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Academic Journal of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이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0.7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8-879X
  • 国内刊号: 31-100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37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吴孟超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发黄韧带骨化的病理学研究

    作者:陈雄生;贾连顺;倪斌;袁文;陈华江;李玉莉

    目的:研究实验性黄韧带骨化的病理演变特点.方法:将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rhBMP-2)诱发的骨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动物黄韧带,采用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阿尔辛蓝(AB)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以S-100单抗和胶原Ⅱ单抗为第一抗体),然后光镜观察.结果:rhBMP-2植入后,成纤维细胞代谢活跃,出现软骨化生,并逐渐增生活跃,基质中Ⅱ型胶原纤维和硫酸软骨素增多,4周时达到高峰,此后,肥大的软骨细胞开始退变,基质钙化逐渐明显,Ⅱ型胶原纤维和硫酸软骨素随之减少,8周时出现编织骨,并可见脊髓神经纤维水肿、断裂、脱髓鞘和神经元细胞变性等改变.结论:rhBMP-2以软骨内骨化方式诱导黄韧带骨化;在软骨细胞增生为活跃时,基质内Ⅱ型胶原和硫酸软骨素的含量高,并随着骨化的成熟逐渐下降;黄韧带骨化在出现神经受损症状前即可出现脊髓的水肿与变性.

  • 关节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其影响

    作者:傅捷;董肇阳;祝云利;吴海山;周维江

    目的:研究关节软骨细胞的原代分离及体外培养,了解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对其生长和去分化趋势的影响.方法:(1)用自制消化瓶分离原代软骨细胞并培养、传代;(2)锥虫蓝染色测定细胞存活率,测定克隆率;(3)比较EGF对软骨细胞增殖以及去分化趋势的影响.结果:(1)自制消化瓶能在3 h内将软骨碎块消化完毕;(2)细胞存活率为88.4%,克隆率为29.4%;(3)EGF 显著促进软骨细胞增殖(P<0.05);(4)软骨细胞经过8~10次传代以后出现去分化趋势,与培养液中是否含EGF无关.结论:自制消化瓶能提高消化软骨的效率.EGF 能显著促进软骨细胞增殖,但不能阻止软骨细胞的去分化趋势.

  • 全椎板切除后椎板再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沈康平;李家顺;贾连顺;陈正形;顾晓民;宋海涛;来茂德

    目的: 探讨全椎板切除后椎板再生的机制.方法: 以家兔为动物模型行全椎板切除术后,肉眼观察、切片病理观察、CT扫描和三维结构重建,计算机图像分析定量测定.结果:全椎板切除后在椎板缺损部位纤维化,首先是在骨组织缺损的边缘软骨组织形成,然后再演变为骨组织,后形成再生椎板.椎板再生后椎管面积和矢状径比正常椎管小(P<0.01).结论: 椎板再生是软骨内骨化的过程,并证实了椎板再生的方式是骨组织逐渐再生.再生的椎板导致椎管狭窄,椎管狭窄与纤维组织的侵入有关.

  • 新型无柄人工髋关节生物固定的实验研究

    作者:钱齐荣;苟三怀;吴宇黎;高远健;刘会敏;施鲁孙;黄国富

    目的:检验新型无柄人工髋关节的早期骨长入情况,以评价金钟罩的生物固定效果.方法:以钴铬钼合金材料制成山羊用股骨金钟罩形无柄人工髋关节假体及固定螺丝钉,以高分子聚乙烯制成山羊用人工股骨头假体.选取12只山羊,体质量38~48 kg,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切除股骨头近段2/3,套上金钟罩,拧入固定螺丝钉,经假体窗口钻孔植骨.于手术后1,2,3个月宰杀山羊,取股骨近端标本,常规处理,显微镜观察.结果:11只山羊手术后功能恢复好,1只山羊人工关节感染.11只标本假体周围大量组织增生,并包绕假体,窗口有质硬之凸起生长,具有将假体紧密固定于股骨颈上的作用.显微镜观察发现,术后3个月假体窗口区可见大量成骨细胞、骨细胞和新生骨板生成,并凸向窗口外.结论:股骨假体的窗口内有大量的新生骨形成,部分结缔组织已经包绕于假体外周,可望在一段时间后对金钟罩假体实现接近自然的生物固定,从而有效地固定假体和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

