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Academic Journal of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이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0.7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8-879X
  • 国内刊号: 31-100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37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吴孟超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腺病毒介导的反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治疗胰腺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邵成浩;胡先贵;刘瑞;唐岩;曹贵松;黄盛东;李白翎;仲剑平

    目的:构建并鉴定反向插入VEGF165 cDNA的重组腺病毒,探讨腺病毒介导的VEGF165 反义核酸治疗胰腺癌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513 bp的人VEGF165 cDNA反向克隆入腺病毒粘粒载体pAxCAwt.重组粘粒与腺病毒DNA-TPC混合后以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293细胞制备重组腺病毒.建立胰腺癌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瘤体内直接注射重组腺病毒,观察肿瘤的生长及血管生成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反向插入VEGF165 cDNA的腺病毒粘粒载体pAxCAwt-αVEGF并制备出高滴度的重组腺病毒.实验第5周时肿瘤生长速度Ad-αVEGF治疗组比PBS和Ad-LacZ对照组均明显减慢(P<0.01);肿瘤微血管密度Ad-αVEGF治疗组比两个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腺病毒介导的VEGF165 反义核酸可以抑制胰腺癌的血管生成和肿瘤的生长,为抗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院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薛建亚;李成忠;张迁;张斌;陈志辉;陈姬秀;郑瑞英;万谟彬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院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特点及其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999年1月至2001年9月住院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院内SBP的发生率、病死率及与其他部位感染、并发症的关系.结果:139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共发生院内SBP 61例(43.88%),死亡36例(59.02%),其中发生2例次以上的院内SBP者有22例,死亡17例(77.27%);出现院内SBP者常先后或同时伴有其他部位感染,特别是口腔感染及肺部感染较为常见,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及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亦较高.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发生院内SBP的比例较高,常与其他部位感染及并发症共存,病死率高.预防和治疗院内SBP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 CGRP、NO和ET在甘油所致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变化及氨氯地平对其的影响

    作者:许静;张国兆;于光;傅鹏;袁伟杰

    目的:观察甘油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大鼠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变化及钙通道阻滞剂(CCB)氨氯地平对其的影响.方法:检测正常和甘油所致ARF大鼠不同时间血浆CGRP、ET和血清NO水平的变化,并观察应用氨氯地平对肾脏功能及血浆CGRP、ET和血清NO的影响.结果:甘油所致ARF大鼠血浆CGRP、NO水平明显降低(P<0.01, P<0.05); 血浆ET明显升高(P<0.05),氨氯地平治疗组肾损害减轻(P<0.05),CGRP、NO显著升高(P<0.01, P<0.05)而ET明显降低(P<0.05).结论:CGRP、NO的降低和ET的升高可能参与甘油所致ARF的形成和进展,氨氯地平对肾脏功能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升高CGRP、NO和降低ET有关.

  • 中药白及化学成分研究(Ⅱ)

    作者:韩广轩;王立新;张卫东;王麦莉;刘洪涛;肖建华

    目的:研究中药白及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多种层析方法分离正丁醇部分的萃取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5个化合物结构,分别是militarine(1);7-羟基-4-甲氧基菲-2-β-D-葡萄糖苷(7-hydroxy-4-methoxyphenanthrene-2-O-β-D-glucoside)(2);4-甲氧基菲-2,7-O-β-D-二葡萄糖苷 (4-methoxyphenanthrene-2-7-O-β-D-diglucoside)(3);7-羟基-2,4-二甲氧基菲-3-O-β-D-葡萄糖苷(7-hydroxy-2,4-dimethoxyphenanthrene-3-O-β-D-glucoside)(4);3′-羟基-5-甲氧基联苄-3-O-β-D-吡喃葡萄糖苷 (3′-hydroxy-5-methoxybibenzyl-3-O-β-D-glucopyranoside)(5).结论:化合物1和5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氟烷性肝炎中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对肝细胞的毒性

    作者:俞卫锋;陆智杰;孙卫民;王振猛

    目的:探讨氟烷性肝炎免疫应答中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雄性Hartley豚鼠在40%O2下吸入1%氟烷4 h,诱导1次,或按分组需要间隔42 d后同上再吸入1次,再隔42 d后同上再吸入1次,诱导3次.对照组只吸入40% O2.分离淋巴细胞和肝Kupffer细胞,两种细胞按一定的分类和比例混合培养,再加入含有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因子的上清液,对照分析机体吸入氟烷后诱导免疫应答过程中,ADCC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氟烷诱导3次豚鼠肝细胞毒性作用包括特异性抗体介导的ADCC作用,氟烷诱导1次豚鼠ADCC作用仍需氟烷对离体肝细胞的再次诱导.Kupffer细胞诱导淋巴细胞增殖生成的特异性抗体和分泌的细胞因子对肝细胞无毒性作用.结论:体液免疫主要是ADCC,单纯的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因子不能杀伤肝细胞.免疫应答反应的强弱与吸入氟烷有关.

