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Academic Journal of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이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0.7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8-879X
  • 国内刊号: 31-100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37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吴孟超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基于系统生物学整合技术挖掘结直肠癌形成中的核心通路和驱动基因

    作者:苗华;曹付傲;赵权权;缪宗原;叶淳;徐小雯;王汉涛

    目的 探索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形成中的核心通路和关键基因.方法 利用meta分析技术从以往5项CRC发生相关转录组学研究中筛选癌及癌旁差异表达基因.采用ComBat方法合并5项研究的癌组织基因表达谱数据,针对上述差异表达基因用PCIT软件进行共表达网络构建.利用CFinder软件揭示该共表达网络中存在的核心亚网络,并用Gather软件确定主要核心亚网络所富集的生物学功能.以重要核心亚网络(或通路)为重点,联合节点基因在CRC中的表达变化方向和相应染色体区域扩增或缺失的信息,发现亚网络功能形成中的候选驱动基因.结果 Meta分析转录组学研究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2 073个,其中在5项研究的癌组织中一致上调1 174个,一致下调899个,这些基因在CRC样本中形成的共表达网络包括798个基因节点和1 462条边,存在22个核心亚网络.大的核心亚网络由77个基因和436条边组成,功能涉及细胞周期和增殖信号调控,UBE2C、MYBL2、FAM83D、AURKA、TPX2等11个基因被预测为该信号功能的驱动基因.结论 细胞周期和增殖信号通路是结直肠癌发生中的核心通路,UBE2C和AURKA等11个基因是该核心通路的驱动基因.

  • 基于Stateflow与排队论的应急医疗救援仿真系统的设计

    作者:庞剑飞;蒋俊成;潘晓东

    目的 设计并实现一种应急医疗救援仿真系统,通过模拟不同条件下的救援过程,为优化救援策略与医疗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Stateflow工具构建包括伤员到达、检伤分类(分为“紧急组”和“非紧急组”两类,记为A类和B类)及救治模块的主模拟单元,然后添加相应的事件及响应函数.在Simulink中建立系统参数输入与特性显示单元,后模拟并分析两种救援策略下的伤员救治过程(策略1:B类伤员进入等待人数少的救治模块等待救治;策略2:B类伤员进入救治模块工作量少的救治模块等待救治).结果 系统能够模拟不同策略的医疗救援过程.两种策略中,A类伤员均能得到及时救治;策略1中B类伤员等待时间短但救治人员工作强度大,策略2中B类伤员等待时间较长但救治人员的工作强度低.结论 通过对实际难以展开的应急医疗救援过程进行模拟,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有效性;不同救援策略在伤员等待时间与救援人员工作强度方面各有优劣,实际救援中指挥人员可将两种策略结合使用,以实现伤员等待时间与救援人员工作强度间的动态平衡.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球对周围神经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王晓华;程明和;王新霞;王强

    目的 观察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缓释微球对周围神经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BDNF-PLGA缓释微球.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DNF组和BDNF-PLGA缓释微球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外,其他各组大鼠均制备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术后BDNF组神经损伤局部注射1 mL/kg BDNF(30 μg/mL),BDNF-PLGA缓释微球组局部注射1 mL/kg BDNF-PLGA缓释微球(活性BDNF含量30 μg/mL).每周注射给药1次,共给药4次.观察大鼠的大体形态、步态、关节活动等情况,并进行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术后4周,检查神经传导速度(NCV)、波幅、潜伏期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幅度,检查完毕后取坐骨神经损伤部位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BDNF-PLGA缓释微球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步态、关节活动等一般状况较模型组明显改善,且优于BDNF组.BDNF-PLGA缓释微球可有效改善大鼠损伤神经功能,到第4周时已基本恢复正常,其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快于BDNF组.术后4周,BDNF-PLGA缓释微球组能提高大鼠坐骨神经NCV,增大电位波幅,缩短潜伏期,增大坐骨神经CMAP波幅,提高CMAP恢复率(与模型组比较,P<0.01),且上述指标的改善均优于BDNF组(P<0.05).BDNF-PLGA缓释微球明显改善坐骨神经髓鞘、轴突、髓神经纤维等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 BDNF-PLGA缓释微球对周围神经损伤大鼠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

