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能谱CT单能量成像结合低浓度对比剂在门静脉成像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泽旺;张昌政;郑瑛琪;李丹丹

    目的 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结合低浓度对比剂在门静脉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70例欲行肝门脉CT增强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CT能谱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270 mgI/mL碘克沙醇;B组用常规CT增强扫描,350 mgI/mL碘佛醇.计算两组门静脉图像噪声、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图像主观评分及有效辐射剂量(ED),并进行相应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门静脉佳CNR图像单能量水平在50 KeV左右,佳单能图结合5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ASiR)图像的SNR(7.46±1.00)、CNR(5.31±1.23)均高于B组SNR(5.03±1.00)、CNR(3.18±1.58);噪声(16.58±7.16)和平均ED(3.27±1.57)mSv低于B组噪声(23.19±11.71)及平均ED(4.06±0.85)mS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图像主观评分略高于B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能谱CT佳单能量成像结合低浓度对比剂,采用ASiR技术,得到的门静脉图像质量与常规CT增强相当,辐射剂量降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超声造影诊断肝硬化合并肝细胞性肝癌一例

    作者:赵博;苗立英

    患者男性,44岁.24年前查体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无其他不适,2周前偶感右上腹隐痛不适,无黄疸、乏力、食欲减退、皮肤瘙痒、齿龈出血等表现,4天前于外院复查超声发现"右肝后叶门静脉支栓塞",遂行进一步检查.

  • 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用量在门静脉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

    作者:李剑;石磊;刘豹;王栋;杨红兵;刘从伟;吴志斌;石明国

    目的 应用双能量扫描模式进行门静脉期图像采集,并用融合系数重建模式进行门静脉期图像重建,实现在低剂量、低造影剂下获得佳门静脉血管的图像.方法 选取进行门静脉血管成像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双能量扫描,造影剂用量1 mL/kg.B组采用常规120 kV,造影剂用量1.2 mL/kg.对各组所得图像进行分析,并测量门静脉CT值,噪声,计算SNR、CNR.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5分评价.对所得到的图像数据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和B组的门静脉强化CT值分别为175 HU以上和124 HU以上,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性.A组所得图像在图像质量方面较B组常规组有明显的提高,图像得分均明显高于B组.A组图像得分(4.4±0.5),B组得分(3.8±0.38),低于A组,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在辐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较B组降低35%.结论 采用双能量扫描并进行融合图像模式重建图像,可以获得高质量的门静脉血管图像且辐射剂量得到降低,对比剂用量减少近35%,而门静脉血管平均CT值较常规组提高60 HU以上,值得临床推广.

  • 通过肝门的管道及临床应用

    作者:刘坤

    50个成人肝脏上观察测量通过第一肝门的血管和肝管结构,研究结果为肝胆外科提供解剖学.方法:将第一肝门剖开,暴露通过肝门三排管道,观察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的形态、结构、位置以及肝总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分支和汇合处的角度,为手术和介入治疗提供肝门管道分布、位置、形态学依据.

  • 门脉高压症脾切除后血栓形成的预防

    作者:马辉阳;宋彬

    目的:研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断流术后,经脾静脉残端插管抗血栓治疗对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欲接受脾切除术的患者58例分为两组,常规用药组为对照与经脾静脉残端插管抗血栓治疗预防组进行对比研究.利用彩超监测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术后对照组发生门静脉血栓4例(17.4%).预防组发生门静脉血栓1例(2.86%).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9),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经脾静脉残端插管抗血栓治疗是防治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有效方法.

  • 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治疗探讨

    作者:杨翔;吴天鸣;郑毅;陈大志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非手术及介入治疗转归.方法总结分析1999~2001年期间29例肝移植病例,其中9例术后发生不同类型的血管并发症,采取非手术及介入治疗的临床转归.结果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31%(9/29),其中门静脉附壁血栓2例(7%),门静脉血栓2例(7%),肝动脉狭窄1例(3.4%),肝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3.4%),流出道梗阻4例(4%).8例经抗凝治疗及介入治疗均取得良好临床效果,1例需要再次肝移植.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的肝流入道血管并发症多需手术干预或终致再次肝移植.流出道梗阻则采取介入治疗多有良好结局.远期发生的肝动脉血栓或门静脉血栓,有转向良好愈后的可能.对于肝动脉吻合口处的假性动脉瘤建议早期行动脉再成型术.

