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及视力的影响

    作者:唐敏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和视力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0例(74眼),房角粘连关闭情况均在180度以上且不超过270度.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7眼,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试验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在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的各项指标,包括视力和眼压,并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经过1年随访发现,有1眼视力并未提升,无视力下降,而对照组有5眼视力无提升,且有3眼视力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前的眼压分别为(4.92±0.85)P/kPa、(4.76±0.75)P/kPa,术后1年眼压分别为(1.31±0.10)P/kPa、(2.68±0.24)P/kPa,术后试验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并提升患者视力,降低眼压.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方式临床评价

    作者:张自艳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虹膜周边切除、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将38例4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房角粘连情况分为3组:房角粘连关闭≤180°12眼,采用超乳联合房角分离术;180°<房角粘连关闭≤270°20眼,采用超乳联合房角分离、虹膜周边切除术;房角粘连关闭>270°16眼,采用超乳、房角分离联合小梁切除术(简称三联)。随访3个月~5年,对比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变化。结果:29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19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视力恢复良好;6只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粘连>2/3,术后近期眼压控制好,术后1.8~2年眼压再次增高,药物效果好,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房角关闭情况:房角粘连关闭≤180°,仅行超乳联合房角分离术;180°<房角粘连关闭<270°,超乳联合房角分离、虹膜周边切除术;房角粘连关闭>270°,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术)可有效控制眼压,但仍需长期随访。

  • 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2例

    作者:雍医英

    目的:探讨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2例以头痛为首发症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全身症状体征、眼部临床特点,首诊处理,眼科处理以及预后.结果:52例中,头痛伴有眼痛、恶心、呕吐31例,头痛、眼痛但无恶心、呕吐21例.首诊误诊为脑血管疾病者占81.54%,消化系统疾病者占15.38%.转眼科后43例行手术治疗,9例患者药物保守治疗,眼压均控制在<21mmHg.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常以头痛为首发症状首先就诊于内科,仔细进行眼部检查或请眼科会诊可以有效减少误诊,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网膜对比敏感度改变

    作者:陈霄雅;王晓娟;崔建萍

    目的:应用视觉对比敏感度的视功能检查方法,检查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急性发作期眼压控制后患眼的视网膜对比敏感度,与正常眼作对比,验证其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视网膜对比敏感度的空间频率特点.方法:选择PACG急性发作期眼压控制后患眼36例(48只眼),正常对照24例(48只眼),应用RM-800视觉检查仪进行视网膜对比敏感度检查,经SPSS进行组间对照t检验.结果:视网膜对比敏感度在PACG急性发作期眼压控制后患眼与上正常对照组的对比在12周/度,18周/度及24周/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PACG患者急性发作期眼压控制后患眼的视网膜对比敏感度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主要表现为高频段空间对比敏感度损害.

  •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体会

    作者:王学忠;蒋春霞

    目的:观察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5月~2006年5月35例(36眼)闭角型青光眼住院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36眼)闭角型青光眼中合并白内障的患者25例(26眼)通过单纯施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后,随访2年眼压正常,视野无变化.结论:正确选择适应证、确定手术时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安全、高效,可通过白内障手术达到既治愈白内障又治疗青光眼的效果.

  • 耳郭痛点与慢性闭角性青光眼的关系

    作者:石集贤;谢天华

    探讨耳穴与青光眼的关系,应用大头针作为检测工具,按耳区针刺点顺序进行测定.结果,早期青光眼患者耳郭皮质下痛点出现率达100.0%,心区出现率91.6%;慢性期青光眼患者耳郭皮质下痛点出现率98.8%,心区出现率88.0%.对照组皮质下区出现率仅12.8%,心区出现率为37.5%.认为耳郭皮质下区和心区痛点强弱与青光眼患者眼压高低有密切关系,因此可作为青光眼早期诊断、判断病情、评价疗效、观察预后的重要指征.

  • 白内障摘除治疗老年人闭角型青光眼59例

    作者:刁慧杰

    目的 观察白内障摘出术治疗老年人闭角型青光眼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9例,对其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中央前房深度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手术180d后随访,59例中有47例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前前房深度(1.359±0.612)mm,眼压(28.546±2.835)mmHg,术后30d前房深度(3.412±0.169)mm,术后7d眼压(13.896±4.045)mmHg.术后30d房角镜检查,59例房角均开放.39例术后6个月复查视野无缩小.结论 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老年人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较好,具有增视和降压的双重效果,是一种方便、有效而完全的手术方法.

