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Academic Journal of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이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0.7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8-879X
  • 国内刊号: 31-100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37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吴孟超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细胞因子和药物对软骨细胞和滑膜细胞金属蛋白酶活性的调节

    作者:管剑龙;韩星海;施桂英;袁国华

    目的:研究几种细胞因子和药物对软骨细胞及滑膜细胞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白介素1β(IL-1β)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双氯芬酸钠、多西环素和地塞米松分别处理骨关节炎患者的单层软骨细胞和滑膜细胞72 h.应用酶谱分析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MPs活性.结果:单层软骨细胞产生MMP-2和MMP-9,而滑膜细胞仅产生MMP-2.IL-1β, TNF-α和双氯芬酸钠均能显著增强MMP-9活性,其中以 IL-1β作用强,且与TNF-α或双氯芬酸钠有协同作用.多西环素、TGF-β1和地塞米松均能抑制MMP-9和MMP-2活性,并与IL-1β, TNF-α和双氯芬酸钠起拮抗作用,多西环素为强的抑制物.结论:IL-1β和TNF-α可能为破坏关节软骨的重要细胞因子,TGF-β1为保护因子,多西环素则可能成为骨关节炎的有效治疗药物.

  • 非小细胞性肺癌微血管密度和P53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丁新民;韩一平;刘忠令;李强;张世明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 和P53蛋白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未经放、化疗的NSCLC 手术标本71例,应用FⅧ-Ag抗体和P53单抗分别免疫组化检测MVD和P53.在200倍视野下, 每张切片计数5个血管丰富区的微血管密度,取其平均数(a-MVD);在P53蛋白阳性表达密集区计数600个肿瘤细胞中的阳性表达数.结果:a-MVD值在P53 蛋白阳性表达计数≥133组高于P53蛋白阳性表达计数<133组,腺癌组显著高于鳞癌组,并且与TNM分类和分期相关.P53蛋白表达于N1~2组显著高于N0组.结论: NSCLC内的MVD与组织学类型、TNM分类和分期相关, MVD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高者预后差,提示MVD和突变型P53可作为NSCLC预后指标之一.

  • NO在兰索拉唑对大鼠胃粘膜保护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乐桥良;张捷;张贤康;许其增;高河元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兰索拉唑对大鼠胃粘膜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在乙醇诱导大鼠胃粘膜损伤前,预先给予兰索拉唑(20 mg/kg)灌胃,L-硝基-精氨酸甲酯(L -NAME,4mg/kg)、L-精氨酸(250 mg/kg), D-精氨酸(250 mg/kg)静脉注射.测定胃粘膜血流量(GMBF)、胃液pH、胃粘膜和血浆的NO2-/NO3-,并观察了胃粘膜损伤指数(ulcer index,UI)、溃疡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的变化.结果:与模型损伤组相比,兰索拉唑组大鼠UI明显降低(P<0.01), 溃疡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P<0.01).用L-NAME处理后,兰索拉唑保护胃粘膜损伤作用明显减弱;L-NAME抑制作用可被L-精氨酸拮抗,而不被D-精氨酸拮抗.向胃内灌注兰索拉唑,可增加GMBF、胃粘膜和血浆的NO2-/NO 3-, L-NAME可逆转这种作用,但对兰索拉唑抑制酸分泌作用无明显影响. 结论:兰索拉唑对大鼠胃粘膜保护作用与NO有关,而兰索拉唑抑制酸分泌作用与NO无关.

  • 猪急性脑内血肿状态下脑组织PO2,PCO2和pH的变化

    作者:包映晖;江基尧;朱诚;张光霁;卢亦成;马驰原;蔡如珏

    目的:研究猪在急性脑内血肿所致颅内高压时,脑组织PO2,PCO2,pH值的变化.方法:采用微量泵注射法建立猪急性脑内血肿模型,注血后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 脑灌注压(CPP),脑组织氧分压(PtiO2),脑组织二氧化碳分压(PtiCO 2),pH,HCO3-及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颅内注血后,ICP急剧上升,CPP下降,PtiO2下降(P<0.01),PtiCO2升高(P< 0.05),pH值下降(P<0.05).PtiO2与CPP,ICP之间显示了良好的相关性.结论:脑组织氧分压监测能早期发现颅脑损伤后脑组织缺血缺氧 .