  • 博来霉素与卡氮芥体外抑制颅咽管瘤的比较

    作者:江荣才;朱诚;刘宗惠;田增民;张海荣;朱迎春;王琰

    目的:比较卡氮芥与博来霉素对颅咽管瘤细胞的体外抑瘤效果.方法:体外原代培养新鲜颅咽管瘤细胞,然后分别加入浓度为0.01、0.1和1.0 g/L的博来霉素或卡氮芥培养液进行培养,在不同时段计数以绘出抑瘤曲线,培养6 d后以ATP荧光测定法测定抑瘤效果.结果:加药后肿瘤细胞明显减少;0.01、0.1和1.0 g/L的博来霉素和卡氮芥的相对ATP含量(×10-14 mol/L)分别为305.58±61.11、164.50±53.03、1.14±0.45和1.01±0.82、0.68±0.19、0.04±0.03,同一浓度组中卡氮芥抑瘤效果强于博来霉素.较低浓度组博来霉素无显著抑制颅咽管瘤作用,而不同浓度组卡氮芥均有显著抑瘤作用.结论:卡氮芥体外抑制颅咽管瘤的效果强于博来霉素,有应用于颅咽管瘤囊内化疗的潜在价值.

  • 一氧化氮合酶在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主要器官中表达的变化

    作者:秦建民;张阳德

    目的:从分子和蛋白水平揭示在急性肝功能衰竭(ALF)时不同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产生的一氧化氮(NO)在肝、肺、肾脏和肠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SO)组、ALF 6 h组、ALF 12 h组、L-Arg组、L-NAME组、L-Arg+L-NAME组,每组10只,L-Arg用量300 mg/kg,L-NAME用量30 mg/kg;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肺、肾组织eNOS mRNA、iNOS mRNA表达和小肠、大肠eNOS和iNOS表达.结果:ALF 6 h组肺eNOS mRNA表达明显增加,肝、肺、肾iNOS mRNA表达亦显著增加,而ALF 12 h组则明显降低(P<0.05).应用L-Arg在ALF 6 h组肝、肾iNOS mRNA表达明显降低,而应用L-NAME和(或)应用L-Arg在ALF 6 h组肺eNOS mRNA及肝、肺、肾iNOS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ALF 6 h 组小肠、大肠黏膜iNOS表达显著增加,而eNOS表达在6 h、12 h组明显降低,尤其在12 h组降低更明显(P<0.05);应用L-Arg和(或)应用L-NAME时,小肠、大肠黏膜eNOS、iNOS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应用L-NAME大肠黏膜eNOS、iNOS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ALF早期肺、肾组织iNOS mRNA表达显著增加,小肠、大肠黏膜eNOS活性降低,iNOS活性增加,应用NO供体能够降低肝、肺、肾iNOS mRNA的表达;应用L-Arg和(或)L-NAME时,能够降低小肠、大肠黏膜iNOS表达,可能减轻NO对肝、肺、肾和肠黏膜的损害.

  • 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超声检测与评价

    作者:赵宝珍;李卫萍;钱国正;张波;钱嵘;廖继安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超声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58例冠心病患者和20例相同年龄组正常人的颈总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发生率和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与正常人组比较,颈总动脉IMT明显增厚(P<0.01),管径增宽(P<0.05),血流速度降低(P<0.05或P<0.01),斑块探测率(53.45% vs 8.33%)明显增高.同时,根据斑块之强回声、低回声和混合性回声声像图,可明确区分硬斑、软斑和混合斑.结论:颈总动脉的IMT、斑块发生率等与冠心病相关联.超声能简便、准确地对颈总动脉进行检测,为判断动脉粥样硬化、进而为诊断冠心病提供有价值的指标.