  • 256层螺旋CT对肝泡性包虫切除术后门静脉的评价

    作者:韩淼;鲍海华

    目的:利用256层螺旋CT对肝泡性包虫切除前后肝门静脉进行成像,进而对手术前后门脉情况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肝脏CT检查确诊为肝泡性包虫病患者20例,CT显示病灶均累及肝脏3段及以上,门脉左右支或主干受不同程度侵犯,20例患者均行部分肝叶切除术,术后14~20 d内行肝脏CT复查,选择肝脏三期增强中门脉期进行观察评价,以比较手术前后门脉差异,对其门脉管径进行测量,判断患者术后门脉情况及有无相应并发症等。结果:20例手术患者中,术前门脉左支受侵5例,右支受侵12例,左右支均受侵3例;其中患者门脉主干受压明显12例,患者门脉轻度受压8例;术后 MSCT 图像显示,20例患者门脉受压均得到相应好转,门脉造影剂充盈良好;管径测量结果显示,所有患者门脉术后较术前均不同程度增宽,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多层螺旋CT不仅可对肝包虫病术前门脉受侵情况作出评估,为手术制定提供依据,并且能对切除术后残余肝内门脉的恢复情况提供详细的影像学判断。

  •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性脾亢临床分析

    作者:黄夺夏;彭国忠;陈铃雄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炎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及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和安全性.结论:PSE治疗肝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并能降低门静脉压力,缓解上消化道出血.

  • 无创性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探究

    作者:薛振龙;奚美娟;魏巍;周晓峰;陶剑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参数与门脉高压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关系。方法:收治门脉高压患者62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测定出血组与未出血组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及胃左静脉的血管腔内径、流速、流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PV、LGV血流学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组中胃左静脉血液方向为离肝者较未出血组明显增多。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PV、LGV血流参数对临床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提供有价值的临床参考数据。

  • 门静脉血栓为首发症状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赵浩民;刘扬;洪欣;孙大军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ophilic syndromes,HES)是一组病因不明,以骨髓、外周血和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点,累及多个器官的疾病。国内报道不多,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报道更加少见。现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例HES合并PVT病例报告如下,并且复习相关文献。

  • 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作者:许新峰

    目的:对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术式的探讨.方法:对采用分流联合断流手术治疗的50例门静脉高压症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人术后早期未再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术后早期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0%,远期效果良好.结论:联合术兼有断流术和外周型合理口径分流术的特点,使断流和分流术二者优缺点互补,止血效果好,脑病率低,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理想术式.

  •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和防治

    作者:丁建忠;李强

    目的:总结采用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经验,分析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2月163例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4.1%),包括腹腔出血2例(1.2%),上消化道大出血4例(2.5%),术后感染11例(6.7%),术后大量腹水6例(3.7%).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院后1年内死亡2例,主要死亡原因为上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结论:防治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是: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规范手术操作;注意围手术期处理,尽量避免急诊手术,特别是年龄大,肝功能差,反复出血,顽固性腹水患者尤应给予重视.

  •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作者:胡志刚;李建斌

    目的:观察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18例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脾功能亢进症状、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手术时机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痊愈17例,死亡1例,治愈率达94%.结论:该术式对肝炎后肝硬化所致门脉高压有确切的疗效,且手术操作简单、手术适应证范围广,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 脾肾静脉间置人造血管分流术54例分析

    作者:方因;陈福真;戈小虎;蒋俊豪;蔡铭智

    目的:探讨肿肾静脉间置人造血管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可行性.方法:自1998.12~2002.7月施行脾肾静脉间置人造血管(PTFE)的脾肾静脉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54例并进行随访.结果:分流后门脉压力平均下降1.29 kPa,无并发症.1例因肝肾综合征死亡.52例病人随访6~49个月,平均2.9年.彩超示间置人造血管通畅,食道吞钡显示食道静脉曲张改善31例,消失21例,无再出血,无肝性脑病.结论:该术式治疗门脉高压症较传统手术简单安全,疗效确切.