  • 肝门胆管癌的磁共振诊断

    作者:王莉;陆建平;田建明;王飞;刘崎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肝门胆管癌的分型和分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肝门胆管癌的MRI及MRCP影像特点,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肿瘤按形态分型:浸润型11例、肿块型12例;按侵犯肝门胆管范围B ismuth分型:Ⅰ型2例、Ⅱ型15例、Ⅲ型6例;肿瘤侵及血管9例;无淋巴结、肝内或腹腔转移.结论:MR对肝门胆管癌的大小、分型以及对胆道受累范围的估价是有效可靠的,对肿瘤侵犯血管范围的估价与病理结果接近,但尚有不足.

  • PCR辅助转录滴定系统定量检测AFP mRNA方法的建立

    作者:杨业发;吴孟超;陈汉;杨广顺;郁庆明

    目的:建立PCR辅助转录滴定系统(P ATTY)定量检测AFP mRNA的方法.方法:采用RT-PCR定点替代突变及体外转录技术合成单碱基突变AFP mRNA内竞争模板,以竞争性RT-PCR定量检测各肝癌细胞株AFP mRNA.结果:成功制备引入Hind Ⅲ酶切位点的单碱基突变AFP mRNA内竞争模板,建立PATTY定量检测AFP mRNA的方法;检测1 μg HepG2和Huh7两株肝癌细胞总RN A中AFP mRNA含量皆为1010 copy/μg,PLC/PRF/5 细胞株为107 copy/μg. 结论:PATTY检测AFP mRNA能同步监控待检靶mRNA逆转录过程,扩增效率不受 PCR诸因素干扰,检测结果可靠,适合微量循环肝癌细胞相关AFP mRNA的定量检测研究.

  • 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显示染色体易位

    作者:朱冠山;Oliver Bartsch;万谟彬;Gabriele Gillessen-Kaesbach;Eb erhard Passarge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 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G显带提示有染色体易位的病例进行分析 ,阐明易位本质.方法:以定位于待研究染色体区段的酵母人工染色体(yeast artificialchromosome,YAC)作为DNA来源,采用DOP-PCR(degenerate oligonucl eotide-primed,PCR)方法制备荧光标记的位点特异性探针,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结果:两例经G显带未能明确显示的染色体结构异常,经FISH证实,一例为发生于11号染色体与13号染色体之间的平衡易位;另一例为发生于6号染色体与X染色体之间的不平衡易位.结论:FISH技术以其高度的灵敏性及特异性,成为常规染色体显带技术的一个重要补充,特别适用于对微小染色体结构重排以及染色体片段起源的阐明.

  • 大豆蛋白治疗实验性急性放射性肠炎的效果

    作者:蔡东联;李燕;袁静珏;陈小莉;胡同杰;曹翔;肖作平

    目的:观察大豆蛋白对实验性急性放射性肠炎的治疗作用. 方法:SD大鼠复制急性放射性肠炎动物模型,给予含大豆蛋白饲料,检测脏体比、细菌易位率、血清内毒素,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肠粘膜细胞增生,检测血清氨基酸、尿L/M比值、肠内容物细菌S-IgA包被率等.结果:使用大豆蛋白后细菌易位率显著降低,血LPS含量不升高,回肠绒毛高度、肠全层厚度和粘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肠粘膜细胞增生好于对照组,血清谷氨酰胺和支链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M比值、肠内容物细菌S-IgA包被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大豆蛋白对实验性急性放射性肠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以对抗辐射对肠屏障功能的损害.

