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중국개입심장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1.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8812
  • 国内刊号: 11-315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西城区大红罗厂街1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社有限公司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霍勇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冠心病伴左室功能不全患者冠脉支架术后疗效观察

    作者:张抒扬;黄超联;沈珠军;朱文玲

    目的我们回顾性总结一组冠心病伴左室功能不全患者(LVEF≤40%),冠脉置入支架后,观察左室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冠心病患者,1周内急性心肌梗塞或左主干病变或有心源性休克者除外,所有病人择期住入心脏病房.术前经超声心动检查测定LVEF≤40%者入选.结果 46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男33名,平均年龄66±12岁,术前1周以上有近期心肌梗塞患者占15%,有陈旧性心肌梗塞(>3个月)者占37%,术前65%患者曾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糖尿病者占28%.冠脉造影示单支病变者占2%,双支病变13%,三支病变85%.术前基础的LVEF为27.1±9.2%,LAD病变18%,LCX 13%,RCA 28%,大隐静脉旁路占42%.术中所有患者接受肝素维持ACT≥300秒.术后Aspirin 325 mgOD Ticlid 500 mg/日持续一个月,高压下置入冠状动脉支架(平均压15.7±3.6 atm).术中20%病人辅以IABP.手术成功定义为(置入支架后<30%残余狭窄,无住院期死亡,无CABG、QMI、急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结果临床成功为98%的患者(n=45)血管直径狭窄由92±13.5%降为1.5±6.8%(P<0.0001).2例患者支架术后30内死于AMI.其他43名患者随访6~27个月(平均15个月).按Canadian Cardiovascula Society定义的心绞痛4级(CCSA)心绞痛改善≥1级者定义为临床改善.该43名患者心绞痛由3.52±0.66级改善至2.29±1.2级(P<0.0001).15名患者持续无心绞痛发作,LVEF由27.0±9.4%上升至34.8±15.3%(P=0.02).在随访中,4名患者因再狭窄接受PTCA,1名患者CABG,另一名接受心脏移植,4名患者死于心力衰竭,一年存活率为91%.结论冠心病伴左室功能不全患者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后平均观察一年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在绝大多数患者得到改善和提高.

  • 小冠脉支架的临床应用经验

    作者:王景峰;聂如琼;张燕

    目的在直径小于3 mm的冠状动脉分别进行PTCA和支架术,观察其急性并发症和近期疗效.方法 42例患者,52支血管,血管直径小于3 mm,随机选择单纯PTCA或支架术.测量术前和术后参考血管直径、直径狭窄程度和小管腔直径,并观察术后30天内急性闭塞、亚急性血栓形成、Q波或非Q波心肌梗塞、急诊冠脉搭桥和死亡发生情况.结果支架组选用更大的球囊和更高的充盈压力,术后获得较大的管腔直径,残余狭窄程度显著低于PTCA组.支架组出现1例亚急性血栓形成,PTCA组出现1例急性闭塞.两组均无Q波或非Q波心肌梗塞、冠脉搭桥和死亡发生.结论对于直径小于3 mm的冠状动脉应该在PTCA基础上,选择性地植入支架,以避免急性并发症和减少再狭窄.

  • CARTO系统指导射频消融的应用评价

    作者:张建军;胡大一;扬新春;商丽华;吴永全

    目的对比研究CARTO标测系统在指导消融术中的弊与利.方法 6例病人同时接受CARTO及普通心内电信号标测双系统指导下的射频消融.其中左房局灶性房速3例、右房房速1例、左室非典型部位特发性室速1例、先心矫形及修补术后室速1例.除1例房速外,均为接受第二或第三次手术的病人,普通心内电信号标测同常规,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利用电磁原理首先建立感兴趣区的三维空间,然后诱发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时标测折返环,窦性心律下或心动过速时进行消融.结果 6例病人成功4例.未成功的两例病人为因心包填塞中止手术的患者,其中1例为左房局灶性房速、1例左室非典型部位特发性室速,心包穿刺后缓解,无1例死亡.结论 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的优点在于可以术中描绘出心动过速的折返环路、无须太多的X线曝光量、提高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的成功率,节省手术时间.但对于简单心律失常来讲,建立感兴趣区的三维结构,要耗用不必要的标测时间,使简单问题复杂化,此外费用较高.由于CARTO系统无法观察到整个导管的走性情况,导管在心腔内的张力无法判断,因此容易出现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因此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的主要优势在于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

  • 双腔起搏器模式自动转换功能在慢-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作者:夏岳;杜荣品;刘刚;刘坤申

    目的探讨双腔起搏器模式自动转换功能在慢-快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 8例慢-快综合征患者均置入具有模式自动转换功能(AMS)的双腔起搏器,心动过速频率设置为175 bpm.术后随访期为3个月,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并详细调阅起搏器存储的心动过速发生情况和AMS启动情况.结果共发生了498次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每次均启动了AMS功能.当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发作时(>175 bpm),起搏模式由DDD(R)转变为DDI(R),而当心房率<175 bpm时未发生模式自动转换,不适症状明显减少,冠心病者心肌缺血发作明显减轻.

