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Academic Journal of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이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0.7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8-879X
  • 国内刊号: 31-100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37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吴孟超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时sTNFR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胡薇;方国恩;杨敖霖;杜成辉;陈战

    目的:研究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时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创伤+感染2次打击,复制了"双相迟发"的MODS大鼠模型;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sTNFR浓度的变化.结果:实验模型组(A组)MODS后血清sTNFRⅠ的浓度为(438.06±67.06) pg/ml,较正常水平[(112.15±24.95) pg/ml]显著增高(P<0.01).仅受感染或创伤1次打击的两对照组(B组和C组)处死前sTNFRⅠ改变不明显.A组中功能障碍器官数=2或>2的大鼠sTNFRⅠ分别为(358.63±17.08) pg/ml和(474.18±47.25) pg/ml(P<0.01),且与ALT升高呈正相关(r=0.950 0).3组动物sTNFRⅡ变化均不甚明显.结论:大鼠MODS时sTNFRⅠ升高明显,且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监测血sTNFRⅠ可预测MODS的发生,外源性sTNFR治疗MODS可能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人肿瘤细胞培养上清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正昕;张明徽;李楠;王元和;付志仁;王强;曹雪涛

    目的:观察肿瘤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以进一步揭示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单核细胞,加入白细胞介素4(IL-4)、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肿瘤细胞培养上清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等方法观察肿瘤细胞上清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了免疫抑制因子IL-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的mRNA在人结肠、人卵巢和人肝脏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当培养体系中加入人肿瘤细胞培养上清后,树突状细胞表面MHC Ⅱ类分子和CD80等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较低,树突状细胞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下降,且IL-10 mRNA、VEGF mRNA和TGF-β1 mRNA在3种肿瘤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提示肿瘤细胞培养上清可能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肿瘤细胞分泌的免疫抑制因子可能是导致肿瘤微环境中的树突状细胞功能低下、机体的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激活和启动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原因之一.

  • 核因子κB活性抑制对再灌注早期供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俞卫锋;曹云飞;朱海英;杨立群;武圣明

    目的:研究NF-κB活性抑制对再灌注早期供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改良Kamada法建立同种大鼠原位肝脏移植模型,实验分对照组和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组,对照组供肝于4℃乳酸林格液中保存6 h,PDTC组供肝于乳酸林格冷保存液中加入0.1 mol/L PDTC,于再灌注早期分析测定供肝组织中NF-κB的结合活性(EMSA法)、TNF-α和ICAM-1的mRNA转录水平(RT-PCR)以及ALT和LDH的活性变化.结果:供肝组织的NF-κB在移植后再灌注早期明显激活;再灌注1 h,PDTC组的NF-κB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但6 h后两组NF-κB活性未见明显差异.再灌注早期TNF-α和ICAM-1 mRNA转录水平上调以及ALT和LDH活性升高,但PDTC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供肝组织中NF-κB的活性抑制可显著降低再灌注早期供肝组织中炎症介质的转录表达,并有效改善供肝的再灌注损伤.针对NF-κB的靶向治疗可能是供肝保护的一条新途径.

  • 缺血性急性肾衰病程中cyclin E和CDK2的作用

    作者:傅鹏;崔若兰;袁伟杰;于光;苏红;戴建新;孙树汉

    目的:探讨cyclin E和周期素依赖性激酶2(CDK2)在缺血性急性肾衰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急性肾衰大鼠分别在第0、2、7、10、14天处死, 取血测定肌酐值,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细胞增殖程度以及 cyclin E和 CDK2的分布,蛋白印迹法检测肾组织中cyclin E和CDK2蛋白表达.结果:大鼠血清肌酐值在缺血再灌注第2天时显著增高,第7天时高,第10天时开始降低,第14天时基本降至正常.对照组肾组织的细胞增殖指数(PI)为0.7%,肾缺血后第2、7、10和14天分别为 14.8%、30.9%、23.6%和12.4%.Cyclin E和CDK2蛋白在肾组织内主要分布于肾小管,且第2天表达弱阳性,第7和10天表达分别为强阳性和阳性,第14天表达减弱;两种蛋白的水平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两种蛋白表达水平和PI 之间均呈正相关.结论:缺血性急性肾衰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与肾组织cyclin E和CDK2表达上调密切相关.