  • 埃博拉病毒2014年毒株的基因组变异特征分析

    作者:朱永强;戚中田;王升跃;董辉

    目的 通过对埃博拉病毒2014年毒株基因组共102株序列的分析,研究其变异特征,探讨病毒基因组变异与其流行病学特征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NCBI公共数据库中埃博拉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应用Mummer3.0软件分析病毒基因组变异特征;使用MEGA5软件进行蛋白进化分析;应用CPHmodels和PyMOL软件,根据蛋白同源性模拟蛋白的三维构型.结果 埃博拉病毒2014年毒株(扎伊尔型)基因组中,共有606个位点发生变异,其中有49个变异位点是2014年毒株特有的、并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发生非同义突变.特别是NP蛋白第128位、GP蛋白第82位和L蛋白第1 951位氨基酸,不仅在2014年之前所有的扎伊尔型毒株中是保守不变的,而且在其余埃博拉病毒亚型之间也是高度保守的,但在2014年毒株中却发生了特异性的变异.结论 埃博拉病毒2014年毒株基因组具有独特的变异特征,使得NP、GP和L蛋白发生变异,特别是GP蛋白第82位氨基酸由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将影响其所在的α螺旋的稳定性,这可能是2014年毒株致死能力减弱和传播能力增强的原因之一.基因组变异是否直接导致此次疫情中病毒流行病学特征改变,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证实.

  • 雌激素替代治疗增加β-arrestin2在卵巢切除大鼠心脏中的表达

    作者:郝璠;谭兴;王伟忠;徐明娟

    目的 观察β-arrestin2在卵巢切除(OVX)大鼠心脏的表达变化,探索β-arrestin2在雌激素改善OVX大鼠心血管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以OVX手术绝经的大鼠为模型,通过监测血中雌激素水平以及子宫质量与体质量比的变化明确OVX模型成功.雌激素替代治疗4周,通过检测心脏质量与体质量比、血压和心率反映心血管功能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心脏β-arrestin1、β-arrestin2和血管紧张素受体(AT1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OVX组较假手术组血中雌激素水平下降(P<0.05)、子宫萎缩(P<0.05),血压升高(P<0.05),心率加快(P<0.05),心脏体质量比升高(P<0.05);雌激素替代治疗后,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心脏体质量比降低(P<0.05).OVX组较假手术组心脏中β-arrestin2表达降低(P<0.05),雌激素可上调其表达,而β-arrestin1和AT1R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β-arrestin2在OVX大鼠心脏中表达减少,而雌激素替代治疗可增加β-arrestin2在OVX大鼠心脏组织中的表达.

  • 术后肝功能指标对肝内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余漪;周福平;郭玲玲;操跃;张迁;钱其军

    目的 探讨影响肝内胆管癌术后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32种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检测相关指标,分析影响肝内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患者术后生存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影响肝内胆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 终入选患者189例,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数目、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CA19-9水平、术前γ-谷氨酰转移酶、术后第1天血总胆红素及术后第5天血丙氨酸转氨酶是肝内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后第1天总胆红素及术后第5天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对肝内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患者预后有指示作用;术前、术后积极保肝治疗,改善营养状况,术中尽量减少对肝脏的创伤,均有利于改善预后.

  • 乌司他丁使用剂量和时间与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陈坤;李文放;林兆奋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使用剂量和时间与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长征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患者,收集入院24 h内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胆红素、降钙素原(PCT)、凝血功能等,并统计APACHEⅡ.依据是否使用乌司他丁分为乌司他丁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患者病死率差异;并通过亚组分析探讨乌司他丁使用剂量、疗程与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 134例患者中,共死亡36例(26.9%).其中39例使用乌司他丁,乌司他丁组与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33.3%(13/39)和24.2%(23/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提示APACHEⅡ评分≥25分的患者中,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44.4%(4/9)和90.0%(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病例与存活病例乌司他丁使用总量分别为(698.46±253.57)万U和(1 030.38±633.19)万U,使用时间分别为(7.54±3.02)d和(14.57±6.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对于APACHEⅡ评分≥25的脓毒症患者早期足量使用乌司他丁可以改善预后.