  • 采用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测的健康人眼前段结构相关参数间的关系

    作者:曾阳发;刘杏;王涛;钟毅敏;李媚;何明光

    目的 采用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测量健康人的眼前段各参数,并分析参数间的关系以及年龄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AS-OCT扫描211例健康人(211只眼)眼前段结构,并测量前房深度(ACD)、前房横径(ACHD)、解剖前房深度(AACD)、晶状体厚度(LT)、睫状体带长度(CBL)、晶状体位置(LP)和虹膜厚度(IT).对各参数进行性别间的比较,并分析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和受年龄的影响.结果 男性的ACD、ACHD、AACD、CBL、IT及LP均比女性大[ACD:(2.87±0.38)mm比(2.66±0.40)mm:ACHD:(11.73±0.43)mm比(11.53±0.36)mm;AACD:(3.09±0.19)mm比(3.00±0.19)mm:CBL:(0.20±0.09)mm比(0.17±0.09)am;IT:(0.36±0.08)mm比(0.34±0.08)mm;LP:(5.11±0.26)mm比(4.91±0.28)mm;均P<0.05].LT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5).AACD、IT、LP和CBL与年龄均无相关(均P>0.05);ACHD与年龄呈负相关(r=-0.148,P=0.032);LT与年龄呈正相关(r=0.646,P=0.000);LT与ACD呈负相关(r=-0.714,P=0.000).回归分析表明,LT的增加对LP无影响(P>0.05).结论 女性的眼前段结构比男性窄.随年龄增加ACD的变浅是IJT增加所致;随年龄以及LT的增加,健康人LP不会发生改变.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对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前段的影响

    作者:李乃洋;赵岐;钟兴武

    目的 使用Pentacam三维前房分析仪和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对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眼前段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7月至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就诊的伴有白内障APACG的病例共39例(39眼).常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IOL)植入术.术前和术后3个月使用Pentacam和AS-OCT测量眼前段参数.结果 术后3个月,APACG患者眼压由术前(33.08±5.21)mm Hg降至(16.36±3.44)mm Hg(1mm Hg=0.133 kPa,t=20.644,P=0.000),中央前房深度由(1.79±0.20)mm增至(3.41±0.38) mm (t=36.191,P=0.000),周边前房深度由(0.82±0.12) mm加深至(1.81 ±0.20) mm (t=40.732,P=0.000),前房容积自(74.10±9.94) mm增加至(149.72± 17.12) mm (t=54.921,P=0.000),下方前房角自(24.03±3.50).加宽至( 43.29±3.92).(t=55.489,P=0.000),鼻侧前房角自(23.02±2.96)°加宽至(42.36±4.61).(t=43.291,P=0.000),上方前房角自(21.62±3.04).加宽至(39.66±3.53).( t=43.511,P=0.000),颞侧前房角自(22.88±2.87).加宽至(41.21±3.81).(t=44.930,P=0.000).瞳孔直径由术前(3.06±1.32)mm缩小至术后的(3.00±1.21)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7,P=0.247).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可改善APACG患者眼前段结构的狭窄.Pentacam和AS-OCT可简便快捷和非接触地观察眼前段,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青光眼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及相关研究

    作者:杜明艳;刘福源

    青光眼是一种公认的重要的眼科心身疾病.大多数学者认为,青光眼是具有病理性高眼压或正常眼压合并视乳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及青光眼性视野改变的一种复杂而又顽固的常见眼病,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混合型和先天性四种[1].原发性青光眼是眼心身疾病的主要研究对象,又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二类,低压性青光眼也属于它的范畴[2].根据DSM-Ⅲ的定义,可将原发性青光眼归为"心理因素影响的躯体情况"或"心理生理疾病"或"心身疾病".近年来,青光眼的发病率、致盲率在逐年增高,因此全面了解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特征、社会环境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青光眼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及国内外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 放松训练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前的应用效果

    作者:张桂丽;李青松;项敏泓;周欢明;张琪;赵沁

    目的 研究放松训练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前心率、血压、眼压波动及手术需控制眼压稳定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中符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标准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青光眼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放松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在入院当日及手术前心率、血压、眼压波动值、术前眼压控制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前心率、血压、眼压波动值、术前眼压控制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放松训练可有效控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前的眼压波动值,减少手术等待时间,进而延缓视野损害进展.