  • 一氧化氮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的研究

    作者:姚小鹏;王皓;李强;钱卫珠;黄怡;白冲;董宇超;刘忠令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通过非核素标记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3H-TdR掺入、形态学、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研究NO与PASMC增殖和凋亡的关系.结果:25~500 μmol/L的NO供体S-亚硝基乙酰青霉胺(SNAP)呈剂量依赖性地减少PASMC的细胞数和DNA合成,500 μmol/L的SNAP显著减少S期和G2/M期的细胞比例,增加G0/G1期的细胞比例.100~500 μmol/L的SNAP呈剂量依赖性地增加PASMC的凋亡率.结论:NO可抑制PASMC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早期给予NO对肺动脉高压血管重建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 高蛋氨酸饲料对大鼠血清、肝脏和骨骼肌氨基酸代谢的影响

    作者:陈小莉;蔡东联;杨庆;李燕;胡同杰;卫立辛

    目的:研究高蛋氨酸饲料对大鼠生长及体内蛋白质、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方法: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高蛋氨酸试验组(M组)和对照组(C组),M 组每日给予含蛋氨酸3%的饲料,分别在第4、8、12周眼眶取血测血清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并在第12周处死动物,测肝脏、骨骼肌的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M组各时间点血清中,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含量明显下降,同型半胱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和丙氨酸血清含量均有显著增高;肝脏必需氨基酸中苏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含量明显升高(P<0.05),亮氨酸、异亮氨酸无明显改变,而非必需氨基酸除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外,M组含量明显高于C组(P<0.05);骨骼肌同型半胱氨酸两组均未检测出,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M组与C组相比无明显差别,非必需氨基酸除甘氨酸外,其余各种氨基酸均显著高于C组.结论:高蛋氨酸饲料能抑制大鼠生长,影响血清、肝脏、骨骼肌的游离氨基酸含量.

  • T淋巴细胞活化与蛋氨酸腺苷转移酶的表达

    作者:王惠琴;厉永建;孙卫民;田野苹;周正芳

    目的:检测人外周血T细胞(PBT)在不同刺激时蛋氨酸腺苷转移酶(MAT) mRNA的表达和细胞内MAT活性的变化.方法:半定量PCR和MAT酶活性检测法.结果:人PBT只表达MAT-Ⅱ.经IL-2、PHA和抗CD3抗体刺激后,人PBT MAT-Ⅱ mRNA的表达分别增加(8.9±2.1)、(7.7±1.9)和(8.0±1.8)倍,表达高峰分别出现在刺激后8、4和8 h;MAT-Ⅱ活性在48 h内持续升高,分别是未刺激时的4、3.9和3.3倍.S-腺苷蛋氨酸(SAM)能低水平增加人T细胞产生的IL-2和IFN,0.1 mg/ml SAM能反馈抑制PHA和抗CD3抗体诱导的MAT-Ⅱ的表达和活性,以及PHA和抗CD3抗体诱导的IL-2和IFN产生,但对细胞增殖无影响.结论:MAT参与T细胞的活化过程,大剂量SAM可能通过对细胞内物质的过甲基化抑制PHA和抗CD3抗体介导的T细胞活化.

  • 人CD38分子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温新宇;舒翠玲;黎燕;戚中田;沈倍奋

    目的:克隆并表达人CD38抗原分子的全长cDNA.方法:采用RT-PCR法,从高表达CD38抗原的Daudi细胞系中克隆出CD38全长cDNA并将其插入pGEM-T载体中,重新设计引物,引入酶切位点,二次PCR;从重组pGEMT载体上扩增CD38抗原分子的cDNA编码序列,再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用脂质体法转染COS7细胞.用免疫荧光及APAAP方法检测CD38抗原的表达.结果:克隆的CD38抗原的全长cDNA,经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表明,其序列与文献报道完全一致.免疫荧光及APAAP方法检测表明,CD38抗原分子在COS7细胞中获得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CD38真核表达载体,并在COS7细胞中获得表达,对研究CD38分子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2例无手术死亡临床报告

    作者:徐志云;张宝仁;邹良建;郎希龙;韩林;梅举;陈和忠

    目的:报告2000年5月至2002年6月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102例无手术死亡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02例冠心病患者施行OPCAB,占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手术的46%,年龄38~81岁,平均63.7岁.有心肌梗死史41例,糖尿病史29例,肾功能不全史12例,脑卒中史12例,慢性肺疾患11例.既往曾行冠脉内支架术21例.左室射血分数≤45%者21例.平均每例行旁路移植2.7支.结果:全组无早、晚期死亡.无围术期心梗、呼吸衰竭和肾功能衰竭;早期气管插管拔除率为94%;18%的患者未输血;术后心绞痛复发2例.结论:OPCAB安全、有效,可减少相应并发症,避免常规CABG新造成的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正确掌握OPCAB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技术和围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 黑素瘤抗原-a基因在煤焦沥青烟气诱发小鼠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巴月;吴逸明;周小山

