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Academic Journal of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이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0.7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8-879X
  • 国内刊号: 31-100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37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吴孟超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冲击疗法在狼疮性肾炎诱导治疗中的对照研究

    作者:陆福明;杨海春;匡鼎伟;马骥;朱彤莹;沈雯;顾勇;林善锬

    目的:比较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与间断性环磷酰胺(CTX)静脉冲击疗法对活动性狼疮肾炎(LN)的诱导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27例活动性LN患者分两组,12例予MMF 1.0~1.5 g/d为口服治疗(MMF组),15例行间断性CTX冲击治疗(0.75~1.0 g/m2,CTX组),两组均联合服用泼尼松.两组治疗前一般情况相似,治疗期6个月,随访相关指标并监测伴随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作重复肾活检.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身狼疮活动均明显受到控制.MMF组在尿蛋白下降、贫血改善、肾功能改善及抑制自身抗体程度方面均比CTX组更为明显.MMF组中9例重复肾活检示肾脏病理均有明显改善,CTX组中有2例重复肾活检示肾脏病理改善不佳.MM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TX组.结论:MMF联合激素在LN诱导治疗中比CTX冲击联合激素疗效更为突出,且伴随的不良反应较少.

  • 体外鼠肝灌注时胆酸对胆汁、谷氨酸脱氢酶和线粒体膜稳定性的影响(英文)

    作者:尤天庚;孔令山;Bhatti S;Guldutuna S;Imhoh M;Zimmer G;Leuschner U;吴孟超

    目的:探讨熊脱氧胆酸(UDCA)和鹅脱氧胆酸(CDCA)对胆汁分泌、谷氨酸脱氢酶(GLDH)和线粒体膜结构的作用,以及UDCA 的线粒体膜保护作用.方法:应用离体大鼠肝灌注技术,0.1~0.5 mmol/L胆酸灌注鼠肝,测定胆汁分泌及GLDH释放.分离鼠肝线粒体,自旋标记物插入线粒体膜,研究膜结构变化.结果:CDCA(0.1、0.3、0.5 mmol/L)可使胆汁分泌分别减少12%、77.25%和78.98%,明显增加GLDH释放达3、9和12倍,并增加线粒体膜的流动性;UDCA在0.3、0.5 mmol/L时可增加胆汁分泌达1.8倍和1.9倍,不影响GLDH和线粒体膜结构.预灌注UDCA可部分缓解CDCA引起的GLDH释放和胆汁分泌减少,稳定线粒体膜结构.结论:CDCA破坏线粒体膜和引起肝功能减退.UDCA可改善胆汁分泌,部分阻止CDCA对线粒体的损害.低浓度CDCA不损害肝功能.

  • 三磷酸腺苷诊断房室结双径路和隐匿性旁道的临床研究

    作者:高正山;张清;刘兵;王海昌;程何祥;李伟;李瑗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在窦性心律时诊断房室结双径路(AVNDP)和隐匿性旁道(AP)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4例拟行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患者,术前在窦律下,以初始剂量0.05 mg·kg-1及每次增加0.05 mg·kg-1的量多次快速静脉注射ATP,观察到预定的终点,并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RFCA后,复行同剂量ATP试验.结果:窦律ATP试验诊断AVNDP的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89.7%,诊断隐匿性AP的灵敏度为69%,特异度为94.3%.结论:窦律ATP试验对PSVT患者诊断AVNDP和隐匿性AP有较高的准确度,并可用于RFCA终点判定.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对正常NK细胞活性的抑制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文;刘彦;金志军;丁思绮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的腹腔液对自然杀伤(NK)细胞的作用,以及与腹腔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PG)含量的关系.方法:以HeLa细胞作为靶细胞,采用LDH释放法测定与EM患者腹腔液共同孵育后正常人血NK细胞活性的变化.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腹腔液中PG 和IL-6的含量.结果:在作用2 h时,非EM患者和EM患者腹腔液对正常人外周血NK细胞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37.1±18.9)%和(65.2±21.8)%,两者相差非常显著(P<0.01),抑制率与EM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602 3,P<0.05).延长腹腔液与淋巴细胞的作用时间,则对NK细胞活性的抑制率也随之升高.EM Ⅰ-Ⅱ期的患者腹腔液中IL-6含量为(0.61±0.47) 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43±0.39) μg/L(P<0.01),Ⅲ-Ⅳ期组[(0.49±0.36) μg/L]与对照组相似(P>0.05).腹腔液中IL-6的含量与其对NK细胞活性的抑制率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r=0.238, P>0.05).EM患者腹腔液中PGE2和PGF2α含量均明显升高,其中Ⅰ-Ⅱ期患者腹腔液对NK细胞抑制率与PGE2含量呈正相关(r=0.513, P<0.05);与PGF2α也呈正相关(r=0.425,P<0.05).结论:EM患者的腹腔液对NK细胞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Ⅰ-Ⅱ期患者腹腔液中PG的增高对NK活性的抑制起一定作用.