  • 氩激光与Nd:YAG激光联合治疗中、晚期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

    作者:薛燕雄

    目的评价联合激光治疗中、晚期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52例(78眼)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氩激光加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重点是心理护理、术后用药、主要不良反应和远期随访的护理.结果在护理措施配合下,术后1年74眼眼压控制在≤21 mmHg内控制率94.9%.术后视力提高迅速而且稳定.并发症轻而少.结论联合激光手术治疗中、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做好规范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 可调节缝线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魏来;王智勇;邵冬

    目的::观察可调节缝线方法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诊断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87例103眼,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患者(54眼)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的基础上,加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B组患者(49眼)单纯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眼压、滤过泡形态、前房深度以及患者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后6个月眼压平均(14.7±0.8)mmHg,B组患者为(12.9±0.9)mmHg,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A组患者术后功能性滤过泡45人(83.33%),B组患者39人(79.59%),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A组患者术后无浅前房发生,B组患者8人(20.41%)发生浅前房,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A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7.6±2.1)d,B组患者(12.1±3.7)d,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技术,可以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且对患者术后眼压、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无影响。

  • 不同眼压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疗效观察

    作者:孙楚雄

    目的::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不同眼压下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的患者100例,根据患者不同眼压状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用药物维持眼压小于40 mmHg;观察组患者持续3 d治疗,眼压状况大于或等于40 mmHg。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视力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视力与对照组无区别,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高低与手术后视力无明显的关系,但高眼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低眼压患者。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一眼急闭急性发作1例分析

    作者:王高峰;王静波

    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一眼急闭急性发作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77岁.2009-09-09因双眼眼前朦胧半个月来诊.检查:视力:右眼0.5,矫正0.8,左眼0.8,矫正1.0.眼压:右眼25.7 mm Hg,左眼16.3 mm Hg,右眼球结膜无充血,角膜清,前房浅,瞳孔大,直径约5 mm,虹膜膨隆,眼底:视盘界清色淡,血管向鼻侧移位,C/D约0.8.左眼瞳孔不大,前节大致同右眼,眼底:视盘界清色稍淡,C/D约0.5,其余大致正常.房角检查:动态下仅下方看到少量小梁组织,其余部位仅见施氏线,焦点线移,视野:右眼视敏度降低:14.82 clB,左眼视敏度尚可21.00 dB.诊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右眼发展期.

  •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评价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脑部局部一致性

    作者:江菲;蔡凤琴;李海军;李声鸿;高磊;曾献军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评价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脑部局部一致性(ReHo)的改变.方法 对40例PACG患者(PACG组)及4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rs-fMRI,计算全脑ReHo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ACG组右侧梭状回、左侧枕中回、左侧枕下回、左侧颞中回、双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左侧顶上小叶、左侧中央旁小叶的ReHo值均减低(P均<0.05);双侧小脑后叶、右侧额上回的ReHo值均增加(P均<0.05).右侧梭状回、左侧枕中回ReHo值与视网膜纤维层厚度均呈正相关(r=0.452、0.472,P均<0.05).右侧额上回ReHo值与视力呈负相关(r=-0.443,P=0.004).结论 PACG患者存在视觉、感觉运动、情绪认知处理多个脑区自发性脑活动异常,且多个脑区ReHo值的改变与PACG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 原发性青光眼视神经扩散张量成像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相关性

    作者:吴珂;史大鹏;轩昂;祁佩红;樊红光;李舒茵

    目的 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扩散张量成像(DTI)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25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6只眼,病变组)和20例正常人(40只眼,对照组)分别行3.0TMR视神经DTI和美国OPTOVE公司RTVUE眼球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分析视神经部分各向异性(FA)值与RNFL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病变组视神经平均FA值为(0.248±0.083)×10-6 mm2/s,RNFL上方、下方、平均厚度分别为(82.28±20.06) μm、(84.18±18.18) μm、(83.14±18.09) μm;对照组平均FA值为(0.584±0.035)×10-6 mm2/s,RNFL上方、下方、平均厚度分别为( 110.72±12.08) μm、(109.54±10.08) μm、(102.86±11.32) μm.与对照组比较,病变组视神经FA值降低,RNFL厚度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神经FA值与RNFL上方、下方、平均厚度均呈正相关(r=0.612、0.557、0.607,P<0.05).结论 视神经FA值与RNFL厚度呈正相关,为提高青光眼视神经病理改变的认识和防治提供信息.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超声生物显微镜特征分析