  • 基因修饰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电生理评价

    作者:余科炜;叶晓健;冯红;曲伸;李家顺;路长林

    目的:采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观察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成肌细胞对损伤脊髓的治疗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在T9水平制成脊髓横断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基因细胞组(A组)、成肌细胞组(B组)及损伤对照组(C组),每组10只大鼠.术后3个月,采用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等电生理检测技术,观察轴突是否有再生及其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1)A组中3只大鼠损伤3个月后出现CSEP波,5只出现MEP波,B,C组动物未发现电生理信号恢复; (2)重新出现的CSEP或MEP信号均较损伤前波幅减低,潜伏期延长.结论:BDNF基因修饰细胞脊髓内移植能有效促进损伤的脊髓神经部分传导功能恢复.

  • 颈髓慢性病变对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作者:余科炜;李家顺;贾连顺;袁文;包聚良;叶晓健;戴伯军;谢宁

    目的: 探索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在颈髓髓内和髓外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7例颈髓病变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调查,包括颈椎病(n=21),颈椎管狭窄症(n=6),颈椎及颈髓肿瘤(n=6)和脊髓空洞症(n=4),和对照组20例.结果: 31例髓外病变者,19例(61.3%)上肢拇展短肌(APB)中枢运动传导速度(CMCT)异常,21例(67.7%)下肢胫骨前肌(AT)CMCT异常;6例髓内病变者,2例(33.3%)APB肌CMCT异常,2例(33.3%)AT肌CMCT异常, CMCT异常与颈髓压迫影像和上运动神经元受累表现相关.结论: 在髓外病变,AT肌CMCT较为敏感;CMCT异常与脊髓压迫影像和上运动神经元受累表现相关,MEP检查对颈髓髓内和髓外病损均有重要诊断价值,甚至能发现亚临床型病损.

  • 颈椎前路减压颈椎椎体间融合器椎体间融合术

    作者:陈德玉;贾连顺;倪斌;吴德升;肖建如;沈强;戴力扬;宋滇文

    目的:观察颈椎椎体间融合器(BAK)用于颈椎前路减压后椎体间固定和融合效果.方法:采用BAK行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术后椎体间融合术64例.术后颈椎X线片及CT检查,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随访6~28个月.术后次日即下床活动,手术节段稳定,术后3~6个月融合.结论:BAK颈椎椎体间固定融合技术使施术椎节立即稳定,手术安全简便,并且避免了自体植骨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可作为替代传统植骨融合术的一种方法.

  • 兔关节软骨细胞在纤维蛋白胶中体外培养

    作者:傅捷;祝云利;吴海山;周维江;董肇阳

    目的:研究关节软骨细胞在纤维蛋白胶中三维培养时的表现.方法:(1)通过硫酸铵沉淀法从兔血液中提取纤维蛋白原并制备纤维蛋白胶;(2)在纤维蛋白胶凝成的纤维蛋白中立体培养关节软骨细胞,观察其表现并测定生长曲线、倍增时间;(3)通过透射电镜、AB-PAS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查等,了解细胞生长及软骨基质的分泌情况.结果:(1)关节软骨细胞在纤维蛋白中大部分保持卵圆形,小部分如贴壁细胞状;(2)细胞倍增时间在第1~4天为7.0 d,在第5~7天为2.3 d;(3)AB-PAS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查(+).结论:关节软骨细胞能在硫酸铵沉淀法制备的纤维蛋白胶中增殖,保持其表和分泌软骨基质.

  • 脊髓损伤的早期后路椎管重建

    作者:叶晓健;赵杰;李家顺;贾连顺;苟三怀;袁文;倪斌;陈德玉

    目的:评价脊椎骨折后路手术对受侵犯椎管的复位与重建作用.方法:52例急性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和神经功能评分,急诊行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平均随访12.5个月.结果:术前52例患者椎管受侵犯,平均狭窄45.7%,脊柱后凸畸形平均角度为19.6°.术后椎管狭窄程度显著降低到16.2%,脊柱后凸畸形降低至9.5° (P<0.05). 45例神经功能改善,7例没有改善,有效率86.5%.结论:胸腰椎骨折/脱位可在早期经后路手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达到减压和早期椎管重建、促进神经功能改善的目的.