  • 辛伐他丁对支架新生内膜的作用

    作者:曾勇;朱文玲;黄超联;沈珠军;姜秀春;李燕华

    目的观察他丁类调脂药物对支架再狭窄和支架内新生内膜的影响.方法对单支冠脉病变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随机接受或不接受调脂药物的治疗,10月后复查冠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 65位患者随机接受辛伐他丁10mg治疗.辛伐他丁组患者在接受降脂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降低1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了2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12%.辛伐他丁组和对照组支架再狭窄率无差异(分别为30.3%和37.5%,P>0.05).定量冠脉造影结果两组比较,两组参考段血管直径、支架小管腔直径以及直径狭窄率均无明显差异.血管内超声发现辛伐他丁组参考段血管内膜腔截面积、小血管内膜腔截面积以及小支架截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新生内膜截面积两组比较对照组大于辛伐他丁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丁长期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血中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但10 mg/日的辛伐他丁对支架的再狭窄率以及支架内膜增生无明显影响.

  • 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ST段抬高预测血管重建术后存活心肌

    作者:李宪伦;张小平;郑知刚;钱端;王勇;马长生;柯元南

    目的采用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LDDE)和负荷心电图ST段抬高评价梗塞心肌节段于血管重建术前后的存活心肌.方法心肌梗死患者35例,于术前行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和负荷心电图检查,术后一个月重复基础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16节段和4分法评估左室功能,在术前和术后随访时有1个或1个以上节段室壁运动评分≥1为功能改善.结果 35例心肌梗死患者, 术后有18例室壁运动改善.有14例患者在行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试验时出现ST段抬高,其中术后有11例室壁运动改善, ST段抬高预测术后室壁运动改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和82%.同样,在术前LDDE心肌收缩力储备阳性的16例患者中,术后有14例功能改善,则LDDE对术后室壁运动改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和88%.结合术前负荷试验ST段抬高和LDDE心肌收缩力储备阳性,对术后室壁运动改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和94%.结论负荷试验ST段抬高和LDDE均是检测存活心肌安全、易行及有价值的方法.

  • 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作者:王伟民;赵红;陈步星;卢明瑜;刘健;吴淳;赵明中;刘喜荣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时行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AMI患者在发病12小时内,未经球囊预扩张而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梗死相关血管(IRA)(共22支血管),左前降支12例(54.5%),左回旋支5例(22.7%),右冠状动脉5例(22.7%).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1级5例(22.7%),2级13例(59.1%),3级4例(18.2%).结果 22例患者共置入22个支架,支架置入后 TIMI血流3级21例(95.5%),2级1例(4.5%),残余狭窄为3.2±2.9%,支架置入成功率100%.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及再次靶病变需重复再通治疗.结论急性心血肌梗死(AMI)时行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TIMI血流3级达到率高.

  • 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比较分析老年人与青年人的电生理特点

    作者:周菁;丁燕生;任自文;杨俊娟;林文华;张钧华

    目的初步比较和分析老年人与青年人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射频消融方面的电生理特点.方法按年龄将AVNRT分为Ⅰ老年组(年龄(60岁)及Ⅱ青年组(14~40岁),行慢径消融,进行消融前后和组间的电生理参数比较,分析两组的电生理特点.结果Ⅰ组30例,Ⅱ组40例,均消融成功,随访无复发,亦无严重并发症出现.两组比较,Ⅰ组多合并器质性心脏病(17/30 v.s 3/40),而慢径残存率低(3/30 v.s 14/40);Ⅰ组的心动过速周长,消融前后窦性心律周长,消融后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均较Ⅱ组延长(P<0.05).结论老年人的房室结前传电生理特性较青年人为差,但AVNRT的基本电生理特性及射频消融疗效受年龄因素影响不大.

