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Academic Journal of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이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0.7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8-879X
  • 国内刊号: 31-100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37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吴孟超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正常人亮暗背景下不同对比度的视力变化

    作者:史胜;柳林;周行涛;鲍兰;肖其瑞

    目的:观察正常人眼在亮、暗背景下不同对比度的视力变化.方法:54例(108眼)正常视力的成年男性,用多功能电子视力测量仪(MFVA-100)比较亮、暗背景下不同对比度(100%、25%、10%、5%)的logMAR视力,并分析亮、暗背景下视力的相关性.结果:背景亮度相同时,随对比度的下降各组视力呈下降趋势,低对比度组视力明显低于高对比度组(P<0.001);对比度相同时,暗背景组视力明显低于亮背景组(P<0.001).亮背景100%对比度组视力与暗背景各组视力之间均无线性相关,与亮背景25%、10%、5%对比度组视力呈正线性相关(P<0.001);暗背景100%对比度组与暗背景25%、10%、5%对比度组视力呈正线性相关(P<0.001).随着对比度的降低,各组视力的波动幅度增加,暗背景下对比度5%时差异大.结论:正常人眼亮背景下的视力优于暗背景,随着对比度降低,视力渐趋下降,个体差异增加,亮、暗背景之间的视力变化无线性相关.

    关键词: 背景 视力 对比度
  • CC趋化因子受体5在滤泡状甲状腺癌中的表达

    作者:弓雪莲;郭葆玉

    目的:研究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在滤泡状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并检测血清中CCR5配体的含量,为进一步探讨CCR5在滤泡状甲状腺癌演进和转移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例滤泡状甲状腺癌患者以及17例甲状腺腺瘤患者,12例癌旁甲状腺组织中CCR5的表达情况, 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CCL3、CCL4、CCL5的浓度.结果:滤泡状甲状腺癌组织中,CCR5表达阳性率(11/15)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滤泡状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CCL3、CCL5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滤泡状甲状腺癌组织中存在着CCR5高表达,且外周血CCL3,CCL5浓度明显升高,提示CCR5可能在滤泡状甲状腺癌发病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驻极体与化学促渗剂对美洛昔康促渗作用的比较研究

    作者:侯雪梅;崔黎丽;江键;李国栋;梁媛媛;宋茂海;孔玉秀;程亮

    目的:比较驻极体与化学促渗剂对美洛昔康的促渗作用.方法:以美洛昔康贴剂为对照组,以加化学促渗剂的美洛昔康贴剂、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和加入化学促渗剂的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为实验组,利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用紫外分光光度仪于362 nm处测定各类贴剂中主药的光密度并求算其10 h内的累积渗透量,并与对照组10 h内累积渗透量相比,比较驻极体与化学促渗剂对美洛昔康的体外促渗能力及驻极体与化学促渗剂的协同作用.结果:(1)1%、3%、5%氮酮美洛昔康贴剂作用离体皮肤10 h,其累积渗透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20、1.33、1.26倍(P<0.05),促渗能力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3%氮酮>5%氮酮>1%氮酮;(2)除20%丙二醇外,化学促渗剂(1%、3%、5%氮酮,10%油酸乙酯,1%薄荷油,30%二甲亚砜)对美洛昔康均有促渗作用;其中以10%油酸乙酯促渗能力强,为对照组的1.86倍(P<0.05);(3)驻极体对美洛昔康的促渗作用优于选用的化学促渗剂,为对照组的2.16倍(P<0.05);(4)驻极体可增强化学促渗剂的促渗作用,加入化学促渗剂的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与加化学促渗剂的美洛昔康贴剂相比,其促渗能力提高到1.14~2.82倍(P<0.05).结论:驻极体具有优良的药物透皮吸收促进作用,可作为一种新型促渗方法用于体外透皮.

  •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基因高表达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媛媛;王硕丰;章越凡;肖振宇;张俊平;万丽丽;郭澄

    目的:了解高表达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pcDNA3.1-GSK3β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转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G418筛选获得GSK3β高表达细胞系;采用中性红染色法、Griess法和结晶紫染色法分别测定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细胞上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结果: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高表达GSK3β,经酶切鉴定和测序证明一致,能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抑制率20.4%,P<0.05)和脂多糖(LPS, 1 μg/ml)诱导的巨噬细胞NO的产生(抑制率25.6%,P<0.01),促进TNF的产生(增加率28.8%,P<0.01).结论:GSK3β具有调节巨噬细胞参与炎症免疫反应的功能.

