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Academic Journal of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이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0.7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8-879X
  • 国内刊号: 31-100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37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吴孟超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肝癌细胞通过Fas/FasL途径触发T淋巴细胞的凋亡

    作者:梁云;陆斌;李晓冬;王华菁;崔贞福;李博华;胡慧红;杨扬;郭亚军;刘彦君

    目的:研究肝癌细胞表面Fas/FasL系统的变化及对其逃避机体免疫监控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检测肝癌细胞株HepG2、Hep3B和 PLC/PRF/5 Fas和FasL的表达;观察化疗药物争光霉素诱导肝癌细胞FasL表达及FasL表达上调后的肝癌细胞触发淋巴细胞株Jurkat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HepG2、Hep3B和 PLC/PRF/5肝癌细胞株Fas表达均阴性;HepG2 FasL mRNA的表达为阴性,而Hep3B和 PLC/PRF/5 FasL mRNA的表达均阳性.经争光霉素(0.6 mg/ml)诱导后,上述肝癌细胞 Fas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而其FasL的表达却增加,与Jurkat细胞混合孵育则触发后者发生显著性凋亡.结论:肝癌细胞可能一方面降低或不表达Fas而对Fas介导的凋亡耐受,另一方面又增强自身FasL的表达以诱发与之接触的T淋巴细胞凋亡,在完成免疫逃避的同时,可对周围的T细胞实施反攻击.

  • 耐药相关蛋白和雌、孕激素受体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夏春燕;刘会敏;何金;李玉莉;孙静;蒋计生

    目的:检测耐药相关蛋白和雌、孕激素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临床乳腺癌的多药耐药问题.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糖蛋白(P-gp)、抗凋亡因子(Bcl-2)、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谷胱甘肽转移酶pi (GST-π)及雌激素、孕激素受体(ER、PR)在乳腺正常组织、纤维腺瘤、原位癌及浸润性癌中的表达情况,并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结果作定量分析.结果:P-gp在乳腺正常组织及良、恶性肿瘤中均呈低水平表达;GST-π、Bcl-2在乳腺浸润性癌中呈较低水平表达,且与ER、PR呈正相关;TopoⅡ在乳腺浸润性癌中呈较高水平表达.结论:P-gp、Bcl-2、Topo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提示原发乳腺癌对化疗药物较敏感,Bcl-2可作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一个标志.

  • TIMP-1特异性核酶的计算机设计

    作者:郭静;刘德忠;吴建明;林子豪;金由辛

    目的:设计特异性切割TIMP-1 mRNA的核酶,并嵌入U6snRNA中以提高其稳定性.方法:根据Symons的"锤头结构”,计算机辅助确定佳切点.结果:针对第123、299和353位设计了3个核酶,嵌入U6snRNA后,结合能量变化不大.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是研究核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嵌入U6snRNA是解决核酶降解问题的较好途径.

  • 大鼠肝胞液糖皮质激素受体的高效液相分析

    作者:张慧;刘志民;张鸿钧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疏水作用层析法(HPHIC)分离并纯化大鼠肝胞液高、低亲和力糖皮质激素受体(GRH和GRL),为临床大剂量糖皮质激素(GC)冲击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超速离心大鼠肝组织,取上清,核素3H-地塞米松(Dex)标记后,分别行Pseudoscatchard分析及HPHIC分析,SDS-PAGE及Western 印迹法鉴定HPHIC分析后所收集的峰值管蛋白的性质.结果:在标准大气压,0~4℃条件下,只出现一个洗脱峰,峰值位置在9~11 min.而在标准大气压,25℃且3H-Dex ≥50 nmol/L时出现两个洗脱峰,峰值位置在3~7 min及9~11 min.SDS-PAGE及Western印迹法显示5~7 min和9~11 min时出现相对分子质量约60 000、可与GC单克隆抗体结合的蛋白质分子.结论:提示有两种不同大小的GR分子存在,但是否存在GRH 和GRL尚需进一步的实验证实.

  • 补充多种维生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郭俊生;赵法伋

    目的:探讨补充多种维生素(V)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上海、北京和广州三地选取24 000名6~8岁儿童,分为2组,一组补充多种V片,另一组不补充为对照组.每片多种V含VA 5 000 IU,VD 400 IU,VE 30 IU,VB1 1.5 mg,VB2 1.7 mg,烟酰胺20 mg,VB6 2 mg,VB12 6 μg,叶酸0.4 mg,VC 60 mg.V补充12周.补充前后分别测量和测定儿童身高、体质量、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血红蛋白;血清VA、VD及免疫球蛋白;VB1、VB2和VC负荷4 h尿的排出量.结果:补充前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V缺乏,其中较严重的是VA、VB2和VB1缺乏.补充后,儿童身高和体质量显著增加,血清VA、25-OHD3和血红蛋白水平及4 h负荷尿中VB1、VB2、VC排出量显著提高.结论:多种V可明显改善VA、VD、VB1、VB2、VC和铁的营养状况,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摄入日常膳食的儿童,仍需补充适量的多种V.

    关键词: 维生素类 生长
  • 糖皮质激素对高钾诱导PC12细胞分泌儿茶酚胺的快速调节作用

    作者:娄淑杰;陈菲;陈宜张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对高钾诱导PC12细胞分泌儿茶酚胺的快速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PC12 细胞分泌的儿茶酚胺.结果:(1) 皮质酮可在15 min内抑制高钾诱导的PC12细胞分泌儿茶酚胺.(2)高钾持续刺激PC12细胞的时间不同,皮质酮抑制分泌的作用发生改变.(3)地塞米松也可快速抑制高钾诱导PC12细胞分泌儿茶酚胺,作用幅度与皮质酮接近.结论:糖皮质激素可快速抑制高钾诱导的PC12细胞分泌儿茶酚胺.

  • 热分析技术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

    作者:林锦明;张东春;魏红;赵卫权;林德昌

    概括介绍了热分析技术在中药材鉴别、药物分析以及药剂学中的应用,以期使广大药学工作者对热分析技术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 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难治性贫血的临床和部分实验室特征比较

    作者:李艳红;应永意;侯健;袁振刚;陈秋生

    我们对8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患者骨髓细胞外铁进行了系统观察, 并同30例难治性贫血(RA)患者比较.现将两组病例临床和部分实验室特征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MA患者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22~88岁;RA患者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5~79岁.两组疾病均按国内诊断标准[1]确定诊断.1.2 方法初诊患者常规检查血象、骨髓象.按国内统一标准[2]评估阳性程度.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测定患者血清结合珠蛋白(HP),以分光光度计在415 nm波长处比色,读取光密度值,并计算出HP含量(正常值2~19 g/L).1.3 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差异用t检验,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所占百分比之间的差异性采用χ2检验.

  • 氧化苦参碱对小鼠急性肝损伤早期肝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向晓星;王国俊;蔡雄;李玉莉

    以往研究表明[1],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D-氨基半乳糖(GalN)后肝组织出现严重出血、坏死,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 50 mg/kg腹腔注射预保护能明显减轻上述病理损害.为了探讨OM对肝损伤早期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本实验从血清学、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等方面进行如下研究.

  • 先天性Ⅴ因子缺乏症二例报告

    作者:章海燕;傅卫军;侯健

    1 临床资料例1,女,44岁,因出血倾向40余年于1995年4月入院.患者自幼年起常有不明原因鼻出血、牙龈出血,自行压迫止血效果差.16岁月经初潮,量多,持续达1周以上.1970年行"阑尾摘除术”时出血多,用"止血芳酸”后止血.1976年顺产一子,出血量多,血红蛋白从85 g/L降至35 g/L.父母为近亲婚配.其父于20年前外伤致腹部血肿后突然死亡,其妹于3岁时因头部疖肿切开引流出血过多致死,其子时年19岁,无类似病史.查体: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粘膜未见瘀点、瘀斑,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四肢关节无畸形,无肿胀、疼痛及活动障碍.入院查血常规示WBC 6.2×109/L,N 0.546,Hb 56 g/L,PLT 339×109/L.PT 24 s(对照10.9 s),KPTT 61.9 s(对照30.9 s),TT 11.0 s(对照10.0 s),FIB 2.3 g/L.B超示脾厚45 mm,肋下10 mm×10 mm.结合外院曾拟诊为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给予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因子Ⅴ仅1.4%,因子Ⅺ49%,余因子正常,确诊为先天性Ⅴ因子缺乏症、先天性Ⅺ因子缺乏症.予口服安络血、输注全血等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

    关键词: 因子Ⅴ缺乏
  • 成骨不全一例报告

    作者:吴坚;邹大进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岁.因双下肢反复骨折5个月余入院.患儿入院前5个月平地摔跤出现右小腿痛,诊断为双侧胫骨骨折,石膏固定1个月后撤除,有行走困难;间隔不足2个月又各摔跤1次,分别诊断为右腓骨骨折及右胫腓骨骨折伴骨质疏松,予石膏固定至今.出生时顺产,智力发育良好,父母为近亲结婚,父母双方家系无遗传性疾病.入院时查体:体温37.1℃,脉搏80次/min,血压16/9 kPa,身高109 cm,体质量20 kg.牙齿有凹凸不平、颜色发黄、牙间隙增宽等成齿不全表现,无蓝色巩膜,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右下肢石膏固定,外生殖器正常.实验室检查:性激素类、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甲状旁腺素、降钙素正常,深睡后60 min测生长激素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低血糖激发试验阴性,血清碱性磷酸酶(ALP)204 IU/L(正常值为32~92 IU/L),血、尿生化及肝肾功能正常.双腕关节正侧位片示双腕关节发育迟缓,全胸片及胸、腰椎正侧位片未见异常,心、脑电图正常,性染色体检查正常.入院后予人生长激素(hGH)4 U/d 皮下注射,同时予1α-羟基维生素D3(阿尔法D3)胶丸0.25 μg /d及依替磷酸钠0.2 g/d口服.出院后继续前述治疗,随访5个月,复查ALP 86 IU/L;石膏连续固定1个月后撤除,未再发生骨折,身高达111 cm.

    关键词: 成骨不全 骨折
  • 输尿管开口于前列腺的完全性重复肾一例报告

    作者:王路;李海涌;章建全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9岁,因外伤性鼓膜穿孔入住耳鼻咽喉科.无其他异常或疾病史可提供.超声检查偶然发现左肾体积增大,尤上极增大明显;上极有一大小约65 mm×40 mm的圆形液性暗区,壁薄、光滑;肾脏集合系统完整、无分离,但其范围较正常状态时略小(图1A);上极液性暗区的声像表现与单纯性肾囊肿相似,只是沿肾门部向下追踪时,可见有一扩张、积水的输尿管与此暗区相连,该输尿管上段内径约15 mm,下行时逐渐变细,末端并未开口于膀胱(图1B),而是绕行进入前列腺;改用经直肠超声进行观察,见该输尿管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开口点位于精阜上方约8 mm处(图1C).下位肾盂也有其独立的输尿管,但未见积水,开口在膀胱,位置正常.右肾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回声未见异常.超声诊断:左侧完全性重复肾合并上位肾盂积水,上位输尿管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

  • 肛周乳头状汗管囊腺瘤一例报告

    作者:顾菊林;黄欣;温海;李志刚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肛周暗褐色斑块伴瘙痒3年,于2000年3月21日收治入院.患者自1997年4月始感肛周右侧出现花生米大小的斑块,左侧出现约黄豆大小的丘疹,伴轻度瘙痒.当地医院诊断为"内外痔、肛周湿疹”,中药口服、熏洗治疗无效.后肛周皮疹逐渐增大,期间外用"复方酮康唑软膏”、"高锰酸钾粉”治疗,瘙痒稍有减轻.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皮肤性病科情况:胸膝位于肛周10点至4点处有一片环绕肛门的半环状暗褐色斑块,紧贴肛门,宽约3 cm,表面粗糙,少量结痂,部分呈乳头状,边界清楚,质中,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无异常,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肛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损害处表皮棘层肥厚,表皮向下凹陷形成囊肿,开口于表皮,囊内有许多绒毛伸入,囊壁及绒毛由两层上皮细胞组成,内层为柱状细胞,部分区域可见明显的断头分泌改变,外层为立方型细胞.绒毛中心为纤维血管组织,内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erbB-2"+”,Ki-67"+”,P53"+”,CEA"-”.病理诊断:(肛周)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患者拒绝手术而自行出院.