  • 颈胸段脊柱损伤前路减压和内固定术的作用评价

    作者:肖建如;李文平;邵擎东;戴力扬;陈德玉;袁文;包聚良;贾连顺;赵定麟

    目的:评价颈胸段前路减压、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技术在颈胸段脊柱创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5例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行颈胸段前路C7,T1,C6,7或C7-T1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及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至1年,植骨均在3~4个月内完全融合,12例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1例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结论:颈胸段前路减压、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颈胸段脊柱脊髓创伤行之有效的手段,Orion钢板有助于植骨节段融合,重建和稳定颈胸段脊柱.

  • 全关节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的回输应用

    作者:吴海山;李晓华;吴宇黎;周维江

    目的:评价全关节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的临床意义和使用的安全性.方法:对2组条件相似的初期关节置换的50例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实验组(25例)术后使用自体引流血回输装置,对照组(25例)使用负压吸引球.记录引流/回输血量及与输血有关的反应. 结果:实验组平均回输引流血492 ml,未输库血,也未发现输血反应及菌血症.对照组平均术后输库血400 ml.二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无显著差异. 结论:自体引流血回输是全关节置换术后安全有效的补充术后失血的方法.在术前没有自体血储备的情况下,该技术减少了输注库血的机会,尤其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双侧同时施行手术的关节置换手术更有意义.

  • 脊柱复合性损伤分型诊断及治疗

    作者:宋海涛;贾连顺;袁文;倪斌;陈德玉;沈强;沈康平

    目的:探讨复合性脊柱损伤的分型、诊断及治疗.方法:按Blauth分型方法对157例复合性脊柱损伤进行分型和诊断,分析该损伤的特点,提出诊断的顺序和避免漏诊的措施.结果:Ⅰ型损伤17例(10.8%),Ⅱ型损伤48例(30.6%),Ⅲ型损伤92例(58.6%);诊断及救治顺序为先稳定生命体征,再抢救重要器官功能,然后处理脊柱及四肢骨折;脊柱复合性损伤的特点有损伤机制复杂、创伤能量大、对全身影响重、颅脑损伤多及容易漏诊或延迟诊断.结论:脊柱复合性损伤是一类危重的多发伤,正确的分型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手术益于提高疗效.

  • 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对兔膝关节退变软骨的影响

    作者:吴海山;李晓华

    目的:观察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对兔膝关节炎模型中退变软骨的影响.方法: 以24只成年新西兰兔为实验对象,建立 Hulth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实验组(12只)于术后第8周开始,每周关节内注射1%透明质酸钠1 ml,连续注射5次.对照组(12只)不作任何治疗.注射后6周处死动物,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膝关节表面;取股骨内髁软骨标本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取内侧胫骨髁软骨作氨基己糖测定.结果:实验组动物软骨细胞退变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实验组软骨内氨基己糖测定值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关节内注射外源性透明质酸能减轻兔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的关节软骨退变程度,促进软骨的代谢及自身修复.

  • 无脊髓损伤颈椎骨折脱位的外科治疗

    作者:袁文;贾连顺;倪斌;陈德玉;宋海涛;毛志国

    目的:探讨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技术改进.方法:对22例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或骨折脱位,其中新鲜损伤8例,陈旧性损伤14例,采用经前路伤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AO纯钛带锁钢板固定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全部病例经随访观察,症状获得改善,7例完全恢复.植骨在3个月内牢固融合,术后6个月,16例重返工作,3例残留手指麻木.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折断、滑脱等并发症.结论:对于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宜首选经前路手术治疗,前路手术除可达到减压、复位、恢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外,更重要的是可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对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与受压腰骶神经根的异常关系及其原因分析

    作者:宋滇文;贾连顺;陈德玉;袁文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与受压腰骶神经根之间存在的异常关系.方法:分析3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椎间盘突出部位与受压腰骶神经根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影像学资料及术中所见,探讨异常关系的原因.结果: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同序数椎间孔神经根者占6.4%,主要原因为向上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物的位移以及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压迫下2个出口的神经根者占5.9%,主要原因为向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物的位移、中央或偏中央型椎间盘突出以及移行椎.结论: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与受压神经根之间出现异常关系的发生率较高,原因较复杂;脊髓造影检查有助于减少误诊及手术定位失误.