  • 90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内多普勒检查的安全性

    作者:钱菊英;葛均波;沈学东;陈灏珠;M.Haude;D.Baumgart;R.Erbel

    目的是评价采用冠脉内多普勒导丝FloWire进行冠脉内血流速度测定的安全性.方法从1993年到1998年,共有906例病人(男性704例,平均年龄56.8±10.8岁)行冠脉内多普勒血流速度测定,血流描计仪采用Cardiometrics FloMap,多普勒导丝为0.014英寸或0.018英寸的FloWire,为测定冠脉血流储备,采用冠脉内注射罂粟碱(90例病人,右冠状动脉8 mg,左冠状动脉12 mg)或腺苷(右冠状动脉12 μg,左冠状动脉18 μg)诱发冠状动脉的大扩张.结果在所有研究病人中,829例为非心脏移植病人,其中617例为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Ⅰ组),212例为冠脉内介入治疗病人(Ⅱ组),77例为心脏移植术后病人(C组).906例病人中共有27例(2.98%)发生与多普勒血流测定有关的心血管并发症.在冠脉内注射腺苷后,15例病人(1.66%)发生较严重的短暂的心动过缓(心脏停搏或Ⅱ度到Ⅲ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其中14例发生在右冠状动脉,1例在左前降支.在多普勒导丝的送入过程中,9例(0.99%)发生冠脉痉挛(5例在右冠状动脉,4例在左冠状动脉).两例(0.22%)检查过程中发生室颤(其中一例为冠脉内注射罂粟碱后,另一例为急性下壁心梗右冠状动脉急症球囊成形术后),低血压伴随心动过缓1例,室性早搏1例,心脏移植病人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心脏移植病人,右冠状动脉行多普勒检查时的并发症尤其是心动过缓明显高于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5.87%,左前降支1.05%,左回旋支0.17%,P<0.001).所有的并发症均得到妥善处理,没有死亡发生.结论用多普勒导丝及冠脉内注射腺苷行冠脉内多普勒血流测定是相当安全的,但是,也可产生如心动过缓及冠脉痉挛等并发症,在行右冠状动脉和心脏移植病人的检查时尤其应谨慎.

  • 利用压力-容积环评价不同冠脉病变冠心病病人的左心室功能

    作者:富小红;戴日静;齐国先;贾大林;彭永文;张斌;李双玲

    目的利用左室压力-容积环评价不同冠脉病变程度冠心病病人的左心室功能.方法收集行冠脉及左室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与心导管检查资料共65例,取右前斜位30(行左室造影,连续记录左心室与主动脉压力曲线,描点法测量左室容积,绘制心室压力-容积环,测量并计算压力-容积环所体现的各项心室能量指标.结果正常心室压力-容积环位于坐标轴左下方,随冠脉狭窄程度加重,典型压力-容积环逐渐向右上方移位.射血分数在单、双支病变组无明显变化,在三支病变组降低;搏出功无明显变化;充盈能增大;心室总能量在双、三支病变组明显增大;收缩末势能逐渐增大;能量效率逐渐降低.结论压力-容积环可在常规心室造影过程中获取,它能定量直观地反映多项心室功能指标.各心室能量指标在冠状动脉病变时发生相应的变化,可评价冠脉不同病变程度对心功能的影响.

  • 直接支架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作者:黄岚;宋耀明;李隆贵;李爱民;耿召华;周小波;何作云;林春梅

    目的本研究评价直接支架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成功率、病变选择特征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92例急性心梗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分为直接支架植入组(32例)和球囊预扩后植入支架组(常规支架植入组,60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靶血管造影特征、操作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直接支架组年龄较常规支架治疗组小(53.14±9.18 vs 64.28±12.36,P<0.01),罪犯血管A型和B1型病变占病变率明显高于常规支架治疗组(79% vs 45%,P<0.01),操作时间直接支架组明显短于常规支架组(19.16±10.28 vs 27.29±7.69,P<0.01),操作成功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A型及B1型病变为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选择直接支架植入术治疗,操作时间短,而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与常规支架治疗组无明显差异.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初期支架植入和rt-PA静脉溶栓加补救支架植入对比研究

    作者:张大东;蔡煦;张瑞岩;张建盛;沈卫峰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内初期支架植入和静脉rt-PA溶栓加补救支架植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首次AMI患者随机给以冠状动脉内初期支架植入(初期支架组:48例)和静脉rt-PA溶栓加补救支架植入(溶栓加支架组:50例).所有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以TIMI血流分级法判断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开通情况.记录住院期心脏事件;出院前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量并推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支架组47例(97.91%)溶栓加支架组50例(100%)IRA血流TIMI 2-3级,但前者IRA前向血流TIMI 3级者明显增多(分别为93.8%和60.0%,P=0.0001).两组患者住院期死亡率和心脏事件相似,但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显示支架组LVEF(62.01%±14.03%)高于溶栓加支架组(50.01%±132%),P=0.0001.结论与静脉rt-PA溶栓加补支架治疗相比,AMI初期支架植入可更好改善急性期心肌再灌注,并减少患者住院期心功能减退.

  • 经冠脉内超声指导下的直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作者:赵红;王伟民;陈步星;卢明瑜;刘健;吴淳;刘喜荣

    目的观察冠脉内超声(IVUS)指导下进行直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12例冠心病患者常规冠脉造影术后,对拟行直接支架置入术的血管行IVUS术,观察病变特性,记录病变处血管壁直径,病变狭窄处小腔径及病变长度.根据IVUS测得的病变血管壁直径及病变长度选择置入支架.支架置入后再行IVUS检查,观察支架贴壁性,两端有无夹层,测量管腔内支架小径/大径比值,决定是否进一步处理.近期随访有无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和主要心脏事件(心脏性死亡、与靶血管相关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再次血管重建).结果经IVUS指导下,12例冠心病患者直接支架置入术全部成功.冠脉造影显示无残余狭窄,TIMI血流3级.2例患者支架置入后IVUS检查贴壁不满意,管腔小径/大径比值<0.7,经进一步高压扩张达标.终IVUS显示全部支架贴壁及展开满意,管腔小径/大径比值≥0.7,病变处小径由术前平均1.2±0.87 mm增至术后3.4±2.8 mm.1~4个月随访无血栓形成及主要心脏事件.结论 IVUS指导下直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 cTnI定量检测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和预后的判断价值

