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중국개입심장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1.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8812
  • 国内刊号: 11-315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西城区大红罗厂街1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社有限公司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霍勇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国产BuMA支架在冠心病大小血管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孙月玲;苑淑丽;孙波;冯福宾

    目的 评价国产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状动脉支架在冠心病小血管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8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其中小血管病变组102例,大血管病变组80例,均置入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状动脉支架,比较观察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及在1~12个月随访期间的心绞痛、猝死、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情况.结果 大血管病变组和小血管病变组手术即刻成功率均为100%,两组共发现203处靶病变,共置入支架273枚.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入选182例患者进行出院后第1、3、6、12个月门诊随访发现,小血管病变组8例心绞痛复发,其中1例为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组5例复发心绞痛.于术后第6~9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小血管病变组2例分别为右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支架内远段再狭窄达75%~80%,大血管病变组1例为左前降支支架近端再狭窄75%.两组心绞痛复发、冠状动脉造影支架内再狭窄及靶病变血运重建主要MACE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迟发性支架内血栓、无心肌梗死及猝死.结论 国产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状动脉支架应用于冠心病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安全、有效,疗效不逊于用于冠心病大血管病变时.

  • 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不足2 mm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效果分析

    作者:尚小珂;张刚成;沈群山;王利军;姚艺;李丁扬;肖书娜

    目的 分析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不足2mm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PmVSD)介入封堵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05年5月至2012年5月PmVSD介入封堵治疗的患者38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11例,女178例,年龄3~34 (9.94±8.53)岁,体重(28.47±18.11) kg.按照缺损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是否>2mm分为两组:A组(150例)为术中造影VSD上缘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2mm的患者;B组(239例)为术中造影VSD上缘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2mm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即刻手术成功率、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术后心律失常、残余分流、机械性溶血、术后三尖瓣反流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B组的即刻手术成功率为93.72%,显著优于A组(7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患者术后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为22例(14.67%),显著高于B组术后的5例(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次要观察指标中,心律失常发生率、残余分流发生率、机械性溶血发生率、新出现的三尖瓣反流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314、P=0.392、P=0.573、P=0.385、P=0.946.在VSD直径较小时,使用任意类型封堵器均可获得成功.A组中当VSD直径为5~10 mm时,手术成功率明显降低;VSD直径大于10 mm组的成功率进一步降低,仅1例获得成功(P<0.05).B组中或大型缺损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都低于VSD直径≤5mm组的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不足2mm的PmVSD介入封堵总体成功率较低,但缺损直径小于5mm的室间隔缺损仍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当缺损直径大于5rnm时成功率非常不理想,有待于更新和改进技术.

  • 经皮高速旋磨治疗冠状动脉钙化分叉病变:单中心经验

    作者:温尚煜;于宏颖;孙志奇;王柏颖;王满庆;黎辉

    目的 评价旋磨术在冠状动脉钙化分叉病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6年7月至2013年1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旋磨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48例,术后观察冠状动脉造影和治疗结果、住院期间和12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介入治疗相关心肌梗死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以及心绞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43例(89.6%)只旋磨主支,4例(8.3%)同时旋磨主支和边支,1例(2.1%)只旋磨边支.1例旋磨术中发生急性闭塞,1例旋磨术中出现慢血流;43例(89.6%)只在主支置入支架,4例(8.3%)采用双支架术,1例(2.1%)只在边支置入支架.主支置入支架后3例边支发生急性闭塞,1例边支次全闭塞,边支闭塞后球囊扩张边支,血流均恢复TIMI Ⅲ级.住院期间无死亡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病例,共有6例(12.5%)发生介入治疗相关心肌梗死.术后12个月随访1例非心源性死亡,1例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无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病例.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内旋磨术是治疗分叉病变的安全、有效方法.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发生的相关性