  • 高密度多孔聚乙烯修复颅骨缺损与凹陷畸形六例报告

    作者:邢新;李军辉;欧阳天祥;孙美庆

    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新型生物材料,近10年来已成功地应用于颅骨畸形的修复重建,并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1].国内将Medpor应用于临床只有3年的时间,在颅骨缺损和凹陷畸形修复的应用方面,目前经验尚不多[2].自1998年8月以来,我们应用Medpor修复颅骨缺损或凹陷畸形6例,获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聚乙烯类 颅骨骨折
  • 可脱式球囊栓塞治疗肺动静脉瘘

    作者:董生;肖湘生;刘士远

    目的:总结用可脱式球囊血管内栓塞治疗肺动静脉瘘的临床体会.方法:1例48岁的女性患者,间歇性咯血, 活动后气急,伴有口唇紫绀;CT、MRI显示其右肺中叶有2个肺动静脉瘘;经超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显示供应瘤囊的动脉后,用3枚可脱式硅酮球囊进行栓塞,球囊直径是供养动脉直径的2倍.结果:未发生任何并发症.CT复查显示供血动脉没有强化.1个月后氧分压由栓塞术前的6.5 kPa升至正常水平,血红蛋白由158 g/L降至125 g/L,临床症状消失.随访16个月无复发.结论:用可脱式球囊血管内栓塞是治疗肺动静脉瘘的有效方法.

  • 自制镍钛合金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秦永文;胡建强;赵仙先

    目的:观察自制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植入动物体内后的组织学反应.方法:选用杂种猪6只,体质量15~20 kg.应用硫喷妥钠静脉麻醉,开胸暴露心脏,在右心室近心尖处穿刺右心室壁、室间隔,通过10F鞘管将自制镍钛合金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置入室间隔处.观察45~120 d.结果:6只猪中1只因术中出血死亡,另1只猪术后8 h死亡;4只猪存活.术后45 d和60 d各处死1只猪,120 d处死2只,大体标本显示封堵器表面覆盖一层新生内膜,光镜观察新生内膜表面为一单层扁平细胞所覆盖.在早期,封堵器植入处有炎症细胞浸润;后期炎症反应消失,为纤维组织所代替,表现为组织损伤后的修复过程.肺、肝脏、脾脏、肾脏、大小肠无血栓栓塞现象.结论:自制镍钛合金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血液中乙醇的浓度

    作者:朱梅;万丽;陈斌;邢旺兴

    血液中乙醇浓度测定广泛用于药理学和法医学中.已有报道采用全血经预处理后以溶液进样测定乙醇浓度[1],但此法预处理步骤多,操作烦琐,特别是色谱图中的主要成分易被血液中其他杂质所干扰,且易对色谱柱造成永久性损害.本研究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HGC)测定血中乙醇浓度,可减少对色谱柱的污染.HGC可克服上述方法的缺陷,目前已广泛用于各种液体、半固体(血液、粘液)和固体材料中微量或痕量易挥发物的分析以及溶液中气体的分析[2,3].本实验采用水浴加热,蒸出血中乙醇,抽取液上空气进样,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污染小的特点.

  • 超声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作者:金修才;方平;谭跃萍;王小涛

    本实验主要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急性发作期及治疗出院后4周的内皮细胞功能.1 材料和方法1.1 受试对象的选择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58.1±6.3)岁,无心肌酶谱改变,应用硝酸甘油后20 min内缓解.急性发作患者1 h内进行超声检查;病情稳定出院后4周再行超声检查,检查前停药1周.健康对照25人.所有受试对象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易造成血管内皮损伤的疾病.

  • HPLC(CMPA)法分析苯丙氨酸对映体的研究

    作者:高丽红;赵平;柴逸峰;刘荔荔;吴玉田

    L-苯丙氨酸作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在临床上主要作为营养用药物.以一定比例配制的混合氨基酸适用于为肝性疾病和肾功能衰竭患者提供能量、补充机体蛋白质消耗,如肾必安注射液(amino acid 9 compound injection)和肝安注射液(hepat amine injection),其中所用氨基酸均为L型.所以在医药工业上苯丙氨酸的对映体拆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对映体手性分析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采用HPLC拆分对映体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即直接法和间接法.在直接法中,既可以把手性选择剂加到色谱流动相中--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chiral mobile phase addition,CMPA),也可把手性选择物固定在色谱柱上--手性色谱柱法(CSP).与CSP相比,CMPA有如下优点:手性选择剂的性质和浓度可以调整,以优化对映体分离;使用常规的HPLC固定相,选择范围宽,稳定性好,且价格便宜.CMPA存在的不足是:因流动相中存在CMPA可能给检测造成困难;CMPA本身可能价格昂贵,如果不能回收,这一方法将受到成本的限制.本研究在文献[1~3]的基础上,考察了流动相Cu2+的浓度、L-脯氨酸:Cu2+比值及pH值对拆分的影响,为检测苯丙氨酸的光学纯度提供实验依据.

  • PCR对新生隐球菌的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温海;陈江汉;吴建华;廖万清;Viviani MA

    目的:用AP-PCR方法检测新生隐球菌的临床和环境分离株, 观察PCR指纹与血清型的关系, 探索PCR指纹对于新生隐球菌的分型标准.方法:采用3种寡核苷酸重复序列即CN1[ (GTG)5]、CN2[ (GACA)4]和CN3[ (GATA)4]为引物对从患者和鸽粪中分离到的48株新生隐球菌DNA进行扩增, 根据扩增产物的电泳带型来对比PCR指纹和血清型之间的关系.结果:38株血清A型株中, 34株有完全相似的DNA带型, 另4株中1株与血清D型的DNA带型相似, 3株的PCR指纹与血清A、B、C、D型的带型均不相同,各有独特的PCR指纹带型.2株B型和2株C型产生几乎完全一致的PCR指纹带型, 3株D型和3株其他隐球菌则各自产生特定的DNA带型.结论:(1)大多数血清A型新生隐球菌株具有相似PCR指纹带型;(2)血清B型和C型(gattii变种)的PCR指纹不易区别,相同血清型不同的株可能有不同的PCR指纹带型;(3) PCR指纹法用于新生隐球菌菌株鉴定是一种快速、方便、可行的方法.

  • 新生隐球菌原生质体形成条件的研究

    作者:邹先彪;廖万清;温海;吴建华;仇芸

    目的:研究新生隐球菌原生质体形成的条件.方法:应用不同的酶(溶壁酶和NovoZyme234)、在不同的酶浓度(1、3、5 mg/ml)、pH值(4、5、6、7、8)以及加入不同的渗透压稳定剂(蔗糖、甘露醇和山梨醇)的条件下,分别制备原生质体并计算原生质体形成率.结果:对数生长早期的细胞较易形成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形成的佳条件是以0.8 mol/L的山梨醇为渗透压稳定剂,pH 6.0,加入5 mmol/L DTT和3 mg/ml NovoZyme234,孵育75 min,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率是98.1%.溶壁酶与NovoZyme234的结果相似.结论:原生质体分离的关键因素是合适的溶菌酶、pH值和渗透压稳定剂.

  • 白念珠菌钙调蛋白基因单点突变重组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作者:陈孙孝;温海;姚志荣;邓安梅;仲人前;廖万清

    目的:构建白念珠菌钙调蛋白基因(CMD1)单点突变重组质粒,为进一步探讨CMD1突变对真菌生长周期及致病性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定点突变法,将CMD1 编码 C端3个苯丙氨酸(F89、F92和F141)的碱基分别定点突变成编码丙氨酸的碱基,构建CMD1单点突变重组表达质粒,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测序结果证实,所构建的3个重组质粒均含有相应的CMD1定点突变后的序列,F89+:TTC→GCT;F92+:TTT→GCC;F141+:TTT→GCC.结论:成功构建了3个CMD1单点突变重组表达质粒,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 白念珠菌钙调蛋白定点突变对重组菌株形态与生长的影响

    作者:陈孙孝;温海;姚志荣;邓安梅;仲人前;廖万清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钙调蛋白(Cmd1)定点突变对重组菌株生长状态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的培养温度培养Cmd1定点突变重组菌株,分析其温度敏感性,在光镜下观察Cmd1定点突变后重组菌株形态发生和生长速度的变化.结果:重组菌株B(F92+)和E(F89+F141+)菌株具有温敏性,在适当温度下才能生长,而重组A(F89+)和C(F141+)菌株无温敏性.光镜观察发现对照组、重组菌株A 和C细胞芽体呈圆形或椭圆形,芽颈较短;而B和E菌株可见多数为细长的芽体,但也可见少许为圆形和椭圆形的芽体.B和E菌株培养早期的菌体总数明显少于对照组、A和C菌株的菌体总数(P<0.05).结论:Cmd1 F92+和F89+F141+定点突变导致重组菌株具有温度敏感性,并影响了重组菌株细胞形态的正常发生和生长速度.

  • 白念珠菌钙调蛋白定点突变重组菌株的构建和鉴定

    作者:陈孙孝;温海;姚志荣;邓安梅;仲人前;廖万清

    目的:构建白念珠菌钙调蛋白(Cmd1)定点突变重组菌株,为进一步探讨钙调蛋白基因突变对真菌生长周期及致病性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将含白念珠菌钙调蛋白基因(CMD1) 定点突变的重组质粒转染CMD1缺陷HIS3+重组单倍体菌株,用His/Trp省却培养基和His/Trp/Ura省却培养基联合选择培养筛选到Cmd1定点突变酵母菌株.结果:经选择培养筛选得到能在His/Trp省却培养基上生长而不能在His/Trp/Ura省却培养基生长的菌株4株.结论:成功构建了4株Cmd1定点突变重组菌株, 为进一步探讨Cmd1定点突变对白念珠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的影响奠定基础.

  • 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治的研究现状

    作者:廖万清

    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是由隐球菌属中某些种或变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近年来,隐脑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突出表现在AIDS人群中.据统计,在美国大约有5%~10%的AIDS 患者发生隐脑,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AIDS患者隐脑的发病率更高[1].在我国,隐脑发病以散发、非AIDS人群为主,但已有AIDS与隐球菌病伴发的报道[2].