  • 脉动压力对大鼠颈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分泌的影响

    作者:严志强;杨向群;姜宗来;张炎

    目的:研究脉动压力改变对动脉血管紧张素Ⅱ分泌的影响.方法:以脉动的高压力(160 mmHg,1 mmHg=0.133 kPa)和正常压力(80 mmHg)在体灌流大鼠颈总动脉,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灌流0.5、1、3、6 h后大鼠颈总动脉灌流液中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结果:大鼠颈总动脉灌流液中血紧张素Ⅱ含量随脉动压力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高压力组增幅大于正常压力组(P<0.05或P<0.01),各时相点均显著大于正常组.结论:脉动压力作用下大鼠颈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的分泌增加,且与压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有关.提示压力诱导的血管紧张素Ⅱ分泌可在机械应力介导的动脉重建中起重要作用.

  • 电针对颅脑伤大鼠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作者:刘平;张留宝;苏志达;盛春宁;高魏;骆云;徐斌

    目的:探讨电针对颅脑伤大鼠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原位杂交、透射电镜及生化检测等方法,观察电针治疗前后大鼠海马生长抑素(SS)-mRNA阳性神经元数与NO含量的变化.结果:颅脑伤大鼠经电针治疗海马SS-mRNA阳性神经元数减少,NO含量下降.结论:电针对颅脑伤大鼠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可能与SS-mRNA表达和NO含量的变化有关.

  • 肾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区酸性非组蛋白表达参数分析

    作者:童强;朱有华;闵志廉;郑军华;齐隽;张玲珍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表达特点及其免疫学诊断意义.方法:应用细胞培养银染及KL型肿瘤免疫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30例肾癌患者及30例门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的Ag-NORs的含量,以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比值(I.S%)作为评估指标作比较.结果:肾癌患者组Ag-NORs的I.S%值为(5.26±0.71),明显低于正常人的(7.34±0.47),两者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肾癌患者I.S%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可望成为肾癌免疫学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一项参考指标.

  • 沙利度胺对裸鼠原位种植人胃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国锋;王元和;王强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对裸鼠原位种植人胃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种植转移模型.随机分为4组,种植1周后开始,分别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d,对照组)、5-氟尿嘧啶(30 mg*kg-1*d-1,5-FU组)、沙利度胺(250 mg*kg-1*d-1,沙利度胺组)、5-FU与沙利度胺联合(5-FU 30 mg*kg-1*d-1, 沙利度胺 250 mg*kg-1*d-1, 联用组),1次/d,共用5周.种植后第6周处死动物,测量原位肿瘤质量、抑瘤率、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胃癌细胞凋亡指数(AI),观察肿瘤细胞肝、腹膜转移情况.结果:5-FU组、沙利度胺组、联用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9.8%、48.1%、74.1%,4组动物肝转移情况分别为8/11、4/12、3/12、0/12;腹膜转移分别为7/11、3/12、3/12、0/12.沙利度胺组、联用组MVD受到明显抑制(P<0.05),AI明显增高(P<0.05),且以联用组抑制作用显著(P<0.05).结论:腹腔注射沙利度胺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癌细胞凋亡,对胃癌生长和转移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可与传统腹腔化疗药物联用起协同抑制作用.

  • 应用深低温停循环逆行全身灌注技术手术治疗降主动脉瘤

    作者:徐志云;张宝仁;郎希龙;韩林;王军;金海;赵枫

    目的:探讨应用深低温停循环逆行全身灌注技术(DHCA+TBRP)手术治疗降主动脉瘤(DAA)的效果.方法:对3例DAA患者应用DHCA技术,在停循环期间行右房管逆行全身灌注,维持CVP 20~25 mmHg(2.7~3.3 kPa).结果:1例急性DAA行近端降主动脉置换,1例行全胸降主动脉置换,1例行全胸降主动脉置换和肋间血管移植.脊髓缺血时间为50~69 min,全身逆灌时间24~27 min.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结论:DHCA+TBRP技术对脑、肾、肝等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防止脊髓缺血损伤也有一定作用.

  • 吸入一氧化氮对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犬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粤;李金宝;邓小明;朱科明;李文献

    目的:观察吸入一氧化氮(NO)治疗犬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效果.方法:20只犬麻醉后经颈静脉注射油酸建立ARDS模型.随机分为ARDS组和NO组.ARDS组单纯机械通气;NO组在机械通气的同时,经旁路持续吸入20×10-6的NO.观察NO吸入对ARDS犬动脉血气、血流动力学、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及肺病理学的影响.结果:吸入20×10-6的NO可明显改善油酸型ARDS犬的肺部气体交换,减小肺内分流率,减少中性粒细胞在肺部的聚集,同时吸入NO对体循环无明显影响.结论:吸入NO可用于ARDS的治疗.

