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外膜细胞成分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研究概述

    作者:阮从潇;李玉洁;杨庆;陈颖;翁小刚;王岚;周淑媛;朱晓新

    血管外膜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血管外膜分布的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滋养血管、血管相关淋巴组织和血管周围神经等均可参与As发生发展进程.该文就近10年内,血管外膜组织细胞成分在As过程中的变化及对As发生发展的影响方面的研究状况和新进展做一综述.

  • 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对自然衰老大鼠血管外膜重构的干预机制

    作者:王洋;雷燕;杨静;刘剑刚

    目的 观察自然衰老大鼠血管外膜的重构特点,并探讨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85只20月龄的自然衰老Wistar大鼠按体重水平分层后随机分为衰老组、人参三七川芎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下称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氯沙坦对照组(Losartan组),每组1 7只,另选14只2月龄青年Wistar大鼠作为青年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人参三七川芎醇提物[1 493.4、746.7、373.4 mg/(kg·d)]灌胃给药,Losartan组给予氯沙坦钾混悬液[10 mg/(kg·d)]灌胃,衰老组及青年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均每日1次.干预15周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胸主动脉壁形态;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观测血管壁胶原种类、分布和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PRA)、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浓度及外膜组织AngⅡ含量;生物化学分析法检测外膜组织羟脯氨酸水平;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RT-PCR)检测外膜组织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receptor 1,AT1 R)、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ngiotensin Ⅱreceptor 2,AT2 R)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外膜组织AT1R、AT2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青年组比较,衰老组血管外膜增厚,外膜厚度/管径增高,胶原纤维堆积,Ⅰ型胶原面积增加,Ⅲ型胶原面积减少,Ⅲ型胶原/Ⅰ型胶原降低(P<0.05),血浆PRA及AngⅡ降低(P <0.01,P<0.05),外膜组织AngⅡ及羟脯氨酸含量增高,AT1R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AT2 R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 <0.01,P<0.05).与衰老组比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改善衰老血管形态学改变;中药中、高剂量组及Losartan组外膜厚度/管径均减小,中药高剂量组及Losartan组Ⅰ型胶原面积减少,Ⅲ型胶原面积增加,Ⅲ型胶原/Ⅰ型胶原明显升高,血管外膜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P <0.05,P<0.01);中药中、高剂量及Losartan组外膜组织中AngⅡ水平降低(P <0.01,P<0.05);衰老组、中药各剂量组、Losartan组各组间PR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衰老组比较,各治疗组AT1R mRNA表达均增加(P<0.01),中药中、高剂量组AT2R mRNA表达亦增加(P<0.05);中药高剂量组及Losartan组AT1 R蛋白表达升高(P <0.01,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AT2R蛋白表达亦升高(P<0.05).结论 衰老大鼠血管出现外膜重构,表现为外膜增厚,胶原堆积,Ⅰ型、Ⅲ型胶原比例紊乱等,其机制可能与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激活有关;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可能通过对外膜局部AngⅡ、AT1R等多靶位的干预,改善外膜重构,进而延缓血管衰老.

  • 血管外膜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作者:刘子懿;孔炜

    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受损的内皮细胞释放粘附因子,吸引单核细胞粘附浸润到内膜下吞噬脂质,同时平滑肌细胞进行增殖迁移并形成新生内膜的过程,但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血管外膜作为反应的先导者从外向内参与了这一过程.在诸多血管疾病模型中,均能检测到外膜的早期激活.成纤维细胞作为血管外膜的主要细胞成分,在血管损伤早期会进行增殖迁移至中膜和内膜,还可以通过释放活性氧、各种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等来影响炎症反应,导致内膜增生,终促进了血管重塑及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外膜成纤维细胞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腹主动脉瘤等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本文对该领域新近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新发现的血管外膜源舒张因子

    作者:

    关键词: 血管外膜 舒张
  • 外膜炎症在血管重构中的作用

    作者:路丹;丁文惠

    血管重构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基础,血管炎症参与了血管重构的发生发展。传统的观念认为血管壁的炎症反应是一种“由内向外”的反应,认为血管炎症始于内膜。近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血管外膜在血管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外膜炎症和血管重构密切相关。外膜滋养血管增生,NAD-PH 氧化酶活化使外膜大量细胞因子、炎症介质表达上调,启动并维持血管重构的发展。

  • 小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作者:李洋;闫承慧;韩雅玲

    目的 建立小鼠胸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adventitial fibroblasts,AF)组织块贴壁法培养模型.方法 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小鼠AF,并在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类型,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AF能够迅速从组织块长出并增殖,光镜下细胞呈梭形或多边形,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细胞质中有波形蛋白相关抗原存在,CD3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为阴性,细胞在第2~7天进入指数生长期.结论 组织块贴壁法适用于小鼠AF的原代培养,为研究AF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充足、可靠的靶细胞模型.

