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s 중화로년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9026
  • 国内刊号: 11-222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lnyx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建业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鲁司特与阿斯美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炎症因子影响及疗效观察

    作者:蔡志军;杨云梅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及阿斯美对老年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影响及疗效观察. 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中心住院的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90例.随机分成孟鲁司特组和阿斯美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孟鲁司特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10 mg,每晚1次,睡前口服;阿斯美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制剂阿斯美25 mg,3次/d,连用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炎症因子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观察. 结果 孟鲁司特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分别为(15.23±4.39) mg/L、(4.01±0.69) mg/L;白介素-10分别为(7.86±3.24) μg/L、(19.44±6.35) μg/L;阿斯美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分别为(14.36±3.51) mg/L、(7.09±1.70) mg/L;白介素-10分别为(6.7±2.8) μg/L、(11.6±3.2) μg/L;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较前明显下降,白介素-10(IL-10)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0.01),且孟鲁司特组下降或上升的幅度较阿斯美组更明显(P<0.05);阿斯美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6%)高于孟鲁司特组(82.2%)(x2 =4.05,P<0.05). 结论 在急性发作期(COPD)肺患者的治疗中,孟鲁司特具有较好改善炎症因子的作用,但阿斯美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孟鲁司特.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亚清;严建平;许武林;任卓超

    目的 探讨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 proBNP)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作用及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对其的影响. 方法 将80例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BiPAP通气组各40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20 h后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血气分析,以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 结果 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血浆NT-proBNP与CAT评分(r=0.506,P=0.002)、APACHEⅡ评分(r=0.603,P=0.003)和PaCO2(r=0.539,P=0.003)均呈正相关,与PaO2均呈负相关(r=-0.465,P=0.014).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0 h后CAT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氧分压(PaO2)和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有明显改善;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BiPAP通气治疗能更明显改善APACHEⅡ评分(t=5.55,p=0.002)、提高PaO2(t=5.92,P=0.001)及降低PaCO2(t=4.12,P=0.000).常规治疗组和BiPAP通气组治疗120-h血浆NT-proBNP分别为(341.2±107.6)ng/L和(273.3±82.2) ng/L,均较治疗前(823.8±149.0)ng/L和(832.7±163.0)ng/L显著下降(t=21.72、28.19,均P=0.000);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BiPAP通气组治疗120 h后血浆NT-proBNP下降更为显著(t=4.17,P=0.002).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能反映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BiPAP通气治疗能降低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是治疗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栾丽娟;王兴莉;刘玉国

    目的 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5年4月至2012年10月因AMI并发CS入院的老年患者62例,均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介入术(PCI),根据是否应用IABP分为IABP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其他治疗均相似,分析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心脏指数,及术后即时和术后2周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比较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 结果 IABP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24 h的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明显提高,心率明显下降[(64.4±11.1)mmHg比(37.8±15.1)mmHg、(71.4±8.3)mmHg比(43.0±10.5)mmHg、(2.98±0.33)L· min-1·m-2比(1.99±0.29)L·min-1·m-2、(90.7±18.7)次/min比(130.2±50.1)次/min,t=7.97、11.83、12.51、4.16,均P=0.000](1 mmHg=0.133 kPa);IABP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2周LVEF值均较术后即时显著提高,且IABP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46.4±7.2)%比(39.1±6.8)%,t=3.91,P=0.000];IABP治疗组较对照组比较住院期间死亡人数、远期死亡人数及远期再发心肌梗死人数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例比4例、3例比8例、6例比10例,x2=0.89、3.17、1.72,P=0.346、0.075、0.190). 结论 老年AMI合并CS患者PCI术后联合应用IABP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心功能.

