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凝法治疗喉咽部出血

    作者:常玲美;张俊中;罗兰

    目的:探讨喉咽部出血的原因及其治疗措施.方法:分析11例喉咽部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均一次性治愈.结论:根据不同的病因及病变范围,选择合适的径路,双极电凝止血效果佳,术中仔细操作是预防出血的关键.

    关键词: 电凝法 喉咽 出血
  • 高频电灼与克疣汤治疗尖锐湿疣48例疗效观察

    作者:黄香娇

    笔者采用高频电灼与克疣汤干扰素综合治疗尖锐湿疣48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 内镜下射频摘除消化道患肉100例研究

    作者:刘国剑;张冬娥;黄春凤;祝志太;马富

    目的寻找一种安全、高效内镜下摘除息肉的手段.方法门诊住院患者共100例,计息肉142颗,常规胃肠镜检查术前准备,含息肉摘除清洁肠道禁用甘露醇,采用四川绵阳立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制造的LDRF-50A型多功能射频治疗仪,输出功率选择20W~30W,工作时间定在3s~10s,术前常规注射阿托品、安定,从内镜活检孔插入治疗电极,根据息肉大小,暴露的程度,以及与电极形成的角度,分别用点射、平射、长射、短射、压射等方法摘除息肉.结果全部息肉在予定时间内从局部消失.病变组织发白、萎缩、平坦或褐色凝固,无一例出血、穿孔.部分病例复查局部平坦、粘膜基本正常.结论射频是一个安全、可靠、高效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方法.

  • 热电极、微波与高频电治疗胃肠患肉的实验及临床比较

    作者:文剑波;王东;易春兰;文平;韩明

    目的比较热电极、微波与高频电治疗胃肠息肉的差异.方法动物试验:取杂种犬剖腹暴露胃粘膜,人工制成直径1.5 cm模拟息肉,以热电极、微波与高频电接触息肉凝固,比较三种热凝方式效能、组织粘连及穿透性差异.临床应用:对62例共98枚胃肠息肉行热凝治疗.41枚有蒂及亚蒂息肉高频圈套电凝电切,蒂部残留或渗血再用热电极烧灼.5枚长蒂3 cm~4 cm大息肉蒂部热电极烧灼待息肉自然脱落.52枚单发或多发、宽基息肉<1cm者单用微波灼除,1 cm~2 cm者用热电极灼除,>2 cm者高频电凝.结果高频电效能大,能迅速有效摘除有蒂及较大(2 cm~3 cm)息肉,但易造成组织粘连,出血、穿孔危险性较大;微波效能较小,适于治疗1 cm以下、宽基、多发性息肉,组织粘连轻,出血、穿孔危险性小;热电极效能适中,治疗多发、宽基较大(1 cm~2 crm)息肉及长蒂大息肉效果较佳,组织粘连极轻,出血、穿孔率低.结论三种热凝方法治疗胃肠息肉各有优劣,治疗上可扬长避短,妥为选择,互为补充.

  • 植入式射频毁损活体猪肝实验研究

    作者:王春平;彭晓君;任永强;汪毅;谭晓华;龚丽娟;胡大荣

    目的探讨植入式射频毁损活体肝组织的优化工作方式,了解射频毁损肝组织的病理特征.方法应用RF2000型射频治疗仪及LeVeen电极针,术中对5只实验猪肝脏分别进行了30,50,70及90W,递升式单相(50W起始,每分钟升10W~90W)、递升式双相(单相毁损完成30s以70W继续毁损)几种方式毁损,观察肝毁损灶的范围、形状、温度、术中可能的并发症及HE染色和NADH肝细胞活力染色即刻评定肝细胞坏死程度.结果射频毁损中央区为均匀一致彻底的球形凝固性坏死,外围为大约2mm的出血带,尚存部分活力;以递升式双相毁损产生的毁损灶较大,可达4.0 cm×3.5 cm×3.5 cm,毁损灶中心温度可达132℃.以90W毁损产生的坏死灶较小约1.5cm×1.5 cm×1.0 cm;以30W毁损阻抗始终不上升,但中心温度仍达60℃,产生的毁损灶约0.7 cm×0.5 cm×0.5 cm.术中可见自限性腹腔出血、膈肌或胃灼伤.结论植入式射频以递升式双相毁损方式可有效、理想地毁损肝组织,值得推广应用.

  • 氩离子凝固术在内镜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吴云林;冯莉

    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为一种新的非接触性电凝固技术,1991年首次[1]应用于消化系疾病的内镜治疗.欧美国家有关学者经多年的临床实践,在治疗消化道出血、早期癌肿、良恶性狭窄、息肉、血管畸形、Barrett's食管、糜烂出血性胃炎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作者等首先将该技术引入我国,初步临床应用结果证实其使用方便,疗效明显且安全性好.现简要综合介绍如下.

