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s 중화로년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9026
  • 国内刊号: 11-222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lnyx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建业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老年人原发性肝癌螺旋CT肝双期扫描的表现特点

    作者:谭理连;李扬彬;李树欣;江金带;李志铭

    目的探讨老年人原发性肝癌螺旋CT肝双期扫描表现特点. 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50例老年人(60~93岁)及27例青年人(15~35岁)原发性肝癌螺旋CT肝双期扫描表现. 结果老年人原发性肝癌多见于肝右叶(36例,占72.0%),巨块型(41例,占80.0%),边界清楚(35例,占70.0%),肿瘤内多发斑点状CT"密度更低区"(12例,占24.0%),门静脉癌栓(9例,占18.0%),动-静脉瘘(7例,占14.0%),肝总管内癌栓并肝内胆管扩张(7例,占14.0%),侵犯邻近周围结构(11例,占22.0%),肝内广泛转移(12例,占24.0%);肝动脉期呈多血供型(13例,占26.0%),少血供型(33例,占66.0%),无强化(4例,占8.0%),门静脉期强化(8例,占16.0%).与青年人原发性肝癌比较,老年人原发性肝癌边界多清楚,胆管内癌栓多见,肝动脉期强化多为少血供;肝内转移、侵犯周围器官结构及门静脉期强化相对较少见;发病部位、形态类型、门静脉癌栓、动静脉瘘、肿瘤内CT"密度更低区"、腹水及肿瘤内出血等与青年人原发性肝癌差异性无显著性. 结论螺旋CT肝双期扫描是诊断与评价老年人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

  • 血清胃泌素对老年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

    作者:李红涛;吴开春;李彩宁;乔泰东;郭学刚;王新;郝志明;宋瑛;丁杰;樊代明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患者血清胃泌素的变化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将胃泌素作为血清学的诊断标志物,用于老年CAG的诊断. 方法 120例因消化不良行胃镜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的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正常组、胃炎组、轻度、中度和重度萎缩组共5组.ELISA方法检测血清基础胃泌素、幽门螺杆菌IgG抗体和蛋白刺激后血清胃泌素.胃泌素增加量为刺激后胃泌素与基础胃泌素之差. 结果幽门螺杆菌IgG 抗体阳性74例,其中CAG患者阳性53例.血清基础胃泌素、刺激后胃泌素和胃泌素增加量与粘膜病变程度呈负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使CAG患者的基础胃泌素的水平升高.胃泌素增加量诊断CAG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是0.918(95% CI: 0.871~0.965),临界值为5.5 p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和84%. 结论血清胃泌素增加量可做为诊断CAG的敏感标志物,对老年人CAG初始筛选有一定意义,是内镜和组织活检的有效补充.

  • 老年人急性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

    作者:杨雪松;常虹;吕愈敏;周丽雅;林三仁

    目的分析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总结206例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住院病历,其中老年组105例, 非老年组101例.详细记录临床、实验室及内镜检查结果. 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原因均为溃疡病,分别为83.8%与84.2%,但老年组胃溃疡患病率(18.1%)明显高于非老年组(5.0%,P<0.05);老年组应用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明显增多,达29.5%,非老年组仅为3.0%( P<0.05);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平均止血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6.9 d和5.6 d,再出血比例明显增高,分别为6.7%和0;所需平均输血量、需手术者以及需重症监护者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转归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病情较非老年人重,病程延长,治疗更为复杂.急诊的内镜检查与内镜下止血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措施.

