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s 중화로년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9026
  • 国内刊号: 11-222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lnyx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建业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自发性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伟;文诗广;季福绥;陈敏;于经瀛;高燕;刘银红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自发性S-SAH的认识. 方法 分析收治的1例自发性S-SAH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及转归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患者女,75岁,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在住院大剂量甲泼尼龙静脉冲击治疗期间,患者突发剧烈移行性背部疼痛,疼痛由背部逐渐发展到颈部和头部,并出现脑膜刺激征.排除主动脉夹层、急性冠脉综合征、肺栓塞及骨折等疾病后,进一步进行头、脊髓MRI扫描,证实脊髓和后颅窝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为自发性S-SAH. 结论 移行性背痛合并脑膜刺激征是自发性S-SAH特征性临床表现,及时行脊髓MRI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

  • 老年人脑白质高信号与磁共振液体反转序列高信号血管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邵园;龚丞;明帅;何晓东;龚向阳

    目的 研究老年人脑白质高信号(WMH)与磁共振液体反转序列(FLAIR)颅内高信号血管征(HVS)的相关性,探讨WMH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方法 回顾性收集了2013-2016年期间在我院一月内行头颈部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和头颅MRI检查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采用Fazekas视觉量表分别对两侧大脑半球侧脑室旁白质(PWMH)和皮层下深部白质(DWMH)进行评估;根据大脑半球是否出现HVS分为HVS阳性和阴性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PWMH和DWMH差异.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71例患者即542侧大脑半球,其中HVS阳性79侧(14.6%)、阴性463侧(85.4%).HVS阳性和阴性两组在同侧颈内动脉(ICA)的狭窄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840,P<0.01),HVS阳性同侧ICA重度狭窄的发生率62.0%(49/79)明显高于HVS阴性侧9.9%(46/463).HVS阳性侧中重度DWMH的发生率为65.8%(52/79),HVS阴性侧为34.8%(161/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962,P<0.01).而中重度PWMH的发生率在两组分别为65.8% (52/79)、55.5%(257/4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944,P=0.074).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同侧ICA狭窄程度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后,HVS阳性仍是DWMH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53,95%CI:1.489~4.726,P=0.001). 结论 HVS阳性是老年人DWMH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与PWMH并无明确相关性,提示脑内低灌注状态是老年人DWMH的可能发病机制.

  • 股骨头坏死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

    作者:李勇;王银河

    目的 分析股骨头坏死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 方法 收集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有腰部CT、MRI检查的患者30例,分析误诊原因. 结果 股骨头坏死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股骨头坏死漏诊股骨头坏死1例. 结论 忽视体格检查,临床病史资料采集不详细,过度依赖影像学检查结论,对类似症状未进行必要的鉴别,是误诊的关键因素.

  • 尿蛋白在预测老年心脏术后患者急性肾损伤中的价值

    作者:胡鹏华;储虹;梁馨苓;李旭东;陈源汉;李志莲;史伟

    目的 评价尿蛋白在预测老年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老年(年龄≥60岁)患者围术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标准诊断AKI,将患者分为两组,对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心脏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入组848例患者,术后524例(61.8%)发生AKI,其中AKI 1、2、3期发生例数分别为332例(39.2%)、141例(16.6%)、51例(6.0%).848例患者中蛋白尿阳性135例(15.9%),其中轻度蛋白尿组105例(12.4%),重度蛋白尿组30例(3.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蛋白尿与术后AKI的发生相关,且伴随蛋白尿的加重,AKI的发生风险上升,轻、重度蛋白尿发生AKI的OR值分别为1.758(1.020~3.029)、4.758(1.326~17.077). 结论 术前尿蛋白可能对老年心脏手术后AKI发生具有预测作用,且随着蛋白尿的加重,术后AKI的发生风险增加.