  • 中国南海侧扁软柳珊瑚中9,11-开环甾醇类成分

    作者:缪文清;周巍;孙鹏;刘宝姝;汤华;庄春林;华会明;张文

    目的 研究中国南海侧扁软柳珊瑚(Subergoria suberosa)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等多种色谱手段,对侧扁软柳珊瑚的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结合文献报道的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还检测了所得10个开环甾醇类化合物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和人骨肉瘤细胞(MG63)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以及对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icans)和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和结论 从中国南海侧扁软柳珊瑚中共分离到10个开环甾醇类化合物,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属珊瑚中分离得到.在体外抗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活性测试中,化合物3~6及9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和人骨肉瘤细胞(MG63)显示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6.31、30.42、8.33、9.57、3.30 μg/mL和30.83、21.32、9.19、28.01、8.62 μg/mL;在抗真菌活性测试中,10个化合物对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和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均未表现出抑制作用.

  • 刺五加皂苷对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内BDNF和NGF表达的影响

    作者:乔苏迟;陈晓;李诚;刘畅;朱德刚;吾不力·阿扎提;苏佳灿;王志伟

    目的 研究刺五加皂苷对脊髓损伤后组织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脊髓内神经生长因子(NGF)两种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刺五加皂苷对损伤脊髓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5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刺五加皂苷干预组,每组15只.将实验动物用10 %水合氯醛麻醉后,用改良Allen's法进行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造模.造模后,假手术组予正常饲养,模型组予连续7d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刺五加皂苷干预组进行连续7 d 100 mg/kg刺五加皂苷持续腹腔注射.ELISA法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通过病理切片分析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脊髓内BDNF和NGF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刺五加皂苷干预组脊髓有明显损伤,且大鼠血清中MDA含量增加(P<0.05),SOD活性降低(P<0.05),大鼠脊髓组织中的BDNF和NGF蛋白表达量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刺五加皂苷组大鼠脊髓损伤明显改善,血清中MDA含量降低(P<0.05),SOD活性升高(P<0.05),大鼠脊髓组织中的BDNF和NGF蛋白表达量上升(P<0.05).结论 刺五加皂苷促进脊髓组织中神经元细胞内BDNF和NGF表达,利于损伤神经元的修复,对大鼠急性损伤的脊髓具有保护作用.

  • 不同钙、镁比例饮用水对相对高草酸尿症大鼠肾结石形成及代谢的影响

    作者:汪茜;周建甫;李静;张秋红;吴凡宇;向松涛

    目的 探讨低于硬水标准的不同钙、镁比例饮用水对相对高草酸尿症大鼠肾结石形成及代谢的影响.方法 42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7组(n=6):空白组、模型组、高钙低镁组、中钙低镁组、低钙低镁组、低钙中镁组和低钙高镁组,空白组饮用纯净水,模型组饮用0.1%乙二醇(EG)配制水,高钙低镁、中钙低镁、低钙低镁、低钙中镁、低钙高镁各干预组在模型组基础上给予不同钙、镁浓度比例的饮用水,浓度比例分别为360/10、120/10、10/10、10/40、10/80 (mg/L).各组大鼠在相同环境下饲养8周后,收集尿液、血液及双肾标本,左肾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草酸钙结晶情况;分别测定大鼠24 h尿量、尿钙、尿镁、尿草酸、尿枸橼酸排泄量及血钙、血镁、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浓度.结果 各组大鼠体质量、摄水量、24 h尿量、血钙、血镁和血肌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鼠肾质量低钙低镁组、低钙中镁组均较空白组增加(P<0.05).低钙中镁组血尿素氮较空白组、模型组升高(P<0.05).24 h尿镁排泄量低钙中镁组较空白组显著增加(P<0.05).24 h尿草酸排泄量模型组、低钙低镁组均高于空白组(P<0.01),中钙低镁组也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5);除低钙低镁组外,其余干预组24 h尿草酸排泄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各组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结晶形成,肾小球、小管细胞大小正常,排列整齐、规则,肾小管管腔无扩张,管腔内无坏死脱落样物质.结论 相对高草酸尿症造模对大鼠体内钙和镁的代谢、尿结晶及成石没有影响;在饮用水硬度低于硬水标准下,随钙镁总量(硬度)升高24 h尿草酸排泄量减低;单纯高草酸尿症成石草酸浓度或量需要达到一定水平才能显示成石作用;而尿枸橼酸作为结石的保护性因素,它是相对独立的,不受造模及不同钙、镁比例饮用水影响.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相关