  • 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分型治疗

    作者:陆继业;蒋国强;卢斌;史超路;罗科锋;岳兵

    目的 回顾总结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经验,并提出分型治疗方案. 方法 自2003年8月至2013年8月,采用椎体后凸术对120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进行了治疗.其中重度患者62例(5.2%,81椎),年龄69~95岁,平均76.5岁.伤椎压缩程度为66.7%~78.9%,平均71.3%.随访1~10年,平均78个月.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结合病史将骨折分为:单纯型、假关节型、空洞型和进展型.按照各型特点,实施个体化PKP术.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的(7.2±2.1)分下降至术后第3天的(2.5±1.7)分(t=13.197,P<0.01).SF-36评分由术前的(29.5±8.2)分至术后第3天的(46.5±9.9)分(t=22.884,P<0.01).而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4.2±2.4)mm增至术后第3天的(19.3±4.4)mm(t=9.108,P<0.01),伤椎节段Cobb角由术前的(16.5±5.4)°减至术后第3天的(9.4±4.1)°(t=9.355,P<0.01).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椎体高度逐渐丢失,后凸畸形逐渐加重.末次随访时有21例(21/62,33.9%)出现其他椎体新发骨折. 结论 术前对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进行分型,实施个体化治疗,有助于提高PKP术的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 左旋多巴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语言和视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

    作者:马建军;李学;杨红旗;祁亚伟;冯艳;袁丽品;徐军

    目的 观察左旋多巴对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语言和视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 方法 采用修订的Smith工作记忆检查软件,对32例PD患者在未服药时和服用苄丝肼左旋多巴第8周时分别进行语言工作记忆和视空间工作记忆测试,并与32例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PD组未服药时,语音性语言工作记忆成绩及视觉空间距离工作记忆成绩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语义性语言工作记忆成绩及视觉空间位置工作记忆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苄丝肼左旋多巴后,PD患者语音性语言工作成绩(88.6±6.5)%和视觉空间距离工作记忆成绩(84.2±8.8)%明显提高,与未服药前[(82.1±6.6)%和(75.2±8.9)%]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语义性语言工作记忆成绩和视觉空间位置工作记忆服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PD患者语义性、语音性语言工作记忆以及视觉空间距离、视觉空间位置工作记忆的正确率均与病程呈负相关,与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无关. 结论 左旋多巴可改善PD患者语音性语言工作记忆和视觉空间距离工作记忆,而对语义性语言工作记忆和视觉空间位置工作记忆无影响,推测多巴胺替代治疗对PD患者的工作记忆存在着双分离作用.

  • 经直肠腔内超声造影在直肠癌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明晓;戴维德;朱明炜;杜俊;郭发金

    目的 探讨经直肠腔内超声造影(CEUS)在直肠癌T分期中的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24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腔内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造影早期、晚期的增强水平、分布特征和增强模式,参考uT(u代表超声)分期标准进行术前分期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直肠癌超声造影开始增强时间为14~35 s,造影早期肿瘤呈不均匀团状、带状或环状高增强;晚期造影肿瘤呈不均匀地增强并持续全程观察时间.24例患者中,常规经直肠腔内超声诊断直肠癌T分期总的准确率为66.7%(16/24),超声造影诊断直肠癌T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3.3%(20/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1,P=0.018).CEUS诊断直肠癌T1期敏感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2/2)、100.0%(2/2)、100.0%(2/2);T2期为83.3%(10/12)、83.3%(10/12)、100.0% (10/10);T3期为100.0%(8/8)、88.9%(8/9)、88.9%(8/9);T4期为100.0%(2/2)、100.0%(2/2)、100.0%(2/2). 结论 直肠癌超声造影具有典型的声像图表现,比常规经直肠腔内超声更能敏感地显示直肠癌的微血管,能更清晰地显示病灶大小、边界、浸润范围,明显提高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的准确性.

  • 急性脑卒中患者脑损伤部位与吞咽障碍的关系

    作者:李巍;孟然;张国平;田少华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脑损伤部位与吞咽障碍之间的关系. 方法 22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于入院后48 h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功能.依据头颅CT和/或MRI判定卒中部位.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结果 226例患者中,吞咽障碍患者为114例,发生率为50.4%.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吞咽障碍的发生显著相关(x2=13.35,P=0.02).前循环中(颈内动脉系统),颈内动脉主干病变(大脑半球+基底节区/内囊)致吞咽障碍的发生率较单独皮层支(大脑半球-皮质)或深穿支(基底节/内囊)病变显著增高(x2 =8.228,P<0.05);其中各脑叶皮层病变导致的吞咽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12,P>0.05).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中,脑干病变致吞咽障碍的发生率高于丘脑和小脑(x2=27.292,P<0.001).大脑半球+(基底节/内囊)和脑干病变导致吞咽障碍的比率高于其他病变部位(x2=35.639,P<0.000). 结论 大脑半球+基底节区/内囊多发病变和脑干病变易导致吞咽障碍的发生.