    作者:叶飘;谭宁;陈纪言;刘勇;刘远辉;李华龙;蒋磊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500例行急诊PCI的患者,CIN定义为使用对比剂后48~72 h内血肌酸酐(肌酐)值较基线值升高超过44.2 μmol/L或者较原基础值升高25%以上.比较CIN组与非CIN组之间的基线资料及院内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NLR与CIN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500例患者中,85例(17%)患者发生CIN.CIN组在院内死亡、需要肾脏替代治疗、需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围术期低血压、急性心力衰竭、新发心律失常等院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较非CIN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显示:NLR界值为6.03时,其预测CIN的敏感度为80.1%,特异度为73.7%,曲线下面积0.764.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NLR水平与CIN发病率明显相关(OR 1.2,95% CI 1.1~1.3,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6.03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3,95% CI1.2~1.3,P<0.001);此外,女性、基础肾功能不全及围术期低血压也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前NLR水平与CIN相关,NLR升高的患者发生CIN的风险明显增高.

  • 高频旋磨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中的应用:单中心经验

    作者:葛雷;秦晴;陆浩;吴轶喆;钱菊英;樊冰;王齐兵;颜彦;姚康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内高频旋磨术患者临床资料,评估冠状动脉内高频旋磨术的安全性及短期、长期预后.方法 连续入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2001年2月至2013年9月行冠状动脉内旋磨术的患者共77例,分析术前及术后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收集临床信息,并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评估其预后.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93.5%,住院期间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为3.9%,其中心肌梗死1例(1.3%),再次介入治疗及外科旁路移植治疗3例(3.9%);1年随访发现,严重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MACCE)为13.0%,其中急性心肌梗死(MI)发生率为1.3%,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率为9.1%,心源性死亡率为3.9%;在中位时间为1 042 d的长期随访中发现,MACCE发生率为18.2%,其中MI为3.9%,TLR为10.4%,心源性死亡率为5.2%,根据Kaplan-Meier估测长期无MACCE生存率为(53.5±14.4)%.将置入裸金属支架(BMS)患者除外后,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患者1年MACCE为4.8%,其中TLR为1.6%,长期随访MACCE为12.9%,TLR为4.8%.结论 冠状动脉内高频旋磨术后置入支架的手术成功率高,其中置入DES患者的短期及长期预后均较好.

  • 前列地尔注射液预防对比剂肾病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熊宁;彭志群;刘俊;王强;吴珊燕;陈传琳;邓丽娟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引起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18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93例(常规水化),试验组93例(前列地尔注射液+常规水化).于冠状动脉造影前及术后24 h、48 h、72 h分别测定尿素氮、血清肌酸酐及肌酐清除率.并观察造影住院总死亡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分别为3.2%(3/93)和11.8% (11/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肾功能,降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

  • 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介入术后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何立芸;王方芳;韩江莉;米琳;许佳文;张福春;郭丽君;高炜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CS)与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近、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入选145例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在PCI治疗前均接受了多排螺旋CT (MDCT)检查并计算CCS.根据CCS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组:CCS≤100、CCS=101~400和CCS>400组.记录患者PCI操作相关并发症,随访记录患者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情况.结果 CCS>400组患者Syntax积分[(23.5±8.8)比(17.9±8.5),P<0.001]、三支血管病变的比率(75.4%比56.3%,P=0.015)和PCI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1.5%比5.0%,P=0.005)均显著高于CCS≤400组患者.所有患者随访360~2542 d(中位数952 d),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CS≤100、CCS=101~400和CCS>400组患者累积无事件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6%比78.0%比64.6%,P=0.141).但女性患者中累积无事件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比75.0%比50.0%,Log rank 6.836,P=0.033).结论 在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中CCS与PCI预后有关,CCS>400提示较高的PCI并发症发生率.女性患者CCS越高PCI预后越差.