    目的:探讨煤焦沥青(CTP)烟气诱发小鼠肺癌组织中黑素瘤抗原-a(mage-a)基因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CTP烟气诱发小鼠肺癌,提取癌组织中RNA,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mage-a mRNA表达情况进行研究;pUC18质粒克隆,大肠杆菌DH5α转化;PE-377 DNA测序仪对2个阳性克隆中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实验组29只小中8只诱发出肺癌中,有5只癌组织mage-a mRNA表达阳性(5/8);相应的癌旁组织均未表达。DNA序列测定证明扩增产物中目的基因片段均为mage-a cDNA序列.结论小鼠肺癌组织中mage-a cDNA呈高比例表达,CTP烟气诱发小鼠肺癌可能是MAGE-A抗原肺癌免疫治疗的理想模型.

  • 雌激素替代治疗对卵巢切除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玉山;镐英杰;陈凤苞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代谢性骨病,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1].随着人口老龄化,OP的发病人数逐年上升,约有1/3的OP患者经受着骨折的痛苦,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预防和治疗尚有困难.

  • Sandwich补片无张力修补马鞍疝(附9例报道)

    作者:何天霖;周颖奇;曹贵松;胡先贵

    同侧腹股沟斜疝和直疝并存时,两者的疝囊分别在腹壁下动脉内、外侧突出,形似马鞍,故取名为马鞍疝.它具有疝囊大、腹壁缺损大等特点,故传统修补术后易复发,不适当的人工补片异物感强、术后并发症多.我们总结9例手术经验和近期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 内蒙古高原武警战士越野赛后呕血25例分析

    作者:武棣节;韩金焰

    武警战士入伍后必须经过严格和系统的军事训练,特别是负重后5 km越野赛是每年新兵不可缺少的测试项目.内蒙高原寒区特殊环境下的越野赛,引起少数战士赛后呕血,已成为新兵训练医疗保障的重点内容之一.

  • 小鼠受精卵显微操作方法的改进

    作者:李建秀;胡卫江;胡以平

    目的:改进小鼠受精卵显微操作方法,提高小鼠受精卵的存活率、假孕母鼠生产率及得仔率.方法:以一定长度大小及浓度的DNA片段为材料,分别进行常规及改进的显微操作后,统计分析受精卵存活率、假孕母鼠生产率及得仔率.结果:经改进后缩短操作时间的显微操作法与常规显微操作法相比,小鼠受精卵的存活率由60.3%提高至79.5%、假孕母鼠生产率由35.7%提高至56.8%、得仔率由10.1%提高至14.1%,均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改进的显微操作法可推广应用于常规的转基因小鼠制备.

  • 多发性骨髓瘤80例临床分析

    作者:袁育青;许小平;宋献民;杨建民;章卫平;许燕群;王健民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增殖性浆细胞疾病,以中老年多见,临床表现多样化,治疗效果较差,迄今仍被视为难以治愈的疾病.长海医院血液科自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收治MM 80例,现对其中72例采用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者进行疗效比较.

  • 中国人先天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膜骨架4.1蛋白电泳变异型

    作者:李津婴;叶煦亭;黄正霞;许燕群;韩凤来;万树栋

    目的:鉴定中国人先天性溶血性贫血(溶贫)红细胞膜4.1蛋白(band 4.1)电泳变异类型.方法:以普通显微镜、相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25例溶贫患者红细胞形态学变化.以4%~15% 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作红细胞膜蛋白定性定量分析.结果:(1)25例红细胞形态学异常溶贫患者中,band 4.1定性定量改变者11例(44%).(2)Band 4.1电泳变异型:①4.1a/b亚基同时缺陷;②4.1a亚基缺陷,a/b亚基相对含量比值倒置(患者0.65~1.20,正常对照1.87±0.22);③4.1a亚基部分缺失伴异常区带(相对分子质量70 000、62 000、48 000);④4.1a亚基完全缺失伴74 000异常区带.(3)除了band 4.1a完全缺失者为筛孔状红细胞形态变化以外,其他电泳变异型与细胞形态学变化无明显对应关系.结论:Band 4.1缺陷不仅可以导致红细胞椭圆形变和球形变,还可导致其他形态改变如筛孔形状.除了spectrin、band 3 以外,band 4.1缺陷是中国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另一种常见病因,而欧美国家为ankyrin缺乏,在日本更常见band 4.2缺乏.Band 4.1a完全缺失和部分缺失伴异常区带电泳型未见于国外文献报道.结果提示,HS的主要病因和band 4.1变异型差异可能与种族不同有关.

