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Academic Journal of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이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0.7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8-879X
  • 国内刊号: 31-100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37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吴孟超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糖皮质激素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分泌组胺的快速抑制作用

    作者:刘冲;周建;崔瑞耀;康志敏;彭兆云;蒋春雷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分泌组胺的快速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邻苯二甲醛与组胺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的荧光物质,检测不同条件下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分泌的组胺.结果:(1)用10-7mol/L皮质酮预处理细胞7 min后,肥大细胞分泌组胺即受到抑制(P<0.05);(2)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的皮质酮(B-BSA)可以模拟皮质酮的快速抑制作用;(3)糖皮质激素细胞内受体拮抗剂RU38486对皮质酮的快速抑制作用无阻断效应;(4)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预处理细胞3 h后,皮质酮仍可快速抑制肥大细胞分泌组胺.结论:皮质酮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分泌组胺具有快速抑制作用,这一作用不直接依赖于细胞内蛋白质合成,也不依赖细胞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此种快速抑制作用属非基因组机制.

  • 下颌角钢丝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老年陈旧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

    作者:李延平;徐晓刚;吕春堂

    目的:观察应用下颌角钢丝结扎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老年性陈旧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效果.方法:1998年7月至2003年3月间应用下颌角钢丝结扎牵引加手法复位的方法治疗5例9侧老年性陈旧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65~83岁,病程3周~4个月;局麻下复位2例,全麻下复位2例,下颌角钢丝弹力牵引2周后手法复位1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成功复位,经6~12个月随访,治疗结果满意.其中1例术后2个月出现关节脱位,经再次手法复位效果满意,随访期间未见其他明显并发症.结论:对于老年性陈旧性颞下颌关节脱位,采用下颌角钢丝牵引加手法复位的方法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 支气管栓塞肺减容术实验研究的初步报告

    作者:董永华;董伟华;李惠民;欧阳强;刘士远;肖湘生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穿刺选择性支气管栓塞肺减容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成年新西兰兔5只,全麻下行气管穿刺建立通道,选择性插管至叶或段支气管后,灌注无水乙醇和碘油的混合液(2.5~4 ml),其中3只同时加用骨水泥封堵支气管腔.术后1、3、6周行胸片和CT检查,达6周后处死动物,取气管和全肺作组织学检查.结果:所有动物气管穿刺和插管均获成功,气管穿刺点无出血和气肿发生.单纯无水乙醇碘油栓塞的2只分别于1、2周并发非栓塞区的炎症而提前终止实验.加用骨水泥栓塞的3只中,1只因骨水泥返流到气管水平而影响呼吸,于12 h死亡;另2只术后随访6周未发生异常体征,未见非栓塞区炎症.胸片和CT显示栓塞肺叶或肺段完全不张,病理显示栓塞区的支气管上皮和肺泡上皮坏死、脱落,肺组织体积明显萎缩、纤维化并伴有小脓肿形成.结论:选择性支气管栓塞可以产生明显的肺减容效果,但可能需要同时封堵支气管腔以防止继发感染;经皮气管穿刺插管途径安全可行.

  • 地塞米松对放射性脑水肿大鼠中性粒细胞CD18表达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来兴;何晓文;周晓平;胡小吾;刘建民;肖作平;伏肃华;刘永明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放射性大鼠脑损伤的影响.方法:SD大鼠2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50±50)g,随机分成4组,每组5只.未接受照射和地塞米松治疗的正常对照组、接受照射但未接受地塞米松治疗的实验对照组均进行生理盐水肌注,注射量与地塞米松剂量相等.另外2组接受照射+1或5 mg/kg地塞米松治疗.自照射前3 d开始肌注地塞米松或生理盐水,直至照射后2周.10 MeV X射线30 Gy照射大鼠全脑,14 d后取大鼠脑组织观察病理改变.颈总动脉取血,梯度离心,取中性粒细胞层,Northern杂交分析测定血液中性粒细胞CD18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膜蛋白数量.结果:大鼠脑组织接受照射后,光镜下出现明显的细胞损伤改变,血液中性粒细胞CD18 mRNA表达水平和膜蛋白数量在照射后较未照射组均有明显提高(P<0.01).在照射前后,2个地塞米松治疗组脑细胞的损伤程度减轻,1 mg/kg地塞米松治疗组CD18的表达明显受抑制(P<0.05),5 mg/kg地塞米松治疗组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P<0.01).结论:地塞米松可通过抑制CD18表达的方式减轻放射性脑水肿.

  • 多变量缺失数据的不同处理方法及分析结果比较

    作者:武建虎;贺佳;贺宪民;程红岩

    目的:探讨多变量缺失数据的不同处理方法对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利用删除含缺失值的观察、简单填补、多重填补3种方法对多变量中度缺失的925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方法所产生的结果差别较大.在α=0.05的水平下,利用多重填补处理的数据集分析得到影响肝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期、肝硬化史、门脉癌栓、g-GT和WBC;而用删除含缺失值方法得到的却是:TNM分期、碘油剂量、AST、ALP;简单填补比多重填补多产生3个危险因素,分别是:TNM分期、ALP和AFP.结论:本资料采用删除含缺失值的观察的方法结果差;简单填补相对较好,但容易降低标准误、减小P值;而多重填补处理比较合理、科学.建议对多变量数据缺失的处理一定要慎重.