  • 特发性乙状结肠穿孔24例老年患者临床分析

    作者:石彦;曾冬竹;宋爽;靳明林;雷晓;余佩武

    目的探讨老年人特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的临床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特发性乙状结肠穿孔患者24例的发病诱因、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 结果 24例平均年龄68.7岁,均突然发病,平均病程5.2 h.19例有习惯性便秘.表现为全腹膜炎21例(87.5%),局限性腹膜炎3例,术前仅确诊4例,误诊20例(83.3%),其中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穿孔9例,上消化道穿孔7例,绞窄性肠梗阻4例.24例均行手术治疗,20例痊愈出院;死亡4例(16.7%),3例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1例死于并发肺部感染. 结论认真询问病史,加强认识,对本病诊断极为重要;早期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根本措施,正确处理穿孔、彻底清洗腹腔、清洁肠道及术后充分引流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 70岁以上老年人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齐海梅;刘兵;艾虎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肺血栓栓塞(简称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8例70岁以上老年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 结果本组老年人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致肺栓塞者43例占(74.1%);因制动或长期卧床致肺栓塞28例占(48.2%).以原因不明、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难伴突发、持续性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特征.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和肺通气/灌注扫描(V/Q)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5.7%(45/47)和62.5%(20/32);误诊率为46.5%;溶栓+抗凝、抗凝、抗血小板凝聚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3%(21/23)、75.8%(22/29)和0(0/6);治愈率分别为47.8%(11/23)、17.2%(5/29)和0(0/6). 结论 70岁以上老年人肺栓塞常见危险因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次为长时间的制动或卧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典型;CTPA对老年人肺栓塞诊断更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溶栓和抗凝治疗安全、有效,抗血小板凝聚治疗无效果,易再发.

  • E选择素A561C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心肌梗死和血脂的相关分析

    作者:李艳;韦叶生;张平安;汪明;李晓艳;黄从新

    目的探讨中国湖北武汉地区E选择素基因A561C多态性与老年人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并对其与血脂、脂蛋白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98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187例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和19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185例中青年健康对照者E-选择素基因型,并按常规方法测定血脂水平. 结果 E-选择素等位基因A、C频率在老年心肌梗死组和中青年心肌梗死组分别为:92.9%、7.1%和93.3%、6.7%;在老年健康对照组和中青年健康对照组分别为96.6%、3.4%和96.8%、3.2%,同龄梗死组与非梗死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老年、中青年心肌梗死组分别与老年、中青年健康对照组比较,其基因型频率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老年、中青年心肌梗死组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老年、中青年健康对照组(P<0.05). 结论 E-选择素 A561C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心肌梗死的发病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 老年人下呼吸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蒋军广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呼吸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该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 方法分析40例老年下呼吸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用K-B法测定该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 结果全部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0例(50.0%),混合感染17例(42.5%).均有抗生素应用史,70.0%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30.0%的患者曾有侵袭性治疗,平均住院时间达41.7 d.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符合下呼吸道感染.药敏试验提示该菌呈现多重耐药,复方磺胺甲噁唑、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及氧氟沙星为较敏感抗生素. 结论老年下呼吸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多发生于患有各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及长期应用抗菌药物者,细菌耐药现象严重,诊断及治疗应根据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

  • 心肌内注射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血管生成实验研究

    作者:王崇全;雷琳;黄从新;张群林;李晓斌;张军;李元涛;方志成;彭贵海;王斌;刘菊英;朱涛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基因的血管生成作用. 方法在猪冠状动脉回旋支起始处放置Ameroid闭合器,制备慢性心肌缺血模型,28 d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回旋支狭窄程度.开胸,治疗组(6只)在缺血区心肌内多点注射含人VEGF16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VEGF165);对照组(6只)在缺血区心肌内多点注射含细菌半乳糖苷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β-gal).转染重组腺病毒载体28 d时重复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处死猪,取缺血区心肌,做组织学检查;应用酶标法检测血浆中VEGF浓度,采用Rentrop分级、缺血区心肌侧支血管积分和心肌碱性磷酸酶染色法评价血管生成作用.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基因转染3 d时治疗组血浆VEGF增高[(114.6±5.4)pg/ml对(60.3±1.8)pg/ml,P<0.001],7 d时血浆VEGF为(128.4±3.0)pg/ml对(70.9±5.3)pg/ml,P<0.001,14 d后恢复到基线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基因转染28 d时治疗组Rentrop分级增高(2.8±0.4对1.3±0.8,P<0.001),侧支血管积分增高(4.8±0.8对1.7±0.8,P<0.001),缺血区毛细血管密度增高(210±19对62±6,P<0.001). 结论心肌转染Ad-VEGF165后,缺血心肌表达VEGF,产生了血管生成作用.

