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Ⅰ期天然珊瑚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人手术体会

    作者:茹香萍

    我科2005年3月至2011年1月以来,进行Ⅰ期植入天然珊瑚羟基磷灰石(HA)义眼台24例(24眼),临床效果较好,现分析报告如下.

  • bFGF/CHA/ARBM生物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及成骨效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宋扬;郭建平;杨彦君;程维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及自体红骨髓(ARBM)修复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作用,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于2009年5月~2010年4月在北华大学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完成.取60只家兔制作双侧桡骨干完全缺损1.0cm模型,随机分成A(bFGF/CHA/ARBM)组、B(CHA)组、C(自体骨)组、D(旷置)组,每组15只.于2、4、8、12周进行大体观察,影像学及组织学评估评价各组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结果:58只兔子进入结果分析,B组及D组各死亡1只.bFGF/CHA/ARBM组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优于单纯CHA组,bFGF/CHA/ARBM组与自体骨组12周时组织学评价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FGF/CHA/ARBM生物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可代替自体骨成为新型的人工骨.

  • 颈前路环钻法减压珊瑚羟基磷灰石植入术

    作者:倪斌;贾连顺;袁文;孙为平

    目的单纯颈椎间盘切除术扰乱颈椎解剖关系,自体骨移植常引起供区并发症.本研究采用颈前路环钻法减压、珊瑚羟基磷灰石植入融合术以避免这些并发症.方法 23例颈椎间盘病变患者采用这一治疗,年龄34~69岁,其中单节段融合21例,双节段融合2例.结果对结果进行临床及颈椎X线检查评定.平均随访16.8个月,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取得了坚强的骨愈合并能维持颈椎解剖关系,无局部及全身异常反应.结论颈前路环钻法减压珊瑚羟基磷灰石植入具有应用前景.

  • 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研制及体外细胞毒性研究

    作者:林山;尹庆水;张余;赵华福;周烨;陈旭琼

    目的 研究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CHA)人工骨材料的制备方法,并评价其细胞毒性.方法 将珊瑚羟基磷灰石微粒与左旋-聚乳酸通过不同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后,采用选择性激光烧结的工艺,制备数字化CHA人工骨材料.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观察其浸提液对L-929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MTS法检测对L-929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以评价其细胞毒性.结果 采用选择性激光烧结快速成型的方法可以制备出不同质量比的数字化CHA人工骨,其浸提液对体外培养的L-929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对细胞生长和增殖无抑制作用,其细胞毒性均为0级.结论 采用选择性激光烧结快速成型的工艺可以制备出不同质量比的数字化CHA 人工骨,且该材料没有细胞毒性,具有作为可吸收人工骨材料的应用潜力.

  • 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复兔胫骨腔隙性骨缺损

    作者:林山;芮钢;胡义;黄晓梅;尹庆水;尤元璋

    目的 评价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CHA)人工骨在兔体内成骨效应和降解性能.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分别于双侧胫骨上端制备直径5 mm、深15 mm的腔隙性骨缺损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植入数字化CHA人工骨,空白对照组旷置,分别于术后第4、8、12周进行双侧胫骨Lane-sandhu放射学及组织学评分.结果 实验组术后第4周纤维组织包裹数字化CHA人工骨试件,试件变得较松软并降解;术后第8周试件继续降解,表面有新骨形成;术后第12周试件周边有新骨包绕,与周缘骨质连接紧密,被新生骨质替代.实验组术后4、8、12周放射学及组织学评分逐渐增高,而且实验组术后4、8、12周放射学及组织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字化CHA人工骨具有良好成骨效应和合适的体内降解性能,显示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可个性化定制的人工骨材料的良好前景.

  • 生物工程骨在山羊脊柱横突间植骨融合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海燕;邹浩;甘一波;冯建军;王永安

    目的 构建一种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方法 以关中奶山羊为实验对象,体外分离并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构建人工骨复合物,以珊瑚羟基磷灰石(CHA)为支架,加入经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的MSCs为三联复合物进行联合培养;将自体髂骨和构建好的生物工程骨植入山羊腰椎横突间进行对比观察研究.结果 8周触诊发现2组均无活动度.8周后摄X线片结果显示2组均已形成骨小梁.HE染色发现,基因增强工程骨在12周形成更加成熟的骨组织.生物力学测量显示2组移植骨在大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A-MSCs-VEGF三联成骨复合物在成骨的速度和质量上接近生物自体移植骨,有望广泛应用于临床.

