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胎海马结构小白蛋白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与发育

    作者:丁松林;孙卫文;郑德枢;颜焱华

    目的了解人类海马结构神经元的发育. 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16~38周人胎海马结构内小白蛋白免疫反应性(PV-IR)神经元的分布和发育. 结果 PV-IR神经元早见于23周海马结构内,主要位于下托和CA1区的锥体细胞层和多形层(始层),以下托为主.24周开始,PV-IR神经元数量逐渐增加,大多位于下托和CA1区锥体细胞层/多形层交界处附近,少数见于CA2.直至38周,CA3和齿状回内才可见到少量PV-IR神经元.含PV-IR神经元均为非锥体细胞,它们的染色强度和突起的数量与长度随着胎龄增大而增加. 结论海马结构内PV-IR神经元出现的早晚与该细胞分化成熟的早晚密切相关.

  • 人胎海马结构小白蛋白免疫反应性神经元的分布

    作者:沈伟哉;郭国庆

    目的观察人胎海马结构小白蛋白(PV)免疫反应性神经元的分布. 方法取孕龄为30周的人胎尸体,用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PV 免疫反应性神经元. 结果海马结构的各区域内均有丰富的PV免疫反应性神经元分布,以锥体细胞层为密集.CA1、CA2、CA3始层PV免疫反应性神经元呈散在分布,胞体较小,多为三角形或梭形,细胞突起2~3个,锥体细胞层PV免疫反应性神经元数量多,分布密集,细胞形态多样,细胞的突起伸向浅层的始层和深层的分子层;分子层PV 免疫反应性神经元较稀少.门区PV免疫反应性神经元分布密集,但细胞分层不明显,可见部分细胞的突起伸向齿状回;齿状回PV免疫反应性神经元集中分布于颗粒细胞层,其余各层有少量散在的PV免疫反应性神经元,细胞染色浅淡,无明显突起.下托复合体PV免疫反应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锥体细胞层,始层和分子层较稀少,细胞淡染,突起不明显. 结论海马结构的各区域均有丰富的PV免疫反应性神经元分布,主要分布于锥体细胞层和齿状回的颗粒层.各区域PV免疫反应性神经元发育成熟的时间可能并不同步,CA1~3 和门区PV免疫反应性神经元发育成熟早于齿状回和下托复合体.

  • 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敲入小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GFP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与小白蛋白的共存

    作者:李金莲;董玉琳;熊抗辉;金子武嗣

    目的观察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浅层内,表达GFP的GABA能神经元的分布及其与小白蛋白(PV)的共存.方法分别运用原位分子杂交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GFP与神经元标记物--神经元核蛋白(NeuN)或PV免疫荧光染色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方法,在光学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1.Vc浅层内90%以上的GFP阳性神经元同时表达GAD67 mRNA,而几乎所有表达GAD 67 mRNA的阳性神经元都呈GFP阳性;2.GFP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Vc的Ⅰ~Ⅱ层内,细胞较小,尤其在Ⅱ层内可见大量密集分布的GFP阳性细胞和突起.GFP阳性神经元分别占Ⅰ、Ⅱ层内NeuN阳性神经元总数的19.4%和24.3%;3.GFP/PV双标神经元主要分布于Vc的Ⅰ~Ⅱ层,这些双标神经元大约占PV阳性神经元的62.4%,占GFP阳性神经元的12.8%. 结论在Vc表达GFP的GABA能神经元主要密集分布于与外周伤害性信息传递关系密切的板层内,且大部分PV样阳性神经元属于GABA能神经元.

  • 大鼠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上第三级核团内PV样阳性终末与丘脑投射神经元的突触联系

    作者:董玉琳;李金莲

    目的观察大鼠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上第三级核团内Parvalbumin样阳性轴突终末与丘脑投射神经元之间是否存在突触联系. 方法用HRP逆行追踪和包埋前免疫电镜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法.将WGA-HRP注入丘脑腹后内侧核逆行标记投射神经元. 结果 WGA-HRP注入丘脑腹后内侧核(VPM)后,WGA-HRP标记神经元主要分布在感觉主核背内侧部(Vpdm)、三叉上核尾外侧部(Vsup-CL)以及三叉神经运动核腹侧区(AVM)和上橄榄核背侧区(ADO).电镜下可见PV样阳性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WGA-HRP标记的胞体或者树突形成突触联系.另外PV阴性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也与WGA-HRP标记的胞体或树突形成突触联系,这些胞体或树突偶尔为PV阳性. 结论在三叉神经本体感觉信息从第三级神经元向丘脑腹后内侧核(VPM)传递的过程中,PV样阳性神经元可能通过突触传递机制而发挥作用.

