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尺动脉腕背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指背侧深度烧伤14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艳山;赵永健;施耘;阮建春

    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我们用尺动脉腕背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指背侧深度烧伤创面14例,随访2~12个月,手指功能及外观均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18~35岁.致伤原因:电烧伤8例,热压伤6例.损伤范围(1cm×2 cm)~(3 cm×4 cm),均合并肌腱、神经及骨组织损伤.伤后4~72 h手术.1.2手术方法:患者前臂旋前位,以第4、5掌指关节与尺骨茎突连线为轴心线,蒂皮瓣的旋转点为第4、5掌指关节之间近侧1.0 cm处.面积:根据受区形状、面积和旋转点至受区近侧缘的距离,各增加0.5 cm.患者仰卧,前臂外展位,上气囊止血带.首先切开皮瓣远端及皮瓣一侧缘直达深筋膜,并找出腕背支降支,伴行神经,提起皮瓣,于深筋膜下解剖,将血管神经包纳皮瓣内,逐渐向远侧血管蒂处将皮瓣掀起,并调整皮瓣的轴线;再切开皮瓣的另一侧缘,从深筋膜下、伸肌腱浅面掀起皮瓣,间断缝合深筋膜与皮肤以防其分离.当皮瓣游离至蒂部时,保留1.5~2.0 cm宽的筋膜蒂,至旋转点附近时,注意保护掌指关节动脉网至皮瓣蒂部的分支.供区创面在3 cm以内者可直接缝合,>3 cm者给予中厚植皮.术后除镇静、止痛对症治疗外,并适当给予氟美松和血管扩张药物.

  • 尺动脉腕背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指背侧深度烧伤14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艳山;赵永健;施耘;阮建春

    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我们用尺动脉腕背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指背侧深度烧伤创面14例,随访2~12个月,手指功能及外观均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18~35岁.致伤原因:电烧伤8例,热压伤6例.损伤范围(1cm×2 cm)~(3 cm×4 cm),均合并肌腱、神经及骨组织损伤.伤后4~72 h手术.1.2手术方法:患者前臂旋前位,以第4、5掌指关节与尺骨茎突连线为轴心线,蒂皮瓣的旋转点为第4、5掌指关节之间近侧1.0 cm处.面积:根据受区形状、面积和旋转点至受区近侧缘的距离,各增加0.5 cm.患者仰卧,前臂外展位,上气囊止血带.首先切开皮瓣远端及皮瓣一侧缘直达深筋膜,并找出腕背支降支,伴行神经,提起皮瓣,于深筋膜下解剖,将血管神经包纳皮瓣内,逐渐向远侧血管蒂处将皮瓣掀起,并调整皮瓣的轴线;再切开皮瓣的另一侧缘,从深筋膜下、伸肌腱浅面掀起皮瓣,间断缝合深筋膜与皮肤以防其分离.当皮瓣游离至蒂部时,保留1.5~2.0 cm宽的筋膜蒂,至旋转点附近时,注意保护掌指关节动脉网至皮瓣蒂部的分支.供区创面在3 cm以内者可直接缝合,>3 cm者给予中厚植皮.术后除镇静、止痛对症治疗外,并适当给予氟美松和血管扩张药物.

  • 虎口部皮肤缺损的外科修复与临床研究

    作者:魏长月;葛东江;綦江

    拇指功能占手部功能的50%左右,充分发挥拇指功能的基本条件之一必须保持正常大小的虎口,虎口一旦挛缩变小或消失,将使拇指外展、内收及捏持功能受限,严重影响拇指正常功能的发挥,也就影响到整个手部的重要功能,而虎口的特殊部位决定了虎口处皮肤缺损后难以直接缝合及植皮,多数需行皮瓣转移或移植修复,除手背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及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外,现将我们临床上常用的效果较好的几个用于虎口修复的皮瓣介绍报道如下。

  • 整形外科在创伤急诊中的作用

    作者:李东;曹艳芬;张洁;黄玉玲;李健宁

    我科自1949年起开展急诊工作至今已50年.初整形外科急诊的内容定位在头面部创伤有软组织缺损不能直接缝合的创面闭合范围内.随着整形外科急诊工作的开展,其急诊的内容也由表及里、由头面部扩展到全身各个部位的创伤,所涉及疾病不仅有软组织还包括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的损伤等.整形外科急诊创伤修复的特点是强调组织和器官的形态与功能修复.我们在此对1997~1999年的整形外科急诊病例作系统的回顾,为临床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前臂尺桡骨开放性骨折60例