  • HCV核心蛋白噬菌体随机展示肽库的构建

    作者:潘卫;戚中田;贺祥;陈秋莉;潘欣

    目的:为了探讨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筛选和鉴定病毒抗原表位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利用随机引物P CR法以HCV核心基因为模板合成随机DNA片段,再经特定引物二次扩增后获得高丰度的HCV核心蛋白随机DNA片段,将该片段插入噬菌粒载体pCANTAB5X的XbaⅠ位点,转化大肠杆菌TG1, 辅助噬菌体拯救,建立噬菌体随机肽展示文库.结果:所构建的随机文库含1.23×105个不同克隆,库容噬菌体滴度为2×1012 TU/ml(转导单位/ ml) ,PCR法检测插入阳性为28.1%,核酸杂交证实40%的克隆为HCV核心基因阳性克隆. 结论:所建的随机文库有足够大的库容和较好的多样性,可以满足HCV C抗原表位的筛选.

  • 废气煤烟颗粒提取物诱发DNA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仲伟鉴;印木泉

    目的:观察煤烟颗粒诱发DNA氧化损伤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ESR 波谱技术分析测定研究煤烟颗粒的自由基性质结构信息;应用udenfriend反应体系研究其对 DNA氧化损伤作用.结果:ESR分析显示煤烟颗粒的g值为2.001 6 ,近似半醌自由基QH·性质;可诱发脱氧核糖(dR)或脱氧腺苷(dA)羟化降解,羟自由基清除剂DMSO和甘露醇能抑制这种效应.燃油烟颗粒的g值为2.100 8,宽谱,类似大气中飘尘自由基性质;不能诱发dR和dA的羟化降解作用.结论:煤烟颗粒可诱发DNA氧化损伤,其可能机制是煤烟颗粒中QH·自氧化途径(非酶反应).

  • 体外联合培养条件下小鼠睾丸足细胞诱导成熟T淋巴细胞凋亡

    作者:刘阳;林子豪;朱晓海;刘善荣

    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培养条件下睾丸足细胞能否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方法:用TUNEL标记、核酸电泳、电镜、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T淋巴细胞)、A组(T淋巴细胞+培养睾丸足细胞24 h培养基上清)、B组(T淋巴细胞+睾丸足细胞)等3组中小鼠成熟T淋巴细胞的凋亡及其数量的变化.[ HT5W〗结果:3组T淋巴细胞在电镜下均可见细胞染色质浓集,核固缩裂解,凋亡小体形成;TUNEL标记见部分细胞核染色呈深蓝色;核酸电泳出现典型DNA梯状带;流式细胞术检测A,B两组T淋巴细胞凋亡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B组T淋巴细胞凋亡数量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体外培养条件下小鼠睾丸足细胞能够诱导成熟T淋巴细胞凋亡.

  • 丙泊酚维持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三种方法比较

    作者:石学银;刘刚;吉玉龙;王亚华;王新华

    目的:比较颅内手术时以丙泊酚维持麻醉的3种方法间是否存在重要临床差异.方法:4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先用丙泊酚(2 mg/kg),芬太尼(2 μg/kg)和阿曲库铵(0.5 mg/kg)诱导;维持麻醉时:Ⅰ组(n=13)单用丙泊酚,Ⅱ组(n=16)丙泊酚复合0.7%异氟烷,Ⅲ组(n=16)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分别在切皮、切硬脑膜、缝皮时追加).3组丙泊酚给药速度均根据血压变化调整.结果:Ⅰ组丙泊酚平均用量为(9.59±1.20 ) mg/(kg*h),显著高于Ⅱ组[(6.13±0.80)mg/(kg*h)]和Ⅲ组[(5.94±0 .25) mg/(kg*h)] (P<0.05).Ⅲ组切皮时血压上升发生率低(7%).脑张力评分和苏醒情况以Ⅲ组好.结论: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维持神经外科手术优于单纯丙泊酚或丙泊酚复合异氟烷.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其相关指标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

    作者:许放;孙颖浩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检测前列腺癌具临床价值的指标,近20年来其在前列腺癌检测、分期和监测中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它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还不很令人满意.随着临床工作的迫切需要,许多和PSA有关的新指标相继被提出,研究的焦点也集中在如何提高检测前列腺癌的能力上.本综述主要介绍了与 PSA有关的几种指标在前列腺癌诊断上的优缺点及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在它们之间进行了比较.尽管许多新的肿瘤标志物层出不穷,但至今天PSA仍是好的、应用广泛的一种.

