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s 중화로년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9026
  • 国内刊号: 11-222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lnyx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建业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老年患者不同术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术期心脏泵血功能和对心肌影响的程度比较

    作者:王怀斌;甄文俊;欧阳小康;马玉健;谭洁;罗文琦

    目的 比较老年患者接受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2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式围手术期心脏泵血功能和对心肌影响的程度. 方法 40例65岁以上老年冠心患者分另在offpump[(心脏不停跳组),20例]和on-pump[(心脏停跳组),20例]下行CABG.监测记录术前、术毕、术后第1天晨的心排指数(CI)和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第1、2、7天晨取静脉血标本,测定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浓度. 结果 术后CI较术前升高,其中心脏不停跳组术毕较心脏停跳组升高更明显[(3.92±0.43)L·min-·m-2比(3.81±0.52)L·min 1·m-2,t=2.036,P<0.05].术后SVRI较术前降低,组间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cTNT和CK-MB开始升高,至术后第7天晨恢复正常.其中心脏停跳组术毕CK-MB明显高于心脏不停跳组[(11.8±4.4) μg/L比(8.4±4.3)μg/L,t=2.214,P<0.05];术后第1天晨cTNT明显高于心脏不停跳组[(0.23±0.12) μg/L比(0.11±0.09)μg/L,t=2.189,P<0.05]. 结论 心脏不停跳CABG术式比停跳术式更能及时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泵血功能,提供更好的心肌保护.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厄罗替尼或长春瑞滨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黄诚;黄韵坚;庄武;吴标;徐振武;张晶;黄章洲

    目的 观察厄洛替尼与长春瑞滨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 64例经病理学确诊且EGFR基因突变(19外显子缺失或L858R点突变)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厄洛替尼组43例,服用厄洛替尼(150 mg,口服,每天1次)治疗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21例,给予以长春瑞滨为主的两药联合方案或单药化疗. 结果 厄洛替尼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8.6 %(33 /42)和38.1%(8/21),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8.1 %(37/42)和61.9%(1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09、5.37,均P<0.05);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1.6个月和5.6个月,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18.18,P<0.00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0个月和16.5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9,P=0.193).药物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度,无因不良反应需停药者,未发现药物相关死亡.厄洛替尼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30例(71.4%)、腹泻13例(31.0%)、肝功能异常10例(23.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14例(66.7%)、恶心或呕吐10例(47.6%)、贫血9例(42.9%)、血小板下降7例(33.3%)、便秘7例(33.3%)、周围神经炎5例(23.8%),对照组较厄洛替尼组有更多的3~4级不良反应患者,分别为1 5例(71.4%)和7例(16.7%)(x2=1.69,P=0.193). 结论 厄洛替尼用于治疗EGFR突变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疾病进展时间优于化疗组,中位生存期无差异,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减少,可作为EGFR敏感突变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合理方案.

  • 非那雄胺对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热休克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以及白细胞介素影响

    作者:陈月云;王伟华;于智勇;王星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 (HSP70) mRNA、热休克蛋白22(HSP22) mRN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并观察非那雄胺的干预作用. 方法 选择住院合并BPH的老年患者68例及同期住院无BPH的老年患者30例.BPH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4)和非那雄胺组(n=34).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所有入选者及BPH患者治疗后血清HSP70mRNA、HSP22mRNA,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NF-α、IL-1β的含量.根据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量表(IPSS)评价BPH患者治疗前后前列腺增生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 BPH患者HSP70mRNA、HSP22mRNA、TNF-α、IL-1β较无BPH患者明显增高(P<0.01),治疗12周后非那雄胺治疗组HSP70mRNA、HSP22mRNA、TNF-α、IL-1β明显降低(P<0.01,P<0.05),常规治疗组较治疗前也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那雄胺组治疗后HSP70mRNA、HSP22mRNA、TNF-α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P<0.05),而IL-1β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IPSS积分也有明显改善(P<0.05).IPSS积分与HSP70mRNA、HSP22mRNA、TNF-α、IL-1β表达呈正相关(r=0.4251、0.4976、0.4562、0.3627,F<0.01或P<0.05). 结论 非那雄胺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炎性因子的表达抑制自身免疫性损伤从而改善BPH患者的症状.