  • 大鼠经颅磁及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及潜伏期特征的研究

    作者:余科炜;李家顺;贾连顺;袁文;胡玉华;石志才;戴伯军;何海龙

    目的: 比较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与电刺激MEP在刺激方式、信号特征和临床意义等方面的异同. 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经静脉麻醉后采用 Mag 2型磁刺激仪和Cantada型肌电图仪分别进行单次经颅磁及电刺激,观察不同刺激强度下,在T12硬膜外和双侧前肢伸肌和后肢腓肠肌记录的MEP变化特征.结果: 磁刺激脊髓MEP先正后负,以P1或N1波显著,波形不够稳定,个体间差异较大,随着刺激强度增大,MEP潜伏期缩短,波幅增大.近阈值电刺激MEP与相应的超强磁刺激MEP潜伏期相近,波幅也相差不大.结论: 采用单次磁或电刺激MEP仍能客观反映脊髓运动传导束的功能状态,电和磁刺激的MEP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同源成分,可以作为临床与动物实验比较研究的依据.

  • 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马尾神经综合征手术治疗的疗效

    作者:史建刚;贾连顺;袁文;陈德玉;倪斌;贾宁阳;谭军;陈雄生;石志才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马尾神经综合征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患者发病因素、病程、影像学的表现特征、手术时机的选择同其治疗的随访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随访时间3个月至3.5年,平均1年4个月.结果:急性发病的患者其手术时机的选择同患者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有关,发病1周、2周、1个月、1个月以上疗效优良率分别为72.22%,63.64%,50.00%,33.33%.慢性发病的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同手术时机无显著的关系.结论:手术治疗是马尾神经综合征的首选治疗措施,一旦出现应立即手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手术技术等对其治疗结果有明显的影响.

  • 脊柱骨巨细胞瘤及其外科治疗

    作者:朱海波;包聚良;倪斌;袁文;陈爱民;肖建如

    目的:研究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探讨手术方式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56例均行手术治疗,早期实施单纯肿瘤病灶切除术,后期施行肿瘤整块切除术和病椎次全切除术,同时给予坚强的内固定.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局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77.3%的患者神经体征得到改善.随访42例(平均随访5年4个月)中预后良好无复发者25例(59.5%),局部仍有瘤灶存在但病变不超过术前者11例(26.2%),病变扩大、恶变倾向或肺部转移者6例(14.3%).结论:脊柱骨巨细胞瘤之影像学表现有其特殊性;肿瘤彻底切除、植骨融合及坚强的内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单纯肿瘤病灶切除术存在一定的复发率;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行为具有一定的不可测性.

  • 颈髓段下行传导束诱发电位动物模型研究

    作者:沈强;赵定麟;Gunther SCHLAG

    目的:建立SD鼠脊髓下行传导束诱发电位(MEP)模型.方法:刺激颈髓段下行传导束,于双侧坐骨神经记录电位变化.采用8个不同刺激强度区间,并结合脊髓部分损伤状态,评价其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结果:诱发电位主要由3个正负波峰组成.N1的潜伏期:右侧(2.89±0.22) ms,左侧(2.89±0.24) ms.传导速度47.9 m/s.N1的波幅:右侧(3.61±2.10)μV,左侧 (3.83±2.32) μV.不同刺激强度组间潜伏期相差不显著,但组间波幅有显著性差异(右侧F=2.22, df=7 201, P=0.03;左侧F=2.11, df=7 206, P=0.04).T9平面脊髓部分损伤后,潜伏期延长,右侧14%,左侧12%;波幅下降,右侧59%,左侧31%.结论:建立的颈髓段下行传导束诱发电位动物模型有效、可靠,重复性好.用此模型可准确地检测脊髓传导束的功能状态.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诱发电位
  • 上颈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作者:肖建如;赵法章;王鑫;贾连顺;包聚良;侯铁胜;赵定麟

    目的:探讨上颈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3例上颈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变化、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20例肿瘤全部切除,3例大部切除.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2例术后复发再手术,2例术后死亡.手术优良率达82.6%.结论:临床表现和MRI对上颈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应尽早实施肿瘤切除术.