  • cagA与cag致病岛在中国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中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炯;许国铭;屠振兴;李兆申;龚燕芳;纪徐淮

    目前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Hp)的致病性主要与其毒力因子有关.而作为毒力相关因子基因群集的特殊染色体区域--cag致病岛(Pathogenicity island)[1],已成为Hp致病机制研究中新的热点之一.cag致病岛编码蛋白的功能经计算机分析,推测为毒素及毒素转运功能相关的分泌系统[1,2].本文在基因水平探讨毒素相关基因A(cagA)与cag 致病岛在中国人群感染Hp中的检出关系,为cag致病岛的存在及相关意义的研究提供快捷、有效的方法.

  • 丙泊酚对脑缺血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许华;刘善荣;邓小明;徐美英;刘树孝

    本文利用目前对检测凋亡较为敏感的末端去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末端标记法(TU NEL)结合光镜对海马区进行细胞凋亡检测,观察丙泊酚(异丙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细胞凋亡的影响.

  • 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382例临床分析

    作者:傅慧贞;张群;汪嵘;沈莉仙;刘喜泰

    1992年5月至1998年10月我院收治戊型病毒性肝炎(本文简称"戊肝")患者382例.现将其临床资料作一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 肝炎病毒 戊型
  • 继发于类风湿关节炎的IgA肾病二例报告

    作者:张黎明;周玉坤;赵学智;梅长林

    1 临床资料病例1,女性,39岁,因双手指关节疼痛8年余、血尿2年余,于1999年9月20日入院.双手有晨僵,既往无肾病史,曾间断服用中药,效果不明显.

  • 先天性厚甲综合征一例报告

    作者:朱红梅;姚志荣;温海

    1 临床资料患儿,男性,6岁,因指(趾)甲增厚,全身泛发棘状丘疹群6年就诊.患者自出生起即有10指(趾)甲增厚,舌苔发白,声音嘶哑.出生后未满月摩擦双足跟部可出现大疱,破溃后结硬痂.7~8个月龄时,两侧腰部出现褐色米粒大棘状丘疹,随年龄增大,其臀部、四肢伸侧和后颈也出现类似丘疹,且数量不断增多.自觉瘙痒,多汗,遇热加剧.足跟、足缘及足趾反复出现大疱并破溃结痂,致痂皮逐渐增厚.家庭史:患儿父亲1指甲及部分趾甲增厚,掌跖部位有散在黄色坚实角化丘疹,中央凹陷,内有角质栓.

    关键词: 厚甲综合征 先天性
  • 颈椎椎间盘与椎体高度比值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吕宏;李家顺;贾连顺;谭军

    颈椎间盘退变是颈椎病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而颈椎病明显的形态学改变是颈椎间盘高度的降低.鉴于下颈椎椎体的高度基本恒定不变,为充分显示颈椎间盘高度降低的程度, 作者引入了颈椎椎间盘与椎体高度比值这个指标(颈椎间盘-椎体高度比:高度C2~3 +C3~4+C4~5+C5~6+C6~7 / 高度C3+C4+C5+C6+C7). 本研究试图探讨该指标在正常成人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间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 椎间盘
  • 鼻丘去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和鼻溢液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速勤;李兆基;周水淼;张锦芳;刘锋;江满杰

    变应性鼻炎及鼻溢液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症,局部及口服用药疗效欠佳.鼻溢液按其性状可分为水样、浆液性、粘液性、粘脓性、血性、痂皮及脑脊液数种.我科自1994年6月至1 998年11月采用双侧鼻丘粘膜下去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及鼻溢液560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 DTI-M型技术对心肌梗死患者二尖瓣环运动中的检测

    作者:田瑞霞;赵宝珍;左鲁生;南苏红;朱先存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心肌梗死患者18例(急性心肌梗死7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1例), 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56~78(65.2±7.7)岁.正常组20例,男性9例,女性11 例.年龄40~77(52.3±6.8)岁,受检者无心脏病史,体检、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正常.