  • 天然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对缺血脑区两型环加氧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雄;王伟;阮旭中;何池忠;杨渊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两环加氧酶异构体(COX-1和COX-2)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天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海风藤新木脂素复合物和银杏内酯对两酶表达的影响. 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大脑中动脉线栓闭塞再通不同时相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皮质COX-1与COX-2基因的表达水平. 结果缺血及药物预处理对COX-1 mRNA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影响.单纯缺血90 min时,缺血皮质COX-2 mRNA表达含量无明显变化,密度比值为0.27±0.05;再灌注6 h显著升高(0.83±0.12),12 h强(1.22±0.19),至48 h仍较假手术对照组高(0.49±0.08).两种PAF受体拮抗剂均能显著抑制缺血再灌注12 h COX-2基因的表达增高(0.58±0.11和0.68±0.13). 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COX-2基因表达增强;PAF是COX-2基因表达的上游信号分子,抑制COX-2基因高表达可能是海风藤新木脂素复合物及银杏内酯的脑保护分子机制之一.

  • 蛋白酶体在脑黑质变性和Lewy小体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张克忠;王坚;丁正同;余巨明;蒋雨平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在脑黑质变性和Lewy小体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在大鼠单侧黑质致密部立体定向注射0.2 μg、2 μg、8 μg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自主行为和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HE 染色观察黑质变性和Lewy小体形态;应用免疫组化观察黑质细胞α-synuclein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利用HPLC测定纹状体区多巴胺和高香草酸含量. 结果注射lactacystin 0.2 μg组未见异常;注射2 μg和8 μg 组大鼠出现进行性的运动迟缓、少动、震颤、头向健侧倾斜;注射阿朴吗啡后,8 μg 组大鼠出现明显的向健侧旋转运动;给药后3周,病理检查发现2 μg和8 μg 组大鼠黑质变性,部分黑质细胞内出现α-synuclein免疫反应呈强阳性的嗜酸性包涵体;TH阳性细胞数分别减少了68.24%(P< 0.05)和83.29%(P< 0.01);纹状体区多巴胺、高香草酸含量分别减少了69.63%、67.80%(P< 0.05)和81.54%、85.62%(P< 0.01). 结论蛋白酶体功能障碍所引起的α-synuclein降解受阻,是Lewy小体形成、黑质变性终导致帕金森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内肽酶类 黑质 Lewy体
  • 骨髓基质细胞成脂分化及辛伐他汀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宋纯理;贾弘禔;马庆军;郭昭庆;党耕町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的成脂分化潜能,研究辛伐他汀对骨髓基质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刺激成骨的作用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成年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诱导剂(HI)作用6 d,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比活性的变化.HI与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共同作用72 h,RT-PCR检测脂蛋白脂酶(LPL)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HI与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或100 μg/L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共同作用12 d后,油红O染色、荧光活化的细胞分选(FACS)检测脂肪细胞分化比例. 结果 HI作用6 d后,细胞ALP比活性降低,约40.3%.分别为(383.61±134.30)U·g-1·L-1和(891.51±282.52)U·g-1·L-1,P<0.01.在含HI的培养液中,辛伐他汀作用72 h后,LPL mRNA表达水平降低;辛伐他汀作用12 d后,脂肪细胞的分化比例显著减低(P<0.01). 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并伴随成骨活性减低;辛伐他汀抑制骨髓基质细胞的成脂分化,辛伐他汀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此有关.

  •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在老年大鼠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中的动态变化

    作者:陈荣权;陈香美;崔世维;蔡广研;师锁柱;谢院生;吕杨;彭丽霞

    目的研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s)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不同鼠龄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老年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中的作用. 方法选用3月龄(青年)、26月龄(老年)大鼠制备UUO模型,采用病理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动态观察不同年龄大鼠UUO术后3、7、14d梗阻侧肾脏的组织学变化和TIMP-1、TIMP-2 、MMP-2、MMP-9等在梗阻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TIMP-1、TIMP-2及MMP-2、MMP-9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在对照组中,TIMP-1、TIMP-2仅微弱表达于青年鼠肾脏中,而在老年大鼠肾脏中其表达显著增加(TIMP-1 0.84±0.23 vs 2.17±0.85,P<0.01; TIMP-2 0.93±0.12 vs 2.31±0.87,P<0.01),MMP-2、MMP-9在正常青年鼠与老年鼠肾脏中均有表达,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3、26月龄大鼠梗阻侧肾脏的TIMP-1、TIMP-2及MMP-2、MMP-9在术后各时间点的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面积随UUO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TIMP-1、TIMP-2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面积呈正相关(TIMP-1,r=0.816,P<0.01; TIMP-2, r=0.851, P<0.01).与3月龄UUO大鼠比较,26月龄UUO大鼠TIMP-1、TIMP-2在肾小管间质中各时间点的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面积在各时间点也明显增加(P<0.01). 结论 TIMPs的高表达所致的MMPs/TIMPs比例失调可能促进老年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的进程.