  • 超声诊断颈部假性静脉瘤1例

    作者:陈礼波;熊燕

    患者女性,70岁.因发现右颈部包块1周入院.自述1周前无意中布带勒及右颈部后,便出现1包块,并逐渐长大,无明显疼痛.查体:于右胸锁乳突肌表面扪及1大小约3.0cm×3.0cm的团块,边界清楚,可稍活动,压之有弹性感,无明显压痛.超声检查:于右颈总动、静脉右前方探及1大小约3.0cm×2.5cm的混合性包块,边界清楚,局部有包膜,此包膜与一血管外膜相连,其内回声强弱不等,呈"洋葱皮"样改变.)

  • 血管外膜源一氧化氮对内皮素-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增殖的影响

    作者:袁杰;钟光珍;王冬艳;张正浩;李夏;唐朝枢;杜军保

    目的观察血管外膜生成的一氧化氮(NO)对内皮素-1(ET-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VSM)增殖的影响,以探讨血管外膜源NO对血管结构重塑调节的意义.方法取大鼠胸主动脉,去除内皮,分以下几组进行组织孵育10 h:(1)完整外膜血管组;(2)单纯中膜组;(3)中膜与剥离的外膜共育组;(4) 中膜与用L-N-硝基精氨酸(L-NNA)预处理的外膜共育组.每例胸主动脉剪为二段,分两个亚组:ET (10-7mol/L)组和对照组.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检测各组VSM的细胞增殖.另取大鼠腹主动脉外膜,用10-8和10-7mol/ L ET-1刺激4 h.Griess法测血管外膜生成的亚硝酸盐(NO2-)含量,3H-L-精氨酸(3H-L-Arg)标记的同位素法测定外膜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 (1)各ET亚组3H-TdR掺入比相应对照组分别增加48.8%~71.9%.(2)在10-7mol/L ET-1刺激下,完整外膜组及中膜+外膜组的3H-TdR掺入分别比单纯中膜组低 21.3%和24.5%;中膜+L-NNA预处理的外膜组3H-TdR掺入分别比中膜+外膜组及完整外膜组高30.8%和25.4%,而与单纯中膜组差异无显著性.(3)与对照组相比,10-8和10-7mol/L的ET-1使外膜NOS活性分别增加124%和177%;使外膜生成的NO2-含量分别增加88%和22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血管外膜生成的NO可抑制ET-1刺激的VSM的增殖,其抑制作用为ET-1激活的血管外膜NOS/NO途径所介导.提示血管外膜源NO可能参与心血管疾病过程中血管重塑的调节.

  • 尾加压素Ⅱ对大鼠胸主动脉及肠系膜动脉各部分产生一氧化氮的影响

    作者:耿彬;常林;赵晶;陈志慧;庞永正;唐朝枢

    目的取离体大鼠胸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将UⅡ与血管各层(内、中、外膜)组织共同孵育,观察UⅡ对NOS活性及NO生成的影响,以探讨UⅡ的血管活性效应的机理.材料与方法分离雄性SD大鼠胸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将胸主动脉各层分离,上述组织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尾加压素Ⅱ在37 ℃、通以95%O2~5%CO2气体条件下进行血管组织孵育,孵育时间为2小时和4小时.测定孵育液中亚硝酸盐含量及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取适浓度及佳时间点,孵育血管后进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表达定位.结果尾加压素Ⅱ(10-9、10-8 mol/L)可以引起胸主动脉外膜一氧化氮生成增加,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强,P<0.05,免疫组化证实血管外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呈强阳性,孵育2小时和4小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10-10~10-8 mol/L浓度尾加压素Ⅱ可以浓度依赖性、时间依赖性刺激肠系膜动脉一氧化氮生成,免疫组化证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血管外膜和中膜表达增加,但NOS活性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UⅡ可以刺激胸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血管外膜产生NO.UⅡ对胸主动脉及肠系膜动脉NO/NOS系统影响不同,可能是UⅡ作用于血管引起不同生物学效应的机制之一.