    关键词: 卒中 吞咽障碍
  • 小剂量雷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人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

    作者:王春玲;何正梅;周立涛;史玉叶;陈月;张丽娟;宋立孝;丁邦和;刘定胜

    目的 观察小剂量雷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人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6例,中位年龄66岁,采用小剂量雷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雷利度胺10 mg/d,口服,第1~~21天;地塞米松40 mg/d,分2次口服,第1~4天、第9~12天、第17~20天.每28 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接受2~8个疗程的治疗. 结果 2个疗程后完全缓解(CR)为11.5% (3/26);非常好的部分缓解(PR)为26.9%(7/26),PR为34.6% (9/26),总反应率为73.1% (19/26);随访24个月,19例有反应患者,持续CR 3例,疾病稳定3例,疾病进展13例,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为13个月;7例无反应患者,改用其他方案,疾病稳定2例,疾病进展5例.不良反应主要为乏力、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炎、血细胞减少等,但均较轻微. 结论 小剂量雷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对于老年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预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缺血事件风险的研究

    作者:门剑龙;任静;张伯玮;马睿;王赞新

    目的 研究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 Ag)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手术后的变化特点以及对患者心血管缺血风险的评估价值. 方法 对我院2010年至2012年间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38例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男249例,女89例,平均(69.2±4.5)岁.采用IL ACL-TOP 7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vWF Ag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价vWFAg的诊断性能.利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vWF Ag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联性.用Cox回归分析模型评价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 病情稳定组和恢复不良组中各时间点的vWF Ag水平间存在显著差异(x2=129.53和101.48,均P<0.01),恢复不良组患者在OPCAB术后第14、30、60和90 d的vWF Ag水平均高于病情稳定组患者的同期水平(均P<0.05).ROC结果显示,OPCAB术后第30天血浆vWF Ag临界值为251%时,其诊断患者在术后31~90 d内心血管缺血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839(95% CI:0.776~~0.9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第30天血浆vWF Ag水平受年龄、左室射血分数、左主干病变、血肌酐、旁路移植血管数量、心肌梗死病史和高血压等因素的影响(均P<0.01).Cox分析显示OPCAB术后第30天的血浆vWF Ag临界值可作为OPCAB患者术后1年内心血管缺血事件风险的独立预后评价指标. 结论 OPCAB术后患者血浆vWF Ag水平变化能敏感反映多种风险因素对于血管内皮功能的整体影响,可以作为评价术后90 d内病情发展趋势和预测患者远期预后的有效指标.

  • 氨溴索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分析

    作者:郑玉兰;曾宪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是指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比平时加重,痰量增多或咳黄痰,可伴有发热,需要改变基础用药方案.病情若不及时控制,可因呼吸衰竭及肺源性心脏病危及生命.本研究采用静脉滴注氨溴索联合雾化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可必特)辅助治疗AECOPD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老年人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作者:刘薇;华琳;张雪莲;石敬;谢荣荣;杨金奎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 方法 选取因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170例,经系统抽样确定研究对象后,对所有老年患者行甲状腺功能、生化指标及馒头餐试验并记录C肽水平(CP0~3),使用TOPCON眼底照相设备行眼底照相,眼底镜复核. 结果 据不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将入选患者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甲功正常组,TSH≤4 mU/L)和SCH组(TSH>4 mU/L),SCH又分为轻度SCH组(TSH>4~10 mU/L)和重度SCH组(TSH>10 mU/L).SCH组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显著降低[(13.91±2.17)pmol/L比(16.55±2.81) pmol/L,P<0.001],各点C肽(CP0~3)显著高于甲功正常组(P0~3值分别为0.001、0.012、0.004、0.001),SCH组与甲功正常组眼底病变进展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左眼=0.018,P右眼=0.013). 结论 合并SCH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DR发生率更高,FT4水平下降及基础C肽水平升高为其主要原因.