    作者:侯斌;刘其斌;杨顺

    作者自1997年1月~2000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前臂尺桡骨开放性骨折60例,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33例,女27例。年龄18岁以下3例,18~30岁24例,31~45岁28例,45岁以上5例。其中尺桡骨中段双骨折22例,尺骨中上段骨折并桡骨小头脱位8例,尺桡骨下段双骨折或桡骨下端骨折并下尺桡关节脱位14例,尺桡骨多段粉碎性骨折14例,其它损伤2例。合并桡神经深支损伤3例,合并多条伸屈肌腱损伤12例,合并桡动脉或尺动脉损伤5例。来我院就诊距受伤时间伤后6小时以内10例,7~12小时24例,13~24小时15例,25~48小时。48小时以上8例。伤口污染程度轻度为24例,重度35例,已化脓感染者1例。2 治疗方法2.1 创口处理入院后均行彻底清创,常规冲洗创口周围皮肤外,然后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清除已污染和失活的组织,再用生理盐水加适量庆大霉素反复冲洗创口。其中33例伤后时间在12小时内且污染较轻者予直接缝合;15例伤后时间在12小时以上且中度污染者行二期缝合;11例污染较重且皮肤缺损较多者未做缝合,对已化脓感染1例进行扩创引流。

  • 小腿外伤后创面不愈合的组织瓣修复

    作者:冯燕茹;刘春红;崔海洲;纪大巍

    自1994年~1999年6月,采用局部随意旋转深筋膜皮瓣及带血管、神经蒂的腓肠肌肌皮瓣修复小腿外伤后创面不愈合共12例,均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例中男9例,女3例。年龄14~72岁,平均35.1岁。受伤部位:小腿上段2例,中段6例,下段4例;合并骨折8例:小腿上1/3骨折2例,中1/3骨折4例,下1/3骨折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外露。创面不愈合皮肤缺损的范围小2cm×1.5cm,大10cm×7cm;创面不愈合距皮瓣修复的时间20~184d,平均时间54d。其中伴有慢性骨髓炎者5例。2 治疗方法皮瓣移位修复的方式中7例采用局部随意旋转深筋膜皮瓣修复皮肤缺损,皮瓣修复的比例1.5~1∶1,大创面修复的范围6.5cm×4cm。带神经、血管蒂的腓肠肌肌皮瓣转移修复皮肤缺损,慢性骨髓炎者5例,大创面修复的范围12cm×7cm,长宽比例可达2∶1。供区不能直接缝合者,均全部游离皮片移植。3 治疗结果创面经组织瓣修复全部愈合。皮瓣质地、色泽良好,骨折内固定牢靠。皮瓣及骨折愈合后随访时间长5年,短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小腿骨折全部愈合,复查X线片,胫腓骨骨折线消失,无肢体功能障碍者11例,部分功能障碍者1例,膝关节屈曲90°,伸直-5°。

  • 手部屈指肌腱粘连术的护理

    作者:廖少雁;郑捷;郑小敏

    手部屈指肌腱损伤后,无论是直接缝合还是行肌腱游离移植,其术后均易发生不同程度的粘连,严重时影响手的功能.肌腱松解术是治疗粘连的主要手术方法.我科在2003年1月一2006年11月间共收治了86例屈指肌腱粘连的患者,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Colles骨折伴拇长伸肌腱迟发性断裂

    作者:李宝克;王用凯;王学华;李晓东

    自1994年7月~1998年11月共收治14例Colles骨折后3~7周出现拇长伸肌腱断裂的病人,采用直接缝合,肌腱转位等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胸脐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附15例分析)

    作者:朱光;周晓中;邹天明;郑祖根

    我们应用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4~68岁,致伤原因为汽车碾压伤、火车伤及机器绞伤。其中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骨质裸露7例,足部皮肤缺损骨质、肌腱裸露8例。两例在急诊行皮瓣移植术,其余均为二期手术。皮瓣大为30 cm×17 cm,小为18 cm×13 cm。皮瓣移植后供区直接缝合13例,供区部分植皮2例。移植皮瓣血管蒂与胫前动静脉吻合8例,与胫后动静脉吻合7例。皮瓣缺血时间3~5 h,术后除有一例因血管变异(双腹壁下动脉)造成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其余均成活。用胸脐皮瓣修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皮瓣臃肿,尤以足部损伤患者为甚,影响穿鞋和行走。本组有一例术后5个月再人院行皮瓣修薄术,术后患者对其外形及厚薄均较满意。其中有一例因皮肤及内踝均缺损,同时行腓骨小头移植重建内踝术后随访满意。