  •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外膜胶原分布及含量的变化

    作者:陶婷;朱鼎良;龚兰生

    目的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胸主动脉外膜胶原分布及含量的变化。方法 天狼猩红染色法观察不同周龄组(4W、8W、24W)大鼠胸主动脉外膜胶原的分布,氯胺T氧化法测定不同周龄组胸主 动脉外膜胶原含量,组织块贴片法进行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并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法检 测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大鼠胸主动脉胶原主要分布于血管外膜;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外膜胶原含量在8周、24周高于对照京都种Wistar大鼠(WKY);血管外膜成纤 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结论 胸主动脉外膜胶原的沉积可能参与高血压血管重塑过程,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可合成Ⅰ、Ⅲ型胶原。

  • JAK2-STAT3信号通路在白介素-1β经动脉外膜给药致平滑肌细胞改变的机制

    作者:宋耀明;王霄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经血管外膜给药导致动脉平滑肌细胞发生的改变及其与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关系,明确JAK2-STAT3信号通路在血管增殖性病变中的作用。

  • 醛固酮对血管外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邓次妮;沈潞华;唐朝枢;李虹伟

    目的 观察醛固酮对血管外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一氧化氮(NO)通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取SD大鼠胸主动脉外膜,分别给予不同浓度醛固酮(ALD)10-8~10-6 moL/L、ALD+螺内酯以及ALD+RU486进行孵育,此外在给予脂多糖激活血管外膜iNOS/NO的情况下,观察以上各组药物刺激后iNOS/NO系统的变化.与上述药物共同孵育6 h后通过Griess法测定相对稳定的代谢产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NOx)代表NO的产生量,采用[3H]-L-精氨酸标记的同位素法测定外膜iNOS活性.结果 (1)NOx产生的变化:ALD刺激后血管外膜NOx生成无明显变化.用螺内酯拮抗盐皮质激素受体后,高浓度ALD组(10-7~10-6 mol/L)血管外膜NOx产生呈下降趋势(P<0.05).用RU486拮抗糖皮质激素受体后随ALD浓度增加NOx生成量也呈浓度依赖性增加(P<0.01).脂多糖刺激后上述趋势更为明显.(2)iNOS活性的变化:ALD刺激后iNOS活性无明显变化,螺内酯刺激后血管外膜iNOS活性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而RU486刺激后血管外膜iNOS活性显著增加(P<0.05).同时给予脂多糖刺激后,螺内酯+ALD组血管外膜iNOS活性显著下降(P<0.01),ALD+RU486组血管外膜iNOS活性显著增加(P<0.05).结论 ALD主要通过盐皮质激素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通路两种途径直接影响血管外膜iNOS/NO系统,醛固酮作用于盐皮质激素受体能够诱导iNOS激活、刺激NO产生,作用于糖皮质激素受体抑制iNOS/NO激活.

  • 血管外膜与主动脉夹层

    作者:任宗力;王志维

    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极其凶险且病死率高的疾病,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是十分清楚.主动脉外膜位于主动脉壁外层,是由多量成纤维细胞及富含胶原纤维的细胞外基质所组成的被膜[1],结构致密,可防止动脉在极高的血压下破裂[2].近年来对于动脉外膜结构和功能在血管壁结构重建过程中作用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现就主动脉外膜结构和功能在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 视网膜血管外膜切开术治疗视网膜分枝静脉阻塞

    作者:卢海;张风

    视网膜分枝静脉阻塞是临床上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病变,其常见的并发症黄斑水肿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对患者的视力威胁较大.近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一扁平部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血管外膜切开术已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对该项手术技术及其临床疗效进行介绍和讨论.

  • 血管外膜介导的炎症反应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牟华明;王利娟;闫振成;曹廷兵;祝善俊;祝之明

    目的 观察血管外膜介导的炎症反应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兔颈动脉外膜组织与平滑肌细胞共培养方法,分以下6组,①单独培养组:培养的VSMC中不加外膜组织及药物;②单独培养+脂多糖(LPS,1μg/ml)组;③单独培养+LPS+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100mmol/L)组;④复合培养组:培养的VSMC中加入外膜组织块;⑤复合培养+LPS组;⑥复合培养+LPS+L-NAME组.用氚-胸腺嘧啶(3H-TdR)检测各组VSMC增殖状态,试剂盒测定培养液中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亚硝酸盐(NO2-)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结果 与单独培养组比较,LPS刺激前,复合培养组VSMC 3H-TdR掺入率、NO2-含量无明显差异,抗超氧阴离子活力单位增高(P<0.05),HO-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LPS刺激后,复合培养+LPS组VSMC 3H-TdR掺入率显著降低(P<0.01),抗超氧阴离子活力单位显著增高(P<0.01),NO2-含量增高(P<0.05),HO-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复合培养+LPS+L-NAME组VSMC 3H-TdR掺入率、NO2-含量、HO-1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抗超氧阴离子活力单位显著增高(P<0.01).结论 血管外膜可通过一氧化氮(NO)及HO-1等途径抑制LPS刺激所致的VSMC增殖.