  •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背向散射积分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对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诊断作用

    作者:金修才;赵宝珍;蒋栋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颈动脉内中膜背向散射积分(mtegrated backscatter,IBS)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ndothelial dependent vasodilation,EDV)对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诊断作用.方法: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单纯高血压、单纯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单支或双支阻塞>50%)患者各50例以及体检健康志愿者50名,采用SONOS HP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7.5 MHz探头),分别测定各组颈动脉IMT、颈动脉内中膜校正的IBS值(C-IBS,C-IBS=内中膜IBS-外膜IBS)和肱动脉EDV,比较三者在各组中的变化趋势.结果:颈动脉IMT在单纯高血压、单纯糖尿病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3组间均无明显差别,但3组均厚于正常对照组(P<0.05),薄于冠心病组(P<0.05).颈动脉内中膜C-IBS在单纯高血压和单纯糖尿病2组间无明显差别,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和冠心病组(P<0.05);而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和冠心病组2组间C-IBS无明显差别,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肱动脉EDV在单纯高血压、单纯糖尿病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3组间均无明显差别,但3组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明显大于冠心病组(P<0.05).结论:颈动脉内中膜C-IBS能够帮助发现导致冠心病的高危因素病变,肱动脉EDV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

  • 肺外恶性肿瘤患者肺内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附103例报告)

    作者:李成洲;肖湘生;刘会敏;刘士远;何金;李惠民;董伟华

    目的:探讨肺外恶性肿瘤患者肺内孤立性病灶(EPM-SPN)定性诊断的可能性,评价CT对此类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证实的EPM-SPN病例103例,通过对年龄、性别、吸烟史、肺内外病灶的平均时间间隔、肺内结节或肿块的CT形态学特征等多因素分析,探讨EPM-SPN定性诊断的相关因素.结果:103例病例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孤立性转移瘤、良性病灶分别为48、48和7例,平均年龄为(57.69±15.77)岁,男女之比为1.78: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和孤立性转移瘤组的平均年龄和男女比分别为(63.50±11.91)岁、1.88:1和(53.48±16.88)岁、1.89:1;原发性肺癌组的平均发病年龄显著大于孤立性转移瘤组(t=3.34,P=0.02).各组吸烟率无显著性差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和孤立性转移瘤组的两瘤平均时间间隔分别为(66.78±75.2)个月和(28.40±37.0)个月,后者显著短于前者(P<0.05);时间间隔≥24个月,原发性肺癌例数明显增多(P<0.05).原发性肺癌和孤立性转移瘤两组间"毛刺"和"光整"的显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01);而"分叶"和"清楚边界"显示率无显著性差异.原发性肺癌组和孤立性转移瘤组肺部病灶的大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病灶大径≥4cm,原发性肺癌明显多于孤立性转移瘤(P<0.05).结论:EPM-SPN的定性诊断应结合患者的年龄、两瘤时间间隔和肺内病灶的CT形态学特征,而与性别、吸烟史无显著相关性.

  • 基于信息熵的决策树在慢性胃炎中医辨证中的应用

    作者:徐蕾;贺佳;孟虹;王忆勤;贺宪民;范思昌;郎庆波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熵的决策树在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bootstrap方法对406例样本进行扩增以满足数据挖掘对样本量的要求,采用基于信息熵的决策树C4.5算法建立中医辨证模型.结果:决策树C4.5算法筛选出对中医辨证分型有意义的26个因素并对其重要性进行排序;产生清楚易懂可用于分类的决策规则;建立辨证模型,模型分类符合率为:训练集83.60%,验证集80.67%,测试集81.25%;模型区分各类证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也较高.结论:决策树C4.5算法建立的模型效果较好,可应用于慢性胃炎中医证型的鉴别诊断.

  • HCV核心和截短的包膜蛋白E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抗原性

    作者:朱诗应;赵平;任浩;赵兰娟;戚中田

    目的:构建含HCV全长核心基因和截短的包膜蛋白E2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研究其表达和抗原性.方法:以含HCV全长cDNA克隆的pGEM-HCJ4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全长的HCV核心抗原基因和截短的E2基因片段,插入转座载体pFastBacHTa构建重组转座质粒pFB-CE2t,转化DH10Bac大肠杆菌,获得重组杆状病毒穿梭质粒Bacmid-CE2t,以之转染昆虫Sf 9细胞进行外源基因的表达,并对其抗原性进行ELISA检测.结果: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Bacmid-CE2t在Sf 9细胞表达了HCV C-E2蛋白,并能利用细胞内蛋白酶将其裂解为单独的C蛋白和截短的E2蛋白.纯化后的蛋白能分别与HCV C蛋白、E2蛋白单抗以及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反应.结论:HCV核心蛋白和截短的E2蛋白在昆虫细胞中成功表达并具有抗原性.

  • PDGF-B链基因的三链形成寡核苷酸对大鼠脑胶质瘤生长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李维方;周定标;余新光;金由辛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B链基因的三链形成寡核苷酸(triplex formingoligonucleotide,TFO)对大鼠胶质瘤细胞生长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所有SD大鼠(36只,体质量220~250 g)均在右尾状核区微量灌注1×106个C6胶质瘤细胞,其中实验Ⅰ组和Ⅱ组(n=12)在细胞接种后的第8天开始分别原位注射TFO 1.5mg/20μl和3.0 mg/20 μl的生理盐水,以后每隔72 h注射相同剂量的TFO,共注射3次.对照组(n=12)在相同时间原位注射20μl生理盐水.实验3周时处死所有的大鼠,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标本做常规H E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PDGF-B、PCNA的表达及细胞周期.结果:实验Ⅰ组、Ⅱ组的成瘤抑制率分别为66.1%、91.8%,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TFO对胶质瘤细胞PDGF-B、PCNA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TFO能明显降低胶质瘤细胞G2-M期和S期(DNA合成期)的百分率,阻止细胞由静止期(G0-G1期)进入DNA合成期(S期,P<0.01).以上作用均存在浓度依赖性.结论:原位应用TFO能抑制PDGF-B表达,阻碍细胞进入S期,使胶质瘤细胞增殖降低,达到抗胶质瘤生长的作用.