  • 珊瑚羟基磷灰石负载含BMP-2纳米缓释微球体系促进人间、充质干细胞骨形成的研究

    作者:于鹏;纪志华;贾丙申;周立义;付昆

    目的 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负载含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纳米缓释微球体系在促进人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骨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从骨移植患者中收集hMSCs,分离培养后使用BMP-2纳米微球作为载体,装载到珊瑚羟基磷灰石(coral hydroxyapatite,CHA)支架上.将CHA-BMP-2-hMSCs与CHA-hMSCs分别植入两组小鼠的L4和L5横向软组织中,10周后检测小鼠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通过Western blot检测Runx2蛋白与骨桥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显微镜观察骨质生长情况.结果 CHA-BMP-2-hMSCs小鼠的支架上骨组织覆盖面积显著大于CHA-hMSCs小鼠,ALP活性显著高于非缓释组小鼠,骨钙素、Runx2蛋白与骨桥蛋白表达水平高于非缓释组小鼠.结论 CHA-BMP-2-hMSCs缓释系统有利于在较长时间内诱导骨形成.

  • 珊瑚人工骨桥应用于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波;田伟;王永庆;李勤;胡临;李志宇;袁强

    目的探讨将珊瑚人工骨(CHA)应用于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效果.方法从1995年8月至2003年12月256例患者行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所有的患者行3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5个月.所有患者均为3个节段以上的广泛椎管狭窄或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对所有患者做术前、术后的JOA评分,行X线摄片,观察颈椎的序列和活动变化.96例患者在末次随访时行棘突部位的CT扫描共480节段,观察人工骨与自体骨愈合情况.82例患者末次随访时行MRI检查.观察脊髓受压的改善情况.结果临床评分:手术前平均JOA 评分7.25分,手术后平均9.20分, 末次随访时平均11.48分,平均改善率为58.3%.颈椎曲度:手术前平均19.5°, 手术后3个月随访时15.6°,末次随访时平均19.2°,人工骨桥稳定,人工骨融合率为83.5%.手术后MRI检查显示:脊髓明显后移,脊髓扁平率从手术前0.19 达到手术后的0.42.随访时未见明显的颈椎后凸畸形;24例患者有轴性疼痛.结论珊瑚人工骨应用于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具有良好的效果.

  • 珊瑚羟基磷灰石骨板--修复用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作者:创意公司

    珊瑚羟基磷灰石作为植入人体的材料,在国内外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亲和性,可与人体组织发生化学性键合.但是珊瑚羟基磷灰石的缺点是脆性太大,片状和块状的珊瑚羟基磷灰石不能弯曲成适宜人体生理轮廓的形状,给临床修复使用带来很大困难.

  • 珊瑚羟基磷灰石骨板——修复用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作者:创意生物工程公司

    珊瑚羟基磷灰石作为植入人体的材料,在国内外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亲和性,可与人体组织发生化学性键合.但是珊瑚羟基磷灰石的缺点是脆性太大,片状和块状的珊瑚羟基磷灰石不能弯曲成适宜人体生理轮廓的形状,给临床修复使用带来很大困难.

  • 珊瑚羟基磷灰石骨板——修复用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作者:创意生物工程公司

    珊瑚羟基磷灰石作为植入人体的材料,在国内外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亲和性,可与人体组织发生化学性键合.但是珊瑚羟基磷灰石的缺点是脆性太大,片状和块状的珊瑚羟基磷灰石不能弯曲成适宜人体生理轮廓的形状,给临床修复使用带来很大困难.