  • 插入式微波内辐射治疗老年性三叉神经痛

    作者:徐晓刚;周中华

    目的:应用插入式微波内辐射热凝技术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方法:应用针状辐射天线经黏膜插入神经干旁,行微波组织内辐射,功率20 W,时间5~10 s.结果:1994年9月至2000年5月间,治疗三叉神经第2、3支痛老年患者27例,根据随访1~5年20例的疗效统计,明显缓解率达75%,5年复发率为25%,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复发的5例中,多在术后1~2年以后,再次治疗4例有效,其中2例近期治愈.结论:插入式微波内辐射热凝技术简便、安全、经济,是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第2、3支疼痛者的较好方法.

  • 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树辉;丛文铭

    目的:探讨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学与鉴别诊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对本院6例肝血管肉瘤和5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进行研究,观察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特点.患者年龄6个月至68岁,男∶女为4∶7.结果: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肿瘤呈单个或多结节、直径为3~13.7 cm、常有出血和坏死.6例血管肉瘤的病理学特征表现多样化,呈血管瘤、梭形细胞和上皮样肉瘤形态;5例EHE的病理学特征为具有血管分化的树突状细胞和(或)胞质内血管腔的上皮样细胞、间质黏液样变到致密纤维化.免疫组化因子Ⅷ和(或)CD34阳性.结论: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极少见,生物学行为差异较大,血管肉瘤为高度恶性,预后差;EHE预后好于血管肉瘤,合理手术预后较好.根据其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点,可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 军队医院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黄伟灿;李静;张罗漫;王杰宁;曹阳;王冬;吕伟波;陈羽中

    目的:对原有的军队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和完善,以全面反映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动态变化,合理、科学地评价医院的综合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决策.方法:在专家咨询与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应用数理统计学中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医疗护理质量指标进行筛选和分组,再结合病种质量指标和危重病例构成比,运用综合指数法对24所军队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运用新的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新的评价方法,明显改善了不同级别医院间的不可比现象,排序结果与专家咨询和医院的实际效绩相吻合.结论:新的医院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了医疗护理工作中的环节质量和不同医院间的病种差异,综合评价结果更为合理,是医院管理决策中的有用工具,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IL-2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关系的研究

    作者:居小萍;王健民;吕书晴;冯曹波;章卫平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细胞因子IL-2的变化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探讨IL-2在临床aGVH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行allo-HSCT,采用双夹心ELISA法检测aGVHD发生时15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的IL-2浓度,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IL-2的基因表达,并与未发生aGVHD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15例发生aGVHD(10例Ⅰ度aGVHD,5例Ⅲ-Ⅳ度aGVHD),发生aGVHD患者的IL-2浓度以及基因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未发生aGVHD者,并且IL-2浓度随着aGVHD严重程度的增高而增高.结论:IL-2在临床aGVHD发生中起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

  • 四种手性有机酸在二氧化碳流体中的溶解行为

    作者:高丽红;赵平;蔡水洪;柴逸峰;刘荔荔;吴玉田

    目的:考察苦杏仁酸、苹果酸、酒石酸、樟脑磺酸4种手性有机酸在二氧化碳流体中的溶解行为.方法:采用单通路法.结果:在6.320~7.778 MPa的范围内,有机酸溶解度随压力变化很大.结论:有机酸的溶解度存在临界异常现象.

  • 国人耳蜗导水管显微外科解剖

    作者:吕春雷;李兆基;吴皓;朱明;周水淼;吴小洪;张速勤;孙广滨

    目的:为迷路进路手术中所遇到的耳蜗导水管及其周围的结构提供显微解剖学数据.方法:选用20具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共40侧)进行耳蜗导水管的显微解剖,并进行测量和观察.结果:耳蜗导水管外口宽度为(2.64±0.82) mm,长度为(8.40±1.35) mm, 耳蜗导水管外口到内听门下唇的距离为(5.53±0.93) mm,外口至Ⅸ脑神经距离为(1.08±0.36) mm,外口至Ⅹ脑神经距离为(2.71±0.63) mm,外口至Ⅺ脑神经距离为(4.52±1.25) mm.结论:在迷路进路手术中,走行于内听道与颈静脉球之间的耳蜗导水管可作为避免伤及其他重要结构的标志.