  • 真菌病的研究现状与对策

    作者:吴绍熙

    真菌病包括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浅部真菌病在我国属于常见病.深部真菌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据统计,近20年来深部真菌感染率上升了约40倍,而且病死率高,占住院患者病死率的29%(无真菌感染者仅占17%).这与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导管、插管的普遍开展,放疗、化疗、器官移植的广泛进行,免疫抑制患者尤其是AIDS患者的不断增加等因素密切相关.真菌病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威胁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国内外对其研究主要集中于真菌病流行病学调查、真菌分类研究、致病机制尤其是致病真菌基因组研究、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的探索,以及新型抗真菌药物的开发等.

  • 脊髓型颈椎病周期内分泌激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嵇群群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血液内分泌激素的变化.方法:19例女性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无其他内科疾病,年龄48~53岁,每次经前、经后2~3 d同样空腹取血5 ml,分离血清冷冻保存,连续6个月.对照组为自愿体检者.激素测定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结果:患者组经前激素(泌乳素、雌二醇、孕酮、皮质醇)水平均明显高于经后激素水平(P<0.01),而健康组经前激素水平与经后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女性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可能与其内分泌激素变化有关,提示对此类患者在经前、经后可给予一些神经保护类和妇科调节激素类药物,以改善症状.

  •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改变及意义

    作者:张静湘;冯波;段继才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改变. 方法:选取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患者4例,年龄(40.3±8.1)岁; 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患者3例,年龄(36±6.5)岁;对照组5例,年龄(38.4±7.5)岁,均为女性.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人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PML)的特异结合容量.应用Boyden小室法测定皮质醇(F)对PML趋化移动(ChtM)的抑制率(FI). 结果:原发性及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浆F(μmol/L)分别为0.28±0.08、0.30±0.09,与对照组(0.44±0.1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PML的GR(sites/cell)测定结果示原发性、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分别为4 103±984和3 908±876)与对照组(6871±988)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原发性、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F对PML的ChtM的FI(%)(分别为21±3和22±3)与对照组(27±3)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PML的GR结合容量比对照组明显降低,且原发性和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的GR结合容量均低于正常范围.因此,少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浆F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原因可能与外周组织对GC不敏感有关.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F对ChtM的FI降低,提示GR降低具有临床意义.

  •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改变及意义

    作者:张伟;张慧;刘志民

    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冠心病患者86例,分为心绞痛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50±6)岁;心肌梗死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55±6)岁.对照组60人,男女各30人,年龄(53±6)岁.1.2 试剂 1,2,4-3H-Dex,英国放化中心产品,1.78 TBq/mmol,放化纯度97%,放化浓度37 MBq/mmol;Dex纯品为Sigma公司产品.1.3 方法常规分离、制备外周血PML,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人PML GR结合容量;血F水平用放免法测定;PML的ChtM测定应用Boyden小室法,计算F对ChtM的抑制率FI.

  • 我国临床受体研究工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刘志民

    20世纪70年代徐仁宝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受体学研究,并于80年代初组建了病理生理学会受体联络组.1985年徐教授又敏锐地意识到受体学发展必将向临床医学渗透,应成立全国临床受体研究联络组,以指导全国的临床受体研究,遂由我向中华医学会申请备案,得到了医学会领导的大力支持.在上海医学会、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领导以及国内专家学者的支持下,我国临床受体科研及应用工作得以不断深入与发展.这其中陈宜张院士、徐仁宝教授、彭树勋教授及卢建教授更是花费了不少精力,为我们举办的全国学习班授课,在学术会上作特别演讲,对促进我国临床受体研究的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关键词: 临床受体 发展趋势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ACEI对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

    作者:董艳;苏青;冯绮文;宋小君;邢惠莉;左静南

    目的:观察长期给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及二者是否有叠加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6只,体质量200~250 g.随机选56只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造成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组对照组(B组,10只)、糖尿病+ACEI组(C组,11只)、糖尿病+ARB组(D组,9只)、糖尿病+ACEI+ARB组(E组,8只);另设正常对照组( A组,10只).ACEI制剂选用福辛普利,ARB选用洛沙坦.二者均以灌胃给药,前者剂量为 10 mg/(kg*d),后者剂量为50 mg/(kg*d).24周后测血糖、尿蛋白、尿肌酐.结果:(1) A、B、C、D和E组血糖分别为(6.64±0.72)、(25.7±3.86)、(26.3±4.12)、(27.1±4.98)和(25.0±4.05) mmol/L,糖尿病各组明显高于A组(P<0.01),糖尿病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A、B、C、D和E组尿蛋白/尿肌酐比分别为:(0.53±0.12)、(1.52±0.59)、(0.94±0.15)、(0.92±0.16)和(0.68±0.13) mg/mmol,B组较A组显著升高(P<0.01),C、D和E组较B组显著降低(P<0.01),E组较C、D组更低,而C组和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显示,ARB和ACEI均能减少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的排泄,且二者的作用相当,而联合应用ARB和ACEI较单药的效果更好,但并不能使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的排泄恢复正常.提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可能需要多种干预机制的联合应用.

  • 库欣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改变及意义

    作者:姚生华;陈女亘;俞秀华;丘洪;褚燕倩

    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库欣病(肾上腺皮质增生)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30.1±8.6)岁;库欣综合征(肾上腺腺瘤)24例,男10例,女14例,年龄(36.4±7.1)岁;对照组20例,男女各10例,年龄(32.8±3.6)岁.1.2 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PML)分离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上海试剂二厂产品)分离出单个核白细胞(MNL),然后用Dextran T500充分混匀,静置15~20 min,使红细胞凝集沉淀,用Hanks液洗两遍,即可得到纯净PML.

  • 特发性男性乳房增生症患者性激素及其受体改变及意义

    作者:徐佩珩;朱海萍

    目的:观察特发性男性乳房增生症患者血性激素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性激素受体的改变.方法:选取特发性男性乳房增生症患者6例,年龄(60±4)岁;对照组10例,年龄(61±5)岁;血清性激素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白细胞雌激素受体(ER)、雄激素受体(AR)检测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结果:特发性男性乳房增生症组血E2 (pmol/L) (42±7)水平与对照组(38±6)比较无明显差异,T (nmol/L)(16±4) 与对照组(18±4)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特发性男性乳房增生症组AR结合容量(sites/cell)(612±71)低于对照组(817±98)(P<0.05),ER结合容量(sites/cell)(711±84)与对照组(659±76)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特发性男性乳房增生症组AR降低使T的生物学作用不能正常发挥,故E2的作用占优势,导致男性乳腺发育.

  • 不同发育程度人甲状腺褪黑素受体表达量的变化

    作者:孙中安;孙思才;刘志民

    目的:观察不同胎龄人胚胎及成人甲状腺组织中褪黑素受体表达量的差异.方法:胚胎甲状腺取自部分母亲不宜继续妊娠的水囊引产胎儿,胎龄12~33周不等,共 12例,均经孕妇同意.成人甲状腺组织2例,取自手术切除的甲状腺囊肿旁的正常甲状腺组织,年龄分别为24、32岁.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甲状腺组织中褪黑素受体亚型mt1、MT2的mRNA含量.结果:2例12周龄胚胎甲状腺组织中mRNA含量高,15、16周龄胚胎各1例甲状腺组织中mt1、MT2 mRNA含量次之.随胎龄增加,甲状腺组织mt1及MT2 mRNA含量逐渐降低,32、33周龄胚胎甲状腺组织各1例及2例成人甲状腺组织mt1、MT2 mRNA均呈阴性.统计学分析显示胚胎甲状腺组织中mt1、MT2mRNA表达量与胎龄呈指数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93.结论:褪黑素在胚胎早、中期可能通过褪黑素受体直接作用于甲状腺调节其功能,而在胚胎晚期以及成年人可能不通过其受体而直接作用于甲状腺.

  • 瘦素受体的分布与胰岛内功能性瘦素受体的表达

    作者:陈彬;张巾超;孙予倩;高萍;梁玮

    目的:研究小鼠功能性瘦素受体(OB-R)的存在及分布. 方法:应用纯品系的C57/BL6小鼠及ob/ob小鼠各15只为动物模型,全部小鼠均为4~6周龄的体质量16~18 g的雌性小鼠,取小鼠的下丘脑、胰腺、心脏、肝脏、肾脏等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B-R,并观察OB-R的分布,用RT-PCR法检测OB-R. 结果:正常小鼠与瘦素小鼠的下丘脑均有OB-R表达,胰腺内也有OB-R的分布. 结论:本实验证明了功能性OB-R分布广泛,证实胰岛内存在OB-R的分布,可为阐述肥胖及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

  • 结合雌激素对绝经后妇女外周血白细胞雌激素受体的影响

    作者:顾明君;沈玉美;刘志民;石勇铨

    1 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绝经组40例,均为体检健康的绝经后妇女,平均年龄(54.2±3.6)岁,自然闭经2~4年,血清FSH≥40 U/L,E2≤150 pmol/L,并排除器质性病变,入选前3个月未采用HRT,子宫完整.40例又随机均分为(1)绝经A组:口服结合雌激素0.625 mg/d,安宫黄体酮4 mg/d,均连续服药3个月;(2)绝经B组:予谷维素30 mg/d,连续服药3个月;体检健康的育龄妇女20例为育龄组,平均年龄(34±6)岁,月经周期正常,均无口服避孕药史,无心、肝、肾、肺系统疾病.

  • 褪黑素受体mRNA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何金;陆祖谦;刘会敏;刘志民

    1 方法介绍1.1 组织标本制备待检新鲜组织标本立即用4%多聚甲醇DEPC液固定,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组织,置4℃冰箱贮存待检测.1.2 原位杂交检测方法1.2.1 载玻片的预处理载玻片盐酸浸泡24 h,流水洗净,蒸馏水洗后晾干,用95%乙醇浸泡30 min,180℃烘干过夜,室温冷却,涂切片粘合剂.1.2.2 探针制备 LB培养基各50 ml,分别加入mt1、和MT2受体探针大肠杆菌菌株甘油保存液各15 μl,37℃,200 r/min培养过夜.10 000×g离心5 min回收大肠杆菌,按照华舜公司质粒抽提纯化试剂盒说明抽提纯化质粒,将两种质粒以XhoⅠ、HindⅢ内切酶酶切消化2 h,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1.1 kb左右的片段胶,地高辛标记探针(按宝灵曼公司说明书进行),并测定标记效率,探针浓度均达到80 ng/μl.

  • 阴虚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改变及六味地黄丸作用的研究

    作者:郑敏;杨宏杰

    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阴虚证者147例,诊断标准为1982年广州虚证会议规定标准,其中(1)甲亢52例,男10和女42例,年龄20~52(38±6)岁;(2)风湿性关节炎28例,男10和女18例,年龄15~36(28±6)岁;(3)肺结核21例,男女分别为15和6例,年龄20~54(38±10)岁;(4)女性更年期46例,年龄48~66(56±6)岁.随机选出70例,服用六味地黄丸3周,每日3次,每次6 g.对照组80例,均为无心、肝、肺、肾及内分泌疾病,且女性无妊娠,未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健康人,男女各40例,年龄20~58(38±10)岁.

