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甩掉抱负,轻松求职

    作者:武雅学;史宇

    3月4日,深圳一名刚从北大毕业的基金研究员,被公司解聘后跳楼自杀.他曾是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的"北京大学经济学一香港大学金融学"双硕士,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读书期间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

  • 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张树义谈病毒-动物-人类

    作者:张荔子

    2003年5月23日,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香港大学宣布:从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到SARS病毒;5月24日,农业部和广东省联合组成的科技攻关组也宣布,从蝙蝠、猴、果子狸以及蛇等数种动物体内检测到冠状病毒.

  • 再谈油画《毛主席去安源》

    作者:何入军;张丹

    美国著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经过多次走访调查,历时五、六年的研究于2012年出版了《安源:挖掘中国革命之传统》(Anyuan: Mining China's Revolutionary Tradition)一书,该书于2014年由香港大学阎小骏副教授译成中文在香港出版发行。顷刻间,使这个沉寂了很久的赣西小镇--安源镇,再一次走进了国际视野。同时一幅油画也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界,这幅油画就是《毛主席去安源》。《毛主席去安源》油画(以下简称《去》画)堪称是世界绘画史上的奇迹和神话,1967年10月正式对外展出后,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1968年正式发表后,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国发行量9亿多张,当时全国人口只有7亿多,说明每个中国人至少有一张《去》画的印刷品。对于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完全想象不到这幅画当时在全国的风靡盛况,人们对该油画的追捧毫不夸张地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如今它再次被国外知名学者提起,不得不说这个特殊时代、特殊政治背景下的产物,给社会产生的特殊影响和记忆仍不曾远去,人们仍在探究油画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真实故事。历史已经远去,时间给人思考,关于《去》画的一些枝节疑问也越成为一些人研究的重点,就此,我们就《去》这幅油画的几个问题再谈一谈情况。

  • 其人、其技、其事阚志生的人生三味

    作者:唐涛;武志宏

    人生三味之"其人"1996年获首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2000年赴香港大学医学中心皇后玛丽医院神经外科进修,2002年在德国菲利比大学汉诺威神经外科研究所短期学习,2004年6月在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医院神经外科和奥斯汀医院神经外科作高级访问学者,2005年在美国田纳西大学医学中心作高级访问学者--10余年中,穿梭于大洋与大洲之间,他以严谨的职业风范和治学精神博采众长,积平生所学回报厚爱他的燕赵大地;

  • 深圳市新老市属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比较及建议

    作者:王大平;刘辉;许金红

    深圳市老市属医院指未引进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之前在深圳建立、运营的市属医院,也指按传统人事管理模式运营的市属医院.新市属医院指在去行政化、去编制化背景下建立、运营的新医院,包括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以及未来由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医管中心)代表政府负责举办和监管的市属医院.

  •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生态“医院城”变奏曲

    作者:本刊编辑部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原深圳滨海医院)从立项初期到投入运营,一直不乏各界关注,伴随其诞生的不仅是来自政府、医院、媒体、专家以及百姓的期待,更多的是对这座深圳大规模医院的建设过程的好奇: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实行代建制、没有明确使用诉求点的医院建筑,如何进行项目筹备、如何进行规划设计?对于2000张超大规模的医院,又是如何布局、如何解决重要的交通流线问题的?

  • 医院标识系统的人文内涵--解读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标识系统设计

    作者:张晨

    作为一家与国际接轨,以高标准建院,集医、教、研和远程医疗于一身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无论是设施、管理还是服务都力求展现国际化、现代化医院的标准。“国际化”、“以人为本”正是其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因此,医院整体的导向系统不仅要体现国际范儿的硬实力,更要从人本观出发,融入美学、心理学和经济学。

  • 难以模仿

    作者:

    在增长迅速的建筑产业,建设者们总是习惯于考察特色医院项目,以尽可能地在自己的项目中改进创新,而这种看似谨慎的做法,往往造成后“拼接”式的建筑——A医院的中庭,B医院的花园,C医院的智能化系统……好的建筑可以复制,内涵却难以模仿.比如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00万年门诊量,却实现零排队,将信息化做到了极致;再如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00张床位的大规模,鱼骨式网络体系解决了交通流线问题……很多建设者们都知道怎么建医院,但能不能实现经济适用性外加个性,却是另一回事.

