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중국개입심장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1.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8812
  • 国内刊号: 11-315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西城区大红罗厂街1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社有限公司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霍勇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非外科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适应证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颈内动脉支架术

    作者:张邢伟;P.R.Roy;D.W.M.Muller

    目的评价非外科内膜斑块切除术适应证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26例病人27支颈内动脉共植入27个Wall支架.所有病人根据造影所显示的血管直径,先用小型号球囊预扩张,然后置入合适的Wall支架,再用相应大小球囊整形扩张.结果 27支颈内动脉全部扩张成功并置入支架,血管狭窄率从术前的(75.0±10.0)%降至(5.3±11.0)%(P<0.01).并发症包括小中风1例,21 d后基本恢复.结论对不适应外科内膜斑块切除术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内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 小血管支架的临床应用

    作者:柳弘;吕树铮;张金荣;陈韵岱;刘文娴;田锐;陈丽颍;陈欣

    目的评价具有磷酸胆碱涂层的小血管支架治疗细小冠状动脉病变(≤3.0 mm)的疗效. 方法选择45例冠心病患者,男35例,女10例,年龄(54.2±10.5)岁.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以美国GE公司研制的血管造影机(GE Advantx)测量系统实时测量病变血管直径.小于3.0 mm的病变血管共54支,平均血管直径为(2.0±0.45)mm,植入PC涂层(BiodivYsio SV) 支架59个.结果 54支病变血管均经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手术成功率为100%.支架植入后平均狭窄直径减至0%~10%,无一例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无一例死亡.10例于术后(4±1.2)个月出现心绞痛复发,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8例为支架内再狭窄,2例出现其他部位血管病变.结论应用具有磷酸胆碱涂层的支架治疗小血管病变,再狭窄率低,临床疗效肯定.

  • 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附23例报告)

    作者:马依彤;杨毅宁;汤宝鹏;张爱伦;刘宇;王疆;程祖亨

    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及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23例患者(ASD 19例,PDA 4例).所有病例均在X线透视、造影及食道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及PDA.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23例患者术后24 h、1周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有2例存在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完全封堵率91.2%.术后6个月随访TTE检查示所有病例均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心胸比例不同程度缩小.结论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是治疗ASD和PDA的一种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住院期间死亡因素分析

    作者:曲新凯;方唯一;周旭晨;朱皓;董福宏

    目的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期间行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情况,探讨影响住院期间死亡的因素.方法选择自1996年6月至2001年3月首次AMI接受急诊PTCA治疗的患者43例,男性30例,女性13例,年龄(60.5±12.6)岁.住院期间死亡7例(16.3%).结果伴有Killip 3级以上、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率分别为58.3%、44.4%,明显高于没有这些并发症的患者;病变血管为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的死亡率(20.6%)明显高于非完全闭塞病变者(0%);术中急性血栓形成患者死亡率(40.0%)明显高于无血栓形成者(9.1%).结论伴有心源性休克、Killip 3级以上心衰、以及病变血管为完全闭塞病变、术中并发急性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TCA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后急诊介入治疗的比较研究

    作者:韩立宪;王贵松;徐泽升;高巍;张军;马增才;彭万忠;崔海英;李洪稳;周继新;王玉刚;尚爱英;元柏民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与急诊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52例发病≤12 h的首次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26例)和直接PCI组(26例),对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梗死相关血管(IRA)通畅率、介入治疗成功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急性缺血事件发生率及出院前左心室功能(LVEF)进行比较.结果介入治疗前溶栓+PCI组IRA通畅率(61.5%)显著高于直接PCI组(19.2%)(P<0.05),两组介入治疗成功率均为100%,其中TIMI Ⅲ级血流者分别为96.2%和91.5%(P>0.05); 住院期间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及急性缺血事件发生, 出院前经超声心动图测得LVEF在溶栓+PCI组为(64.3±5.6)%, 明显高于直接PCI组(54.8±4.9)%(P<0.01).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急诊介入疗法治疗AMI早期再通率高,更有利于保护左室功能,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 切割球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102例

    作者:李伟杰;贾国良;郭文怡;李成祥;吕安林;栾荣华;王晓燕

    目的应用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102例冠心病患者的116处病变行切割球囊扩张治疗,对其进行分析,并短期随访.结果 116处病变血管直接切割球囊扩张治疗,成功率94%,结合普通小球囊预扩张后其成功率为97%.16例支架内再狭窄均扩张成功.116处病变切割球囊扩张后安放支架72个(支架安放率62%),44例单纯行切割球囊扩张术者残余狭窄为0~20%[平均为(11.6±5.9)%].1例患者术后出现心包填塞,1例发生严重内膜撕裂.无急性闭塞、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随访1~20月(平均11.2月),10(9.8%)例患者于术后出现心绞痛.其他患者随访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12例病人复查冠脉造影,其中3例发生再狭窄.结论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安全、有效,短期疗效良好.