  •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脑组织HO-1 mRNA表达

    作者:朱一飞;郭力;曹文珍;赵晓云;檀国军

    目的:探讨脑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发病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78只,随机分为3组(n=26):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EAE组,应用豚鼠脊髓匀浆-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大鼠EAE模型;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组,EAE模型诱导前1 h腹腔注射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 100 mg/kg,以后1次/d,连续7 d.诱导后1、7、14、21 d以RT-PCR法测定EAE大鼠脑组织中HO-1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并观察其与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仅有少量HO-1 mRNA表达(0.27±0.05);诱导EAE后,随着大鼠EAE症状的出现和加重,脑组织HO-1 mRNA水平逐渐升高;在发病潜伏期(免疫后7 d)达高峰(1.11±0.12);发病期(免疫后14 d)保持较高水平(1.06±0.18);恢复期(免疫后21 d)逐渐下降(0.37±0.10),大鼠EAE症状也逐渐恢复.应用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后,大鼠EAE症状明显减轻,脑组织HO-1 mRNA水平显著下降,显示脑组织HO-1 mRNA的动态变化与EAE病情密切相关;NF-κB特异性抑制剂可以调节HO-1 mRNA表达水平.结论:脑组织HO-1 mRNA表达在EAE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用NF-κB特异性抑制剂可能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 部分液体通气对兔海水淹溺型肺水肿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新红;段蕴铀;胡慧军;冯华松;赖莉芬

    目的:观察肺内注入全氟萘烷(FDC)形成的部分液体通气(PLV)对海水淹溺型肺水肿(PE-SWD)家兔动脉血气、肺顺应性、气道峰压、体循环功能及肺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兔42只,体质量(2.35±0.21)kg,经气管插管注入配方海水制备成PE-SWD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n=14):阳性对照组(PE);常规机械通气组(CMV),即常规通气(CMV)+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部分液体通气组(PLV),即肺内注入FDC+CMV+PEEP.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5、15、30、60、120、180 min动脉血气、呼吸力学、体循环参数、肺病理组织学的变化和存活时间.结果:PLV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提高,达到(262.84±64.33)mmHg(1 mmHg=0.133 kPa),肺静态顺应性提高约31.3%,气道峰压下降约23.4%,血浆TNF-α较PE组减低约24.9%.但存活时间与PE组无显著差异,少于CMV组.结论:PLV可明显改善PE-SWD家兔的动脉血气和肺顺应性、降低气道峰压、减少肺组织损伤,对体循环无明显影响,但治疗结束后存活时间少于CMV.

  • 不同生物材料人工晶体与后囊混浊相互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程金伟;魏锐利;马晓晔;蔡季平;朱煌;李由;李玉珍;岳岩

    目的:对不同生物材料人工晶体与后囊混浊的关系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获得1990年1月至2002年12月发表的人工晶体与后囊混浊的相关文献.按照入选标准选取合适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对纳入文献的相关资料进行提取摘录,并根据meta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合并分析.以相对危险度(RR)判定对后囊混浊的预防效果,并根据异质性分析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总的治疗效应.结果:有9篇论文的1 021例白内障患者纳入meta分析.聚丙烯酸、硅凝胶、水凝胶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的RR分别为0.12(95%CI[0.05,0.26])、0.44(95%CI[0.30,0.64])、1.96(95%CI[0.65,5.91]),硅凝胶、水凝胶与聚丙烯酸的RR分别为1.34(95%CI[0.62,2.89])、3.89(95%CI[1.70,8.90]),水凝胶与硅凝胶的RR为4.73(95%CI[1.57,14.32]).结论:硅凝胶和聚丙烯酸人工晶体具有良好的囊膜组织相容性、很强的粘连趋势、良好的光学设计,可以预防和减少后囊混浊的发生.

  • 不同部位脑梗死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宏鸣;樊济海;刘晓英;顾秀莲;卢静;李亚维;王玲;彭华

    目的:通过测定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参数观察不同部位脑梗死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经CT和MRI证实的108例脑梗死患者[男62例,女46例,平均年龄(66.5±10.1)岁]和70例健康志愿者[男4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4.8±11.7)岁]的HRV各指标进行分析,包括SDNN(24 h内全部窦性R-R周期的标准差)、SDANN(24h内每5 min节段窦性R-R周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NNIndex(24 h内每5 min窦性R-R周期标准差的平均值)、RMSSD(24 h内全部窦性R-R周期差值的均方根)、PNN50(24 h内相邻两正常窦性R-R周期差值大于50 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数)以及HRVTI(心率变异三角指数).将脑梗死组分为:半球梗死组(73例,左侧组35例,右侧组38例)、脑干梗死组(35例,延髓组17例、桥脑组10例和中脑组8例),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及半球梗死、脑干梗死的HRV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对半球左、右两侧梗死进行比较,右侧各参数在半球中低.延髓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SDNN、RMSSD、PNN50显著低于桥脑和中脑;桥脑和中脑的SDANN、SDNN Index与延髓组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不同部位脑梗死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具有不同的影响,右侧半球及脑干(尤其延髓)梗死患者的影响显著,尤应加强心脏监护.