  • 炎症诱导性表达载体的表达特性

    作者:李泉;俞卫锋;黄晶;吕欣;张中军;王红阳;吴孟超

    目的:构建一种具有自控性的炎症诱导性表达载体,为探索符合临床实际的抗炎基因治疗新系统奠定基础.方法:(1)将对炎症敏感的SAA3启动子调控片段与报告基因CAT片段重组,构建炎症诱导性表达载体pSAA3/CAT;(2)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表达载体pSAA3/CAT转入体外培养细胞或动物体内,观察不同时间、不同剂量的炎性刺激时报告基因的表达变化,分析SAA3启动子体内外转录活性和炎症诱导性.结果:(1)阳离子脂质体包裹表达质粒可以有效地转染肝源性细胞SMMC-7721和单核细胞源性细胞U937,经活化后的U937细胞可迅速表达CAT,6 h启动,24 h达峰值,72 h渐降至基础水平.(2)腹腔注射脂质体包裹DNA可有效转染外源报告基因CAT在体内表达;LPS活化的基因转染小鼠肝脏中的CAT表达与一次典型的急性反应时间一致,鼠肝CAT表达水平与LPS有显著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初步建立了一种具有自控性的有效抗炎基因治疗新系统.

  • 风湿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血浆环核苷酸水平的变化

    作者:叶江洪;姚梅芳;朱家麟;徐美英;冯正康

    目的:研究风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血浆环核苷酸水平的变化及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风心病患者肺动脉血浆中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的水平,用PA漂浮导管和HP监护系统进行血流动力学测定.结果:风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血浆中环核苷酸(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水平均显著增加, 血浆环核苷酸水平与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肺毛细血管楔压、心排指数等密切相关.结论:血浆环核苷酸水平增高是风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病理生理特征之一,环核苷酸作为第二信使可能在风心病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 云南狗牙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罗新根;陈海生;张卫东;徐一新;黄矛;刘杰;刘文庸;姜涛;田靓

    目的:研究夹竹桃科植物云南狗牙花(Ervatamia yunannensis Tsiang.)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后,再用不同溶剂萃取,将石油醚及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以硅胶低压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单体化合物,应用化学反应和光谱(IR, MS, 1HNMR, 13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共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nyl acetate,Ⅰ)、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 Ⅱ)、β-谷甾醇(β-sitosterol, Ⅲ)、丁香树脂酚(syringaresinol,Ⅳ)、松脂酚(pinoresinol, Ⅴ)、胡萝卜苷(β-sito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 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Ⅳ、Ⅴ、Ⅵ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Ⅳ、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结构类型.

  • 醋酸地塞米松双层缓释贴膜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作者:刘国勤;马晓蓬;宋培智;刘海英;侯惠民;贺芬

    目的:评价醋酸地塞米松双层缓释贴膜的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该贴膜分别进行细胞毒性实验、溶血实验、急性毒性实验(小鼠)和口腔粘膜刺激实验(新西兰白兔).结果:该贴膜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无毒;溶血率为0.46%;口腔粘膜刺激实验结果,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醋酸地塞米松双层贴膜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 脱氢皮质酮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

    作者:万顺伦;孙刚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的代谢产物11-脱氢皮质酮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 、放射性酶活性测定及MTT染色测定法进行实验.结果:Western blotting 和放射性酶活性测定均证明了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内存在使11-脱氢皮质酮转化为皮质酮的酶,即Ⅰ型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1).11-脱氢皮质酮能够促进11β-HSD1蛋白的表达.细胞存活实验表明:11-脱氢皮质酮(10-6 mol/L)可对无血清DMEM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产生损伤作用,此作用不仅可为11β-HSD1抑制剂甘珀酸(carbenoxolone,CBX) 所阻断,还能为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拮抗剂阻断,但不能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MR)拮抗剂所阻断.结论:11-脱氢皮质酮能够对大鼠海马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此毒性作用是由11β-HSD1参与并由GR受体介导的.11-脱氢皮质酮使11β-HSD1蛋白表达增加,又反过来促进11-脱氢皮质酮向皮质酮的转化,此正反馈作用可能在应激性迟发性神经元死亡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 单向释药双层缓释贴膜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国勤;马晓蓬;宋培智;刘海英;侯惠民;贺芬

    目的:考察醋酸地塞米松双层缓释贴膜对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收集1998年6月至2001年9月复发性口疮344例(含对照组114例)、扁平苔藓193例(含对照组68例)、放射性粘膜炎130例(含对照组49例),共667例(含对照组231例).采用随机单盲法以醋酸地塞米松双层贴膜A(治疗组)和安慰片B(对照组)进行临床验证.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该贴膜用于治疗口腔溃疡,临床疗效非常显著.