    作者:石奇松;王喜卓;俞红;石仲仁;刘秉强;许金鹏;杨菁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cTnI定量检测同冠脉病变数量、程度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8例,采用美国DPC公司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及试剂进行血清cTnI定量检测、CK-MB质量试验.并行冠脉造影术.随访观察30天后心脏事件的发生.结果 68例UAP患者中,A组26例(占38.2%),cTnI≥0.4 ng/ml.B组42例(占61.8%),cTnI<0.4 ng/ml.同步测定CK-MB质量,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A组中C型病变、三支病变、左主干受累和高度狭窄20例(占76.9%),明显高于B组9例(占21.4%,P<0.05).A组Braunwald分级ⅢA或ⅢB者23例(占88.5%),B组仅3例(占7.1%),明显高于B组(P<0.001).A组30天内发生心脏事件14例(占53.8%),明显高于B组4例(占9.5%,P<0.01).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TnI定量检测同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及严重程度、临床Braunwald分级有密切关系.并对判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球囊预扩张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操作的影响

    作者:卢才义;魏璇;黄从春;谈维洁;罗惠兰;朴龙松;刘姝英;杨淑惠;齐志荣

    目的观察球囊预扩张效果对支架置入操作的影响.方法将内径≥3.0 mm的前降支开口以远病变(长度≤20mm、狭窄80%~99%、中度以下钙化、TIMI Ⅱ~Ⅲ级、近端弯曲≤45°)随机分为2.0 mm、2.5 mm和3.0 mm球囊预扩张组,采用同一品牌的指引导管、导丝和球囊导管进行预扩张,观察球囊充盈程度、球囊通过病变率、TIMI血流率和夹层发生率.对达到支架样扩张效果者结束操作,其他病变均置入相同品牌的预装混合支架并观察:支架到位率、球囊充盈程度、近端血管直径与球囊直径、残余狭窄程度、TIMI改善率.结果共入选病人50例(男36、女14),年龄67.8±15.3(42~87)岁.前降支病变特点:长度16.4±8.3(5~24)mm,狭窄程度94.1±5.2(80~99)%,TIMI 1.6±0.7(1~2).三组病人年龄、病变长度、狭窄程度和TIMI等参数具有可比性(P<0.05).预扩张后,3.0 mm球囊组2例达到支架样扩张效果,退出观察.各组预扩张压力和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2.5 mm以上球囊组相比,2.0 mm球囊组预扩张后TIMI改善率低、支架不能通过病变率高(P>0.05).与2.5 mm以下球囊组相比,3.0 mm球囊组的TIMI改善率、支架通过率虽然较高,但血管夹层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加(P<0.05).三组综合分析,对直径3.0 mm的病变血管采用2.5 mm球囊预扩张夹层发生率低、支架通过率高、TIMI改善率适中.结论如果不考虑可能达到的支架样扩张效果,预扩张操作好选用比病变血管内径小10%~20%的球囊.这样一方面能达到较好的预扩张效果、便于支架到位,另一方面又不至于明显加重血管损伤或造成新的需要处理的血管夹层.

  • 单支开放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评价

    作者:齐丽彤;王日胜;霍勇;高炜;洪涛;刘梅林;朱国英

    目的观察单支开放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即刻效果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9月至2001年5月43例未能做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单支开放冠状动脉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即刻效果,以及随访一年以上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功能.结果 43例患者中40例成功地进行了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术,近期症状明显缓解;住院期间2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例猝死,均为血管急性闭塞所致.34例患者随访1年以上,其中长期症状缓解24例,再发心绞痛8例,心肌梗死1例,心功能恶化1例(PTCA未成功者);冠脉造影证实再狭窄8例,新病变1例,2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5例重复PTCA,1例行激光心肌打孔术.结论对于不能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单支冠脉开放患者,介入治疗可以改善症状,保护心脏功能.但并发症和远期再狭窄率较高.

