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吴正勇

    目的 探析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下颌骨折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行颌间牵引复位固定治疗,研究组行钛钢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术后张口度为(32.23±3.19)mm,颌间牵引时间为(35.11±4.21)天;研究组术后张口度为(39.67±1.25)mm,颌间牵引时间为(5.25±1.4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5例中发生并发症8例(22.86),延迟愈合7例(20.00),住院时间(18.56±7.24)天;研究组45例中发生并发症3例(6.67)、延迟愈合2例(4.44)、住院时间(12.16±1.17)天;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延迟愈合率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钛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折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下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配合颌间固定110例疗效观察

    作者:程卫林;丁喜发

    目的:评价下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配合颌间固定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完成110例下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配合颌间固定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应用经验.结果:110例中109例软组织创口Ⅰ期愈合.口内咬合关系正常.无口角下垂症状.X线检查骨折愈合良好;周围骨质无疏松,吸收现象.治愈率为99%.结论:坚强内固定配合颌间固定治疗颌骨骨折临床效果良好.

  • 下颌骨青枝骨折8例分析

    作者:黄婉红;王春燕;田露

    对我院2001-07~2003-07收治下肢骨干骨折术后窦道形成7例分析如下.

    关键词: 下颌骨折
  •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

    作者:宋成哲;金红旭

    目的 探讨下颌骨折患者应用钛钢板内容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下颌骨折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发将其分成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应用颌间牵引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应用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下颌骨折治疗优良率为92.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术后颌间牵引时间为(5.34±1.06)d,术后张口度为(37.25±4.03)m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效果显著.

  • 下颌骨骨折的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

    作者:林野;王兴;伊彪;李自力

    目的 评估下颌骨骨折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的可靠性及其效果,探讨其优缺点.方法 31例患者共51处下颌骨骨折行小型钛板复位坚固内固定.复位技术及小型钛板的固定位置均参考Champy方法.结果 31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无感染,2例局部缝线裂开,其余均Ⅰ期愈合.29例恢复到术前咬合关系,仅2例出现局部咬合关系不良. 术后张口度≥37 mm者28例.X线复查未见骨愈合不良或假关节形成.结论 下颌骨骨折的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效果可靠,避免了颌间结扎;对颞下颌关节功能影响小;口内手术入路避免了面部皮肤瘢痕;较传统的下颌骨骨折颌间结扎固定及钢丝拴扎固定有明显的优点.

  • 2~15岁单侧髁突骨折患者保守治疗后颌骨对称性的三维评价

    作者:朱妍菲;唐艳梅;孙蕙珺;于倩;朱敏

    目的 评价2~15岁单侧髁突骨折患者双侧髁突及颞下颌关节区的对称性,分析保守治疗后髁突生长改建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就诊的23例单侧髁突骨折行保守治疗并随访1年及以上2~15岁患者的全头颅螺旋CT数据,导入Simplant 11.04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对相关解剖结构三维定点、设定测量项目后,测量颞下颌关节窝深度、关节结节高度,髁突的长度、宽度及厚度和骨性颏点偏斜程度,比较患侧与健侧髁突及邻近结构的生长情况.结果 23例患者患侧关节结节下点到眶耳平面的距离与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0),患侧颞下颌关节窝上点到眶耳平面的距离显著大于健侧(P=0.010);患侧髁突长度显著小于健侧(P=0.002),患侧髁突宽度显著大于健侧(P=0.002),患侧髁突厚度与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骨性颏点向患侧偏斜(0.69±1.75) mm,患侧与健侧颏点偏斜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结论 短期随访发现保守治疗后患儿骨折侧髁突的生长能力较正常侧差,但通过颞下颌关节窝骨质增生以代偿髁突高度不足,骨性颏点未发现偏斜.

