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敲入小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GFP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与小白蛋白的共存

    作者:李金莲;董玉琳;熊抗辉;金子武嗣

    目的观察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浅层内,表达GFP的GABA能神经元的分布及其与小白蛋白(PV)的共存.方法分别运用原位分子杂交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GFP与神经元标记物--神经元核蛋白(NeuN)或PV免疫荧光染色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方法,在光学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1.Vc浅层内90%以上的GFP阳性神经元同时表达GAD67 mRNA,而几乎所有表达GAD 67 mRNA的阳性神经元都呈GFP阳性;2.GFP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Vc的Ⅰ~Ⅱ层内,细胞较小,尤其在Ⅱ层内可见大量密集分布的GFP阳性细胞和突起.GFP阳性神经元分别占Ⅰ、Ⅱ层内NeuN阳性神经元总数的19.4%和24.3%;3.GFP/PV双标神经元主要分布于Vc的Ⅰ~Ⅱ层,这些双标神经元大约占PV阳性神经元的62.4%,占GFP阳性神经元的12.8%. 结论在Vc表达GFP的GABA能神经元主要密集分布于与外周伤害性信息传递关系密切的板层内,且大部分PV样阳性神经元属于GABA能神经元.

  • 白细胞介素-1β及其Ⅰ型受体mRNA在大鼠颈动脉体中的表达

    作者:王曦;张西京;李鑫;段小莉;李改丽;鞠躬;王百忍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其Ⅰ型受体(IL-1RI)mRNA在大鼠颈动脉体中的表达.方法 原位分子杂交、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 原位分子杂交结果显示,IL-1RI mRNA阳性信号出现在颈动脉体球细胞中;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显示,IL-1β表达在颈动脉体球细胞中;Western blotting结果进一步证明,IL-1β阳性反应条带出现在18 kD处,与其分子量一致.结论 大鼠颈动脉体球细胞不仅表达IL-1RI,而且也表达其配体IL-1β.

  • NF-κB在哮喘豚鼠脊神经节的表达及地塞米松的抑制作用

    作者:闫军浩;王振宇;刘晓湘;方秀斌

    目的探讨NF-κB在哮喘豚鼠C7~T5脊神经节中的表达及地塞米松治疗哮喘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哮喘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染色结合显微图像分析方法. 结果对照组C7~T5脊神经节NF-κB免疫阳性物质在细胞浆中分布较多,核内较少,其mRNA轻度表达.哮喘组豚鼠C7~T5脊神经节NF-κB阳性反应物呈现由细胞浆向细胞核移位现象,其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地塞米松组C7~T5脊神经节细胞浆中NF-κB阳性反应物多于细胞核,其mRNA表达水平低于哮喘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NF-κB在哮喘豚鼠C7~T5脊神经节内过表达及核内移位提示其可能参与哮喘的发作;抑制哮喘豚鼠C7~T5脊神经节内NF-κB的表达及活性可能是地塞米松治疗哮喘的机制之一.

  • 人胚胎气管上皮几种粘蛋白表达的研究

    作者:闵永芬;贾心善;贺慧颖

    目的研究人胚胎气管上皮细胞分化过程中,粘蛋白MUC1、MUC2和MUC5ac的表达,以及MUC5ac mRNA的表达. 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技术. 结果胚胎气管上皮细胞中MUC1呈阴性表达,不同胎龄的胚胎气管上皮细胞MUC2和MUC5ac均呈阳性表达.胚胎气管上皮的细胞核及胞浆中MUC5ac mRNA呈阳性表达. 结论胚胎气管上皮均能产生MUC2和MUC5ac粘蛋白,而且MUC5ac蛋白表达是在转录水平进行的.

  • HPV6B/11型病毒原位分子杂交检测方法的改进与应用

    作者:梁化印;郭瑞峰;杜双存;陈健

    原位分子杂交与病理免疫组化相比有定位更准确、特异性更强、敏感性更高、无内源性干扰等特点,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为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定提供了更可靠的指标,从而受到广泛重视.然而此项技术又因实验步骤繁杂、技术要求高、耗时长、影响因素多,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为此,我们对原始操作法的一些主要技术步骤进行了探索性改进.通过30例标本2种方法的对比检测,其结果准确一致,仅需35h即可完成,比原始方法所需时间缩短一倍.应用2年多来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 小波变换方法对原位分子杂交中银粒的检测和增强

