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중국개입심장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1.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8812
  • 国内刊号: 11-315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西城区大红罗厂街1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社有限公司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霍勇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作者:姚远;梁峰;沈珠军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医疗保健部行PCI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4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未行PCI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运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对观察组患者治疗前24 h、治疗后5个月以及对照组患者入院后5d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观察组患者术后各影响因素首先采取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SAQ各维度评分(除疾病认知程度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5个月后SAQ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病变血管数、吸烟、饮酒以及术后重返工作岗位对PCI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重返工作岗位、病变血管数、合并高血压病及是否吸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重返工作岗位、病变血管数、合并高血压病以及是否吸烟是影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生存质量的独立因素.

  • 血管内超声指导前向导丝经假腔再进入真腔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作者:温尚煜;孙志奇;王柏颖;王满庆;刘亮;黎辉

    目的 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前向导丝经假腔再进入真腔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纳入2006年7月至2014年4月于大庆油田总医院行IVUS指导前向导丝经假腔再进入真腔技术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患者共29例,其中男20例(69.0%),平均年龄(65.0±9.6)岁.结果 29例患者共有29处病变,其中22例(75.9%)患者在IVUS指引下前向导丝由假腔成功进入真腔.住院期间3例(10.3%)患者诊断为PCI相关心肌梗死.术后12个月随访中发生心原性死亡1例(3.4%)、心肌梗死l例(3.4%)、靶血管血运重建2例(6.9%).结论 IVUS指导下前向导丝经假腔再进入真腔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可提高术中成功率,降低随访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一种备选方法.

  • 问题案例分析——相关性分析与预测模型

    作者:李雪迎

    研究设计问题案例:研究目的:探讨与高血压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建立高血压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研究方法:将5000名血压正常的志愿者纳入研究,收集其一般人口信息,生活习惯特征,疾病史,家族史,以及相关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对观察对象完成为期五年的随访观察,并通过临床检查判定其是否发生了高血压病.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分析探讨与高血压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

    关键词: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缺血后适应方案的系统评价

    作者:常晶;刘宇;吕亚奇;胡小兰;张丽;彭晓霞;张麟

    目的 评价缺血后适应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及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疗效,探讨其适宜的人群及方案.方法 检索Cochrane、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评价、提取数据,应用RevMan 5.2和STATA 12软件分别进行Meta分析与Meta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临床研究24项(2222例).发现缺血后适应能显著减少心肌梗死面积[SMD-0.35,95%CI-0.72 ~0.07,P<0.00001,I2=85%,n=890].Meta回归分析发现缺血后适应对年轻患者更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操作方案60 s/60 s×4优于其他方案;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合并0.92,95% CI0.67~1.25,P=0.58,n=1449).结论 缺血后适应显著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对年轻患者更有益,且60 s/60 s×4方案效果更好,但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方面无显著益处.

  •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成功患者10年以上远期随访

    作者:侯亚敏;侯子山

    目的 观察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后10年以上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271例成功行PBMV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包括症状、体征、NYHA心功能分级、心电图和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果 随访10.2 ~19.5(14.3±1.3)年,随访结束时二尖瓣瓣口面积(MVA)与术后相比显著缩小[(1.4 ±0.2) cm2比(2.0±0.2)cm2,P <0.05],但仍明显大于术前[(1.4±0.2)cm2比(1.0 ±0.2)cm2,P<0.01];随访平均二尖瓣跨瓣压差(MVG)及肺动脉收缩压(SPAP)较术前显著下降[MVG: (12.3±5.3) mmHg比(17.2±5.3)mmHg,P<0.01;SPAP: (46.4±12.2) mmHg比(57.9±13.1)mmHg,P<0.01,1 mmHg=0.133 kPa],较术后升高[MVG:(12.3±5.3)mmHg比(9.2±4.2)mmHg,P<0.05;SPAP:[(46.4±12.2)mmHg比(29.5±10.2)mmHg,P<0.05];随访NYHA心功能分级仍然维持Ⅰ~Ⅱ级患者193例(71.8%);130例(48.0%)患者发生再次狭窄;9例(3.3%)患者死亡;无事件生存率为81.2%.结论 PBMV术后>10年临床远期疗效良好.

  • 穿微导管技术在逆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柴玮璐;廖洪涛;张斌;钟志安;王培宁;马墩亮;于汇民;董太明;严红

    目的 探讨穿微导管技术在逆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二病区行逆向PCI治疗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81例.采用穿微导管技术建立PCI轨道,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PCI手术情况,观察患者术中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81例行逆向PCI的CTO病变患者中,71例成功通过侧支循环,69例逆向PCI成功(85.2%),术中发生心脏压塞2例,腹膜后血肿2例.69例逆向PCI成功患者中,逆向导丝成功通过CTO病变后,穿微导管技术建立PCI轨道失败1例,穿微导管技术成功率为98.6%.12例逆向PCI失败的原因分别为:逆向导丝无法通过侧支循环10例,无法通过CTO病变2例.结论 穿微导管技术是体内导丝穿入微导管的方法,安全、有效,可作为逆向PCI中建立PCI轨道的常规方法之一.

  • 术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

    作者:周鑫;向定成;张金霞;阮云军;杨靓;龚志华;文艳飞;夏丽莎;曹志英

    目的 探讨在首次医疗接触时给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梗死相关区域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118例行PPCI的STEMI患者,在首次医疗接触时给予单次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随机分为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30例)、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28例)、C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30例)和D组(给予安慰剂,30例),而后立即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PCI,术后测量并记录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心肌灌注分级(myocardial blush grade,MBG)、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ST-segment resolution,STR).结果 四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术前或术后的TIMI血流分级、MBG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患者术后90 min STR值分别为:A组(55.77 ±30.55)%,B组(53.66 ±28.14)%,C组(50.48 ±24.91)%,D组(42.03 ±30.6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324,P=0.270),但A组至D组STR值总体均数呈逐渐降低趋势.结论 对于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在首次医疗接触时给予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预处理未能改善PCI术后的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灌注水平.