  • 庚型肝炎病毒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戚中田

    病原微生物是人类健康的大敌,1977年至1997年的20年中,人类先后发现并鉴定的重要致病微生物就有近30种,包括埃博拉病毒、汉坦病毒、大肠杆菌O157、艾滋病毒、霍乱弧菌 O139等,学术界将这类微生物所致的疾病称为"新现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 ses).由于对这类病原微生物本身及其致病机制了解甚少,加之人群缺乏免疫力及有效的防治方法,这类新的病原体常引起严重的传染性疾病,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庚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G virus,HGV)被认为是这类病原微生物之一.

    关键词: 肝炎病毒 庚型
  • 苏定冯教授当选为中国药理学会第七届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作者:

  • 吴孟超院士当选为全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作者:

  • 我校三位教授荣获"吴杨奖"

    作者:

    关键词:
  • 我校免疫研究所新近发现一种新型免疫分子

    作者:

    关键词: 免疫研究
  • 生物芯片未来发展趋势及对策

    作者:杨胜利

    生物芯片的研究起始于80年代中期,通过芯片上微加工获得的微米结构与生化处理相结合,将成千上万与生命相关的信息集成在一块厘米见方的玻璃等材料上而制成,是一项日新月异的生物新技术,是现代生物学技术与计算机等其他领域高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近几年在芯片设计、制造技术和应用方面均取得了突破.高密度的基因芯片已经在功能基因组研究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实现了基因表达谱分析的微量化、集成化和连续化.

    关键词: 生物芯片 基因
  • 基因芯片的制备研究

    作者:李瑶;陈菊祥;裘敏燕;应康;陈沁;符薇;王品;沈娴;谢毅;毛裕民

    目的:建立基因芯片的制备技术 .方法:基因样本准备,将带荧光标记的PCR 产物用点样仪点于玻片介质上,并经过点样后处理制备成基因芯片,用扫描仪测定处理前后芯片上荧光强度的变化, 计算DNA固定率.分别设计了5种玻片3种固定条件和6种点样后处理方法的固定率测定.结果:对芯片制备的各种条件和方法优化实验表明,cDNA的氨基修饰,点样后的UV交联和芯片室温干燥处理能有效提高DNA 的固定率.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因芯片制备技术有较高的效率和可靠的实用性能.

  • 肺癌相关基因的表达谱研究

    作者:黄达蔷;戴建凉;陈菊祥;田立峰;金杨晟;沈娴;应康;谢毅;毛裕民

    目的:通过研究人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寻找肺癌相关基因以用于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包含4 096个cDNA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一组肺癌组织样本的基因表达谱.结果:共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370条,包含已知基因146条,未知基因224条,其中107条表达增加,263条表达降低.结论:基于cDNA 微矩阵技术的肿瘤基因表达谱分析能够高通量筛选与肺癌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

  • 基因芯片对PMA激活的血管内皮细胞早期反应基因的研究

    作者:吴超群;应康;戴建凉;李瑶;陈菊祥;和桂芬;金刚;倪小龙;谢毅;毛裕民

    目的:用基因芯片研究 PMA激活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早期反应基因(immediate early response gene, ERG). 方法:以包含4 096条人类基因的DNA芯片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受代谢增强剂P MA (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激活后早期的基因表达谱,并从中筛查出ERG.结果:血管内皮细胞受PMA作用6 h后, 17条基因上调,11条下调.数据处理聚类分析表明17条上调基因中多数(13/17)属蛋白质磷酸酶和转录调控因子基因,而下调基因中多数(9/11)为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结论:证明PMA激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早期反应基因主要是转录调控因子和蛋白质磷酸酶基因.