  • 批量快速测定法测定标志基因为GFP的重组病毒滴度

    作者:江千里;王健民;温丽敏;江汕;周虹

    基因治疗若要走向临床,由于每批重组病毒间的差异可能很大,务必要建立一套简便实用的病毒滴度监控方法.而目前病毒(尤其是逆转录病毒)的滴度测定耗时费力[1,2],或由于检测成本高而流于形式.我们建立了一套适合大批量、快速测定重组逆转录病毒(RV)、腺病毒(AV)等滴度的方法,现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志基因为例,报告如下.

  • 白血病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莉;许小平;王健民

    化学治疗(化疗)一直是白血病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新的化疗药物不断涌现,化疗方案不断更新,然而白血病总的完全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仍然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是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多药耐药(MDR).本文就白血病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不典型慢粒急淋变缓解后急单变一例报告

    作者:黄正霞;许燕群;李津婴;龚胜蓝;沈琪;周桂梅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因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增高,伴双手指关节痛50 d,于2000年9月22日入院.体检:体温38.6℃,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淤点、淤斑,皮肤无皮疹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心率84次/min,节律整齐,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音,肝、脾肋下未及;血常规:Hb 121 g/L,RBC 4.9×1012/L, WBC 22.2×109/L,分类N 0.87、L 0.08、M 0.05,PLT 223×109/L.

  • 裸鼠高致瘤性人白血病细胞系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

    作者:吕书晴;许小平;夏放;李瑶;应康;毛裕民

    目的:探索K562和K562-n细胞在裸鼠体内致瘤性不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K562细胞和K562-n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K562-n细胞中表达上调的与白血病及其他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包括如dek基因和DP1基因(结肠直肠多发性息肉病位点基因).许多肿瘤抑制基因或包含潜在的肿瘤抑制基因的序列在K562-n细胞中表达下降,如染色体12p13序列(U47924).锌指蛋白127-Xp基因和锌指蛋白198基因,prohibitin 基因、DNF15s2基因、hMSH2基因(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基因,为碱基错配修复基因)、环孢素受体基因.结论:K562-n细胞的裸鼠高致瘤特性与一系列癌基因的表达上调和抑癌基因的表达下调有关.

  • 逆转录病毒载体中正向插入内含子片段对表达人凝血因子Ⅸ的作用

    作者:王健民;侯军

    目的:探讨人凝血因子Ⅸ(FⅨ)内含子1片段正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对骨骼肌细胞表达FⅨ的影响.方法:将含FⅨ内含子1片段的FⅨ微小基因Ⅸm1和Ⅸm2正向插入LⅨSN逆转录病毒载体的BamHⅠ位点,取代FⅨ cDNA, 获得Ⅸm1SN和LⅨm2SN载体,在小鼠成肌细胞进行瞬时和稳定表达试验.结果:LⅨm1SN的Ⅸm2SN 载体的病毒滴度、在成肌细胞中瞬时表达和稳定表达FⅨ的水平,均比不含内含子的LⅨSN增高1~2倍,小部分病毒RNA中的内含子在包装细胞中未被剪接去除而转入了靶细胞.结论:人FⅨ内含子1片段正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对提高病毒滴度和FⅨ的表达水平有一定作用.

  • 无血缘关系供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宋献民;王健民;侯军;杨均仪;杨颖;丁晓勤;龚胜蓝

    目的:观察无血缘关系供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白血病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用HLA配型完全相合的无关供体移植治疗白血病3例.预处理方案为:例1采用环磷酰胺(CTX)+全身照射(TBI);例2采用CTX+TBI+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例3采用CTX+TBI+ATG+依托泊苷(VP16).3例患者输入单个核细胞数(/kg)分别为5.90×108、6.43×108和6.01×108,CD34+细胞(/kg)分别为6.34×106、2.62×106和2.30×106;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霉酚酸酯(MMF)联合环孢素A(CsA)和短程甲氨蝶呤(MTX)方案.结果:3例患者均顺利造血重建,无1例发生Ⅱ度或Ⅱ度以上急性GVHD;例1患者移植后180 d细胞遗传学复发,停用CsA后2个月Ph染色体消失,且出现局限性慢性GVHD;例2患者移植后220 d出现局限性慢性GVHD;例3患者移植后300 d有复发趋势,停用CsA 2周后完全缓解.结论:无关供体PBSCT可用于治疗白血病;MMF联合CsA和短程MTX可用于预防无关供体移植急性GVHD的发生.

