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Academic Journal of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이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0.7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8-879X
  • 国内刊号: 31-100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37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吴孟超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喉癌组织中HPV16及其早期区基因E6、E7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叶青;赵舒薇;何金;强笔;英信江

    目的:观察喉癌组织中HPV16及其早期区基因E6、E7蛋白的表达,并初步分析其与喉癌组织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147例喉组织标本,其中喉鳞状细胞癌组织82例,非癌组织39例(声带息肉27例,距肿瘤>1.0 cm的癌周正常组织12例),癌前病变(声带白斑)26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标本中HPV16及其早期区基因E6、E7蛋白的表达.分析喉鳞癌组织中3种蛋白表达情况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喉鳞癌组织中HPV16蛋白及E6、E7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织(P<0.05或0.01),后者高于非癌组织 (P<0.05或0.01).非癌组织中HPV16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E6、E7蛋白的表达(P<0.05或0.01),而喉癌组织及癌前组织中三者间无显著差异.不同临床分期(Ⅰ~Ⅳ期)及不同病理分级(Ⅰ~Ⅲ级)喉癌组织中HPV16的阳性率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间HPV16 E6、E7蛋白表达率无显著差异.结论:HPV16感染后其早期区基因E6、E7的表达可能是诱发喉癌的因素之一,应用免疫学方法抑制E7蛋白的表达对于喉癌的治疗有积极的意义,但其预防和治疗作用不应过分夸大.

  • 腺病毒介导RNA干扰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治疗人肺腺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盛东;李白翎;龚德军;袁扬;刘晓红;张冠鑫;徐志云

    目的:构建针对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腺病毒载体pAd-Easy/VEGF,应用RNA干扰的方法,观察其在体内和体外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PCR构建RNA干扰pAd-Easy/VEGF腺病毒载体,并利用该线性化质粒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293细胞,制备携带人VEGF的腺病毒转染A549细胞.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转染效率,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VEGF mRNA的表达,MTT比色法测定活细胞数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同时制备裸鼠A549细胞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pAd-Easy/VEGF重组质粒经测序证实已把预设人VEGF基因RNA干扰的siRNA模板序列插入载体.转染重组腺病毒及空病毒24 h后流式细胞术测得转染效率分别为100%、99.7%.pAd-Easy/VEGF组VEGF表达水平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降低.pAd-Easy/VEGF组细胞生长明显减缓.pAd-Easy/VEGF治疗组肿瘤体积和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pAd-Easy/VEGF介导的VEGF shRNA能有效抑制A549细胞中VEGF的表达,并在体内抑制肿瘤生长.

  • 免疫缺陷动物筛选人转移癌中动物非期望死亡原因分析

    作者:谭晓洁;贺松琴;侯建国;Daniele Martellrali;余永伟;曹广文

    目的:阐明免疫缺陷动物筛选人转移癌组织过程中主要的非正常死亡原因,为人类肿瘤动物模型建立和筛选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皮下、原位、肾包膜下移植等多种方法对267只BALB/c裸小鼠接种(或注射)人肾细胞癌、前列腺癌临床标本、DU-145细胞系,分析成瘤率、肝脏病变情况(临床表现、病理切片、死亡时间分布)等.结果:移植肾细胞癌标本的总成瘤率为21.7%(35/161),转移率为1.2%(2/161).移植前列腺癌临床标本均未成瘤或发生转移;移植DU-145细胞系成瘤率为100%(20/20),转移率为25%(5/20).肾细胞癌临床标本移植小鼠肝脏病变率为58.4%(94/161),前列腺癌临床标本移植小鼠肝脏病变率为43.4%(46/106),DU-145细胞系移植小鼠无1例肝脏病变发生.移植肾细胞癌、前列腺癌标本肝脏病变小鼠死亡高峰与小鼠总体死亡高峰趋势一致,均发生在每年的冬春季.结论:肝脏病变是造成动物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严格控制SPF环境方可保证肿瘤动物模型的顺利建立.

  • 快速眼球转动期睡眠剥夺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其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叶晨静;赵忠行

    目的:观察快速眼球转动期睡眠剥夺(RSD)及恢复睡眠(RS)对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环境对照组、RSD 1 d组、RSD 3 d组、RSD 5 d组、RSD 7 d组以及RSD 7 d后RS6 h、RS 12 h组,每组12只;RSD大鼠模型采用改良多平台法建立.Y-型迷宫试验评定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实时定量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BDN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Y-型迷宫评定结果表明RSD各组以及RS 6 h、12 h组错误反应次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环境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SD 1 d、3 d大鼠总反应时间降低(P<0.05),RSD 7 d组明显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SD 1 d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明显上升(P<0.05),RSD 3 d组达到高峰(P<0.01).RSD 1 d、3 d组海马CA1、CA3、齿状回区以及RSD 5 d、RS 6 h组齿状回区BDN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睡眠剥夺会导致机体学习、记忆能力下降,RS后可部分改善;机体可能会通过促进BDNF表达来代偿相对较短时间的睡眠剥夺,保护自身的认知能力,然而随着剥夺时间的延长,这种代偿机制也会被打破.

