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중국개입심장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1.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8812
  • 国内刊号: 11-315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西城区大红罗厂街1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社有限公司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霍勇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心房颤动早期复发的处理对策

    作者:杨俊娟;丁燕生;周菁

    目的对比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AF)患者行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PVI)术后早期复发房颤的不同治疗方法,以探讨对早期复发房颤的处理对策.方法顽固性阵发AF患者66例,其中男性50例,平均年龄55±17(35~76)岁.术前部分患者行多层螺旋CT肺静脉血管成像,术中先行非选择性或选择性逆行肺静脉造影,Lasso环形标测电极导管指导下,在肺静脉口逐一标测4根肺静脉,行节段性PVI,并常规标测和消融上腔静脉.消融温度控制在50~55℃,功率25~35 W.结果电学隔离肺静脉219根,电隔离成功210根,即刻成功率96%.PVI术后2周内AF复发26例,占39.3%.其中9例再次行PVI,发现9根原隔离的PV恢复袖房传导,2个左房后游离壁异位兴奋灶.其余17例患者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AF发作.随访10±6(4~24)月,再次行PVI的9例患者中5例无AF发作(成功率55.6%),17例药物控制者中6例无AF发作(成功率35.3%),P>0.05.40例无早期复发AF患者中34例无AF发作(成功率85%).总成功率为68.2%(45/66).术中1例发生心包压塞,术后1例左上肺静脉狭窄60%.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行节段性PVI术后房颤早期复发在临床上并非罕见,但早期复发并不意味着AF治疗的失败,在长期随访中,大约1/3的早期复发房颤患者无房颤发作,对AF早期复发的患者短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比早期再次行PVI可能更为恰当.

  • 血管封堵器Angio-seal用于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封闭

    作者:肖红兵;张大东;陈跃光;冯小弟;杨晖;范筱敏

    目的评价Angio-seal(血管封堵器,St.Jude Medical)在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CAG)或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股动脉封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之间在我院行CAG或PCI术的病人316例.分为A组(150例)和B组(166例).A组使用Angio-seal封闭股动脉穿刺点,穿刺侧肢体制动4 h.B组使用常规方法止血,穿刺侧肢体制动24h.结果A组在止血时间和移动时间上显著低于B组.腹股沟血肿和穿刺点渗血处理时间上A组也显著低于B组.结论Angio-seal是安全、有效的,应广泛地用于临床.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ST段回落与高血糖的关系

    作者:徐援;常宇锋;杨中苏;闫慧;王攀;杨新春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ST段回落与血糖的关系.方法入选AMI患者80例,急诊入院后90min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示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TIMI 0到1级,PCI后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TIMI恢复到3级.术前常规心电图、生化与cTnI检查及抗栓治疗.术后0.5 h行心电图检查,1周后复查心电图.按血糖水平分为两组:血糖<8.8mmol/L(160mg/dl)为Ⅰ组(41例),血糖≥8.8mmol/L(160mg/dl)为Ⅱ组(39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及1周时各导联ST段抬高的平均值及术前、术后ST段回落程度,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Ⅱ组与Ⅰ组相比,术后及1周时各导联抬高的ST段平均值及术前、术后ST段回落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患者既往是否有糖尿病其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落程度受高血糖的影响.高血糖可能通过激活炎症及凝血系统,影响心肌的微循环灌注.

  • 8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作者:马根山;陈忠;冯毅;严金川;罗丹;戴启明;沈成兴

    目的评价高龄(≥8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近、中期疗效.方法1999年9月至2003年10月收治的行急诊PCI(<12 h)的AMI患者中≥80岁的21例(高龄组)和<60岁的37例(年轻组),分析两组基础资料特征、即刻手术成功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复发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高龄组心力衰竭及多支病变比例高于年轻组(分别为71%vs16%和81%vs35%,P均<0.05),高龄组入院至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长于年轻组[(63.6±17.0)min vs(55.3±13.0)min,P<0.05].两组患者急诊PCI成功率均为100%.住院期间死亡高龄组2例,年轻组0例.随访4个月至4年,高龄组发生心绞痛3例、心肌梗死2例、猝死0例(共占24%);年轻组发生心绞痛3例、心肌梗死0例、猝死0例(总计8%,P<0.05).结论高龄AMI患者急诊PCI成功率高,入院至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延长,围手术期死亡和近、中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

  • 切割球囊在小血管弥漫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江虹;卢清玉;张伶;宋丽萍;杨静文;黄惠贤;吴建国