  • 高迁移率族蛋白1和髓过氧化物酶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斑块易损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景欢;刘洋;马冬冬;刘同涛;陈文强;杨发林

    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 (HMGB1)、髓过氧化物酶(MPO)在预测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和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中的作用. 方法 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分别进行冠脉造影(CAG)和选择性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以判断冠脉管腔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及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情况.30例CAG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组患者血清HMGB1和MPO的水平,透视免疫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Gensini评分分析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分析判断HMGB1、MPO及hsC-RP与IVUS结果和Gensini评分的关系. 结果 AMI和UAP组的HMGB1、MPO及hsCRP血清水平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均P<0.01),AMI组高于UAP组(P<0.05).IVUS结果显示AMI和UAP组主要为脂质性斑块,分别为51.3 %(20/39)和46.7%(43/92),而SAP组主要为纤维性斑块,脂质斑块仅占17.2%(15/87).与SAP组比较,AMI和UAP组斑块负荷和血管重构指数增大(均P<0.01).AMI组HMGB1、MPO水平分别与Gensini评分及IVUS测得的重构指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0.48,均P<0.05),UAP组HMGB1、MPO分别与Gensini评分及IVUS测得的斑块负荷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0.56,均P<0.05). 结论 HMGB1和MPO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判断ACS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HMGB1和MPO与斑块的不稳定及破裂关系密切.

  •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代谢综合征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薇;许乐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治疗对代谢综合征(MS)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老年患者的临床意义. 方法 2005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期间确诊为MS合并轻中度NAFLD老年患者109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55例,肠外营养54例,分别给予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治疗2个月;同时监测体质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腰臀比、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质(DBIL)、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压,并进行腹部B超肝脏扫描. 结果 治疗2个月后,肠内营养组肥胖患者BMI明显下降(P<0.05),肠外营养组BMI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糖代谢指标2 hBG、HbA1c明显改善(P<0.05),肝功能ALT、AST、BIL明显改善(P<0.05),TG和LDL-C下降(P<0.05);而肠外营养组FPG、2 hBG、HbA1c、TBIL、TC、TG、HDL-C和LDL-C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肠内营养组中度脂肪肝转为轻度脂肪肝为55.6%(10/18),肠外营养组为46.2%(6/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MS合并NAFLD患者治疗中,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糖、脂代谢,减轻脂肪肝及BMI,对患者全身代谢调整及基础疾病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改良气管导管在气管食管瘘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葛卫星;严金霞;孙尊鹏;路玉宇

    气管食管瘘(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TEF)是需要人工气道患者中少见、凶险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氧合无法维持和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ICU患者一旦发生TEF,多选择综合保守治疗,瘘口封堵.我科从2007年1月至今9例患者发生TEF,经采用改良后气管导管替代气管套管,在保证了有效通气的同时,导管容易固定,不易摆动、移动,避免了对气道新的损伤,效果较好.