  • 甲状腺素及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伴亚临床甲减的桥本甲状腺炎

    作者:顾明君;吴文雅;方瑾;李翔;刘春宏;刘志民

    目的:口服左旋甲状腺素钠(LT4)联合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伴亚临床甲减(SCH)的桥本甲状腺炎(HT).方法:294例伴SCH的HT患者随机分为2组(n=147):(1)左旋甲状腺素钠组(LT组):口服LT4维持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STSH)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共20周;(2)地塞米松组(DX组):除同LT组处理外,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每周1次×8次,以后每2周1次×4次,共12次).2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6、12、18及24个月随访,检查症状、甲状腺肿、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S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以出现临床甲减(OVH)作为研究终点.结果:LT组147例中,3例(2%)退出,垂体甲状腺轴功能38例(26%)转为正常,9例(6.25%)转为OVH,97例仍为SCH;DX组147例中2例(1.4%)退出,68例(47%)转为正常,2例(1.38%)转为OVH,75例仍为SCH.HT患者由SCH进展为OVH,DX组相对危险度减少78%,绝对危险度减少为4.87%,防止1例OVH需治疗人数为21;HT患者由SCH逆转为正常垂体甲状腺轴功能,DX组相对获益增加率为81%,绝对获益增加率为21%,逆转1例SCH需治疗人数为5.DX组在缩小甲状腺肿、降低甲状腺自身抗体滴度及改善颈部外观及压迫症状等方面均优于LT组(P<0.05).结论:口服LT4联合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预防HT患者由SCH进展为OVH及逆转为正常垂体甲状腺轴功能明显优于单用LT4.

  • La蛋白与HBV RNA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静慧;刘皋林;谭龙益;张慧

    新近研究发现,人类La蛋白(human La protein,hLa)是一种与HBV RNA转录调节相关的因子.La蛋白可能结合在HBV RNAs的茎环结构上,具有保护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RNA,促进其翻译启动的作用,可能是HBV RNA的稳定因子.当La蛋白发生突变后将无法与HBV RNA结合,丧失保护HBV RNA的功能,使其受到酶的降解,无法转录翻译,病毒的复制受阻,从而抑制HBV感染.本文综述了La蛋白、HBV RNA及核酶(nuclear RNases)三者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新研究成果,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了导致HBV RNA降解的可能机制,推测了野生型和突变型La蛋白对乙型肝炎病毒RNA的翻译启动和病毒复制的影响.

  • 低氧诱导因子与氧感受器

    作者:孙学军;黄俊龙;彭兆云;蒋春雷

    低氧诱导因子(HIF)是人们探索低氧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机制的过程中被发现的,HIF是EPO低氧调节的关键转录因子,也是其他各种低氧诱导基因调节的关键转录因子,它的活性复合体是由2个亚单位组成的异构体.近年来,通过对HIF低氧调节的深入研究,发现了2种氧依赖酶:脯氨酸和天冬氨酸羟化酶,这是高等生物中首次被系统研究的氧感受器.本文分别从HIF的结构功能、低氧对HIF调节和氧感受器等方面综述有关研究进展.

  • 恶性胰岛素瘤一例报告

    作者:包睿;鲁瑾;邹大进;刘瑞;何天霖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7岁,因反复头昏、心悸、意识障碍6个月入院.6个月间上述症状共发作6、7次,均为上午9:00~10:00之间发生.后一次发作时在外院查血糖1.5mmol/L,予静滴葡萄糖溶液后好转.查体:一般情况好,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关键词: 胰岛素瘤
  • 盆腔原始神经外胚层瘤一例报告

    作者:崔伟;高小峰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3岁,因"尿频、尿急1月余,B超发现盆腔肿块6 d"于2003年11月18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无明显尿痛,无畏寒、发热,在当地医院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缓解,后患者出现肛门坠胀,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次以上,大便形状变扁).

  • 恶性淋巴瘤双眼眶浸润一例报告

    作者:陈娟;魏锐利;程金伟;蔡季平

    1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因双眼肿胀伴异物感半年,于2003年3月31日入院.患者于2002年9月起发现双眼眼睑肿胀,睁眼吃力,眼内异物感,眼球转动困难,外院给予抗生素眼液局部点眼.

  • 盐酸阿罗洛尔诱发尿毒症患者窦性心动过缓并窦性停止一例报告

    作者:林元龙;傅鹏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4岁.因"胸闷36 h,临时起搏器术后30h"于2004年4月28日入院.既往高血压史10余年,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2年余,行维持性腹膜透析27个月后改行间歇性血液透析2个月,3次/周.

  • 下颌侧切牙双根管一例报告

    作者:王芳;王忠亮

    1临床资料患者,男,33岁,因下前牙疼痛1年于2003年8月11日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41、42无龋,切端磨损,近髓,探敏感,叩不适,温度测验和电测验反应迟钝.X线片示41、42根周膜增宽,42根尖1/2根管影像不清晰(图1A).

  • 下唇疣状癌伴右小腿横纹肌纤维肉瘤一例报告

    作者:黄建涛;姜晓钟;赵云富

    1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因右下唇溃疡8个月,逐渐增大于2003年6月5日入院.2年前右下唇部出现溃疡,约米粒大小,数月后自愈.8个月前,下唇部再次出现溃疡并逐渐增大,表面呈菜花状.

  • 桂林地区南蛇藤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应辉;阳丽华;李传枚

    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为卫矛科植物,能祛风胜湿、行气散血,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1].我院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应用南蛇藤(全株,灌阳产)[2]治疗各种类风湿性关节炎数千例,总有效率达93%.