  • 新一代推注式硅胶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观察

    作者:柳林;刘志勇;郑磊;仲明;刘红;彭亚军

    目的:探讨新一代推注式硅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82例(102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新一代推注式硅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硅胶人工晶状体AQ-110NV型 56眼、SI40NB 型 46眼.对术后视力、术前术后角膜散光、术后前房反应、人工晶状体位置、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观察.结果:术后1周,裸眼视力≥0.5的眼为70.3% (52/74);术后1、3个月,球镜矫正视力≥0.5的眼分别为100% (71/71)、96.9% (62/64);术后1、3个月与术前相比,角膜平均散光度数无显著差异;术后前房反应轻微;角膜水肿、后囊破裂、后囊混浊、人工晶状体破损和人工晶状体翻转变化发生率分别为4.9%、5.9%、4.3%、2.9%和1.0%;未发现人工晶状体明显移位者.结论:新一代推注式硅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无须扩大切口,容易掌握,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手术疗效满意.

  • 食管支架术后局部组织相关细胞因子变化分析

    作者:宛新建;李兆申;许国铭;孙振兴;湛先保

    目的:研究支架术后不同时间局部食管组织中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与局部再狭窄形成的关系.方法:采取"自体阔筋膜移植固定法"置入"Z"型自扩张金属食管支架,于术后1、2、4、8周分批处死动物,取出置架部位的再狭窄食管组织,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支架术后食管周组织中TNF-α、TGF-β1、PDGF、ET1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结果:支架术后1周组织即开始表达TNF-α、ET1;术后2周TNF-α、TGF-β1、PDGF、ET1表达均明显增强;术后4周仍有少量TGF-β1表达;术后8周所有细胞因子均极少表达.着色阳性的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及肥大细胞,ET1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结论:TNF-α、TGF-β1、PDGF、ET1作为炎性细胞的表达产物,对纤维化及再狭窄的形成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与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 脱乙酰壳多糖和透明质酸钠预防大鼠肠粘连的实验研究

    作者:侯春林;汤朝晖

    目的:比较透明质酸钠和脱乙酰壳多糖预防肠粘连的效果.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 3组,擦伤其回肠浆膜,制成肠粘连模型,于损伤部位分别涂布脱乙酰壳多糖(A组)、透明质酸钠(B组)、生理盐水(C组),术后第14天观察各组肠粘连情况.结果:A组和B组的粘连程度显著低于C组(P<0.01).光镜下见A、B组炎症反应轻微,纤维增生不显著;C组粘连处纤维组织增生活跃,局部炎症反应明显.透射电镜下见A组间皮细胞修复较好,成纤维细胞增生不明显,B组间皮细胞增生较慢,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功能活跃.结论:脱乙酰壳多糖和透明质酸钠预防肠粘连效果显著,脱乙酰壳多糖略优于透明质酸钠.

  • 胃癌患者术前免疫状态及临床意义

    作者:施靖华;陈腾;赵荣华;连兆瑞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前免疫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术前检测胃癌患者NK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及T细胞亚群(FACS法)的水平,结合术中发现、术后病理结果以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癌患者术前免疫功能明显降低,且其免疫水平与病期呈显著负相关,与预后呈正相关.结论:肿瘤患者术前免疫功能的测定对术前病情的估计、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糖皮质激素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陈辉;万顺伦;孙刚

    近年来,皮质醇能够导致认知缺陷已经在动物实验和人类中得到证实,而且研究中都观察到了糖皮质激素剂量与认知缺陷程度之间存在倒"U"字曲线关系.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脑中存在盐皮质激素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上述的倒"U"字曲线关系可能与这两型受体的活化有关.不同的受体在认知过程的不同阶段起作用,盐皮质激素受体参与记忆的感知整合过程,而糖皮质激素受体参与记忆的保持过程.

  • 白细胞介素6与早产诊断

    作者:朱萍;沙金燕;孙刚

    宫内感染是引起早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的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6(IL-6)与早产关系密切.羊水中IL-6作为一项敏感的生物指标可预测亚临床感染性早产,高水平羊水IL-6预示保胎失败;宫颈分泌物IL-6浓度的测定,可以非侵袭性预测内膜感染性早产,从而及时给予治疗.血清IL-6浓度升高,是预测早产和感染的一个可靠标志,并具有非侵入性和可重复性等优点.

