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중국개입심장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1.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8812
  • 国内刊号: 11-315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西城区大红罗厂街1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社有限公司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霍勇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P波振幅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肺静脉隔离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学忠;王岳松;汪韶君;樊琴;邵旭武;董学斌;方永华

    目的 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肺静脉隔离射频消融患者术前P波振幅与术后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肺静脉隔离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特征,测量相关导联P波的时限和振幅.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按照术后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评估P波振幅在预测房颤术后复发中的价值.结果 在50例患者中术后共13例复发房颤,其中2例再次射频消融成功,总射频消融成功率78.0%(39/50).复发组患者年龄[(67.75±6.48)岁比(60.82±8.87)岁,P=0.007]、CHA2 DS2-VASC评分[(2.21±1.25)分比(1.33±1.15)分,P=0.021]和左心房内径[(40.4±4.7)mm比(37.2±4.2)mm,P=0.028]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组患者Ⅰ导联P波振幅[(0.065±0.038) mV比(0.095±0.038)mV,P=0.024]显著低于未复发组.Ⅰ导联P波振幅<0.1 mV在预测阵发性房颤肺静脉隔离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敏感度为79%,特异度为7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Ⅰ导联P波振幅<0.1 mV为房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36,95% CIl.96~4.87,P=0.012).结论 Ⅰ导联P波低振幅可能是预测阵发性房颤肺静脉隔离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有效指标.

  •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酶、梗死面积的影响

    作者:吴春涛;马士新

    目的 研究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酶、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 选择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AMI行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86例,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为rhBNP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rhBNP组给予静脉泵入rhBNP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泵人硝酸甘油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学水平及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rhBNP组疗效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7%比72.1%,P=0.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肌酸激酶峰值[(1278.62±832.34) mol/L比(1697.75±958.63) mol/L,P=0.033]、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123.84±76.53) mol/L比(172.74±93.56)mol/L,P=0.01]、肌钙蛋白Ⅰ[(11.46±3.45) μg/L比(16.78±3.51) μg/L,P<0.001]、心肌梗死面积[(7.86±1.49)cm2比(8.83±2.26)cm2,P=0.02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侧支循环、术前TIMI分级及术后即刻TIMI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hBNP可改善AMI行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灌注,减小梗死面积,治疗显著,且预后良好,值得应用推广.

  • 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普通肝素抗凝强度不足的预测因素

    作者:黎婧怡;刘震宇;张抒扬;沈珠军;范中杰;曾勇;谢洪智;王崇慧;金晓峰

    目的 分析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使用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抗凝后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 <300 s的预测因素.方法 连续入选2011年5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行择期PCI且术中使用UFH抗凝的患者,根据首次静脉注射UFH 5 min时的ACT水平将患者分为抗凝不足组(ACT<300 s)和对照组(ACT≥300 s),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抗凝强度不足的预测因素和预测界值.结果 (1)共入选1062例患者,男752例(70.8%),女310例(29.2%),平均年龄(63.0±10.6)岁,平均体重(70.5±11.7)kg,UFH首次平均给药剂量(100.7±9.1)U/kg.(2)ACT均数为(299.1±82.9)s,中位数为285(240,352)s.其中,ACT< 300 s的患者598例(56.3%),ACT为300 ~ 350 s的患者183例(17.2%),ACT≥350 s的患者281例(26.5%).(3)与对照组相比,抗凝不足组的ACT[(242.3 ±33.9)s比(372.3±68.8)s,P<0.0001]、UFH剂量[(100.1±8.9) U/kg比(101.4±9.2)U/kg,P=0.03]和白蛋白水平[(39.7 ±4.2) g/L比(40.7±3.8) g/L,P=0.001]更低;而血小板计数[(219.6±62.5)×109/L比(208.9±66.7)×109/L,P=0.008]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OR0.940,95% CI0.900 ~0.980,P<0.01)和血小板计数(OR1.003,95% CI1.001 ~1.006,P=0.01)是ACT< 300 s的独立预测因素.(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血清白蛋白< 42 g/L和血小板计数>215×109/L为预测ACT< 300 s的佳界值.结论 择期PCI患者术中使用UFH后出现抗凝强度不足的比例较高,基线血清白蛋白和血小板计数是抗凝强度不足的独立预测因素.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和非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甘杨;陈思聪;方勇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和非CTO病变对西罗莫司(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置入1年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并分析ISR的预测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置入SES并于1年后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患者357例,根据冠状动脉置入支架前有无完全闭塞和闭塞时间≥3个月分为CTO组80例和非CTO组27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变量与ISR的相关性.结果 CTO组患者的年龄[(59.7±9.2)岁比(63.0±9.6)岁,P=0.007]、射血分数[(56.3±11.2)%比(61.3±10.6)%,P=0.000]、非顺应性球囊高压后扩张所占比例[12例(15.0%)比73例(26.4%),P=0.036]均显著低于非CTO组,ISR发生率显著高于非CTO组[18例(22.5%)比36例(13.0%),P =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支架置入后非顺应性球囊高压后扩张是患者支架置入1年后ISR的保护因素(OR0.345,95% CI0.136~0.874,P=0.015).结论 CTO病变较非CTO病变可能增加支架置入1年后的ISR发生率,支架置入后非顺应性球囊高压后扩张是患者支架置入1年后ISR的保护因素.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碎裂QRS波与血运重建术后左心室心功能改善的研究

    作者:汤振;刘志忠;刘发军;胡作英;朱琳琳;张娟;单守杰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心室功能恢复情况与碎裂QRS波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成功行PCI的260例单支主要冠状动脉CTO患者,按照入院时12导联体表心电图QRS波形态分为碎裂QRS波组(fQRS组,76例)和无碎裂QRS波组(nfQRS组,184例),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电图(RT-3DE)评价左心室局部室壁运动情况,随访两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左心室局部室壁运动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计分(WMSI)、NYHA心功能分级均有所改善,但与术前相比,nfQRS波组患者术后LVEF[(42.1±3.51)%比(53.26±4.47)%,P=0.03]增加、WMSI[(1.61 ±0.34)比(1.25±0.27),P=0.04]减少、NYHA心功能分级亦有显著改善(P=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fQRS组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能够改善CTO患者的心脏功能,nfQRS波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显著,分析体表心电图fQRS波可预测术后左心室局部室壁运动的恢复.