  • 预防全椎板切除后椎管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作者:沈康平;陈正形;李家顺;贾连顺;宋海涛;顾晓民;来茂德

    目的:探讨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预防全椎板切除后椎管再狭窄的效果.方法: 以家兔为动物模型,行全椎板切除术后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置换,大体观察、切片病理观察、CT扫描和三维结构重建,计算机图像分析定量测定椎管面积和矢状径.结果: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节段的椎管面积和矢状径比空白节段明显增大(P<0.01),与正常对照节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能有效地预防椎板再生后椎管狭窄,并认为椎管狭窄与纤维组织的侵入有关.

  • 下颈椎后路固定方法的力学比较

    作者:谢宁;李家顺;贾连顺;程黎明;朱青安;欧阳钧;钟世镇

    目的:评价不同下颈椎后路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应用5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C2~C7)建立脱位模型后,依次用棘突钢丝、侧块螺钉、自制螺钉、椎弓根螺钉固定,用材料试验机测算其垂直压缩刚度、前后水平剪切刚度和左右水平剪切刚度.结果:棘突钢丝的垂直压缩刚度和前后剪切刚度虽较完整颈椎增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左右剪切刚度尚较完整颈椎减小(P<0.05).侧块螺钉、自制螺钉和椎弓根螺钉的各向刚度均大于完整颈椎和棘突钢丝(P<0.05),尤以椎弓根螺钉的左右剪切刚度大(P<0.05).结论:棘突钢丝的水平剪切刚度欠佳,侧块螺钉和自制螺钉的刚度优于棘突钢丝,椎弓根螺钉的刚度强.

  • 髋臼缺损时全髋置换非骨水泥髋臼的重建

    作者:李晓华;周维江;吴海山

    目的:研究髋臼缺损时全髋置换术髋臼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因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等原因导致髋臼缺损的118例(125个髋)行全髋置换术或翻修术,应用非骨水泥髋臼,并采用加深髋臼、上移髋臼、大型髋臼填充或结构植骨等方法.118例中的102例(男37例、女65例)得到随访12个月至10年,平均62个月,另16例失随访.结果:根据Merle D′ Aubigne 评分方法,优22例,良48例,中31例,差1例.结论:各种髋臼骨缺损应根据X线片及CT加以明确,观察其运动中心、上移程度,结果对髋臼重建方法的选择特别有意义.非骨水泥髋臼重建成功与否有赖于假体稳定,并尽量与宿主骨接触,避免或减少结构性植骨.

  • 脊髓型颈椎病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评价

    作者:贾连顺;袁文;倪斌;陈德玉;宋滇文;陈雄生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减压及植骨融合术后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4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前路减压及自体髂骨移植融合,其中31例于术后6个月至4年再次手术.术后随访5-15年,平均随访时间6.8年.结果:术后功能评价,优118例(48.16%),良71例(28.98%),可35例(14.29%)及差21例(8.57%).根据40分评分法,36-40分者101例,31-35分者54例,平均提高8分.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外科治疗远期效果是肯定的;手术时机、病理变化程度及手术技术等对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

  • 软骨细胞纤维蛋白胶混合物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傅捷;吴海山;周维江;祝云利;董肇阳

    目的:研究关节软骨细胞与纤维蛋白胶的混合物修复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效果.方法:(1)用自制消化瓶消化分离原代兔关节软骨细胞并培养; (2)通过硫酸铵沉淀法从兔血液中提取纤维蛋白原并制备纤维蛋白胶;(3)分别用自体或异体关节软骨细胞和纤维蛋白胶的混合物修复兔股骨滑车关节软骨全层缺损.术后1, 2, 3个月从大体观察、组织学等方面了解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自体软骨细胞组在术后3个月时修复组织已非常类似于关节软骨,界限模糊不清.异体软骨细胞组的修复组织与前者相比较差,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关节软骨细胞和纤维蛋白胶的混合物能够良好地修复关节软骨全层缺损,尤其是使用自体关节软骨细胞时效果更佳.

  • 颈椎前路带锁与非带锁钢板螺钉系统固定强度的比较

    作者:陈德玉;沈强;宋滇文

    目的:比较带锁与非带锁颈椎前路钢板螺钉系统的即刻固定强度和抗疲劳强度.方法:采用CSLP和Orion两种颈椎前路带锁钢板与Acroplate非带锁钢板固定于新鲜颈椎椎节.带锁钢板测定锁定和非锁定状态;非带锁钢板测定单侧椎体皮质骨固定和螺钉穿透椎体前后侧骨皮质两种长度.测定其即刻固定强度、抗疲劳强度和钢板螺钉的抗拉出强度.结果:锁定状态的CSLP和Orion系统的即刻固定强度和抗疲劳强度均显著高于各自非锁定状态及Acroplate钢板单侧皮质螺钉固定.未锁定之带锁钢板和非锁定钢板的抗疲劳强度较各自的即刻固定强度显著减弱.带锁钢板和相同螺钉长度的非带锁钢板的螺钉抗拉出强度无明显差别.结论:锁定机制提高了颈椎前路钢板螺钉的即刻固定强度和抗疲劳强度.