  • 血管外膜肥大细胞激活介导的不稳定斑块模型建立及参莲片的干预

    作者:李玉洁;阮从潇;杨庆;翁小刚;陈颖;王娅杰;郭琰;周冰冰;刘思思

    观察参莲片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不稳定斑块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大鼠腹腔肥大细胞体外培养,以参莲片各剂量组(100、50、25和12.5 mg·L-1)和色甘酸钠(200 μg·L-1)预处置2h后加入P物质刺激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检测上清中组胺、类胰蛋白酶、IL-1β和NF-κB含量.采用apoE-/-小鼠颈总动脉套管法合并高脂饮食诱导As斑块形成,在套管部位血管外膜处滴加P物质建立外膜肥大细胞活化介导的不稳定斑块模型,分设颈动脉套管假手术组(M1)、颈动脉套管+高脂饮食组(M2)、M2+套管部位滴加P物质(0.5 μg/只)组(M3)、参莲片组(95、190和380 mg·kg-1·d-1)、阿托伐他汀组(2.6 mg·kg-1·d-1)和正常对照组(C).实验结束后,取血检测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s 9,MMP-9)和组胺(histamin)含量.取动脉组织通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免疫荧光法染色肥大细胞CD117抗原表达.采用Bio-Rad磷酸化检测试剂盒检测病变血管组织中8个炎症相关信号分子磷酸化.综合评价参莲片对不稳定斑块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参莲片可以稳定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细胞膜,减少其活化释放组胺、类胰蛋白酶(均P< 0.05)及IL-1β和NF-κB(P< 0.05或P<0.01).apoE-/-小鼠M3模型组血管外膜处肥大细胞增殖和脱颗粒显著增多,释放出的活性物质显著升高,诱发病灶处外膜大量炎性细胞的浸润,内膜下及斑块内出血(红细胞沉积),中膜平滑肌变薄,同时血清斑块炎性活化相关指标hs-CRP、MMP-9等显著增高,提示As斑块呈不稳定状态;参莲片可减少肥大细胞增殖和脱颗粒,降低hs-CRP、MMP-9和组胺含量(P< 0.05或P<0.01),减少病灶处炎症反应,减轻血管组织中IκB和p38 MAPK磷酸化程度(均P<0.05);减少斑块内出血及胶原降解,从而增加As斑块的稳定性.血管外膜肥大细胞激活介导的不稳定斑块模型建立成功.参莲片可以通过稳定肥大细胞,减少病灶处炎症反应,减缓As发生发展,增加As斑块的稳定性.

  • 紫杉醇对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MAPK/ERK通路的影响

    作者:顾磊科;袁国裕;沈凯

    目的 观察紫杉醇对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MAPK/Erk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雄性SD大鼠,贴壁法培养胸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并鉴定.以0,9nmol·L-1紫杉醇分别干预,用Westem Blot法,分别检测磷酸化ERK1/2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 磷酸化ERK1/2的表达,在9nmol·L-1较0 nmol· L-1紫杉醇明显降低;9 nmol·L-1紫杉醇组ER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为0 nmol·L-1紫杉醇组的62% (P<0.05).结论 紫杉醇通过抑制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MAPK/ERK通路,能延缓冠脉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

  • 乳腺癌与血管生成

    作者:孟祥朝;孙伟;孙惠军

    血管生成是指从已有的毛细血管或毛细血管后静脉发展而形成的新的血管.血管生成的基本过程包括血管内皮细胞(EC)的激活,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EC的移行、增殖,管腔结构形成以及血管外膜的形成[1].在正常人,促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处于平衡状态.近30年来,大量研究结果证实:乳腺癌的肿瘤细胞接种到动物体内后,具有明显的促血管生成活性,乳腺癌的生长、代谢及转移需要持续的血管生长.其主要通过灌注作用、转移作用、相互旁分泌效应促进乳腺癌的生长、进展和转移[2].

  • 血管外膜在调节血管张力中的作用

    作者:谢莲娜;曾定尹

    动脉壁有三层结构:内膜、中膜、外膜,每一层均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生物学及功能特征,并且每层以独特的方式来维持血管稳定及调节血管对各种刺激及损伤的反应.

  • 血管外膜囊肿一例

    作者:南国新;覃佳强;刘国栋;周海;王忠良;张德文

    患儿男,6岁3个月.左小腿冰凉、夜间疼痛3个月,常出现夜间痛醒,每次持续1~2h.当地县医院诊断为"脉络不通",给予舒筋活血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疼痛有所缓解.入院前2个月行走后出现小腿疼痛,并逐渐加重,步态跛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以"左侧腘动脉病变"收入院.体格检查:行走10~ 15 m即出现疼痛.肢体两侧温度相差8℃.左足背动脉不能扪及,多普勒检测腘动脉近端有血流信号,远端及足背动脉无信号.

71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