  • 腹膜透析患者改换血液透析原因的临床分析

    作者:郭志勇;李保春;袁伟杰

    腹膜透析简便、安全、可靠,应用广泛,但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因各种原因不得不放弃腹透而改为血液透析.本文对腹透患者改为血透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 左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作者:何天霖;周颖奇;曹贵松;胡先贵

    门静脉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两个主要属支汇合形成,分别接受同名伴行动脉的血流,故门静脉循环分为两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血流区域:脾胃血流区域和肠系膜血流区域.当各种原因引起脾静脉阻塞时,大量的脾血将取道胃网膜左静脉、胃短静脉经胃壁静脉网从胃左静脉回流至门静脉.造成脾胃血流区域高压而门静脉压正常的情况,临床上称为左侧门脉高压症.因其独特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故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和不同的外科处理[1].本文总结了自1992年1月至2000年8月的12例左侧门脉高压症患者的外科治疗资料,并探讨其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围术期处理

    作者:徐美英;张富军;周宁;朱文忠;吴镜湘;景在平;赵珺

    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 EVGE)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为近年来新开展的手术,其围术期处理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将我院116例处理经验报告如下.

  •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6例临床分析

    作者:边长勇;秦永文;郑兴;丁继军;赵仙先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PPH)是以病因不明的肺动脉高压为特征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了.PPH起病隐匿,临床确诊时往往已至病程中晚期,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预后不良.早期诊断,积极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为探讨PPH的早期临床诊断,我们对收住本院的16例PPH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诊断 预后
  • 老年人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的修复治疗

    作者:何玉林;查玮

    牙列重度磨耗为老年人口腔多发病之一,并常伴有牙列的缺损.重度磨耗常并发牙本质过敏、食物嵌塞、牙齿折裂、牙髓炎、牙周病等影响咀嚼功能的症状.此外,磨耗使垂直距离降低,面部容易显衰老,咬合无力等,还会产生关节疼痛、弹响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这类情况一般可摘局部义齿进行修复,但恢复咀嚼功能效果差,也不能达到治疗和保护颞下颌关节及改善面容的目的.因此需要采取重建的方法,特别是当合并有缺牙时,更需在修复缺牙的同时,采用重建的措施,达到治疗牙齿磨耗、消除颞下颌关节症状的目的[1,2].近年来,作者对一些严重牙列磨耗伴有缺牙和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患者,在缺牙修复的同时,进行了的重建.经多年临床应用与观察,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口服氟康唑胶囊治疗真菌病147例的疗效分析

    作者:朱红梅;廖万清;温海

    氟康唑是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对浅部、深部真菌均有较好疗效,现已广泛用于临床.我们应用上海三维制药公司生产的氟康唑胶囊治疗浅部真菌病127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氟康唑 真菌病
  • 多发性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

    作者:夏斌;邵福源;赵忠新;张玲珍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认为淋巴细胞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对中性粒细胞的研究不多,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MS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CD54)、细胞间粘附分子-3(CD50)、整合素Mac-1的α和β亚单位(CD11b和CD18)、VLA-4(very late antigen-4)的β亚单位(CD29)和L-选择素(CD62L)的表达,以及给予甲泼尼龙(methylprednisolone)治疗后的变化.

  •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胸痛的认识和处理

    作者:陆清声;景在平;赵志青;包俊敏;冯翔;赵珺;黄晟;冯睿;熊江

    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在国内开展不久[1].胸痛是此类手术后较为多见的症状,我们在观察和处理此类患者时发现,对于术后发生胸痛应高度重视,及早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十分重要.现将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微创术后再发A型夹层的认识和处理

    作者:梅志军;景在平;冯翔;赵珺;陆清声;赵志青;包俊敏

    随着腔内隔绝术的开展,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进展,但由于该项手术开展的时间不长,其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评估.我们自开展该项技术以来共治疗了116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发现2例在微创术后再发A型夹层动脉瘤.本文报告这两例病例并探讨其发生机制.

  •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伴声音嘶哑(附3例报告)

    作者:陆清声;景在平;赵志青;包俊敏;冯翔;赵珺;黄晟;冯睿;熊江

    1 临床资料1998年9月至2001年12月共3例伴有声音嘶哑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在我院治疗.