  • 便携式野战创伤性血气胸救治包的设计制作及应用研究

    作者:袁钰鑫;徐志飞;潘铁文;秦雄

    目的:设计制作便携式野战创伤性血气胸救治包并验证其对创伤性血气胸的救治效果.方法:自行设计并制备便携式野战创伤性血气胸救治包(简称自制救治包),配备有胸腔闭式引流管(穿刺针、固定气囊和内冲洗管三合一)、折叠式引流袋及操作附件等.以犬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4只)和实验组(8只).以胸腔内注入血液700 ml及气体200 ml制作创伤性血气胸模型.对照组使用临床常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实验组采用自制救治包分别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两组动物的手术时间、引流量、胸壁固定所承受拉力,并观察自制救治包引流管的冲洗效果及对肋间血管的止血效果.结果:自制救治包大小260 mm×170 mm×50 mm、总质量(315±10)g,实验组手术时间为(5.5±1.2)min,较对照组[(12.0±2.3)min]显著缩短(P<0.01);对照组术后0.5、1、2、4、6 h引流量分别为(113±12)、(258±22)、(441±28)、(572±33)、(623±52)ml,实验组分别为(126±17)、(242±24)、(462±32)、(590±42)、(632±37)ml,两组间在术后各时间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能承受(5.0±0.3)kg拉力,实验组能承受(8.0±0.2)kg拉力(P<0.01);实验组引流管冲洗装置能滴注液体(700±20)ml/h;内固定气囊对引流管旁肋间动、静脉出血均能起到压迫止血效果.结论:便携式野战创伤性血气胸救治包对血气胸的救治效果与临床常用胸腔引流装置相同,但其体积小,携带操作方便,胸壁固定牢固,并能进行胸腔冲洗及对穿刺胸壁引起的肋间血管出血起到压迫止血作用.

  • 两种方法测定猪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比分析

    作者:杨子江;任雨笙;张天奇;黄佐;潘晓明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是对机体组织器官具有广泛调节作用的多肽[1],对提取、纯化的PDGF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纯度进行分析,是了解其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的基础.在生物化学领域中,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已广泛用于氨基酸、蛋白质、多肽、酶、核酸等产物的分离和鉴定.本实验在已提取和纯化猪PDGF(pPDGF)[2]的基础上,应用SDS-PAGE和HPLC法[3]对其进行相对分子质量(Mr)和纯度的测定,并将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

  • 人胃癌完整组织块裸鼠原位种植转移模型的建立

    作者:苏晓妹;许玲;陈亚琳;张涛;魏东;程朋;刘建华

    目的:建立人胃癌完整组织块裸鼠原位种植高转移模型.方法: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株,裸鼠皮下注射(2×106/L细胞悬液),成瘤后反复传代形成实体瘤,以第6代瘤源为组织材料,打开腹腔,通过"生物胶粘贴法"用OB医用生物胶将瘤块粘贴在裸鼠胃壁胃大弯血管分布稠密处;待荷瘤鼠出现衰竭体征濒临死亡时处死解剖检查.结果:术后3~4周左右,上腹可触及0.1~0.4 cm结节,5~6周时逐渐增大.8~10周时肿块明显增大,局部包块透壁可见,直径约1.0~1.9 cm.此后动物极度消瘦,部分动物腹水形成,活动受限,逐渐衰竭,濒临死亡.解剖见原位肿瘤成瘤率100%,病理学检查胃周淋巴结转移率100%,肝脏转移率72.7%,部分动物腹膜、胰腺转移.结论:人胃癌完整组织块通过"生物胶粘贴法"原位种植于裸鼠胃壁,能较好地重现胃癌的临床转移过程,为人类胃癌生长、转移机制及抗转移治疗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 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肺切除术--附65例报告

    作者:潘铁文;徐志飞;孙耀昌;赵学维;李建秋

    目的:总结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肺切除术的经验,探讨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肺切除术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1990~2000年行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肺切除术65例资料,其中全肺切除术50例,肺叶切除术15例,以SPSS 10.0软件统计分析不同术式及病理分型间的术后生存率.结果:全组的手术死亡率1.54%,1、3、5年生存率平均为72%、42%、19%,其中肺叶切除术组显著高于全肺切除术组(P<0.05),鳞癌组高于腺癌组(P<0.01).结论: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肺切除术扩大了中、晚期肺癌手术范围,降低了手术探查率,提高了手术切除率及生存率,使部分中、晚期肺癌患者获得进一步治疗的机会.

  • 盐酸二甲双胍片剂的人体药动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

    作者:杨阳;倪立

    目的:观察盐酸二甲双胍片剂在人体内的药动学,并比较2种片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自身交叉分别单剂量口服500mg盐酸二甲双胍试验和参比2种片剂.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的血药浓度.采用3P97程序拟合房室模型,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2种片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max,(2.53±0.95)和(2.43±0.75)h;cmax,(1 774.6±480.8)和(1 829.3±517.7)μg/L;t1/2Ke,(2.53±0.45)和(2.48±0.36)h;AUC0~12 h,(8 951.6±2 012.9)和(9 186.1±1 981.3)μg·h·L-1;AUC0~∞,(9 441.7±1 981.6)和(9 691.0±2 009.9)μg·h·L-1.2种片剂的cmax、AUC0~12h、AUC0~∞经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双单侧t检验及90%可信区间统计无显著性差异.试验制剂对于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12h为(98.2±14.1)%,F0~∞为(98.2±13.2)%.结论:2种片剂生物等效.