  •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蒋小华

    切口疝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腹部手术后的并发症,在欧美发生率为3% ~ 13%[1].我国随着生活方式的西化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近年来切口疝的发病有增多趋势[2].切口疝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术后切口感染、缝合材料和技术以及病人的胶原代谢障碍[3~5].传统的切口疝治疗方法是采用腹部开放手术,在腹壁的不同层次进行广泛分离,然后采用直接缝合或用补片植入材料与腹壁缝合加固[6,7].单纯缝合复发率高达12% ~54%,补片加强修补明显降低了复发率,但仍在2%~36%,开放手术有创伤大、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慢等弊端[8].

  • 生物活性材料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冯学艺;汤睿

    组织缺损是外科临床的一种常见情况,造成组织缺损的原因很多,如创伤、肿瘤、先天性因素等.根据组织缺损的部位、内容及大小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直接缝合、皮瓣转移、材料替代等.植入材料替代缺损的组织是目前临床重要的治疗方法和发展方向.

  • Kissing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程向东;杜义安;徐志远;黄灵;王兵;杨立涛

    胰腺残端的处理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关键步骤,一旦发生胰漏或胰腺残端出血将大大增加围手术期病死率[1].受启发于尿道会师的原理,我们提出了Kissing式胰肠吻合,即不直接缝合胰管和肠黏膜,而是让它们尽量接近后(kissing),用内支架支撑使其自然愈合.从2006年开始我们利用该方法已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1例,现报告如下.

  • 人工材料胸壁重建研究进展

    作者:段亮;徐志飞

    影响胸壁缺损重建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缺损的部位、大小和深度.缺损范围较小或特殊部位的缺损,如前胸壁直径小于5 cm,后胸壁小于10 cm,一般直接缝合即可.但全层大块胸壁缺损,尤其在前胸壁及侧胸壁,范围超过6 cm×6 cm且相连3根以上肋骨受损时,应考虑行胸壁骨性重建,以恢复胸廓的坚固性和稳定性,否则术后将引起胸壁软化和反常呼吸,造成呼吸、循环的紊乱[1-5].