  • 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对盲肠结扎穿孔致脓毒症大鼠生存率的影响

    作者:史克勇;马秀娟;曹颖林;张伟;沈甫明

    目的:观察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ABR)对盲肠结扎穿孔(CLP)致脓毒症大鼠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利用破坏反射弧的方法,将雄性大鼠依据反射功能高低分为两组:假手术大鼠(n=22)和去窦弓神经(SAD)大鼠(n=22).用CLP致大鼠脓毒症模型,采用计算机化清醒大鼠血压连续监测技术,于CLP后动态监测大鼠的血压及心动间期,并观察大鼠12 h内的存活情况.结果:大鼠CLP后收缩压和舒张压随时间逐渐下降,而心动间期则先变短再急剧变长直至动物死亡.12 h后假手术大鼠的生存率为86%,而SAD大鼠的生存率为59%,两组大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ABR在CLP致大鼠脓毒症中起重要作用.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CTL和NK细胞颗粒酶素B和穿孔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曼娇;吴玲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T杀伤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和自然杀伤细胞(NK)中颗粒酶素B和穿孔素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取25例健康者、43例RA患者(31例活动期、12例稳定期;初发16例、复发27例)外周血及其中15例患者(初发8例、复发7例)关节液标本.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胞内检测外周血及关节液标本中CTL、NK细胞颗粒酶素B和穿孔素的表达.结果:RA患者关节滑膜液中CTL和NK细胞颗粒酶素B及穿孔素的表达显著高于RA患者健康者外周血(P<0.01或P<0.05).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CTL和NK细胞表达颗粒酶素B、穿孔素明显高于稳定期RA患者(P<0.01或P<0.05).初发和复发患者关节液及外周血中二者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RA患者外周血及关节液中CTL和NK细胞颗粒酶素B及穿孔素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人外周血,对其水平的检测利于判断疾病活动程度,但对判断疾病初发、复发的意义不大.

  • 活性氧以Cap1p依赖的方式激活白念珠菌CaMDR1转录表达

    作者:贾健辉;王彦;姜远英

    目的:考察活性氧对白念珠菌多药耐药基因CaMDR1的转录和耐药表型的影响,以及Cap1p 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Northern印迹方法考察了H2O2对白念珠菌SC5314、Y0109的CaMDR1转录水平的影响;采用白念珠菌CAP1 基因正常表达菌CAI4、CAF2-1,及CAP1 基因缺失菌CJD21、XZY6,用Northern印迹方法考察Cap1p在H2O2激活CaMDR1转录过程中的作用;应用微量液基稀释法考察H2O2对白念珠菌耐药表型的影响.结果:H2O2能够激活白念珠菌SC5314、Y0109中CaMDR1的转录表达;H2O2刺激后,白念珠菌CAP1基因正常表达菌CAI4和CAF2-1中CaMDR1的转录水平都有明显升高,而CAP1基因缺失菌CJD21和XZY6中CaMDR1的转录水平未见升高;H2O2可导致白念珠菌SC5314对氟康唑耐药性的产生,而菌株CJD21、XZY6对氟康唑的耐药程度未见升高.结论:活性氧以Cap1p依赖的方式激活白念珠菌CaMDR1转录,并导致耐药表型的出现.

  • 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芳氧基-2-丙醇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

    作者:祝绍隆;刘平;姜远英;张大志

    目的:寻找高效抗真菌化合物,探讨三唑醇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方法:根据三氮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制,设计合成了14个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芳氧基-2-丙醇类化合物,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化合物对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红色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薰烟曲霉菌和紧密着色真菌8种临床常见致病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MIC80).结果:以氧原子替代侧链中的硫原子后,侧链中含有邻位取代苯基的化合物的总体抗真菌活性不高,而侧链含有间位或对位苯基的化合物表现了很好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结论:间位或对位取代苯基的引入有利于此类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

  • 2-吲哚酮类VEGF受体2抑制剂的分子对接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作者:陈军;吕加国;张万年;宋云龙;郑灿辉;李耀武;盛春泉;朱驹;周有骏

    目的:研究VEGFR2抑制剂与靶酶的作用机制,为设计新型抑制剂建立理论模型.方法:应用AutoDock3.05对接2-吲哚酮类抑制剂到靶酶的活性腔,然后以抑制剂的对接构象为基础,在Sybyl6.9中建立抑制剂的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parative of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 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mparative of molecular similarity index analysis, CoMSIA)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结果:对接构象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统计指标Q2均大于0.5.结论:所得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对于设计新型化合物具有指导意义.