  • 血浆脑钠肽对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的预测价值

    作者:杜亭亭;苗雨阳;刘欣;张蔷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在预测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再入院风险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因ADHF住院的老年(≥65岁)患者48例进行队列研究.入组患者均进行内科标准治疗,好转出院后随访1个月.依据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门诊复查的BNP水平差异,分为BNP增高组20例和BNP未增高组28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病史、循环淤血的体征、超声心动、BNP水平等. 结果 与BNP未增高组比较,BNP增高组患者患2型糖尿病、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颈静脉怒张比例高(x2分别为5.749、7.243、4.286,均P<0.05或P<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更低(t=-3.558,P<0.01).BNP增高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的BNP水平、再入院率高于未增高组[(394.2±171.3) ng/L比(94.2±56.3)ng/L,P<0.01;11例(55%)比5例(17.8%),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院后1个月BNP浓度增高与再入院风险增高相关(HR =4.118,95%CI:1.427~11.884,P<0.01).血浆BNP增高幅度达到310.0 ng/L时,预测老年ADHF患者再入院的风险增加. 结论 出院后1个月,BNP水平增高是老年ADHF患者再入院的有效预测因子.

  • 磁共振纵向弛豫时间T1技术评价老年人缺血性心肌病心肌纤维化与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的相关性

    作者:赵宗磊;杜松;沈淑馨;罗萍;丁守坤;王光公;王丽霞

    目的 探讨磁共振纵向弛豫时间T1技术(T1 mapping)评价老年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与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ICM患者56例(缺血心肌病组),同期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入选者均行T1mapping平扫、增强扫描及血清学NT-proBNP检测,比较两组和ICM组不同心功能分级亚组细胞外容积分数(ECV)、NT-proBNP水平,并分析ECV与NT-proBNP的相关性. 结果 ICM组ECV、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5.1±6.2)%比(25.3±2.2)%、(3902.7±1 670.3)ng/L比(280.5±140.5)ng/L(t =6.917、9.645,P<0.01);在ICM组,随着心功能分级升高,ECV、NT-proBNP水平均增高(F=18.372、61.82,均P<0.01).患者ECV与NT-proBNP呈正相关性(r=0.666,P<0.05). 结论 老年ICM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肌纤维化程度相关,有可能成评估ICM心肌纤维化的指标.

  • 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波动与气温变化的5年随访研究

    作者:王仲言;李新;夏晓爽;胡亚会;薛娟娟;郭晓坤;于会宁;王林

    目的 探讨气温变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间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1年2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神经内科、干部保健科入院的新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病例5 730例及同期的气温资料,并分析气温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间的关系. 结果 5 730例缺血性脑卒中男性患者居多,伴高血压病史者4 428例(77.28%).在有高血压病史的男性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女性,(153.9±21.7)mm Hg比(150.7±23.6)mm Hg(1 mm Hg=0.133 kPa)/(85.9±13.3)mm Hg比(83.0±12.5)mm Hg(均P<0.05);随增龄,收缩压呈渐次升高的趋势,舒张压呈逐渐下降的趋势(P<0.05).秋、冬季发病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略高于春、夏季发病的患者(P<0.05).月平均高温度及月平均低温度均与患者的收缩压水平呈线性负相关.月平均温差与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呈线性正相关.月平均高温度每下降1℃,收缩压升高0.088 mmHg;月平均低温度每下降1℃,收缩压升高0.076 mmHg;月平均温差每增加1℃,收缩压升高1.043 mmHg,舒张压升高0.654 mmHg. 结论 高血压病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气温变化与有高血压病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基线血压波动有关,气温的下降和温差的增大可引起血压的升高,秋、冬季此现象更为明显,老年患者更为严重.

  • 超声造影评估老年糖尿病患者肾皮质血流灌注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思宇;任俊红;马娜;孙由静;马卫华;郭发金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评估老年糖尿病患者肾皮质血流灌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横断面研究,选取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1~5期患者70例,依据肌酐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FR),依据GFR分期将1~3期纳为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组42例,4~5期为重度肾功能不全组28例,所有患者行CEUS检查评估分肾血流灌注情况和核素分肾动态功能显像评估GFR.应用QLAB分析软件获取分肾的血流灌注时间-强度曲线及相关参数,包括曲线下面积、曲线上升支斜率、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肾血流灌注参数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评估分肾皮质血流灌注定量参数与分肾GFR的相关性. 结果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组和重度肾功能不全组患者年龄、男性比、高血压史、基础血糖、收缩压、舒张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EUS结果显示,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组患者表现为肾皮质血流高灌注;与重度肾功能不全组相比,其定量灌注参数曲线下面积、峰值强度、曲线上升支斜率、达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Pearson相关性检验提示,两组患者的分肾皮质血流灌注参数达峰时间、A均与GFR相关(右肾和左肾r值分别为-0.456和-0.693、0.432和-0.529,均P<0.05),而曲线下面积、峰值强度与GFR均无相关性(右肾和左肾r值分别为均-0.003和-0.057、0.066和-0.081,均P>0.05). 结论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分肾皮质血流呈高灌注,CEUS可间接反映分肾功能,其中参数A与达峰时间与GFR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CEUS可作为评估肾功能,特别是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仍需更多的研究结果验证.