  • 比伐芦定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疗效的单中心观察

    作者:杨晓旭;赵昕;韩雅玲;荆全民;王效增;马颖艳;刘海伟;邓捷;邓宇阳

    目的 评估比伐芦定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入选了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PCI的ACS患者119例,根据PCI术中用药分为比伐芦定组60例和普通肝素组59例.主要观察住院期间出血事件,随访30 d、1年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比伐芦定组双支血管病变比例显著高于普通肝素组(36.7%比16.9%,P=0.015);三支血管病变比例较普通肝素组显著偏低(51.6%比72.9%,P=0.017);血管长病变(病变长度≥20 mm)比例显著高于普通肝素组(55.0%比32.2%,P=0.012).比伐芦定组改善了PCI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3.3%比8.5%,P=0.422),且PCI术后血小板下降幅度明显低于普通肝素组[(9.5±6.1)×109/L比(12.1±7.1)×109/L,P=0.036].随访期间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伐芦定在行PCI术的ACS患者中是安全、有效的.

  •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无对比剂置入冠状动脉支架一例

    作者:林海龙;郑晓群;马义丽;李丹;刘超;苏航;王卫红;杨爽;徐芳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58岁,因活动后心前区闷痛半年,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山医院心内科.初步诊断为稳定劳力型心绞痛.入院后以碘佛醇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后出现明显气短、全身皮疹,确诊为含碘对比剂过敏,予甲泼尼龙治疗后缓解.冠状动脉CT造影示冠状动脉回旋支近段90%狭窄、病变两端边缘参考管径2.7 mm,为A型病变(图1).

  • 冠状动脉-主动脉夹层二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邢镇华;唐亮;方臻飞;沈向前;苏英杰;胡信群

    冠状动脉夹层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e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般预后良好,但是逆行扩展至主动脉可造成冠状动脉-主动脉夹层(aortocoronary dissection,ACD).ACD是一种罕见的严重PCI并发症,夹层的顺向或逆向延伸不仅可引起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致急性心肌梗死,而且可引起致命性的主动脉夹层、急性主动脉瓣反流、心脏压塞,甚至猝死.ACD病情危急,治疗难度较大,本文报道2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 替格瑞洛增加循环中腺苷浓度及介导生物学效应

    作者:徐林;金立军;何晓玲;魏涵

    自1997年以来,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成为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基石,得到国内外临床指南的Ⅰ级推荐[1-3].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接受规范化治疗的部分ACS患者出现"阿司匹林抵抗"和"氯吡格雷抵抗"等反应,体现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ACS的局限性[4].PLATO研究[5]显示,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显著降低ACS患者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在内的主要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且并未显著增加大出血风险.替格瑞洛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不受治疗前是否服用氯吡格雷或对氯吡格雷低反应性的影响,这表明患者可直接将氯吡格雷更换为替格瑞洛进行治疗[4].

  •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内膜异质性检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平;王旖旎;高学琴;赵振娟

    目前,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由于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仍是影响患者预后不可忽视的因素[1-2].随着冠状动脉内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有研究发现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内膜异质性的发生可能是引起支架内再狭窄的不利因素[3-4],目前内膜异质性现象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 血管内超声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青波;陈晖

    冠心病诊疗发展过程中,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一直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而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弥漫病变、严重钙化、严重偏心狭窄病变、成角病变、重叠病变等复杂病变中,由于投射角度以及CAG在二维层面的主观判断往往对冠状动脉实际病变估计不足,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则能够提供血管管腔、管壁结构等信息来指导介入治疗.目前IVUS已经成为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中指导支架置入术可靠的影像工具,包括开口病变、双分叉病变、左主干支架置入以及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等;此外,还有助于判断支架置入失败的原因,包括支架内再狭窄、晚期支架贴壁不良(late stent malapposition,LSM)等[1].因此,应该重视IVUS的临床应用.

  • 去肾交感神经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廖建泉;葛均波

    交感神经系统参与心输出量、血压、血容量和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其过度兴奋被认为参与了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肾交感神经作为交感神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与全身交感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交感神经在高血压的形成和维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其末梢释放儿茶酚胺增多,引起小动脉和静脉收缩,心输出量增加;刺激肾素释放,收缩肾血管,减少肾血流,增加肾小管水钠重吸收.

  • 指引导丝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作者:贾若飞;金泽宁

    随着中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人数的逐渐增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应用于临床也日趋广泛.及时有效的PCI术对患者缺血相关血管进行血运重建,可有效地缓解患者心绞痛的发生,同时大大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了能够尽大可能地使患者获益,每一名合格的心脏介入医师应当熟练掌握PCI适应证、流程及操作.在PCI术过程中,冠状动脉指引导丝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是该手术的核心操作,尤其对于高危复杂病变,如急性血栓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等,导丝的选择和操作往往决定手术能否成功.

  •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再评价

    作者:陆浩;葛均波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因而被认为是目前PCI领域大的挑战之一[1].导引钢丝能否通过CTO是PCI成败的关键,主要取决于术者的技术和经验.冠状动脉造影是指导导引钢丝通过CTO的主要方法,通过双侧造影或侧支血管显影确定导引钢丝位于血管远段的位置,有助于确认导引钢丝是否位于血管真腔.

  • 对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的几点认识

    作者:张学洪;李华泰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是治疗二尖瓣狭窄(mitral stenosis,MS)的有效方法.本文结合笔者目前对PBMV术的认识,对适应证提出不同见解,拓展病例选择范围,对手术操作提出新的对策,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