  • 面神经分支与口角平面位置关系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刘磐;柏舒科;彭利伟;马钊

    目的 探讨面神经下颌缘支与下颊支间的相对安全的解剖位置,为颌后穿腮腺入路治疗成人髁突基部骨折提供参考.方法 对20例来源于郑州大学解剖教研室的成人单侧头颅尸体标本进行解剖,测量并观察口角平面(自然闭口状态下,经过口角并平行于眶耳平面的平面)在下颌支后缘附近与面神经下颌缘支和下颊支的位置关系,测量C点(口角平面与下颌支后缘的交点)与D点(口角平面与面神经下颊支下支的交点)的距离.结果 20例标本中1例因面神经下颌缘支和下颊支均起始于下颌支后缘前方,与下颌支后缘无交叉而排除;18例口角平面在下颌支后缘处恰好位于面神经下颌缘支与下颊支之间,1例标本口角平面在下颌支后缘处位于面神经下颌缘支和下颊支之下.C点与D点的距离为(14.96±8.55)mm,95%置信区间为10.23~19.69 mm.结论 大多数情况下口角平面在下颌支后缘附近位于面神经下颌缘支与下颊支之间,沿口角平面、下颌支后缘前方约1.0 cm范围内为面神经下颌缘支与下颊支间的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

  • 下颌角骨折张力带固定与下颌骨下缘固定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张益

    目的 探讨下颌角骨折小型接骨板张力带固定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研究组27例28侧下颌角骨折行小型接骨板张力带固定,对照组19例行下颌骨下缘固定,两组的不利型骨折比例分别为82%和95%,严重移位骨折比例25%和85%,术前感染比例0和25%, 骨折复位同期拔牙比例55%和33%,病例复查率89%和79%,平均复查期36周和31周,经临床及X线检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术后感染率分别为10.71%和5.00%, 干扰率7.40%和5.26%,张口受限率14.81%和10.53%,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11.11%和21.05%.张力带固定组 21.43%的骨折术后出现下颌骨下缘分离或再移位,同时伴外骨痂形成;下颌下缘固定组10%的骨折存在复位固定缺陷,分别发生在未设张力带的加压固定和两个小型接骨板并行固定.结论 下颌角骨折采用小型接骨板张力带固定的稳定性不足,只适用于有利型和轻度移位的骨折,不利型和严重移位的骨折应增加下缘固定.稳定性不足和复位同期拔牙是术后感染的可能原因.

  • 骨折愈合中牙本质基质蛋白1与破骨细胞表达时间效应的观察

    作者:胡铁霞;李祖兵;李智

    目的 探讨骨折愈合过程中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 1,DMP1)与破骨细胞的时间效应.为研究DMP1在体内矿化重建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 将40只成年Wistar雄性大鼠左侧下颌支骨折,建立下颌骨骨折模型.骨折后5、7、14、21 d处死大鼠,取骨痂和对侧正常骨组织(对照组),分别采用HE染色、TRAP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 perosidase,SP)法染色切片检测.结果 在对照组正常下颌支组织中没有DMP1的表达,偶见破骨细胞;实验组在骨折后14~21 d是破骨细胞活动高峰.结论 DMP1与破骨细胞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

  • 儿童髁突矢状骨折的保守治疗效果评价

    作者:刘昌奎;谭新颖;徐娟;刘华慰;刘三霞;胡敏

    目的 评价咬合夹板保守治疗儿童髁突矢状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1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儿童髁突矢状骨折患者39例(48侧),采用咬合夹板行保守治疗3~6个月,观察患者磨牙区咬合增高后下颌活动度、开口型,并行CT检查观测髁突形态改建情况.结果 29例患者下颌功能恢复良好,6个月时平均开口度> 35 mm,11例开口时下颌偏斜,CT检查显示28例(32侧)患者髁突形态改建良好,11例(16侧)患者髁突部分改建.结论 咬合夹板保守治疗儿童髁突矢状骨折是一有效方法.