  •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谱研究

    作者:陈菊祥;唐榕;应康;金刚;李瑶;杨泉胜;付志仁;范静平;梅举;谢毅;卢亦成;毛裕民

    目的:运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谱进行研究.方法:对临床切除的肝癌和胰腺癌组织及相应的对照正常组织进行总RNA抽提,纯化后的mRNA进行逆转录制备杂交探针 ,应用BioDoor4096和BioDoor12800的全长基因DNA芯片筛选与肝癌和胰腺癌转移相关的基因 .杂交后的信号用ScanArray3000扫描,结果用ImaGene3.0软件分析.结果:对肝癌和胰腺癌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发现两种肿瘤中存在相同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15条基因与肝癌、胰腺癌转移密切相关.结论:通过对肝癌、胰腺癌的肿瘤表达谱芯片研究,尤其是与转移相关基因的分析,对了解肿瘤的发病机制和转移发生情况及其肿瘤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 基因芯片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金钢;应康;景在平

    人类已逐步进入功能基因组时代.基因芯片作为近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能够研究细胞内所有基因的表达谱,同时获得成千上万个基因活化的模式,并为研究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情况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本文对基因芯片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寻找新的肿瘤相关基因、基因表达谱研究、基因功能研究、肿瘤分子病理分型及诊断芯片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 微矩阵基因芯片筛选喉鳞癌相关基因的研究

    作者:陈菊祥;范静平;应康;廖建春;李瑶;唐榕;周水淼;孙爱华;谢毅;毛裕民

    目的:应用基因微矩阵方法筛选喉鳞癌相关基因.方法:按一步法抽提喉鳞癌和对照喉正常组织的总R NA并纯化mRNA;将4 096种人类基因PCR产物用Cartesian Pixsys 7500点样仪按微矩阵排列点样于化学涂层的载玻片上,制成基因芯片;将等量的对照组织和喉鳞癌组织mRNA分别逆转录合成荧光分子掺入的cDNA一链做探针,混合后杂交上述基因芯片.经严格洗片后用ScanAr ray 3000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计算机分析后比较两种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在4 096种基因中,喉鳞状细胞癌与喉正常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所检测的 4例临床标本中,2例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211~356条(5.15%~8.87%),3例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 36条(0.88%).结论:基因微矩阵芯片在筛选喉肿瘤发生相关基因的改变具有快速、高通量、高敏度等特点.

  • 基因芯片在恶性胶质瘤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陈菊祥;楼美清;应康;卢亦成

    胶质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侵袭性极强的肿瘤,临床治疗极为困难.目前肿瘤的基因治疗仍存在较多的理论和技术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未能从分子水平阐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因而,筛选恶性胶质瘤差异表达基因及寻找肿瘤相关基因显得尤为必要.基因芯片是新发展起来的可应用于高效、快速的大规模筛选肿瘤相关基因的技术,将对肿瘤的分子病理分型和临床治疗、预后判断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本文对基因芯片在脑恶性胶质瘤基因研究和诊治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基因表达谱芯片在胰腺癌相关基因筛选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金钢;胡先贵;应康;李瑶;唐榕;唐岩;景在平;谢毅;毛裕民

    目的:探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在高通量筛查肿瘤相关基因群及研究胰腺癌分子病理学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含有4 0 96条人类全长基因的cDNA表达谱芯片,对3例临床切除的胰腺癌及正常胰腺标本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在3例胰腺癌和正常胰腺组织中均有差异表达的基因398条,其中新基因289条,老基因109条.从老基因中筛选出有显著表达差异基因37条, 其中在胰腺癌组织中上调基因20条,下调基因17条.结论:运用本基因表达谱芯片对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能够有效筛查出新的胰腺癌相关基因.

  • 庚型肝炎病毒NS3蛋白在杆状病毒载体中的表达及其抗原性研究

    作者:朱分禄;任浩;朱诗应;谢南;潘卫;董辉;戚中田

    目的:利用Bac-to-Bac HT杆状病毒系统在Sf 9昆虫细胞中表达庚型肝炎病毒(HGV)NS3蛋白,并对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进行研究.方法:将HGV NS3基因片段定向克隆至转座载体pFastBac HTa ,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37℃振荡培养4 h使发生转座,用抗生素平皿筛选重组bacmid. 脂质体介导转染Sf 9昆虫细胞,待细胞形态明显改变后收获细胞和培养上清液,将上清液再次感染Sf 9细胞以大量表达HGV NS3重组蛋白.利用SDS-PAGE 和Western-blotting 方法分析重组蛋白.结果:SDS-PAGE分析发现表达产物在Mr 43 81 0处有一条明显的蛋白带,占细胞总蛋白量的30%以上;应用Ni-NTA亲和层析柱获得了纯化的重组蛋白;Western-blotting显示该抗原可与HGV RNA阳性血清发生特异反应. 结论:获得了昆虫细胞内表达的HGV NS3重组蛋白,并证明该蛋白有可能用于HG V 感染的抗体检测.