  • 老年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治疗现状

    作者:林文远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发病率有所上升,老年患者作为一个特殊人群,在生理特征及白血病的发生、发展、生物学特点、预后因素等方面均与年轻人有很大的不同,故有必要予以足够的重视.老年患者约占AML的50%,一般完全缓解(CR)率为50%,中位生存期仅为5~6个月,15%能长期生存[1].如何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相关风险疾病、提高远期生存率在近几年成为研究的热点.现就老年人AML临床特点、影响预后因素、治疗方案及策略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 老年狼疮肾炎患者血浆一氧化氮的变化及糖皮质激素与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对其影响

    作者:夏成云;周京国;谢建平;张国元;李斌;伍尚平

    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炎症性疾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狼疮肾炎的作用研究甚少,我们于2000年7月至2003年3月通过观测老年狼疮肾炎患者血浆NO水平及糖皮质激素与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后的变化,旨在探讨NO在老年狼疮肾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临床意义及糖皮质激素与环磷酰胺治疗老年狼疮肾炎的作用机制.

  • 高干病房老年住院患者用药分析

    作者:张建华;齐晓涟;王兰香;陈树英;王育琴

    我们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综合9病区2002年2月至2002年4月住院病历进行统计,探索我院临床老年患者用药中的规律和问题,为临床安全用药、提高老年患者的治愈率提供依据.

  • 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与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关系的研究

    作者:周农;尹世杰;杨明功

    为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患者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变化及其与疾病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我们分别对AD、VD、不伴痴呆的多发性脑梗死(MCI)及健康对照者血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对AD、VD及MCI患者进行了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并就实验结果与AD、VD、MCI的相关性及意义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 老年人大肠癌122例围手术期处理分析

    作者:董来荣

    我院自1993年7月至2003年7月共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老年人大肠癌122例,现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血小板增多与老年人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关系

    作者:栾复新;王孟薇

    血小板增多与恶性肿瘤关系密切,我们回顾分析了老年胃癌患者血小板增多的发生率,探讨其在老年胃癌预后中的评估价值.

  • 几种降压药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糖和血脂代谢的影响

    作者:章建梁;秦永文;郑兴;徐荣良;游晓华

    研究表明,抗高血压药物对高血压患者代谢往往有明显的影响,其诱发的血糖升高能增加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1].老年人存在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和糖耐量降低[2].我们于2000年10月至2003年2月观察国内临床上常用的3组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胰岛素抵抗(IR)、血糖和血脂变化的影响.

  • 老年人骨结核、痛风伴卡波肉瘤一例

    作者:王振刚;赖蓓;刘爱华

    患者男性,82岁.2001年7月因突然双手无力、颈部剧痛等脊髓压迫症状,在我院骨科行颈椎间盘摘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颈椎结核,予以抗结核(雷米封、利福平、吡嗪酰胺)治疗.术后第11天出现双足第一遮趾关节红肿、疼痛,活动时加剧,继之右手第一掌指关节亦出现类似症状,查血尿酸621 mmol/L,诊断为痛风急性发作,先后予以秋水仙碱及别嘌呤醇等治疗,症状很快好转.同年10月,胸背部皮肤出现红斑、搔痒伴轻微脱屑,逐渐向四肢发展.