  • TNF-α和IL-10基因多态性预测肾移植效果的临床研究

    作者:吕铁明;谭建明;欧良明

    目的:探讨TNF-α和IL-10基因多态性预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126例肾移植患者进行TNF-α和IL-10基因型检测.结果: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TNF-α为高分泌基因型的患者显著高于低分泌基因型者(P<0.01);IL-10为高分泌基因型的患者显著高于低分泌基因型者(P<0.05);TNF-α与IL-10均为高分泌基因型的患者比所有其他基因型组合者高(P<0.01),TNF-α与IL-10均为低分泌基因型患者比所有其他基因型组合者低(P<0.05).结论:常规检测TNF-α和IL-10基因多态性对于预测移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原位肝脏移植供肝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瑜;高毅;王烈;赵明;汪爽;潘明新;邓凡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移植供肝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未行肝移植术)、肝移植组(B组)和缺血预处理肝移植组(C组),术后检测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肝组织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各组肝脏组织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术后B组血清ALT、AST、LDH活性及供肝组织MDA含量显著高于A组,而C组升高不明显,并且随着缺血预处理次数增加而递减; B组供肝组织中ATP和SOD含量显著低于A组,而C组降低不明显,并且随着缺血预处理次数增加而接近A组含量.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表明,与B组比较,C组供肝组织细胞结构改变较小.结论: 适当的缺血预处理可以减轻大鼠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增强对供肝的细胞保护作用.

  • 胸腺素α原的生物学活性及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

    作者:邱磊;郭葆玉;苗红;道书艳;张冉;袁鹏群;杨旭

    目的:对一个新的胸腺素α原 (human prothymosinα,ProTα)进行生物学活性研究及基因表达谱分析.方法:用体外刺激小鼠脾细胞增殖进行实验及ELISA法检测ProTα对IL-2和 TNF-α的诱导分泌作用,并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其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ProTα对小鼠脾细胞有明显的促进增殖作用,对IL-2和 TNF-α有明显的诱导分泌作用(P<0.01).基因芯片研究发现ProTα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淋巴细胞抗原6复合体、增殖相关基因A等的表达有上调作用.结论:该新型ProTα在体外实验中有免疫调节活性,并诱导一些基因的表达.

  • 抑郁症大鼠各脑区甘丙肽含量的变化及盐酸氟西汀对其的影响

    作者:郑兴东;王雪琦;高霄飞;赵小林;由振东;路长林;何成

    目的:探讨甘丙肽(GAL)在大鼠实验性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应用Open-field法观察大鼠行为,放射免疫分析测定实验大鼠各脑区GAL含量;并观察腹腔注射盐酸氟西汀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行为及各脑区GAL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大鼠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均显著减少,血浆、下丘脑、海马、颞叶、顶叶前脑的GAL含量均显著下降.腹腔注射盐酸氟西汀后,可显著改善实验性抑郁症大鼠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升高其海马和前脑GAL的含量.结论:海马和前脑中的GAL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并可能与盐酸氟西汀的抗抑郁作用有关.

  • 骨内和外周静脉途径进行高渗盐液复苏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梅;姚梅芳

    目的:观察骨内输液(IO)和高渗盐液结合在失血性休克复苏时的效果.方法:利用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分为IO组和外周静脉(PIV)组,对两组间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心率、生化、动脉血气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O输入高渗盐液复苏失血性休克的途径和PIV途径的疗效相似.结论:IO和高渗盐液复苏的结合完全可以达到失血性休克复苏急救的要求.

  • 栓塞硬化联合激素注射治疗K-M综合征

    作者:欧阳天祥;邢新;李军辉;郝岚;刘军;郭恩覃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Kasabach-Merritt(K-M)综合征的方法.方法:先用无水乙醇栓塞瘤体回流静脉,再注入得宝松(丙酸倍他米松+倍他米松磷酸酯二钠)明矾混合液作硬化处理.结果:2例K-M综合征患儿,经一次注射治疗,7 d后血小板恢复正常,随访1~2年,瘤体逐渐消退,疗效稳定.结论:栓塞硬化可闭塞血管瘤的异常通道,减少血管瘤对血小板的过滤捕获作用,使激素局部作用持久,促使血管瘤从增殖转化为消退.