  • 中国颌面外科高年资医师髁突骨折治疗观点一致性的调查

    作者:张益

    目的 了解中国颌面外科高年资医师在髁突骨折治疗观点上的分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国内外同行间的观点差别.方法 依据骨折类型、移位程度、发生部位和患者年龄,从85例髁突骨折中逐步筛查出18种不同损伤情况的病例.采用现场问卷形式,对46位长期从事颌面创伤治疗的高年专科医师进行髁突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观点的调查,并在讨论中与Baker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6位调查对象对18例骨折的治疗方案选择中,3例治疗观点具有一致性,9例观点具有倾向性,6例观点严重分歧.18例髁突骨折中,选择8例手术,4例非手术,其余治疗方案不确定.儿童骨折均主张非手术治疗,青少年髁颈下脱位性骨折主张手术治疗,与国外学者观点趋于一致.成人矢状和粉碎性骨折、髁颈和髁颈下轻度错位骨折争议较大,国外学者观点不主张手术.双侧髁颈下脱位性骨折国内外医师均主张手术.单侧髁颈和髁颈下移位性骨折,国内医师主张手术,国外医师不主张手术.结论 髁突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观点方面,约1/3的国内高年资医师间存在严重分歧.对儿童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和成人双侧髁颈下脱位性骨折手术治疗的观点较为一致.与国外相比,国内医师更倾向于手术治疗.

  • 混旋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板固定下颌骨骨折的实验研究

    作者:胡图强;李祖兵;万涛;李世普;阎玉华

    目的探讨混旋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poly DL lactide-nano-hydroxyapatite,PDLLA-nano HA)复合板(简称复合板)作颌骨骨折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在兔两侧下颌骨体部造成实验骨折,分别采用复合板和纯PDLLA板固定.在不同时期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测量骨痂横截面积.结果各时期骨折固定良好;术后第2、3周,各有1只动物的PDLLA板侧出现炎性包块,形成瘘道;复合板侧均正常愈合.术后2、3、4周时复合板侧骨痂形成量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组织学检查发现,骨折愈合早期复合板侧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基质更为丰富.结论复合板在体内降解速度适中,对骨折愈合过程无不良影响,比纯PDLLA板更适用于颌骨骨折.

  • 下颌髁突脱位骨折后颞下颌关节软组织改变的MRI表现

    作者:王平仲;余强

    目的 分析下颌髁突脱位骨折后颞下颌关节(TMJ)软组织改变的MRI表现.方法 应用矢状面和冠状面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和T2WI连续检查103侧(77例)患有下颌髁突脱位骨折的颞下颌关节(TMJ).结果 MRI上,103侧髁突脱位骨折后的TMJ异常表现有:(1)髁突骨折断片向前下(102侧,99.0%)和前(1侧,10%)脱位;(2)关节盘移位(100侧,97.1%),其中矢状面MRI显示关节盘随脱位的髁突向前下移位者99侧,向前移位者1侧;(3)关节腔积液(103侧,100%);(4)关节盘后区信号异常(91侧,88.3%);(5)关节盘下后附着异常(89侧,86.4%);(6)关节囊异常(89侧,86.4%);(7)关节盘上后附着异常(37侧,35.9%);(8)关节盘变形(8侧,7.8%);(9)关节盘撕裂(8侧,7.8%);(10)颞骨关节窝骨折(4侧,3.9%).结论矢状面MRI上,多数下颌髁突脱位骨折以TMJ关节盘随脱位的髁突向前下移位,并伴有关节腔积液为特点.

  • 髁状突骨折的四种手术入路方法探讨

    作者:贺建文;王永功

    目的 探讨髁状突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45例髁状突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耳屏前角形切口、腮腺入路切口、颌后切口、翼下颌皱襞切口四种手术入路至髁状突骨折部位,对骨折进行手术.结果 45例患者均达到骨折愈合良好,张口度和咬合关系恢复正常,面部疤痕不明显,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结论 每种手术入路均有其适应症.对不同类型的髁状突骨折采用相应的手术入路,不仅便于暴露骨折断端、解剖复位,而且便于骨折固定,术后效果好,病人恢复快.