  • 老年医学知信行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分析

    作者:康琳;刘雅茹;庞海玉;刘晓红;曾平;朱鸣雷;高小慧

    目的 编制临床八年制医学生、护理本科生对老年医学知识、态度、行为认识的量表,并检验其信度、效度. 方法 以知信行(KAP)理论为指导框架,初步拟定问卷条目.通过对100名八年制医学生、护理本科生的调查研究,对拟定问卷进行条目筛选,并检验问卷的信度、效度.通过专家意见评估知识类条目;通过离散趋势法、Cronbacha系数、t检验、相关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5种方法对态度、行为条目结果进行筛选.对于达到3条以上排除标准的条目,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删除.通过因子分析法评估完整量表的结构效度. 结果 量表由3个维度组成,条目设置为知识类13个条目,态度类11个条目,行为类19个条目,初始问卷共计43个条目.根据专家意见评估删除2个知识类条目,经过统计分析删除达到3条以上排除标准的7个条目,终保留34个条目,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702,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抽取公因子数3个. 结论 编制的八年制医学生及护理本科生老年医学知信行调查量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但考察知识类的条目需考虑重新编写.

  • 冠状动脉内旋磨治疗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作者:张慧平;郑耐心;唐国栋;赵迎;艾虎;李辉;孙福成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冠脉)内旋磨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连续在我院接受冠脉内旋磨治疗的107例冠心病患者,分为≥75岁组44例和<75岁组63例,比较两组旋磨治疗的特征、围术期并发症、即刻手术成功率、1年心血管事件,包括因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而住院,或行再次血运重建及心血管死亡. 结果 两组旋磨冠脉、参考血管直径、大旋磨头直径、大旋磨头与参考血管直径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75岁组22.7%(10例)的患者使用了2个旋磨头,高于<75岁组的6.3%(4例)(P=0.013),但所用不同尺寸的旋磨头、旋磨次数、大旋磨转速、大预扩张压力、大后扩张压力等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75岁组和<75岁组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8.2%(8例)、20.6%(13例)(P =0.753),两组各有1例发生旋磨头崁顿,均妥善处置.≥75岁组患者均达到即刻手术成功,<75岁组的即刻手术成功率为96.8%(61例)(P=0.640),两组患者均无住院期间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紧急冠脉旁路移植术等事件发生.两组患者均无1年心血管死亡发生. 结论 冠脉内旋磨治疗可有效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即刻手术成功率高,安全性较好.

  • 高频彩超对老年缺血性眼病患者球后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作者:李对红;朱媛媛;侯秀昆;王辉;孙丽鹏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眼病(IOP)眼部血流变化特点. 方法 收集35例经我院眼科确诊的单眼患病的老年IOP患者35只眼作为实验组,以同期门诊检查的正常老年人(年龄≥60岁)32例,任意单眼作为对照组,并以同期门诊检查的正常人(年龄<60岁)30例,任意单眼作为非老年对照组,对三组眼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及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FFA)检查,分别记录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及频谱形态,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CT). 结果 (1)IOP患者患眼与老年对照组正常眼比较,OA及CRA的PSV、EDV减低,RI增高,频谱形态发生改变,A-RCT延长(P<0.05);(2)IOP患者患眼与非老年对照组正常眼比较,OA及CRA的PSV、EDV减低,RI增高,频谱形态发生改变,A-RCT延长(P<0.05);(3)老年对照组正常眼与非老年对照组正常眼比较,OA及CRA的PSV、EDV,RI及A-RCT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频谱形态发生改变. 结论 IOP患者病眼OA、CRA的PSV、EDV减低,RI增高,血流频谱形态异常,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CT延长,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上表现明显,CDFI可为临床诊断IOP提供可靠依据.