  • 幽门螺杆菌液体培养的研究

    作者:杜奕奇;许国铭;屠振兴;李兆申;龚燕芳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幽门螺杆菌(Hp)大量扩增并提取致空泡变性细胞毒素(VacA)的液体培养方法.方法:采用TSB及MHB培养液,加入小牛血清(FBS)或环糊精(CD)作为支持剂,比较其对Hp的扩增效果及上清中空泡毒素活性的差异.结果:TSB+CD组Hp平均扩增速度及菌体湿重与TSB+FBS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二者均显著高于MHB培养液组(P<0.01).TSB+CD组上清蛋白浓度为(2.44±0.39) mg/ml,显著高于MHB+CD组.TSB培养液组浓缩上清具有明显的空泡毒性,且蛋白电泳可见相对分子质量为95 000的VacA,而MHB培养液组无空泡毒性.结论:以TSB为培养液,加入适量的CD作为支持剂,在不损失VacA活性的前提下,可明显增加浓缩上清液中的蛋白纯度,是大量提取和制备Hp VacA蛋白理想的液体培养方法.

  • 陆皂苷甲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肖振宇;郑钦岳;郑向民;程明和;易杨华

    目的:研究商陆皂苷甲(EsA)对小鼠胸腺细胞的凋亡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电镜、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三种分析方法,测定EsA对小鼠胸腺细胞的凋亡效应的影响.结果:EsA在2.5~10 μg/ml的浓度范围内,对小鼠胸腺细胞自发出现的细胞凋亡无影响,但能显著地促进ConA活化的胸腺细胞的凋亡.结论:EsA有促进ConA活化的胸腺细胞凋亡的作用,显示商陆皂苷甲对细胞免疫有调节作用.

  • 芬太尼-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对PETCO2的影响

    作者:蒯建科;张新建;张凤林;梁韶军

    芬太尼-利多卡因合剂用于硬膜外麻醉可以增强利多卡因的麻醉效果,抑制手术操作引起的牵拉反应[1] ,同时可以提供术后较长时间的镇痛.但较大剂量的芬太尼对呼吸可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2,3].本文对168例行芬太尼-利多卡因合剂硬膜外麻醉的患者在麻醉前、术中及术后1~2 h的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 中耳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原因分析

    作者:袁伟;孙建军;李厚恩;刘阳;林勇生

    开放式乳突手术是目前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常用术式,术后不干耳的问题仍较突出,其发生率国外文献报道为6%~7%[1],国内约为11.7%[2].为探讨中耳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提高分期鼓室成型术一期手术的干耳率,我科自1990年1月至2000年8月共施行中耳乳突再手术86例,其中64例为乳突再根治术,22例为分期鼓室成型术Ⅱ期手术,根据手术所见,分析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原因和防治措施,现报告如下.

  • 134例霉菌性食管炎的临床及内镜分析

    作者:朱龚萍;周旋光

    随着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霉菌性食管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文对2000年4月至2001年8月在我院门诊行胃镜检查时发现的134例霉菌性食管炎(占同期进行胃镜检查2850例的4.7%)进行临床及内镜分析,现报告如下.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少见并发症

    作者:王毅;胡志前;吴德敬;王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包括胆道损伤、胆瘘、出血、消化道损伤等,而胸腔积液、肝包膜下积液等并发症则少见报道.本文就我院自1992年4月至2001年9月间共进行30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发生的7例(0.23%)胸腔积液、肝包膜下积液等少见并发症进行总结,探讨和分析了这些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原因及预防和治疗措施.

  • Annexin32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高拷贝转化子的快速筛选

    作者:杨湘越;武圣明;陈蕊雯;孙树汉

    Annexin家族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现的一类钙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内,迄今为止已发现31个annexin亚家族.

  • 面瘫的病程和外科治疗时机与预后的关系(附38例分析)

    作者:林顺涨;王锦玲;孙爱华;范静平;彭玉成;郎军添;赵舒薇

    有关面瘫病程和外科治疗时机与预后的关系的文献报道很少。我们对1992年8月至2001年11月之间接受外科治疗的38例面瘫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 霉酚酸酯联合泼尼松治疗早期膜性肾病(附10例报告)

    作者:李明旭;王述平;王辉军;张志勇;周春华

    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已普遍用于器官移植后的抗排斥反应,近年来开始用于免疫性肾小球疾病的治疗[1],但对于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报道较多,对于早期膜性肾病的疗效则报道较少.本文总结了用MMF治疗10例早期膜性肾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 加味人参桂枝汤治疗化疗不良反应