  • 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内GAD样阳性终末与PAG和GABAA受体α3亚单位阳性共存神经元的联系

    作者:李金莲;董玉琳;庞有旺

    目的观察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Vme)内谷氨酸脱羧酶(GAD)样阳性终末与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PAG)、GABAA受体α3亚单位(GABAA Rα3)和小白蛋白(PV)样阳性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方法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三重染色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结果在Vme内可观察到大量的GABAA Rα3样、PAG样和PV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吻尾方向几乎在其全长出现,多为大的假单极神经元(直径为25~50μm).大约90%左右的PAG样阳性神经元同时呈GABAARα3样和PV样免疫阳性.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密集分布的GAD样阳性终扣聚集在PAG样和GABAARα3样双重标记的Vme神经元胞体周围,并与之形成密切接触. 结论GA-BA能神经元投射至Vme的神经终末可能通过位于Vme神经元胞体内的GABAARα3亚单位对谷氨酸介导的面口部本体感觉信息的传递发挥抑制性调控作用.

  • Triton损伤成年大鼠嗅上皮对嗅球钙结合蛋白-D和小白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秦照萍;叶树明;杜继曾;沈公羽

    目的探讨嗅觉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Triton X-100灌流单侧鼻孔,30,45和60 d后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嗅球的钙结合蛋白-D(CB)和小白蛋白(PV)表达.结果损伤后30 d,与对照侧相比,损伤侧嗅球的CB和PV阳性细胞密度减少68.9%和66.7%,45 d后减少46.4%和50.0%,45 d的CB和PV阳性细胞密度比30 d时增加,60 d时接近对照侧.结论大鼠嗅球中CB和PV的表达受Triton诱导的传入神经阻滞的可逆调控.

  • 犬全脑缺血后头部选择性浅低温对脑内源性神经保护的影响

    作者:程智刚;于鹏;王云姣;李靖怡;黄菊芳;郭曲练;谭秀娟

    目的 研究犬全缺血后浅低温对脑内源性神经保护的影响.方法 15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3组:手术对照组(A组,n=4只),缺血再灌注组(B组,n=5只),浅低温治疗组(C组,n=6只).A组动物完成麻醉和手术后心脏不停跳观察8 h.B组和C组动物心脏停跳18 min,心脏复苏成功后,B组动物观察8 h,C组动物接受浅低温[(34 ±0.5)℃]治疗.实验结束时开颅取右顶叶脑皮质供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小白蛋白(PV)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阳性神经元.结果 B组动物脑内GSH、GSH-Px、T-SOD、MN-SOD、Cu-ZnSOD、PV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低于A组(P<0.05或P<0.01),而HSP70-LI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高于A组[(15.6±3.7)vs(5.5±2.1),P<0.05].C组动物脑内GSH、T-SOD、Cu-ZnSOD、PV阳性神经元和HSP70-LI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高于B组PV-Ⅰ神经元密度:(34.7±6.3)vs(23.8±5.3),P<0.05;HSP70-LI阳性神经元密度:(27.1±4.9)vs(15.6±3.7),P<0.05.结论 脑内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增强可能是浅低温治疗脑缺血的机制之一.

  • 传入神经阻滞对成年大鼠嗅球中小白蛋白的影响

    作者:秦照萍;叶树明;杜继曾;沈公羽

    目的: 研究传入神经阻滞对成年大鼠嗅球小白蛋白(PV)的影响情况.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损伤嗅上皮对嗅球PV的表达的影响.结果: 损伤嗅上皮导致损伤鼻孔同侧嗅球中PV阳性细胞数目减少.结论: 嗅球中PV表达的降低是受传入神经阻滞影响的.

  •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钙结合蛋白与酒精毒害

    作者:李双成;郭建国;苏玉红;崔慧先;石葛明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酒的生产和消费也显著增加.酒可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吸收,引起机体心血管、生殖、消化、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损害.尤其是自母体吸收酒精,可引起胎儿酒精综合征,导致神经元发育过程中变性或凋亡[1].已有学者做了较多研究,这些工作均为人的饮酒行为造成的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形态学的影响提供了神经解剖学上的依据.