  • 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早期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疗效

    作者:袁文利;万征;黄灿亮;周贵明;林青;李晓春;张文娟;蔡蘅;张殿芬;赵俊雪

    目的探讨利用声学密度(AD)定量技术早期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手术疗效.方法将40例AMI患者分为两组:18例病人行直接PTCA治疗(A组),22例病人用药物治疗(B组),比较两组病人在入院第7天时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用AD技术检测的结果.结果两组病人常规超声心动图各项检查结果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AD定量检测结果:A组的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化幅度(CVIB)(4.2±1.3)dB明显高于B组(2.5±2.4)dB(P<0.01);A组校正的周期变化延迟时间(N-Delay)1.09±0.08明显低于B组1.31±0.16(P<0.01);两组间背向散射积分(IBS)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D技术能够早期反映AMI再灌注心肌的组织学特征,为早期评价介入治疗效果、预测心功能改善情况、判定心肌活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再血管化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翟莉;黄岚;智光;吕豪;梅雪洁;张艳红;董鹏;王京

    目的观察再血管化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再血管化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腔径、收缩及舒张功能.结果再血管化治疗较药物治疗者心腔径指标明显缩小,舒张末容积(EDV),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容积(ESV),收缩末容积指数(ESVI)明显缩小,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显著增加(P<0.05).结论再血管化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能更好地减轻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塑,改善收缩功能.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侧支血流分数与左室重塑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欧知宏;方唯一;周旭晨;王珂;郑晓群;朱皓;蔡志雄;刘欣

    目的应用压力导丝,通过冠状动脉内压力测定,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侧支血流分数(QC/QN)与左室重塑的关系.方法 21例AMI患者,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时,对梗死相关动脉远端侧支血流行Rentrop分级并记录梗死相关动脉病变远端嵌楔压(Pw)及主动脉压(Pa),据QC/QN值将21例患者分为A组(QC/QN≥0.25),B组(QC/QN<0.25).所有患者于AMI后3 d和1个月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MI后3 d A、B两组间EF分别为(51.7±7.1)%和(45.6±5.8)%(P<0.05);ESVI分别为(25.0±5.4) ml/m2和(30.5±6.2) ml/m2(P<0.05);EDVI分别为(51.9±9.8) ml/m2和(55.4±7.5) ml/m2(P>0.05).AMI后1个月,两组间EF分别为(53.7±7.1)%和(43.9±8.1)%(P<0.01);ESVI分别为(27.1±5.8) ml/m2和(38.7±11.5) ml/m2(P<0.01);EDVI分别为(58.3±7.5) ml/m2和(67.8±13.0) ml/m2(P<0.05).AMI后1个月较3 d,A组患者EF有明显改善(P<0.05),B组EF变化不明显(P>0.05);A、B两组患者ESVI和EDVI均有显著增大.结论造影Rentrop分级对侧支循环的评价存在局限性;AMI时侧支循环的开放是影响左室重塑的重要因素,侧支血流分数的大小是决定AMI后左室重塑及其预后的重要指标.

  •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左室偏小患者球囊扩张术后的近期临床观察

    作者:钟玲;彭亚飞;陈良龙;林朝贵;郑行春

    目的观察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左室偏小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的球囊直径及扩张后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心腔大小的变化.方法选择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左室偏小患者共27例,采用Inoue法行PBMV,球囊扩张直径为身高/10+10 mm,分别测定其扩张前后左房及左室压力;随访其术前及术后近期心功能;超声评价术前1周、术后1周、1、3、6月二尖瓣瓣口面积、二尖瓣跨瓣压差、大肺动脉收缩压及心腔大小的变化.结果扩张即刻左房压力及二尖瓣跨瓣压差明显下降,舒张期杂音减轻,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增加;术后一周左房内径变小,左室内径增大,心功能改善不明显;术后一月左房内径变小,左室内径增大及心功能改善均达佳效果,并维持至观察结束时.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左室偏小患者仍可以球囊直径=身高/10+10 mm进行扩张;术后1周心腔大小明显变化,1月达佳效果;心功能的改善1月才达佳效果.