  • 心率变异性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作者:葛郁芝;熊力娟;王云霞;吴志婷;张淑华;刘秋玲;刘艳阳

    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对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价值及其相关性分析. 方法 对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行动态心电图的300例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频域指标交感与迷走比值和心律失常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SDNN<100 ms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无器质性心脏病SDNN> 100 ms者增高,为39.5%(45/114)比4.1%(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器质性心脏病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比值较无室性心律失常、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增高(19.9±2.3比10.1±1.7)(P<0.01).时域指标SDNN与频域指标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比值变化呈负相关(r=-0.819,P<0.01). 结论 SDNN<100 ms、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比值增高可作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性 心率
  • 听觉靶和非靶刺激序列听觉诱发相关电位与年龄的相关性

    作者:李晓裔;邵西仓

    目的 探讨健康成年人随增龄听觉诱发相关电位(AERPs)的变化特征,分析AERPs与年龄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随增龄的认知相关疾病提供依据. 方法 对健康成年人按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各30例进行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oddball模式)AERPS检测,测量Cz点记录的P50、N100和P20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Pz点记录的N200和P30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分析上述指标与年龄的相关性. 结果 3组组间反应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青年组(519.33±33.65)ms、中年组(521.52±39.81)ms和老年组(531.46±43.26) ms(F=1.89,P=0.107).与青年组比较,中年组P50波幅增大[(2.03±0.31)μV比(1.83±0.23)μV,t=2.17,P=0.032],P300潜伏期延长[(343.17±30.70)ms比(323.54±24.56)ms,t=2.23,P=0.028],P300波幅降低[(13.88±3.15)μV比(15.62上2.12)μV,t=2.35,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中年组比较,老年组P50波幅增大[(2.39±0.40)μV比(2.03±0.31)μV,t=4.73,P=0.000],N200潜伏期延长[(222.16±29.40)ms比(206.04±28.98)ms,t=2.12,P=0.039],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373.83±45.90) ms比(343.17±30.70)ms,t=5.12,P=0.000;(10.68±4.16) μV比(13.88±3.15)μV,t=4.9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波潜伏期和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所有受试者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P50波幅、P300潜伏期均与年龄呈正相关(r=0.67、0.64,均P=0.000);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P50波幅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0.008 μV/年、0.012 μV/年和0.016 μV/年,P300潜伏期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0.917 ms/年、1.148 ms/年和1.715 ms/年. 结论 健康成年人AERPs的P50波幅和P300潜伏期与年龄相关,且随增龄P50波幅逐渐增高,P300潜伏期逐渐变长,在老年人中呈加速变化.

  •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床旁超声影像特点及应用价值

    作者:凌兰;陆海涛;刘笑雷;陶永康;张国强

    目的 分析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肺部超声影像特征,探讨床旁超声诊断重症肺炎的临床价值. 方法 以2010年11月至2013年1月急诊留院的104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胸部CT影像特点分为实变组(大叶或肺段分布的致密阴影)和非实变组(表现为条索样、磨玻璃样或小斑片样改变),比较两组患者肺部超声影像的差异. 结果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超声影像特点为肺实变、胸膜下病变、胸膜改变及肺炎旁积液.CT实变组65例患者中有60例超声检查有实变表现,CT非实变组39例患者超声检查均无肺实变表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546,P<0.001).CT实变组患者胸膜下病变个数为(1.16±1.07)个,胸膜改变的肋间个数为(3.14±2.20)个;CT非实变组患者胸膜下病变个数为(3.85±1.93)个,胸膜改变肋间个数为(11.73±3.69)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439、12.133,均P<0.001).CT实变组中45例患者合并有胸腔积液,CT非实变组29例患者合并有胸腔积液,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6,P=0.496).结论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超声影像特点包括肺实变、胸膜下病变、胸膜改变和肺炎旁积液,CT显示非实变的重症肺炎患者其肺部超声更可能表现为胸膜下病变和胸膜改变.