  • Na+,K+-ATP酶参与缺氧所致大鼠皮质神经元内钙升高

    作者:李石;郭芳;董惠;王永利

    目的:探讨Na+,K+-ATP酶对缺氧所致大鼠皮质神经元内钙升高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可视化动缘探测系统,测定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在缺氧不同时间和双氢哇巴因(DHO,一种Na+-K+-ATP酶抑制剂)不同浓度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和细胞内钠离子浓度([Na+]i),并观察DHO对缺氧后神经元[Ca2+]i和[Na+]i升高作用的影响.结果:DHO(10-9~10-3mol/L)和缺氧(4~20 min)均可显著升高正常皮质神经元[Ca2+]i和[Na+]i,并分别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在缺氧4 min时皮质神经元[Ca2+]i和[Na+]i即明显升高,此时给予DHO 10-3mol/L可使二者进一步升高;但当皮质神经元缺氧15 min后,再给予相同剂量的DHO则不能使[Ca2+]i和[Na+]i进一步增加;若对DHO(10-3mol/L)预先升高[Ca2+]i的正常神经元再进行缺氧灌流,则[Ca2+]i不继续升高.结论: Na+,K+-ATP酶抑制是缺氧所致大鼠皮质神经元[Ca2+]i升高的机制之一.

    关键词: Na+ K+-ATP酶 神经元 缺氧
  • 富含半胱氨酸酸性分泌型糖蛋白2.1肽段对体外培养人系膜细胞超微结构及其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作者:张黎明;邬碧波;梅长林;付莉莉;王文靖

    目的:观察富含半胱氨酸酸性分泌型糖蛋白(SPARC)2.1肽段对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超微结构及其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50 μg/ml SPARC2.1肽段作用48 h、96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MC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以正常培养的HMC作空白对照组.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空白对照组和50 μg/ml SPARC2.1肽段作用96 h后HMC分泌细胞外基质[Ⅰ型和Ⅳ型胶原(ColⅠ、ColⅣ)、层粘连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FN)]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ELISA法比较两组HMC培养上清中细胞外基质(ColⅠ、ColⅣ、LN、FN)的蛋白含量.结果:空白对照组HMC无明显变化;50 μg/ml SPARC2.1肽段作用48 h电镜可见少数HMC发生凋亡早期改变;96 h可见较多细胞发生典型凋亡改变,电镜下可见典型的凋亡小体.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PARC2.1肽段作用96 h后,HMC的ColⅠ、ColⅣ、FN mRNA和蛋白含量显著下调(P<0.01,P<0.05),LN mRNA及其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SPARC2.1肽段可在体外诱导HMC细胞的凋亡,超微结构可见典型凋亡小体,并抑制其分泌细胞外基质.

  • 肺靶向性多室脂质体磁共振对比剂的制备及其特性分析

    作者:张薇;耿芳;姜庆军;刘士远;肖湘生;余宇宏;魏晓慧

    目的:制备具有肺靶向性的多室脂质体DepoFoam(Depo)磁共振对比剂,对其理化性质及生物特性进行初步观察.方法:以Depo为载体包封常规磁共振对比剂钆喷酸葡胺(Gd-DTPA,Gd),制备多室脂质体磁共振对比剂Depo-Gd;观察其形态,分析其粒径,计算其包封率.1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Depo-Gd尾静脉注射组和Depo-Gd肠系膜静脉注射组2组,每组各5只,分别经鼠尾静脉或肠系膜静脉注射附有红色荧光的Depo-Gd,观察小鼠一般状况,初步分析其生物毒性;20 min后将所有小鼠的肝脏、肺脏和肾脏取出,制成切片,观察各脏器内有无红色荧光染色.结果:成功制备Depo-Gd粒子,电镜下可见其形态圆整,流动性好,性质稳定,粒径均匀(平均18 μm),包封率为50%,Gd的浓度为0.041 7 mmol/ml.注药后各组小鼠始终很活跃,未见明显的呼吸和神智异常;荧光显微镜下观察,Depo-Gd尾静脉注射组小鼠肺内见大量的红色物质显像,而肝肾内未见显影;Depo-Gd肠系膜静脉注射组小鼠肝脏显影良好而肺内未见染色.结论:Depo包载Gd制备的Depo-Gd理化性质稳定,具有较高的包封率,无明显生物毒性及过敏反应,经周围静脉注射时,具有很好的肺靶向性,值得进一步研究以应用于临床.