  • 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临床研究

    作者:章卫平;王健民;童书鹏;宋献民;钱宝华;周虹;李红梅;丁晓勤

    目的:探讨造血生长因子(HGFs)对健康供者外周血干细胞(PBSC)的动员作用,并比较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单用及G-CSF联合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动员效果.方法:52例健康供者分成G-CSF单用组(34例)及与GM-CSF合用组(18例),分别采用G-CSF(5 μg·kg-1·d-1)及G-CSF(3 μg·kg-1·d-1)+GM-CSF(2 μg·kg-1·d-1),连续皮下注射5~6 d动员,采集PBSC.动员前后动态检测外周血及采集物MNC、CD34+细胞、CFU-GM计数.52例血液病患者接受上述供体动员之PBSC并行异基因PBSC移植(Allo-PBSCT).结果:动员后CD34+细胞及CFU-GM分别较动员前增加10.83及8.7倍,并在第5~6天达到高峰;G-CSF单用及与GM-CSF合用均可有效动员CD34+细胞和CFU-GM,但合用较单用更有效(P<0.05);所有患者接受Allo-PBSCT后均满意获得造血重建;随访观察至今应用HGFs对健康供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小剂量G-CSF单用和与GM-CSF合用均能安全、有效动员健康供者PBSC,但以合用更为有效.

  •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出血性膀胱炎的病因与防治

    作者:郭超;章卫平;王健民;倪雄;丁晓勤

    目的:观察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中出血性膀胱炎(HC)的发病情况,探讨其发病原因及防治效果.方法:1996年5月至2002年5月采用PBSCT治疗各类血液病80例,其中异基因移植50例,自体移植30例.预处理方案为CTX 120 mg/kg(+VP16 20 mg/kg)+TBI 6.5~8.0 Gy.HC的预防随机分成2组:A组(38例)采用常规水化、碱化;B组(42例)在常规水化、碱化基础上加用美司钠,用法为CTX后0、4、8 h各静推1次,每次剂量为每日CTX总量的20%.结果:80例患者中共有10例出现HC(12.5%),均为迟发性,Ⅰ度5例,Ⅱ度4例,Ⅲ度1例.A组有8例出现HC(21.1%);B组仅有2例HC(4.8%,P<0.05);异基因移植组有9/50出现HC(18.0%),自体移植组仅有1/30(3.3%,P<0.05);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阳性组出现HC为7/20(35.0%),而阴性组仅为2/30(6.7%,P<0.05).5例病毒感染者中3例发生HC.治疗上除充分补液、碱化尿液和加强利尿外,加用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Lipo PGE1),有病毒感染者予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治疗.全部病例经上述处理均获痊愈.结论:HC的发生除CTX等药物损害外,还与GVHD及病毒感染有关;在常规水化、碱化基础上加用美司钠可有效降低HC发病率;HC的治疗除水化、碱化及利尿外,加用Lipo PGE1或予抗病毒治疗可能有效.

  • CD34+细胞分选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邱慧颖;王健民

    CD34+细胞分选可有效去除T细胞,显著降低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及严重度,对于植入率及疾病复发率无不良影响.随着CD34+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深入及其分离纯化技术的成熟,CD34+细胞分选和移植的应用日益广泛,在拓宽供体来源(HLA不全相合或半相合移植)以及提高无关供体移植安全性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就有关CD34+细胞移植中免疫活性细胞数量与移植效果、G-CSF(GM-CSF)和供体淋巴细胞输注的应用、移植并发症以及HLA半相合CD34+细胞移植等问题作一综述.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几个重要问题

    作者:王健民

    近年来,干细胞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数次被Science杂志列入世界十大科技进展.造血干细胞作为研究早、为深入的成体干细胞,其临床应用已有40余年的历史,美国的Thomas教授因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理论和技术方面的开拓性贡献,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20世纪90年代以来,HSCT技术飞速进展,更为安全有效,病例数迅速增加,已成为当今治愈多种良、恶性血液病与遗传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受益病种还在不断扩大,比如某些实体肿瘤和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1].

  • 初发急性白血病364例外周血象变化的特点

    作者:龚胜蓝;许燕群;黄正霞;万树栋;王健民

    急性白血病(A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大量的白血病细胞可广泛浸润,并进入周围血液,导致外周血象发生相应改变,并出现不等量的白血病细胞.本文对1994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院血液科实验室确诊的364例初发AL患者的外周血象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合骨髓象的变化,观察各型的外周血象特点,以探讨AL分型与血象的关系.