  • 细胞移植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现状

    作者:黄佐;葛均波

    现代药物治疗在阻止心室重构和充血性心衰进展方面还十分有限,通过细胞移植替代或使心肌细胞再生的心脏细胞重建技术,为阻止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和充血性心衰进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策略.近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未分化的多潜能干细胞,它可进一步分化为包括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在内的各种类型细胞.现今干细胞移植的大部分资料主要来源于动物实验,证实干细胞治疗能替代缺失的心肌(心肌再生)和促进心脏再血管化(血管新生).这些研究成果很快被用于人类的研究,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虽然早期的一期临床研究结果有效和安全,但规模还很小,尚处于早期,有待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来证实心脏细胞重建治疗的短期和长期效果.

  • 泽兰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作者:孙连娜;陈万生;陶朝阳;钱鸣蓉;张汉明

    目的:对泽兰(Lycopus lucidus Turcz.)地上部分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离并鉴定.方法:采用现代层析分离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运用光谱方法(1HNMR、13CNMR等)确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石油醚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硬脂酸(Ⅰ)、β-谷甾醇(Ⅱ)、桦木酸(Ⅲ)、熊果酸(Ⅳ)、乙酰熊果酸(Ⅴ)、胆甾酸(Ⅵ)、齐墩果酸(Ⅶ).结论:除化合物Ⅲ、Ⅳ、Ⅶ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关键词: 泽兰 化学成分
  • 对乙酰氨基酚缓释干混悬剂在家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

    作者:高守红;范国荣;吴志明;郑梁元

    目的:研究单剂量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缓释干混悬剂在家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条成年健康家犬(体质量10.5~11.5 kg,雌雄各半)单剂量(650 mg/只)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缓释干混悬剂(受试制剂)和对乙酰氨基酚控释片(泰诺林)(参比制剂)后不同时间点(给药前及给药后0.25、0.5、1.0、1.5、2.0、3.0、4.0、5.0、6.0、8.0、10.0、15.0和24.0 h)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本所建立的方法不受血浆中内源性物质的干扰,线性范围0.10~20.00 μg/ml(r=0.999 9),日内、日间精密度RSD<7.0%,3种浓度(0.50、5.00、20.00μg/ml)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4.21±6.57)%、(97.23±4.21)%、(99.57±1.19)%.对乙酰氨基酚缓释干混悬剂与参比制剂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的tmax分别为(2.1±0.5)和(3.0±0.6)h;cmax分别为(9.09±3.58)和(8.77±3.40)μg/ml;用梯形法计算AUC0~24 h分别为(34.31±13.54)和(33.28±12.16)μg·h·ml-1,AUC0~∞分别为(34.96±13.46)和(33.88±12.18)μg·h·ml-1;受试制剂相对于参比制剂的平均生物利用度F0~∞为(102.58±10.15)%.结论:对乙酰氨基酚缓释干混悬剂与乙酰氨基酚控释片(泰诺林)在家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相似,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 兔实验性上颌窦炎窦口扩大术后黏膜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

    作者:刘锋;周水淼;张速勤;许月

    目的:探讨窦口扩大术对实验性上颌窦炎黏膜病变的影响.方法:将用窦口堵塞加注入肺炎链球菌的手段制成慢性上颌窦炎6周模型的20只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拘,体质量2.5~3.5kg),根据窦口扩大术后不同时间(术后0、4、6、8周)分成相应组别(n=5),用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上颌窦黏膜病理变化.结果:窦口扩大术后病变的上颌窦黏膜随时间延长,黏膜上皮层和固有层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时间越长,恢复的组织越接近正常组织结构.结论:窦口扩大术后实验性上颌窦炎病变黏膜可部分恢复正常.

  • 大孔树脂吸附层析法提取淡豆豉中总异黄酮的研究

    作者:郭文勇;刘彬果;钟蕾;宓鹤鸣;刘海燕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分离、纯化淡豆豉中大豆异黄酮的工艺.方法:以大豆素为指标,比较7种大孔吸附树脂(型号为D-101、DM-301、DA-201、905、1300、AB-8和ZTC-1)对大豆素的吸附性能,考察温度(10~45C)、pH值(3.5~10)、洗脱溶剂(20%~95%乙醇)对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和洗脱性能的影响;并以优化的条件进行淡豆豉提取液中大豆异黄酮的纯化研究.结果:型号905大孔吸附树脂对大豆素的吸附性能优于其他6种树脂;温度10~15℃和酸性条件时大孔树脂905对大豆素的吸附效果较好,以型号905大孔吸附树脂pH 5.0左右、室温条件作为较优的条件进行三批淡豆豉提取液中总异黄酮的富集和纯化,大豆素得率均大于8%.结论: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用于淡豆豉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获得较好的效果.

  • 改良PCR-RFLP法测定异质性线粒体基因的相对含量

    作者:龙建纲;王洁;缪明永;王学敏

    目的:改进PCR-RFLP法,确认线粒体异质性基因并测定异质性线粒体基因的相对含量.方法:依据先期实验中克隆测序得到的ECV304细胞中线粒体基因(D-LOOP区)多态性位点,采用两轮PCR法,以第1轮PCR胶回收产物为模板,作第2轮PCR,并在第2轮PCR中引入限制性内切酶位点,酶切产物行琼脂糖电泳,测定异质性线粒体基因的相对含量.结果:ECV304细胞中存在513A/G异质性,二者比例约为1:3.结论:确证ECV304细胞中含有513A/G异质性碱基,改良PCR-RFLP法测定异质性线粒体基因相对含量较为简单可靠,适用于异质性线粒体基因的研究.