  • 缺氧条件下人前列腺间质细胞体外培养雌雄激素受体的表达

    作者:沈文;吕军;黄成;李萍;肖远松;胡卫列

    目的 观察缺氧条件下人前列腺间质细胞体外培养细胞核膜表面雌雄激素受体表达的变化. 方法 人前列腺间质细胞株WPMY-1体外培养.在缺氧或有氧培养环境中分别于接种后4、8、12、24、48 h检测其核膜雌雄激素受体基因和蛋白表达.基因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结果 缺氧条件下接种4h前列腺间质细胞雄激素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为0.35±0.01,后随时间逐渐上升至48 h的1.40±0.02,显著高于同期有氧条件下的0.27±0.01(t=28.182,P<0.001)和0.36±0.01(t=98.108,P<0.001),而免疫组化显示缺氧条件下雄激素受体蛋白表达自12 h开始较有氧条件下显著增加,分别为(33.72±4.19)/200个细胞和(23.84±1.31)/200个细胞(t=3.902,P=0.018).缺氧条件下12h间质细胞雌激素mRNA表达为0.39±0.01,至48 h升至0.59±0.01,显著高于同期有氧条件下的0.31±0.01(t=9.483,P=0.001)和0.46±0.13(t=27.634,P<0.001).4h时雌激素阳性表达上皮细胞为(13.42±0.80)/200个细胞后逐渐升至48 h的(55.16±0.41)/200个细胞,显著高于同期有氧条件下的(9.68±0.63)/200个细胞(t=6.531,P=0.003)和(22.95±0.55)/200个细胞(t=81.130,P<0.001). 结论 缺氧可刺激人前列腺间质细胞核膜表面雌雄激素受体表达的上调.

  • 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应用不同剂量沐舒坦的疗效探讨

    作者:赵鹏洲;罗江兵;吴敬伦;欧英雄;杨本生;余瑞钿;方胜

    对老年重型颅脑外伤应用大剂量沐舒坦防治肺部感染,进行肺保护,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氨溴索
  • 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人检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左心衰竭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英宇;王红阳;张蕾

    目的 评价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的103例年龄63~78岁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左心衰竭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使用无创呼吸机加常规药物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1小时至1周的收缩压、心率、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脑钠肽(BNP)等指标的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PaO2显著上升[由(56.1±7.8) mm Hg上升至(91.1±11.3) mm Hg,t=449.94,P<0.05],PaCO2显著下降[由(60.1±10.9)mm Hg下降至(42.3±9.3) mm Hg,t=4.66,P<0.05],pH值明显改善[由(7.26±0.12)上升至(7.36±0.17),t=5.88,P<0.05],BNP[由(961±376 ng/L)下降至(350±181)ng/L,t=8.07,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PaO2显著上升[由(55.0±8.1)mm Hg上升至(89.1±12.0 mm Hg),t=43.17,P<0.05],PaCO2[由(58.9±10.8) mm Hg下降至(48.9±10.8)mm Hg,t=5.13,P<0.05],pH值[由(7.24±0.09)上升至(7.27±0.08),t=8.53,P<0.05],BNP[由(947±407)ng/L下降至(439±246)ng/L,t=9.81,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aO2上升,BNP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PaCO2上升较对照组明显,pH值下降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可以缓解呼吸肌疲劳、预防呼吸衰竭,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阿尔茨海默病和额颞叶痴呆患者夜间徘徊行为的比较

    作者:廖晓艳;牧本清子;山川みやえ;釜江和惠;周藤俊智;蔡文智

    目的 比较阿尔茨海默病与额颞叶痴呆徘徊者夜间徘徊行为的差异. 方法 选取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入住大阪浅香山医院认知障碍病房的痴呆住院患者,其中27例阿尔茨海默病及7例额颞叶痴呆徘徊者符合纳入标准,利用电子示踪监测系统对受试者步行活动进行为期30d的连续监测和记录,并比较两组受试者日、夜步行活动水平(6∶00~23∶59及0∶00~5∶59的步行距离)、夜间步行活动频度(夜间有步行活动的天数与观察总天数的比值)和强度(夜间步行活动的时数与观察总时数的比值)的差异. 结果 阿尔茨海默病组患者年龄(73.9±9.1)岁,较额颞叶痴呆组患者(63.4±14.9)岁年龄大(t=5.56,P<0.05),且发病年龄晚[(70.2±9.3)岁与(58.2±15.2)岁,t=6.30,P<0.05].阿尔茨海默病组日间步行活动水平低于额颞叶痴呆组[(2119.39±2535.59)m与(4842.44±2617.94)m,z=2.66,P=0.01],但两组夜间步行活动的水平、频度及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额叶变异型额颞叶痴呆徘徊者的进一步比较显示,阿尔茨海默病徘徊者的日间步行活动水平较低[(2119.39±2535.59)m与(4151.96±1881.35)m,z=2.10,P<0.05],但夜间步行活动水平[(85.17±142.42)m与(1.19±1.71)m]、频度(0.64±0.29与0.33±0.22)及强度(0.21±0.13与0.07±0.05)均明显增高(z=2.11,t=2.05、2.39,均P<0.05). 结论 与额颞叶痴呆徘徊者相比,阿尔茨海默病徘徊者日间步行活动水平较低,但其夜间步行活动水平、频度和强度均高于额叶变异型额颞叶痴呆徘徊者,提示对阿尔茨海默病徘徊者需要加强夜间徘徊行为的管理和临床干预.