  • 修复重建外科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侯春林

    我国的修复重建外科已有1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创面修复、骨缺损修复、关节功能重建、肢体断离的再植与再造、肢体运动功能重建等多个领域中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组织工程技术有可能使修复重建外科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成为该学科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关键词: 组织修复 功能重建
  • 前臂桡侧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手部缺损

    作者:张世民;侯春林

    目的:研究前臂链式血供远端蒂筋膜组织瓣的解剖特点及其在手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14具新鲜前臂标本的血管灌注与显微解剖,观察了前臂筋膜皮肤的血供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和筋膜皮下组织瓣,修复手部创伤缺损24例.结果:前臂桡侧筋膜皮肤的血供来自桡动脉发出的数目众多的细小肌间隙穿动脉,这些穿动脉在深筋膜表面和浅筋膜的皮神经、皮静脉周围,形成环环相扣的纵向链式吻合血管丛.临床以桡骨茎突上1.5~2.0 cm为旋转轴点,设计不带桡动脉的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15例)和筋膜皮下组织瓣(9例)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或进行软组织重建,组织瓣面积(9 cm×4 cm)~(18 cm×5 cm),长宽比例(2.7~5.1)∶1,均完全成活.结论:链式血供远端蒂筋膜组织瓣修复手部创伤缺损,方法简单,效果可靠.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代替带知名动脉的逆行岛状皮瓣,甚至游离皮瓣.

  • 正常青年人髌骨高度及其形态学研究

    作者:李振宙;吴海山;鲁建淳

    髌骨高度指髌骨在下肢长轴上相对于股骨远端或胫骨上端的位置.髌骨高度异常是指髌骨在股骨滑车中过于靠近头侧或足侧.髌骨高度及髌骨形态异常与髌股关节紊乱,诸如髌骨软骨软化症,髌股关节脱位、半脱位,前膝痛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2].目前,国际上测量髌骨高度及形态的参数较多,国内仅见应用Insall-Salvati指数的报道[1],且采用的是西方人的标准.我们在临床上发现国人的髌骨高度明显较西方人群高,髌骨形态亦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对正常国人髌骨高度和髌骨形态进行系统调查.

    关键词: 膝关节 髌骨高度
  • 退变椎间盘组织中肥大细胞浸润的研究

    作者:杜豫;郑爱华;储琳一;戈俊国;董德珍

    在椎间盘退变的病理过程中,不仅有生物力学的变化,而且受全身因素的影响,许多内分泌激素和局部炎性介质参与调节.肥大细胞是产生炎性介质的重要细胞之一,例如在临床常见的Ⅰ型过敏反应中,它是亲细胞抗体钉附的靶细胞[1~3]..此外,肥大细胞含有的类胰蛋白酶和胃促胰酶与血管增生和组织基质的降解有潜在的关联[4].它还能产生若干种细胞因子,例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IL)4,5,6和8等[5~7].本研究采用Giemsa特殊染色法检测肥大细胞在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中的浸润,以期探讨肥大细胞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后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吴宏;贾连顺;许斌

    目前研究认为一氧化氮(NO)不仅参与介导继发性损伤,而且还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本实验用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测定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脊髓组织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和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它们的影响,以探讨bFGF保护损伤后脊髓组织的作用机制.

  • 甲泼尼龙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

    作者:苟三怀;谭军;欧阳跃平;钱其荣;周许辉;贾连顺

    颈椎过伸性损伤临床上并非少见,因常规X线摄片显示无明显骨折脱位表现,而常被漏诊、误诊.此类患者多数临床表现为上肢症状重于下肢、感觉过敏等典型中央脊髓综合征,如不及时治疗常会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现就我们应用甲泼尼龙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病例的结果报告如下.