  • 住院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因素分析

    作者:班春霞;张群英;李慧娟;冯洁;仇琦;李霞

    目的 了解住院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情况. 方法 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对上海市3家精神卫生中心住院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现况调查,对这些患者收集了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合并躯体疾病(主要收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器质性疾病、心脏疾病)及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等相关资料,同时还测了体质量、身高等相关指标. 结果 304例住院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合并躯体疾病176例(57.9%);前3位躯体疾病依次为高脂血症120例(39.5%)、高血压113例(37.2%)及糖尿病78例(25.7%).超重及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更易合并躯体疾病(P<0.05);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易合并心脏疾病和糖尿病(P<0.05);≥70岁的患者比<70岁的患者更易合并高血压和高脂j血症(P<0.05);住院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合并躯体疾病与年龄≥70、超重及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有关(P<0.05). 结论 住院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发生率较高,以高脂血症、高血压及糖尿病常见;年龄、超重及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其影响因素.

  • 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开放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方俐;李晓裔;邵西仓;何颖;李玉琢;王盼;刘姝;吴云;申志微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超声(TCD)研究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及其对各认知领域功能的影响. 方法 利用TCD评估176例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情况.根据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将研究对象分成单支组、多支组、无侧支组,为了研究各单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又把单支组分为前交通组、后交通组和眼动脉组,同时设对照组.对各组间进行中文版蒙特利尔(MoCA)评分,比较各组的MoCA总评分及子项目评分. 结果 154例(87.5%)有侧支循环开放,单支开放80例(45.5%),多支开放74例(42.1%),无侧支循环开放22例(12.5%).与对照组比较,多支组、单支组、无侧支组MoCA总评分(24.2±1.7)分、(21.9±2.3)分、(19.0±2.4)分、执行与视空间评分(3.9±0.7)分、(3.2±0.8)分、(2.4±0.6)分、抽象思维评分(1.7±0.5)分、(1.6±0.5)分、(1.3±0.5)分、延迟记忆评分(2.9±0.8)分、(1.9±0.8)分、(1.6±0.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6.3±1.1)分、(4.7±0.5)分、(2.0±0.0)分、(3.6±1.0)分(F=80.52、63.21、12、48.99,均P<0.05),单支组和无侧支循环组计算与注意力评分(4.6±0.6)分、(4.3±0.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2±0.7)分(P<0.05),无侧支循环组定向力评分(4.7±0.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7±0.5)分(P<0.05).与多支组比较,单支组和无侧支循环组MoCA总评分(21.9±2.3、19.0±2.4)、执行与视空间评分(3.2±0.8)分、(2.4±0.6)分、注意力评分(4.6±0.6)分、(4.3±0.7)分均明显低于多支组(24.2±1.7、3.9±0.7、5.1±0.5)(均P<0.05),无侧支循环组抽象思维评分(1.3±0.5)分、延迟记忆评分(1.6±0.5)分、定向力评分(4.7±0.7)分明显低于多支组(1.7±0.5)分、(2.9±0.8)分、(5.7±0.5)分(均P<0.05).与单支组比较,无侧支组MoCA总评分(19.0±2.4)、执行与视空间评分(2.4±o.6)分、定向力评分(4.7±o.7)分均明显低于单支组(21.9±2.3)分、(3.2±0.8)分、(5.7±0.6)分(均P<0.05).单支组中,前交通组MoCA评分(22.9±1.7)分高于后交通组(21.2±2.7)分(P<0.05),前交通组延迟记忆评分(2.2±0.8)分明显高于眼动脉组(1.7±0.6)分(P<0.05). 结论 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认知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损害,尤其在执行与视空间、抽象思维、延迟记忆、计算与注意力方面.但侧支循环开放对认知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多支侧支循环保护作用高于单支;单支侧支循环中,前交通动脉对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高于眼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眼动脉和后交通动脉对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无明显差异.

  • 远隔缺血后适应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海霞;郭倩;沈月贞;骆迪;王新强

    目的 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C)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筛选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3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RIPOC组(66例)和对照组(6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RIPOC组患者在入院后第2天开始每天上、下午各行一轮无创上肢缺血后适应,连续锻炼10d.比较两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及随访6个月不良脑血管事件,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133例患者中,男性67例,平均年龄(73.1±10.1)岁.两组间的基线情况、神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0 d后,RIPOC组脑血流动力学、脑血管反应性和屏气指数高于对照组(均P<0.05).同时,RIPOC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6个月两组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相似(P=0.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P=0.003)、高血压(P=0.03)和高基线NIHSS评分(P =0.005)为预测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论 RIPOC可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促进脑血流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但对短期预后无显著影响.高龄、高血压和高NIHSS评分为短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 社区康复中心糖尿病综合管理效果研究