  • 侯军: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作者:刘鲁

    生于吉林长春的侯军,即使来到深圳已经二十多年,依然保留着浓重的东北口音。就是这样一位纯正的东北人行走在建筑发展迅猛的深圳,更热衷投身于医疗建筑设计事业当中,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分院、江西省人民医院红谷分院、深圳市儿童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江苏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等都留下他的设计痕迹。

  • 毒物危害与中毒控制

    作者:孙承业;张宏顺;陈良

    在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环境中存在的物质毒性对生物体的健康影响是影响人的进化方向和社会属性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工业革命催生了产业的迅猛发展,也改变了人的生存方式.大量天然和人工合成物质的广泛应用带来的严重毒性影响是中毒控制产生的重要背景.1953年,美国儿科学会发起了一个地区性中毒控制项目,项目的成功带动了中毒控制工作的快速发展,西方各国掀起了中毒控制运动,到1976年,全美共有中毒控制中心641家.随后,美国毒物控制中心协会(AAPCC)成立,并建立了全国中毒监测系统.1975年,26个国家在法国组建了国际临床毒理学和中毒控制中心协会联盟.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了中毒控制工作组,开始编制<中毒控制指南>,系统阐述了中毒控制原理[1].我国中毒控制学科工作起步较晚,1999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毒控制中心(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毒控制中心)及部分区域性、行业中毒控制机构相继成立.2007年,中国香港成立了由香港大学、中文大学及相关机构组成的香港中毒控制网[2].

  •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创建绿色医院的理念与实践

    作者:叶炯贤;苏秋阳;许崇伟;凌丹

    近年来,伴随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相继发生,人类越来越认识到倡导绿色发展、崇尚绿色生活、建设绿色城市的重要性.2003年,美国医疗行业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针对医疗建筑的可量化的绿色设计与评价标准.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后,整个国际社会已普遍接受低碳发展的理念[1].

  • 《黄帝内经》饮食养生观

    作者:张湖德

    按:本论文是作者2006年7月受香港大学邀请在国际中医药发展大会上做的演讲.演讲受到了香港医药界朋友的热烈欢迎.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童瑶院长称赞论文是对中医药的很好发展与继承.

  • 世界中联医案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在中国香港召开

    作者: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医案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2015年纪念“世界传统医药日”深港中医药高峰论坛于2015年10月25日在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举行。会议由世界中联医案专业委员会、深圳市中医药学会、香港注册中医学会以及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主办,来自境内、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的260多名中医届同仁参加大会。中国驻香港联络办协调部调研员陈俊锋先生、世界中联学术部主任邹建华教授、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级顾问、太平绅士范佐浩先生、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副主任林汉城先生、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处处长蔡本辉先生、世界中联医案专业委员会会长及深圳市中医药学会会长李顺民教授、香港注册中医学会会长陈永光教授、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劳力行教授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会议。

  • 香港大学完成针灸治声线病变研究

    作者:

    关键词: 香港大学 灸治
  • 第三届海峡两岸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作者:孔桂美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台湾中西整合医学会联合主办,扬州大学医学院承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13-16日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两岸三地的7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教授,台湾中西整合学会秘书长李春兴教授,台湾台南市立医院黄中一教授,台湾秀传纪念医院陈明丰教授,香港大学党毅教授,香港中西医结合学会秦鸿教授,扬州大学副校长封超年教授,扬州大学医学院院长卜平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陈可冀院士致开幕词,李春兴教授,封超年副校长、卜平教授、秦鸿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讲话.