  • 老年人原发性肝癌骨髓转移一例

    作者:海波;吴本俨

    患者男性,83岁.因持续腹痛17 h于2002年6月9日急诊入院.查体示:血压90/60 mm Hg,右上腹持续压痛,反跳痛. 血红蛋白67 g/L,红细胞2.81×1012/L.B超提示肝内低回声结节、腹腔积液.行腹腔穿刺抽出红色不凝液体,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分别于2002年6月9日、7月5日、10月11日3次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在此期间患者出现腰痛,X线检查及同位素扫描证实胸12椎体肿瘤转移,并于同年9月行椎体成型术.10月起患者大便潜血持续阳性,同时呈贫血状态,血红蛋白在6.0~7.0 g/L之间.

  • 唑吡坦致精神错乱一例

    作者:刘志勇;叶文胜

    患者男性,65岁.因发现血压高5年,反复胸闷、气促伴心悸3个月于2003年8月4日14∶30时入院.曾到当地医院就诊,心电图示心房纤维颤动(房颤),住院治疗20余天,予异搏定、胺碘酮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转入本院诊治.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88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40/80 mm Hg.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唇无发绀,颈软,颈静脉不怒张.双肺呼吸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88次/min,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心电图示房颤.在监护室实施房颤电复律成功.在心导管室行冠脉造影冠脉未见异常.因静息心电监护为加速异位房性心律伴2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行电生理检查,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快慢型)伴2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行双腔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 南京市区老年人便秘患病率及其与亚健康症状关系的调查

    作者:蔡云清;王惠娟;张旭;王业皇;顾正文;王华兴;刘艳

    目的为了解南京市老年人便秘现状,以及探讨便秘与亚健康的关系.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南京市2个街道(20个居委会)和1个老年公寓60岁以上3731名老年人进行便秘与亚健康调查. 结果南京市老年人便秘患病率为24.0%,并随年龄增长其患病率增高(P<0.01).根据32项亚健康症状调查,便秘组(男性:28项;女性:23项)亚健康症状的发生率均高于非便秘组;前10位亚健康症状中,皮肤瘙痒和皮肤干燥为便秘者易发生的亚健康症状;便秘者平均个体有3种以上亚健康症状者(64.6%)明显高于非便秘组(42.7%,P<0.01). 结论老年人便秘的患病率较高,便秘者较易发生亚健康症状.防治老年人便秘,对预防亚健康症状的发生及增进老年人健康非常重要.

    关键词: 便秘
  • 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作者:傅得兴

    老年人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治疗时应用药物品种也较多,约有25%的老年患者同时使用4~6种药物,个别老年人甚至多至10种以上,因此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率也随之增高.在给老年人用药时,应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改变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才能制订合理的用药方案,确保安全有效的用药.

  • 吻合器治疗75岁以上重度痔病患者32例体会

    作者:江金祥;廖秀军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悬吊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是治疗痔病的较新技术.我院2001年6月至2003年11月,采用PPH手术治疗75岁以上重度痔病(Ⅲ~Ⅳ度内痔)患者32例,临床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 美国JNC7和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有关老年高血压的重要论述

    作者:何秉贤

    2003年5月公布了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同年6月,欧洲高血压协会-欧洲心脏协会公布其高血压治疗指南(EHG).这两个指南根据近年来循证医学的丰富资料并经专家委员会认真讨论,认为是目前较为完善的文件,值得借鉴.

  • 7-甲基异炔诺酮对绝经妇女血浆内皮素、血栓烷及前列腺素的影响

    作者:王雪清;付锦;高东;王治英

    目的探讨雌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妇女血浆内皮素、血栓烷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的影响. 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的测定绝经妇女服用雌激素7-甲基异炔诺酮前、后血清中雌二醇、孕酮、睾酮的变化,应用放免方法检测血浆中内皮素、6-K-PGF1α和血栓烷B2的含量.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雌二醇(136.91±10.18)IU/L,较治疗前(44.38±5.67)IU/L明显增高(P<0.01),睾酮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含量(44.38±5.67)ng/L,低于治疗前(74.73±5.66)ng/L,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浆血栓素B2和6-k-PGF1α的含量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治疗前、后血中雌二醇、孕酮、睾酮、内皮素、6-K-PGF1α和血栓烷B2无明显变化. 结论口服7-甲基异炔诺酮可使体内雌二醇水平升高,发挥调节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但对血浆6-K-PGF1α和血栓烷B2的平衡无明显影响.

中华老年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