  •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岑锦明;梁茜;熊卿圆;杨希立;许兆延;梅百强;蔡炜标;柯媛媛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粥样斑块病变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入选已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患者91例(病变102处),其中BPH组50例,对照组41例,血管内超声(IVUS)对患者病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测量靶病变的外弹力膜横截面积(EEM-CSA)、小管腔面积(ML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以及参考节段外弹力膜横截面积(REEM-CSA)、管腔横截面积(RMAL)、参考节段斑块面积(RPA)、参考斑块负荷(RPB). 结果 IVUS与CAG比较,检出血管面积狭窄率高[(58.2±7.1)%比(55.9±5.2)%,P<0.01].BPH组冠脉内软斑块、偏心斑块和正性重构多见,而钙化少见;BPH组与对照组比较,MLA[(5.61±0.96)mm2比(6.06±0.75)mm2,P<0.05]和RMAL[(9.26±1.05)mm2比(10.02±1.10)mm2,P<0.05]减少;而EEM CSA[(14.51±1.10)mm2比(13.37±1.02)mm2]、PA[(8.90±1.24)mm2比(7.31±1.04)mm2]、PB[(61.26±6.53)%比(54.5β±5.69)%]、RPA[(4.26±1.15)mm2比(3.73±1.33)mm2]、RPB[(31.30±8.37)%比(26.81±8.75)%]增加(均P<0.05). 结论 IVUS对评价冠脉轻中度病变有较高价值;有心肌缺血证据的BPH患者需进一步排除冠心病.

  • 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章岳峰;赵琦峰;胡超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总结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7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分析手术方式的选择、一般效果、术后死亡和并发症情况、随访中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结果 无术中死亡,术后早期病死4例,早期病死率为5.3%.术后31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40.8%,包括呼吸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切口感染、胸腔积液、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随访时间为18个月至52个月,平均(24.7±3.6)个月.失访5例,随访率为93.4%.手术1个月后死亡6例,病死率7.9%.生存患者心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后1次随访结果心功能Ⅰ~Ⅱ级47例,Ⅲ级13例,Ⅳ级6例. 结论 正确判断手术适应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严谨操作并做好心肌保护、术后加强监护,有助于降低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

  • 老年患者肾活检的临床及病理对比分析

    作者:张亚莉;姜莎莎;冯婕;孙吉平;牛丹;冯学亮

    目的 探讨西北地区老年患者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病理表现及性别间的差别.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20年肾活检且资料完整559例老年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1) 559例患者中,男性347例(62.1%),女性212例(37.9%);年龄60~84岁,平均(66.7±5.3)岁;肾活检时病程的中位数为5.0个月;(2)原发性肾小球疾病69.6%(389/559),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25.4%(142/559),小管及间质性疾病3.7%(21/559),其他1.3%(7/559);(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多见(60.7%),其次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1.6%),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常见(34.5%),其次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2.4%);(4)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共142例,常见疾病依次为原发性小血管炎35例(24.7)%,糖尿病肾病28例(19.7%),肾淀粉样变性19例(13.4%),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15例(10.6%),其中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性肾炎女性多于男性(P<0.05);(5)引起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别是肾病综合征及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别是原发小血管炎及糖尿病肾病. 结论 (1)本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女性多于男性;(2)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多,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及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主;(3)常见的继发性肾脏损害疾病为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及糖尿病肾病;(4)引起肾功能不全常见病理类型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常见疾病为肾病综合征、原发性小血管炎,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常见疾病是慢性肾炎及糖尿病肾病.