    作者:夏爱军;匡筱;曾和平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常规化疗有恶心、呕吐、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往往使患者因不能耐受而无法顺利完成治疗计划,达不到治疗目的.临床上常用5-HT3受体拮抗剂治疗恶心、呕吐,用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白细胞下降和血小板减少,但高昂的治疗费用令许多患者无法承受.1999年以来我们用中药加味人参桂枝汤经辩证和对症加减治疗部分化疗患者,对患者体征和血小板、白细胞、T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进行观察、检测,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心钠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尹宗涛;张仁福;王军;高文根;谭丽丽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取代传统改良Fontan手术成为复杂心脏畸形的终姑息性治疗手段,临床应用仅10余年.该手术对一些主要由右心系统产生、分泌的循环激素的确切影响为临床所关注[1].至今国内尚未见该手术方式对心钠素(ANP)分泌长期影响的报道,本研究通过对13例心外管道TCPC手术患者的随访观察,探讨了血浆ANP含量变化及其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相互关系.

  • 肝尾状叶切除术大量气栓致心跳骤停成功救治一例报告

    作者:纪筠;杨立群;俞卫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持续性隐胀痛1周,于2001年12月22日入院.查体:肝右锁骨中线肋下4 cm,剑突下5 cm,质中,表面光滑,无结节,无压痛,上界位于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肝区无叩痛;脾肋下未及.B超示肝尾状叶占位(131 mm×126 mm×117 mm).CT示肝明显增大,尾状叶处有不均质的低密度影,边界软清,大小为120 mm×130 mm,呈类圆形,并有假包膜形成,上腔静脉受压向外侧推移,部分胰腺受压,且与肿瘤边界不清晰,增强后见肿瘤早期不均匀强化,中央坏死区未见强化;脾轻度增大,后腹膜内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诊断为:(1)原发性肝癌(尾状叶);(2)肝炎后肝硬化.于2001年12月26日在全麻复合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肝尾状叶切除术.

  • 肝切除术治疗恶性肿瘤的体会(附30例报告)

    作者:叶建军;彭立瑞;张秀山;林川

    肝切除术现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肝胆系统疾病的治疗,我院自1996年以来共施行各种肝切除术30例,现报告如下.

  • 腹腔镜下带血管蒂回肠段移植阴道成形术(附2例报告)

    作者:赵耀忠;仇明;江道振;林子豪;江华;丁尔迅;朱晓海;陈敏亮;章建林

    目的:探索在腹腔镜下行带血管蒂回肠段移植再造阴道的新方法.方法:应用腹腔镜引导,配合使用超声刀、线形切割器,不开腹完成肠系膜分离、回肠段切取、肠端吻合、回肠段下拉移植阴道成形.结果:随访3~4个月,移植肠段成活良好,再造阴道无明显挛缩,黏膜红润,功能和形态恢复基本达到生理要求,供区无继发性畸形和功能影响.结论:腹腔镜下回肠代阴道是目前创伤小、较符合生理状态的阴道成形方法.

  • 新生隐球菌的磷脂酶活力检测

    作者:曹瑞华;温海;徐红;洪微;李志刚

    目的:评价不同孵育条件、来源和血清型的新生隐球菌分泌磷脂酶的活力情况.方法:分别在30℃和37℃下用蛋黄平板法培养不同来源的40株新生隐球菌菌株,测量其产生沉淀圈的大小,计算PZ值来比较其磷脂酶活力的不同.结果:40株菌中有39株能在其菌落周围产生明显沉淀圈,PZ值在30℃和37℃培养条件下分别为(0.529±0.121)和(0.523±0.1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7℃培养条件下,血清A 、B、AD和D型菌株的PZ值分别为(0.541±0.116)、(0.518±0.036)和(0.472±0.051),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株和环境株PZ值分别为(0.501±0.049)和(0.565±0.1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度对新生隐球菌磷脂酶活力没有影响;不同来源的新生隐球菌菌株的磷脂酶活力差异较大,其中临床分离株比环境分离株磷脂酶活力强;而不同血清型菌株的磷脂酶活力无差别.

  • 识别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嵌合性T细胞受体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王率;殷正丰;崔贞福;吴宗娣;吴孟超

    近年来发展了一种新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即将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或受体的抗体或配体,与T细胞受体胞内成分融合成嵌合性T细胞受体(chimeric T cell recepter, cTCR),赋予T细胞持久的、预先决定的新配体识别特异性,转染cTCR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选择性地靶向和杀伤肿瘤细胞[1].鉴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恶性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表达完全不同[2,3],本研究采用重叠延伸技术构建一种能识别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cTCR,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提供实验基础.