  • 个体化钛支架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修复兔下颌骨缺损

    作者:王忠东;陈俊兰;陈觉尧;胡文;龚振宇;刘亚雄;林少珍;吴纪楠

    目的 通过观察个体化钛支架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效果,探讨下颌骨个体化修复再生的途径.方法 以9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采用磨骨术建立兔下颌骨单侧缺损模型,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快速成型技术等设计制作兔下颌骨个体化钛修复体,再将其与CHA和rhBMP-2复合应用于兔下颌骨标准化缺损修复,通过大体标本观察、骨密度检测、生物力学测试和组织学染色对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再生修复效果进行研究.结果 兔下颌骨解剖形态恢复理想,生物力学测试、骨密度检测及组织学观察均显示随时间点延长成骨效果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钛支架内具有大量新骨形成,新生骨组织在24周时已明显成熟.结论 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的个体化钛支架复合CHA和rhBMP-2,可望通过骨再生途径实现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修复重建.

  • 珊瑚羟基磷灰石与Bio-Oss骨代用品联合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同期种植的比较

    作者:张瑞;刘惠莉;张朋

    目的 评价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和Bio-Oss 两种骨移植材料在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同期种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将40 例上颌后牙区缺失牙患者分为两组:(1)Bio-Oss 组行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植入Bio-Oss+同期种植;(2)羟基磷灰石组行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植入可吸收性珊瑚羟基磷灰石+同期种植,5 ~ 6 个月后行上部结构修复.结果 随访所有种植体平均负载23 个月,两组种植体存留率均为100%.X 线片显示,Bio-Oss 组术前、术后即刻、负重1 年后平均窦底高度分别为5.8、11.5、10.9 mm,羟基磷灰石组3 个时间点平均窦底高度为5.3、11.2、10.3 mm,术后即刻两组骨提升高度未见明显差异,负重1 年后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组骨吸收大于Bio-Oss 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可吸收性珊瑚羟基磷灰石和Bio-Oss 人工骨用于上颌窦闭合式提升术成骨效果理想,种植体存留率无明显差异.

  • 珊瑚羟基磷灰石修复种植体周不同类型骨缺损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斯日古楞;胡晓文;章超;李玲慰;李翠君

    目的 研究珊瑚羟基磷灰石(CHA)修复种植体周围不同类型骨缺损引导成骨的效果及种植体负重后短期内引导骨的临床变化.方法 以植入区有骨缺损(裂隙状、开窗式和水平型)的49例患者(58枚种植体)为实验组,植入种植体同时用CHA生物陶瓷充填缺损,覆盖可吸收性膜.另选择受植区骨量充足的58例患者(90枚种植体)作为对照组,进行标准牙种植手术.观察二期手术时实验组不同类型缺损引导新生骨质情况,影像学评价CHA的密度及种植体周围骨水平的变化,比较组内(不同类型骨缺损之间)和组间(实验组与对照组)负重后24个月种植成功率和种植体存留率.结果 至二期手术,骨结合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4.8%和96.7%;负重后6~24个月种植成功率为实验组94.5%,对照组97.7%;实验组种植体存留率达100%,49枚种植体周引导骨量充足,骨引导成功率为89.1%.不同缺损类型之间的骨引导和预后情况:开窗式>裂隙状>水平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CHA的密度逐渐降低,组间和组内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量无显著差异.结论 CHA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骨引导再生作用,能有效地修复牙种植术中的小面积骨缺损,并在短期内可获得与正常骨组织种植修复相似的种植成功率、存留率以及边缘骨水平.

  • 筋膜瓣促组织工程骨体内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滨;裴国献;王珂;金丹;魏宽海;任高宏

    为探讨筋膜瓣是否具有促组织工程骨修复羊负重骨大段骨缺损及其体内再血管化的作用,将27只中国青山羊分为3组:单纯材料组(珊瑚羟基磷灰石,CHAP)、组织工程骨组(CHAP+经诱导分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筋膜瓣组(筋膜包裹CHAP+经诱导分化的BMSc).制备单侧胫骨中段20mm的骨膜与骨缺损,术后2、4、8周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ECT)检查,4、8、12周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术后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和再血管化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筋膜瓣组、组织工程骨组、单纯材料组.说明筋膜瓣对组织工程骨体内的再血管化过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山羊胫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珂;裴国献;陈滨;金丹;魏宽海