    关键词: 肾疾病 活组织检查
  • 去整合素基质金属蛋白酶19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的研究

    作者:郭锋;董利民;刘冬明;况九龙

    目的 探讨去整合素基质金属蛋白酶19(ADAM19)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收集116例COPD患者(COPD组)和82例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提取全血细胞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ADAM19(rs1422795)位点基因多态性,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COPD组中ADAM19的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3.3%、22.4%、4.3%,与对照组68.3%、28.0%、3.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87,P=0.634);COPD组中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4.5%、15.5%,与对照组82.3%、17.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2,P=0.446).ADAM19基因型分布在对照组和不同严重程度COPD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25,P=0.787). 结论 ADAM19(rs1422795)位点基因多态性与COPD无明显相关,ADAM19(rs1422795)可能不是COPD的易感基因.

  • 经闭孔无张力阴道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王建龙;张耀光;王飞;万奔;王建业

    目的 探讨经闭孔无张力阴道悬吊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期间行TVT-O手术治疗的102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8个月,观察手术效果和安全性. 结果 102例女性患者术后主观满意率为96.1%(98例),4周客观有效率93.1%(95例).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症状未复发.手术平均时间(35.0±2.1)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5.0±6.4)ml.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ICIQ-SF)评分术前(16.2±3.4)分,术后4周(8.7±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评分(I-QOL)术前(40.2±19.5)分,术后4周(88.7±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h尿垫试验:术前平均漏尿(27.6±8.2)g,术后4周平均漏尿(5.5±1.3)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术后3d出现排尿困难,行导尿治疗1周后缓解;8例出现腹股沟处疼痛,2 d至1周后自行缓解;术后新发急迫性尿失禁1例;反复泌尿系感染3例. 结论 TVT-O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效的手术方式,其手术标准化程度高,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

  • 老年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探讨

    作者:范晓红;王春;范阜东;杨媛华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的差异. 方法 将141例经CT肺动脉造影(CTPA)或直接肺动脉造影或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结合临床资料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78例和非老年组63例,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的差异,并选取同时段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急性肺栓塞危险因素. 结果 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呼吸困难、咳嗽、胸闷、胸痛的患病率分别为88.5% (69例)与84.1%(53例)、76.9%(60例)与69.8%(44例)、56.4%(44例)与63.5%(40例)、15.4%(12例)与25.4%(1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老年组咯血的患病率9.0%(7例),低于非老年组23.8%(15例)(P<0.05),老年组无症状患者9.0%(7例)比非老年组1.6%(1例)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的危险因素多见于糖尿病(x2 =7.41,P<0.01)、高血压(x2=14.51,P<0.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x2=7.42,P<0.01)和既往脑卒中(x2=4.91,P<0.05),老年组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COPD(OR:3.29,95%CI:1.04~10.46)、既往深静脉血栓史(OR:4.72,95%CI:1.68~13.27)、恶性肿瘤(OR:4.35,95%CI:1.00~18.13,)和既往脑卒中(OR:5.13,95%CI:1.15~24.52);非老年组为既往深静脉血栓史(OR:11.94,95%CI:3.35~42.60)和恶性肿瘤(OR∶11.44,95%CI:1.44~89.92). 结论 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非老年组相似,多不典型,虽然呼吸困难仍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但不明原因的咳嗽和胸闷应警惕;COPD、恶性肿瘤、既往深静脉血栓和脑卒中史均为老年人急性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需注意加以鉴别.