  • 经右胸外侧小切口矫治小儿先天性心脏畸形90例

    作者:王明海;曹素文;徐振海;陆志楷;冯志英;林薇

    1997年3月至1999年7月,我们选择性应用右胸外侧小切口行小儿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9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全组90例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9个月~18岁,73例小于7岁,占81.4%。体重8~56 kg,平均(19.00±0.95) kg。术前均经查体、心脏X线摄片、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心胸比率0.46~0.71。全组房间隔缺损(ASD)21例;室间隔缺损(VSD)62例,其中干下型2例,合并左上腔静脉(LSVC)、右室双腔心(DCRV)各1例;法洛四联症(TOF)5例,其中合并LSVC 3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例;右室双出口(DORV)及Ebstein畸形各1例。  手术方法 全组病儿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右侧肢体抬高60°~80°,腋下弧形切口,前至腋前线与第6肋骨交点,后至腋中线与第3肋骨交点,于第5或4肋骨上缘切开骨膜进入胸腔,膈神经前2 cm纵行切开心包并悬吊。肝素化后,建立CPB,上腔静脉为直角插管,阻断升主动脉,主动脉根部灌注4℃高钾停跳液,冰屑保护心肌。ASD直接缝合12例,涤纶布补片9例;VSD直接缝合40例,涤纶布补片22例,其中肺动脉瓣下型VSD 2例均经肺动脉横切口修补。矫治TOF时,经右室切口,采用涤纶布补片修补VSD,自体心包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RVOT),其中3例跨环补片。DCRV、DORV也经RVOT切口处理,经右房切口矫治Ebstein畸形。合并LSVC者,术中游离阻断,阻断时间如长于30 min,需间断开放。合并PDA者,循环阻断后,经肺动脉纵切口直视下闭合。全组CPB 31~119 min,主动脉阻断10~114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4~20 h。胸腔、心包引流量80~730 ml,平均(225.00±28.48) ml。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肺不张4例,胸壁小血肿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随访2~25个月,1例Ebstein病儿于术后6个月死于心律失常,余均恢复良好,无残余分流或残余梗阻。  讨论 我们通过右外侧剖胸小切口手术,成功矫治了90例先天性心脏畸形病儿。我们认为,此切口主要有以下优点:(1)切口隐蔽,且远离乳腺组织,不影病儿发育。(2)切口沿肋骨上缘切开骨膜进胸,不切断肋间肌肉组织,出血少。本组术后胸腔及心包引流量平均(225.00±28.48) ml,明显少于同期90例正中切口手术病儿(316.00±33.77) ml,P<0.05。(3)创伤小。因腋下肌肉组织少,术中仅切断部分前锯肌,不破坏胸廓的连续性,避免了正中切口导致术后鸡胸、胸骨裂开等并发症的可能。  由于升主动脉位置较高,显露稍差,所以主动脉插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1〕。我们体会,应注意:(1)正确选择切口。一般经第4肋间进胸,但遇有年龄大于15岁者、肋骨走行下垂者应采用第3肋间手术径路。(2)牵开右心耳。右侧剖胸切口,右心耳遮盖升主动脉,用一丝线向右下方牵拉右心耳,则主动脉能得到满意显露,为主动脉顺利插管创造条件。(3)血管钳引导动脉插管。因胸腔较深,手持动脉插管操作不便,血管钳引导动脉插管,则术野清晰,插管准确。  小儿与成人相比,具有胸壁薄、胸腔相对较小、肋骨弹性好的特点,所以侧切口也能有良好术野显露,能较安全地完成一些常见先天性心脏畸形的矫治手术。即使较为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如TOF根治术,也可经此切口矫治,但术者应有熟练的胸骨正中切口矫治手术的基础。因为心脏复跳后,RVOT隐蔽,一旦漏血,止血非常困难。另外,阻断循环后,心肌变软,将心脏轻轻向右后旋转,即可得到良好显露,所以,心内畸形合并PDA、LSVC等也不是侧切口绝对禁忌证。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干下型VSD因显露差、修补困难不宜采用侧切口。当然,如心脏畸形比TOF更复杂、胸膜肥厚严重粘连或术前诊断不明确者,仍应采用正中切口〔2〕。

  • 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60例

    作者:王文生;李树森;王占明;陈晓慨

    1998年12月至 1999 年12月我们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施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 6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病人,男28例,女32例。年龄11个月~12岁,平均(4.8±1.2)岁。体重9~32 kg,平均(15.3±4.4) kg。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VSD)28例,房间隔缺损(ASD)24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VSD+RVOTS)4例,法洛四联症 (TOF)4例。病儿术前均经彩色超声心动图、心脏X线三位像及心电图明确诊断。  手术应用静脉和吸入复合麻醉,取下1/2~2/3胸部正中切口,依据病儿体重及身高,切口在4~8 cm,切除剑突,纵劈下段胸骨至胸骨角水平,8岁以上病儿从胸骨角下方用胸骨锯横断右半胸骨,用撑开器撑开胸骨,心包切开、心脏显露及心内操作同常规正中切口。此切口心底部显露稍差,主动脉插管和阻断时应特别注意,需将升主动脉向足侧牵引,以提高显露效果。我们用带芯直插管(美敦力公司)行主动脉插管,效果满意。本组24例单纯ASD者中,直接缝合关闭缺损20例,其中16例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手术;涤纶片修补4例。28例VSD者均经右心房三尖瓣口修补缺损,直接缝合23例,其中20例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修补;涤纶片修补 5例。VSD加RVOTS和TOF病儿均经右心室切口用涤纶片修补VSD,切除肥厚的隔束、壁束,自体心包片加宽右心室流出道。2例TOF因需跨环补片,故延长切口为常规切口完成手术。  结果 全组均于体外循环后4~12 h拔除气管插管,无手术死亡及手术并发症发生。  讨论 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日臻成熟,手术切口在能满足心内操作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缩短长度;尽可能不破坏胸廓原有支架结构,以减轻手术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尽可能缩短心肌缺血时间等。许多学者〔2〕采用右外侧剖胸法完成了一些心脏手术〔1〕。但右侧剖胸法手术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尤其是主动脉插管更需要一些特殊的器械,而且经该切口处理右室流出道非常困难,对术前诊断及心外科医师处理术中意外的能力要求较高,同时右侧剖胸可引起右侧胸膜的广泛粘连,影响术后的呼吸功能。我们采用胸骨下段切口,切口小、胸骨后创面小、术后失血少、皮肤切口愈合美观;保存了胸锁关节以及胸骨上段完整,胸骨稳定性好、减轻了术后切口疼痛,利于呼吸功能恢复并降低术后鸡胸的发生率;术野浅、显露好,手术操作易于掌握,不延长手术时间。而且一旦术中遇到特殊情况,可随时延长切口成为常规正中切口,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本组多采用不阻断主动脉并行循环下或非体外循环下手术,由于不中断冠状动脉血流,保持心肌氧和能量的供应,避免了心脏停跳后造成的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为心肌保护开拓了新的途径〔2〕。本组中16例房间隔缺损、20例室间隔缺损均在常温并行循环、心脏跳动下施行修补术,未发生空气栓塞和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等并发症;由于不需要复温及降温,简化了手术程序,大大缩短了非生理状态下的体外循环时间,效果十分满意。