  • 黏膜下电凝术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比较

    作者:代志瑶;周成勇

    目的:观察黏膜下电凝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7例鼻堵评分≥6分及至少一侧下鼻甲评分≥2分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黏膜下电凝术及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于术后3、6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表对鼻堵程度进行评分,对每侧下鼻甲进行评分,采用糖精试验测定鼻腔黏膜纤毛输送率(MTR),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鼻塞程度评分、下鼻甲评分及MTR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黏膜下电凝组术后3个月鼻塞程度评分为(1.55±0.33)分,较术前[(7.50±1.28)分]明显改善(P<0.01),与术后6个月[(1.47±0.39)分]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与等离子组同时期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3个月黏膜下电凝组下鼻甲评分为(1.43±0.27)分,较术前[(2.41±0.50)分]明显减小(P<0.01),与术后6个月[(1.21±0.47)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等离子组同时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MTR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黏膜下电凝术术后效果与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相似,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因方法简便更适于在基层普及.

  • 应用双极电凝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隆洪木;何振平;徐来喜;陈先锋;曾江潮;刘刚

    随着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下简称LC)的广泛开展与深入研究,钛夹等异物引起的并发症逐渐被临床医生所认识,免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微创外科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目前国内免钛夹LC主要为丝线结扎胆囊管和胆囊动脉、使用可吸收夹、单极电凝处理3种,但均有不足.我们在临床实验基础上应用ERBE BiClamp(免钛夹)处理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并完成100例的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 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肝脏恶性肿瘤

    作者:张智坚;吴孟超;陈汉;陈夷;郭佳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肝癌的意义、适应证和疗效评价标准. 方法 1999年10月~2000年10月,100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患者治疗后每个月进行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B超检查,治疗后1个月复查MRI. 结果患者肝功能Child A级 67例,Child B级 29例,Child C级 4例.原发性肝癌76例,转移性肝癌24例.小肝癌(未手术,肿瘤直径≤5 cm)甲胎蛋白阳性者治疗后甲胎蛋白转阴占75.0%(21/28),明显下降占21.4%(6/28).B超复查肿瘤缩小、MRI或CT提示≤5 cm肿瘤完全凝固性坏死率85.9%(61/71). 结论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PRFA)作为肿瘤透热治疗的一种方法,对于小肝癌尤其是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征但位于肝中央区、临近腔静脉或肝门区的小肝癌,是一种微创、时间短、安全方便、疗效可靠的新方法.对于大肝癌,PRFA可与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联合应用,提高疗效.

  • 高频聚焦美容仪治疗眼睑型汗管瘤106例

    作者:田绍侠

    目的观察高频聚焦美容仪治疗眼睑型汗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用自行研制开发的专科美容手术仪器高频聚焦美容仪与自制生肌复生油,对106例眼睑型汗管瘤进行治疗.用高频聚焦刀将瘤体上的表皮去除,立刻呈现出蜡样光泽的皮损组织,将此物质逐点气化消除直至完全取尽为止,术后涂用生肌复生油,无需包扎.结果 106例中有95例皮损完全消退,治愈率89.62 %,总有效率100 %,经1~10年随访疗效显著.结论高频聚焦仪治疗眼睑型汗管瘤效果可靠,术后不遗留瘢痕,无并发症,是治疗眼睑型汗管瘤好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 汗腺瘤 电凝法
  • 双极电凝器在肝胰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作者:袁辉胜;张光璞

    双极电凝器是神经外科常用的止血工具,能在组织脆弱、供血丰富、血管壁薄的脑手术中获得确实的止血效果.在腹部手术中常觉得肝、胰两种器官组织脆,供血丰富,血管不耐牵拉,采用常规止血方法较费时,因此,自1986年至今,我们在肝胰肿瘤切除中,对76例患者采用双极电凝止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难治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及治疗

    作者:杨大章;程靖宁;韩军;舒平;张华

    目的探讨难治性鼻出血常见的出血部位及治疗方法.方法对92例常规鼻内镜检查未发现出血点,并经规范的鼻腔填塞未能控制的鼻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与年龄的关系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部位依次为:下鼻道顶部56.5%(52 /92)、嗅裂鼻中隔部27.2%(25/92)、中鼻道后上部8.7%(8/92)及部位不明者 7.6%(7/92).出血部位与年龄有一定的相关关系,49岁以下年龄组以下鼻道顶部出血为常见(67.3%,37/55), 50~59岁年龄组下鼻道顶部与嗅裂鼻中隔区出血分别为46.4%(13/28)及35.7%(10/28);而在60 岁以上则以嗅裂鼻中隔区出血比例高(77.8% ,7/9).92例中,除8例嗅裂鼻中隔部出血行明胶海绵填塞及1例中鼻道出血因电凝止血失败而施行血管造影颌内动脉栓塞外,其余83例均采用电凝止血.全部病例1次治愈82例(89.1%),2次9例(9.8%),4次1例(1.1%),随访1~3个月无复发.结论鼻内镜技术结合中、下鼻甲骨折移位对探查鼻腔深部的出血点具有重要意义,对出血部位进行准确电凝或填塞,是止血成功的关键.