    关键词: 肺炎 超声检查
  • 慢性间歇低氧对高脂喂养大鼠心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王卉;田建立;张蕴;王林

    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间歇低氧对高脂喂养大鼠心肌细胞组织病理学、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指标影响,探讨慢性间歇低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可能的发病机制. 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大鼠采用普通鼠料喂养,高脂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高脂+间歇低氧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同时给予7 h/d间歇低氧处理.观察3组大鼠9周末心肌组织病理学、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心肌组织凋亡调控因子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和氧化应激指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变化. 结果 空白对照组8只大鼠心肌Caspase-3、MPO酶活性分别为0.21±0.06、3.20±0.58,高脂组8只大鼠分别为0.80±0.11、10.87±1.96,高脂+间歇低氧组7只大鼠分别为1.15±0.21、13.1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94、71.24,均P=0.001);高脂组、高脂+间歇低氧组心肌Caspase-3、MPO酶活性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1),而高脂+间歇低氧组心肌Caspase-3、MPO酶活性明显高于高脂组(均P<0.05).光镜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大鼠心肌结构未见异常,高脂组心肌细胞出现多种病理损害,高脂+间歇低氧组心肌细胞损伤更为明显. 结论 慢性间歇低氧伴高脂复合条件对心肌细胞病理损伤较单纯高脂组更为明显,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可能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PD-1对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斑块内成分的影响

    作者:马婷婷;诸葛欣;王丽莉;孙宁;肖广辉

    PD-1(programmed cell death-1)是属于CD28家族成员的糖蛋白,PD-L1和PD-L2是PD-1的两个配体,PD-1/PD-L信号通路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的调节T淋巴细胞活性的一条抑制性的信号通路,在肿瘤免疫、抗病毒免疫和自身免疫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慢性炎性过程,多种免疫炎性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反应[2].Gotsman等[3]发现PD-1/PD-L通过抑制抗原递呈细胞(APC)依赖的T淋巴细胞活性,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然而近年来研究显示,PD-L1并不需要PD-1的存在,依然可以发挥T细胞抑制作用[4].因此,我们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采用PD-1和载质蛋白E(ApoE)双基因缺陷小鼠,从干涉PD-1受体基因的角度阐明PD-1信号通路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 犬窦房结细胞起搏电流与乳鼠心肌细胞野生型超极化激活环化核苷酸门控通道电流的比较

    作者:赵欣;李红霞;杨向军;汪小华;程绪杰;许海峰

    目的 研究犬窦房结细胞起搏电流动力学特点,并与乳鼠心肌细胞表达野生型超极化激活环化核苷酸门控(mHCN2)通道比较. 方法 用含胶原酶、弹性蛋白酶的无钙溶液酶解犬窦房结细胞,分离并记录窦房结细胞起搏电流,并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与乳鼠心肌细胞表达野生型mHCN2通道电流的激活动力学比较. 结果 犬窦房结细胞的形态为长梭形或多边形,边缘清楚,有自发性搏动,犬窦房结细胞的起搏电流是内向电流,并随着超极化电位的增加,电流增加幅度明显加快,在V=-75 mV,窦房结起搏电流为(-2.1±0.3)pA/pF,犬窦房结细胞起搏电流激活较mHCN2通道电流激活接近,通道激活时间常数分别为(728±137) ms、(530±65) ms,(P>0.05). 结论 生理范围内犬窦房结细胞起搏电流和乳鼠心肌细胞过表达野生型mHCN2通道电流有类似激活动力学.

  • 炎性衰老——炎性体与自噬交互作用的失衡

    作者:徐秋梅;文晖;杨彬;成蓓

    炎性衰老是指衰老进程中机体呈现的低水平促炎状态,其中巨噬细胞、细胞应激和遗传因素在炎性状态中起了主要作用.起初Franceschi等[1]假设这种炎性环境使组织器官更容易发生年龄相关性疾病.慢性、低水平炎症个体在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系统都表现出免疫衰老的症状.炎性衰老相关的系统性炎症可加重血管病理,刺激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系统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可以激活下丘脑垂体 肾上腺轴,从而使皮质醇分泌增加[2].皮质醇具有强力的抗炎作用,同时促进蛋白分解及骨吸收.慢性炎症还能增强肌肉及脂肪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干扰能量稳态及细胞功能.促炎和抗炎的交互作用贯穿衰老的全过程,决定着衰老的不同结局——发生退行性疾病或健康长寿.炎性体和自噬在炎性衰老中的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三者的关系进行综述.