  • 八肽胆囊收缩素减轻内毒素休克大鼠肺脏和脾脏损伤及其受体机制

    作者:孟爱宏;凌亦凌;赵晓云;单保恩;王建欣

    目的:研究八肽胆囊收缩素( CCK-8)对脂多糖( LPS)引起的内毒素性休克(ES)大鼠脾脏和肺脏结构损伤的影响,进一步探讨CCK-8作用的受体机制.方法:使用生理多道记录仪观察尾静脉注入LPS(8 mg/kg)复制大鼠 ES模型、LPS注入前 10 min尾静脉注入 CCK-8(40 μg/kg)、单独注入 CCK-8(40 μg/kg)和生理盐水(对照)的4组大鼠血压的改变,分别于 LPS注入后2、6和12 h取肺脏和脾脏,应用光镜观察其结构改变,透射电镜观察给药后6 h各组脾脏和肺脏超微结构改变,用 RT-PCR检测给药后2、6、12 h CCK受体亚型--CCK-A受体(CCK-AR)及 CCK-B受体(CCK-BR)的mRNA表达.结果:CCK-8可逆转LPS引起的大鼠平均动脉血压的下降,减轻LPS引起的脾脏和肺脏结构损伤. LPS注入后2、6和 12 h ES大鼠肺脏和脾脏CCK-8受体表达较对照组上调,以2 h上调作用为显著.结论:CCK-8抗炎的保护作用与其受体调节机制有关.

  • 甲状腺内注射氟美松治疗Graves病的疗效及对TRAb的影响

    作者:王霜;顾明君;刘志民

    目的:观察甲状腺内注射氟美松治疗Graves病(GD)的疗效及对血浆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的影响.方法:明确诊断的初发甲亢者共3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例.两组开始均给予他巴唑15 mg,3次/d.A组同时给予氟美松甲状腺内注射,每次2.5 mg,每周一次,共15次.在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每周观察甲亢症状和体征变化,并测定血清TT3、TT4,治疗至甲亢临床症状控制,TT3、TT4降至正常范围后2~3周加用甲状腺片20 mg,1次/d,并逐渐减少他巴唑剂量至维持量(≤5~15 mg,1/d),每月随访一次,保持甲状腺功能稳定.结果:临床控制所需时间A组为(5.14±1.53)周,B组为(8.68±3.72)周(P<0.01).A组甲状腺肿平均缩小度数为(2.44±0.50),B组平均缩小度数为(0.98±1.24)(P<0.01).A组及B组均能有效控制甲亢,降低血清TT3、TT4,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TT3、TT4均恢复正常所需时间,A组为(3.5±1.2)周,B组为(5.4±2.3)周(P<0.01).GD患者不同病期血清TRAb水平的变化示A组TRAb阳性转阴率于缓解期及维持期均为100%;B组缓解期为40%,有6例阳性,维持期为33%,有5例持续阳性.结论:氟美松甲状腺内注射治疗甲亢优于单用口服药物,其机制与阻断甲状腺产生TRAb,从而纠正机体免疫紊乱作用有关.

  • 1,25-(OH)D3及其类似物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对VDR mRNA表达的调节

    作者:石勇铨;刘志民

    目的:研究1,25-(OH)2D3及其类似物MC1288对人骨肉瘤细胞系(HOS-8603)增殖及分化的影响,并探讨二者对HOS-8603细胞维生素D3受体(VDR)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用细胞计数及碱性磷酸酶(ALP)测定法观察1,25-(OH)2D3及MC1288对HOS-8603细胞系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分化的作用;用半定量RT-PCR法研究1,25-(OH)2D3及类似物对VDR 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MC1288和1,25-(OH)2D3与HOS-8603细胞孵育后,其增殖分化均明显减弱,以MC1288作用更强,但二者对HOS-8603细胞VDR mRNA表达均无影响.结论:MC1288的选择性活性并非由于转录调节而引起;MC1288的选择性活性对临床治疗肿瘤和其他疾病有较大价值.

  • 绝经后糖耐量减退患者雌二醇及雌激素受体的变化

    作者:石莹;顾耀;李文君;盛春君

    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绝经后糖耐量减退患者(A组)30例,均为自然绝经,绝经后发现糖耐量减退,诊断依据1997年ADA/WHO诊断标准,年龄56~74岁,平均(62±4)岁;正常对照60例,体质量都在标准体质量±10%范围内,未发现高血压、冠心病、肝、肾、内分泌及生殖系统等疾患,3个月内无任何服药史,并分为绝经前(C)、后(B)两组:B组30例,年龄51~71岁,平均(61±6)岁,均为45岁以后绝经的正常妇女,C组 30例,年龄31~42岁,平均(37±5)岁,有规则月经周期,未服过避孕药.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改变及意义

    作者:戈少红;段继才

    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2±8)岁,均伴发热,体温38.5~40.0℃;对照组为健康人20例,男女各10例,年龄(30±6)岁.1.2 方法常规分离、制备外周血PML,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PML GR结合容量,3H-Dex(1.78 TBq/mmol,英国放化中心产品)浓度为15 nmol/L.血浆F含量采用放免法测定.PML的趋化移动(ChtM)测定应用Boyden小室法,根据加F(1×10-8 mol/L)后ChtM的改变计算F对ChtM的抑制率(FI).

  • 人肌肉组织褪黑素受体鉴定及意义

    作者:石勇铨;赵瑛;张慧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取4例活检人骨骼肌组织,患者年龄28~56(40±12)岁.Mel、2-I-Mel、6-氯-Mel、6-羟-Mel等由香港大学彭树勋教授惠赠,125I-Mel: 33.3 TBq/mmol,美国Donpont公司产品.1.2 肌肉组织MR测定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骨骼肌组织加6倍体积Tris-HCl缓冲液匀浆,高速离心后取上清.37℃孵育60 min,用多头细胞收集仪,通过玻璃纤维滤膜清洗游离核素,然后用γ计数仪测定滤膜的放射活性.

  •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性激素及其受体的改变和临床意义

    作者:石勇铨;邹俊杰;张慧;沈玉美;刘志民

    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8例,年龄(31±6)岁;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关)28例,均为女性,年龄(38±8)岁;桥本甲状腺炎(桥本病)42例,年龄(39±6)岁;上述患者均处于病变活动期.对照组30例,年龄(40±5)岁.各组均为女性.1.2 研究方法血清性激素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白细胞ER及AR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3H-E2及3H-T均为1.5 nmol/L,作一点分析.

  • 瘦素灌注对大鼠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作者:李强;陈彬;张巾超;孙予倩;高萍;梁玮

    目的:通过静脉给予瘦素(leptin)及阻断交感神经系统来检测leptin对胰岛素(Ins)的作用. 方法:选取72只约6周龄(体质量约200 kg)SD雄性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将36只SD大鼠作为预试验,摸索对Ins作用明显的leptin浓度.将其余36只SD大鼠股动静脉插管后分成3组(正常组、迷走神经切断组、迷走神经切断后加6-OHDA化学性交感神经阻断组).每组6只SD大鼠接受静脉注射leptin(10 nmol/kg)或对照PBS缓冲剂,于0、3、6、30 min从股动脉取血测Ins浓度. 结果:正常组leptin对Ins无作用;迷走神经切断组leptin显著抑制Ins分泌;迷走神经切断加化学性交感阻断组leptin对Ins无作用.结论:提示leptin抑制Ins分泌的作用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来介导,leptin与Ins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 人胚胎胸腺褪黑素受体亚型的分布

    作者:刘会敏;陆祖谦;何金;刘志民;彭树勋

    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核酸原位杂交技术显示人胚胎胸腺褪黑素受体及其亚型的分布.方法:人胚胎胸腺组织用4%多聚甲醛及0.1%DEPC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应用mt1和MT2受体亚型的特异性探针和鼠抗人 mt1和MT2受体单克隆抗体分别检测mt1和MT2受体亚型mRNA的表达及蛋白的翻译.结果:人胚胎胸腺组织的皮髓质的上皮细胞及胸腺小体均存在mt1和MT2受体亚型mRNA的表达及其蛋白的翻译.结论:人胚胎胸腺组织中存在mt1和MT2受体亚型mRNA及蛋白,提示在该组织中有mt1和MT2受体亚型的表达.

  • ACTH非依赖性大结节样肾上腺增生

    作者:张波;陆召麟;李汉忠;臧美孚;杨堤;崔全才

    目的:探讨ACTH非依赖性大结节样肾上腺增生(AIMAH)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利于对库欣综合征的正确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3例 AIMAH临床资料.结果:3例(男2例,女1例)AIMAH均有库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生化异常,特点是小剂量、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被抑制,血浆ACTH水平低,CT检查示双侧肾上腺结节样增生.3例均行双侧肾上腺切除,术中均见肾上腺显著增大,有多个褐色、金黄色结节.病理检查:单个肾上腺质量30~65 g.肾上腺结节直径0.5~3.0 cm.显微镜下见肾上腺结节由透明细胞和胞质嗜酸性致密细胞组成,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生.结节间病变可以为增生,也可以为萎缩.核异型少见,核分裂像极罕见.1例存在核异型,但无核分裂.病理诊断双侧肾上腺结节样或腺瘤样增生.随访42~108个月库欣综合征未复发,未发生Nelson综合征. 结论:AIMAH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应作为库欣综合征的一种独立病因.

  • 糖尿病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改变及其意义

    作者:杨宏杰;郑敏

    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糖尿病(无并发症)1组60例,男女各半,年龄38~65(50±10)岁;糖尿病2组(并发尿毒症)20例,男女分别为14和6例,年龄45~60(52±8)岁;糖尿病3组(伴酮症酸中毒)10例,年龄16~38(27±5)岁;对照组40例,均为无心、肝、肺、肾及内分泌疾病,女性无妊娠,未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健康人,男女各半,年龄40~67(51±9)岁.1.2 方法外周血白细胞GR检测采用刘志民建立的外周血PML放射配体结合法,3H-Dex(1.78 TBq/mmol)购于英国放化中心,应用一点分析法(3H-Dex浓度为15 nmol/L)检测GR的特异结合量;白细胞趋化移动(ChtM)检测及F对ChtM的抑制率(FI),参照刘志民建立的方法;血浆F测定应用放免法.

  • 甲状腺局部注射免疫抑制剂对白细胞雄激素受体的影响

    作者:张慧;刘志民

    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Graves病伴甲亢患者75例,均为女性,年龄(26.3±6.8)岁.分别予不同剂量(0.01、0.05、0.1、0.5、1、5 mg/ml)地塞米松(Dex)、环磷酰胺(CTX)、环孢素A(CsA)及三者联合甲状腺内局部注射,同时口服抗甲状腺药物(他巴唑5~10 mg,3/d;或丙基硫氧嘧啶50~100 mg,3/d);对照组3例,只口服上述抗甲状腺药物.甲状腺内注射每周两次,共10次.1.2 方法各组治疗后5周抽血20 ml,分离外周血白细胞,AR检测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3H-E2及3H-T均为1.5 nmol/L.