  • 香港大学导修课简介及本土化实践与思考

    作者:陈慧娟;许瑜函;彭卫华;吴靳荣;陈学芬;于波;朱慧

    导修(tutorial)是香港大学特色之一,也是该校受欢迎的课程形式.在过去3年中,笔者先后2次赴香港大学观摩学习,将导修引入课堂.在本土化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感两地在教学环境、对象、条件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要切合本校课程实际,还需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兹将我们在香港大学学习的体悟及在实践中的思考简述如下.

  • 香港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冯奕斌;黎磊;劳力行

    对香港地区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尤其是中医药教育在香港大学的历史回顾、现状分析和未来展望进行了阐述.依托国际著名综合性大学香港大学的办学优势,参照国内中医药教育经验,在香港大学建立了标准化、正规化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又根据香港地区特点,在上述中医药教育体系中掺入了香港社会和国际社会的需求.随着334教育改革的推行,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引入了新的教学理念,注重本土化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并对中医药教育本土化和国际化互动现象进行了探索.

  • 第三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纪要

    作者:

    2001年9月20日~23日由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国药理学会、中华医学会心 血管病委员会、北京高血压联盟主办,北京生理科学会与江西医学院协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 心血管科学研讨会在庐山召开,这是继 北京和大连召开的前二届会议以来海峡两岸三地(大陆、台湾、香港)心血管科学领域的又 一次盛会。  有关领导和学者以及台湾、香港学者组成了本届大会组委会,组委会主任委员为中国医学会 心血管病委员会主任委员、协和医院心内科吴宁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邓希 贤教授任秘书长,北京生理科学会以及江西医学院协办。参会人数共220人,以我国海峡两 岸三地为主,另外,法国、日本、美国均有人参加会议。原定参加的部分美国、加拿大 学者因美国“9.11”事件干扰未能到会。参会者中有两岸三地及西方国家学术界知名人士, 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宛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教授(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台湾“ 中央研究院”蔡作雍院士、欧洲科学院Vanhoutte院士、香港大学生理系主任黄德明教授等 ;也有来自基层的临床医生和大学教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冯雪莲主任、 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刘运来(代表江西省省长)等参加了会议。 本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学术活动内容丰富,有大会报告;专题报告讨论会;壁报论 文展示;还有青年优秀学术论文评奖;优秀壁报评审活动;以及表彰对海峡两岸学术、文化 交流有贡献者;此外还安排了卫星会。 在首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的发起、组织以及随后两届会议的组织工作中,中国生理 学会原理事长陈孟勤教授、台北阳明大学生理学研究所所长林茂村教授和香港大学医学院生 理系黄德明教授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此,台湾方面在大会上特别向三位教授颁发了牌匾,以 表彰他们在促进海峡两岸三地学术和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 由海峡两岸三地及加拿大华裔学者共同组成青年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小组,评选出青年优秀学 术论文4篇。四名获奖者分别是(名次不分先后):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的张敏、台北阳明大学生理学研究所的张菁萍、香港大学医学院生理系的单绮娴和浙江大学 医学院生理系的曹春梅。会议评选出4篇壁报获得优秀壁报奖,分别是:浙江大学医学院的 张雄、台北医科大学的陈亦仁、台湾阳明大学的周岳廷和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的缪朝玉。 本次大会学术论文涵盖心血管基础和临床多个方面,其中海峡两岸三地的心血管临床工作者 参会人数明显增多是这次会议的一大特点。两岸三地的许多著名临床心血管病专家参加了会 议,如协和医院心内科吴宁教授、台北荣总心内科主任丁予安教授、香港大学医学院内科系 刘柱柏教授等。这次大会给心血管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者提供了一次很好的面对面切磋的机 会,对于彼此了解和促进起到了一定作用。大会既有两岸三地心血管疾病发病和防治的综述 性论文,使大家对两岸三地心血管病的发病和防治情况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又有在许多领 域的创新性工作。例如: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周北凡教授总结 了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13年随访结果,提出了我国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因 素,受到了与会者的重视。台北阳明大学医学院姜必宁教授作了“台湾临床心血管科学研究 之回顾与展望”的报告,使与会者了解了台湾的心血管研究概况。