  • 初发急性白血病难治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居小萍;许小平;侯军;许晓巍;龚胜蓝;倪雄;王健民

    目的:研究初发急性白血病(AL)难治的相关因素,提高初发AL的早期完全缓解(CR)率.方法:对初发难治AL患者从FAB分型、外周血常规、骨髓白血病细胞和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135例初发AL中36例经2个疗程化疗未达CR,难治率为26.7%.从FAB分型来看,M4和M5转化为难治性AL比率较高,分别为47.1%、41.6%.外周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和白血病细胞百分率对疗效的影响较大,而血红蛋白、血小板和骨髓白血病细胞百分率在难治组和非难治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第1疗程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难治组显著高于非难治组,而33.3%患者诱导缓解的化疗剂量低于标准剂量.结论:M4和M5型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白血病细胞百分率增高以及化疗剂量不足是造成初发AL难治的重要因素.

  •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监测环孢素A血浓度的临床意义

    作者:钱雅静;章卫平;王健民;童书鹏;江千里;倪雄;丁晓勤

    环孢素A(CsA)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器官移植,是目前预防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主要的免疫抑制剂.但是由于CsA的吸收和代谢在个体间差异很大,因而临床使用中的主要困难是难以确定一个合适的治疗范围(治疗窗),产生佳免疫抑制同时又不出现中毒.本文旨在探讨CsA的佳谷浓度,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 裸鼠高致瘤性人白血病细胞系染色体核型分析

    作者:许小平;吕书晴;史剑慧;许荣

    目的:探讨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n和HL60-n在裸鼠体内高致瘤性的细胞遗传学机制.方法:对裸鼠体内致瘤性不同的K562细胞、K562-n细胞及其衍生的各克隆株和HL-60细胞、HL60-n细胞及其衍生的各克隆株,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K562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范围为44~71,干系核型为亚三倍体,染色体众数为62±2;裸鼠高致瘤性K562-n细胞系,干系为近二倍体细胞,染色体众数为46;分析比较致瘤性不同的K562、K562-n细胞及其无致瘤性克隆株K562-n/A的核型,发现1、2、11、12、16、18、20、21、22等染色体的改变与K562-n细胞系的致瘤性增高有关.HL-60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范围为38~71,干系为近二倍体细胞,染色体众数为45±1;裸鼠高致瘤性HL60-n细胞系,干系核型转变为近三倍体,其染色体众数为63±1,HL60-n细胞系衍生的HL60-A、HL60-B、HL60-E、HL60-F各克隆株也都是近三倍体;分析比较HL-60细胞系及HL60-n细胞系不同致瘤性克隆株的染色体核型变化,发现Mar 3、19、21、22、5号等染色体的变化与HL60-n细胞的高致瘤性相关.结论:K562-n、HL60-n细胞系致瘤性的增高涉及多条染色体的复杂变化.

  • 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的初步分析

    作者:王健民;侯军;许小平;楼敬伟;高磊;居小萍;宋献民;闵碧荷

    近年来急、慢性白血病尤其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进展迅速.我们于2001年10月至2002年2月应用新基因产物靶向性药物格列卫(glivec,STI571)对36例急、慢性患者进行了治疗,初步结果分析如下.

  • 原发性IgA·λ型浆细胞白血病一例报告

    作者:沈琪;宋献民;黄正霞;侯军;王健民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因乏力、盗汗3个月余,发热、齿龈出血1周于2002年2月27日入院.患者于2001年11月起出现乏力、明显盗汗,逐渐加重,入院前1周出现发热,间断齿龈出血,量多、不易自止,无骨痛、黑便.

  • 脐血CD34+细胞高效分选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龚胜蓝;周虹;王健民;江千里

    CD34+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和早期的祖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体外扩增培养及基因治疗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但其仅占正常成人外周血的0.05%~0.2%、骨髓的0.5%~3%和脐血的0.1%~0.5%,因此CD34+细胞分选技术越来越重要.通过长时期的摸索,本实验室建立了一套高效的脐血CD34+细胞分选富集技术,并成功地分选了180份脐血样本.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合并胃窦低分化腺癌一例报告

    作者:许小平;许燕群;冯曹波;章卫平;王健民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9岁.因发热、乏力半个月于2000年3月4日入院.患者半个月前因受凉出现发热、咳嗽、咳白色痰,体温38.5℃,乏力、胸闷、腹胀、纳差,在外院抗感染治疗无好转,体温升至39.1℃,伴牙龈出血、头昏.