  • 三腔起搏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应用(附二例报告)

    作者:马依彤;王朝霞;张爱伦;汤宝鹏;刘宇;杨毅宁;王疆;张燕一

    目的观察三腔双心室起搏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效果,探讨三腔双心室起搏的治疗机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方法患者两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7.5岁.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Ⅲ~Ⅳ级(NYHA).两位患者均进行双心室起搏,左心室起搏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2188导线,于其血管分支内进行左心室起搏.左、右心室的导线通过Y型转换器与双腔起搏器连接.术前、术后一周及术后6个月应用十二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活动耐量(6分钟步行距离)进行评价,观察双心室起搏的临床效果.结果双心室起搏后,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从0.23提高至0.48,左室充盈时间延长,心功能改善至Ⅱ级.结论临床效果观察提示,双心室起搏能明显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

  • 2187导线在左心室起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宝贵;张树富;章隆泉;沈法荣;汪爱虎;庄亚纯;温沁竹;何奔;金炜;张建军;庄文燕;薛吉祥

    目的寻找左心室电极导线的导入途经和技术要点及其在双心室起搏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9例病人,男性8例,均为药物治疗无效合并CLBBB的顽固性心力衰竭.CS造影7例采用逆行法,2例采用顺行法显示CS.选择可剥脱CS导引导管和左室电极导线(Medtronic,2187),采用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法,经CS将电极导线置于CS左心室属支,起搏左心室.结果无论是逆行还是顺行冠状动脉造影,均清晰显示CS及其属支静脉.6例病人经导引导管将2187导线成功导入靶静脉,3例病人直接导入2187导线.电极导线尖端1例插进心大静脉远端,2例位于左室侧缘静脉,2例放在左室后静脉, 4例导入左室后侧静脉.导线到位后测量的各起搏参数均符合起搏要求,长期随访未见导线脱位和起搏功能的变化.结论 CS顺行和逆行造影均可清晰显示CS及其属支;直接或经导引导管皆可将2187电极导线导入靶静脉;应用2187型LV电极导线经CS左心室心外膜起搏技术可行、安全可靠,可广泛临床应用.

  • PTCA+STENT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和顽固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蒋金法;戚秀卿;徐文俊;邓兵;罗明;瞿晓懿;张维桢;许嘉鸿;徐卫国

    国外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能明显减轻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症状和降低死亡率;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STENT术)可明显减少PTCA术后急性血管闭塞和降低再狭窄率.本文报道PTCA+STENT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0例和顽固性心绞痛20例的临床观察结果.

  • 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局部影响因素

    作者:吕安林;贾国良;李伟杰;李成祥;王小燕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冠状动脉再狭窄(CRS)一直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一大并发症,已经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研究的焦点.影响CRS产生的因素包括全身因素和冠状动脉局部因素.全身因素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已逐渐认识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A型性格、社会心理因素、血管疾病和血液系统的某些疾病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以影响CRS的发生率[1-20],近来的研究证实冠状动脉局部因素的变化对CRS产生的影响力大于全身因素,有许多学者[21]探讨了各种局部因素与CRS的相互作用关系.

  • 经皮纽扣式补片治疗膜部室缺5年随访

    作者:黄文晖;黄奕高;黄涛;黄新胜;陈传荣

    目的:评价纽扣式补片治疗先天性膜部室间隔缺损(VSD)中期效果.方法:对1994年6月至1998年8月期间接受纽扣式补片法治疗的23例患者进行经胸超声、X光心脏正侧位照片、心电图检查随访,其各指标与术后24 h检查结果对比.

  •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评价ST-T改变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尹鲁骅;李金龙;吴云;孙卫东;王风珍

    研究目的:旨在研究ST-T改变疑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90年代以前,冠心病的诊断主要靠症状+心电图的ST-T改变.诊断符合率较低,许多患者误诊.90年代以后,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已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是在大部分地市级以下医院,因设备昂贵,技术难度大,此项技术仍难以普及,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仍占有很大的地位.因此,正确评价ST-T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显得尤其重要.我们通过对503例ST-T改变疑诊冠心病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研究,得到很有价值的结果.

  • 双腔起博器(右室流出道起搏)治疗扩张性心肌病一例

    作者:谢东明;廖伟;钟一鸣;刘训楷;危小军;阳贻红

    现报告一例右室流出道螺旋电极行DDD起搏治疗顽固性心衰.临床资料和方法:患者,女性,64岁,因反复气促五年,加重不能平卧两年,服用洋地黄,利尿剂,扩血管药,症状易于反复.心脏超声:LA52 mm,LV78 mm,RA61 mm,RV30 mm,EF30%,二、三尖瓣重度返流,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频普多普勒:E、A峰融合.窦性心律,PR间期150 ms,QRS时间180 ms CLBBB.诊断:扩张性心肌病,巨大左心室,CLBBB,心功能Ⅳ级(NYHA分级).行右室流出道起搏,起搏器为Medtronic DDD (Sigma 203),右室流出道导线为Medtronic Capsurefix 4067激素缓释单极螺旋电极,心房导线为Medtronic Capsure-sp 4523J型电极.右房电极置于右心耳,右室电极置于右室流出道,近间隔部.起搏参数如下:心室起搏阈值0.4 mV,感知R波幅度7.5 mV,阻抗750 Ω,心房起搏阈值0.7 mV,P波感知幅度4﹒5 mv,阻抗450 Ω.心脏彩色多普勒下调节A-V延迟时间(AV-Delay),AV-Delay为110 ms时,多普勒频谱提示:E.A峰积分(Ti)高,瓣膜返流为轻中度,故设