  • 海马小白蛋白阳性神经元对缺血反应的区域性特征

    作者:陈实;章钧;周丽华

    背景:短暂全脑缺血再灌流早期海马各区域小白蛋白(parvalbumin,PV)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程度以及变化时间是否存在敏感性差异?目的:研究缺血敏感脑区海马的PV阳性神经元的改变以及缺血性脑损伤的细胞分子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设计.地点和对象:实验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完成.40只成年健康雄性大鼠,由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建立4管阻塞缺血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流0,6,12,24 h共5组,每组8只.全脑缺血20 min后再分别灌流0~24 h.PV免疫组织化学反应观察海马各区域PV阳性神经元表达水平及定量PV阳性神经元数目.主要观察指标:海马各区域PV阳性神经元表达水平及定量PV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各区域(CAl,CA2,CA3)的始层、锥体层、放射层和腔隙分子层,齿状回的颗粒层、分子层及多形层(门区)的切片观察均出现PV阳性反应.再灌流6~12 h内见PV阳性神经元出现胞体肿胀、胞浆染色变淡等变化.放射层突起密度减少;PV阳性终末的颗粒密度稀疏,以锥体细胞胞体周围的变化为明显.PV阳性神经元数目:缺血再灌流0 h时,海马CA2区从(20.67±1.16)个减少为(11.66±3.06)个,CA3区从(12.33±2.52)个减少为(4.33±1.53)个;再灌流6 h时,海马CA2区从(20.67±1.16)个减少为(11.33±3.51)个,CA3区从(12.33±2.52)个减少为(5.00±1.73)个;再灌流24 h时,海马CA1区从(0.33±1.53)个减少为(2.33±4.93)个,门区从(1.67±1.53)个减少为(3.33±4.51)个;上述缺血再灌流组PV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与缺血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4.4505~9.2258.P<0.05).结论:海马PV阳性神经元对全脑缺血存在区域敏感性差异.

  • 电烙铁损伤左侧外周鼻孔区构建单侧嗅觉剥夺模型:嗅球神经的发生和转化

    作者:曾建军;贺旭;严小新;罗学港;潘爱华

    背景:近年来嗅球的神经发生、转化以及成熟已成为研究热点,并且嗅觉经验和神经活动能影响嗅球神经发生,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嗅觉功能活动是否影响豚鼠嗅球的神经发生尚无报道。
      目的:观察单侧嗅觉功能剥夺对幼年豚鼠两侧嗅球微管聚合蛋白、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和小白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24只幼年豚鼠随机分成2组,通过电烙铁损伤左侧外周鼻孔区建立嗅觉功能剥夺模型,分别于建立嗅觉功能剥夺模型后3,6周灌注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豚鼠自身两侧嗅球微管聚合蛋白、小白蛋白和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3周组豚鼠嗅觉未剥夺侧嗅球表达的微管聚合蛋白、小白蛋白和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数目明显高于嗅觉剥夺侧(P<0.05);造模后6周组豚鼠嗅觉未剥夺侧嗅球表达的微管聚合蛋白、小白蛋白和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数目明显高于嗅觉剥夺侧(P<0.05)。提示豚鼠嗅觉功能活动影响神经发生和转化。

  • 老年学习记忆损害大鼠海马和新皮质小白蛋白神经元的丢失

    作者:洪岸;李校坤;林剑;姚志彬;陈以慈

    目的探讨老年学习记忆损害与海马和新皮质GABA能神经元亚型--小白蛋白(PV)神经元的关系.方法通过Morris水迷宫行为检测将相同年龄老年大鼠分为老年学习记忆正常和损害两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定量计数各脑区PV神经元数密度.结果老年记忆损害鼠CA3区和齿状回PV神经元数密度较老年正常鼠明显减少;PV神经元数密度与大鼠在水迷宫中的行为密切相关.结论 CA3区和齿状回PV神经元丢失可能是老年记忆损害的原因之一,提示GABA能系统可能参与老年学习记忆损害.