  • 第三代腺病毒载体的改良与应用

    作者:陈琳;薛绪潮

    腺病毒载体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转基因载体,具有高效率、低致病性、高滴度及不整合入宿主细胞染色体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基因治疗.第一、二代腺病毒载体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在其基础上发展了第三代腺病毒载体.第三代腺病毒载体与前者相比,具有低免疫原性及高容量等优点,在基因治疗中表现出独特优势.然而,由于辅助病毒污染的存在及病毒产量有待提高,第三代腺病毒载体的临床应用仍面临一定困难.

  • 新生隐球菌多糖荚膜的动态学研究进展

    作者:赵卓;廖万清

    新生隐球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其细胞壁外层包裹的多糖荚膜是第一个被明确的新生隐球菌重要的毒性因子.本文总结了新生隐球菌荚膜的特性和动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新生隐球菌荚膜的形态结构变化、组织构成、生长发育和出芽繁殖等,旨在给新生隐球菌相关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依据.

  • 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二例报告

    作者:樊建玲;傅卫军;侯健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75岁,因"反复皮下、口腔出血半年余,肉眼血尿1个月"于2006年12月11日入住我院.患者1年前有全身皮肤瘙痒,口服阿司咪唑后好转,但仍反复发作;6个月前反复出现全身多处瘀斑;40 d前咽后壁出现大量串珠状小血疱;30 d前出现肉眼血尿.入院查体:贫血貌,全身皮肤散在大片瘀斑,口腔黏膜可见血疱,球结膜出血.

  • 肾移植术后并发卡波西肉瘤一例报告

    作者:韩澍;王亚伟;朱有华;王立明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3岁,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于2006年1月10日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既往无外伤及肿瘤病史.术后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术后恢复良好,治愈出院.术后3个月,患者左前臂出现红色条状红斑,无痛、痒等不适,后自觉红斑逐渐增大,并高出皮肤,转为紫红色,同时颈部也出现类似红斑两处.

    关键词: 肾移植 肉瘤 卡波西
  • 额骨骨膜瓣在额骨广泛性骨折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杨治荣;胡锦;田恒力;陈世文;侯立军;吴小军;卢亦成

    额骨位于头颅前端,位置表浅,易受外伤而骨折甚至导致额窦破裂,且常合并硬脑膜及脑组织的损伤,出现脑脊液鼻漏甚至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通常还伴随威胁生命的多系统损伤.因此,外伤引起额骨骨折和额窦破裂后及时合理的处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外伤引起的额骨骨折和额窦破裂治疗重点是破窦处理,但是额窦壁骨折引起窦破裂的治疗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课题[1].窦壁重建和窦腔融合可使额窦广泛性骨折引起窦破裂的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1978年,Donald等[2]首次提出额窦成形治疗额窦壁骨折引起的窦破裂.其具体做法是:切除窦后壁和窦黏膜,使额叶硬膜贴附窦前壁和窦底,窦腔用游离脂肪组织填塞,目的是消除死腔和封闭颅腔与鼻腔的通道[2-4].

  • 一株具有抗稻瘟霉活性的海洋细菌32-11-2-2的筛选和分离鉴定

    作者:杨妤;许强芝;艾峰;刘小宇;施晓琼;焦炳华

    目的:从中国东海微生物样品中分离筛选活性细菌菌株,并对活性菌株32-11-2-2进行鉴定.方法:采用无限稀释和平板划线法分离微生物样品,利用稻瘟霉模型进行活性筛选;并对其中的活性菌株32-11-2-2的形态、培养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征进行研究,使用16S rDNA序列分析的方法对菌株32-11-2-2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分离得到421株细菌,包括活性菌株54株,其中活性菌株32-11-2-2是一株弱嗜盐菌,具有陆地芽孢杆菌的形态特点,能产生胞外淀粉酶、过氧化氢酶,液化明胶、石蕊牛奶反应阳性,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同源性达到98%以上.结论:活性菌株32-11-2-2是一株适应了海洋环境的枯草芽孢杆菌.