    作者:王浩军;毛柏鑫;毕笃彦;郑崇勋;张旭

    0 引言用同位素标记分子探针做原位分子杂交,细胞上标记的银粒数目往往相对地反映细胞中某种物质的mRNA含量.在对不同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同一组织或细胞中某种物质基因表达改变进行分析时,对细胞上银粒数目进行统计比较是阐明其基因表达改变的关键方法.直接在显微镜下对银粒计数有耗时及不精确的缺点.因此,对原位分子杂交中的银粒进行定量分析已纳入图象分析仪功能范围,但几乎目前所有的图象分析软件对银粒进行定量(计数)分析都不准确,因此银粒的检测和增强处理对定量结果显得十分重要.在图象分析仪上银粒检测和增强的方法已有报道[1],但一般采用传统的图象处理方法,如线性或非线性的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和不同大小的拉普拉斯算子的空间滤波,方法上大多没有什么创新.近年来,小波变换在图象特征检测与增强中的应用引起了广泛重视.特别其在医学图象处理方面的应用也是一大分支[2],但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对原位分子杂交中的银粒进行检测和增强的文献尚未见到.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和胃癌的发展及预后

    作者:赵仲生;茹国庆;马杰

    我们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人胃癌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分析bFGF与MVD及其与胃癌各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

  • 显色原位杂交技术在乳腺癌HER-2/neu原癌基因检测上的应用及意义

    作者:虞有智;姜宝玉;陈定宝;沈丹华

    对于检测常规甲醛固定的乳腺癌石蜡组织切片中HER-2/neu原癌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技术方法而言,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一直是公认比较敏感和经典的检测方法[1-3].而显色原位杂交法(chromogenic in situ hybridization,CISH)作为一种核酸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方法,也可用于常规甲醛固定的乳腺癌石蜡组织切片中的HER-2/neu原癌基因的检测[4,5].

  • 后肢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锦波;龚爱华;张志坚

    目的 研究后肢缺血预处理对热休克蛋白70在脊髓损伤后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20只/组):假手术组大鼠予椎板切除,损伤组大鼠脊髓受到撞击伤(5 g×10 cm),缺血预处理组在大鼠受到损伤前8 h对下肢进行缺血预处理.损伤通过改良Allen法进行,双下肢痉挛和摆尾为成功标志.缺血预处理通过驱血带阻断下肢血流10 min放开10 min.两侧下肢交替进行,每侧进行3次.在损伤24 h和48 h后,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HSP70 mRNA及蛋白的变化.各组数据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脊髓组织中检测到很弱的HSP70 mRNA表达.损伤和预处理组HSP70表达增强,阳性细胞较多,以中央灰质阳性神经元分布较密集.两个时间点mRNA表达水平预处理组(22.18±3.69,14.15±4.18)高于损伤组(13.97±4.46,8.73±3.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6.06,P=0.005和F=7.43,P=0.028);两个时间点蛋白表达预处理组(16.71±4.02,9.85±2.20)高于损伤组(14.85±3.73,8.7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13,P=0.032和F=34.70,P=0.036).结论 下肢缺血预处理能增加损伤脊髓HSP70的转录和表达,增加神经保护作用.

  • 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IGF-Ⅱ的表达及突变分析

    作者:范子荣;杨冬华;覃汉荣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IGF-Ⅱ)主要由肝脏合成和分泌,在人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存在IGF-Ⅱ基因的异常过量表达,可能通过自分泌或邻分泌循环短路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某种直接作用[1-4].陈思红et al[5]在人肝癌中发现了IGF-ⅡcDNA变异体的存在,但IGF-Ⅱ的异常过量表达机制尚不明确.我们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IGF-Ⅱ转录水平的表达,并分析其基因结构改变,旨在探讨IGF-Ⅱ表达的规律及其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的意义.