  • 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临床医学中心绩效评价体系的结构效度

    作者:孟虹;刘阳;张勘;许萍;许铁锋;王健萍

    目的:对构建的临床医学中心绩效评价体系的结构效度进行分析, 为评估和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已建立的指标体系,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进行结构效度分析.结果:因子分析显示,该指标体系的因子组成和重要性依次为学科优势、人才建设、医疗服务、科研能力、基础建设几部分(其前6个因子累计贡献率为90.17%),大多数指标的载荷系数与某个因子内涵相匹配,说明该指标体系的结构效度与专家设想基本一致.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临床医学中心绩效评价体系整体结构是合理可行的.

  • 边境难民伤病预测的影响因素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作者:王媛;陈国良;刘晓荣

    目的:为了确定影响边境地区难民伤病各因素的重要程度,为难民伤病预测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与研究,整理概括出边境地区难民伤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将其指标分为三级,量化指标体系的建立按照德尔菲法,即专家咨询的方法步骤进行.经过三轮咨询,根据专家反馈意见修改指标名称及内涵,并结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对比排序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构建了边境难民伤病影响因素的三级指标体系,确定了4个一级指标: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医学因素和战争因素,12个二级指标以及37个三级指标,求得了各指标的权重.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作为难民伤病预测的依据,并为做好边境难民的卫勤保障提供参考.

  • 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线粒体DNA损伤的定量研究

    作者:唐春;别平;李昆;张玉君;马正伟

    目的: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线粒体DNA损伤进行定量研究,探讨其与线粒体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4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梗阻性黄疸组,梗阻性黄疸组用胆总管双重结扎并切断制成胆道梗阻模型.Estabrook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和磷氧比值、Kimmich法测定肝组织内ATP含量以评价肝细胞线粒体功能,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各组大鼠肝细胞总mtDNA、缺失型mtDNA进行相对定量检测.结果:相对于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组RCR、磷氧比值及肝组织ATP含量明显减少(P<0.01),细胞内总mtDNA拷贝数减少(P<0.01);假手术组内未检测出缺失型mtDNA,梗阻性黄疸组存在着缺失型mtDNA;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梗阻性黄疸组RCR、磷氧比值及肝组织ATP含量逐步降低,总mtDAN拷贝数逐步减少(P<0.01),缺失型mtDNA在总mtDNA中的百分比逐步增加(P<0.01),其变化与线粒体功能损害相一致.结论:大鼠梗阻性黄疸肝细胞mtDNA损伤是导致线粒体功能损伤的重要因素.

  • 大鼠Nogo受体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吕碧涛;袁文;徐盛明;刘百峰;曹莉

    目的:构建大鼠Nogo受体(Nogo receptor,NgR)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对293T细胞感染效率.方法: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首先构建携带目的基因siNgR199的慢病毒穿梭质粒表达载体,然后使用慢病毒包装质粒混合物和构建好的慢病毒穿梭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转染48 h后收集上清离心过滤后冰浴保存,后进行病毒滴度测定,与标准病毒液分别感染293T细胞,按MOI值分为5个梯度:1、3、5、10、20,以确定病毒滴度及适合感染的MOI值.其中采用PCR方法对重组载体进行鉴定,利用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对病毒滴度和感染效率进行检测.结果: 酶切鉴定及PCR结果与病毒载体的预期结果一致,病毒滴度达1×108 ifu/m1,适合感染的MOI值为3.结论: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构建了大鼠siNgR199慢病毒表达载体,为应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创造了条件.

  • 丁酸钠体外诱导大鼠肝卵圆细胞系WB-F344细胞分化为胆管上皮细胞

    作者:唐庆贺;杨文;谈冶雄;周伟平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丁酸钠对大鼠肝卵圆细胞系WB-F344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探讨丁酸钠体外诱导WB-F344细胞分化为胆管上皮细胞的条件及分化规律.方法:不同浓度丁酸钠(0.75、2.25、3.75、4.5 mmol/L)作用于WB-F344细胞(丁酸钠处理组),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3.75 mmol/L丁酸钠作用WB-F344细胞后,免疫组化观察细胞角蛋白19(CK19)蛋白表达的变化;RT-PCR观察CK19、β4-整合蛋白、γ-谷胺酰转肽酶(GGT)以及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LB) mRNA表达的变化.以同期常规培养未作处理的WB-F344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结果:丁酸钠处理后,各组WB-F344细胞生长均受到抑制,3.75、4.5 mmol/L丁酸钠处理组光密度值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0.75、2.25 mmol/L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3.75、4.5 mmol/L丁酸钠诱导后细胞变大变圆,细胞核增大,核质比减小,而0.75、2.25 mmol/L组细胞形态无显著变化.3.75 mmol/L丁酸钠处理组WB-F344细胞CK19阳性率为(92.3±1.1)%,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1.3±0.2)%(P<0.01).3.75 mmol/L丁酸钠处理组可见β4-integrin表达,而空白对照组未见表达;GGT、CK19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强;空白对照组见AFP表达,而3.75 mmol/L丁酸钠处理组未见表达;ALB在两组均未见表达.结论:3.75 mmol/L丁酸钠适合体外诱导大鼠肝卵圆细胞系WB-F344细胞向胆管上皮细胞分化.