  • 肾上腺疾病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改变及意义

    作者:文世林

    目的:研究库欣病及阿狄森病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库欣病组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31±6)岁,均经头颅CT证实为垂体瘤;阿狄森病6例,男女各3例,年龄(48±6)岁;对照组为健康人10例,男女各5例,年龄(45±12)岁.外周血白细胞GR的测定方法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白细胞趋化移动(ChtM)及皮质醇(F)对ChtM的抑制率(FI)测定方法应用Boyden小室法,血浆F用放免法测定.结果:库欣病血浆F(μmol/L)(0.326±0.058)与对照组(0.156±0.027)比较显著升高(P<0.01),阿狄森病血浆F水平(0.032±0.00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库欣病白细胞GR结合容量(sites/cell)(6 587±1 785)与对照组(6 026±2 147)比较显著升高(P<0.05),阿狄森病GR结合容量(4 839±1 038)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ChtM(μM)测定结果示库欣病(104±11)、阿狄森病患者(110±9)与对照组(112±12)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F对ChtM的FI测定结果示库欣病患者(35±4)高于对照组(30±4)(P<0.05),阿狄森病患者FI(26±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白细胞GR与F对ChtM的FI相关分析示阿狄森病r=0.787,库欣病r=0.814(均P<0.01).结论:库欣病患者白细胞GR结合容量升高,阿狄森病患者GR结合容量降低,与其各自的肾上腺皮质功能状态相符合.库欣病及阿狄森病患者GR改变同时都伴有效应指标的改变,提示其改变具有临床意义.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ACEI对2型糖尿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

    作者:冯绮文;苏青;董艳;宋小君;邢惠莉;左静南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以及二者是否有叠加作用.方法:按WHO标准诊断的 2型糖尿病患者 48例,年龄 42~68岁,男26例,女22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组均12例.对照组维持原治疗方案,不用ARB或ACEI类药物;ARB治疗组给予洛沙坦50 mg/d;ACEI治疗组给予福辛普利10 mg/d;联合治疗组给予洛沙坦50 mg/d+福辛普利10 mg/d.治疗8周后测定平均动脉压、血糖、HbA1c、BUN、Cr和尿蛋白排泄率(UARE). 结果:治疗结束后,各组平均动脉压、血糖、HbA1c、血BUN及血肌酐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对照组UAER轻度增加(P<0.05),洛沙坦治疗组、福辛普利治疗组、洛沙坦+福辛普利组和联合治疗组UAER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洛沙坦治疗组和福辛普利治疗组UAER降低幅度相当,而联合治疗组较单药治疗组UAER降低幅度为大.结论:ARB和ACEI各有优劣,这可能是二者在降低尿白蛋白排泄方面无显著差异的原因.联合应用ARB和ACEI,既可彻底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又可保留缓激肽依赖性肾保护作用,因此效果较单药更好.

  • 雄激素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和激活的影响

    作者:李慧;邹大进;叶定伟;Chauvin P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雄激素依赖和非雄激素依赖的细胞株中的表达和激活并探讨雄激素对其影响. 方法:先用双氢睾酮(DHT)以不同时间处理雄激素依赖前列腺癌(PCa)细胞株LNCaP及非雄激素依赖人PCa细胞株DU-145、PC-3,然后采用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EGFR的表达,采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 印迹法检测EGFR磷酸化水平,以测定雄激素对LNCaP的EGFR表达和激活的影响.结果:DHT可使LNCaP中EGFR的表达明显增强,在使用5 nmol/L DHT孵育24 h后明显,并显示EGFR的表达增加和被激活是同步的.在DU-145和PC-3中未见类似现象出现.结论:雄激素依赖的LNCaP的EGFR表达增加和被激活,这种作用是通过雄激素/雄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途径.雄激素刺激PCa细胞增生的机制涉及EGF/EGFR的信号转导途径.

  •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变化的意义

    作者:田文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13例,男8例,病程 (6.7±10)年,年龄(36±20)岁;女5例,病程(8.8±9.6)年,平均年龄(36±22)岁.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一点法)检测其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MNL)GR的含量,选择年龄相匹配的13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用放免法测其血浆皮质醇含量.结果:患者组皮质醇浓度为 (0.46±0.18) μmol/L,与对照组的(0.43±0.09) μmol/L无显著差异.患者MNL GR为(3 538±1 284)sites/ce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5 442±1 170)sites/cell(P<0.05).结论:推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GR减少可能与该病发生发展有一定关联.

  • 褪黑素受体亚型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方法

    作者:何金;陆祖谦;刘会敏;刘志民

    1 方法介绍1.1 组织标本制备新鲜待检组织立即用4%多聚甲醇固定,常规脱水、透明、浸蜡,石蜡包埋组织,4℃冰箱贮存待检测.1.2 主要步骤将石蜡包埋组织作4 μm的连续切片,在37℃烘箱过夜.石蜡切片用二甲苯脱腊10 min×3,梯度乙醇洗2 min×3,3%过氧化氢溶液处理10 min,以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蒸馏水洗2 min×3,0.01 mol/L,pH 6.0柠檬酸缓冲液微波修复抗原10 min,冷却后蒸馏水洗2 min×3,PBS洗2 min×3.每张切片加50 ml非免疫性动物血清温室孵育10 min,每张切片加50 ml 鼠抗人mt1和MT2受体亚型单克隆抗体(1∶75)置湿盒内4℃过夜,PBS洗2 min×3,每张切片加50 μl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温室孵育20 min,PBS洗2 min×3,切片加50 μl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溶液,温室孵育20 min ,PBS洗2 min×3,每张切片加新配制的液体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5~10 min,流水冲洗,苏木精复染,中性树胶封片,以PBS代替第一抗体作为空白对照.

  • 经泼尼松和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作者:张兴荣;蔡洪培;谢渭芬;陈岳祥;沈建伟

    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慢性乙型肝炎缓解期患者20例,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41.3(27~58)岁, ALT< 50 U/L,口服泼尼松30 mg/d 3周,15 mg/d 1周,此后停服泼尼松1周,用干扰素-2α 300万U/2 d,持续6个月.泼尼松及干扰素治疗前测定HbsAg、HbeAg、HbcAb及周围血白细胞GR结合容量、血浆皮质醇浓度,周围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疾病对照组为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患者20例, 男18例,女8例,平均年龄40.5(25~59)岁, ALT> 50 U/L,用干扰素-2α 300万U/2d持续6个月;正常对照组20例,取自献血者.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

    作者:张军;常巨平

    目的:观察IgA肾病(IgAN)患者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治疗后是否能改善选择性蛋白尿指数(SI)以及 SI的变化是否伴随尿蛋白排泄和肾功能的改变.方法:32例肾活检证实为原发性IgA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6例.入选标准为蛋白尿≥1 g/d,伴或不伴肾损害.对照组中9例伴高血压,11例伴肾损害.治疗组11例伴高血压,12例伴肾损害.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5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90 mmHg.所有患者给予低盐饮食,对照组高血压给予β受体阻滞剂,肼苯哒嗪,甲基多巴,治疗组予氯沙坦50~100 mg/d,每月查一次血肌酐、总尿蛋白(TUP)、SI、尿蛋白电泳、尿β2微球蛋白、尿溶菌酶、尿NAG酶. 结果:平均治疗(10±3)个月后,对照组血肌酐(μmol/L)从159±70.7上升至203.3±97.1,蛋白尿(g/d)从2.1±1.1上升至2.9±1.8,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肌酐从(159±44.2)下降到(123.8±53) μmol/L,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6%的患者显示蛋白尿降低,蛋白尿从(2.4±1.1)下降到(0.7±0.5) g/d(P<0.001),SI从0.27±0.07下降到0.18±0.07(P<0.001),治疗组蛋白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尿β2微球蛋白、尿溶菌酶、尿NAG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SI比对照组(0.3±0.11)更有改善(P<0.01),16例中有9例肾损害者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P<0.05),3例肾功能恢复正常,其他4例患者无治疗反应. 结论:氯沙坦对伴随肾损害和非选择性蛋白尿的IgAN患者可以降低其蛋白尿,改变蛋白尿选择性和改善肾功能.

  • 褪黑素腹腔注射对小鼠胸腺及脑组织褪黑素受体的调节作用

    作者:赵瑛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C57小鼠(购自中科院生化所动物房),3周龄,用药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褪黑素(Mel)0.01、0.05、0.1、0.5 mg/kg,共2周.然后处死动物,取出胸腺和脑组织,液氮冻存.对照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2 膜受体制备取出冷冻的胸腺、下丘脑组织在0℃环境中解冻.解冻的组织加10倍体积(W/V)的Tris-HCl缓冲液(0.05 mol/L,pH 7.4)匀浆;匀浆液经高速低温离心(44 000×g,25 min,4℃)后弃上清, 用Tris-HCl缓冲液洗涤并离心1次.提取粗制的膜组织, 加Tris-HCl缓冲液制成膜制备样品,用Lowry法测定膜蛋白浓度.

  • 前列腺素E1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观察

    作者:张炎;李慧

    目的:观察脂化前列腺素E1(PGE1)治疗糖尿病(DM)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 62例1997年6月~2001年5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本院住院患者,年龄62~80岁,分治疗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治疗组给予脂化PGE1 10 μ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d,并停用其他抗凝、扩血管、营养神经治疗.对照组给甲基维生素B12及金钠多4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4周为一个疗程,测定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下肢血供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1%;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0%,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全血粘度(高切、低切),纤维蛋白原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脂化PGE1可改善DM患者微循环状态,改善神经组织血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 Graves病患者褪黑素受体改变及意义

    作者:杨建明;刘志民

    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患者组:经检查确诊为Graves病的初发患者39名(男9例,女30例),年龄(42±15)岁;正常组:年龄及性别与患者组相匹配的健康正常人39例(男30例,女9例),年龄(43±13)岁.两组均无糖尿病及脑出血等其他疾病史,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正常,心电图正常.1.2 方法所有试验对象均于12时抽静脉血6 ml,经肝素(20 U/ml)抗凝后行放射配体一点法检测.125I-Mel:33.3 TBq/mmol,中科院上海原子能所产品.

  • 松果腺褪黑素受体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赵瑛

    褪黑素(Mel)生物学作用十分广泛,提示机体中许多组织细胞是Mel作用的靶器官.Mel发挥作用的第一步是与靶组织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然后通过信号转导系统而产生生物效应.为此,研究褪黑素受体(MR)在体内的分布及其生物学特性对于阐明Mel的作用机制十分重要.

    关键词: 松果体 褪黑素
  • 人卵巢褪黑素受体的鉴定及卵巢癌组织褪黑素受体的改变

    作者:辜荣飞;张慧;刘志民;谈雯;林朗

    目的:证实人卵巢组织存在褪黑素受体(MR),并了解卵巢癌组织MR的改变情况.方法: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卵巢及卵巢癌组织MR,以肿瘤周围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结果:人卵巢存在125I-褪黑素(Mel)特异结合位点;卵巢肿瘤组织和周围正常组织MR特异结合大结合量(Bmax)分别为(0.60±0.12) fmol/mg和(1.20±0.30) fmol/mg,肿瘤组织明显低于对照组织(P<0.01);Kd分别为(68±11) pmol/L和(32±10) pmol/L,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胚胎卵巢组织存在MR,卵巢癌组织MR结合容量降低.