    作者:陈强

    目的 探讨社区康复中心糖尿病综合管理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社区康复中心管理区域内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110例)和综合组(110例),常规组患者采取普通防治管理,综合组患者采取社区康复中心综合防治管理,并比较不同组患者管理效果. 结果 管理后综合组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和管理前(均P<0.05);管理后,综合组患者对药物治疗、运动锻炼、尿糖或血糖监测、饮食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等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管理后综合组患者低血糖事件(11.9%和21.3%,x2 =5.088,P=0.024)、末梢神经病变(13.8%和28.1%,x2=9.986,P=0.002)和视网膜病变(12.5%和26.3%,x2 =9.682,P=0.002)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结论 糖尿病综合防治管理有助于保持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

  • 早期血小板变化在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作者:俞建峰;谈铁武;周仪;杨巧云;蒋建红;刘文明

    目的 探讨早期血小板变化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年龄≥65岁、住院时间≥72 h的重症肺炎患者,根据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入ICU时,入ICU24、48和72 h血清血小板数据,以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变化值(△PLT)及血小板变化率(△PLT%)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对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分别以入ICU时血小板,入ICU72 h血小板、血小板变化值及血小板变化率的临界值将患者分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28 d累积存活率. 结果 (1)入选10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28 d死亡41例,病死率41.0%.死亡组入ICU后24 h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均明显高于生存组.(2)入ICU后两组血小板均呈下降趋势,尤其入ICU 72 h时死亡组血小板明显低于生存组(80.00×109/L比171.00×109/L,Z=5.786,P<0.05),同时死亡组血小板变化值、变化率明显高于生存组,尤其以入ICU72 h时显著(△PLT 72:-79.00×109/L比-38.00×109/L,Z=4.938,P<0.05;△PLT 72%:-43.6%比-17.7%,Z=6.816,P<0.05).(3)ROC曲线分析显示,血小板、血小板变化值及变化率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28 d死亡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其中以入ICU72 h血小板变化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为0.902,以入ICU72 h血小板下降率>-36.14%作为预测28 d死亡的临界点,敏感度为89.8%,特异度为75.6%.(4)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以入ICU和入ICU72 h血小板、血小板变化值及变化率相应的临界值将患者分组,高于相应临界值患者28 d存活率明显高于低于相应临界值者,且生存期较长. 结论 血清血小板的持续下降提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结合72 h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变化幅度及血小板变化率更能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不良预后.

    关键词: 血小板 肺炎 预后
  • 缺血性心肌病及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张梦雨;王田;孟凡静;尉希清;杨俊华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和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半乳糖凝集素-3(Gal-3)、分形趋化因子(FKN)、白细胞介素-6(IL-6)的不同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心内科住院的DCM患者76例为DCM组,另选取ICM患者78例患者ICM组,并分别进行心功能分级,同时选取同-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82例为正常对照组,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和比较三组患者血清中Gal-3、FKN、IL-6因子水平及BNP水平,并研究Gal-3、FKN及IL-6与DCM和ICM的关系. 结果 DCM和ICM两组患者的血浆BNP及血清Gal-3、FKN、IL-6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DCM患者组高于ICM患者;DCM和ICM患者两组随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升高,BNP、Gal-3、FKN、IL-6水平呈增高趋势,但在相同心功能分级,DCM患者组血清Gal-3、FKN、IL-6水平明显高于ICM组(P<0.05),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DCM和ICM两组患者的BNP(r =0.30,0.19)、Gal-3(r =0.24,0.19)、FKN(r=0.63,0.51)及IL-6(r =0.28,0.15)水平均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P<0.05),且DCM组相关性更强. 结论 DCM与ICM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浆BNP、Gal-3、FKN及IL-6高表达,且与心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监测血浆BNP及血清炎症因子Gal-3、FKN、IL-6的变化对DCM及ICM鉴别诊断、病情判断及治疗决策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化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作者:吴娟;任秀玲;王尹蓉;李雯;王雨雪;乔芳