  • B型利尿钠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作者:游晓华;秦永文;黄盛东;龚德军;袁扬

    B型利尿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一种由32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类神经激素,主要来自于心室,作为一种心衰标志物在临床逐渐被接受.本研究拟以先前已制备的TRX-BNP融合蛋白作抗原,制备BNP单克隆抗体,为研制BNP单抗试剂盒作准备.

  • 瘦素、瘦素受体及其信号转导

    作者:李强

    多年来,肥胖症的分子发病机制一直不清楚,直到1994年瘦素(leptin)ob基因和1995年瘦素受体(OB-R)基因的成功克隆,才使肥胖症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入了新的时代.现介绍ob基因、瘦素受体及其信号转导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 瘦素 受体 信号转导
  • 溃疡性结肠炎鼠糖皮质激素受体改变的意义

    作者:陈雪萍;陈向芳;邹俊杰;刘志民

    目的:探讨鼠溃疡性结肠炎时糖皮质激素(GC)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相应改变.方法:Wistar大鼠和C57/L6小鼠共30只,随机分成3组(n=8)进行灌注实验.超速离心鼠肝、胃、结肠组织,取上清液,以3H地塞米松(Dex)为配体,测定动物肝、胃、结肠组织血浆皮质醇及肝、胃、结肠组织GR结合量改变.结果:动物实验组血浆皮质醇明显升高(P<0.05 ,P<0.01),氢化可的松治疗组血浆皮质醇未继续升高;实验组肝、胃、结肠3H-Dex特异结合位点测定明显降低,治疗组则有所回升(P<0.05 ,P<0.01).结论:溃疡结肠炎鼠血浆皮质醇明显升高,提示溃疡结肠炎属应激状态.肝、胃、结肠组织3H-Dex结合量降低,经氢化可的松治疗后肝、胃、结肠组织3H-Dex结合量明显回升,提示血浆皮质醇对GR之作用是正相关作用,为临床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提供依据.

  • 论文摘要

    作者:

    关键词:
  • 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与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提取及其分布规律

    作者:贾振华;王永军;吴以岭;李叶双;高怀林;西广成;陈静;谷春华;袁国强;吴相春;魏聪

    目的: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证候要素,并分析其分布规律,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病机特点.方法:以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403例冠心病心绞痛四诊资料,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其证候要素,确立症状贡献度,建立诊断阈值,分析其组合规律.结果:冠心病心绞痛存在气滞、气虚、痰湿、血瘀、痰热、郁热、阴虚、阳虚等证候要素,随着证候要素组合增多,气虚、阴虚、血瘀、痰浊、气滞是冠心病心绞痛标虚标实证候特点的主要体现,其中以气虚和血瘀多见.结论: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的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及其分布规律研究反映了冠心病心绞痛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为量化证候诊断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 熵聚堆方法在络气虚滞诊断标准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高怀林;张富生;吴以岭;陈静;西广成;贾振华;袁国强;吴相春;魏聪;谷春华;陈建新

    目的:探索熵聚堆方法在络气虚滞诊断标准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首先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400例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四诊资料,以熵聚堆方法提取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络气虚滞证的中医症状信息;然后计算络气虚滞证中各症状的关联度并确定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络气虚滞证诊断阈值;后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从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3个方面对此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和前瞻性检验.结果:建立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络气虚滞证的诊断标准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熵聚堆方法适用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方法科学严谨,有临床实用价值.

  • 基础与临床联合攻关,推动受体及信号转导研究深入发展

    作者:刘志民

    过去100年,内分泌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腺体结构及功能、激素生化结构及生理功能、内分泌激素的调节等.后来人们发现,其实激素的水平与其生理功能状态并不完全相同,激素的生物效应及功能不仅与激素水平有关,与受体及信号转导系统关系更密切,于是该领域逐渐转向研究激素的反应性,即激素受体及信号转导系统.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我们应抓住机遇率先开展受体及信号转导系统的科研工作,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合,应用生物学领域的各种先进手段推动受体与信号转导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力争在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放射性碘标记格列本脲的初步研究

    作者:徐倍;吴国亭;韩玉麒;盛春君;程晓芸

    目的:获得髙比活度的核素标记药物.方法:试用无水碘标记法标记磺脲类药物格列本脲,并应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大鼠心肌组织膜磺脲类药物受体的特性.结果:所获得的125I-格列本脲放射比活度较高(111 GBq/mmol),放化纯度为95.6%,125I-格列本脲可和大鼠心肌组织膜上磺脲类药物受体结合.结论:无水碘标记法是非水溶性物质核素碘标记法的理想方法之一.

