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方法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子分型中的应用

    作者:李文革;田国忠;卢金星

    目的 探讨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方法(multiple-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 repeat analysis,MLVA)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型中的应用.方法 选用文献报道的12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串联重复序列位点及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凝胶电泳图谱计算出各位点的串联重复单元拷贝数,通过BioNumerics(Version 4.0,Applied Maths BVBA,Belium)聚类分析.结果 设置12个位点串联重复单元拷贝数100%的相似性为判断标准,可将106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为34个MLVA基因型,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菌株具有相同的基因型.设置12个位点串联重复单元拷贝数45%相似性为判断标准,将106株菌株分为11个群,相同的地域、分离来源和分离部位的菌株具有相关性.结论 串联重复序列位点分型技术具有简便、快速、特异、可比性、可重复性和高鉴别力等优点,适合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河南某医院10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

    作者:邱卫强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并及时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操作规程对医院分离的108份阳性标本进行实验室鉴定及K-B药敏试验,统计其临床分布及药物敏感结果.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感染人群为老年人和青少年,临床分布以呼吸科、ICU、新生儿科为主,标本主要来自于痰液,细菌敏感的药物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和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亚胺培南、氨基糖苷类及大部分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情况十分严重,要尽快建立该菌在医院的耐药谱,加强耐药监测,根据药敏试验,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 我院151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祥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布,分析其耐药特征,为临床控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来源及有关临床资料,并对其耐药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是呼吸内科痰液标本,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显示耐药,敏感性在前3位的抗生素依次为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成为院内感染重要病原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其中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高达90%,所研究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和左氧氟沙星多表现敏感.重视临床微生物学检查,依据药敏结果优化选择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治愈率的关键.

  • 某老年病医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志鹏;张蓉;祝丙华;张金萍

    目的 为某老年病医院提供控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的抗菌药物使用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3-2016年住院和门诊患者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标本来源、科室分布、耐药性变化等分析.结果 4年共分离细菌11188株,其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47株,分离率3.99%,年度分离率有统计学差异(χ2=29.76,P<0.05).标本来源主要为痰,占429株,分离率95.97%.分离科室较多的有呼吸内科(170株,38.03%)、重症监护室(121株,27.07%).药敏分析表明,分离菌株对美罗培南耐药率100%;对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耐药率高达98.08%、95.16%;仅对复方新诺明、替加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耐药率分别为3.97%、14%和20.54%.结论 该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率呈上升趋势;分离菌主要来源于痰标本,科室分布主要在重症监护室和呼吸内科;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应加强监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治疗药物.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和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阳;汤雪萍;尚学义;李艳

    目的 了解某医院重症医学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和耐药现状.方法 以2014年1月-2017年10月90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同期30例未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一般资料、抗菌药物应用和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回顾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导致该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住院时间、使用3种以上抗菌药物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061,7.085,95%CI均>1.0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米诺环素耐药率低,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复方磺胺甲噁唑,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33.6%,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耐药率达100%.结论 住院时间、使用3种以上抗菌药物为该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根据药敏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利于控制该菌引起的感染.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分布和耐药性研究

    作者:洪莺;张媛媛;张珍丹

    目的 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致病菌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 结果 共诊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197例,分离出嗜麦芽债市假单胞菌197株,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 ICU)和呼吸内科,构成比分别为57. 4%和13. 7%. 感染标本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对临床15种常用抗菌药物中多数产生耐药,仅对米诺环素、复方磺胺和左旋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较敏感. 结论 该医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主要分布于ICU危重病人群,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应以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 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研究

    作者:周亚娣

    目的 研究医院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临床标本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老年病房住院患者感染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观察.结果 该医院老年病区在2011-2012年从感染患者病原学标本中共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2例.临床分离菌株对复方新诺明和米诺环素敏感率在90%以上;但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达到100%;对其他抗菌药物也不同程度耐药.结论 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只对少数抗菌药物敏感,对多数抗菌药物不同程度耐药,应加强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消毒剂污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调查

    作者:王鲜平;梁慧;曹力

    为了解医院使用消毒剂细菌污染情况,采用VITEK细菌鉴定系统对消毒剂中污染细菌进行了鉴定.结果,在3年中先后5次共检测152份消毒剂样品,有5份污染细菌.经过鉴定,5份污染细菌均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同时发现配制消毒剂的纯水中亦污染有同样细菌.污染有该菌的消毒剂主要是1000 mg/L苯扎溴铵消毒液(4份)和75%乙醇溶液.结论,医院使用中消毒剂受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污染,且污染菌来源于配制消毒剂的用水.