  • 经肱动脉与经股动脉路径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对比研究

    作者:吴铿;游琼;郑锡锋;李腾;叶少强;莫海亮;黄瑞娜

    目的 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患者经肱动脉与股动脉路径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TBA-IABP与TFA-IAB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行TBA-IABP及TFA-IABP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9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TBA-IABP组(46例)和TFA-IABP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临床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与TFA-IABP组相比,TBA-IABP组IABP开始工作至CS缓解时间、总住院时间、穿刺点压迫时间均降低[(44±10.6)h比(65±12.5) h; (154±26.6)h比(236±34.2)h;(3±1.6) min比(25±10.2) min,P均<0.05];TBA-IABP组迷走神经反射、血肿和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也较TFA-IABP组低(2%比10%;2%比8%;0比4%,P均< 0.05);相应TBA-IABP组CS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TFA-IABP组(87%比73%,P=0.047).TBA-IABP组有2例出现轻度远端肢体血运欠佳,但经解痉镇痛症状缓解.结论 对AMI合并CS患者,TBA-IABP的血管并发症发生少,且CS抢救成功率高,其机制可能与TBA-IABP有利于局部压迫止血、无体位限制(患者可半坐卧位)、患者痛苦小和心理压力轻(减少交感神经张力)有关,作为可选择的血管路径之一.

  • 旋磨技术治疗慢性完全闭塞合并重度钙化病变

    作者:黄东;徐世坤;葛雷;钱菊英;葛均波

    患者男,70岁,主因"反复胸闷、胸痛18年,加重2年"入院.患者1995年起出现活动后胸闷、胸痛、气促,休息后可缓解,曾在外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给予溶栓治疗后出院.2004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冠状动脉造影(CAG)示左主干远段狭窄80%伴钙化,前降支近段狭窄90%,第一对角支近段狭窄80%,第二对角支近段狭窄80%,左回旋支狭窄80%,右冠状动脉近段完全闭塞.转至心外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LIMA-LAD、AO-SVG-D1-D2、AO-SVG-OM-LCX-PDA),术后患者胸痛症状缓解.近2年,患者自觉胸闷、胸痛症状再次加重,饱食或快步行走后明显,伴气促、乏力,口服阿司匹林、他汀类和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 经桡动脉无保护左主干分叉严重钙化病变旋磨术一例

    作者:李长岭;蒋峻;孙勇;王建安

    患者男,68岁.主因"反复胸痛10个月,加重4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吸烟史50年(20支/d).体格检查:血压143/73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79次/min,呼吸18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哕音,双下肢无明显水肿.肌酸酐58 μmol/L,低密度脂蛋白1.39 mmol/L.超声心动图示:射血分数67%,左心室舒张末内径4.9 cm,二尖瓣轻度反流.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 3D打印技术辅助下经导管封堵主动脉窦瘤破裂一例

    作者:杨延坤;郑宏;徐争鸣;孙鑫;杨新令;兰天;吕滨;杨帆

    3D (3-dimensional,3D)打印技术属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堆叠累积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航天工业、建筑设计、汽车制造、文物保护等领域.医学上则多见于人工肝、人工耳及人工骨骼等方面,而该技术在结构性心脏病上的应用,国外虽有不少研究,但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3D打印技术辅助下经皮导管封堵主动脉窦瘤破裂一例报告如下.

  • 支架纵向变形:一种“新”的冠状动脉支架并发症

    作者:张颖;谷国强;崔炜

    冠状动脉内支架制作技术在过去的30年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裸金属支架(BMS)时代,大多数的支架都是由不锈钢制作而成,金属丝的几何形状及厚度有一定的差异[1].制造商通过对支架物理特性的改良,希望能够制作出医师使用更方便且临床效果良好的支架.随着支架制作技术及手术操作技术的不断进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也越来越好.

  • 影像学方法评价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价值

    作者:刘健;师丹娜;王伟民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重要表现.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严重的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会导致冠状动脉支架的膨胀不全和贴壁不良,将显著增加血管夹层或破裂的风险,增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早期、准确地检出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对于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指导PCI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阐述临床上常用的评价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影像学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以期帮助读者了解其临床应用价值.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周忠江;侯玉清

    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急剧进展及发生心脏事件的重大病理改变,抗栓治疗尤其是抗血小板治疗自然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干预环节.阿司匹林与早期的P2Y12受体拮抗剂(第一代噻氯吡啶ticlopidine、第二代氯吡格雷clopidogrel)长期占据抗血小板治疗优势地位,但药物上市后临床研究显示:二者存在多种缺陷及不足.譬如,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相对较弱;氯吡格雷虽然抗血小板疗效明显比阿司匹林增强,但其为非活性前体,需经肝微粒体酶CYP3A4/5及CYP2C19代谢为活性形式,因而氯吡格雷存在明显个体间疗效差异以及与其它药物相互作用而降低其疗效.氯吡格雷起效缓慢,即使大剂量负荷给药,需经2h后才能发挥明显血小板抑制作用,不能满足急诊介入治疗对血小板的即刻快速抑制要求.另外,对于不能进行介入治疗而需要外科干预的患者,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作用消失时间较长.鉴此,近年来一系列新的强效抗血小板制剂进入临床,现简介如下[1-3].