    目的 观察化疗对临床中经基因检测无法进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60岁及以上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60岁及以上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根据主要化疗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对照组患者采用TP方案(紫杉醇+顺铂)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营养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化疗后GP方案化疗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三酰甘油浓度明显低于TP方案化疗组(P分别为<0.0001、0.0027、0.0305、<0.0001、<0.0001);化疗后总体健康状况评分、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项目评分GP方案组高于TP方案组(P分别为0.0017、0.0044、0.0064、0.006),气促、失眠、食欲下降、便秘、腹泻项目评分GP方案组低于TP方案组(P分别为0.0067、<0.0001、0.0026、0.0066、0.0023);GP方案化疗临床有效率为56.0%,高于TP方案组30.0%(x 2=6.90,P=0.009).观察组Ⅰ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54.0%);对照组Ⅱ级、Ⅲ级及Ⅳ级发生率较高,分别为36.0%、24.0%及2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16.40,P=0.001). 结论 TP化疗方案更加有利于患者营养,而GP化疗方案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及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 通道下经肌间隙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

    作者:宋永兴;曾忠友;宋国浩;张建乔;任忠明;李帅;吴鹏;韩建福;严卫锋;范时洋

    目的 探讨通道下经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并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 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82例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腰椎椎管狭窄症25例,腰椎退行性不稳症42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位复发2例;单节段病例69例,双节段病变13例.术后进行围手术期评估、影像学评估和临床疗效评估,并对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 结果 单节段病例切口长度(2.6±0.4)cm,双节段(4.4±0.5)cm.手术时间(98.3±19.6)min,术中出血量(232.2±25.8)ml.椎间隙高度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椎间隙高度恢复良好并获得较好维持,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Cage移位.腰椎冠状面Cobb角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矢状面Cobb角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后12个月MRI上多裂肌面积和等级改变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72例获12~18个月随访,平均16.8个月,67例椎间融合,融合率93.1%(67/72).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末次随访(25.8±1.7)分,较术前(10.6±1.3)分提高,优良率为88.9%.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由术前(50.9±21.6)分降至随访时的(9.6±4.8)分(P<0.05).手术切口I期愈合78例,术后出现切口表皮部分坏死3例,术中硬脊膜撕裂1例,神经根损伤1例.术中、术后无心脑血管意外. 结论 通道下经肌间隙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疾病近期疗效较好,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融合率高,临床疗效显著等优点,但中长期临床疗效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 老年心房颤动合并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的效果

    作者:陈富军;王冰;牟海萍;仇雅宁;苑海涛

    目的 探讨老年心房颤动合并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的效果.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心房颤动合并稳定性冠心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栓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双联抗血小板抗栓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简称DT组)和华法林加单一抗血小板抗栓组(华法林+阿司匹林,或华法林+氯吡格雷,简称WS组).随访12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抗栓治疗的安全性(出血风险)和有效性(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果 329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173例,平均年龄为(70.1±9.3)岁.DT组82例,WS组247例.WS组患者的年龄、2型糖尿病、血CK-MB水平和血栓风险均明显高于DT组(均P<0.05),但两组的抗栓治疗时间、出血风险、冠状动脉情况和术后24 h CK-MB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随访(11.7±1.5)个月后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T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房颤合并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支架治疗术后联合应用华法林加单一抗血小板药物抗栓治疗安全、有效,且有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趋势,但需更多研究证实.

  • 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与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邓利华;魏雅楠;王晶桐

    目的 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TyG)与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及对NAFLD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79例60岁及以上NAFLD 115例和非NAF1D 164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身高、体重、合并糖尿病情况、调脂药物及降糖药物应用情况,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7-转肽酶(GGT)、血清白蛋白、空腹血糖(FPG)、血脂谱、血清尿酸、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肌酐等指标.计算体质指数(BMI),并由空腹血清葡萄糖及空腹三酰甘油计算TyG指数.运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老年人群中,TyG与NAFLD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法分析TyG、TyG联合ALT及BMI对NAFLD的预测价值. 结果 将纳入人群按照TyG四分位数,分为Q1(TyG≤7.40)、Q2(TyG≤7.80)、Q3(TyG≤8.31)、Q4(TyG≤8.13)组,NAFLD的检出率分别为16.2%、29.6%、53.7%、65.3%(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yG与NAFLD独立相关,相对Q1组,Q2、Q3、Q4的OR值分别为1.677(95%置信区间0.641-4.384)、3.279(95% CI:1.285~8.364)、5.447(95% CI:2.172~13.65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法分析TyG对NAFLD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0.730(95% CI:0.67~0.79),以7.78为截断值获得大约登指数0.402,诊断NAFLD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4.6%、65.6%.TyG联合BMI、ALT对NAFLD预测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可达0.822(95% CI:0.771~0.872). 结论 TyG与老年人NAFLD相关,TyG联合BMI、ALT对NAFLD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D-松醇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保护机制