  • 新生隐球菌热休克反应对两性霉素B小抑菌浓度的影响

    作者:陈裕充;温海;徐红;李志刚;仇芸

    热休克反应(heat shock reaction)也称为应激反应,是细胞在热应激下发生的惟一反应;它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是细胞乃至生物体在各种环境中存活不可缺少的条件,对生物体在外界恶劣环境下维持自身体内代谢平衡是至关重要的[1].

  •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术前护理

    作者:王利丽;朱建英;蔡莉莉;毛华娟;陆晓凌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TAD)的主要威胁是突发性破裂或夹层累及重要分支血管而造成供血脏器缺血.传统的手术方式[1]主要为开胸行人工血管重建术,其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且老年患者多有严重并存病,常不易耐受.1994年美国Standford大学的Dake等[2]利用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EVGE)治疗此病,我院自1998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该手术[3],优点是减少了创伤程度、避免了手术中主动脉的钳夹,减少了传统手术后常见的大量出血以及心、肺、肾等并发症,使有严重并存病的高危患者获得了救治的可能[4].由于该技术开展时间较短,有必要总结有关护理经验,供同行讨论.

  • 鲍温样丘疹病一例报告

    作者:胡佳圆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因外阴部皮疹伴瘙痒2个月来我院就诊.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外阴部瘙痒,并有少量皮疹,在当地卫生院就诊,予"药水"(药名不详)外用后症状无好转,皮疹逐渐增多,颜色转深.患者平素体健,否认有性乱史.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心肺(-),右侧大小阴唇处见多发性黑色扁平丘疹,境界清楚,皮疹呈群集性,部分融合成乳头状.

  • 睾丸恶性淋巴瘤一例报告

    作者:李平;王雅杰;黄素萍;薛春燕;戴益民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2岁,左睾丸无痛性肿大1个月入院.不发热,体质量变化不明显.体检:一般可,神清,全身皮肤无黄染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异常体征.左侧睾丸肿大,大小约15 cm×12 cm×7 cm,质硬,表面光滑,可活动,无压痛,与周围皮肤无粘连,双下肢无水肿,B超示"左睾丸占位性病变",CT示左侧睾丸精原细胞瘤.CEA为53 μg/L,β-HCG正常.睾丸穿刺活检病理示,肿瘤细胞为圆形、卵圆形,较大,胞质少,核深染,呈弥漫状排列,其间散在少数淋巴细胞.诊断:左侧睾丸恶性肿瘤,精原细胞瘤可能性大;免疫组化标记排除上皮性肿瘤、淋巴瘤,并结合形态学特征,考虑左侧睾丸胚胎性恶性肿瘤,不排除精原细胞瘤可能,PCK(-),EMA(-),LCA(-),PCNA(-),L26(-),CD43(-).

  • 低位直肠癌合并左侧髋关节固定手术治疗一例报告

    作者:姜绪平;王为民;方子兴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7岁,因出现大便性状改变1年余,于2000年8月21日入院.年幼时因"髂窝脓肿"致左侧髋关节固定.入院查体:心肺(-),腹平软,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肠鸣音8~10次/min,直肠指检示距肛缘7 cm,截石位5点处可触及一肿块,约占肠腔2/3周径,质硬,不光滑,无压痛.左侧髋关节固定,外展、内收及屈伸活动受限,右侧髋关节活动正常.

  • 急性人造瓣膜内源性功能障碍一例报告

    作者:王尔松;赵宝珍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6岁.因劳累后胸闷、气急15年,加重2年,伴平卧困难,下肢浮肿1个月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4℃,呼吸20次/min,脉搏76次/min,血压16/10 kPa.消瘦,颈静脉充盈,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部可闻及Ⅳ级收缩期杂音和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心率100次/min,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一.

  • 激活淋巴细胞中TRAIL及其受体表达的初步研究

    作者:季军捷;卫立辛;李晓东;吴孟超;郭亚军

    目的:探讨静止及激活状态外周血淋巴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受体的表达和它们在淋巴细胞生长、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和基因测序确定不同状态淋巴细胞TRAIL及其受体的表达.结果:在静止状态外周血淋巴细胞TRAIL及其受体皆不表达,而在激活状态TRAIL及其受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TRAIL及其受体在激活的淋巴细胞中表达增强,可能参与其激活调控机制.