    关键词: 衰老 炎症 炎性体 自噬
  • 跌倒与阿尔茨海默病

    作者:于晓雯;拓西平

    跌倒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中的发生率远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且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加重,跌倒发生的可能性也逐渐增加.根据全美2009年疾病控制中心的报道,跌倒是老年人损伤致死的首位原因,同时也是老年人非致命性损伤及外伤入院的常见原因.对跌倒发生率较高的AD患者进行防跌倒的研究有助于节约医疗开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1].一、老年人跌倒发生的流行病学

  • 维生素D对老年人肌肉减少症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白慧婧;孙建琴;陈敏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成分发生重要变化,表现为骨骼肌质量、力量和(或)功能逐渐下降,即肌肉减少症[1].由于诊断标准和方法的不同,导致肌肉减少症的发病率不尽相同.目前,新的亚洲专家共识总结了亚洲国家和地区肌肉减少症的发病率.其中香港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法),得出70岁以上老年男性发病率为12.3%,女性为7.6%[2].肌肉占人体蛋白质储存的60%,骨骼肌质量的减少直接导致力量减弱这一功能性损害.

  • 核纤层蛋白基因产物与衰老及老年性相关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高占娟;阮清伟;保志军

    核纤层是内核膜下约10 nm厚的蛋白质层,位于内层核膜与染色质之间,向外与内层核膜上的蛋白结合,向内与染色质的特定区段结合,构成贯穿于细胞核和细胞质统一网架结构体系;是核大小及形状的主要决定因素,并且参与DNA复制及转录等基本活动[1-2].核纤层主要结构成分是纤层蛋白(lamins),人类核纤层由A型、B型两种lamins构成,分别由Lamin A基因(LMNA)、Lamin B(LMNB)基因编码[3].lamins对维持细胞结构及功能发挥重要作用,LMNA基因产物在正常细胞生理性老化中可能也发挥作用[4].我们就LMNA基因产物及其加工过程,lamins与衰老的关系及机制,lamins对动脉粥样硬化、脂代谢紊乱、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老年性相关性疾病的影响作一综述.

  • 老年人淋巴瘤合并淋巴结核一例

    作者:刘欣;宋妍;田建立

    患者男性,82岁,因间断发热1个月,发现右腹股沟肿物3d,于2012年5月9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出现间断发热,体温多波动在37.5~38.5℃,呈不规则热,发热以下午及晚间为著,自服退热药后体温可降至正常,但随后体温会再次升高,偶有寒战,伴咳嗽,咳少许白痰.入院前3天,患者无意中发现右腹股沟区可及多个大小不等肿块,无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于外院行超声检查示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患者入院前2天,再次出现体温升高,高达39.4℃,伴有寒战,此次发热不伴咽痛、流涕、咳嗽、咳痰及胸痛,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 衰弱指数法在北京老年人健康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张丽;汤哲;刁丽君;孙菲;王建平

    目的 探讨衰弱指数在北京地区老年人健康评估中的应用及其对预后的预测. 方法 采用分层、分段、随机、整群的抽样调查方法,抽取北京宣武区(目前归为西城区)城区居民、大兴区、怀柔区≥60岁老年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2004年调查样本为基线调查数据,共调查城乡老年人1808例,分别于2007年、2009年以及2012年进行随访,并应用衰弱指数比较不同性别、地区及年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死亡率. 结果 男性872例,衰弱指数平均值0.156±0.097;女性936例,FI平均值0.164±0.100.无论男性、女性、城市、农村老年人衰弱指数与年龄均呈正相关,均随增龄衰弱指数数值增加(r=0.314、0.395、0.405、0.319,P=0.004、0.000、0.000、0.000);相同衰弱指数组老年人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高龄老年人高于低龄老年人. 结论 衰弱指数对于评估老年人健康及预测预后有较好的适用性和评估意义.