  • 氢化可的松对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及意义

    作者:张玲珍;刘志民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GC对淋转的抑制作用,及GC的竞争性拮抗剂RU38486对其的影响.方法:取献血员的静脉血淋巴细胞悬液,分别与不同浓度的皮质醇(F)及RU38486孵育,测定淋转率(用3H-TdR掺入法).结果:当加入0、10-10、10-9、10-8、10-7、10-6、10-5 mol/L F时,淋转率(%)分别为60±5、62±4、53±5、51±4、48±5、45±4、44±5,抑制率(%)分别为0、12±3、15±3、20±2、25±3、26.6±3;加入GC 0、10-9、10-8、10-6、10-5 mol/L RU38486后,10-8 mol/L F的淋转抑制率(%)分别为15±3、12±2、8±2、5±2、3±1,10-6 mol/L F的淋转抑制率(%)分别为25±3、20±4、13±3、10±3、7±2.结论:F对淋转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特点为:(1)生理浓度10-9 mol/L即有明显抑制作用;(2)抑制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关系;(3)抑制作用有饱和性;(4)GC的竞争性抑制剂RU38486可逆转其抑制效应.以上几点表明F对淋转有抑制作用,且是由GR介导的.

  • 蛋白质组学在受体及信号转导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葛学美;张慧;刘志民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使生命科学迎来了革命性的飞跃--人类第一次有可能从生物大分子整体活动的角度来认识生命现象.人类基因组计划是要破译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即测定大约30亿个碱基对的DNA序列和识别其中所有的基因.尽管对基因组中所有基因的识别将导致对全部表达产物(蛋白质)的揭示,但这并不足以让人们充分认识蛋白质活动的奥秘.因为蛋白质拥有自身特定的活动规律,这些规律通常不能直接从基因组的信息中得到反映.

  • 甲状腺局部注射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对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

    作者:刘志国;邵慧梅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疗效,并观察对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影响.方法:甲亢组50例,均为女性,年龄(32±4)岁,B超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Ⅱ~Ⅲ度.给予地塞米松4 mg,环磷酰胺50 mg,环孢素A 20 mg混合后甲状腺局部注射,每周1次,共3个月,同时口服他巴唑或丙基硫氧嘧啶,观察甲状腺功能,甲状腺B超体积.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人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PML)的GR特异结合容量.结果:甲状腺功能测定示50例甲亢患者治疗后1个月甲状腺功能全部恢复正常,2年后停用口服药,随访1年,无1例复发;50例甲亢患者治疗前甲状腺体积为(46.6±6.3) cm3,治疗后3个月缩小至(26.6±4.3) cm3(P<0.001);治疗前血浆皮质醇(F,μmol/L)为0.56±0.17,与治疗后3个月(0.51±0.13)、治疗后2年(0.46±0.11)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GR(sites/cell)治疗后3个月(4 832±874)、2年(5 107±976)与治疗前(3 136±988)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Graves病患者GR降低,使F的免疫抑制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容易发生有关.而甲状腺内注射免疫抑制剂针对甲亢的发病机制,抑制了免疫反应,可获得良好疗效.

  • 阳虚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改变及金匮肾气丸作用的研究

    作者:杨宏杰;郑敏

    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阳虚证者80例,诊断标准为1982年广州虚证会议规定标准,其中(1)甲减25例,男10例,女15例,年龄(45±6)岁;(2)慢性肾炎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38±4)岁;(3)慢性肾盂肾炎20例,均为女性,年龄(48±6)岁;(4)慢性胃炎20例,男女各半,年龄(40±6)岁;(5)对照组30例,均为无心、肝、肺、肾及内分泌疾病,且女性无妊娠,未服GC类药物的健康人,男女各半,年龄(40±8)岁.

  • 糖尿病患者性激素及其受体的改变及意义

    作者:顾耀

    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糖尿病组120例,其中男性80例,年龄(58±10)岁,男性组中根据有无勃起功能障碍又分为:男1组(无勃起功能障碍)36例,年龄(52±6)岁,男2组(有勃起功能障碍)44例,年龄(60±6)岁;女性40例,年龄(60±10)岁,均已绝经.对照组60例,男女各30例,年龄(60±10)岁.1.2 方法血清血E2、T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白细胞ER的检测参考顾百诚法,外周血白细胞AR检测参考赵瑛法.

  • Graves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改变及意义

    作者:尤传一;段继才

    目的:探讨Graves病患者血浆皮质醇(F)水平、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以及F对白细胞趋化移动(ChtM)抑制率(FI)的变化.方法:选取Graves病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10例,年龄(34±8)岁;对照组4例,年龄(32±6)岁;均为女性.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人多形核白细胞(PML)的特异结合容量,用Boyden小室法测定F对ChtM的抑制率(FI).结果:Graves病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组血浆F(μmol/L)(0.58±0.14)与对照组(0.45±0.11)比较显著升高(P<0.05);PML的GR(sites/cell)(4 126±897)与对照组(6 632±1 038)比较明显降低(P<0.05);F对ChtM的FI(%)(23±3)与对照组(28±3)比较显著降低(P<0.05). 结论:Graves病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浆F水平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其血中T3和T4水平升高对肾上腺的刺激作用有关;GR结合容量低于对照组,可能与F升高的降调节作用有一定关联;F对ChtM的FI与对照组相比降低,表明GR降低具有临床意义.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洛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

    作者:苏青;董艳;冯绮文;宋小君;邢惠莉;左静南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洛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AngⅡ和PKC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er大鼠经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成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未处理组(10只)和洛沙坦治疗组(9只),洛沙坦以灌胃给药,剂量为50 mg*kg-1*d-1).另设正常对照组(10只).24周后测血糖及肾组织PKC活性.结果:(1)未处理糖尿病组和洛沙坦治疗组血糖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但前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未处理糖尿病组和洛沙坦治疗组膜PKC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洛沙坦治疗组则较未处理糖尿病组为低(P<0.01);(3)未处理糖尿病组和洛沙坦治疗组胞液PKC活性均较正常对照组为低(P<0.01),洛沙坦治疗组则较未处理糖尿病组为高(P<0.01);(4)未处理糖尿病组和洛沙坦治疗组胞液PKC占总活性百分比均较正常对照组为低(P<0.01),洛沙坦治疗组则较未处理糖尿病组为高(P<0.05).结论:(1)长期高糖可引起大鼠肾脏PKC活性异常升高并诱导胞液PKC向细胞膜转位;(2)AngⅡ受体拮抗剂洛沙坦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PKC活性的升高及转位.

  • 冠心病患者性激素及其受体的改变及意义

    作者:张伟;刘志民

    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冠心病组118例,男86例,女32例,年龄(62±11)岁,有明确心绞痛史及心电图有冠脉供血不足者,或发生过心肌梗死者.故又分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2个亚组;对照组男女各20例,女性选与病人年龄匹配的已绝经的女性.1.2 方法外周血白细胞ER和AR的检测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3H-T及3H-E2均购自英国放化中心,放射比度分别为1.38和1.78 TBq/mmol.应用1.5 nmol/L作一点分析.血浆T及E2测定均采用放免法.

  • 甲状腺激素受体研究进展

    作者:罗敏

    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 TH)几乎对机体的所有器官、组织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早在1966年,TaTa等首先提出了TH作用的核机制学说.1972年始,采用核素标记T3的结合试验和Scatchard分析法对TH受体(TR)作了一系列鉴定,发现其核受体主要与T3结合,故又称核T3受体(nuclear T3 receptor, NT3R),亲和常数约为10-10 nmol/L.1984年,我们和其他一些研究者采用亲和标记技术发现:大鼠肝NT3R在SDS-PAGE中显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7万和4.5万的两种T3结合核蛋白.进一步用双向电泳法证实,5.7万受体还存在等电点分别为5.8、6.2和6.4的不同的亚型,初步提示存在不同亚型的NT3R.1986年,我们从大鼠肝中提取和部分纯化了NT3R并制备成特异性抗NT3R的单抗.应用此单抗,对大鼠不同组织的核抽提物作Western印迹分析,结果与以往用125I-T3结合试验所测定的相对结合容量和这些组织对T3的反应性(除脑外)均相一致.接着,我们又应用该单抗,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标记技术,进一步对大鼠不同器官组织的各类细胞中T3受体(T3R)的分布、定位作了研究.现将国内研究和国际上有关T3R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改变及意义

    作者:陆红芬;许元初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溃结)患者糖皮质激素(GC)及其受体的改变,为临床应用GC治疗溃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溃结患者40例,男28例,女2例,年龄(48±6)岁,均经纤维结肠镜证实诊断;对照组30例,男女各15例,年龄(45±5)岁.人外周血白细胞GC受体(GR)测定用放射配体结合法.血清皮质醇(F)测定用放免法.结果:溃结组血浆F(μmol/L)(0.53±0.14)显著高于对照组(0.44±0.11)(P<0.05),白细胞GR结合容量( sites/cell)(3 489±983)低于对照组(5 384±1 238)(P<0.05).结论:溃结患者GR降低,GC的生物学作用减弱,为临床使用药理剂量的GC治疗溃结提供依据.

  •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受体研究中的作用

    作者:张慧;刘志民

    受体的研究方法包括经典的放射配体结合法、药理学方法、蛋白质化学和生物化学方法、免疫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受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对受体的分子结构及基因序列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并能阐明受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此外,分子生物学方法还能在基因水平上研究受体生理调节和病理变化的分子机制、受体病的分子基础以及细胞内受体与DNA相互作用的机制等.以下简要介绍受体研究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 放射配体结合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作者:沈玉美;张慧;刘志民

    1 放射配体结合法原理利用受体和配体结合的高度特异性以及放射性核素测量的高灵敏度的特点,用放射性核素标记配体(*H),在一定的条件下,使其与受体(R)结合,形成受体-配体复合物(R*H),通过测量R*H的放射活性,达到了解受体结合活性的目的.2 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的基本过程2.1 标本制备对完整细胞(如外周血白细胞)和细胞组分(又分为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微粒体、胞质等),可应用不同离心力来分离,分别采用44 000×g,20 min;10 000×g,10 min;27 000×g,10 min和100 000×g,60 min可分离出以上各组分.

  • 八肽胆囊收缩素对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受体机制

    作者:赵晓云;凌亦凌;孟爱宏;单宝恩;张君岚

    目的:探讨CCK-8对正常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受体机制.方法:实验分4组(每组6只):(1)~(3)为低、中、高剂量CCK-8组,分别静脉注射0.4、4、40 μg/kg CCK-8;(4)丙谷胺(CCK受体拮抗剂)+CCK组,静脉注射1 mg/kg丙谷胺10 min后再注入4 μg/kg CCK-8;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左室内压(LVP)和左室收缩与舒张期内压变化的大速率(±LV dp/dtmax)的动态变化.用RT-PCR检测CCK-AR及CCK-BR mRNA表达,以β-actin作内参照.结果:(1)低剂量CCK-8可引起心率加快至(441±27)次/min,中、高剂量CCK-8可引起心率减慢至(353±18)次/min和(340±12)次/min,较用药前的(391±22)次/min有显著差异(P<0.01),约15~25 min恢复至用药前水平;丙谷胺可逆转中剂量CCK-8减慢心率作用.(2)低、中和高剂量CCK-8导致MAP分别升高为(16.96±1.79)、(17.29±1.63)、(17.46±1.08) kPa,较用药前的(14.07±1.68) kPa有显著差异(P<0.01),约10~15 min恢复至用药前水平.丙谷胺+CCK组则未恢复至正常水平.(3)低、中、高剂量CCK-8组LVP和±LV dp/dtmax分别为(18.21±1.69) kPa和+(768.8±31.28)/-(565.04±27.71) kPa、(19.46±2.57) kPa和+(831.46±22.57)/-(606.08±31.32) kPa、(19.83±2.91) kPa和+(914.52±35.95)/-(639.15±30.23) kPa,较用药前(16.48±2.56) kPa和+(634.43±32.88)/-(429.82±18.95) kPa有显著差异(P<0.01),约10~15 min恢复至用药前水平.丙谷胺+CCK组则未恢复至正常水平.(4)RT-PCR结果显示正常大鼠心肌组织有CCK-AR及CCK-BR mRNA表达,前者表达强于后者.结论:静脉注射CCK-8可剂量依赖性引起LVP与MAP显著升高,对心率有双向调节作用,应用丙谷胺可抑制上述变化,且正常心肌组织有CCK-AR和CCK-BR mRNA表达,提示CCK-8可直接作用于心肌组织CCK-R.