    目的探讨切割球囊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于小血管弥漫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4例患者46支病变冠状动脉48处小血管弥漫病变进行切割球囊治疗.结果全部病变均取得成功,平均扩张次数(4.6±2.4)次,平均球囊充盈时间(227.4±102.3)s,平均大扩张压力(901.8±222.9)kPa,术后血管狭窄程度明显减轻[(88.6±7.9)%vs(16.8±15.4)%,P=0.001],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切割球囊应用于冠状动脉小血管弥漫病变的介入治疗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 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研究

    作者:安家晨;曾秋棠;曹林生;冯义柏;王祥;李大主

    目的旨在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TnI)水平变化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病变表面形态、病变范围及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124例观察对象进行分组.(1)按照冠状动脉病变表面形态特征分为:简单病变组56例,复杂病变组68例.(2)按照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分为:单支病变组53例,多支病变组71例.(3)按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法)分为:轻度病变组50例,重度病变组74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2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TnI含量,比较不同组间TnI含量的差别.结果血清TnI含量:复杂病变组[(0.805±1.262)μg/L]明显高于简单病变组[(0.323±0.311)μg/L]及正常对照组[(0.125±0.121)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1).多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重度病变组高于轻度病变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TnI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范围、程度相关,其水平的增高有助于冠状动脉不稳定病变的识别.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冠状动脉穿孔及心脏压塞的处理对策

    作者:陈珏;陈纪林;高润霖;杨跃进;乔树宾;秦学文;姚民;刘海波;吴永健;袁晋青;徐波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并发冠状动脉穿孔及心脏压塞的处理对策.方法对我院1989年9月至2003年9月期间发生的冠状动脉穿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完成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7 232例.发生冠状动脉穿孔18例,发生率为0.25%,多数发生于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83.3%),其中引导钢丝所致穿孔者9例,球囊扩张后穿孔7例,置入支架后穿孔2例.14例(77.8%)穿孔为少量对比剂排至心包腔内或心肌内,其中7例用球囊长时间低压力贴附封堵破口,穿孔征象消失;6例用鱼精蛋白静脉注射中和肝素,1例未做特殊处理,穿孔消失.4(22.2%)例发生急性心脏压塞,超声心动图显示有心包积液,紧急心包穿刺引流后病情平稳.2例外科急诊修补血管破口,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无一例死亡.结论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孔少见,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溶栓或保守治疗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寅;张迎怡;李玉茜

    目的评价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0年4月至2004年4月入院的458例ST段抬高AMI患者,非随机分为有创组(PCI治疗)205例和无创组(静脉溶栓或药物保守治疗)253例,比较两组死亡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梗死率以及第2周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探讨不同病变支数对左室功能的影响.结果205例PCI患者中,术中造影显示单支血管病变66例(32.2%),双支病变68例(33.2%),三支病变71例(34.6%),手术成功率99%,共置入支架228枚,术后194例(94.6%)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达TIMI 3级血流;有创组与无创组比较,住院30 d死亡率为2.9%vs9.1%(P<0.01),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9.8%vs26.5%(P<0.005),再梗死率为2.0%vs8.7%(P<0.005);有创组第2周超声检查LVEF水平显著高于无创组[(59.87%±8.32%)vs(54.43%±10.21%),P<0.001],EDD水平显著低于无创组[(53.02±5.51)mm vs(56.82±7.66)mm,P<0.001];有创组中单支血管病变组的LVEF比双支和三支血管病变组高(P<0.01),而EDD低于后两者(P<0.01).结论直接PCI能及时有效地开通IRA,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手术成功率高,是AMI获得早期再灌注的首选治疗措施.

  • 采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蒋世良;徐仲英;黄连军;赵世华;郑宏;凌坚;张戈军;戴汝平;刘延玲;王浩;王云

    目的探讨经导管植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的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对710例采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患者中术中及术后(随访1个月~7年)发生并发症的53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与心脏有关的并发症组、局部血管并发症组及其他组.结果全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53/710),其中与心脏有关的并发症有27例(3.8%),27例中心电图改变23例,包括ST段抬高15例,心房颤动4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及房室分离各1例;另外,残余分流3例(0.42%),主动脉-右房瘘1例(0.14%).局部血管并发症6例(0.85%),包括股动静脉瘘5例,髂股静脉痉挛1例.其他并发症20例(2.8%),包括头痛17例,封堵器脱落2例,封堵器脱载1例.紧急手术2例(0.28%).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但晚期严重并发症应引起高度重视,严格地定期随访是十分必要的.