  • 五例外侧型腰脊膜膨出的MRI表现

    作者:林井副;田树平;张永文;王建和;邵立新;王克勤

    脊柱脊膜膨出多发生于椎管后壁,而椎管侧方脊膜膨出目前报道较少[1].现将我院1994~1999年所收治的5例外侧型腰脊膜膨出患者的MRI表现报告如下.

  •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并发椎间盘炎的分析

    作者:何海龙;贾连顺;李家顺;孔庆毅

    近年来,介入治疗及微创手术发展迅速,特别是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lumber discectomy, PLD)广泛开展,给许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带来了福音,但与之相关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椎间盘炎是其中较严重的一种.

  • 颈椎不稳对脊髓型颈椎病早期发病的影响

    作者:谢宁;贾连顺;李家顺;贾宁阳;曹师峰;吕宏

    目前,已把腰椎不稳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诊断,但颈椎不稳则被认为是其他病症中的一种临床表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经常能够观察到颈椎不稳的表现[1].本研究通过X线片观察颈椎不稳与脊髓型颈椎病早期发病的关系.

  • 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中IgG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杜豫;吴晓珍;储琳一;张太明;戈俊国

    椎间盘退变发生发展的确切机制,以及椎间盘突出及其导致的神经根损伤的病理生理目前还不清楚.有人设想髓核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对脊柱的退行性病变有一定影响,并可导致继发性的神经根损伤[1~3].这是由于缺乏血管,免疫系统不能识别髓核所致[1].髓核从椎间盘中突出后,对机体来说是外来物,引起机体继发性免疫反应,从而使脊柱及周围组织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以前的一些研究也支持这个理论.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退变组织中IgG的表达及分布,以探讨特异性免疫反应在椎间盘退变中的意义.

  • 第四腰椎骨纤维结构不良一例报告

    作者:孔庆毅;贾连顺;陈德玉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6岁.因不慎滑倒,腰部酸痛就诊,于1999年11月6日入院.无双下肢感觉、运动异常.X线检查示L4左半椎体及附件骨密度下降,高度略降低.CT扫描示L4左半椎体、左侧椎弓根、左侧横突骨密度下降,横突背侧呈膨胀性损害,周边骨皮质增厚,椎体骨缺损区内有岛状骨硬化区(图1).采用后入路手术,术中见左横突近椎弓峡部处呈膨胀性破坏,皮质菲薄.由此处开始清除病灶,并经过椎弓根进入椎体.病灶组织色灰白、质偏软,刮除时无出血,直至边缘骨硬化处表面有点状血性液渗出.取自体髂后上嵴骨碎片填入空腔,L3, L5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标本病理结果示大量纤维组织,其间有散在不成熟非板状骨.术后腰部酸痛消失.

  •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合并重症马尾神经综合征五例报告

    作者:史建刚;贾连顺;贾宁阳;陈雄生;石志才

    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48岁.因腰扭伤致会阴部麻木、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半年余,于1998年8月17日入我院治疗.入院半年前在室外活动时突感腰部剧烈疼痛,同时伴有右下肢放射性疼痛,由家人扶持步入房间卧床休息,症状无明显的改善,8 h后出现会阴部感觉迟钝,当咳嗽、喷嚏时大小便即溢出,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阴茎难以勃起.

  • 颈椎前路钢板螺钉滑脱致食管瘘一例报告

    作者:袁文;欧阳跃平;贾连顺

    1 临床资料男性患者,31岁.因车祸致C5骨折并完全性瘫痪,于1996年8月22日(伤后72 h)急诊入院.体检:神志清醒,体温36℃,脉搏7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6/12 kPa.呼吸平稳,两肺呼吸音清晰.四肢肌力0级,肌张力不高,乳头下皮肤感觉消失,四肢腱反射消失,Hoffmann征(-),Babinski征(-).影像学检查:X线片示C5椎体楔型压缩,椎体前缘可见泪滴状骨折片,椎体后缘突向椎管内.