  • 肝内胆管癌中上皮-钙黏附素基因CDH1的甲基化研究

    作者:翟博;鄢和新;刘淑琴;陈磊;吴孟超;王红阳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上皮-钙黏附素(epithelial-cadherin,E-cadherin基因CDH1的甲基化状况.方法:42例肝内胆管癌标本系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术后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的石蜡包埋及新鲜冰冻标本.男性32例,女性10例.分别采用MSP、RT-PCR以及EnVision方法检测42例肝内胆管癌患者术后标本中CDH1基因甲基化以及E-cadherin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肝内胆管癌中CDH1甲基化发生率为28.6%.E-cadherin的mRNA及蛋白表达减低率分别为64.3%和69.1%.CDH1基因甲基化与E-cadherin蛋白表达、mRNA表达以及胆管癌肝内转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分别P=0.008,P=0.031和P=0.020).CDH1甲基化与生存预后之间无相关性,E-cadherin表达异常与患者不良生存则显著相关(P=0.002).结论:肝内胆管癌中常发生CDH1高甲基化及E-cadherin表达异常,表明CDH1甲基化及E-cadherin的表达异常与肝内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肾移植患者术后BK病毒感染的检测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陆明;朱有华;王皓;韩澍;冀俊峰

    目的:检测肾移植患者术后BK病毒(BKV)感染率,分析BK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63例肾移植患者术后第1、 2、3、4、6 和8个月的尿液和血液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标本中BKV DNA含量,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组:尿液、血液BKV DNA均阳性者为UV+PV+组,尿液阳性而血液阴性者为UV+PV-组,尿液、血液均阴性者为UV-PV-组.尿沉渣涂片寻找含有病毒包涵体的脱落尿路上皮细胞(Decoy细胞),并对Decoy细胞进行细胞免疫学检测;对临床高度怀疑为BK病毒相关性肾病患者(BKVAN)行移植肾活检.比较3组患者的年龄、术前冷缺血时间、术前血透时间、免疫抑制方案、群体反应性抗体(PRA)致敏程度、术后是否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等临床指标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筛选BKV感染和BKVA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UV+PV-组19例(30.1%), UV+PV+组患者9例(14.3%),UV-PV-组患者35例;前两组首次发现BKV的中位时间分别为术后4个月和3个月.63例患者Decoy细胞检出率为39.7%,Decoy细胞免疫染色阳性率为54.3%.1例移植肾活检未见BKVAN表现.Logistic回归法发现BKV DNA感染与冷缺血时间有显著联系(P=0.048;OR=1.151),与其他指标无显著相关(P=0.069).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能较好地监测术后BKV感染,术后3~4个月是BKV排泄高峰,术前冷缺血时间可能是BKV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而术后免疫抑制方案对BKV感染可能无明显影响.

  • 高脂血症对移植前静脉内皮功能和组织形态的影响

    作者:褚红军;于伟勇;纪广玉;邹良建;徐志云;滕忠照

    目的:研究静脉移植前高脂血症对静脉内皮功能和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健康家兔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饮食)和实验组(高脂饮食),每组25只;分别在实验前和喂养2周、4周、8周、12周末,采集血样本和获取颈内静脉标本,酶标法检测血脂水平.获取静脉标本前行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其管壁厚度、管腔内径变化以及有无脂质或粥样硬化斑块等.免疫组化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生成量,同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1)高脂喂养8周血脂升高异常显著(P<0.01),并稳定于此较高水平,同时出现颈动脉脂质斑块.(2)高脂血症兔颈内静脉eNOS蛋白表达、NO生成量显著降低(P<0.05),可见内皮剥脱、弹力纤维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未见泡沫细胞和粥样斑块.结论:高脂血症可导致静脉内皮功能不全和组织形态学异常.