  • 小白蛋白在新生大鼠缺氧后癫痫易感性升高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孙卫文;詹丽璇;曾玮;徐恩

    目的 观察新生大鼠早期发育过程中及缺氧性痫性发作后海马小白蛋白(parvalbumin,PV)表达量和海马神经元内Ca2+荧光强度的改变,探讨PV在新生大鼠缺氧后癫痫易感性升高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出生后10 d的SD大鼠分为缺氧组与对照组(各64只),缺氧组建立改良Jensen缺氧诱导痫性发作模型,于1d、3d、7d、14 d各组分别取16只大鼠取脑,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检测海马PV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神经元内Ca2+荧光强度.结果 缺氧后7d,海马CA1区、CA3区及DG区PV免疫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至缺氧后14 d,稍增加至对照组3d的水平,而PV含量在缺氧后7d、14 d则明显减少.对照组PV免疫阳性细胞数和PV含量在CA1区、CA3区及DG区均从3d开始增加,并持续至14 d.与对照组比较,缺氧后海马神经元内Ca2荧光强度增加.结论 新生大鼠缺氧诱导痫性发作后海马PV表达减少可能导致其癫痫易感性升高.缺氧后细胞内游离Ca2增加可能导致PV神经元损伤.

  • 慢性吗啡处理及戒断后大鼠杏仁核中Parvalbumin的表达变化

    作者:李明波;黄良;蒋丽珠;丁四清

    目的:观察慢性吗啡处理及戒断后大鼠杏仁核中Parvalbumin(PV)的表达变化,为其功能的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依赖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大鼠腹膜腔注射吗啡,2次/d,起始剂量为5 mg/kg,逐日递增5mg,至第10d为50mg/kg;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于末次注射后动物分别存活3 h、3 d和14d.用免疫组化方法和相对平均灰度值检测杏仁核内PV的表达.结果:在生理盐水处理组各存活时间点,杏仁核内PV的表达相同.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3 h时杏仁核内PV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第3d时,杏仁核内PV的表达减少,明显低于第3 h组(P<0.05).至第14d时.PV的表达又开始增加,明显高于第3 d组(P<0.05).结论:本结果提示慢性吗啡处理及戒断后杏仁核PV的表达具有时相特异性;这种变化在戒断早期可能主要与躯体依赖相关,而戒断晚期主要与精神依赖相关.

  • 美满霉素对沙鼠急性脑缺血后脑皮质小白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古天明;韩亚蓉

    目的:观察美满霉素对蒙古沙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后前额皮质中小白蛋白Parvalbumin(PV)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理功能变化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42只健康雄性蒙古沙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6只)、缺血再灌组(18只),美满霉素治疗组(18只).夹闭蒙古沙鼠双测颈总动脉10 min诱导前脑缺血后,动物分别存活1天、3天或7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前额皮质中PV的表达,用图像分析仪测定灰度值.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各缺血再灌组与美满霉素治疗组中前额皮质中PV表迭均先减少后回升.缺血再灌1天组,PV表达缓慢减少(P>0.05);3天组PV表达减少到低谷(P<0.05);7天组PV表达有明显的恢复,但仍低于正常组(P<0.05);然而美满霉素治疗各组中的PV表达均强于对应的缺血组(P<0.05).结论:美满霉素能抑制蒙古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皮质中小白蛋白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 孕酮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海马小白蛋白免疫反应的影响

    作者:崔慧先;石葛明;李双成;王磊;王伟;李学平;张小雪

    目的:观察孕酮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海马小白蛋白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以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海马小白蛋白免疫反应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后1~7 d,海马小白蛋白阳性神经元增多;第7天背侧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呈现小白蛋白阳性致密条带.脑缺血再灌孕酮处理后小白蛋白阳性神经元进一步增加,可见许多串珠状小白蛋白阳性突起,未见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小白蛋白阳性致密条带结构.结论:孕酮可能通过对小白蛋白的表达调控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损伤的部分神经保护作用.

  • 人胎视网膜细胞凋亡与小白蛋白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发育

    作者:沈伟哉;郭国庆

    目的:观察人胎视网膜细胞凋亡与小白蛋白(Parvalbumin,PV)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发育。方法:不同孕龄的人胎16例,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PV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发育。结果:(1)细胞凋亡观察:12周人胎视网膜未见凋亡细胞;15周、17周凋亡细胞较多,大小不一,分布于视网膜的全层;20周凋亡细胞主要集中在内核层,数量减少;28周凋亡细胞仅见于内核层,呈指环样外观,着色较深,数量较20周减少明显。(2)PV免疫阳性神经元发育:12周人胎视网膜未见PV免疫阳性神经元;15周、17周视网膜节细胞层和内核层有弱阳性的PV免疫阳性神经元;20周PV免疫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外核层和内核层,内核层的数量较多;28周PV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20周相似,但内核层的数量减少,呈整齐的带状排列,着色增强。结论:在胚胎28周视网膜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已基本建立,而PV免疫阳性神经元发育和细胞凋亡在时间和数量变化上的一致性提示Ca2+在视网膜的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 大鼠脑干内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中小白蛋白样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发育