    作者:徐梅;于飞;付春莉;于昕;胡佳艳;张红;高海青;程梅

    目的 研究D-松醇(D-pinitol)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的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主动脉VSMC,应用AGEs建立VSMC糖基化损伤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的D-松醇对V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应用CCK-8测定细胞增殖,细胞划痕检测细胞迁移,并测定各组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p-smad2、p-smad3、Asporin等蛋白的表达. 结果 AGEs组与对照组比较,Asporin(40.06±4.50比17.47±0.57)、TGF-β1(55.25±2.07比14.42±2.07)、p-smad2(0.97±0.02比0.47±0.02)、p-smad3(0.45±0.01比0.26±0.02)蛋白表达升高(均P<0.01);与AGEs组比较,不同浓度D-松醇可明显抑制VSMC的增殖和迁移,并下调TGF-β1、p-smad2、p-smad3及Asporin蛋白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或P<0.01). 结论 D-松醇可抑制AGEs诱导的小鼠VSMC的增殖和迁移,Asporin可能通过TGF-β/smad通路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外基质重构过程.

  • 有氧运动对衰老大鼠骨骼肌结构功能及能量代谢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划萍;金国琴

    目的 观察有氧跑台运动对衰老大鼠骨骼肌形态、抗氧化能力、能量代谢、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分子与能量代谢酶蛋白表达的影响,探明骨骼肌衰老及有氧运动干预作用的分子机制. 方法 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运动组,后2组大鼠于颈背部皮下注射10%D-半乳糖0.1 mg·g-1·d-1,连续10周,造模结束.跑台测试各组大鼠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光镜观察骨骼肌肌纤维横截面积;分光光度法测试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p-半乳糖苷酶(3-Galase);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法检测大鼠腓肠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及一磷酸腺苷(AMP)含量;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eal-time RT-PCR)法检测大鼠腓肠肌线粒体生物合成信号通路分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肌细胞增强因子2c(MEF2C)及能量代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COXⅣ)和ATP合酶β(ATPaseβ)的基因(mRNA)表达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骨骼肌肌纤维横截面积、SOD活性、骨骼肌ATP含量及能荷值均明显下降,而血清丙二醛、β-Galase、骨骼肌AMP含量则显著增高(均P<0.05).CaMKⅡ、MEF2C、ATPasep、COXⅣ、PGC-1α mRNA表达均降低(均P<0.05),p38 MAPK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有氧运动可提高模型大鼠肌纤维横截面积(P<0.01)、SOD活性(P<0.05),降低丙二醛含量(P<0.01),提高CaMKⅡ、ATPasβ mRNA表达(P<0.01)、降低p38 MAPK mRNA表达(P<0.01). 结论 有氧运动可通过提高SOD活性,减少氧自由基的积聚,抵抗氧化损伤,纠正P38MAPK的异常活性,提高线粒体生物合成信号分子CaMKⅡ、PCG-1α、MEF2C的表达,进而使能量代谢酶蛋白COXⅣ、ATPase表达及其活性增加,促进能量代谢,提高ATP的产生,延缓机体及骨骼肌衰老进程.

  • 泽泻提取物预处理对在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功能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影响