  • 切割球囊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作者:杨志明;萧传实;岩坂寿二

    目的比较切割球囊成形术(CBA)与普通球囊成形术(POBA),对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的近、远期血管造影结果,评价CBA对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的有效性.方法 166例支架内再狭窄PTCA病人,按所用球囊不同,分为CBA组(98例),POBA组(68例),分别比较术后即刻及远期定量冠脉造影小血管径(MLD)、狭窄度及再狭窄率.结果术后即刻MLD及狭窄度两组差别无显著性,CBA组大扩张压明显为低[(8.3±0.9)atm比(14.7±4.6)atm,P<0.05].追踪造影结果,CBA组MLD明显大于POBA组[(1.7±0.5)mm比(1.4±0.5)mm,P<0.05]、狭窄度明显小于POBA组[(36±13)%比(46±15)%,P<0.01],再狭窄率低于POBA组(26.1%比40.3%,P<0.05).结论 CBA的低压扩张效果在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亦是有效的,并且获得了较POBA低的再狭窄率,值得进一步探讨总结.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配对分析

    作者:胡雪松;虞准;方卫华;衣为民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造影特点.方法对45例有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并与配对的45例无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间病变血管数量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间"罪犯"病变狭窄程度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间非闭塞性"罪犯"病变的形态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间"罪犯"血管病变类型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在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性和范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的近期与远期疗效

    作者:宫剑滨;江时森;李俭春;陈锐华;徐军;张启高;彭永平;王立军;李露言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在二尖瓣狭窄(MS)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观察125例MS合并Af患者(Ⅰ组)与225例MS伴窦性心律患者(Ⅱ组)的PBMV成功率、PBMV后血流动力学与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变、远期随访结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两组成功率分别为96%(120/125)和99.6%(224/225)(P<0.05).(2)PBMV后即刻两组左心房压力与肺动脉压力均明显下降(P均<0.001),Ⅰ组前者降值<Ⅱ组(P<0.05).(3)PBMV后近期两组二尖瓣口面积(MVA)明显增大(P均<0.001),组间无差异;两组左心房内径(LAD)明显下降(P均<0.001),Ⅰ组下降值<Ⅱ组.(4)远期随访两组再狭窄率分别为17.0%(8/47)和6.9%(4/58)(P<0.05);两组死亡率分别为4.1%(2/49)和1.7%(1/59)(P<0.05);两组MVA与LAD均仍较术前明显改善,但Ⅰ组较Ⅱ组差,且Ⅰ组MVA较术后近期结果缩小(P<0.05).(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8%及10.7%,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5例体循环栓塞者均发生于Ⅰ组.结论 PBMV在MS合并Af者中成功率高,再狭窄率低,疗效确切,但较窦性心律组差,需注意防止体循环栓塞,故对合并Af者更应严格病例选择.

  • 2048例介入诊疗病例在不同心血管疾病中的分布比率变化

    作者:马茂儒;李志枚;甘继宏;苏伟;赵玉;苏海明;胡友勇;王健;曹淑芳;马磊

    目的分析15年中心血管介入诊疗在不同时期、不同疾病类型及各种诊疗方法上的分布比率变化.方法按时间顺序分为:A组(1987~1994年,425例)和B组(1995~2001年,1623例),计算不同时期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占该组总数的百分比变化,以及各种介入治疗的分布比例.结果 2048例患者中A、B两组的年均心导管数量分别为53±18和232±156(P<0.05),B组超过A组4.36倍.A、B两组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和其他类心血管介入比率分别为17.4%(74)和74.0%(1201);22.8%(97)和16.7%(271);31.1%(132)和5.5%(89);28.7%(122)和3.8%(62).冠心病介入诊疗比例显著增加,心律失常的患者增加了近3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射频消融术(RF)和起搏器植入术分别占总介入治疗量的56.34%、22.49%和17.00%.其他介入治疗仅占4.17%.结论 PCI、RF和起搏器植入是今后若干年介入治疗发展的方向和中心,先天性心脏病和周围血管介入治疗正处于发展阶段;风湿性心脏病受发病率影响,介入治疗量已逐渐下降.

  • 经上肢行介入性检查38例报告

    作者:朱智明;高连如;费宇行;李贤峰;刘英明;曹毅

    病例均为我科2001年1月至2001年11月住院患者,男性27例,年龄27~79岁,女性11例,年龄47~74岁.术前诊断冠心病心绞痛28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2例,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高血压病、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心肌病2例,主动脉瘤2例.术前患者均经Allen试验为阴性.

  • 双导管法成功治疗慢性冠状动脉闭塞一例

    作者:郑心田;尚小明;姜玉如;卢峰

    我们应用双侧冠状动脉同时造影(即双导管法),成功治疗了一位慢性冠状动脉闭塞患者,现报告如下.