  • 慢性骨髓炎致腘动脉破裂一例报告

    作者:王诗波;侯春林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3岁.因左大腿肿、痛、破溃流脓反复发作4年,破溃处突发大出血2 h收入院.无外伤史,曾在外院明确诊断为左股骨慢性骨髓炎.查体:体温 37.8℃,脉搏12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6/10 kPa,神志清,左大腿上端扎橡皮止血带,左大腿下端肿胀明显,其内、后侧各见一窦道,内充满血凝块,松止血带后内侧窦道处大量鲜血涌出.左小腿、足部皮肤套式感觉减退,皮温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 重建钢板在锁骨中1/3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匡勇;孔庆毅;史建刚;苟三怀

    我院自1997年9月以来,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15例有移位的锁骨中1/3骨折,得到随访1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带蒂组织瓣移位术修复膝关节周围的较大创面

    作者:张伟;侯春林;陈爱民;匡勇;刘祖德

    膝关节周围的结构复杂,并有神经、血管通过,因此,该区域一旦出现使结构外露的损伤或创面,应尽快、有效地将其闭合和覆盖.由于膝关节部位重要结构多,且无大面积的局部组织瓣供区,为此,我们选择应用带蒂组织瓣移位术修复膝关节周围的较大创面和缺损,既一期或及时修复病损闭合创面,又尽可能减轻手术的继发损伤和保护膝关节的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肿瘤

    作者:李晓华;周维江;吴海山

    近年来,许多骨肿瘤经局部刮除或切除后可获痊愈.但一些骨肿瘤,特别是低度恶性肿瘤则容易复发.一些近关节的骨肿瘤,在大块肿瘤骨切除行关节融合术后会丧失关节的大部功能而难以被患者接受.我们通过对15例股骨近端(段)骨肿瘤广泛性切除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了观察随访,效果较满意.现将其手术效果、适应证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作一分析.

  • 双套管法致颈脊髓慢性压迫的实验研究

    作者:何海龙;李家顺;贾连顺;孔庆毅;余科炜

    脊髓型颈椎病是引起中老年人脊髓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疾患,但对其研究多停留于尸解和临床资料分析,原因在于缺乏一个理想的动物实验模型.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与临床相近的致颈脊髓慢性压迫动物模型.

  • 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中的即刻复位效应

    作者:王新伟;赵杰;陈德玉

    植入椎间融合器行椎体间融合术,具有能撑开椎间隙、大限度地减少取骨量、避免植骨块滑脱等优点[1,2],因而临床越来越多地应用该植入物来治疗腰椎滑脱.但对于其对滑脱椎体的复位效应报道较少.我们评价了35例下腰痛伴腰椎滑脱的患者应用BAK(Bagby and Kuslich interbody fusion system,BAK)椎体间融合器后的复位效应,现报告如下.

  • 几丁糖创可贴对创面愈合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晓华;侯春林

    皮肤(特别是指端皮肤)损伤后造成的缺损,在门、急诊患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以往的处理方法通常是植皮、皮瓣转移或门诊常规换药,通过肉芽充填、上皮覆盖的过程达到创面愈合.除大面积皮肤缺损需手术治疗,一般皮肤缺损通过换药可愈合,但伤口往往瘢痕多而质量差.本实验利用几丁糖具有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促进上皮细胞生长的特性,观察几丁糖创可贴对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为几丁糖创可贴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 几丁糖 创面愈合
  • 脊髓再生研究的进展和前景

    作者:陈永福;贾连顺

    脊髓损伤仍是目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之一,临床少有补救措施.但近的动物实验研究显示了功能恢复的可能性.本文着重讨论了应用神经营养因子、胚胎脊髓组织移植、神经膜细胞移植、嗅神经胶质细胞移植以及电刺激对脊髓损伤治疗的新进展.

  • 全髋关节置换所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作者:周维江

    自60年代Charnley低磨擦型假体问世以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得益于现代生物材料、生物力学和生物工程的进展.现在,全世界每年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患者接受这样的手术.无论是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还是髋部的创伤、肿瘤,THA术在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增进步行功能方面是其他手术难以替代的.TH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一样,也是许多人工关节置换术中成熟的方法之一.我国开展THA虽然要比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晚,但发展的速度非常快.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假体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入选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

    作者:

  • 脊髓型颈椎病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卢世壁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是颈椎退变性疾病的一种类型,是以颈椎间盘退变为基本病理基础,包括相邻椎节椎体后缘骨赘的形成,以此构成对脊髓和(或)支配脊髓血管的主要压迫因素,导致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颈椎疾患.随着我国老年社会的迫近,颈椎病的发病人数将大量增加,加强对该病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