    作者:吴小慧;刘菲;段忠心;王佳恒

    目的 观察泽泻提取物预处理对在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功能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影响. 方法 随机将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泽泻水提物组(S1组)、泽泻醇提物(S2组)及泽泻多糖组(S3组).灌胃14d后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平衡末(T1)、续灌末(T2)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内压(LVEDP)、左室收缩内压(LVSP)、左室内压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测定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T2时心肌梗死面积及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T2与IR组LVEDP(6.70±0.22) mmHg、LVSP(86.16±15.11)mmHg、+dp/dtmax(997.99±151.03) mmHg、-dp/dtmax(663.71±68.55)mmHg(1 mmHg=0.133 kPa)、CK(10.54±2.04) U/L、LDH (296.51±7.00)U/L、心肌梗死面积(39.82±11.80)%及Caspase3(123.42±14.77)比较,S1组、S2组及S3组LVEDP降低、LVSP及±dp/dtmax升高,LDH、CK及心肌梗死面积减少,caspase-3下调,[(5.89±0.47) mmHg、(5.89±0.67) mmH g、(6.07±0.51) mmHg、(99.24±12.00) mmHg、(97.05±12.45) mmH g、(97.06±7.61) mmHg、(1 137.33±85.70) mmH g、(1 147.24±118.07) mmH g、(1124.50±141.47) mmH g、(604.77±68.37) mmHg、(616.61±46.73) mmHg、(708.76±81.44)mmHg、(8.60±1.67)U/L、(8.90±1.27)U/L、(9.39±0.83)U/L、(239.33±30.81)U/L、(223.63±20.26)U/L、(241.19±45.56) U/L、(30.39±5.44)%、(32.18±5.90)%、(33.12±8.16)%、(73.44±15.28)(65.47±12.53)、(65.05±10.45),(均P<0.01或<0.05)]. 结论 泽泻提取物预处理能有效改善在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心功能,使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酶释放减少,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心肌组织中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相关.

  • α-硫辛酸减轻6-羟基多巴胺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作者:周丽娜;王洪新;雷小峰;姬春玲;韩晓梅;程焱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ALA)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自噬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 选用SH-SY5Y细胞株进行实验.共分为5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A组)、ALA组(B组)、6-OHDA组(C组)、ALA+6-OHDA组(D组)、雷帕霉素(RAPA)组(E组).测定A~D组的细胞活性、细胞凋亡率、氧化应激水平,测定A~E组的GFP-LC3质粒转染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自噬相关蛋白包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AMPK (p-AMPK)、雷帕霉素的哺乳动物靶点(mTOR)、磷酸化mTOR(p-mTOR)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6-OHDA组的细胞活性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氧化应激水平升高(P<0.01),LC3-Ⅱ的表达升高(P<0.05),其中6h时表达高,p-AMPK的表达升高(P<0.05),p-mTOR的表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ALA组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与6-OHDA组相比,ALA+ 6-OHDA组的细胞活性升高(P<0.01),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氧化应激水平降低(P<0.01),LC3-Ⅱ的表达降低(P<0.05),p-AMPK的表达降低(P<0.05),p-mTOR的表达升高(P<0.05). 结论 6-OHDA诱导了SH-SY5Y细胞的氧化应激和自噬,降低了细胞活性;ALA通过抑制AMPK/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减轻了6-OHDA诱导的细胞损伤.

  • 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全面系统长期防治新观念

    作者:于恩彦;朱俊鹏;谭云飞;廖峥娈;仇雅菊

    阿尔茨海默病(AD)目前仍是一个无法逆转的疾病,因此,结合目前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我们将AD的防治观念归纳为“早期-全面-系统-长期”四个互相联系又各有侧重的方面.希望这一观念能够促进预防、临床及科研教学工作的实践,帮助我们更加有效的应对AD的挑战.

  • 二尖瓣置换术后长期口服华法林致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例

    作者:罗玮;李曦铭;赵茹

    患者女性,62岁.主因二尖瓣置换术后20余年,后背部疼痛5h入院.患者既往20余年前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行二尖瓣金属瓣膜置换术,术后长期口服华法林钠片2.25 mg/d抗凝治疗.入院前5h因亲属去世情绪悲伤后发作后背部疼痛,疼痛初始为间断性,持续时间约1h余,可经含服硝酸甘油缓解,疼痛发作时行心电图提示Ⅱ、Ⅲ、aVF、V4-V6导联ST段压低0.05 mv,因不除外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收入我院心内科.既往史:癫痫病史20余年,无明确脑梗死及脑出血病史,无高血压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3.C,心率76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27/61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可正确回答问题,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可闻及金属开瓣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和反跳痛,无双下肢水肿,四肢活动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 血管衰老临床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18)

    作者: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心血管学组

    随着老年医学研究的发展,人与血管共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血管是多种器官组成的重要成分,血管衰老是引起人体各器官系统衰老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是老年人多种慢病共同的发病机制.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血管相关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极高[1].早期发现血管衰老,应用正确的方法延缓和治疗血管衰老,对防控老年人慢性病,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制定本共识,供老年科医生和相关人员使用.现主要介绍动脉血管(简称血管)衰老的相关内容.

中华老年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