  • 冠心病介入治疗1 501例并发症分析--单中心16年资料

    作者:金琴花;盖鲁粤;杨庭树;董蔚;王禹;陈练;刘宏斌;孙志军;任艺红;王东亚;王竹文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心内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在本院心内科于1988年10月至2003年12月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主要并发症类型、发生率及其年度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与严重并发症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 501例进行PCI;总的并发症发生率5.53%;主要并发症有住院期间死亡(0.59%)、急诊CABG(0.13%)、非致死性Q波心肌梗死(0.13%)、冠状动脉穿孔(0.20%)、球囊破裂(0.20%)、支架脱落(0.13%)、冠状动脉痉挛(1.87%)、急性闭塞(1.53%)、无复流(0.73%)、心室颤动(0.33%)、左主干夹层(0.13%)、急性左心功能不全(0.26%)等.单纯球囊扩张患者急性闭塞和冠状动脉痉挛发生率高,支架置入后明显降低(分别由4.41%和2.48%降至1.05%和1.23%);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急性心肌梗死时急诊介入治疗.结论随着经验的积累,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但仍应引起介入医师重视.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健;王伟民;崔嵬;吴淳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室间隔穿孔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0年1月至2004年7月收治的1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期间共收治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2 057例,发生室间隔穿孔16例,发生率0.7%.其中男性8例(50%),女性8例(50%);平均年龄59.4±11.6岁;合并高血压病7例(43.8%),合并糖尿病5例(31.3%),吸烟5例(31.3%).16例中前壁心肌梗死15例(93.8%),其中前壁合并下后壁6例(37.5%);单纯下壁1例(6.3%).11例施行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血管中前降支占90.9%(10/11),完全闭塞占81.8%(9/11),无侧支循环形成.心源性休克3例(18.8%),Killip分级心功能Ⅳ级11例(68.8%),Ⅲ级5例(31.3%).12例(75%)室间隔穿孔发生在梗死后的1周内,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范围0.68~2.5 cm,多数在室间隔近心尖部破裂.10例(62.5%)施行外科手术治疗者中3例存活,6例药物治疗者经保守治疗30 d内均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少见,多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高,外科手术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 应用介入性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伴膜部瘤两例

    作者:陈晓春;葛智平;李君;代松魁;周彤;李永东;徐仲英

    两例均为女性,例1 33岁,例2 24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并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术前感活动后胸闷、心悸、气短,休息后可缓解,彩色超声心动图心尖五腔心和大血管短轴切面观察:缺损均位于室间隔膜部(图1),室间隔缺损(室缺)边缘距主动脉右冠瓣3~10 mm,VSD大小为6~8 mm,两例穿隔血流均为左室朝向右室,肺动脉压力为34~40mmHg(1 mmHg=0.133 kPa).心动图超声仪系Sequoia 512,探头频率为3.5 MHz,图像均经胸壁各角度扫查获取.GE DSA血管造影仪的高清晰度图像为手术提供了有利条件.

  • 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同时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Amplatzer封堵器堵闭一例

    作者:丁明学;魏向龙;刘映峰;李志梁;赵霞;秦永文

    患者男,74岁.于2002年1月因突发胸痛住外院诊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经内科治疗20余天,病情稳定出院.院外1个月左右突发气促加重住我院.经心脏超声等检查,诊断为心肌梗死后心脏室壁瘤形成并室间隔穿孔(VSR),左心功能不全.经硝普钠等治疗后,病情好转.于4月10日行冠状动脉造影,见前降支近端闭塞(图1);左室造影见室间隔中下部左向右分流,孔径10.1 mm,未见明确室壁瘤征象(图2).病人住院2月余,多次发生心力衰竭(心衰)加重,需经硝普钠等治疗缓解症状.待病人筹集医疗经费后于6月6日同时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Amplatzer VSR封堵术:先行VSR封堵术,用右冠导管、260 mm长导引钢丝、鹅颈圈套器等先建立经VSR的左右室轨道.

  • 急诊经桡动脉应用Percusurge Guardwire装置一例

    作者:颜红兵;高焱莎;万鹏;刘景山;柯元南

    患者男,43岁,因"持续性胸闷20 h"入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查体:体重80 kg,身高178 cm.心电图显示Ⅱ、Ⅲ和aVF导联ST段抬高0.1~0.2 mV,肌钙蛋白Ⅰ定量阳性,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随即嚼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各300 mg,静脉注射1万U肝素.