  • 肿瘤信号转导与抗肿瘤新药开发

    作者:王红阳

    长期以来,癌症是世界上重要的致死因素之一.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在过去的数十年中,每年死于癌症的人口达到将近7百万.据估计,到2020年,每年的新发癌症病例与因肿瘤致死人口将分别达到1 600万与1千万.

  • 磺脲类受体1基因多态性对磺脲类降糖药物作用的影响

    作者:陈莉丽;李强;邢厚恂;任晓炜;孙玉倩;刘枫晨;梁梅花;张众;张巾超

    目的:研究磺脲类受体1(sulphonylurea receptor 1, SUR1)基因上的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16-3c/t和S1369A对格列齐特降糖作用的影响.方法:就诊于本院门诊的北方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115名,服用格列齐特治疗8周(初始剂量40 mg bid,根据第15天和第29天空腹血糖值调整剂量,每次增加40 mg,大剂量为120 mg bi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浆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基础胰岛素、肝肾功等指标,计算HOMA-B和HOMA-IR指数,治疗期间定期进行随诊.用荧光水解探针技术检测患者SUR1 基因16-3c/t及S1369A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格列齐特疗效的差异.结果:(1)共有101例患者完成全部试验,其中16-3c/t多态性中c等位基因频率为0.56,t等位基因频率为0.44;S1369A多态性中S等位基因频率0.58,A等位基因频率为0.42;(2)各基因型患者经过治疗FPG、HbA1c、HOMA-B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HOMA-IR指数没有明显变化(P>0.05);(3)16-3t/t患者HbA1c及HOMA-B指数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16-c/c及16-3c/t患者(P<0.05),S1369A多态性的各基因型患者比较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UR1基因多态性会对格列齐特的降糖疗效起修饰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SNP的位置有关.

  • 磺脲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磺脲类药物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国亭;徐倍

    目的:观察不同磺脲类药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磺脲类药物受体(SUR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作为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随机分为6组(n=12),即糖尿病对照组,胰岛素、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和格列美脲治疗组;另设正常对照组(n=12).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SUR2,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SUR2 mRNA表达.结果:经不同磺脲类药物干预12周后,糖尿病组、胰岛素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SUR2受体密度无差异,SUR2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稍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各磺脲类药物治疗组SUR2受体密度及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无明显变化.干预第24周,糖尿病大鼠SUR2 mRNA表达水平较第12周呈下降趋势,也低于同期正常对照大鼠,但仍无统计学差异;各磺脲类药物治疗组SUR2受体密度及 mRNA表达水平也变化不大.结论:在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所表现出的糖尿病状态不影响心肌SUR2表达水平;治疗剂量的磺脲类药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SUR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 葡萄糖对MG63细胞株TRAIL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玮;王加林;赵亚平;吴德平;惠亮亮;张勇;顾媛

    目的:观察在不同浓度葡萄糖环境下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株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护骨素(OPG)、护骨素配体(OPGL)的表达,探讨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方法:用不同浓度葡萄糖(5.5、16.7、33.3 mmol/L)分别刺激培养的MG63细胞24 h,采用RT-PCR法检测TRAIL、OPG、OPGL mRNA的表达,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G63细胞中TRAIL的表达及分布.结果:不同浓度葡萄糖环境的MG63细胞中TRAIL、OPGL mRNA的表达,均按照对照组、5.5 mmol/L组、16.7 mmol/L组、33.3 mmol/L组的顺序递增(P<0.05),OPG mRNA的表达按照此顺序递减(P<0.05).33.3 mmol/L组TRAIL mRNA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004±0.070) vs (0.740±0.023),P<0.05],TRAIL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密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糖环境可能导致成骨细胞中TRAIL和OPGL表达增多,OPG表达减少.这可能是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 兔及大鼠不同脑区褪黑素受体鉴定及意义

    作者:赵瑛

    目的:证实兔及大鼠不同脑区存在125I褪黑素结合位点.方法:采用Scachard分析方法检测兔及大鼠大脑及脊髓125I褪黑素结合大结合容量(Bmax)及平衡解离常数(Kd),动力学分析研究125I褪黑素解离过程,以及药物对125I褪黑素特异结合的影响.结果:兔及大鼠视网膜特异结合的Bmax高,视交叉及嗅球次之;下丘脑、海马及脑干也较多;动力学分析表明褪黑素与其受体为可逆性结合;特异性结合分析提示对褪黑素呈高度特异性.结论:兔及大鼠脑和脊髓组织存在125I褪黑素结合位点.