  • 同轴双导丝法成功挽救冠状动脉内支架脱载1例

    作者:曾冲;李广镰;潘宜智;雷晓明

    患者男性,54岁.因反复胸骨后压榨样痛5年,加重1周于2000年2月28日住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而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发现三支病变:LAD中段不规则偏心性狭窄82.2%(DSA机测的血管直径狭窄百分率,下同),LCX起始部和近段两处节段性不规则偏心性狭窄分别82.9%和78.3%,RCA中段一处偏心性狭窄71%.造影后行血管重建术.

  • 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朱鲜阳;韩秀敏;邓东安;侯传举;张玉威;全薇;王琦光

    采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和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成功治愈2例幼儿和1例成人ASD并肺动脉瓣狭窄联合畸形,现报道如下.

  • 自发性右冠状动脉夹层自行闭合一例

    作者:李卫华;葛均波;吴荣;谢强;郭启军

    患者男,58岁,因反复胸前区闷痛1年入院.8个月前曾出现胸部剧痛,在外院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史10余年.入院查体:血压170/70 mmHg,心界轻度向左扩大,心率80次/分,律齐,无杂音.血清心肌酶谱、血脂和血糖均正常.

  • 卡托普利对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时纤溶系统的影响

    作者:王晔玲;赵利华;王延风

    目的通过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卡托普利(开搏通,captopril)对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时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以兔右颈总动脉内膜剥脱为实验模型,36只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单纯损伤组、损伤+药物治疗组(简称药物治疗组),每组各12只.药物治疗组术前1 d至术后30 d给予captopril 2 mg*kg-1*d-1,余二组不给药,用ELISA法检测各组术前、术后1、3、7、14、30 d的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水平,并于术后30 d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各组血管内膜厚度及管腔狭窄度.结果动脉球囊损伤后,药物治疗组PAI-1水平、内膜的厚度及管腔狭窄度均明显低于单纯损伤组.结论血管球囊损伤术后纤溶系统作用的减弱影响动脉壁损伤再修复过程,captopril可使纤溶系统保持平衡,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 冠状动脉内多普勒技术评价急性冬眠心肌动物模型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特点

    作者:李东野;潘德锋;夏勇;徐晤;史春志;钱文浩;沈学东;葛均波

    目的闭胸法建立急性冬眠心肌动物模型,评价其冠状动脉(冠脉)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将13只小型中国家猪制备成急性冬眠心肌模型,采用冠脉内多普勒技术检测模型制备前后、有效复灌后冠脉平均峰值流速(APV)、舒张收缩流速比值(DSVR)、冠脉血流速度储备(CFVR)等指标的变化.处死实验动物,对心肌行病理观察.结果 10只实验动物(76.92%)成功制备成模型,病理检查未见心肌细胞坏死.急性冬眠心肌动物模型相关冠脉狭窄远端的APV、CFVR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4.56±2.23)cm/s vs (22.13±7.99)cm/s,P<0.01];[(0.95±0.22) vs (2.37±0.42),P<0.01],复灌后均明显改善[(10.14±2.11)cm/s vs (4.56±2.23)cm/s,P<0.01];[(1.34±0.19) vs (0.95±0.22),P<0.01],但仍明显低于正常水平(P<0.01),DSVR始终无明显改变.结论急性冬眠心肌动物模型相关冠脉的APV、CFVR明显降低,有效的复灌在早期可使冠脉循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评价

    作者:程晓曙;吴清华;吴延庆;胡建新;程应樟;李泉水;刘燕娜;李沿江

    为评价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二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即刻疗效和超声心动图随访的近期效果,总结我院2000年3月至2001年12月间11例确诊的ASD患者(男5例,女6例,年龄12~46岁).

  • Infiltrator浸壁球囊局部注射地塞米松纳米离子预防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作者:关怀敏;闫继锋;解金红;赵晓燕;赵友民;刘瑞云;宋存光;朱振峰

    应用Infiltrator浸壁球囊导管向兔髂动脉壁内导入包被地塞米松(DXM)的聚乳酸乙醇酸(PLGA)纳米离子(NP),观察其对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

  • 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作者:华伟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治疗学的难题,是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死亡率的严重疾患.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患者死于心力衰竭.具统计,仅美国就有心力衰竭患者约450万,且每年新增加患者40~50万.

  • 在经皮介入隐静脉-主动脉冠状旁路桥(SVG)的过程中对GuardWire(R)远端防血栓装置进行随机试验

    作者:申珂

  • 第三届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研讨暨肺静脉电隔离治疗演示会纪要

    作者:杨延宗;夏云龙;董颖雪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