  •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保守治疗

    作者:江中明;周中华;徐晓刚;吕春堂

    髁状突骨折在下颌骨骨折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其发生率约为25%.它对牙颌功能以及儿童的面部生长发育影响大,尤其是存在着发生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潜在危险,因此日益受到重视[1].我们在近5年中对35例髁状突骨折患者采取了保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作一分析.

  • 股浅静脉干上段包缩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作者:杨斌;岳巍;侯青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外科常见病,临床就诊患者多处于中、晚期病程,患者常出现患肢溃疡、色素沉着、水肿、沉胀,传统的治疗方法及现行的瓣膜手术的远期疗效多不满意.我们设计了"股浅静脉干上段包缩术",1993~1999年应用此法治疗54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 低水平PSA前列腺癌的诊断

    作者:郑军华;张艳斌;闵志廉;朱有华;齐隽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作为检测前列腺癌的有效指标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但对低水平PSA前列腺癌患者则易漏诊.本文分析了我院1994年1月至2000年4月收治的73例前列腺癌中PSA<10.0 ng/ml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讨论提高低水平PSA前列腺癌诊断水平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 麻醉学的进展

    作者:庄心良

    自国家卫生部1989年12号文件将麻醉科归属为临床二级学科以来,随着临床工作的需要和外科等相关学科的发展,麻醉学科近年来蓬勃发展.麻醉工作范围不再局限于手术室内的临床麻醉.麻醉医生的工作领域包括以下4个方面: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疼痛诊治.目前全国各医院的麻醉科正遵循卫生部的文件要求努力建设,不断完善,为我国麻醉学现代化作出贡献.本文仅就近年来麻醉学科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所取得的主要进展作一介绍.1 麻醉新药的应用

    关键词: 麻醉学 进展
  • 神经营养因子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

    作者:敖世洲

    近年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发生率逐年增高.由于交通日益发达,生活节奏加快,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急性颅脑和脊髓外伤、脑血管意外等愈来愈常见.由于中枢神经组织在结构上的脆弱性和功能上的复杂性,其损伤往往意味着巨大的、不可逆的破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因此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和恢复其功能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在临床上对中枢神经损伤患者一般采用旨在去除病因、病变和减少并发症等方面的治疗,但这些都无法修复已经损坏的神经组织和功能.随着神经损伤分子病理学研究的突破,人们发现只要改善损伤局部的微环境,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能得到修复,因而全新的对神经保护和再生的研究及充满希望的治疗策略应运而生.

  • 《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CDMD)介绍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博硕士论文
  • 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与NGF受体TrkA相互作用的新蛋白质

    作者:张勇;黄爱军;曹莉;阎志勇;刘秀杰;张骐;路长林;何成

    目的:寻找新的TrkA可能底物或调控蛋白,以深入认识TrkA下游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TrkA胞内域与LexA蛋白融合作为诱饵蛋白,应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人脑LexAcDNA文库,经β-半乳糖苷酶活性鉴定和测序分析进一步鉴别,获得阳性克隆.结果:明确阳性克隆中的TrkAIC-BP1为一种新的TrkA结合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了TrkAIC-BP1和TrkA在酵母中的相互作用.结论:首次筛选到TrkA结合蛋白--TrkAIC-BP1,它可能在TrkA引起神经元分化的功能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 抑郁症大鼠海马和顶叶皮质神经元NGF含量及其mRNA的表达

    作者:王雪琦;由振东;赵小林;王勇姿;路长林

    目的:观察实验性抑郁症大鼠脑内神经生长因子含量及其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造成大鼠抑郁症模型.运用openfield 法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运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观察神经元NGF含量及其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大鼠海马和顶叶皮质神经元NGF免疫阳性颗粒数目减少,着色浅淡;NGF mRNA杂交阳性信号减少.结论:实验性抑郁症大鼠海马和顶叶皮质神经元NGF含量下降,NGF mRNA表达水平降低.

  • 嗅鞘细胞移植联合应用GDNF对大鼠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

    作者:曹莉;叶俊丽;刘丽;陈菲;陈哲宇;李建红;路长林;何成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OECs)移植并联合应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脊髓损伤的保护和促进再生作用.方法:建立成年SD大鼠脊髓T8半横断损伤模型,将体外培养纯化的OECs植入脊髓损伤处,同时局部应用GDNF.采用斜板试验和BBB联合功能评分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技术评价OECs和GDNF对神经元存活和纤维再生的影响.结果:(1)OECs和GDNF联合应用时对皮质和红核神经元有逆行性保护作用,可促进脊髓下行传导束再生,肢体运动功能恢复.(2)OECs和GDNF联合应用组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强,高于GDNF或OECs单用组.结论:联合应用GDNF和OECs在脊髓损伤修复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