  • 人胰腺褪黑素受体亚型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研究

    作者:陆祖谦;刘志民;孙中安;何金;刘会敏;彭树勋

    目的:了解褪黑素受体亚型在胰岛B细胞上的分布,为研究褪黑素对胰腺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标本来自接受胰腺肿瘤手术的患者,选取远离肿瘤、经光镜下观察为正常的胰腺组织.采用原位杂交、RT-PCR及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mt1和MT2受体亚型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1)原位杂交结果示胰岛B细胞存在阳性杂交信号;对照切片未发现杂交信号.(2)胰腺组织RT-PCR产物测序结果显示,扩增所获得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的人mt1、MT2受体亚型的基因序列相吻合.(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胰岛B细胞内mt1和 MT2受体亚型均呈现阳性反应,散在分布,以胞质为主;mt1和MT2受体亚型的阳性反应基本相同.结论:胰岛B细胞上存在mt1和 MT2受体亚型,提示褪黑素可能对胰岛B细胞有直接的调节作用.

  •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者性激素及其受体改变及意义

    作者:朱海萍;徐佩珩

    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者4例,均为21羟化酶缺乏的女性,年龄分别为6、8、14、26岁,均有明显男性化表现,如多毛、阴蒂肥大等.对照组6例,均为女性,年龄(15±4)岁.1.2 方法血清性激素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白细胞ER和AR检测均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3H-E2及3H-T均为1.5 nmol/L,作一点分析.

  • 感染性疾病患者外周血性激素及其受体改变及意义

    作者:王海萍;沈玉美;张慧;刘志民

    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肺部感染患者22例,均为女性,年龄(40±5)岁,胸片及痰培养证实;尿路感染患者32例,均为女性,年龄(38±10)岁,尿常规检查及中段尿培养证实;对照组为健康人30例,均为女性,年龄(40±8)岁.1.2 方法血浆雌二醇(E2)、睾酮(T)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白细胞雌激素受体(ER)及雄激素受体(AR)检测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3H-DexE2及3H-DexT均为1.5 nmol/L,作一点分析.

  •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褪黑素受体亚型mt1的鉴定及生物学特征

    作者:陈向芳;刘志民;邓安梅;仲人前;赵瑛;彭树勋

    目的:检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是否存在褪黑素(Mel)受体亚型mt1,为进一步研究Mel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提供证据.方法:选择健康成年人,抽取外周血,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淋巴细胞和粒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和基因序列法,检测其mt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均存在mt1受体蛋白,分布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以细胞膜和细胞质为主.(2)RT-PCR产物电泳均出现阳性条带,大小均相当于370核苷酸左右,经测序证实与GenBank的人mt1受体亚型的基因序列相吻合.结论: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中均存在mt1受体蛋白及mRNA的表达,提示Mel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有直接作用.

  • 胰岛素受体及信号转导通路与胰岛素抵抗

    作者:沈稚舟

    胰岛素是一种多生理功能蛋白质激素,在体内物质代谢中发挥极重要的作用.胰岛素发挥生理作用的过程,大致有以下几步:(1)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特异性结合;(2)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后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使其生物信号得以转导和放大;(3)产生一系列生物效应.实际上胰岛素作用的发挥是生物信号发出、转导和实现的过程.在上述过程中,任何一个或数个环节的异常均可使胰岛素作用异常,胰岛素抵抗亦然.

  • 核受体家族研究的进展

    作者:徐仁宝

    1 概述核受体(NR)家族是与类固醇激素受体同源的一类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其成员由三大类组成:类固醇激素受体、非类固醇激素受体和孤儿核受体.1999年为止已克隆的NR达65种,1999年由Nuclear Receptor Nomenclature Committee建议了命名原则,即按其同源性,将NR分为6个亚家族(subfamily),以1,2,…表示,每个亚家族又分为几个组(group),以A,B,C…表示,每个组都有几个NR,以1,2,…表示,同型以下角a,b,c,…表示.

    关键词: 核受体
  • 尿路感染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改变及意义

    作者:陈荣莺;段继才

    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急性尿路感染患者10例,年龄(24±4)岁;慢性尿路感染患者14例,年龄(35±6)岁;10名健康者作对照,年龄(30±5)岁.均为女性,尿路感染均经尿常规检查及中段尿培养证实.1.2 方法外周血PML按前文所述方法分离、制备.3H-Dex特异结合测定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3H-Dex(1.78 TBq/mmol,英国放化中心产品)浓度为15 nmol/L;PML的趋化移动(ChtM)测定应用Boyden小室法,根据加F 10-8 mol/L后ChtM的改变来计算F对ChtM的抑制率(FI).

  • 应激大鼠褪黑素受体改变及意义

    作者:邹俊杰;赵瑛;刘志民;彭树勋

    目的:探讨应激状态下褪黑素受体(MR)的改变及意义.方法:将SD大鼠分为溃疡性结肠炎、脑缺血、出血性休克、褪黑素预处理及对照组,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大鼠脾脏MR.结果:大鼠应激后脾脏组织MR特异结合降低;褪黑素可提高溃疡性结肠炎、脑缺血、出血性休克组大鼠生存率.结论:应激状态MR特异结合降低,这可能与受体的下调作用有关.

    关键词: 褪黑素 受体 应激
  • 雄激素抵抗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江源

    雄激素抵抗综合征是男性假两性畸形常见的原因,这些患者具有正常男子的染色体核型(46,XY),正常的睾丸分化和正常的睾丸内分泌功能,睾丸的分泌量和生物学活性也都正常,但是睾酮在靶组织(特别是尿生殖窦和生殖导管)的作用异常,即靶组织对雄激素的作用产生了抵抗.

    关键词: 雄激素
  • 人类alien基因特性及功能的初步探讨

    作者:彭永德;张新;宋怀东;胡仁明;韩泽广;陈家伦

    目的:克隆人alien基因全长并对其功能作初步探讨.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RT-PCR、Northern印迹、GFP表达及酵母双杂交技术.结果:从人垂体cDNA文库中克隆到alien的全长cDNA,长度1 963 bp,编码443 aa.经搜寻UniGene发现其定位于染色体D15S146-D15S117,亚细胞定位为核内.Northern杂交显示该基因在骨骼肌、心脏及肾脏组织为高表达.半定量RT-PCR显示在一些内分泌组织均有表达,以肾上腺较高.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显示alien与甲状腺激素受体(TR)能相互作用,且受T3呈剂量依赖方式抑制.结论:该基因编码的产物作为一个核蛋白,可能参与TR的信号转导过程.

  •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LHRH兴奋试验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肖红;马宏辰;黄明辉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血浆性激素及垂体-性腺轴的变化.方法: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48例,年龄45~65岁,病程2~15年;对照组为健康男性23例,年龄45~65岁.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100 μg,稀释于5~10 ml生理盐水,快速前臂静脉注射,并分别于0、15、30、60、120 min后从另一前臂静脉抽血,各时间点均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0、120 min测空腹血糖(FPG)、睾酮(T)、雌二醇(E2).FSH、LH、T、E2用放免法测定. 结果:对照组静注LHRH后,血浆LH在60 min达到高峰,为基础值的2.45倍,FSH逐渐上升,120 min的高峰为空腹基础值的1.73倍;糖尿病组静注LHRH 后,血浆LH 30 min达高峰,为基础值的3.15倍,但LH值明显较对照组低,FSH无明显的反应.T (ng/ml)对照组为5.03±1.26,糖尿病组为5.61±0.73,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E2 (pg/ml)对照组为33.36±6.4,糖尿病组为46.31±9.04,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E2/T比值,对照组5.76±0.68,糖尿病组9.46±1.36,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脑垂体前叶对LHRH兴奋性降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节机制出现障碍,且存在性激素失衡,与代谢紊乱可能相互影响,性激素的变化加重了糖代谢紊乱,而高血糖及继发性代谢紊乱又改变了性腺的内环境.

  • 直肠癌患者性激素受体改变及意义

    作者:高春芳

    目的:调查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性激素受体改变,旨在探索直肠癌与内分泌激素间的关系.方法:直肠癌患者30例,年龄(53±6)岁.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肿瘤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ER及AR特异结合容量,取肿瘤周围正常组织作为对照. 结果:(1) 直肠癌组织ER结合容量(fmol/mg)为10±3,与正常组织(8±2) 相差不显著(P>0.05);(2) 直肠癌组织AR结合容量(fmol/mg)为31±5,明显高于对照组(20±4)(P<0.01);(3)直肠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ER和AR结合容量(fmol/mg)分别为2.1±0.5和5.4±1.1,30例年龄相仿的健康男性ER和AR分别为2.3±0.5和3.8±1.3,ER无统计学差异(P>0.05),直肠癌组AR高于对照组(P<0.01).(4)肿瘤组织ER和AR与外周血白细胞ER、AR呈明显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34和0.721(均P<0.01).结论:AR升高可能与直肠癌发生有一定联系;测定外周血ER、AR可提示直肠癌性激素受体的改变.

  • 糖皮质激素疗效与受体间的关系

    作者:刘志民;徐洁;许金廉;张慧

    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急性肾炎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28±6)岁;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患者43例,男11例,女32例,年龄(30±6)岁.1.2 服药方法急性肾炎患者服泼尼松60 mg/d,连续3个月后逐渐减量,至1年停用;亚甲炎患者服泼尼松30 mg/d,半个月后逐渐减量,至3个月停用.1.3 疗效评定肾炎患者显效标准:蛋白尿减少、消失或由"”减至"+”;亚甲炎显效标准:发热及甲状腺疼痛消失.

  • 免疫抑制剂对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调节作用

    作者:沈玉美;刘志民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取女性献血员静脉血200 ml,肝素抗凝,弃血浆,加2倍体积的PBS、1.5倍体积的DextranT500混匀静置15 min,上清液2 000 r/min离心5 min,取沉渣加Tris-NH4Cl溶液37℃温育10 min,使残余的红细胞破裂,2 000 r/min离心5 min,取沉淀物,用PBS洗2次,即可得到白细胞悬液.1.2 方法 Dex、CTX、CsA均设有0.01、0.05、0.1、0.5、1.0、5.0 mg/ml共6种浓度,选择三药单用及三药合用,分别加入上述白细胞悬液中作用一定时间后进行白细胞GR特异结合测定,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3H-Dex(1.78 TBq/mmol,英国放化中心产品)浓度为15 nmol/L,用一点分析法.