    作者:曾程程;魏锐利;牟旆;王秋红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的关系.方法 收集52例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GD)患者[男18例、女34例,39例有格雷夫斯眼病(Graves' ophthalmopathy,GO)表现]和22例健康对照者(男8例、女14例)资料.所有患者均检测RDW和甲状腺功能,GD组患者检查眼球突出度和临床活动性评分(CAS),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GD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各项指标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D患者中,有GO表现者和无GO表现者之间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GO表现者的眼球突出度值高于无GO表现者(P<0.05).GD患者的RDW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在GD患者中,RDW与CAS评分呈现平行增加,且有GO表现者的RDW高于无GO表现者(P<0.05).结论 RDW与GD患者和GO患者的病情相关,提示RDW可间接为评估病情的轻重提供依据.

  • 发作性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研究

    作者:齐恩博;吕立权;王君玉;陈文;顾进茂;巩顺;侯立军

    目的 探讨发作性交感神经功能亢进(PSH)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临床诊断为PSH的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筛选A组和B组患者各24例.在一般治疗和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A组首选普萘洛尔、加巴喷丁、苯二氮革类药物联合治疗,B组以冬眠疗法作为对比.记录患者临床特征,比较病例特点及2周时治疗效果,并以12个月时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及格拉斯哥预后指数(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 PSH患者平均年龄为(27.48±9.62)岁,入院GCS评分均≤8分.A组患者住院时间(d)短于B组(206.08±28.57 vs 223.75±27.74,P<0.05),治疗2周后总发作时间(min)少于B组(170.08±79.39 vs 225.63±105.70,P<0.05).12个月随访观察期内2例失访(均为A组),余46例患者中,A组GOS评分优于B组(P<0.05).存活的40例患者(A、B两组各20例)中,两组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SH多见于年轻患者,往往颅脑损伤较重,需要尽早药物干预.以普萘洛尔、加巴喷丁等药物为主的治疗方法可一定程度改善PSH患者的预后,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状态方面优于冬眠合剂治疗.

  • 丹酚酸B对MPP+所致线粒体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军岭;杨侠

    目的 探讨丹酚酸B (salvianolic acid B,SalB)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所致线粒体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MPP+处理PC12细胞建立线粒体损伤模型,测定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ATP合成,PCR检测线粒体DNA及PGC-1、NRF-1、TFAM基因表达,蛋白质印迹检测线粒体融合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SalB能减轻MPP+所致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线粒体ATP合成减少(P<0.05);SalB能增加MPP+处理后线粒体DNA及PGC-1、NRF-1、TFAM基因表达(P<0.05);SalB增加MPP+处理后Opa-1和Mfn-1蛋白的表达,而抑制Drp-1和Fis-1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SalB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生物发生和线粒体融合相关蛋白对MPP+所致线粒体损伤PC12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 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作者:王胜云;王玺;林兆奋;李文放

    目的 探讨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在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入本科重症监护室(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执行事先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2组: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2组患者6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的差异,观察其判断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并寻找出预测脓毒症预后的佳截断值.再根据佳截断值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乳酸、降钙素原(PCT)、APACHEⅡ评分、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OFA)以及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共计纳入84例脓毒症患者,其中存活组48例,死亡组36例.存活组和死亡组入院动脉血乳酸[(2.31±1.39) vs (3.93±1.84) mmol/L]及6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44.01±27.37)%vs (10.49±24.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血乳酸清除率、APACHEⅡ及SO-FA评分预测脓毒症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7.15%、77.89%和84.84%.在6h乳酸清除率为31%时,具有高的约登指数(0.72).将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31%)和低乳酸清除率组(<31%),两组之间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乳酸清除率是评价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OR=0.021,95%CI 0.002~0.237,P=0.002).结论 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可以较好地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