  • 黏膜下电凝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观察

    作者:代志瑶;周成勇;李彦

    目的:观察黏膜下电凝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所致鼻塞的疗效及对鼻黏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黏膜下电凝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40例,于术前及术后3、6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对鼻腔通气情况评分,医师对下鼻甲进行评分,同时应用糖精试验法测定鼻腔黏膜纤毛输送率(MTR).结果:术后3、6个月鼻腔VAS评分及下鼻甲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3、6个月MTR较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黏膜下电凝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简单、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探讨高位结扎剥脱联合点式切除及电凝法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临床疗效

    作者:鞠雷

    目的 探究高位结扎剥脱联合点式切除及电凝法(联合手术法)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电凝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联合手术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现象;两组患者术中电凝损伤情况与术后1年疾病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采用高位结扎剥脱联合点式切除及电凝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复发率低,电凝损伤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并应用.

  • 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作者:董国祥

    目的:为了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皮下血肿和瘢痕, 介绍一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电凝法.方法:下肢静脉曲张295例,共403条肢 体,除腹股沟切口高位结扎大隐静脉及其分支外,曲张静脉及大隐静脉主干均采取电凝法使之闭塞.结果:术后除1例外,均无皮下出血 及血肿.术后住院时间仅2~3 d.结论: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此方法损伤小、出血少,并具有成形效果.

  • 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进展

    作者:郭晓娟;侯艳鹏

    难治性鼻出血是指常规鼻内镜检查未发现出血点,并经规范的前后鼻孔填塞仍未控制的鼻出血.随着鼻内镜技术在鼻出血治疗中的应用,针对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可以选择责任血管凝闭术、结扎术或栓塞术,主要的责任血管依次为蝶窦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若上述血管凝闭后仍不能止血,可考虑血管结扎或介入栓塞.

  • 不同内镜下止血法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研究

    作者:陆军平;邓少源;林小萍

    目的 观察注射肾上腺素止血、钛夹止血、电凝法止血及联合止血四种止血方法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收治时间为2016年1月~ 2017年6月)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及Ⅳ组,Ⅰ组患者采取注射肾上腺素溶液进行止血,Ⅱ组患者采取钛夹进行止血,Ⅲ组患者采取电凝法进行止血,Ⅳ组患者采取联合止血的方法,对其止血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Ⅰ组患者即刻止血、再出血及有效止血分别为80.0%、40.0%及60.0%;Ⅱ组患者即刻止血、再出血及有效止血分别为75.0%、30.0%及70.0%;Ⅲ组患者即刻止血、再出血及有效止血分别为65.0%、35.0%及65.0%;Ⅳ组患者即刻止血、再出血及有效止血分别为100.0%、5.0%及95.0%.Ⅳ组患者即刻止血率明显高于其他三个组(P<0.05),Ⅰ组、Ⅱ组及Ⅲ组患者即刻止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及Ⅲ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三个组(P< 0.05);Ⅰ组、Ⅱ组及Ⅲ组患者有效止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患者有效止血明显高于其他三个组(P<0.05).结论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内镜下止血方法效果均较为理想,内镜下止血具有稳定好、安全性高的优势,而联合止血的再出血率比较低.在临床实际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手段.

  • 单极电刀凝切与传统剥离儿童扁桃体深面血管管径测量对比的研究

    作者:卢美美;马健;李建胜;曹汉海;牟军伟;崔鹏;朱凤娟;王艳;乔秀军

    目的:对儿童双侧扁桃体分别采用单极电刀凝切与传统剥离切除两种术式,利用Image-proplus(IPP)图像分析软件观察术后扁桃体深面血管管径的变化,为选择扁桃体术中及术后止血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80例需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以随机方法对一侧扁桃体采用单极电刀凝切术切除,另一侧扁桃体采用传统剥离术切除。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电刀凝切组与传统剥离组,取两组扁桃体标本的深面将其包埋、切片,HE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用图像分析软件IPP测量扁桃体动脉,静脉血管管径,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电刀凝切组的扁桃体深面静脉小于传统剥离组的深面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刀凝切组与剥离组的扁桃体深面动脉管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刀凝切组的扁桃体深面静脉血管管径小于传统剥离组,电刀凝切组的扁桃体深面动脉管径与传统剥离组的血管管径相比,差别不大。

  • 电凝法治疗喉咽部出血效果分析

    作者:王晓辉

    目的 对电凝法治疗喉咽部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90例喉咽部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5例.A组患者采用电凝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临床传统药物治疗方法 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治疗后复发人数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凝法治疗喉咽部出血临床效果满意,可作为治疗该类患者的首选方法.

  • 中医药治疗子宫颈癌的研究进展(综述)

    作者:李佃芹

    子宫颈癌(Cafcinoma of Cervix)是通常发生在宫颈阴道部或移行带的鳞状上皮细胞及颈管内膜的柱状上皮细胞交界处的恶性肿瘤,约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50%以上,其病死率居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世界每年新发现的宫颈癌有45.9万例,仅次于乳腺癌,而我国每年新发现宫颈癌就有13.5万例,约占28.7%.调查发现,各个年龄阶段的女性均可患宫颈癌,20岁以前较少见,但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显著上升,以40~60 岁多见,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近年来又有冷冻法、激光治疗、电凝法等.

137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