  • 食管内T形管引流治疗晚期自发性食管破裂

    作者:杨光煜;侯广杰;王明;何苡;胡为才;张晓林;李含志

    晚期自发食管破裂是胸外科一个棘手的难题[1].我们近年来采用裂口直接缝合并T形管引流的方法治疗了6例晚期食管破裂病人,现总结报道如下.

  • 局部真皮脂肪组织瓣应用于大口畸形矫正中的口角修复

    作者:刘玲;刘文阁;于波;李敏;李素娟

    大口畸形又称巨口症,系由胚胎发育时期上颌突与下颌突部分或全部未融合所引起的一种面颌部先天性畸形.临床表现为一侧口角斜向患侧,并常可伴有同侧颌骨发育不良(包括耳屏、耳前赘物等)[1].这种畸形如按常规直接缝合或"Z"成形术修复,往往因患侧口角处软组织缺少而使修复后仍存在凹陷,造成手术效果欠佳.我科在常规方法基础上,采用局部真皮脂肪组织瓣翻转充填患侧口角,术后效果较以往满意,现报告如下.

  • 上唇推进皮瓣修复上唇皮肤缺损

    作者:姚明华;保明慧;玛婕

    对于从上唇一侧人中嵴至鼻翼外侧缘所做垂线的区域内,做病变切除后形成较大的白唇矩形皮肤缺损,应用缺损外侧的正常皮肤设计局部推进皮瓣[1],是除其他常用的修复方法[2]之外的一种有效的方法.1992年以来,我们应用本法为13例因色素痣、瘢痕、肿瘤切除所致无法直接缝合的皮肤缺损修复,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三种腋臭去除术的术式演变和效果比较

    作者:申五一;柏亚萍;张文君;王兰娣

    腋臭是大汗腺分泌过多的皮肤疾病.治疗方法很多,手术治疗是惟一根治腋臭的手段,但疗效和并发症各家报道各异[1-4].早手术方式是将有腋毛部位的皮肤及其下部分脂肪组织切除,伤口直接缝合.该方法大的缺点是,创面大,势必在张力下缝合,因此并发症多,瘢痕大,甚至影响上肢活动.2000年后,我们改用双蒂皮瓣法或S形切口,做皮下切除,免去了去皮,同时改变了切口方向以减少张力和瘢痕增生.2006年5月开始,又改进为肿胀麻醉下微创吸刮法腋臭去除术.现就3种术式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总结.

  • 手术加放射性核素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

    作者:袁家德;孙丽双

    探讨瘢痕疙瘩的佳治疗方法,采用手术切除并辅以放射性核素的治疗手段,观察其临床效果,获得满意疗效,认为本方法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依据瘢痕疙瘩的诊断标准[1]确诊,本组共32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14~54岁,平均29.7岁,病史6~60个月,平均23.5个月;病变部位:面部11例,胸部10例,上肢7例,背部5例;病变大小:小0.5 cm×0.5 cm,大4 cm×4 cm,平均2.3 cm×2.3 cm。 2.治疗方法局麻下全部切除病变组织,切口直接缝合或以邻近随意型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术后5~7 d拆线,并立即将切口贴敷90锶-镱敷贴片,根据其放射性强度决定每次的放疗时间,一般每次2 min,每日1次,连续放疗10次,之后每周复诊1次,若有术区充血发红,肿胀变硬等瘢痕增生征象,则再连续放疗5~10次,直至增生征象消失为止,稳定后每2~4周复诊1次,观察和记录随访结果。

145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