  • 血管内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川川;黄清海

    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的佳治疗方式仍存在争议.开颅手术夹闭一直是治疗MCA动脉瘤的首选方法,但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进步和器具的改进,血管内治疗MCA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也有进一步改善,并逐渐成为一种重要治疗方法.本文对MCA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新技术及其安全性与疗效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MCA动脉瘤治疗方式选择提供更多证据.

  •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血小板增多症1例报告

    作者:吴歆;李婷;徐沪济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23岁,以“反复多关节疼痛5年余,加重1年”收治入院.患者2007年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双膝关节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同时伴有颈部、臀部疼痛.就诊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血小板1 041×109/L,HLA-B27阳性.颈部淋巴结活检示:淋巴结节非特异性慢性炎症.骨髓穿刺示:骨髓增生活跃,粒:红=10.53:1;粒系增生活跃,中性杆状、分叶核粒细胞比值均增高,余各阶段粒细胞比值大致正常,形态大致正常,可见嗜酸、嗜碱粒细胞;红系增生减低,中晚幼红细胞比例均减低,幼红细胞形态正常,成熟红细胞大小形态正常,血红蛋白充盈可;淋巴细胞比例正常,偶见异性淋巴细胞;巨核细胞192/片,血小板成堆或成簇易见.

  • 口服补液为主治疗利比里亚埃博拉病毒病(附4例报告)

    作者:陈志辉;李福祥;郝春秋;周飞虎;杨建军;张萍;蔡颖;阴继凯;郭万刚

    目的 探讨口服补液盐为主治疗埃博拉病毒病的疗效.方法 分析在利比里亚治疗的4例埃博拉病毒病患者的治疗结果.根据病情轻重和是否伴有严重呕吐来确定采用口服或静脉补液,依据个体情况包括尿量、粪便量和排汗量等确定用量,每天补液750~2 000 mL.其中3例采用口服补液,另1例第1天采用口服补液,后因病情较重改为静脉补液.疗程到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结果 主要接受口服补液治疗的3例埃博拉病毒病的患者痊愈,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1例死亡.结论 口服补液应作为早期、长期、就地治疗经济、卫生状况落后的西非地区轻、中度埃博拉病毒病的一线措施.

  • 实验室检测埃博拉病毒对诊疗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宗海;刘毅;谢静;邹自英;彭燕;刘媛;吴丽娟

    目的 分析实验室PCR检测结果对埃博拉病毒病患者诊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2014年11月14日至2015年3月14日期间,利比里亚中国埃博拉治疗中心(Ebola Treatment Unit,ETU)共收治住院患者101例,送检172份标本,通过实验室实时荧光PCR检测病毒核酸及CT值,分析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病情变化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共有10例埃博拉病毒核酸阳性患者,死亡4例,治愈6例.4例死亡病例中,病毒核酸PCR CT值均较低,表明其体内病毒载量较高;在6例治愈病例中,随着病情的好转,病毒核酸PCR CT值逐渐升高,表明病毒载量逐渐降低.结论 实验室实时荧光PCR检测病毒核酸及其CT值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指导.

  • 直面埃博拉后的思考

    作者:李成忠

    埃博拉病毒病在西非三国的暴发流行给当地乃至国际社会的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重创.疾病本身及其引发的社会、公共卫生、医疗等多方面问题,并未因疫情的逐步控制而结束.从流行病学、转化医学、社会学的角度思考这些问题,将有利于军队、医疗“走出去”战略的科学制定.