  • 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GDNF mRNA在其向心端及脊髓表达的变化

    作者:宋海涛;贾连顺;陈哲宇;陈坚;刘传云;路长林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 mRNA在其向心端及脊髓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在切断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后的不同时间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观察坐骨神经向心端及T12~L1段脊髓GDNF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坐骨神经切断前,GDNF mRNA在坐骨神经及T12~L1段脊髓微量表达,切断后其向心端及T12~L1段脊髓表达逐渐减少,伤后1、7、14、28 d分别减少10%、38%、45%、52%及20%、68%、80%、85%.结论:坐骨神经切断后其向心端及T12~L1脊髓GDNF mRNA表达减少,推测是由于失去靶组织转运GDNF mRNA所造成,为外源性GDNF应用于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实验依据.

  • CNTF在周围神经损伤及再生中的表达和分布

    作者:郑宏良;由振东;周水淼;李兆基;路长林;严进;黄益灯;王成海;刘葛音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及修复后神经干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表达及分布.方法:以犬喉返神经损伤及修复再生为实验模型,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CNTF mRNA及其蛋白反应产物的灰度及面积.结果:正常神经CNTF位于神经膜细胞中.神经切断后远段神经干CNTF 表达迅速下降,6周后消失.随着神经的再生CNTF 表达逐渐增加,表达产物分布于包绕再生轴突及髓鞘的神经膜细胞质中,CNTF蛋白还出现于再生的轴突中.神经再生完成后,表达仍明显低于正常状态.近段神经干也出现类似远段的改变.结论:再生神经CNTF的表达呈下调型并与轴突再生有关;CNTF的重分布为神经再生提供合适的微环境.

  • CNTF对大鼠脊髓损伤后逆行性红核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叶俊丽;曹莉;崔瑞耀;黄爱军;阎志勇;路长林;何成

    目的: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脊髓损伤后逆行性红核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和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NS)组和CNTF组,用Allen改良法撞击致SD大鼠脊髓T10损伤,经蛛网膜下腔留置导管注射NS和CNTF;术后每周进行一次BBB评分和斜板试验的行为学评分;6周时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逆行示踪技术标记红核神经元,取红核部位脑组织作冰冻切片,应用四甲基联苯胺(TMB)呈色反应显示脊髓损伤后红核神经元存活率,并进行图像数据的分析.结果:(1)CNTF组行为功能评分高于NS组;(2)CNTF组HRP标记红核神经元数目多于对照组.结论:CNTF可减轻脊髓损伤后的逆行性损伤,而对上行运动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从而对肢体功能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 硬膜外复合吸入全麻用于肝叶切除3 858例总结

    作者:俞卫锋;杨立群;孙玉明;姚强;李晓青;李泉;曹云飞;陆智杰

    目的:考察硬膜外复合吸入全麻用于肝叶切除手术的优缺点,以探讨较为理想的肝脏手术麻醉方法.方法:比较硬膜外复合吸入全身麻醉(n=3 858)、单纯硬膜外麻醉(n=100)及单纯全麻(n=100)患者行肝叶切除术中生命体征、麻醉药用量及术后苏醒情况的差异.结果:硬膜外复合全麻组在诱导期对心率、血压影响较大,但一定量的麻黄素即可纠正.该法可明显减少阿曲库铵、芬太尼及吸入麻醉药的用量,硬膜外复合全麻组早期清醒拔管,很少发生烦躁,术后较长时间内无切口痛.结论:持续硬膜外复合吸入全麻用于肝叶切除手术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及单纯全麻,是肝脏手术麻醉比较理想的方法.

  • 氟烷性肝炎免疫应答中Kupffer细胞的抗原递呈作用和MHC限制

    作者:陆智杰;俞卫锋;孙卫民;王振猛

    目的:探讨豚鼠氟烷性肝炎免疫应答中Kupffer细胞的抗原递呈作用.方法:雄性Hartley豚鼠1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实验组:每隔42 d在40%O2下吸入1%氟烷4 h,共3次.对照组:每隔42 d吸入40% O2 4 h,共3次.两组在后一次吸入后21 d分离淋巴细胞和肝Kupffer细胞,两种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培养3 d.终止培养前18 h加入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3H-TdR),通过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分析机体吸入氟烷后诱导免疫应答过程中Kupffer细胞的抗原递呈作用.结果:氟烷诱导豚鼠Kupffer细胞对自体淋巴细胞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P<0.01),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无促增殖作用,而未吸氟烷豚鼠Kupffer细胞对自体/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均无促增殖作用.Kupffer细胞数目与淋巴细胞增殖有显著相关性(r=0.995 0).用TFA抗原致敏的Kupffer细胞对淋巴细胞的促增殖能力作用更强,脾脏巨噬细胞不能增加TFA-GSA抗原促进自体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Kupffer 细胞是氟烷性肝炎免疫机制中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能明显促进机体免疫应答,其抗原递呈作用受MHC限制.