  • 心血管高危人群外周动脉弹性与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蕾;葛辉玉;于海奕;阎芳;冯新恒;李昭屏;聂颖;郭雨龙;高炜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心血管高危人群颈总动脉弹性与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的差异和两种参数的相关性,评价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在检测老年人动脉硬化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人选2011年4—5月合并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79例门诊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46例,中青年对照组33例.收集临床资料,包括病史、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等.采用ET测量患者颈动脉弹性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系数、硬化度、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顺应性和压力波增强指数,同时测量肱动脉在硝酸甘油诱导下的内径变化率(NMD),小于4%定义为EID受损.比较两组间动脉弹性参数和EID受损发生率的差异,评价动脉弹性和EID的相关性. 结果 老年组压力应变弹性系数、硬化度和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38.9±64.7)kPa与(100.6±30.8)kPa、(10.9±4.7)与(8.2±2.3)、(6.9±1.4)m/s与(6.1±0.9)m/s(均P<0.05),顺应性低于对照组,(0.9±0.3)mm2/kPa与(1.0±0.5)mm2/kPa(P<0.05).老年组压力波增强指数大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EID受损比例56.5%(26例)高于对照组33.3%(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参数与年龄和NMD变化率相关(P<0.05). 结论 心血管高危老年人群外周动脉弹性较中青年降低,EID受损比例高于中青年,表明年龄是动脉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ET技术检测的弹性参数能敏感反映外周动脉硬化程度,并与EID的变化一致,推荐作为老年动脉病变的常规筛查手段.

  • 长期家庭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人慢性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作者:方保民;杨鹤;靳毅明;谭政;居阳;于鹏;孙宁;严蕊;柯会星;孙铁英;王辰

    目的 评估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NIV)治疗老年人慢性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安全性及病期费用. 方法 128例老年慢性高碳酸型呼吸衰竭患者,按是否长期家庭应用NIV治疗,随机分为NIV治疗组(治疗组)66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62例,随访2年.评价两组动脉血气、辅助呼吸肌评分、心理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部感染次数、年住院次数、病死率以及再次住院的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插管率、住院病死率等指标的差异,并计算住院费用及病期总费用. 结果 2年后治疗组呼吸困难评分、辅助呼吸肌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mPAP、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年住院次数、肺部感染次数、再住院天数分别为(2.2±0.2)分、(2.4±0.3)分、(4±1)分、(5.3±1.2)分、(36.6±5.2) mm Hg、(50.2±4.5) mm Hg、(63.5±4.2)mm Hg、(1.3±0.2)次/年、(2.4±0.2)次/年、(15.8±4.4)d/次,较对照组(4.1±0.2)分、(4.9±0.5)分、(12±3)分、(11.3±1.6)分、(45.2±5.2)mm Hg、(67.3±4.5)mm Hg、(48.3±4.3)mm Hg、(5.4±0.4)次/年、(8.9±0.3)次/年、(38.5±6.3)d/次明显减少(t=9.82、11.02、5.95、6.86、4.78、14.14、6.11、11.6、10.81、13.02,均P<0.01).再次住院总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插管次数治疗组分别为(8.2±2.2)d、(9.6±3.1)d、(15.8±4.4)d、(2.0±0.2)次/2年,与对照组(15.8±3.4)d、(18.6±4.4)d、(38.5±6.3)d、(8.0±0.8)次/2年相比均明显减少(t=8.71、7.84、11.46、5.64,均P<0.01).治疗组病死率3.0%(2/66),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死率29.0%(18/62)(x2=14.32,P<0.01).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因急性加重而再入院治疗费用、病期总费用分别为(1.2±0.2)万元和(4.3±0.3)万元、(6.4±0.5)万元和(18.4±0.6)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2、16.86,均P<0.01). 结论 长期家庭NIV是治疗老年人慢性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安全有效的方法,且能降低病死率及病期费用.

  • 老年人丙戊酸钠脑病10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晓玲;官俏兵;钱淑霞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丙戊酸钠(VPA)脑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丙戊酸钠脑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4月至2011年4月诊治的10例老年VPA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脑电图(EEG)变化及治疗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 结果 10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65~88岁,平均(75.4±10.3)岁;10例中7例单用丙戊酸钠(VPA),另3例合用其他抗癫痫药(AEDs);10例病例的血清VPA水平62.1~122.7 mg/L,平均(92.3±30.1)mg/L;共同临床表现均为意识障碍、认知功能下降;血氨水平56.7~225.1μmol/L,平均(101.4±55.2) μmol/L;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EEG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的慢波增多,以θ和δ波占优,1例有癫痫样放电增多,1例合并有三相波;所有病例在停用VPA 3~21 d后症状改善. 结论 VPA脑病在老年患者中并不罕见,突出表现是意识障碍、认知功能下降,多数VPA脑病预后良好,停药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关键词: 丙戊酸 脑疾病
  • 衰老大鼠主动脉增龄性改变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生玉平;王琰;赵韶华;季翔;高海青;邱洁