  • 褪黑素对大鼠液压脑损伤后NGF、bcl-2、bax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高进喜;卢亦成;王如密;王守森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颅脑损伤后受损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bcl-2、bax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褪黑素对创伤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侧方液压打击法制备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褪黑素(5、10 mg/kg,皮下注射)对大鼠受损脑组织NGF、bcl-2、bax 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脑损伤后立即给予褪黑素能够增强伤后12 h大鼠受损脑组织NGF和bcl-2 mRNA表达,增强效应与剂量呈正相关;褪黑素对bax 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褪黑素能够增加液压脑损伤后NGF和bcl-2 mRNA表达而不改变bax mRNA表达,提示褪黑素可能通过提高受损神经细胞修复和抗凋亡能力发挥脑保护作用.

  • 作者:

    Dendritic cells (DCs) are the most potent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that play crucial roles in the regulation of immune response. Triptolide, an active component purified from the medicinal plant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act as a potent immunosuppressive drug capable of inhibiting T cell activation and proliferation.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ffects of triptolide on DCs. The present study shows that triptolide does not affect phenotypic differentiation and LPS-induced maturation of murine DCs. But triptolide can dramatically reduce cell recovery by inducing apoptosis of DCs at concentration as low as 10 ng/ml, as demonstrated by phosphatidylserine exposure, mitochondria potential decrease, and nuclear DNA condensation. Triptolide induces activation of p38 in DCs, which precedes the activation of caspase 3. SB203580, a specific kinase inhibitor for p38, can block the activation of caspase 3 and inhibit the resultant apoptosis of DC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nti-inflammatory and immunosuppressive activities of triptolide may be due, in part,to its apoptosis-inducing effects on DCs.

  • 作者:

    A novel coronaviru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SARS-CoV), has been identified as the causal agent of SARS. Spike (S) protein is a major structural glycoprotein of the SARS virus and a potential target for SARS-specific cell-mediated immune responses. A panel of S protein-derived peptides was tested for their binding affinity to HLA-A * 0201 molecules. Peptides with high affinity for HLA-A * 0201 were then assessed for their capacity to elicit specific immune responses mediated by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TLs) both in vivo, in HLA-A2. 1/Kb transgenic mice, and in vitro, from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PBLs) harvested from healthy HLA-A2.1 + donors. SARS-CoV protein-derived peptide-1 (SSp-1 RLNEVAKNL), induced peptide-specific CTLs both in vivo (transgenic mice) and in vitro (human PBLs), which specifically released interferon-gamma (IFN-gamma) upon stimulation with SSp-1-pulsed autologous dendritic cells (DCs) or T2 cells. SSp-1-specific CTLs also lysed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matched tumor cell lines engineered to express S proteins. HLA-A * 0201-SSp-1 tetramer staining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significant populations of SSp-1-specific CTLs in SSp-1-induced CD8+ T cells. We propose that the newly identified epitope SSp-1 will help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virus control mechanisms and immunopathology in SARS-CoV infection, and may be relev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immunotherapeutic approaches for SARS.

  • 表皮干细胞在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的分布差异

    作者:牛云飞;路卫;夏照帆;张步涛;韦多;田建广;程大胜

    目的:研究表皮干细胞在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的分布差异.方法:从5例成年男性志愿者身体取头部、胸部、背部、臀部、大腿内侧、大腿外侧、上臂内侧、上臂外侧、手掌、足底、包皮及阴囊皮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皮肤组织表皮干细胞标志物角蛋白19(K19)和整合素β1的表达.结果:皮肤基底层K19和整合素β1阳性细胞以包皮和阴囊多,其次是臀部,背部及四肢近端外侧相应地多于胸部及四肢近端内侧,头皮、手掌及足底皮肤基底层阳性细胞很少.头皮毛囊隆突部及皮下腺管可见较多K19和整合素β1阳性细胞.结论:表皮干细胞在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的分布存在差异,头皮的毛囊隆突部及包皮和阴囊的皮肤基底层存在较多表皮干细胞,背部及四肢近端外侧皮肤基底层表皮干细胞相应地多于胸部及四肢近端内侧.

  • 经皮穿刺经心外膜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犬严重缺血性心力衰竭

    作者:高连如;王志国;贺声;张宁坤;朱智明;张云山;费宇行;徐洪涛;丁青艾;杨晔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在犬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经皮穿刺心外膜下心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修复心肌、再生血管、改善心功能的可能性、安全性及效果.方法:成年雄性家犬,体质量20~30 kg,经皮穿刺球囊封堵前降支建立犬心肌梗死模型手术后10 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确立EF<40%为严重缺血性心力衰竭(共14条).随机实验分组:细胞移植组(n=6)及生理盐水注入组(对照组,n=8).细胞移植术前1 d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以DAPI标记.23G超声引导穿刺针尾部连接电极,穿刺入心外膜下心肌,监测电极显示ST段抬高,即注入细胞悬液1.3×106/ml,改变方向,每一点分别注射0.2 ml,共10点.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学检查.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到大量新生细胞,并可见发出绿色荧光的丝状肌丝肌管.光镜下见大量移植的单个核细胞生长,移植细胞间及与宿主细胞间均有闰盘连结.细胞移植组心肌梗死区域肉眼可见大量血管,小血管数量明显增加,心功能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每博输出量增加16.7 ml,EF增加14.7%,左室内径缩小6%.而对照组3个月后,梗死区室壁变薄,仅见纤维瘢痕组织,心腔扩大,心功能明显恶化.移植细胞组术中及术后均安全.结论:犬严重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经心外膜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修复心肌、再生血管、改善心功能是可行、安全、有效的.