  • 介入方式取出桡动脉内打折的导管1例

    作者:张长东;尚小珂;卢蓉;肖书娜;张刚成;王利军;董念国

    1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因“间断胸前区不适4年”入院.患者于4年前开始,常于快步走时出现胸前区牵扯样疼痛不适,以剑突下及右前胸明显,中止活动30 min内可自行缓解.近1个月上述症状发作有所加重.在外院就诊行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提示升主动脉旁占位病变、心包囊肿可能.为进一步诊治入住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既往高血压病史3个月,高血压200/110 mmHg(1 mmHg =0.133 kPa),未监测及规律治疗.

  • 突发广泛冠状动脉痉挛致死1例

    作者:陈涵;王江友

    1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因“胸闷、气促半月”于2015年6月2日就诊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诊断: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轻度反流,心房颤动(房颤),心功能Ⅲ级.患者瓣膜病变诊断明确,为行进一步外科手术,于2015年6月8日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单支病变,回旋支远段节段性、偏心性狭窄,长约11 mm,狭窄程度60%(图1).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医源性冠状动脉夹层中的应用2例

    作者:李龙波;武军铎;史永锋;郭子源;王金鹏

    自1977年首例冠状动脉成形术诞生以来,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目前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重要方法.然而,随着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发展,介入相关医源性冠状动脉夹层的病例越来越多.据相关报道,冠状动脉成形术相关夹层的发生率约为1.7%[1].冠状动脉夹层也是介入术中严重并发症,一旦评估及处理不当,将会诱发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的发生[2].多体位造影是发现冠状动脉夹层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冠状动脉造影分辨率低,冠状动脉夹层易被漏诊.应用高分辨率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可大大提高介入相关夹层的检出率,避免漏诊,并对夹层进行全面评估和指导治疗,降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的发生率.本文对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病医院2例医源性冠状动脉夹层进行报道.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后的抗栓治疗策略

    作者:黄北鲲;邓丽侠;李东泽;曾智

    目前,我国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发病率为7‰~8‰,新生儿每年患病约有12万~15万[1].过去开胸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唯一方法,随着介入治疗学科的发展,该技术在临床中逐渐普及,成为不同种类先心病的常用治疗方式.目前先心病介入治疗的主要手术有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以及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总体临床效果较满意.术后血栓形成发生率不高,但有严重栓塞事件发生,如急性心肌梗死和卒中.规范化的术后抗凝是预防血栓形成的主要手段,然而目前先心病介入术后抗栓治疗仍无统一标准.因此,应根据现有临床证据制定合理抗栓策略,减少患者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

  •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抗凝和抗血小板策略

    作者:章里西;吴炜;张抒扬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与卒中等栓塞事件的发生直接相关.目前我国30~85岁人群AF的总患病率为0.77%[1],AF中卒中的相对发生率为17.5%[2].《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3]、《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律学会(HRS)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4]和《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5]均将抗凝作为AF患者管理中基本的治疗.《2012年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3]、《2014年AHA/ACC/HRS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4]推荐CHA2DS2-VASc评分≥2分的AF患者应接受口服抗凝药(oral anticoagulants,OAC)的治疗.证据多的药物是维生素K拮抗药(VKA,如华法林),新型的OAC还包括Xa因子直接抑制药(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等)以及直接凝血酶抑制药(如达比加群).

  • 等效性设计样本量估算——计量指标

    作者:李雪迎

    等效性设计适用于验证试验组的临床试验效应与对照组相近:既不高于对照组也不低于对照组的研究设计.在这种情况下所采用的统计学设计方法为等效性检验.在针对样本量估算的如下描述中:以T代表试验组,以C代表对照组.其研究假设可以表述为:

    关键词:
  • 2015年欧洲心脏节律学会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实践指导解读

    作者:陈松文;刘少稳

    卒中是心房颤动(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危险而严重的并发症.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改善预后,因而成为房颤治疗的核心策略之一.在抗凝药物的选择上,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ew oral anticoagulants,NOAC)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药(达比加群酯)和Xa因子抑制药(阿哌沙班、利伐沙班、艾多沙班),与传统抗凝药物维生素K拮抗剂(vitamin K antagonists,VKAs)如华法林相比,NOAC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药物间相互作用少、无需监测药物抗凝强度、有效/安全比高等显著优点[1-2].目前,NOAC已被多个国家和地区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批准应用于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AF)的抗凝治疗,并得到新国际指南的推荐[2-6].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冠心病患者重要的血运重建手段.然而,仅通过PCI术和药物治疗并不能持续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PCI术既不能逆转或减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学进程,也不能消除冠心病危险因素.多数患者存在的术后运动耐量下降及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及国家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和劳动力损失.因此,运动康复及二级预防在发达国家蓬勃发展,并成为PCI术后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