    目的 研究老年大鼠主动脉与衰老相关的蛋白质,为进一步探讨衰老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衰老大鼠模型,取成年(9周)和老年(12个月)Wistar-Kyoto(WKY)大鼠和同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观察血压变化情况,采用苏木伊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形态学改变,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多重化学标记串联质谱技术鉴定差异蛋白,同时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部分差异蛋白. 结果 老年组中SHR大鼠的平均收缩压比WKY大鼠高出97.1%(t=39.00,P<0.05);成年组中SHR大鼠的平均收缩压比WKY大鼠高出5.4%(t=3.64,P<0.05).HE染色结果显示老年WKY组和老年SHR组大鼠主动脉出现衰老改变,且老年SHR组更明显.质谱分析鉴定了7个与衰老相关的差异蛋白,分别是前纤维蛋白1(Profilin-1)、前层蛋白A(Prelamin-A)、热休克蛋白70(HSP70)、肌酸激酶M(CK-M)、腓骨蛋白5(Fibulin-5)、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1 (eIF5A)、抑制素蛋白(Prohibitin).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成年组相比,WKY与SHR老年组中Prelamin-A的mRNA表达均升高,分别为o.45±o.04与o.15±0.01、0.78±0.06与0.34±0.02(t值分别为12.67、12.06,均P<0.01).与成年组相比,WKY与SHR老年组中Prohibitin mRNA表达降低,分别为1.34±0.05与1.01±0.06、1.24±0.05与0.88±0.08(t值分别为7.41、7.09,均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成年组相比,WKY与SHR老年组中Profilin-1的蛋白表达均升高,分别为9.12±0.40与20.76±0.80、16.84±0.50与55.16±0.90(t值分别为22.55、64.46,P<0.01),且Profilin-1在SHR老年组的蛋白表达比WKY老年组的高,分别为55.16±0.90与20.76±0.80(t=49.49,P<0.01). 结论 通过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老年大鼠主动脉与衰老相关的蛋白质,为血管老化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

  • 补体C1q对Aβ纤维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徐书雯;张霞辉;李东风;王宝萍;向绍通

    目的 探讨补体C1q对Aβ纤维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方法 在一定浓度Aβ纤维刺激的基础上,向BV-2小胶质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C1q,并且利用C1qA竞争性与Aβ的结合以完成对比实验,利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上清液及细胞裂解液中白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 结果 在Aβ纤维刺激下,加入50 nmoI/L补体C1q后,上清液TNF-α浓度较单独加入Aβ纤维明显增加(F=1177.270,P<0.05);但在此基础上加入补体C1qA后,TNF-α浓度降低(P<0.05).除阳性对照组外,各实验组上清液及细胞裂解液中IL-6浓度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补体C1q可能通过促炎性因子TNF-α增强了Aβ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的炎性反应.

  •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淀粉样蛋白与tau蛋白的产生及其相互关系

    作者:张玉芳;陈颖;王晓冬;陆璐

    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异常复杂,细胞外淀粉样斑块亦称老年斑(SP)和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NFTs)是AD区别于其他痴呆的显著特征.SP主要成分为淀粉样蛋白(Aβ),Aβ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经分泌酶裂解加工产生,其中Aβ42容易在细胞外聚集、沉积,终形成纤维斑块,进而形成弥漫性SP;NFT的形成与微管相关蛋白tau(MAPT)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tau蛋白是一种微管结合蛋白,其促进微管形成和稳定微管结构,是早发性AD的相关蛋白.尽管Aβ和tau蛋白对AD发病的重要作用都分别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糖原合酶激酶3(GSK-3)同系物与tau蛋白共表达,能够导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异常聚集并产生神经毒性作用[1].