  • 埃博拉病毒病死亡病例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成忠;周飞虎;陈志辉;郝春秋;郭昌星;阴继凯;郭万刚;张萍;蔡颖

    目的 分析埃博拉病毒病死亡病例的特征,为埃博拉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和结果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批援利医疗队于2015年初抵达利比里亚,历时2个月,共收治5例埃博拉确诊病例,死亡2例.病例1为年轻女性,表现为发热、乏力、纳差、腹泻、出血等症状,入院后迅速死亡,死亡后口腔分泌物检测确诊为埃博拉病毒病.病例2为老年男性,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纳差、剧烈腹泻,治疗过程中血液病毒载量居高不下.终2例患者均死于低容量性休克.结论 接触者追踪隔离、感染者的早期诊治以及为感染者提供基本医疗护理是防治埃博拉病毒病的基本保障.

  • 5例确诊埃博拉病毒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李福祥;李成忠;周飞虎;胡宗海;陈志辉;郝春秋;杨建军;郭昌星;张萍

    目的 分析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确诊患者临床特征及其转归,探讨该病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 归纳5例EVD确诊患者流行病学、症状、体征、治疗、转归情况,总结临床特点和规律.结果 5例患者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46岁,男:女为2:3,重症3例、轻症2例.起病前21 d内均有明确流行病学接触史,2例来自同一传播链;1例为医护人员.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或虚弱、厌食、腹泻、结膜充血等为主,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5例患者均首次行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 RNA PCR检测即为阳性.经尽快、早期采取严密隔离、退热、补液、预防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等措施,3例患者治愈出院,2例死亡.结论 尽早隔离传染源、管理接触者可有效阻断传播链;PCR核酸检测是诊断EVD的快速、方便、有效方法;尽早采取对症支持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改善治疗结局.

  • 埃博拉病毒与天然免疫

    作者:张景熙;李成忠;白冲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引起的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是迄今发现的凶猛的烈性传染病之一.EVD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EBOV感染后能够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免疫反应,宿主出现特异性及非特异性抗病毒免疫缺陷是EVD致死的重要原因.本文就EBOV对人体天然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应对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疑似或可能埃博拉病毒病患者32例的医学观察及诊治体会

    作者:张景熙;陈志辉;刘毅;贺治青;辛海光;郭昌星;李成忠

    目的 总结埃博拉治疗中心(Ebola Treatment Unit,ETU)4级防护隔离条件下对疑似或可能埃博拉病毒病(EVD)患者进行医学观察和临床诊治的体会.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4至3月14日利比里亚中国ETU留观收治的32例疑似或可能EVD患者为研究对象,医生在4级个人防护隔离条件下查房,以询问病史为主要诊断疾病依据,给予双氢青蒿素哌喹片(3片,1次/d)、左氧氟沙星(0.5g,1次/d)、多维元素善存片(1片,1次/d)、口服补液盐Ⅲ(2包,3次/d)、全能营养素(40 g,3次/d)为基础用药联合对症处理的经验性治疗.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治疗措施、疾病转归及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平均年龄(40.53±13.89)岁(14~83岁),男22例、女10例.发病后就诊时间中位数4.5(1~30)d.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平均高体温(38.36±1.01)℃.主要伴随症状包括乏力25例(78.12%)、关节肌肉酸痛22例(68.75%)、恶心呕吐17例(53.12%)、头痛16例(50.00%)、食欲下降15例(46.88%)、腹泻14例(43.75%)、腹痛14例(43.75%)、咳嗽12例(37.50%)、胸痛10例(31.25%)、呼吸困难5例(15.62%)、吞咽困难4例(12.50%)、呃逆3例(9.38%)、消化道出血2例(6.25%).32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94±2.29)d.出院诊断包括急性胃肠炎1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7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腹水原因待查、肝癌可能1例,黄疸原因待查、肝炎可能1例,哮喘急性发作1例,疟疾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26例好转出院,6例死亡,好转率81.25%(26/32).体温恢复到正常者23例,平均发热恢复正常时间(3.51±1.60)d.患者未出现治疗无法耐受现象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ETU对疑似或可能EVD患者进行密切医学观察并熟练扎实地应用问诊、查体等医学基本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经验性口服药物治疗联合对症处理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