    作者:刘伟;梁娟;邢小丽;李丹丹;季健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的超声生物显微镜特征.方法 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患者30 例(30 眼)作为急性发作组,选取眼内压经药物控制良好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 例(30 眼)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就诊当日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测量两组的前房深度及颞侧、鼻侧、上方及下方4 个象限的距离巩膜突500 μm 处房角开放距离、小梁网睫状突距离及虹膜睫状突距离,两组之间各项均值分别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急性发作组前房深度为(1.55 ±0.27 )mm,对照组为(1.78 ±0.26 )mm,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3.40,P =0.001 ).急性发作组颞侧、鼻侧、上方及下方四个象限的房角开放距离分别为(0.051 ±0.082 )mm 、(0.010 ±0.033 )mm 、(0.012 ±0.041 ) mm 、(0.039 ±0.086 )mm;对照组分别为(0.136 ±0.064 )mm 、(0.130 ±0.102 )mm 、(0.115 ±0.093 )mm 、(0.097 ±0.071 )mm,两组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发作组4 个象限小梁网睫状突距离分别为(0.606 ±0.122 )mm 、(0.656 ±0.091 )mm 、(0.624 ±0.124 )mm 、(0.579 ±0.142 )mm;对照组分别为(0.815 ±0.155 )mm 、(0.775 ±0.164 )mm 、(0.721 ±0.117 )mm 、(0.810 ±0.162 )mm,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发作组4 个象限虹膜睫状突距离分别为(0.125 ±0.086 )mm 、(0.153 ±0.138 )mm 、(0.150 ±0.127 )mm 、(0.114 ±0.081 )mm;对照组分别为(0.372 ±0.130 )mm 、(0.383 ±0.122 )mm 、(0.357 ±0.098 )mm 、(0.395 ±0.157 )mm,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前房更浅,房角更窄,睫状体的位置更加贴附于小梁网和虹膜,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能从解剖学上进一步认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发病机制.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文静;刘中莲;毛金涛;王圣霞;杜允宏;杨申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5年2月于泰安市中心医院眼科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73例(78眼),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手术顺利,无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患者术前视力<0.1者20眼,0.1~0.3者34眼,0.4~0.6者24眼。术后6个月佳矫正视力低于0.1者2眼,0.1~0.3者8眼,高于0.4者68眼。72眼(92.3%)视力提高,6眼(7.7%)视力同术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个月眼压平均为(13.3±3.2)mmHg,较术前患者用降眼压药后眼压[(18.2±4.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ntacam检查发现:术前平均中央前房深度(ACD)(1.51±0.34)mm,术后平均为(3.85±0.31)mm,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容积(ACV)术前平均为(84.12±22.03)mm3,术后平均为(176.21±27.15)mm3,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位和垂直位的前房角度(ACA)6点 ACA 由21.13°±3.31°加宽至50.29°±4.25°,9点ACA由21.85°±2.13°加宽至47.24°±4.65°,12点 ACA 由20.57°±2.46°加宽至42.69°±4.51°,3点 ACA 由20.87°±2.78°加宽至45.34°±4.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前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术后6个月前房角镜检查:房角全部开放者11眼,粘连>270°者0眼,≥180°且≤270°者9眼,粘连<180°者58眼,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控制眼压、增宽房角、提高视力、挽救患者视功能,可治愈房角关闭早期青光眼,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诊疗中的意义

    作者:任梅;余新平;潘伟华;吕帆

    服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是利用光衍射原理对眼前段组织成像.AS-OCT在检测技术上具有快速、非接触、分辨率高的优点,已应用于闭角型青光眼的筛查、诊断以及手术后疗效的评价.其对于滤过泡功能检测和术后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并发症的检测要优于超声生物显微镜等其它临床检测手段,是目前评价闭角型青光眼诊疗的重要补充手段.

406 条记录 1/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