  • 牵引钛钉治疗下颌骨骨折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作者:郭雯瑾;文世生;白继珠;王世强

    目的 探讨采用牵引钛钉行颌间牵引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126例采用牵引钛钉配合微型钛板内固定行颌间牵引固定治疗的下颌骨骨折患者,对其术后1~30d进行观察,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治措施.结果 126例患者中,有12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52%(12/126).其中,牵引钛钉松动4例、咬合关系不良2例、牵引钛钉脱落1例、牵引钛钉周围感染1例、牵引钛钉植入时穿透上颌窦1例、牙根尖周组织损伤1例、神经损伤1例、口腔黏膜溃疡1例.结论 应用牵引钛钉行颌间牵引固定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卫生等优点,是近几年颌间结扎固定的新方法,但其术后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术者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规程,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肖磊韧

    目的:探讨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2013年本院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颌骨牵引金属丝骨间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6周咬合关系不良、张口受限情况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骨折线均于第16周基本消失,观察组患者咬合关系不良与张口受限的发生率及术后体重减轻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体重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能够有效治疗下颌骨骨折,术后患者骨愈合良好,在咬合关系与张口度方面与牵引固定术比较,具有显著优势。

  • 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骨骨折32例临床分析

    作者:穆晓燕;兴夫;高庆年

    目的下颌骨骨折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优点及其不足。方法本组32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均伴有咬关系紊乱,采用小型钛板行骨折坚固内固定术,分别于术后1、3、6个月拍摄X线片复查,以临床伤口愈合、关系、张口度及骨折线愈合情况作为评价指标判断疗效。结果32例中32例手术切口甲级愈合(100%),临床检查开口度在35mm以上,咬关系良好,X线片示骨折线对位愈合良好,部分病例3个月时骨折线不可见。结论下颌骨骨折的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可靠,避免了颌间结扎;对颞下颌关节功能影响小;口内手术进路避免了面部皮肤瘢痕。较传统的下颌骨骨折颌间结扎固定及钢丝栓扎固定有明显的优点。

  • 下颌骨颏部骨折坚强内固定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吴炜;孙庚林;周健;李滨飞;郑孝慈

    目的:运用有限元法分析下颌骨颏部骨折坚强内固定的固定效果,为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ANSYS软件建立下颌骨颏部骨折及坚强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上对颏部骨折不同固定方式在不同咬合情况下进行有限元法分析,比较各种情况下骨折断层的应力、骨折段位移,来评价内固定方法的固定效果.结果:正中咬合情况下,上缘单板和下缘单板固定时骨折段位移分别为0.1564755mm,0.212586mm.双板固定为0.010963mm.结论:颏部正中骨折时,一块小型钛板固定存在隐患,应采用双板固定.

  • 下颌第三磨牙位置对下颌角骨折复位术后愈合的影响

    作者:张路;沈军;阙禧韬

    下颌角是下颌骨体与下颌升支的连接处,位于此的下颌第三磨牙常易发生阻生.国内、外有关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研究中,下颌角区的骨折有较高的发生率.有学者认为下颌角区是下颌骨的一个薄弱区.笔者通过回顾分析天津市口腔医院73例下颌角骨折的病例,探讨下颌第三磨牙位置对下颌角区骨折复位术后疗效的影响.

  • 髁状突中低位骨折临床治疗方法分析

    作者:马恒香;李世芬;韩宝刚

    髁状突骨折是下颌骨骨折常发生的部位之一,在成人约占下颌骨骨折的1/3[1].由于对其处理不同,临床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甚至关节强直.我院采用克氏针固定髁状突中低位骨折,取得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材料与方法从1989年10月~2000年10月我科收治下颌骨骨折病人237例,其中成人髁状突骨折59例,行保守治疗34例,年龄21~64岁,平均41岁,其中男27例,女7例;颌下切口克氏针固定11例,年龄23~58岁,平均38岁,其中男9例,女2例;耳前切口内固定14例(钢丝固定7例,小型板固定7例),年龄20~65岁,平均39岁,其中男10例,女4例.3组间年龄进行多组均数t检验,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08,P>0.05),具可比性.

95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