    制备组织工程用山羊胫骨骨缺损模型,研究用组织工程的方法修复山羊胫骨骨缺损的可行性.27只中国青山羊制备单侧胫骨中段20mm的骨膜与骨缺损,7孔钢板内固定,随机分3组:空白组不进行植入处理;对照组(CHAP组)单纯植入羟基磷灰石(CHAP);实验组(CHAP/BMSc组)植入CHAP与骨髓基质细胞(BMSc)的复合物.术后4、8、12周放射学检查X线片光密度指数比值、组织学方法评价各组骨缺损修复情况,12周CHAP/BMSc组与CHAP组做压应变与三点弯曲实验,评价骨缺损修复后的生物力学性质.结果显示,术后4、8、12周X线片光密度指数比值空白组无明显变化,CHAP组低于CHAP/BMSc组(P<0.05);组织学切片显示CHAP/BMSc组成骨较CHAP组早、多;12周三点弯曲实验载荷、弯曲应力CHAP/BMSc组高于C组(P<0.05).提示山羊胫骨20mm骨与骨膜缺损不能自行修复,可满足骨组织工程大动物实验需要;CHAP与BMSc复合修复骨缺损在成骨时间、成骨量与质量上均优于单纯CHAP.

  • 作者:

    关键词:
  •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表面置换珊瑚人工骨的培养

    作者:付昆;孟志斌

    目的 通过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与表面置换珊瑚羟基磷灰石(SCHA)培养,研究SCHA与细胞黏附、增殖的情况.方法 将海南天然滨珊瑚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部分水热反应,制成SCHA.将SCHA薄片(SCHA组)和盖玻片(玻片组)分别与eGFP标记的人骨髓MSC体外培养,分别于4、8、12、16d进行死活细胞染色和AlamarBlue实验,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活性,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细胞增殖.结果 人骨髓MSC在SCHA的表面和孔道内生长良好,第8天、第16天与玻片组达同样水平,之后超过玻片组并保持稳定状态.结论 SCHA无细胞毒性,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是一种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人工珊瑚椎间融合器对椎间盘切除术后的生物力学影响

    作者:孟志斌;张英;付昆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髓核切除前后腰椎间盘承受轴向载荷的形变与植入人工珊瑚椎间融合器后对形变的影响.方法采用20个猪的L3,4、L4,5椎体及所属的椎间盘作为力学实验模型,轴向加压分别测试不同载荷下椎间隙高度的变化,椎间盘髓核摘除前、后及植入人工珊瑚椎间融合器后分别测试3组数据,资料采用Paired-Samples t test统计分析.结果椎间盘切除术后椎体前柱的稳定性破坏,较小的压力引起较大的椎间隙高度变化(P<0.001),将椎间融合器植入椎间隙后,脊柱前柱的稳定性获得恢复,由轴向压力引起的前柱不稳定现象消失,椎体间隙的高度变化小(P>0.1).结论初步结果表明,人工珊瑚椎间融合器植入摘除髓核的椎间隙,将有效地防止术后椎间隙狭窄,改善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但仍需做更大规模实验进一步研究.

  • 超声评估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人工骨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凌茵;王莎莎;陈泽鹏;夏远军;朱贤胜;罗国新;范俊儿

    目的 探讨超声在不同人工骨血管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只新西兰兔分别行经典双前肢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造模,左肢植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 P-2)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CHA),右肢植入CHA,分别于3d、7d、11d、15d、30d及45d,对双侧CHA的4个等分点分别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测量以上部位的基础强度(BI)、峰值强度(PI)、增强强度(ΔSI)、BI/PI及达峰时间(T T P),分析结果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相同时间内rhBM P-2组血管化程度比普通组强,前者血管化时间比后者提前,两组各 ΔSI与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938,0.890;P=0.000),T T P与时间均呈显著负相关(BI/PI:r=-0.798,-0.899;P=0.000;T T P:r=-0.874,-0.868,P=0.000).两种CHA四个观察点间对比,各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各观察点间血管化程度无明显差别.结论 常规超声对移植骨的结构显示清晰,超声造影能较好地显示两种CHA早期血流灌注情况,准确评估rhBMP-2应用前后CHA微血管生长的区别,二者结合有望成为临床移植骨血管化评估的新手段.

77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