  • 犬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重建梗死心肌

    作者:朱智明;高连如;费宇行;王志国;张宁坤;陈宇;贺声;丁青艾

    目的:探讨选用含有原始干细胞/多系祖细胞及基质细胞的骨髓单个核细胞(MBMC),经冠状动脉移植重建犬梗死心肌,观察其修复、重建梗死心肌及改善心功能的效果.方法:经皮穿刺球囊封堵前降支成功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并存活约1周的杂种犬10条,平均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细胞移植术前1 d分离MBMC,以DAPI标记,温箱保存过夜.常规冠状动脉造影、PTCA,在球囊闭塞前降支条件下注入MBMC(每次4×106个细胞,2 ml),气囊保持充盈2 min后恢复灌注2 min,重复注入3次.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动物放血处死后取心脏前壁和下壁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并照相.结果:移植组术后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平均左室舒张末容量和左室收缩末容量减少、EF和FS增加(P<0.05);对照组则左室舒张末容量和左室收缩末容量明显增加、FS减少(P<0.05).细胞移植组左室收缩及舒张内径和梗死长度均较移植前缩小,梗死部位室壁厚度较移植前增加(P<0.05);而对照组梗死区室壁变薄.在细胞移植组前壁心肌组织冰冻切片中可以看到心肌细胞核发黄绿色荧光,发现带绿色荧光的丝状肌丝肌管,移植犬的下壁和对照组的前壁可见心肌细胞核发出光亮较移植组前壁淡的自发黄绿色荧光,而均未发现有带绿色荧光的丝状肌丝肌管.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重建坏死心肌,梗死区域内有移植的新生心肌细胞,且抑制心室的重塑、防止心脏进一步扩大和心功能下降.

  • 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

    作者:胡国梁;黄佐;侯健;赵宝珍;黄海怡;周智慧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bone marrow cells,MBMCs)移植方法对梗死心肌的治疗效果.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成年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常规抽取骨髓,分离制备MBMCs悬液.将成年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4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组Ⅰ,n=10)、梗死对照组(组Ⅱ,n=18)、细胞移植组(组Ⅲ,n=18).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在建模后2周分别将10μl MBMCs(6×106)悬液和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植入组Ⅱ和组Ⅲ的梗死周边区.用心脏超声观察细胞移植后4周的心脏功能改变,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移植细胞在心肌梗死区及梗死周边区的存活、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MBMCs移植4周后,移植组超声检查左室功能重建指标如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前壁厚度(LVAWT)均较梗死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移植组血流动力学检查指标如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和左室舒张压力时间变化大速率(±dp/dtmax)也优于梗死对照组(P<0.05).MBMCs移植6周后,大鼠心肌梗死区有移植细胞存活、增殖,并分化为有心肌细胞特征的细胞.结论:实验证实用MBM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可以明显改善梗死后心脏功能.这一效果可能与MBMCs移植相关的心肌再生和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 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作者:黄海怡;黄佐;侯健;赵宝珍;周智慧;胡国梁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bone marrow cells,MBMCs)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大鼠心肌修复的作用.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成年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常规抽取骨髓,分离制备MBMCs悬液.对72只成年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皮下注射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170 mg/kg,1次/d,连续2 d),建立DCM模型.造模成功(注射后2周)后将大鼠随机分成移植组(n=24)、对照组(n=24)和假手术组(n=24),开胸,直视下在左心室前壁行心肌注射.移植组注射4',6二乙酰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MBMCs悬液10μl(含5×106个细胞);对照组注射等量PBS溶液;假手术组仅开胸和关胸.于移植后4周,分组进行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检测,并取注射部位心肌组织进行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移植的MBMCs能在心肌坏死区内存活并形成肌样组织及新生血管,结蛋白排列接近正常,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阳性;透射电镜下可见不成熟的心肌细胞.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移植组左室收缩和舒张末容积(LVEDV、LVESV)减小(P<0.01),短轴缩短率(FS)和射血分数(EF)增大(P<0.01);左室收缩压(LVSP)、压力速率大值及小值(±dp/dt)明显升高(P<0.01),而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BMCs移植可有效防止DCM心室腔扩大,促进血管和心肌再生,修复受损心肌,并改善心功能.

  •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急性心梗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肖海波;梅举;张宝仁;陆方林;黄盛东

    目的:评价局部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对急性心梗大鼠缺血心肌血管生成作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6只Lweis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n=14)及对照组(n=12),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新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注射到大鼠的缺血心肌中(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无菌PBS),术后4周观察心肌血管数目,结合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4周后移植组与对照组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明显降低(P<0.01),压力变化率大值(dp/dt)明显升高(P<0.01,P<0.05).移植组心肌梗死区有明显血管增生,移植组和对照组心肌血管密度分别为(23.1±1.5)和(10.5±1.8)个/HP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局部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能明显促进缺血心肌新生血管生成,增加缺血区灌注,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

  • 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小脑萎缩

    作者:田增民;李志超;尹丰;李士月;刘爽

    目的:探索入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移植治疗小脑萎缩(cerebellar atrophy,CA)的有效性.方法:8~10周龄人胚胎的小脑细胞在体外稳定扩增后,借助立体定向技术将其植入经MRI证实的21例CA患者的小脑齿状核内,将NSC(3×107/0.3 ml)缓慢注入小脑齿状核(此前注入地塞米松0.5 mg/0.1 ml).本组男8例,女13例,年龄19~71岁(平均46岁).结果:人胚胎小脑神经细胞可以在体外扩增,扩增的细胞可达1×107倍.移植病例未见明显的移植排斥反应.CA患者移植术后3个月临床症状改善的有效率为61.9%,术后6个月有效率为85.7%;随访12~28个月(平均18个月),有效率达90.4%.结论:应用体外扩增的人NSC可以治疗CA,而且临床安全、有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