  • 斑块侵蚀和钙化结节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张林娜;侯静波

    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常见的原因.而导致血栓形成的常见机制为斑块破裂(PR)、斑块侵蚀和钙化结节(CN) [1-3].对心脏性猝死(SCD)的患者进行尸检发现,PR常见[1,4],破裂倾向的斑块有几种组织学特征:(1)薄纤维帽(<65 μm);(2)大的脂质池;(3)纤维帽附近巨噬细胞聚集[4-5].同时也发现,很大一部分血栓形成的病变与潜在的斑块破裂并没有什么关系.van der Wal等[61发现在20例SCD患者中有60%发生PR,其余40%仅表现斑块侵蚀.Virmani等[1]对200例SCD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只有1/3存在PR,35%的血栓病变并没有PR.与血栓形成的病理相关性低的是CN.由于缺乏易于识别的诊断形式,斑块侵蚀和CN在ACS患者中的发现率大大降低.本文将从临床表现、病理及影像学检查三方面对斑块侵蚀和CN进行描述,探讨其在ACS发病中的作用.

  • 通过逻辑核查提升数据质量

    作者:李雪迎

    研究数据的准确性对于临床研究的重要意义已不必赘述,在以前的短文中,我们已经回顾了在数据录入阶段如何保证临床采集的研究数据被准确的转移到电子数据表格中.然而,对于数据的准确性而言,仅仅保证了录入准确是不充分的.这是因为在繁琐的临床工作中,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失误.如何发现并修正这些问题数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就成为了数据管理人员的核心工作之一.

  • 覆膜支架远端联合裸金属支架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效果的系统评价

    作者:杨帆;罗建方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常见的致死性主动脉疾病.经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已广泛应用于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该项术式的原理是覆膜支架封闭原发破口从而增加真腔血流灌注量.Szeto等[1]研究资料显示,应用TEVAR治疗B型复杂型夹层,其患者30 d死亡率(2.8%)低于开胸手术.但是,目前在慢性复杂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应用覆膜支架的适应证仍存在争议.Ito等[2]认为,使用裸金属支架可促进支架段假腔血栓化进程.Tsai等[3]研究提示,假腔完全血栓化的患者预后较假腔部分血栓化的患者好,即完全封闭假腔能够改善夹层患者的预后.所以,在夹层患者中联合使用近端覆膜支架及远端裸金属支架可促进真腔扩大及假腔血栓化[4],减少动脉瘤样改变及破裂从而降低再次手术的发生率.

  • 冠状动脉内旋磨术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传寿;廖洪涛;张斌;于汇民;马墩亮;董太明;乌汉东;严红;靳立军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是指闭塞时间≥3个月的血管病变,约占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病变的13%~18%[1-2],尽管近年来在CTO的病理生理基础研究、治疗专用器械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技巧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CTO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仍然只有70%~80%[3-4].其中,80%的手术失败是因为导丝不能通过闭塞病变,约15%~20%的患者因球囊不能通过或支架不能很好扩张而失败.目前,关于球囊不能通过的闭塞病变介入手术方法,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文对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二病区13例球囊不能通过的CTO患者行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进行了总结报道.

  •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王伟民;霍勇;葛均波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更多涉及到更为复杂的病变,而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经常贯穿于各种复杂病变,增加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难度,是心血管介入医师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尤其是严重钙化病变,或伴有扭曲、成角、弥漫的严重钙化病变,手术即刻的并发症以及早期和晚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正确地识别、评估钙化病变,选择恰当的介入治疗技术,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近、远期预后都非常重要.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