  • 乳腺黏液癌39例临床特点与预后

    作者:胡薇;施俊义;盛湲;李莉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及相应治疗方案.方法:对39例乳腺黏液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单纯型27例,混合型12例,均接受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分析临床特点及治疗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女性乳腺黏液癌患者中位年龄48岁,绝经前69%,病灶大小1~15 cm,1/3病例误诊为良性肿瘤.单纯型黏液癌无腋淋巴结转移(0/27),混合型转移率50%(6/12).总5年生存率89%(单纯型96%,混合型75%).结论:国内35~50岁女性良性肿瘤外观的乳房肿块需排除乳腺黏液癌.乳腺黏液癌预后较好,混合型即便有淋巴结转移综合治疗效果也优于常见的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单纯型黏液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更无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尿动力学分析(附357例临床报告)

    作者:任吉忠;徐丹枫;郑军华;姚亚成;刘玉杉;高轶;车建平;瞿创予;闵志廉

    目的:观察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手术前后的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探讨尿动力学检查(UDS)对BPH诊断、术前评估、术后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357例BPH患者术前均有严重的排尿梗阻症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27.8±3.5)分,UDS检查均提示BPH诊断.其中17例患者UDS检查发现伴有膀胱尿道功能性疾患(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异常与不稳定收缩、尿道外括约肌收缩强度过高等),包括低顺应性膀胱5例、逼尿肌收缩无力6例、逼尿肌反射亢进1例、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8例、不稳定膀胱7例、逼尿肌排尿后持续低幅度收缩1例、尿道外括约肌痉挛2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及UDS检查.结果:术后1个月随访,340例术前UDS检查无膀胱尿道功能性疾患患者排尿通畅,无梗阻症状,I-PSS (2.3±1.5)分,UDS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大尿流率时间、总尿流时间、尿量及尿流曲线改善等);17例术前存在膀胱尿道功能疾患患者,术后排尿仍不满意,I-PSS(26.8±2.1)分,UDS示膀胱尿道功能疾患仍存在,膀胱与尿道外括约肌的异常收缩无显著改变,但尿道膀胱镜检查未发现机械性梗阻.结论:手术治疗能解除大部分BPH患者的机械性梗阻症状,但对功能性梗阻患者效果可能不明显,手术前后有必要进行UDS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选择手术时机并对术后疗效进行正确的评估.

  • 离体培养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和黄体细胞中松弛素样因子mRNA的表达及调节

    作者:张承玉;赵薇;程丹玲;朱辉;金秀东

    目的:观察松弛素样因子(relaxin-like factor, RLF)mRNA在离体培养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和黄体细胞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影响其表达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离体培养来自健康Wistar大鼠卵巢的颗粒细胞和黄体细胞,分别加入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促性腺激素(FSH或hCG)、腺苷酸环化酶激动剂(Forscolin)、蛋白激酶C(PKC)激动剂佛波酯(PMA),以培养液作为对照.采用RT-PCR方法观察各组RLF mRNA的表达,每组设5个复孔.结果:离体培养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和黄体细胞均有RLF mRNA的表达,颗粒细胞中加入PAF、FSH、Forscolin、PMA组RLF mRN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强(P<0.05或P<0.01);黄体细胞中加入PAF、Forscolin、PMA组RLF mRN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强(P<0.05),但加入hCG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和黄体细胞RLF mRNA的表达受PAF的正性调节,蛋白激酶A(PKA)和PKC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促进RLF mRNA的表达.

  •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3例临床观察

    作者:邓本强;王静华;丁素菊;吴涛;张永巍;陶沂;李强

    目的:观察及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3例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结果:发现闭塞30例(69.8%),溶栓后完全再通17例(56.7%),部分再通9例(30.0%),未再通4例(13.3%),总体血管再通率86.7%.颅内出血3例(7.0%),死亡4例(9.3%).NIHSS评分:术前(12.8±2.9),术后24 h(12.1±2.6),术后14 d(8.1±2.4),术后3个月(5.5±2.0),术前与术后24 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与术后14 d及3个月比较评分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能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和较安全的方法.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首乌藤中大黄素的含量

    作者:叶光明;陈云红;姜云云;刘桂永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首乌藤中大黄素含量的方法.方法:以YMC-Pack ODS-A(1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2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80:20,pH=3.0),检测波长256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以外标法测定不同产地首乌藤中大黄素含量.结果:大黄素在1.52~7.58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 999 7,大黄素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97% , RSD为1.48%( n=6).不同产地药材中大黄素含量分别为江苏0.500 mg/g、贵州1.137 mg/g、湖南0.333 mg/g、河南0.121 mg/g和湖北0.363 mg/g.结论:本法可用于首乌藤中大黄素的含量测定;5个产地的首乌藤中大黄素含量有显著差异,贵州产首乌藤中大黄素的含量高.