  •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诊治进展

    作者:崔佳;孙铁英;周为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肺病是指由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脏并引起了肺组织病变.非结核分枝杆菌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田鼠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其他分枝杆菌[1].NTM的毒力较结核分枝杆菌低,属于机会致病菌,多继发于有慢性肺基础疾病的患者,NTM肺病的临床特征与肺结核极为相似,临床医师极易误诊误治,由于治疗方法与肺结核不同,一旦误治,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我们对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技术及治疗进展情况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

  • 老年人胃内金属异物致消化道大出血死亡一例

    作者:汪文杰;鲁厚清;邵仁德;汪洋;吴忠展

    患者男性,78岁.因右上腹疼痛不适20余天于2012年5月15日入院,B超检查示:胆囊炎、胆囊结石.既往有帕金森病史8年,有青霉素、磺胺类药物过敏史,拟胆囊炎、胆囊结石收住急诊外科.入院查体:心率105次/min,血压100/70 mm Hg,体温正常,神志清醒;双瞳等大,直径3 mm左右,光反应敏感;保留气管插管,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痰鸣音,心律齐;腹软,右下腹压痛(+),Murphy征(+),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存在,病理征未引出.实验室检查:入院当天红细胞3.61×1012/L,血红蛋白96 g/L;肌酐258.9μmol/L,血尿素18.6 mmol/L;大便潜血试验(++++);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胆囊炎,胆囊肿大,胆囊多发性结石,腹盆腔中少量积液.5月18日核磁共振成像示:胆囊体、底部明显肿大伴胆汁稠厚及1枚小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颈部多发性结石梗阻,胆总管轻度扩张,未见明显颗粒样结石.5月19日全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DR)示:左腹中见1个金属密度影,提示异物,有肠腔内积气增多表现.5月24日急诊床边电子胃镜示:消化道大量出血,贲门外伤性溃疡可能.

    关键词: 胃肠出血 异物 金属
  • 中国老年医学面临的严峻挑战与应对策略

    作者:李小鹰;王建业;于普林

    2009年我国≥60岁老年人为1.6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12.5%,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我国人口老龄化以未富先老和慢病高发为特点,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严峻挑战,也使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和空前机遇.一、中国老年医学面临的严峻挑战当前中国老年医学面临的严峻挑战主要来自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病高发和慢病控制不力.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已达到1899万,并以年均100万以上的速度增长;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已达到3600万,2020年将超过6500万.

    关键词: 老年医学 疾病管理
  • 膀胱内前列腺突出对膀胱出口梗阻诊断准确度的荟萃分析

    作者:徐丁;黄涛;虞永江;焦洋;齐隽

    目的 系统评价B超检测膀胱内前列腺突出(IPP)≥10 mm时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的准确度. 方法 检索Medline、Embase、重庆维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4个数据库,由2名系统评价员进行独立文献筛查及数据提取,采用QUADAD量表行质量评价,以尿流动力学测定的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为金标准(BOOI>40提示存在膀胱出口梗阻),使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数据分析和完成SROC曲线. 结果 终纳入6篇文献,包括受检者682例,异质性检验提示无阈值效应,但存在其他因素导致的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经合成后的敏感度为70.8%,特异度87.6%,阳性似然比5.132,阴性似然比0.303,诊断性比值比22.18;SROC曲线下面积为0.8723,Q点0.8028. 结论 应用B超检测IPP可有效检测BPH患者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梗阻.

  • 衰弱老年人与重症监护室

    作者:Kenneth Rockwood;Zhenhui Guo;Xiaowei Song

    随着人口老龄化,成年人所患的各种疾病均更加普遍,同样重要的是,有更多的人患有一种以上的疾病.具有多种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患者是衰弱的.当他们患急症时,便对现代医疗服务体系带来挑战,因为后者主要是在治疗单一器官系统疾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关键词:
中华老年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