  • 咽部异感症和甲状腺微小病变关系的探讨

    作者:孙臻峰;陈惠莉;赵宁军;赵福珍

    目的:探讨咽部异感症和甲状腺微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46例咽部异感症患者和50例非咽部异感症患者采用7.5 MHz的高分辨率B超检查甲状腺,对两组之间发现的甲状腺微小占位病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咽部异感症患者组中甲状腺微小病变发生率为58.9%(27/46),而非咽部异感症患者甲状腺微小病变发生率为18.0%(9/50).两组甲状腺微小病变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微小病变可能与咽部异感症的发生关系密切.高分辨率B超检查是发现咽部异感症患者甲状腺微小病变的重要手段.

  • 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染色在急淋和急非淋白血病中的应用

    作者:黄正霞;许燕群;李津婴;韩凤来;周虹;龚胜蓝;万树栋

    核仁形成区(NORs)是转录核糖体RNA的DNA片断,含有嗜银蛋白,因而可通过一种简单的银染色技术显示,已有研究表明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的数目和结构特征与rRNA转录水平和细胞增殖水平相关[1].近年来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染色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细胞病理学的研究,发现它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肿瘤的分型、分级有很大帮助[2].本文应用该技术对17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2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细胞质核仁区嗜银蛋白作了检测,并比较了两者的NORs数目和形态学特征,现报告如下.

  • 非体外循环辅助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附5例报告)

    作者:乌立晖;徐志飞;赵学维;赵强;孙耀昌;李建秋;吴斌

    2001年8~9月,我们在非体外循环辅助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5例,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多巴培养基快速鉴定新生隐球菌产黑的研究

    作者:陈江汉;温海;徐红;仇芸;赵瑾

    黑素被认为是新生隐球菌重要的毒性因子[1],在现有的致病酵母中,只有新生隐球菌才能催化合成该产物[2].对新生隐球菌黑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致病机制以及利用其特性鉴定该菌种,但是否所有菌株都能产生黑素,或是多大程度上能产生黑素,以及如何更好的利用该特性为临床服务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利用改良的多巴培养基对本室保存的157株新生隐球菌进行显色培养,以期对该方法的临床意义作一客观的评价.

  •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出现远端反流的识别和处理

    作者:赵珺;景在平;包俊敏;赵志青;冯翔;陆清声;冯睿;黄晟;洪毅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腔内隔绝术(EVGE)中远端反流的评估、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术中出现的远端反流采用球囊扩张、远端移植物(SG)封堵和促凝等方法进行处理.结果:术中即时反流发现率和术后Ⅱ期反流发现率均为3.45%;术中Ⅰ期治愈率为75%.近、远期病死率为零.结论:应加强远端反流的术中评估,术中未发现远端裂口者不能肯定无远端反流存在.远端裂口隔绝是有效治疗方式,其他如假腔内灌注、外科手术甚至单纯旷置也可酌情采用.

  •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置

    作者:赵志青;景在平;包俊敏;赵珺;冯翔;陆清声;王利丽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时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处理原则.方法:对116例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患者中62例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受到干扰,其中2例完全遮蔽,19例有临床症状,而术前行颈外动脉-椎动脉旁路者,完全遮蔽左锁骨下动脉后无不适症状.结论:完全遮蔽左锁骨下动脉可引起左侧椎动脉的急性严重缺血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术前应根据夹层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距离,选择性实施左锁骨外动脉-左椎动脉旁路术.

  •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移植物释放困难的对策

    作者:赵珺;景在平;包俊敏;赵志青;冯翔;陆清声;冯睿;黄晟;洪毅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腔内隔绝术(EVGE)中移植物(SG)释放困难的解决方法.方法:总结我院4年来对TAD进行EVGE术中遇到SG释放困难的病例,采用强力后撤、导鞘预后撤技术、导鞘闭合技术、旋转技术、贯穿导丝牵张技术等各种方法对输送器前进困难、导鞘后撤困难和SG展开后输送器退出困难等情况进行处理.结果:释放困难病例共11例,5例释放时输送器外导鞘后撤困难,经过强力后撤、贯穿导丝牵张技术和导鞘预后撤技术成功将SG释放;3例SG展开后输送器退出困难,应用导鞘闭合技术、旋转技术和贯穿导丝牵张技术后导鞘成功退出;2例携载延伸SG的输送器无法到达预定部位,放弃操作1例,另1例经贯穿导丝牵张技术导引成功.还有1例输送器携载SG进入主动脉弓时导致裂口扩大,随即转传统手术.结论:灵活采用多种技术有助于解决胸主动脉瘤EVGE中SG释放困难的问题.