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 研究所邱长春教授等对汉、藏、彝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基因作了比较研究,发现了9种血管紧 张素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其中某些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与汉、藏、彝原发性高血压的发 病相关。邱教授的工作对于从基因水平解释汉、藏、彝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明显不同开了一 个好头。香港大学医学院药理系柯嘉敏教授报告了同型半胱氨酸具有激活核转录因子并诱发 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作用,这一研究揭示了同型半胱氨酸作为动 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危险因子如何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很有创新性。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 研究所生理系曹济民教授关于神经重组与心源性猝死的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反响。阜外 医院分子医学中心的孟宪敏教授介绍了他们成功地设计并应 用p21和反义凝血酶受体双基因共表达预防动物损伤血管内膜的增厚、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的研究工作,此项工作受到广泛关注。此外,来自台湾的苏铭嘉和林仁混教授也作了精 彩的报告。会上大家还对未来中药现代化研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些论文达到了相关领域 的国际水平甚至国际领先水平 。总体来看,香港、台湾在心血管临床研究方面与国际接轨优于大陆,临床研究论文的质量 高于大陆;大陆在心血管基础研究的水平强于港、台;港、台的基础和临床结合要好于大陆 ,大陆在心血管研究领域应加强基础与临床的结合。 从本次大会两岸三地一些高水平的报告中,亦可窥见当今心血管科学的国际前沿:动脉 粥样硬化、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研究方面,较活跃的研究领域有血管内皮的损伤机制以及血管 壁炎症反应与粥样硬化瘢块的形成机制;血管支架的改进以及防治再狭窄措施研究;用干细 胞修复坏死心肌甚至培育整个心脏等。在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研究方面,活跃的研究领域 有离子通道基因突变与长QT综合症、心脏神经重组与心源性猝死、ICD的技术改进、射频消 融技术的改进等。在心衰研究方面,活跃的研究领域有心脏结构重组的发生机制、新的抗心 衰药物的开发等。在高血压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高血压相关基因的寻找及其在高血压发病 中的相对意义。从本次会议看国外今后重点发展的研究领域、前沿课题,以及新出现的学科 领域与生长点有: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开发治疗心衰新药;中药现代化;护理理念的现代 化;新的心脏介入技术的开发等。大会安排了法国施维雅国际公司和拜尔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的2个卫星会,分别由阜外医院王 文教授和江西医学院附属医院吴印生教授主讲“防止中风的新突破-progress研究”;“拜 新同INSIGHT实验新进展”。此外,永信药品工业(昆山)有限公司、北京微信斯达科技发 展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仪器厂、上海埃德公司、南京美易科技 公司和北京普升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参加大会,并介绍了药物、仪器等产品。台湾与香港的主要学者承诺他们将负责主办第四届(2003年)和第五届(2005年)海峡两 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第三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组委会 供稿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联手北京大学推动临床医学研究

    作者: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北京大学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宣布将联手推动我国临床及转化医学研究.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所长肖瑞平教授和香港大学的Gary Wong博士成功竞聘该杂志中国及亚洲地区副主编,这是NEJM首次在美国以外聘请副主编,也是该杂志历史上华人首次获聘副主编职务.

  •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大会在济南举行

    作者: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李甘地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八届全国学术大会2004年4月3~6日在济南举行.出席代表共570人,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由英国皇家病理学院主席James Underwood、Leeds大学Phil Quirke、Liverpool大学Christopher Foster和伦敦Royal Marsden医院Andrew Wotherspoon组成的英国皇家病理学院代表团、日本和歌山医科大学的觉道健一教授、香港伊丽莎白医院陈国璋、香港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系陈立昌和马童丽丽、香港中文大学病理解剖和细胞学系吴浩强等国内外同道也出席了会议.

113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