  •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后电复律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小玲;何浩;范西真;严激

    目的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BMV)后电复律的成功率.材料与方法选择38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常规行胸前超声(TTE)及食道超声(TEE),TTE评分用Wilkins法评分均在7~11分,TEE排除左房附壁血栓.如有血栓形成,用华法令2.5 mg/日口服2~3月后复查TEE,血栓机化或消失后再行手术.38例患者风心病史2~12年,心房颤动史8月~4年;心功能Ⅱ级22例,心功能Ⅲ级16例,单纯二尖瓣狭窄20例,合并轻度二尖瓣关闭和/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8例,对其中20例术后在口服乙胺碘肤酮3~5天行电复律.PBMV采用改良Inove单球囊法(球囊直径26~28 mm)扩张狭窄二尖瓣,球囊"腰状征"消失后自行弹回左房或出现收缩期杂音为扩张终点,术前、术后测左房平均压,术后三天和一月复查TTE.20例患者术前3~5天口服乙胺碘呋酮600/日,术后5天内如患者房颤未转复,则行电复律150~300瓦秒,转复后以胺碘酮200~400/日维持,同时口服抗凝剂至少1月,半月随访一次,随访时间6月~1年.

  • 7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朱智明;吴旭辉;王浩;费宇行;高连如;石湘芸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资料.资料与方法78例病例均为心内科自1997年9月至2000年11月在我科住院的病人.男59例,年龄26~67岁,女19例,年龄41~60岁.造影前临床诊断急性透壁心肌梗死(AMI)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心内膜下心肌梗死2例;冠心病心绞痛27例,其中变异性心绞痛1例;高血压病16例,其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6例;心律失常6例,其中房室传导阻滞2例,房颤3例,频发室性早搏1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肥厚性心肌病1例;缩窄性心包炎1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主动脉扩张与主动脉瘤各1例;二尖瓣脱垂1例;可疑冠心病或不典型胸痛15例.回顾性分析了78例冠脉造影正常患者的临床特点.

  •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心脏超声评价冠心病介入治疗疗效的临床研究

    作者:蔡尚郎;沃金善;滕志涛;郑方胜;宁险峰;徐庆科

    目的探讨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试验评价冠脉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情况.方法选择3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病人,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测定心肌催活性及射血分数(EF)小剂量DSE试验,后均行PTCA和/或STENT术,于术后3~6月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测定目标血管区心肌催活性及射血分数(EF).

  • 肝素膜支架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范秀田;张云中;张俊刚;陈传忠

    目的:评价肝素膜支架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中预防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12例全部为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全部行冠状动脉造影,PTCA经股动脉采用标准技术进行,当PTCA结果满意后,置入金属支架,选用支架均为Jostent Conline Heparin Sunface,术后立即行冠脉造影,复查残余狭窄.

  • 国产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评价

    作者:雷芸;张伟华;丁云川;钱忠德

    目的:评价国产心内异常通道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国产器材对20例(男5例,女15例)年龄3~54岁(平均38.4岁)ASD合并中重度PH实施封堵治疗.其中单一ASD 19例,中央型18例,偏上型1例,2处ASD 1例.ASD直径15~29 mm.肺动脉压力40~92/26~62 mm?Hg,无右向左流.

  • 超选择性冠脉造影致心室颤动1例

    作者:朱智明;刘英明;王浩

    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0年,咳嗽、咯痰、胸闷、气短2月于1999年10月20日入院.入院时病人有劳力性呼吸困难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咯痰等症状;查体:体温36.5℃,水冲脉,脉搏94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50/50 mm?Hg,双肺底部可闻及细湿NFDA1音,心尖搏动范围弥散,中心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外1 cm,呈抬举性心尖搏动,为及细震颤,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心率94次/分,律齐,心尖部可闻及Ⅱ~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和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主动脉瓣第一、第二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哈气样杂音,余无特殊.因患者年龄大,外科会诊要求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脉情况,病人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抗心衰治疗病情稳定后,于11月10日行冠造,术中见左冠正常,右冠显影较淡无明显狭窄,圆锥支显影清晰示导管超选择进入圆锥支,并见造影剂在心肌内滞留,拔出右冠导管,数秒钟后病人突然意识不清,心电监护示室颤,立即给予300瓦秒除颤2次,并心外按压,人工呼吸,经抢救病人心电恢复窦性心律,神志恢复.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技术辅助

    作者:钱建英;陈懿;王咏梅;黄佐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的技术辅助.方法:对1994年1月~2000年12月连续行PTCA或支架植入术的281例病例的技术辅助过程进行总结.本组病例中男性217例,女性64例,年龄39~82(平均62.3±12.5)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2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44例,心绞痛97例,造影前未下冠心病诊断的12例.技术辅助包括(1)术前物品准备;(2)术前患者精神及药物准备;(3)术中配合,包括压力和心电监测、常规药物使用和重要数据记录;(4)术中紧急情况的处置,包括心绞痛、高血压、低血压、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的处理;(5)术后护理.