  •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中导入动脉几种处理方法的比较

    作者:冯翔;景在平;包俊敏;赵志青;赵珺;叶必远

    目的:比较总结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腔内隔绝术中不同导入动脉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1998年9月至2001年12月间在本中心接受腔内隔绝术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采用局部肝素化加导入动脉完全阻断法,5例采用全身肝素化加导入动脉完全阻断法,99例采用全身肝素化加导入动脉部分阻断法,1例采用导入动脉吻合人工血管的方法.结果:导入动脉完全阻断的患者在下肢血流复通后血压显著下降且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其中局部肝素化的患者术后下肢并发血栓形成2例,筋膜间隙综合征2例.导入动脉部分阻断法失血量增加,但下肢并发症减少.结论:在TAD腔内隔绝术中以部分阻断法处理导入动脉既可减少术中的血压波动又避免了术后严重的下肢并发症.

  • 脊髓动脉造影预防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截瘫

    作者:冯翔;景在平;包俊敏;赵志青;赵珺;叶必远

    目的:探索在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使用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的方法来判断Adamkievicz动脉的起源,并评价其预防截瘫的价值.方法:1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MRA示胸主动脉夹层假腔自T6平面发展至腹主动脉,在T8和T10平面分别有一夹层裂口.术中行两侧椎、甲状颈干、肋颈干、肋间、腰动脉与骶中动脉选择性造影.结果:造影显示该患者的Adamkiewicz 动脉起源于左侧腰动脉(L2),术中用两个Talent移植物释放后定位于T6~T12平面,夹层完全封闭,术后患者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均无异常,随访3个月,患者生活如常.结论: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是判断Adamkiewicz 动脉的一种较为成熟的方法,对于夹层裂口位于T8~T10平面的截瘫高危患者,术前进行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来判断Adamkiewicz 动脉的起源以指导手术中移植物的定位可以预防截瘫的发生.

  •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中期随访报告

    作者:冯翔;景在平;包俊敏;赵志青;赵珺;陆清声;叶必远

    目的:总结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中期疗效,探索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对1998年9月至2001年12月间在本中心接受腔内隔绝术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16例,按照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以后每年1次的方案进行随访,观察并发症及瘤体形态学变化.结果:100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4±11.2)个月,围手术期死亡6例,随访中死亡2例,2例术后再发Stanford A型夹层行Bentall手术后治愈.其余患者生存质量良好,无与TAD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67例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者CTA随访表明,夹层动脉瘤大直径明显缩小,移植物位置、形态良好,瘤颈无显著扩张.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新方法,中期的随访结果表明该技术安全、有效,内漏是该方法的主要并发症并可能导致术后患者死亡,该方法的远期疗效有待继续观察.

  • 主动脉夹层微创腔内治疗的进展

    作者:景在平;冯翔

    主动脉夹层的微创腔内治疗是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EVGE)在治疗腹主动脉瘤获得成功之后的重大发展,1992年Dake等[1]首先以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获得成功,此后在日本、荷兰、德国等国家都有报道.但是与问世比它仅早两年的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相比,该技术的发展速度和普及程度均很缓慢.究其原因,并非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操作技术比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困难(多数情况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比腹主动脉瘤简单),而是因为关于主动脉腔内治疗的许多理论问题至今仍然存在争议.在此仅结合近期相关文献和我们自1998年来实施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100余例的经验,对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 渐进性排尿困难,手术,猝死(第45例)

    作者:郑建明;朱明华;卢韶华;许祖德

    1 病史摘要患者,男,65岁,渐进性排尿困难3年,加重2个月,以前列腺增生症于1998年9月21日收住入院.入院时患者感排尿费力,尿线变细,射程变短,夜尿增多(4~5次/晚).查体:T 37℃,P 80次/min,R 20次/min,BP 22/12 kPa.一般情况好,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肾区无扣击痛,膀胱区不充盈、无压痛,尿道口无红肿及溢脓,外生殖器无异常.前列腺肛检:大小为5 cm×4.5 cm×4.0 cm,质中等,表面光滑,无结节,中央沟消失.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乙肝表面抗原、核心抗原、e抗原及三大常规均未见异常.X线胸片:心、肺、膈均未见异常.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前列腺增大,双肾功能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ST段轻度压低,V1~V6 T波轻度压低.B超检查:前列腺增生.血PSA(前列腺特异抗原)20.9 μg/L.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6年,1992年曾行左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无会阴外伤及尿路感染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