  •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发生冠状动脉瘤一例

    作者:杨震坤;沈卫峰;张建盛

    临床研究显示药物洗脱支架可显著降低再狭窄的发生,改善介入治疗患者的预后,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药物洗脱支架所携带的药物在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同时也抑制了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导致支架置入后血管内皮化延迟,存在着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潜在危险性.我们遇到一例冠状动脉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支架段血管动脉瘤形成,现报告如下.

  •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牛红霞;华伟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的、致死率高、医疗花费高的疾患.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心肌梗死存活率的升高,CHF已成为发病率增长快的心血管疾患,全世界每年新增病例数近100万,而且整体预后不佳.在过去的25年间,心力衰竭(心衰)恶化住院率增加了3倍,首次住院后5年内的死亡率上升为75%.然而,心衰治疗的前景尚好.在一些国家(英国、美国、瑞典),心衰的死亡率正逐渐下降,这主要归功于近5年心衰治疗和心脏性猝死(SCD)预防方面的进展,例如药物治疗和植入性装置.下面就心衰的研究进展简要做一综述.

  • 冠状动脉瘘的介入治疗

    作者:刘加立;蒋世良

    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s,CAF)是指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与右侧心腔、冠状静脉(或冠状静脉窦)、肺动脉鲻干及左侧心腔相连的畸形.90%的冠状动脉瘘瘘入右心系统,其中瘘入右心室多,多为先天性[1],亦有个案报道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所致医源性冠状动脉瘘.

  • 介入技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的联合应用现状及前景

    作者:胡海波;蒋世良

    外科手术一直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唯一治疗方法.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不仅一些简单的心脏畸形(如瓣膜狭窄、心内间隔缺损等)可以通过介入方法得到根治,而且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矫治过程中,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多种介入技术[1-10].介入技术因其操作简便、创伤小、可重复性强、能到达手术野不易到达的部位等特点,与外科手术互为补充,从而简化手术过程、降低手术风险、使治疗效果优化.1972年,Bhati等[11]在动脉导管未闭缝合手术中为充分暴露手术野,利用球囊导管暂时性堵塞动脉导管内血流获得成功,这是介入技术与心外科手术联合应用的首次报道.近30年来,这种联合治疗已逐步应用于多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过程中,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7-9].

  • 莪术油对大鼠血管损伤后Ⅰ、Ⅲ型胶原的影响

    作者:赵军礼;陈镜合;孙宝贵;翁书和;罗小星;傅江南;王晓光;王云占

    目的研究莪术油注射液对大鼠球囊损伤血管新生内膜形成及血管重构的作用以及Ⅰ、Ⅲ型胶原的影响.方法用球囊导管损伤大鼠左颈总动脉制成再狭窄模型,术后14 d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形态学及组织学的变化,苦味酸天狼猩红-偏振光显示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各组Ⅰ型及Ⅲ型胶原的变化.结果术后第14天,偏光显微镜下,模型组Ⅰ、Ⅲ型胶原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增粗、变亮、紊乱,其分布以外膜为主,莪术油组与模型组相比,Ⅰ、Ⅲ型胶原明显增少、变细、变暗、排列较整齐,其分布也以外膜为主;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腔面积、外弹力板周长、内弹力板周长明显减少,Ⅰ、Ⅲ型胶原的面积明显增加;莪术油组和模型组比较,大内膜厚度、新生内膜面积及Ⅰ、Ⅲ型胶原面积明显减少,腔面积、外弹力板周长、内弹力板周长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组胶原Ⅰ/Ⅲ差异无显著性.结论Ⅰ、Ⅲ型胶原排列的紊乱,含量的增加是再狭窄形成的重要机制,其比值可能并不重要.莪术油注射液显著抑制了球囊损伤大鼠颈动脉内膜增生和血管重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Ⅰ、Ⅲ型胶原积聚有关.