  • 异氟烷保护缺氧肝细胞的能量平衡

    作者:俞卫锋;李泉;曹云飞;杨立群;陆智杰;孙玉明;吴孟超

    目的:研究异氟烷是否具有保护缺氧肝细胞能量平衡的作用,并与同麻醉效量氟烷的作用进行对比.方法:将来自自由饮食或断食24 h的大鼠的新鲜分离肝细胞置于Krebs-Henseleit缓冲液中,密封容器后通入O2/CO2或N2/CO2(95∶5,V/V)制造有氧或缺氧环境,加或不加吸入麻醉药(1~5 MAC异氟烷或氟烷),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肝细胞内ATP、ADP、AMP水平并计算ATP/ADP比值.结果:(1)1 MAC 异氟烷能改善缺氧所致的ATP水平下降及AMP水平升高,但此作用只见于饱鼠而未见于饥鼠;(2)1~2 MAC异氟烷作用可使缺氧肝细胞的ATP/ADP比值增大,而3 MAC异氟烷的此种作用较2 MAC略有降低;(3)1 MAC氟烷没有使缺氧肝细胞的ATP/ADP比值增大的作用.结论: 异氟烷可改善缺氧肝细胞的能量平衡,尤以2 MAC异氟烷作用强,而氟烷则无此作用.异氟烷对肝细胞的能量保护作用可能与肝细胞的营养状况有关.

  • 吸入麻醉药对离体鼠肝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

    作者:俞卫锋;杨立群;纪筠;陶勇;缪明永

    目的:通过观察吸入麻醉药对离体鼠肝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研究吸入麻醉药肝毒性与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关系.方法:应用碱性藏红为探针,在3 ml的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5、10、20、50 μl/ml氟烷、恩氟烷、异氟烷及七氟烷,用UV-3000分光光度计进行双波长(511~533 nm)扫描,观察上述4种药物对ATP或琥珀酸能化及非能化鼠肝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的影响.结果:氟烷与经典的解耦联剂氰化-对-三氟甲氧基苯腙相似,能明显降低能化及非能化线粒体的跨膜电位,而其余3种药物仅在大剂量时才降低线粒体的跨膜电位.结论:氟烷具有解耦联作用.氟烷与其他吸入麻醉药在能量代谢上的这种差异是否为它们肝毒性差异的原因值得引起重视.

  • 普鲁泊福对原代培养人肝细胞CYP3A4同工酶的影响

    作者:俞卫锋;杨立群;李慎菁;曹云飞;满晓波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普鲁泊福对原代培养肝细胞中CYP3A4同工酶活性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药理学意义.方法:取肝血管瘤患者的瘤旁正常肝组织标本,胶原酶消化制备原代培养肝细胞,不同浓度普鲁泊福孵育24 h后,Nash法测定CYP3A4同工酶比活性, Western 印迹法测定CYP3A4蛋白表达.结果:临床剂量(0.01 mmol/L)的普鲁泊福即可抑制CYP3A4同工酶的活性,且酶的活性与普鲁泊福的浓度呈负相关.临床剂量的普鲁泊福对该同工酶蛋白的表达并无显著影响,直至浓度为0.5 mmol/L时才轻度抑制CYP3A4蛋白表达.结论:麻醉药普鲁泊福对CYP3A4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一种潜在的P450抑制剂,会导致CYP3A4底物的生物转化速率的下降,其作用主要在表达后水平.

  • 用药理效应研究曲马朵对小鼠镇痛作用的药代动力学

    作者:杨立群;俞卫锋;刘志强;曹云飞;陶勇;孙玉明;李泉;纪筠

    目的:探讨曲马朵在小鼠体内镇痛作用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药效-药代结合模型,以小鼠腹腔注射醋酸后扭体反应次数为镇痛效应指标,计算给药后不同时间间隔及不同给药剂量下的镇痛百分率,测定时-效、量-效关系,进一步求时间-体存生物相当药量曲线及相应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曲马朵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呈显著的时-效、量-效关系,其镇痛作用效量半衰期T1/2(ED)为4.68 min,消除速率常数K为0.148.结论:曲马朵母核药物与其多种代谢中间产物均有镇痛作用,此法比单纯测定曲马朵的血药浓度更能科学地反映药物在作用部位的药效变化规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