  • Gli在HH信号通路中作用机制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顾燕萍;高军;李兆申

    HH(Hedgehog)信号通路首先发现于果蝇胚胎体节发育调节中,后来陆续在脊椎动物(包括人类)中分离出果蝇HH信号通路中的相关基因.研究发现,HH信号通路不仅调控胚胎时期各胚层组织发育,而且与肿瘤生成密切相关.Gli作为脊椎动物HH信号通路中的锌指核转录因子,与HH信号通路中下游基因的特定序列结合,直接调控HH信号通路目的基因的转录表达,在HH信号通路调控中起核心作用.本文就Gli的在HH信号中的作用机制及可能应用于肿瘤治疗的前景等作简要概述.

  • 一侧多发性双侧肾上腺无功能腺瘤一例报告

    作者:章建全;任吉忠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9岁.健康体检时超声扫查意外发现右侧肾上腺占位性病灶,入我院手术治疗.术前再次超声检查发现右侧肾上腺有3枚明确的圆形低回声结节,大小相近,均在10 ~15 mm(图1A),左侧肾上腺也可见1枚椭圆形的类似低回声结节,略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双侧肾上腺结节均无明显的血流信号,增强超声造影(CEUS)提示双侧结节均无明显的增强效应(图1B),超声初步诊断为"双侧肾上腺无功能性皮质腺瘤,右侧呈多发性".随后的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提示患者血压属正常范围内,无异常波动,血清钾、钙、磷测值均正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醛固酮水平及分泌节律均属常态.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尿香草扁桃酸(VMA)检查均未进行.手术方案确定为先行右侧病灶腹腔镜下摘除,左侧随访观察.手术摘除标本证实右侧病灶为3枚,每枚结节的剖面均呈金黄色(图1C),肉眼观似分泌醛固酮为主的肾上腺皮质腺瘤.病理诊断:多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瘤.

  • 腹壁皮下神经鞘瘤误诊为脂肪瘤一例报告

    作者:陈佳;章建全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2岁.发现左侧腰部一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近6年.体检见肿瘤区皮色正常,但有小静脉轻度怒张.触诊肿瘤大小约50 mm×40 mm,类似椭圆形,质韧偏硬,境界清楚,活动度极好,触痛不明显.声像图表现:二维图像见肿块位于皮下组织层与腹外斜肌筋膜之间,椭圆形,大小约45 mm×25 mm,包膜清晰完整,偏低回声,分布较均匀,后方回声增强(图1A).超声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肿块血流信号丰富,管腔粗大(图1B),阻力指数RI 0.77.增强超声造影(CEUS)检查发现造影剂在第16秒开始从周边部向肿块内较快速地充填,但不均匀.超声初步诊断为腹壁皮下脂肪瘤.为获得术前确诊而在超声造影引导下行粗针组织学穿刺活检,病理学诊断:神经鞘瘤(图1C).

  • 细胞移植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志云;张浩

    心肌细胞电生理机制的阐明和细胞移植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治疗各类心脏疾病开辟了新的思路.近年来,国外学者报道了多种细胞移植的方法,以探索细胞移植治疗各类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可行性,如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和病窦综合征等.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总结了现有方法各自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对生物起搏器的发展前景做一展望.

  • 9-芴甲氧羰基氨基酸叔丁基酯的合成

    作者:蒋庆锋;周有骏;姚斌;郑灿辉;吕加国;朱驹

    目的:寻找合成9-芴甲氧羰基氨基酸叔丁基酯的新方法.方法:以9-芴甲氧基碳酰氯与3种不同的氨基酸(甘氨酸、苯丙氨酸和脯氨酸)在碱性条件下分别反应制得相应的9-芴甲氧羰基氨基酸后,再以二碳酸二叔丁基酯作为酯化试剂,以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与制得的9-芴甲氧羰基氨基酸反应合成得到相应的9-芴甲氧羰基氨基酸叔丁基酯.结果:采用本法合成得到3个9-芴甲氧羰基氨基酸的叔丁基酯,化合物结构均经1H NMR确证.结论:本法是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适用性广的制备9-芴甲氧羰基氨基酸叔丁基酯的新方法.

  • 加氧灌注在预防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孙宏伟;沈锋;吴孟超

    在肝移植领域中,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加氧冷灌注是防治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种新方法,它能够有效恢复缺血供肝的氧供,提高供肝的ATP水平,改善供肝在缺血期间的能量代谢,从而终提高肝移植的成功率.预计加氧冷灌在肝移植领域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促进移植静脉桥血管再内皮化及抑制内膜增生

    作者:高岩;吴宗贵;梁春;肖海军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s)移植对自体静脉移植后静脉桥血管再内皮化及内膜增生的作用.方法:抽取成年兔骨髓分离制备BMMNCs,并用DAPI进行体外标记.将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3只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n=13)和对照组(n=10)2组.取左颈外静脉4~5 cm,上下倒置后移植至颈总动脉,在建模后第3天将100 μl DAPI标记的BMMNCs液(6×108个细胞)经耳缘静脉注入细胞移植组动物体内,对照组注入等量的PBS液.细胞移植4周后处死动物,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并计算静脉移植段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及内膜厚度.结果:移植静脉血管内皮有DAPI标记的细胞;细胞移植后,细胞移植组移植血管内皮细胞覆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内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BMMNCs的移植可以促进移植静脉桥血管的再内皮化及抑制内膜的过度增生.