  • 北京城区老年人血细胞计数增龄变化及变化范围的调查

    作者:宁尚勇;李宁华;韩晓燕;刘星;段英伟;刘玉红;刘涛;段晓俐;郭健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心城区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静脉血常规情况,分析老年人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与年龄增长之间的关系. 方法 2011年2月至2011年9月,通过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社区、八里庄社区和西城区展览路社区、广外社区2014例老年人,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生活习惯、患病情况等信息,检测其血常规和生化结果.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血常规结果和年龄增长之间的关系. 结果 北京城区老年人的红细胞计数平均值为4.43×1012/L,血红蛋白平均值为135.6 g/L,红细胞压积平均值为39.5%,白细胞平均值为6.69×109/L,血小板平均值为245.8×109/L;调查对象血细胞计数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红细胞计数(3.50~5.26)×1012/L,血红蛋白106.6~164.6g/L,红细胞压积31.6%~47.5%,白细胞计数(3.26~10.00)×109/L,血小板计数(110.9~377.7)×109/L;男性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女性(P<0.05、P<0.001和P<0.001),女性血小板计数高于男性(P<0.001);随着年龄增长,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逐渐下降(均P<0.001),红细胞平均分布宽度(RDW-CV)和单核细胞数呈递增趋势(均P<0.001). 结论 老年人血细胞计数的参考范围与成年人参考范围有所不同,是否需要单独制定老年人的参考范围还需要更多的数据分析;老年人血细胞计数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动态变化,分析其变化原因并提出改善措施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 中老年健康体检者下肢外周动脉疾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玉萍;帅平;王林;杨华;龚瑜;张丽;王洪佳;童露瑶;杨亮亮

    目的 调查中老年健康体检人群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A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开展健康体检人群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选择2011-2012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年龄≥45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由专业培训医师行踝臂指数(ABI)测量和相关资料收集.任一侧肢体ABI≤0.9诊断为PAD. 结果 6563例中老年健康体检者中,PAD患病率为2.0%,标化患病率为2.1%.男性PAD患病率为2.4%,标化患病率为2.4%;女性PAD患病率为1.3%,标化患病率为1.5%;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x2 =9.11,P=0.003).随着体质指数的增加,PAD患病率升高(x2=15.0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男性、收缩压、肥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等因素与PAD患病有关. 结论 本地区中老年健康体检者的PAD患病率低于中国自然人群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收缩压、体质指数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PAD患病有关,应加强该人群对血压、血脂和体质量的控制,预防和降低PAD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

  • 继往开来 共铸辉煌

    作者:于普林;曾尔亢;王建业;李小鹰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普遍的、前所未有的全球现象,这种趋势在21世纪还会持续.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全体专家和老年医学工作者应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当好政府的参谋、为老年人提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好服务.

    关键词:
  • 2004-2013年中华系列杂志老年人结核文献现状分析

    作者:高超;段春波;刘秋月;于普林

    目的 了解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近年来老年人结核文献分布情况和研究状况,为结核研究提供文献计量学资料. 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万方医学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2004-2013年中华系列杂志刊登的老年人结核文献为资料来源,对文献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文献的内容进行分类和分析. 结果 2004-2013年中华系列82种杂志共刊登老年人结核相关文献66篇,以2011年(16篇,24.2%)、2012年(13篇,19.6%)和2010年(7篇,10.6%)多;共收录在20种(24.4%)杂志中,以《中华老年医学杂志》收录文献多(15篇,22.7%);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临床诊断和治疗、流行病学调查和药物研究;主要发文形式为论著(55篇,83.3%);以肺结核文献多(34篇,51.6%);发表文章多的省市依次为北京发文28篇(42.4%),山东6篇(9.1%).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2009-2013年老年人结核文献刊文数(46篇,69.7%)多于2004-2008年结核文献篇数(20篇,30.3%).66篇文献对老年人结核的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影响因素、临床特点和诊疗策略,尤其是对老年人肺结核早期诊断和治疗进展的探讨较为深入. 结论 老年人结核文献在中华系列杂志的刊载量尚显不足,基金资助项目较少;文献以近5年刊载量多,作者分布与老年人结核好发人群不统一,老年人肺结核的早期诊治重视程度较高.