  • 高龄AMI患者PTCA+STENT前后PtfV1变化的临床评价

    作者:黄陆力;赵国安;张永春;李红军;吕风华;黄正文

    目的:观察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PTCA+STENT)前后体表心电图PV1终末电势(PtfV1)的变化,评价PTCA+STENT术对心肌梗死相关血管缺血情况以及左室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自2000年4月~2001年11月行介入治疗的病例中选取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65.8±4.2岁;其中,LAD:4例,LCX:1例,RCA:2例.均于发病2周后至5周内施行梗死相关血管的PTCA+STENT治疗,血管开通后前向血流达TIMIⅡ级以上.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小时、1周、2周及4周均分别以25 mm的纸速记录12导联体表心电图,单人手工测量患者PtfV1的数值.

  • PTCA和冠状动脉支架术并发症分析

    作者:李学奇;于波;陈延军;王晓云;崔林

    目的分析总结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临床提供选择适应症的依据.方法病例选择1996.1~2000.12的冠心病患者257例,平均年龄57.3±9.6岁,男/女为181/76.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A)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11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ld myocardial infarction OMI)44例.其中AMI合并心源性休克13例,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AMI患者入院后立即服用速效阿司匹林300 mg,抵克立得250 mg.经皮穿刺左/右股动脉或右侧桡动脉建立血管径路,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按常规方法进行.术后保留动脉鞘管6~12小时,AMI患者术后给予肝素700 U/小时,保持ACT大于200 Sec.

  • 2000例心导管诊疗术护理配合体会

    作者:谢静琦

    介入性心脏病学,一个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脏病的诊治.同时,为护理学开辟了新的重要领域--心导管室的护理工作.自1993年3月至2000年11月,我院共开展心导管术2000例,其中介入性心脏病治疗术:冠状动脉扩张术、起搏器安置术、射频消融术、自动除颤起搏器植入术、动脉导管未闭及房缺封堵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等占31%.手术均达到预期效果,无感染及死亡病例,无差错事故发生.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刘喜荣;谭源;翟莹;杜敏

    随着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的更进一步的了解,近十年来,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重点放在有力的抗拴和抗凝基础上实施心肌的再灌注治疗,通过溶栓或直接PTCA和支架置入治疗来挽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濒死的心肌,改善患者的预后,这种方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今年我院对86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TCA+支架置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急诊PTCA和支架置入前必须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及病变程度,术中严密观察血压,心电监测及患者症状,术后加强监护及用药,才能使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这就要求医护的整体配合.以下是我们在治疗PTCA+支架病人的点滴体会.

  • 射频消融的延迟效应及其临床意义(附2例报道)

    作者:杨杰孚;佟佳宾;杨羽;李梅;吴素鹃;王志蕾;刘焕明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延迟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例顽固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住院行射频消融术.例1:女性,15岁,预激综合征,体表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示左侧旁路.例2:男性,体表心电图正常,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左侧房室旁路.结果在消融放电时,2例患者的房室旁路均可被阻断,但都因停止放电后旁路多次复发而致术中消融失败.例1术后一天预激消失,例2术后第七天重复心内电生理检查无旁路传导.平均随访7个月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射频能量对心脏的作用,不仅发生在释放能量的当时,而且可延迟到术后一段时间.

    关键词: 射频消融 延迟效应
  • 尿激酶、链激酶、栓体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比较

    作者:贾立辉

    目的探讨三种溶栓药物疗效,对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7年5月~2000年2月收治的154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病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栓体舒组病死率、心脏破裂及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均为零,心力衰竭发生低,而尿激酶组病死率、室壁瘤形成及心脏破裂发生率高.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纤维蛋白选择性的溶栓药物是非常必要的.

  •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冠状动脉成形术再狭窄机制探讨

    作者:李莉;邓小蕴

    目的检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PTCA术未给肝素前经冠状动脉造影管直接抽取病变内动脉血液测得,OX-LDL增高组为37例,OX-LDL正常为13例.所有病人PTCA术后3~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 OX-LDL增高组PTCA再狭窄率比OX-LDL正常组PTCA再狭窄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 OX-LDL与PTCA再狭窄密切相关,PTCA术后应适当采取抗氧化治疗预防再狭窄.