  • 腹部彩超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燕;罗新超;辛超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腹部彩超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2015年3月—2017年3月,3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腹部彩超等资料完整,收集并对比门、脾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等资料.结果:(1)门、脾静脉内径:观察组大于对照组(t=8.256、7.041,P<0.05).(2)门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观察组小于对照组(t=7.225、5.841,P<0.05).结论:腹部彩超可作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辅助诊断指标,有推广运用价值.

  • 肝静脉、门静脉CT重建在TIPS中的应用

    作者:彭蓉;代远斌

    目的:探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中,门静脉、肝静脉的CT血管重建具有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接受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或顽固性腹水患者34例,按是否行上腹部的CTA、CTV分为实验组(是):22例,术前行上腹部增强CT,并用后期处理技术显示肝静脉及门静脉各吻合支走形和空间位置关系;对照组(否):12例,因紧急情况(如消化道出血等),未能及时完善上腹部增强CT而行TIPS的患者.结果:实验组:22例患者均行了肝静脉、门静脉CT三维重建,能够清楚地显现出肝静脉和门静脉3级以上分支位置、管径,同时能够评估门静脉侧支循环分布情况,其中有20(91%)例患者行TIPS并穿刺成功;对照组:12例患者术前未行上腹部增强CT+CTA/CTV,其中有7(58%)例成功完成TIPS.结论:增强CT能清楚地显现肝脏的形态、肝静脉与门静脉的空间位置关系以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等,为TIPS术前评估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解剖信息,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预见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春梅;周晓颖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1],早期临床上可无症状,后期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表现为主,晚期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上消化道出血常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因此科学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门静脉CT成像在肝硬化Child临床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悦凡;李杰生

    目的:探讨CT成像门静脉、胃冠状静脉直径及胃底-脾门区静脉丛截面积在肝硬化Child临床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肝硬化Child A级、B级及C级各30例,CT测量3组的门静脉内径、胃冠状静脉直径,胃底-脾门区静脉血管截面总面积,与临床肝硬化Child分级进行分析.结果:门静脉直径13.59±1.3mm(A组)、16.23±2.5mm(B组)及17.60±2.2mm(C组),胃冠状静脉直径3.68±1.6mm(A组)、5.98±2.3mm(B组)、6.83±1.5mm(C组),胃底-脾门区静脉血管截面总面积:4.01±1.9cm2(A组)、7.30±3.2cm2(B组)及9.17±2.1cm2(C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0.4426×1+0.5626×2+0.7866×3.结论:胃底-脾门区静脉血管截面积作为CT主要指标在肝硬化Child临床分级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5.00cm2可作为肝硬化Child A级主要参考值,>9.01cm2可作为肝硬化Child C级主要参考值.

  • 多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成像与临床应用

    作者:黄进军;张嵘;袁国奇

    目的:探讨门静脉三维成像技术(SCT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32例,利用多层螺旋CT工作站进行SCTP重建,对所得图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SCTP能多方位、多角度、直观立体地显示门静脉系统全貌及肝内外侧支循环,并显示门静脉系统解剖变异,能准确显示门静脉开放性和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分布情况,基本能取代有创性的传统门静脉造影术对肝硬化高压患者的诊断,病情判断估计预后及外科治疗提供帮助.结论:SCTP技术对门静脉有良好的空间分辨力;在显示门静脉细小分支有优势,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 肺包虫与肺内结核球X线的鉴别诊断

    作者:何天荣

    肺包虫囊肿病系犬绦虫的幼虫在人体肺内寄生所致的一种地方病,是肺部较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多见于畜牧业繁盛地区,如西北的新疆、内蒙古等地.犬、牛、羊是终宿主,犬绦虫卵沾染在食物上进入胃内经孵化成幼虫后穿过肠壁经门静脉入肝脏,其中一部分幼虫经小循环在肺内发展成为包虫囊肿,由1~2cm发展成为巨大的囊肿,并形成外囊和内囊.

2789 条记录 1/140 页 « 12345678...13914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