    作者:庞有旺;李金莲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脑干内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中PV样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①早在胚胎13 d时,首先在三叉神经中脑核(Vme)内观察到许多含小白蛋白(Parvalbumin,PV)样阳性神经元,主要为大的假单极神经元,呈中等阳性反应.②生后3 d时,Vme内PV样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增多,免疫反应呈强阳性,并可观察到Probst束呈强阳性反应.③生后10 d时,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背内侧部(Vodm)及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背内侧部(Vpdm)均出现少量中等强度的PV样阳性神经元.④生后14 d时,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邻接的外侧网状结构(LRF),三叉上核尾外侧部(Vsup-CL),三叉神经运动核腹侧区(AVM)及上橄榄核背侧区(ADO)均出现PV样阳性神经元.⑤生后21 d时,Vodm和LRF(Vodm-LRF)区、"带状区"包括Vpdm,Vsup-CL,ADO,AVM及Probst束内的PV样阳性神经元及纤维的分布均达成年大鼠水平.上述结果表明,大鼠脑干内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中PV样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发育以及PV样阳性纤维的形成可能与胚胎及生后发育期该通路中神经元的功能成熟有关.

  • 孕期应激对子代雌鼠成年后酒精摄取行为及脑内小白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莫晓叶;李政;贺礼理;杨赛花;黄菊芳;童建斌;李昌琪

    目的 探讨孕期应激对子代雌鼠成年后酒精摄取行为以及脑内小白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6只SD孕鼠随机分为孕期应激组(PS组,n=3)和对照组(CON组,n=3).PS组孕鼠在妊娠晚期接受限制性应激,CON组孕鼠不给予孕期应激.子代成年后,PS组和CON组雌性子代分别随机分为PS-S组(n=6)和PS-NS组(n=6),CON-S组(n=6)和CON-NS组(n=6).PS-S组和CON-S组动物先后接受限制性应激和冰水应激.所有动物均给予水和酒精溶液进行喂养,比较各组子鼠的基础酒精摄人量和子代应激后的酒精摄入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代海马和前额皮质小白蛋白的表达.结果 PS-NS组在第1,4,6周的酒精摄入量明显低于CON-NS组(P<0.05).PS-S组在限制性应激后第1周的酒精摄入量[(3.79±0.47)kg·d-1·g-1]明显高于CON-S组[(1.68±0.68)kg·d-1·g-1](P<0.05),而PS-S组动物在冰水应激后第3周的酒精摄入明显小于CON-S组(P<0.05).另外,PS-S组子代海马CA2区和前额皮质M1区的小白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CON-S组(15.82±0.30,26.52±0.12,P<0.05).结论 孕期应激可影响成年雌性子代的酒精摄取行为,此过程可能与海马和前额皮质小白蛋白表达的减少有关.

  • 富硒治疗对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作用

    作者:李金兰;刘群会;曹学兵;贾敏;谭明会;聂淑科;陈贵勤

    目的:研究富硒治疗对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性脑病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BC组)、急性CO中毒组(CO组)、低硒治疗组(L-Se组)、中硒治疗组(M-Se组)、高硒治疗组(H-Se组)各12只.腹腔注射CO制备急性CO中毒模型.造模前30d及造模后每天分别给予各组纯水或不同剂量富硒药物灌胃治疗.造模后第7天、第14天分别取脑及外周脏器,HE染色观察组织变化;对脑皮质行小白蛋白(PV)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ting检测皮质PV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硒对急性CO中毒大鼠模型的肝脏、肾脏无明显的毒性损伤.H-Se组在造模后第7天、第14天的皮质PV阳性细胞数均高于CO组(P<0.05);L-Se组、M-Se组在造模后第7天、第14天的皮质PV阳性细胞数与CO组无明显差异(P>0.05);H-Se组的PV阳性细胞数与BC组无明显差异(P>0.05).H-Se组在造模后第7天、第14天的PV表达量高于CO组(P<0.05),Caspase-3蛋白表达低于CO组(P<0.05),与BC组无明显差异(P>0.05);L-Se组、M-Se组在造模后第7天、第14天的PV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与CO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剂量的硒治疗可明显上调PV,减少Caspase-3的活化.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