  •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性激素及其受体的改变

    作者:李勇

    目的:研究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性激素受体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4例,年龄(25±7)岁;对照组为健康人30例,男女各15例,年龄(25±5)岁.血清性激素水平用放免法测定.外周血白细胞雌激素受体(ER)及雄激素受体(AR)检测均为放射配体结合法.结果:急性肾炎组血浆雌二醇(E2)(pmol/L)男性为97±9,女性为917±86,对照组男性为83±8,女性为894±94;急性肾炎组血浆睾酮(T)(nmol/L)男性25±4,女性1.6±0.3,对照组男性27±5,女性1.7±0.3,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白细胞ER(sites/cell)急性肾炎组男性894±123,女性1 235±238,对照组男性663±84,女性986±9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AR(sites/cell)急性肾炎组男性806±84,女性642±75,对照组男性886±97,女性673±74,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肾炎患者ER升高,E2免疫兴奋作用得到扩大,故ER改变在肾炎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大肠癌中的表达

    作者:何金;李玉莉;陈华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和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例大肠癌组织VEGF及其受体FLT、FLK-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其与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1)VEGF主要表达于癌细胞质,50例大肠癌中阴性5例(10%)、"+”4例(8%)、"”9例(18%)和"”32例(64%),阳性细胞主要位于侵袭性癌的浸润边缘和坏死组织周围,血管表达也呈现明显的异质性,阳性癌细胞附近小血管呈深染.(2)VEGF受体FLT表达"-”6例(12%)、"+”8例(16%)、"”16例(32%)、"”20例(40%),其中主要表达于癌细胞膜26例(52%),表达于癌细胞质24例(48%).FLK-1表达"-”5例(10%)、"+”7例(14%)、"”12例(24%)、"”26例(52%),均以细胞质表达为主.(3)肿瘤组织中新生血管分布呈明显的异质性,新生血管面积小、畸形扭曲或扩张,有时缺乏完整的基膜结构.新生血管多位于肿瘤组织的边缘部分,在浸润灶旁可见明显的血管增生.MVD计数为56.5±34.2(19~250)个.(4)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癌组织中FLK-1与FLT、VEGF表达呈非常显著相关(P<001);癌组织FLT与VEGF表达呈显著相关(P<0.05);VEGF表达与MVD计数呈显著相关(P<0.05).将染色结果分为"”组和"-~”组,χ2检验表明,VEGF及其受体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分型、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管及血管转移均无显著相关;而与淋巴结转移、MVD计数显著相关(P<0.01).结论:VEGF及其受体表达增强能促进大肠癌新生血管生成,并有利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其中尤以FLK-1作用为显著.检测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水平将有利于判断大肠癌的侵袭转移能力.

  • 重症肌无力患者性激素及性激素受体改变

    作者:刘景山;姚开建

    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患者性激素及其受体的改变.方法:选取重症肌无力患者4例,年龄(31±4)岁,对照组10例,年龄(30±5)岁,均为女性.血清性激素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白细胞雌激素受体(ER)、雄激素受体(AR)检测均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结果:重症肌无力组血浆雌二醇(E2)为(915±237) pmol/L,血浆睾酮(T)含量[(1.3±6) nmol/L]与对照组E2[(876±178) pmol/L]及T[(1.5±7) nmol/L]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ER结合容量(sites/cell)为1 132±276,显著高于对照组(817±138)(P<0.05),重症肌无力组白细胞的AR结合容量(sites/cell)为514±136,与对照组(691±128)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ER升高,E2生物学作用加强,与重症肌无力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关联.

  • 大鼠下丘脑褪黑素受体昼夜节律的研究

    作者:赵瑛;邵福源;彭树勋

    目的:研究大鼠下丘脑褪黑素受体(MR)是否存在昼夜节律以及作用机制和意义.方法: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大鼠MR.每4 h处死一批动物,研究不同时间血浆褪黑素(Mel)及下丘脑MR的差异;分别持续光照及注射Mel 21 d,观察MR结合量及昼夜节律的改变.结果:大鼠血浆Mel昼夜节律研究显示,峰值在暗中期(MD),谷值在光中期(ML),注射Mel及持续光照后Mel节律消失.下丘脑MR昼夜节律研究显示,MR结合量峰值在12:00~16:00,谷值在0:00,注射Mel及持续光照后MR昼夜节律依然存在,F检验显示峰谷值间差异非常显著.结论:大鼠下丘脑MR有昼夜节律变化,持续光照及Mel注射不影响MR节律,表明下丘脑MR昼夜节律的机制是自主的,具有生理学意义.

  • 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的影响

    作者:胡捷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2型糖尿病伴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按WHO诊断标准确定的DN患者90例,(男36例,女54例),年龄42~79岁,平均62.3岁.随机分为DN1(微量白蛋白尿20~100 mg/L)组42例和DN2(大量白蛋白尿>100 mg/L)组48例.治疗为日常运动,糖尿病饮食,二甲双胍及联合磺脲类或胰岛素.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氯沙坦50 mg,1/d口服治疗,分别于治疗后4、12周观察尿白蛋白变化情况.结果:糖尿病肾病两组间及实验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胆固醇、甘油三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氯沙坦可使尿白蛋白排量减少,且与病程有关,用药时间越短,疗效越好,但大量白蛋白尿不及微量白蛋白尿好转明显.结论:氯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控制血糖的前提下,适当给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可起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 神经递质受体与神经精神疾病

    作者:陈宜张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发挥其传导兴奋的功能.按神经递质对突触后神经元(或非神经元靶细胞)兴奋性(主要指离子通道)作用方式的不同,受体可分为两类:一是直接门控(GATED)受体,即神经递质受体本身就是离子通道,如乙酰胆碱(nACHR)受体、谷氨酸受体、GABA-A受体、甘氨酸受体等.二是间接门控受体,这类受体很多,它必须激活G蛋白或其他细胞内第二信使分子,然后影响离子通道,但受体本身并非离子通道.

  • 八肽胆囊收缩素逆转内毒素休克大鼠心功能降低及其受体机制

    作者:赵晓云;凌亦凌;单宝恩;孟爱宏;张君岚

    目的:探讨CCK-8对内毒素休克(ES)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受体机制.方法:(1)心功能检测分3组(每组6只): ①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2 ml;② LPS组,静脉注射8 mg/kg LPS;③CCK+LPS组,静脉注射40 μg/kg CCK-8,10 min后再注入LPS(8 mg/kg).监测MAP、LVP和±LV dp/dtmax的动态变化.(2)CCK受体表达分5组(每组3只):①对照组(同前);②~⑤LPS组,静脉注射8 mg/kg LPS,于0.5、2、6和12 h放血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标本.用RT-PCR检测CCK-AR及CCK-BR mRNA表达的变化,以β-actin作内参照.结果:(1)静脉注射LPS后MAP、LVP和±LV dp/dtmax 较对照组均快速持续下降(P<0.01),2 h时下降为 (7.16±0.59) kPa、(7.6±0.68) kPa和+(298.01±25.52)/-(166.96±19.25) kPa;CCK+LPS组30 min内 MAP、LVP和±LVdp/dtmax下降幅度与LPS组无显著差异,20~30 min后即迅速回升,至120 min仍维持在较高水平:(10.71±0.45) kPa、(11.70±1.26) kPa 和+(446.04±67.18)/-(347.90±136.98) kPa(P<0.01).(2)CCK-AR mRNA表达于0.5 h开始增加,2 h达高峰,6 h维持较高水平,12 h开始下降;CCK-BR mRNA表达于0.5 h无明显变化,2 h达高峰,6、12 h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ES状态下大鼠心肌组织CCK受体表达上调,CCK-8可直接激活心肌细胞的CCK-R,是发挥逆转ES大鼠心功能下降及顽固性低血压的作用机制之一.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改变及意义

    作者:肖平山;刘志国;邵慧梅

    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组患者20例,年龄(30±4)岁;甲状腺腺瘤组15例,年龄(35±6)岁;对照组15例,年龄(33±5)岁.3组均为女性.1.2 甲状腺组织GR测定方法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取甲亢患者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腺瘤患者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组织以及周围正常组织(作对照),加入10倍体积Tris-HCl缓冲液(pH 7.45, 0.05 mol/L), 匀浆,高速离心10 000×g 20 min, 分离出细胞核;分别加入0.5、1、5、10、15、20、25 nmol/L 3H-Dex(1.78 TBq/mmol,英国放化中心产品),进行Scatchard分析,非特异性结合管加1 000倍浓度的非标Dex.

  •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域基因突变关系的研究

    作者:聂秀玲;于德民;刘德敏;石建党

    目的:研究胰岛素受体(InsR)酪氨酸激酶的基因突变在2型糖尿病(T2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筛选有糖尿病阳性家族史(兄弟姐妹中至少2例同患T2DM)的T2DM患者83例和4例黑棘皮病患者,取其2 ml静脉血,提取血标本基因组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的方法分析InsR基因;对酪氨酸激酶域第17~21共5个外显子进行筛查,并对筛选的突变基因进行测序分析. 结果:在83例T2DM患者和4例黑棘皮病患者中,检测InsR外显子17有8例突变,PCR-SSCP显示两种不同的带型,带型Ⅰ4例,全部为T2DM患者,带型Ⅱ 4例,3例为T2DM患者,1例为黑棘皮病患者,测序发现外显子17中带型Ⅱ为AAA→1030CAA,氨基酸序列由赖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其他外显子PCR-SSCP检测未发现带型.结论:InsR酪氨酸激酶域的基因exon17为酪氨酸激酶ATP的结合区,此位点的基因突变必然影响InsR的β亚基与ATP的结合,损害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影响InsR的下游信号传递,发生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素刺激B细胞分泌能力的下降,表现胰岛素分泌的异常 .InsR酪氨酸激酶活性不仅受基因突变的影响,也受高血糖、高游离脂肪酸以及过度活化的蛋白激酶C等物质的抑制,因而InsR可能与胰岛素信号网络其他成分的微小突变共同作用,增加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

  •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性病科简介

    作者:

    关键词: 军医大学 长征 医院
  • α1-抗糜蛋白酶信号肽基因及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关系[郝怡鑫,等.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9):1172]

    作者:

    目的:探讨α1-抗糜蛋白酶(AACT)信号肽基因多态性、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D)发病风险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在64例PD患者、101例健康老人中对照观察AACT信号肽基因多态、ApoE基因多肽的分布,并通过比值比(OR)对AACT多态、ApoE多态与PD作相关分析.结果:(1)PD患者与正常老人间不存在AACT各等位基因多态分布的差异(χ2=0.83,P=0.363<0.05),但PD患者AACT-AA纯合子基因型与PD呈正关联(OR=2.68, χ2=4.31,P=0.038<0.05).(2)AopE基因多态性与PD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等位基因:χ2=2.85,P=0.241>0.05;基因型:χ2=9.25,P=0.099>0.05).(3)非ApoEε4型AACT-AT杂合子基因型与PD负关联(OR=0.47,χ2=4.10, P=0.043<0.05).(4)AACT-AT杂合子型PD与ApoEε4等位基因正关联(OR=3.26,χ2=5.53,P=0.019<0.05).结论:AACT-AA纯合子基因型、ApoEε4型AACT-AT杂合子基因型均可能是PD发病的风险因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