  • 207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焦立群;曹晋桂;王艳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药物的大量应用和介入性医疗操作等,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成为了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在革兰氏阴性非发酵菌中,其临床的检出率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而居第三位,作为条件致病菌,它常引起抵抗力低下患者呼吸道感染、心内膜炎、尿路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败血症等[1-2],是院内获得性感染重要病原菌.分析嗜麦芽窄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对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及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生物被膜的鉴定及其耐药性研究

    作者:梁歌宏;孙二琳;宋诗铎;祁伟

    目的 研究临床常用8种抗菌药物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A)体外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BBF)的抗菌活性. 方法 通过微量接种针装置建立SMA生物被膜的体外模型,测定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磺胺甲基异噁唑、庆大霉素和红霉素对SMA生物被膜的抑制浓度(biofil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BIC),并与相应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进行比较.结果 共有42株SMA利用微量接种针成功建立成熟生物被膜的体外模型,8种抗菌药物对形成物被膜SMA的BIC50分别为左氧氟沙星4 μg/ml、环丙沙星8 μg/ml、哌拉西林256μtg/ml、头孢哌酮/舒巴坦128 μg/ml、头孢他啶128 μg/ml、磺胺甲基异噁唑304 μg/ml、庆大霉素256 μg/ml、红霉素128 μg/ml,相应抗生素的MIC50分别为0.25、2、64、16、32、19、32和32μg/ml.相应的BIC90也均高于MIC90.扫描电镜观察细菌培养24 h可形成成熟的生物被膜形态结构. 结论 与浮游态细菌相比,形成生物被膜后SM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程度增加.

  • 2种耐药表型4种非发酵菌质粒介导的5种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的检测

    作者:明德松;陈清清;陈晓婷

    目的 检测2种耐药表型(多耐和泛耐)的4种非发酵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和脑膜炎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meningosepticum,Cm)质粒介导的5种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为临床合理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Phoenix NMIC/ID-109鉴定/药敏板和API 20NE鉴定条/PSE5.0药敏条对19株临床分离菌(6株Ab(多耐药2株、泛耐药4株)、6株Pa(多耐药、泛耐药各3株)、4株Sm(多耐药、泛耐药各2株)和3株脑膜炎金黄杆菌(2株多耐药、1株泛耐药))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用PCR法检测其喹诺酮类耐药质粒介导的5种喹诺酮类相关基因,即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A(quinolone resistance A,qnrA)、氨基糖苷类乙酰转移酶基因acc(6')-Ib的环丙沙星耐药变异体基因(aminoglycoside acetyhransferase ciprofloxacin resistance variant,acc (6')-Ib-cr)及3种整合子基因(intI1、2、3),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电泳分析并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 本组1 9株菌中携带acc(6') Ib-cr 8株,6株为泛耐药(Ab 3株,Pa 2株,Snm 1株),泛耐菌携带率60.0% (6/10);2株多耐菌(Ab、Pa各1株),多耐菌携带率22.0%(2/9).泛耐菌携带率与多耐菌携带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株检出Ⅰ类整合子,其中6株泛耐药(Ab3株,Pa2株,Sm1株),携带率60.0%(6/10);5株多耐药菌(Pa3株,Ab、Cm各1株),携带率55.6%(5/9),泛耐菌携带率与多耐菌携带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株同时检出 acc(6')-Ib cr和intI1,qnrA和intI2、intI3均阴性. 结论 本组临床分离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与acc(6') Ib-cr和intI1有关,与qnrA,intI 2 andintI 3无关.acc(6') Ib-cr携带率泛耐菌高于多耐菌,而intI1携带率无显著差异;2种基因在Ab和Pa的检出率较高且相近.

  • 396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特征研究

    作者:徐英春;陈民钧;周贵民;张秀珍;王清涛;许淑珍

    目的 研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特征. 方法 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测定了5年中初次分离的396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TMP-SMZ,多西环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等20种抗生素的耐药特征,并对10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菌血症的治疗进行了分析. 结果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TMP-SMZ,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多西环素,环丙沙星和头孢他啶的敏感率高,分别为81.0%,91.0%,96.0%,70.7%和53.8%,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头孢唑林, 头孢克罗,头孢美唑,头孢呋辛,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氨曲南, 亚胺培南高水平耐药,敏感率为(0.9~7.5)%.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多西环素, TMP-SMZ,环丙沙星和头孢他啶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抑菌环直径分布累积百分率图看出: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多西环素,TMP-SMZ和环丙沙星为活性好的抗生素. 结论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TMP-SMZ和多西环素对所研究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有较高的活性,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菌血症严重感染治疗有效的抗生素.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株的多重耐药外排泵的研究