    关键词: ox-LDL PTCA 再狭窄
  • 灌注盐水大头电极导管在射频消融中的应用

    作者:王勇;马长生;李宪伦;颜红兵;周玉杰;柯元南

    目的初步探讨灌注盐水大头电极导管在射频消融中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 6例心动过速患者,经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Ⅰ型房扑2例,右室流出道室速2例,左、右心外膜旁道各1例,年龄34.2±16.7岁,男性4例,女性2例,上述患者均经普通的大头电极导管消融失败.常规穿刺静脉和放置电极导管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应用冷盐水灌注大头电极导管(Biosense Webster)标测、消融(方法同普通射频消融术).结果 6例均成功消融.2例房扑患者于三尖瓣环与下腔静脉之间的峡部行线性消融,AF终止,转为窦律,并且分别于冠状窦口和低位右房刺激呈峡部双向阻滞.2例右室流出道室速患者消融后行心室刺激及异丙肾上素激发试验均未诱发.2例心外膜旁道患者消融后心室刺激,出现VA文氏传导及室房分离,放电次数为3.4±1.2,手术时间为92.4±30.3分钟,曝光时间29.3±12.6分钟,无心肌穿空及血管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无病例复发.结论灌注盐水大头电极导管对难治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是安全有效的.

  •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年轻人心肌梗死(附7例报告)

    作者:张大东;张瑞岩;沈卫峰;张建盛;胡健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年轻人心肌梗死的临床和血管造影特点.方法 1996年1月~2000年3月315例心肌梗死患者中26例血管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完全正常,其中7例年龄<45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7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1岁.既往均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冠心病家族史,前壁梗死5例,下壁梗死2例.7例患者均有发病前大量吸烟、劳累和紧张等明确诱发因素,其中4例于发病后12小时内入院行静脉溶栓治疗,预后良好,另外3例入院时间超过12小时而行一般药物治疗,出院时留有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结论年轻人心肌梗死可发生在冠状动脉完全正常患者中,一般都有明确诱因,及时入院行溶栓治疗预后良好.

  • AMI直接PTCA术应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安全性及合理性

    作者:陶军;靳亚非;刘磊;马虹;杜志民;董吁钢;Vieeca M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直接PTCA术应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abciximab的安全性及合理性和30天临床随访结果.方法 30例胸痛小于2 h AMI施行直接PTCA术治疗的患者,静脉注射小剂量肝素70 U/kg和abciximab 0.25 mg/kg,随后abciximab以10 μg/min持续静脉滴注12 h,观察30天时死亡率、心肌梗塞、再次急诊冠脉血运重建术和出血发生率.结果随访30天,未见出血并发症,abciximab治疗无一例死亡,也未发生心肌梗塞和施行再次冠脉血运重建术.结论在急性冠脉缺血综合征中,应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安全合理的,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不增加出血危险性,能降低AMI直接PTCA术后患者缺血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 小角度快速心包穿刺硅胶管引流经验总结

    作者:夏岳;杜荣品;刘刚;刘坤申

    目的探讨安全心包穿刺引流、并有效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方法将经穿刺并硅胶管引流的108例资料与同期单纯心尖部刺的35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引流组35例(35/40)肿瘤性积液、25例(25/29)结核性积液、16例(16/16)特发性渗出性积液、2例(2/2)化脓性心包炎经引流与心包内注药后积液消失,引流组其余病因的积液也获得有效缓解;而单纯穿刺组仅暂缓解症状,大部分积液及压塞未缓解而转入引流组.操作有关的并发症以后者为多.采用Seldinger导管法穿刺引流,在床边不需两维超声指引,安全可靠.硅胶管与组织相容性好,可长时间保留心包引流(1~82天).结论本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快捷,可有效引流及治疗心包积液.Seldinger导管法用于心包穿刺引流安全可靠.

  • 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解冰;张革;张英慧;王雪飞

    目的对比以PTCA及支架术为代表的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对UAP患者疗效、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0例UAP随机分组,介入组(n=20)全部接受PTCA及支架术,药物组(n=20)根据病情选择β阻滞剂、硝酸酯类、Ca拮抗剂、阿斯匹林、肝素、抵克力得等多种药物组合或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8个月内胸痛分级、AMI、心源性死亡及其它原因死亡的比例.结果介入组显效率高于药物组,无效率低于药物组,心梗发生率及心源性死亡率显著低于药物组.结论以PTCA及支架术为代表的介入治疗近期疗效优于药物治疗且改善预后胜于药物治疗.

  • 伴巨大左心房的二尖瓣狭窄经皮球囊成形术的疗效评价

    作者:胡承恒;杜志民;李怡;伍贵富;罗初凡

    目的评价伴巨大左房的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的疗效.方法对36例患者按改良的Inoue方法行PBMV,观察手术操作成功率,术前后左房平均压(LAP),二尖瓣跨瓣压差(MVG),肺动脉收缩压(SPAP),二尖瓣口面积(MVA)和临床NYHA心功能变化.结果手术操作成功率达94%.术后LAP、MVG及SPAP均明显下降(12.2±4.4 vs 27.6±10.3;5.2±2.3 vs 20.7±5.5;41.1±15.4 vs 76.8±19.3;P均<0.01),MVA明显增加(1.88±0.31 vs 0.65±0.12,P<0.01),NYHA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伴巨大左心房的二尖瓣狭窄患者行PBMV的成功率仍很高,临床疗效满意.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