  • S100A2基因及其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尹玉;张洪福

    目的:观察S100A2 mRNA及其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0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同时取40例手术切缘食管正常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其中S100A2蛋白的表达,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S100A2mRNA的表达.结果:S100A2 mRNA及S100A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正常食管黏膜(77.5% vs 100%,72.5% vs 100%,均P<0.01); 其中高、中、低分化三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并且高、中分化组S100A2 mRNA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低分化组(分别为93.3%vs 85.7%,86.7%vs 85.7%,均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S100A2 mRNA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92%vs 53.3%,92%vs 40%,均P<0.01).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100A2 mRNA和S100A2蛋白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607,P<0.001).结论:S100A2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能作为判断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 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端粒酶hTERT基因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叶哲伟;杨述华;段德宇;吴强;杨操;许伟华;李进;杨秀萍;侯琳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端粒酶hTERT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4l例骨巨细胞瘤组织、17例骨质增生骨组织、11例异位骨化组织和10例正常骨组织中端粒酶hTERT基因进行检测和定位,并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对hTERT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 端粒酶hTERT基因在骨巨细胞瘤中表达阳性率为41.5%(17/41),表达强度与骨巨细胞瘤的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5):低分化肿瘤>中分化肿瘤>高分化肿瘤,端粒酶hTERT细胞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的分布定位一致.17例骨质增生骨组织、11例异位骨化组织和10例正常骨组织中端粒酶hTERT基因的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原位分子杂交是检测端粒酶亚单位hTERT的有效方法,在骨巨细胞瘤细胞水平检测端粒酶hTERT基因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骨巨细胞瘤发展和维持中端粒酶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能存在端粒酶以外的机制导致肿瘤细胞永生化.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Ⅱ型胶原在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慧章;傅冷西;叶君健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Ⅱ型胶原在退变腰椎间盘髓核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男23例,女7例)退变腰椎间盘髓核(退变组)和8例(男6例,女2例)无明显退变腰椎间盘髓核(对照组)中BMP-2和Ⅱ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Image-Pro Plus 5.0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各指标的平均灰度值.结果:退变组BMP-2的mRNA和蛋白(109.51±8.32和104.48±14.24)表达较对照组(146.93±16.35和146.38±19.53)增强(P<0.05和P<0.01);而退变组Ⅱ型胶原mRNA和蛋白(139.49±16.05和140.34±18.26)表达较对照组(113.09±15.28和113.72±13.59)减弱(P<0.01).退变组中,BMP-2和Ⅱ型胶原mRNA、蛋白表达均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602和-0.614,P<0.01).结论: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BMP-2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其对椎间盘退变的调节作用与Ⅱ型胶原有一定关系;BMP-2在退变椎间盘中的表达增强可能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应.

  • 喉鳞癌组织Snail mRNA与E-cadherin 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作者:张华东;熊正文;黄勇;李宏伟;苏红;李伟;寻凤华

    目的:观察Snail mRNA与E-cadherin mRNA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分别检测Snail mRNA与E-cadherin mRNA在60例喉鳞癌、30例不典型增生和20例慢性炎症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nail mRNA在喉鳞癌中的表达高于不典型增生和慢性炎症组织中的表达,而E-cadherin mRNA在喉鳞癌中的表达低于不典型增生和慢性炎症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nail mRNA、E-cadherin mRNA与喉鳞癌甲状软骨累及淋巴结转移、TNM分期、T分期、临床分型、病理分级有关(P值均<0.05),而两者均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值均>0.05;喉鳞癌Snail mRNA和E-cadherin mRNA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504,P<0.05.结论:E-cadherin mRNA低表达与Snail mRNA高表达可能是喉黏膜恶性转变以及喉鳞癌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联合检测E-cadherin mRNA和Snail mRNA对预测喉鳞癌浸润转移有重要意义.

  • 心理应激诱导原癌基因表达

    作者:熊忠

    20世纪80年代末,以c-fos/c-jun为代表的"原癌基因(proto-oncogens)"或"即刻早期基因 (immediate early genes ,IEG)"在神经和行为科学研究中开始被注意,因为其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神经功能可塑性改变以及学习和记忆等多种生理和行为过程,不同生理心理刺激均可诱导原癌基因的表达[1, 2],具有对细胞外刺激的快速诱导性的特点.心理应激是机体通过认识、评价而察觉到应激源的威胁时所引起心理生理机能改变的过程,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有复杂的相互联系,原癌基因可由于心理应激等活动而进行转录、翻译,表达以Fos/Jun为主的核蛋白,然后返回核内参与组成对其它靶基因转录调节的"转录因子" .目前,检测fos和jun蛋白及用同位素标记原癌基因的DNA核酸片段的原位分子杂交,已成为研究心理应激的一个重要手段[ 3-5 ].本文期望能引起运动生理界的注意,为研究如何提高优秀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从而延长其运动生涯甚至寿命提供启发.