    作者:孙二琳;宋诗铎;祁伟;郭庆兰

    目的研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株外排泵SmeDEF的表达与耐药的关系及其表达调控. 方法琼脂稀释法检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抗生素敏感性并检测泵抑制剂的作用,提取临床菌的RNA进行smeD的RT-PCR扩增.提取DNA进行smeT片段的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 结果随机选取的6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均有扩增产物.SmeT的N端氨基酸序列相当保守,smeD-smeT间区测序发现耐药且泵抑制阳性株基因序列与敏感株明显不同.推测与耐药有关的突变出现在smeT的-82~-165区间. 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株SmeDEF外排泵的表达强弱与其耐药性有关.smeDEF基因的表达可能与调控基因间区的变化有关.

  • 42株形成生物被膜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药物敏感性研究

    作者:梁歌宏;祁伟;宋诗铎;王哲;吕琳;李红;孙二琳

    目的 研究单独及联合使用不同种类抗生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mahophilia,SML)体外生物被膜的抗菌活性. 方法 收集从患者分离的非重复SML 42株,分别采用微量接种针和硅胶膜片在水解酪蛋白肉汤中构建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的体外模型,经过抗生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哌拉西林、红霉素、磺胺甲噁唑、庆大霉素)作用20 h,超声振荡并测定孵育前后6 h吸光度(A)值的变化,计算相应的细菌生物被膜抑制浓度,进而测定红霉素与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对细菌生物被膜的联合作用. 结果 SML对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噁唑和哌拉西林敏感率分别为83.33%、66.67%和54.76%,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形成生物被膜后,细菌对抗生素的生物被膜抑制浓度大于相应的小抑菌浓度(MIC)值. 结论 42株SML呈现多重耐药现象,形成生物被膜后耐药性增强.左氧氟沙星的抗菌活性在形成生物被膜前后均优于其他抗生素,联合红霉素与左氧氟沙星有助于增强杀菌效果.

  • 重症监护病房中常见的3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蒋蕾;张之烽

    重症监护病房(ICU)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如危重患者多,住院天数长,创伤性插管留置等,使其成为院内耐药菌感染的高发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ICU感染中常见的3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并且这些细菌耐药性呈现快速增长之势[1].

  • 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的感染因素及抗生素的使用

    作者:曹晖

    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属于非发酵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植物根系,在人与动物体上也可发现,是人体的机会致病菌,在血液、痰液、尿液、胸腹水、引流液、创面分泌物中均可检出.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氟喹诺酮耐药靶位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陈愉;张智洁;孙继梅;赵立;李胜歧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以及介入性医疗操作的开展,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1]).由于其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及对多种抗生素的高度耐药,临床可选择的抗菌药物十分有限,使其治疗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棘手问题.氟喹诺酮类药物是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有效药物之一,然而其耐药性亦日趋严重.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岳文香;苏芬;黄绍光;项明洁;倪语星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多发生在机体免疫受损、肿瘤患者以及器官移植患者中.不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有创性治疗,均是该菌感染发生率增加的因素.因此,有必要对该菌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细菌同源性、耐药性研究中,与复杂的脉冲凝胶电泳相比,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亦不失为一种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的分子生物学方法[1-3].一、材料与方法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重症病房的流行

    作者:苏芬;赵乃昕;安玉亮;林黎明;王育慧;薛峰;岳文香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为条件致病菌和医院感染菌[1].我们采用简易快速的三管法和API方法对临床分离的34株S.ma进行鉴定,并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进行DNA分型.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简易鉴定方法探讨

    作者:张军民;赵莉萍;吴坚;程彦国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即以前的嗜麦芽假单胞菌,后又称嗜麦芽黄单胞菌,1993年改为现名[1].该菌由于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常成为严重的院内感染菌,且在非发酵菌中已占到第3位[2].国内分离情况也是如此.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鉴定目前尚无十分理想的方法,按一般非发酵菌鉴定,操作繁琐、费时.为此我们利用该菌对亚胺培南(imipenem)天然耐药这一特性[3],结合菌落形态、动力、氧化酶试验对该菌进行鉴定,经常规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441 条记录 1/23 页 « 12345678...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