  • 壳聚糖短纤维增强聚己内酯复合材料重建犬缺损胸壁

    作者:段亮;徐志飞;龚志云;孙康;赵学维;秦雄;方嘉

    目的:采用可降解性生物材料壳聚糖短纤维增强聚己内酯(PCL)制备人工胸壁,重建犬缺损胸壁,探讨其用于临床修复胸壁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建立面积达10 cm×10 cm的两种犬胸壁缺损,实验组Ⅰ单纯切除肋骨(n=2),实验组Ⅱ整块切除包括肋骨骨膜、肋骨、肋间肌和壁层胸膜(n=8),分别用壳聚糖短纤维增强PCL板重建两种缺损胸壁,X线、胸部CT及组织学观察复合材料植入后犬胸壁组织的再生情况.结果:所有动物均存活,无手术和围手术期死亡,无胸壁塌陷及反常呼吸.实验组Ⅰ犬新生骨质沿人工胸壁表面生长,在PCL板与胸膜之间再生完整肋骨;实验组Ⅱ人工胸壁材料能够与周围胸壁肋骨及肌肉组织达到很好的结合,界面良好,固定牢靠.结论:可降解性壳聚糖纤维增强PCL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对缺损胸壁提供有效的支撑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以应用于临床.

  • 三种去细胞方法构建的猪主动脉瓣膜支架的性能比较

    作者:杨立信;徐志云;黄盛东;刘延玲;张宝仁

    目的:评价不同去细胞方法制备的猪主动脉瓣支架的组织学、生物力学特性及组织相容性,寻找更合适的去细胞心脏瓣膜支架制备方法.方法: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去细胞方法对新鲜猪主动脉瓣叶及带瓣主动脉管道进行脱细胞处理:0.01%胰蛋白酶+1%Triton+核酸酶组用含有0.01%胰蛋白酶-1%Triton和核酸酶的去细胞溶液37℃持续震荡24 h;0.01%胰蛋白酶8 h+1%脱氧胆酸(DCA)+核酸酶组先用 0.01%胰蛋白酶37℃持续震荡消化处理8 h,终止胰酶后加入含有1%DCA和核酸酶的去细胞溶液37℃持续震荡24 h;1%DCA+核酸酶32 h组:用含有1%DCA和核酸酶的去细胞溶液37℃持续震荡32 h;同时以PBS漂洗的新鲜瓣叶作为对照组.通过H-E染色、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评价去细胞效果.测定瓣叶弹性模量、大抗张强度、应力伸长比及断裂伸长比以评价各组瓣叶的生物力学特性.大鼠皮下包埋实验评价去细胞支架的免疫源性、体内炎性反应及改建情况.结果:0.01%胰蛋白酶8 h+1%DCA+核酸酶组细胞去除完全,优于0.01%胰蛋白酶+1%Triton+核酸酶组和1%DCA+核酸酶32 h组.所制备瓣膜支架的弹性模量及大抗张强度大于0.01%胰蛋白酶+1%Triton+核酸酶组.应力伸长比及断裂伸长比则小于0.01%胰蛋白酶+1%Triton+核酸酶组,与新鲜瓣叶无明显差异.体内埋植实验炎症反应轻微,宿主成纤维细胞能够长入支架并对其进行改建.结论:短时间低浓度胰蛋白酶与1%DCA和核酸酶相结合的去细胞法方便有效,既能完全去除猪带瓣主动脉管道的细胞成分,使免疫源性显著下降;同时瓣叶的生物力学特性保持稳定,可为受体细胞化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提供可靠的支架材料.