  • 基于中国文献的循证医学评价老年抑郁症患者P300变化

    作者:沈莹;陈正昕;金卫东;马永春;王伟

    目的 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 方法 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进行检索,同时联合手工检索对国内发表的13项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文献应用RenMan4.1进行Meta分析. 结果 老年抑郁症患者与老年健康对照组P300的潜伏期比较,抑郁症组患者N1、P2、N2和P3潜伏期比对照组显著延长[N1:加权均数差(WMD) =3.07,95%可信区间(CI):0.70~5.42,Z=2.55,P=0.010;P2:WMD=18.41,95%CI:15.11~21.71,Z=10.93,P<0.010;N2:WMD=25.41,95%CI:12.80~29.02,Z=13.80,P<0.010;P3:WMD=32.14,95%CI:24.14~34.88,Z=23.04,P<0.010];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老年抑郁症组患者的P2、N2和P3波幅显著降低(P2:WMD=-0.83,95%CI:-1.07~-0.59,Z=6.78,P<0.010;N2:WMD=-0.34,95%CI:-0.59~-0.08,Z=2.57,P=0.010;P3:WMD=-2.54,95%CI:-2.75~-2.33,Z=23.99,P<0.010). 结论 老年抑郁症P300的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

    关键词: 抑郁症 Meta分析
  • 重视痴呆的鉴别诊断

    作者:高晶

    多种因素可以影响人的认知功能而导致痴呆,如梅毒感染、维生素缺乏、血氨增高、一氧化碳中毒、副肿瘤综合征等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以及血管病和变性病.仅变性病引起的痴呆也不仅仅有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变性、路易体病、正常颅压脑积水、朊蛋白病等简单的分类,而是依据蛋白分类为tau蛋白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额颞叶变性(frontal temple lobe degeneration,FTLD)、皮层基底节变性、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仅神经元纤维缠结的痴呆、银颗粒病、全脑胶质tau蛋白病、痴呆伴脊髓性肌萎缩.而根据tau蛋白的不同又可进一步分为3R优势的tau蛋白病如Pick's病、FTDP-17;4R优势的tau蛋白病如嗜银颗粒病、FTDP-17;另有3R和4R混合的tau蛋白病如AD额叶变异型、神经纤维缠结型痴呆、散发的多系统tau蛋白病以及FTDP-17.另外还有TDP43蛋白病、FUS蛋白病、α-synuclein突触核蛋白病、POLY-Q多谷氨酸病以及Prion病.然而,临床工作中人们往往过多地诊断阿尔茨海默痴呆和血管性痴呆,而忽视了一些可治性因素,耽误了治疗,甚至忽视易引起患病的混合因素而导致痴呆[1-2].

    关键词: 痴呆 诊断 鉴别
  • 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布地奈德雾化预防气管插管拔管后咽喉部不适的临床观察》一文的商榷

    作者:费小蔷;张亚明

    拜读《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年第10期刊登的《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布地奈德雾化预防气管插管拔管后咽喉部不适的临床观察》[1]一文,得益匪浅.但亦觉得文中将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用来预防气管插管拔管后咽喉部不适的方法值得提出商榷.该文将气管插管患者分为A组(拔管前静脉使用甲基强的松龙40 mg组)和B组(拔管前静脉使用甲基强的松龙40 mg联合拔管后即刻予以布地奈德1 mg雾化组),结果显示,A组咽痛发生率为50.0%、声嘶为55.6%;B组咽痛发生率为30.8%、声嘶为35.7%;喉头水肿发生率A组为5.6%,B组为2.6%,两组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发生率较A组呈下降趋势,认为气管插管拔管前使用甲基强的松龙且拔管后即刻予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可减少拔管后患者咽痛、声嘶和喉头水肿的发生率.对此,谈谈我们的看法.

中华老年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