  • 中医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的思路探讨

    作者:吴以岭;贾振华

    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等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加强其防治研究已成为我国重大疾病防治的主要任务.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络脉是从经脉支横别出,逐层细分,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广泛分布于脏腑组织间的网络系统,把经脉运行的气血津液输布、弥散、渗灌到脏腑周身,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保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网络结构.络病是广泛存在于多种难治性疾病包括血管病变中的病理状态,创新发展络病理论对于提高包括血管病变在内多种难治性疾病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络病理论研究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络脉分为运行经气的气络与运行血液的脉络,笔者在运用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中,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和"气络-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概念,对运用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

    关键词: 络病 血管疾病 思路
  • 女性冠心病患者性激素受体改变及意义

    作者:张伟;陈向芳;赵瑛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性激素受体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将女性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冠心病组、心肌梗死存活组、心肌梗死死亡组.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以3H标记雌二醇(3H-E2)和睾酮(3H-T)为配体,测定各组患者白细胞雌二醇受体(ER)和睾酮受体(AR)的变化,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E2和T浓度.结果:女性冠心病患者E2受体较正常同年龄阶段女性对照组受体水平减低,而在三组冠心病患者中以心肌梗死死亡组E2受体明显降低(P<0.01),同时3组冠心病组ER/AR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提示女性冠心病患者E2浓度降低与其受体水平有关,研究女性冠心病患者性激素及其受体改变有助于采取综合措施来进一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 尾加压素Ⅱ及受体拮抗剂与糖尿病及肾脏病

    作者:李明子;裴海成

    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早是自硬骨鱼的脊髓尾部下垂体中提取的一种生长抑素样环肽,它属于神经肽范围.后来证实其分布具有种属普遍性,从软体动物到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中均有存在.1996年,Coulouarn等从人体中克隆出UⅡ.随后,Ames等首次报道心血管组织中富含UⅡ,并且人体中有UⅡ的特异性受体,即一种孤立的G蛋白偶联受体(GPR14),主要分布于心血管系统与神经系统.UⅡ是迄今强的缩血管肽,UⅡ与GPR14结合后引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从而在国际上掀起了研究UⅡ的热潮.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性激素受体改变及意义

    作者:方枋;周柬;黄海玲;刘志民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性激素受体改变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以3H标记雌二醇(3H-E2)和睾酮(3H-T)为配体,测定甲亢患者白细胞E2受体(ER)和T受体的变化,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E2和T浓度.结果:甲亢患者ER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高,甲亢治愈组ER均明显降低(P<0.05),无效者改变不大(P<0.01),复发者降低的ER有所恢复(P<0.05).结论:甲亢患者ER含量增高与Grave病(GD) 发病相关,雌激素可能为GD 的诱发因素之一;雌激素及其受体水平与甲亢疗效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C型利尿钠肽对AGEs抑制的利尿钠肽B受体及受体后信号的调节作用

    作者:曲卫;邹俊杰;石勇铨;张春阳;刘志民

    目的:探讨C型利尿钠肽(CNP)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抑制的利尿钠肽B受体(NPR-B)及受体后信号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用免疫荧光染色法、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CNP和AGEs作用下的NPR-B免疫荧光表达、细胞内cGMP水平和NF-κB p65活性亚基的表达. 结果:CNP可以显著上调NPR-B的荧光表达、显著升高AGEs抑制的细胞内cGMP浓度(P<0.001)及抑制AGEs刺激的NF-κB p65活性亚基的表达. 结论:CNP能够调节AGEs影响的NPR-B/cGMP信号及NF-κB活性,并且可能通过NPR-B/cGMP途径发挥抑制NF-κB活性的作用.