  •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附50例临床报告)

    作者:王健民;章卫平;宋献民;楼敬伟;童书鹏;杨建民;闵碧荷;李红梅;丁晓勤;钱宝华;肖作平

    目的:评价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白血病的疗效,同时比较ABO血型相合与不相合移植以及两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方法:用Allo-PBSCT治疗白血病50例(急性29例,慢性21例),其中ABO血型相合30例,不相合20例.PBSC动员采用G-CSF或G-CSF+GM-CSF皮下注射5 d;预处理采用CTX+VP16+TBI或CTX+TBI方案;GVHD预防采用常规环孢素A(CsA)+短程甲氨蝶呤(MTX)和霉酚酸酯(MMF)联合CsA+短程MTX两种方案.结果:本组患者经Allo-PBSCT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ABO血型相合移植与不相合移植比较,后者血红蛋白恢复较慢(P<0.05),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两者无差异(P>0.05).本组发生aGVHD 20例(40%),其中Ⅱ度以上9例(18%).生存6个月以上者发生cGVHD 22例(66.67%),其中广泛性11例(33.33%).MMF联合CsA和MTX方案与常规CsA联合MTX方案相比,前者可减少aGVHD发生率(P<0.05),虽两者cGVHD总发生率无差异(P>0.05),但前者广泛性cGVHD明显减少(P<0.05);本组患者中位随访30个月存活33例,移植后3年无病生存率为66%;GVHD合并感染和间质性肺炎是主要死因.结论:ABO血型不合不影响移植,但移植后血红蛋白恢复较慢;Allo-PBSCT中aGVHD发生率并不高,但cGVHD发生率明显升高;MMF联合CsA和MTX方案预防GVHD较常规CsA联合MTX方案为优.

  •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楼敬伟;王健民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主要后期并发症之一,随着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及供体淋巴细胞输注等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cGVHD已日益成为影响移植后期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免疫抑制治疗疗效差、并发症多,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包括霉酚酸酯、雷帕霉素(rapamycina)、infliximab等在内的大量新型免疫抑制剂及其不同组合的应用,以及体外光照免疫疗法等新疗法的开展, cGVHD的临床治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为终治愈该并发症带来了希望.

  •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卫生经济学分析

    作者:倪雄;王健民;章卫平;许小平;宋献民;侯军;童书鹏;闵碧荷

    目的:评估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与卫生经济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组)病例资料,另对应每例患者各选取2例常规化疗病例(化疗组)作对照,比较两组病例的预后及经济费用.结果:移植组3年生存率、复发率分别为(65.3±12.4)%和(15.6±7.1)%,化疗组分别为(29.5±8.2)%和(67.2±5.8)%,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比较两组病例的3年治疗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计算成本效果比,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挽回1例死亡所耗费成本为48.7万元,明显低于常规化疗的67.4万元.结论: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疗效好,经济效率高.

  • 三种蒽环类药物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侯军;王健民;许小平;宋献民;居小萍;邱慧颖;童书鹏

    近年来对化疗药物及方案的深入研究明显提高了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我科1996年1月至2001年11月间治疗初发白血病近200例,完全缓解(CR)率年均保持在70%水平.本文选择其中分别应用蒽环类药物去甲氧柔红霉素(IDA)、米托蒽醌(MIT)、柔红霉素(DNR)联合阿糖胞苷(Ara-C)方案,连续2个疗程治疗的初发急性白血病和应用以上方案治疗的复发患者共96例,对其在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86例临床分析

    作者:丁忠奇;许小平;许燕群;王健民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是一组克隆性、异质性骨髓增生性疾病,长海医院血液科自1991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86例,现将其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治疗、转归及预后因素分析报告如下.

  • 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症基因变异型的研究

    作者:曹永彬;李津婴;闵碧荷;王健民;龚胜蓝

    目的:了解中国人红细胞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缺陷症的基因变异类型.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PCR-SSCP)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方法,分析上海地区8个PK缺陷症家系红细胞PK基因变异的情况.结果:在8例PK缺陷症家系中发现3个泳动变位片段,DNA直接测序证实3例均为错义点突变(cDNA 1330G→T、1339C→A、809G→C).结论:3个突变点分别位于PKLR基因第7和第10外显子,导致相应的氨基酸发生置换(443Ala→Ser、446Leu→Ile、270Arg→Pro),造成酶活力下降,红细胞糖酵解途径受阻,临床出现慢性溶血性贫血.

  • 嗜酸粒细胞白血病一例报告

    作者:费新红;许小平;居小萍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0岁,因腰骶部疼痛4个月余,伴肩痛1个月入院.曾按腰肌劳损、类风湿关节炎给予中药治疗,疗效不佳,于2001年10月22日因腰骶部疼痛就诊我院骨科,查血常规Hb 90 g/L, WBC 71.7×109/L,PLT 73×109/L,嗜酸粒细胞0.48.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