  • rAAV2-VEGF165治疗小型猪急性冠状动脉闭塞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蒋捷;邓晓莉;陈明;杨阳;施冰;康禹;吴小兵;高炜

    目的在小型猪急性冠状动脉(冠脉)闭塞模型上,探讨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rAAV2-VEGF165)治疗冠脉闭塞性疾病的有效性及其量效关系,为进一步应用rAAV2-VEGFi65治疗慢性心肌缺血的研究探索较合适的剂量.方法以微开胸心肌内注射的方法将rAAV2-VEGF165导入小型猪心肌,实验组分成4个剂量组(n=3):1×1011v.g(virus genome),5×1011v.g,1×1012v.g,5×1012v.g.对照组(n=3)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采用RT-PCR以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VEGF165mRNA和蛋白的表达,通过心肌血管计数及冠脉造影,观察各剂量组促进血管生成的生物学效应.结果术后4周,各实验组心肌组织均可检测到VEGF165mRNA的表达,且各组VEGF165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1012v.g组及5×1012v.g组心肌毛细血管密度大于对照组,5×1011v.g组及其以上剂量组冠脉侧支循环分级的增加优于对照组.结论心肌内注射rAAV2-VEGF165能在缺血心肌中有效表达VEGF mRNA及其蛋白,在一定剂量范围,rAAV2-VEGF165能够增加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密度,促进闭塞冠脉的侧支血管生成.结果显示,在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上,rAAV2-VEGF1651×1012v.g是较理想的剂量.

  • 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8例的随访

    作者:颜红兵;高焱莎;刘同库;李卫;柯元南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溶栓后只有80%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其中还有45%的TIMI 2级血流,因此不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溶栓失败后的一种有效弥补手段[1-3].我们从2000年11月至2004年2月对8例溶栓失败的患者施行补救性PCI并进行了随访.

  • 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Angio-seal血管闭合器的应用

    作者:张峰;钱菊英;葛均波;樊冰;王齐兵;葛雷;严卫;颜彦

    Angio-seal血管闭合器是一种新型的止血装置,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使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对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止血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2003年5月至2004年2月期间,我院心内科共对129例(男99例,女30例,平均年龄63.2±11.5岁)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患者使用了Angioseal血管闭合器进行股动脉穿刺部位的止血,观察使用该装置所需的止血时间、患者的下肢制动时间以及止血即刻至术后7 d内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病原体感染负荷及炎症反应的关系

    作者:苏国海;张林忠;刘丽

    感染及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病因之一,探讨多种病原体感染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揭示AS和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 踝-臂血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

    作者:温尚煜;张新;李淑丽;代春梅;王金平;王丽那;唐玉龙;黎辉

    踝-臂血压指数(ABI)初是用来评价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一种无创指标.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病变,有研究表明ABI降低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国内尚无这方面的报道.我院对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在术前测量ABI,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小板CD62P、GPⅡb/Ⅲa的阳性表达及血浆D-dimer含量的变化与术后心肌损伤的关系

    作者:鲁静朝;崔炜;都军;郝玉明;刘凡;李拥军;祖秀光;杨晓红;李保华;吴金凤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损伤是常见并发症.本文通过检测择期PCI手术前后血小板CD62P及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的阳性表达率、血浆D-dimer含量的变化来探讨血小板活化、微血栓形成和术后心肌损伤之间的关系.

  • Sprinter半顺应性快速交换球囊扩张导管

    作者:盛薇

    美敦力公司以为全球心脏介入医生和患者提供专业技术和解决方案为己任并不断地致力于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2004年9月,全新设计理念的Sprinter半顺应性快速交换球囊扩张导管在中国全面推出.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的心肌损伤

    作者:

  • 基础专论: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认识正在改变

    作者:

    关键词: 基础 专论
  • 骨髓干细胞分化为心肌表型需要与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作者:

  • 大鼠心肌梗死后立即注射Adrenomedullin减缓心力衰竭进展

    作者:

  • 血清甘油三酯是亚太地区的心血管病危险因子

    作者:

  • 导管消融根治心房颤动的现状与前景

    作者:

    关键词: 导管消融
  • 心率低频振荡:心肌梗死后死亡预告的一个新指标

    作者:

  • 经皮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作者:叶飞;陈绍良;林松;张俊杰;马玉玲;戴振林;段宝祥

    循证医学证实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左心室功能和降低死亡率[1,2],但更好的选择是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2,3].因大多数AMI是由于病人的冠脉动脉(冠脉)内有血栓形成,故如何消除血栓性物质是治疗AMI的关键.我们用一种操作相对简单的血栓抽吸装置(PT)来减少和消除AMI病人冠脉内的血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将其应用体会、疗效和安全性的初步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 为导管室度身定制的血管造影包--Angiodyn Kit

    作者:周晓钰

    在目前血管造影产品种类众多、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您是否为如何选择造影附件而困惑呢?您是否想到目前临床广为使用的麻醉包概念能同样延伸到我们的导管室,而使我们的血管造影手术变得更加方便、更加标准化?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