固定的骨-髌腱均能顺利完成循环负载.疲劳试验前后镁铝合金、钛合金和聚乳酸界面螺钉固定的复合体伸长度分别为(1.71±0.37)mm,(2.14±0.92)mm和(1.36±0.58)mm,各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别(P=0.135);抗拉刚度分别为(121.01±28.94)N/mm、(92.64±11.52)N/mm和(119.93±26.55)N/mm,各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别(P=0.091);大载荷分别为(522.68±82.87)N、(441.22±86.30)N和(674.10±191.12)N,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别(P=0.016).所有失效方式为2种,即韧带在体部的断裂和骨块从隧道中滑出,3种材料界面螺钉的失效方式无显著性差别(P=0.513).结论 镁铝合金界面螺钉固定对骨-腱-骨重建的前交叉韧带的初始力学强度能达到临床要求.

288 条记录 1/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