  • 壳聚糖和磷脂化壳聚糖涂层膜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和血液相容性的影响

    作者:刘宗军;孟晟;秦永文;钟伟;金惠根;于文;罗启剑

    目的:观察聚合物壳聚糖(chitosan,CHI)和磷脂化壳聚糖(phosphorylcholine chitosan,PC-CHI)涂层膜对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及血液相容性的影响.方法:将CHI和PC-CHI均匀喷涂在培养皿底层制成聚合物膜,以316 L不锈钢片做成不锈钢圆柱体槽,将猪髂动脉内皮细胞接种于聚合物膜、不锈钢槽和不做任何处理的培养皿底部(空白对照组),培养24 h.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以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并进行细胞迁移检测.以凝固法测定健康人血液在聚合物膜上作用2 h后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测定 (FiB )和凝血酶时间(TT).结果:动脉内皮细胞在CHI和PC-CHI膜上生长良好,形态正常.培养24 h,内皮细胞在CHI和PC-CHI膜上的增殖率分别达88.8%和 77.8%,存活内皮细胞数目较不锈钢片组显著增加(P<0.01);而CHI组的存活内皮细胞数目显著高于PC-CHI组(P<0.01).培养72 h,内皮细胞在CHI和PC-CHI膜上迁移细胞数均显著高于316 L不锈钢片,PC-CHI组较CHI组的细胞迁移数目显著增加(P<0.01).PC-CHI组、316 L不锈钢片组和空白对照组的APTT较CHI组显著延长(P<0.05,P<0.01),FiB显著增加(P<0.01).各组间PT和TT均无明显差异.结论:CHI和PC-CHI涂层膜有助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对内皮细胞的相容性良好.PC-CHI较CHI有显著抗血栓形成作用.

  • 成熟自体心肌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区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浩;徐志云;黄盛东;宗刚军

    目的:研究成年兔左心耳心肌细胞自体移植到梗死区心肌后的存活情况,及其对周围血供、心律的影响,和对左室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成年兔随机分为移植组(n=8)和对照组(n=8),所有成年兔均结扎的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4周后获取自体左心耳组织,急性消化分离为单细胞后经DAPI标记后,分别将细胞悬液和培养基注射到移植组和对照组梗死区内.4周后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取移植区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移植4周后移植组与对照组兔子全部存活.心电图检查显示,移植组心率高于对照组(P<0.05),未见异位心律.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至移植后第4周,移植组左室功能优于对照组.心肌组织切片见对照组梗死区内为典型心梗后改变,移植组梗死区内有"细胞岛"形成,荧光检测证明移植的心耳肌细胞在移植区存活.结论:急性分离的自体左心耳心肌细胞移植到梗死区心肌内可以存活并能够改善左室功能.

  •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改良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王琪;苟三怀;汤亭亭;刘岩;欧阳跃平;席焱海;韩庆林

    目的:对体外分离培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的传统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培养成功率,同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无菌条件下取28份足月产新生儿脐血,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其中的单个核细胞,以含10% FBS的α-MEM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原代培养5~7 d后半量换液,后每隔3~4 d全量换液1次.细胞贴壁之后按改良方法进行培养:方法一,当皿底圆形巨核细胞融合、梭形成纤维样细胞脱落时将细胞悬液移入新的皿中培养;方法二,待皿底圆形巨核细胞渐渐占取优势时,将培养基换为含15% FBS的α-MEM,当圆形巨核细胞大部脱落后换回含10%FBS的α-MEM培养基.显微镜下观察UCB-MSCs的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免疫表型,体外成骨及成脂诱导并进行细胞化学染色. 结果:28份脐血中20份培养出贴壁细胞,其中13份培养出能融合且可稳定传代的成纤维样细胞,成功率为46.4%,可传至22代而无形态上的变化,而且强烈表达CD105、CD29等MSCs表面标志,而CD34、CD45和CD106等表达呈阴性.在特定条件下,UCB-MSCs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结论:脐血中存在MSCs,培养方法经改良后可提高UCB-MSCs的培养成功率.UCB-MSCs具有与其他来源的MSCs类似的表型及分化潜能,且易于体外扩增、传代稳定,可望在骨组织工程学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生物反应器的改建及初步应用

    作者:侯广杰;徐志云;黄盛东;龚德军

    目的:对自主研制脉动生物反应器加以改进,使其脉动流场能够体外模拟高流量高压力的在体瓣膜环境,并对整体构建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EHV)进行流场内培养的初步研究.方法:采用韩国产双囊搏动泵(T-PLS)作为新脉动流场的动力装置,并设计了新的气液交换通路以减少污染.以脱细胞猪主动脉瓣为支架,人的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整体构建TEHV.静态培养4 d后,置于生物反应器内分别在小流量(0~600 ml/min)和大流量(0~4 800 ml/min)脉动流场培养7 d,观察细胞残留情况.结果:流场改进后流量范围从0~1 200 ml/min提高到0~6 000 ml/min,系统内压力范围从0~40 mmHg(1 mmHg=0.133 kPa)提高到0~180 mmHg.TEHV在低流量脉动流场内有部分细胞存留(26.3%),而在大流量流场中细胞几无存留.结论:新的生物反应器能够基本模拟在体瓣膜的流体动力学环境,能够应用于TEHV的体外培育研究,但目前构建的TEHV尚不能耐受大流量流体的冲击.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