  • 庚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cDNA噬菌体随机展示肽库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吴晓兰;潘卫;戚中田

    目的:构建能用于抗原表位筛选的庚型肝炎病毒(HGV)全基因组cDNA噬菌体随机展示肽库.方法:将DN aseⅠ部分消化的HGV全基因组cDNA随机片段,克隆到噬菌粒载体pCANTAB5X中,使HGV抗原以融合蛋白的形式随机展示于噬菌体表面,并用原位杂交、限制性酶切及DNA测序等方法鉴定所建文库的随机性和完整性.结果:所建肽库的容量为5.34×10 4个菌落形成单位,滴度为1.41×1014 TU/ml.原位杂交结果证明在HGV基因组的不同区域均有阳性菌落,酶切鉴定和DNA测序结果显示插入片段的长度和片段来源区域具有随机性.结论:所建肽库具有良好的完整性、随机性及实用性,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庚型肝炎病毒E2蛋白在转基因小鼠细胞内的定位及致病性研究

    作者:胡卫江;陈景山;戚中田

    目的:在已建成庚型肝炎病毒(HGV)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基础上,研究HGV包膜蛋白E2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表达及定位,并探讨HGV在转基因小鼠体内是否引起病理学改变.方法: 取小鼠的器官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H GV E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对HGV包膜蛋白E2的表达进行分析和定位.通过血清ALT检测及常规病理学技术观察转基因小鼠不同器官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HGV E2主要表达于转基因小鼠肝细胞膜,少量表达于胞质内;肾脏、心脏、肺及脾脏均未呈现E2蛋白的阳性反应.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转基因小鼠的肝细胞出现水样变性、脂肪变性及淋巴细胞浸润等轻度炎性反应,这些变化不随年龄增长而加重;其他组织的病理学检查无异常.转基因小鼠血清转氨酶ALT与对照小鼠无明显差异.结论:HGV包膜蛋白E2的表达具有相对的嗜肝性,主要分布在转基因小鼠的肝细胞膜,并可引起轻度肝细胞损伤.

  • 从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庚型肝炎病毒E2抗原表位

    作者:柯屾;戚中田;施明;赵平;王建安;姚志建;沈倍奋

    目的:筛选能识别庚型肝炎病毒 (HGV)E2区的单克隆抗体和有竞争抑制活性的多肽.方法:利用抗HG V E2区的3株单克隆抗体M6,M13,M30作为筛选配基,对构象限制性的随机环9肽库进行亲和筛选,并对阳性噬菌体克隆进行功能鉴定.结果:证实亲和筛选具有良好的富集效果后,随机挑出16个噬菌体克隆进行交叉结合实验,有14个克隆与M6抗体有较强的特异结合;其中10个克隆在竞争抑制实验中抑制率大于50%.DNA测序表明9个克隆具有氨基酸核心序列GYAPLS,该序列与HGV E2区第306~311位氨基酸有较好的同源性.用合成肽与核心序列相似的噬菌体克隆P9GC5和P9GC11进行HGV E2抗原抗体实验,显示它们的IC5 0分别为4.5和7.2 nmol/L.结论: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筛选到能与H GV E2抗体特异性结合的HGV抗原表位,并确定与合成了具有活性的核心多肽序列.

  • 作者:曹雪涛

    Chemokin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leukocyte trafficking as well as function regulation. In this study, we described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CXC chemokine from a human dendritic cell (DC) cDNA library, the ful l-length cDNA of which contains an open reading frame encoding 111 aa with a pu tative signal peptide of 34 aa. This CXC chemokine shares greatest homology with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 (MIP)-2αβ, hence is designated as MIP-2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