  • Graves病患者甲状腺组织雄激素受体表达的研究

    作者:汤玮;何金;冯晓云;刘志民;林朗;谈雯;邹俊杰

    目的:考察Graves病患者血浆睾酮(testosterone,T)浓度以及其外周血白细胞和甲状腺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水平,以探讨雄激素及其受体与Graves病的关系.方法:以8例女性Graves病患者、8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及8例配对的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T浓度,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3H雄激素(T)特异结合位点,RT-PCR检测外周血白细胞AR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甲状腺组织AR水平.结果:Graves病组和对照组血浆T浓度分别为(660±80) ng/L及(620±100) ng/L,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外周血白细胞 3H-T特异结合位点分别为(381±105)位点/细胞、(572 ±141)位点/细胞,组间差异显著(P<0.05);Graves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AR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Graves病患者甲状腺组织A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结论:Graves病患者血浆T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但外周血白细胞AR的mRNA表达和甲状腺组织中AR水平均增高,考虑是机体保护性反应的调节.此外,也可能与病理情况下性激素结合能力下降、AR不能良好发挥生理效应相关.外周血白细胞中蛋白结合活性检测结果降低,推测是甲亢患者AR分解加速所致.

  • 褪黑素及其受体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的改变及意义

    作者:赵瑛

    褪黑素(melatonin,Mel)是松果腺分泌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其分泌呈昼夜节律,而松果腺是生物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发现,Mel生物学作用十分广泛,有镇静、催眠、抗衰老、免疫兴奋、调节内分泌功能等.研究显示,这些作用可能是通过抗氧化来实现的.我们实验室验证人神经组织及脊髓、外周器官存在褪黑素受体(melatonin receptor,MR),为Mel广泛生物学作用机制的阐明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络气虚滞大鼠动脉组织血红素加氧酶/一氧化碳系统的变化及人参、双参、通心络的干预

    作者:梁俊清;吴以岭;贾振华;徐海波;丁春华;王宏涛

    目的:通过检测络气虚滞大鼠动脉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一氧化碳(HO/CO)系统活性的变化,探讨不同通络方药对血管的保护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络气虚滞组、人参组、双参组、通心络组,每组24只.透射电镜下观察动脉组织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各组动脉组织中HO-1的表达,RT-PCR及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HO-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动脉组织中CO含量的变化.结果:超微结果显示,络气虚滞组动物血管内皮细胞游离面微绒毛显著减少,吞饮小泡数量亦显著减少,线粒体大部分嵴和膜融合甚至消失,粗面内质网严重脱颗粒.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络气虚滞组动脉组织中HO-1蛋白表达阳性信号明显减弱,3种通络方药可明显增强HO-1表达.RT-PCR及Western 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络气虚滞组HO-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P<0.001),3种通络方药可使HO-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P<0.001),其中通心络组优于人参和双参组(P<0.001),同时通心络可使CO的释放量明显增加.结论:通络方药可通过增加内源性CO发挥细胞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改善或修复HO系统、提高HO-1表达有关,这可能是通络方药保护血管组织免遭损伤的机制之一.

  • 葡萄糖对MG63细胞株护骨素、护骨素配体及其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加林;周玮;赵亚平;张勇;惠亮亮

    目的:观察不同葡萄糖浓度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株护骨素(OPG)、护骨素配体(OPGL)及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MG63细胞经不同浓度(5.5、16.7、33.3 mmol/L)葡萄糖处理后,用RT-PCR法检测上述基因表达情况.结果:高糖能下调MG63细胞中OPG及TGF-β的表达(P<0.05),上调OPGL、M-CSF和TRAIL的表达(P<0.05). 结论:高糖环境可能导致成骨细胞中OPG及TGF-β的表达减少, OPGL、M-CSF和TRAIL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多,使破骨细胞的数目和活性增加,骨吸收增强和骨量丢失,这可能是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的发病机制.

  •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与微量元素的改变及意义

    作者:陈向芳;林炜栋;张汝芝;陈军;刘志民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 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和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以3H标记地塞米松(3H-Dex)为配体,测定24例PM/D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GR的变化,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同时采用原子吸收法检测血清微量元素(包括Zn、Cu、Fe、Ca和Mg)的水平.结果:PM/DM患者其外周血白细胞GR特异结合容量为(3 673±1 195) 位点/细胞,低于正常对照组的(4 966±1 210)位点/细胞,有显著性差异(P<0.01).PM与DM患者组间外周血白细胞GR特异结合容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PM/DM患者其GR 水平与相对应的血浆皮质醇浓度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PM/D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GR水平的变化以及血清锌元素含量的降低与PM/DM的发病机制、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判定、预测预后等可能有密切关系,但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