  • 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SP法对PTEN的检测

    作者:王劲

    目的 研究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 mRNA及其蛋白在HCC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56例肝细胞肝癌组织、17例肝硬化组织手术切除标本,经40g/L福尔马林固定,4μm厚连续切片,HE染色,病理诊断证实.结果 HCC组织中,PTEN mRNA与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和71.4%.17例肝硬化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2%和94.1%.21例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5%和100%.HCC与肝硬化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PTE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CC组织中存在较高比例的PTEN mRNA和蛋白表达缺失,且恶性程度高的HCC组织中,PTEN mRNA和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

  • Snail蛋白及其mRNA与喉鳞癌生物学特性及预后关系

    作者:张华东;熊正文;黄勇;李宏伟;苏红;李伟;寻凤华

    目的 观察Snail蛋白及其mRNA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它在喉鳞癌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检测Snail mRNA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nail蛋白分别在60例喉鳞癌、2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①Snail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与喉鳞癌的T分期、TNM分期、甲状软骨累及、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均<0.05),但Snail mRNA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而Snail蛋白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它们均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②Snail蛋白与Snail mRNA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正相关(r=0.362,P<0.05);③Snail蛋白阳性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nail高表达可能是喉黏膜恶性转变以及喉鳞癌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其高表达预示肿瘤有较高的侵袭性和不良预后.

  • Snail与CD44v6mRNA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熊正文;张华东;寻凤华;李宏伟

    目的 探讨Snail、CD44v6 mRN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Snail、CD44v6 mRNA在70例宫颈鳞癌、35例鳞状上皮内瘤变(CIN)和15例炎性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①7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Snail、CD44v6 mRNA阳性率分别为80%(56/70)、78.6%(55/70),分别高于上皮内瘤变组织的60%(21/35)、42.9%(15/35)和炎性组织的20%(3/15)、13.3%(2/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nail、CD44v6的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均为95.84%(23/24),高于无转移组71.74%(33/46)、69.57%(32/46)(P<0.05);CD44v6 mRNA在不同FIGO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组织中Snail mRNA与CD44v6 mRNA的表达成正相关(r =0.348,P<0.05).③Snail、CD44v6 mRNA与年龄、病理分级及浸润深度之间无关(P>0.05).结论 联合检测Snail mRNA与CD44v6 mRNA的表达有助于宫颈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

  • 涎腺腺样囊性癌中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整合素β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董蕾;吴强;丁向东;汪渊;杨枫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和整合素β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TMA)作为实验平台,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52例SACC和11例"正常"涎腺组织中ESM-1、整合素β1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并分析二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ACC组织中ESM-1表达较涎腺"正常"组织显著增强(P<0.01);整合素β1表达较涎腺"正常"组织显著增强(P<0.01),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侵犯神经呈正相关(P<0.05);SACC组织ESM-1和整合素β1 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72,P<0.01).结论 SACC组织中ESM-1和整合素β1的表达上调,二者可能相互协同,共同参与了SACC的发生和发展.

  • 不同部位和类型恶性淋巴瘤与EBV感染相关性研究

    作者:彭金昀;唐运莲;何洁;张杨;彭娟;贺荣芳;甘润良

    目的:对不同部位和类型的恶,陛淋巴瘤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探讨EBV感染可能与恶性淋巴瘤的病因关系.方法:收集恶性淋巴瘤组织标本127例,其中鼻腔及鼻咽淋巴瘤60例,胃淋巴瘤30例,表浅淋巴结淋巴瘤37例.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08例,霍奇金淋巴瘤(HD)19例.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淋巴瘤组织中EBV编码的小RNA(EBER),确定EBV在恶性淋巴瘤细胞中的存在.结果:108例NHL(包括鼻腔及鼻咽、胃、表浅淋巴结部位),EBER检测46例阳性,阳性率为42.6%.鼻腔/鼻咽NHL的EBER阳性率为58.3%(35/60),其中NK/T细胞淋巴瘤29例,EBER阳性19例,阳性率为65.5%(19/29);B细胞淋巴瘤31例,EBER阳性16例,阳性率为51.6%(16/31).胃部NHL的EBER阳性率为30.0%(9/30),其中B细胞淋巴瘤28例,EBER阳性9例,阳性率为32.1%(9/28);T细胞淋巴瘤2例,均为EBER阴性.表浅淋巴结NHL 18例,EBER阳性2例,阳性率为11.1%(2/18);表浅淋巴结HD 19例,EBER阳性5例,阳性率为26.3%(5/19).结论:本组资料非霍奇金淋巴瘤EBV感染阳性率(42.6%)略高于霍奇金淋巴瘤EBV感染阳性率(26.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鼻腔及鼻咽NHL的EBV感染阳性率(58.3%)高于胃NHL(30.0%)和表浅淋巴结NHL(11.1%)(P<0.05).研究提示各类型淋巴瘤与EBV感染均有密切关系,且存在部位依赖性.

98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