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중국개입심장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1.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8812
  • 国内刊号: 11-315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西城区大红罗厂街1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社有限公司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霍勇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568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体会

    作者:李田昌;彭建军;胡大一;许玉韵;杨进刚;商丽华;郝恒剑;庞文跃

    目的评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施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自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们共施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568例,其中疑诊急性心肌梗死416例,疑诊不稳定性心绞痛152例。结果 416例拟诊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有328例施行了梗死相关血管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rimary PTCA, P-PTCA)治疗;有32例造影发现冠状动脉梗死相关血管直径狭窄<75%,前向血流TIMI Ⅲ级,未行P-PTCA治疗;有12例左主干和(或)三支血管病变患者施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6例左主干和(或)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择期CABG治疗;有8例因梗死相关血管不能确定或是不适宜P-PTCA或CABG病例接受了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有4例梗死相关血管细小,未行特别处理;有13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结果正常或体表心电图判定的梗死相关血管正常。152例拟诊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行急诊PTCA治疗108例,CABG 33例,动脉造影正常8例,因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不适宜PTCA/CABG治疗,选用IABP短期辅助治疗加药物治疗维持2例。2例急性心梗和1例梗死后心绞痛患者死于术中或术后即刻。结论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施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是必要的和安全可行的。

  • 直接和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患者血浆丙二醛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彭建军;胡大一;贾三庆;李田昌;王乐丰;杨明;陈方;高晓惠;刘丁

    目的观察直接PTCA和补救性PTCA再灌注过程中血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机制和意义。方法对直接PTCA和补救性PTCA成功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动态观察入院即刻及血管开通后1、4、8、24、48 h和第7天血浆MDA的变化规律。结果 (1)AMI患者入院即刻血浆MDA明显高于正常值(P<0.001),血管开通后1 h达到峰值,而后逐渐下降,到第7天时仍高于入院时水平。再灌注越早,MDA水平越低。(2)心梗后心功能Killip Ⅱ-Ⅳ级组峰值明显高于Ⅰ级组(P<0.001),且出院前射血分数与再灌注后1 h MDA水平呈负性相关(P<0.001)。结论 AMI患者行直接PTCA和补救性PTCA后血浆MDA水平明显升高,再灌注后1 h达到高峰;延迟再灌注和心梗后心功能恶化可使MDA水平进一步升高。

  • 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作者:顼志敏;胡大一

    本文旨在观察国产低分子量肝素钙(立迈青)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非Q波心肌梗死(NQMI)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速避凝(低分子量肝素,赛诺菲公司生产)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一、病例入选与排除标准 1.入选标准:(1)各种类型的UA(初发、恶化劳力及自发型),在72 h内至少有一次心绞痛发作;(2)无心电图ST段抬高的NQMI,距发病72 h以内。 2.排除标准:(1)稳定性心绞痛;(2)心电图ST段抬高的Q波心肌梗死;(3)有出血、凝血疾患及有出血倾向者。(4)对所观察药物过敏。

  • 室上速并发心房颤动的电生理研究

    作者:牛铁生;傅鹏;陈惠斌;于海

    目的探讨室上速并发心房颤动(房颤)的电生理特性及其发生机制。方法对38例室上速患者,根据有无房颤史分为两组,即:房颤组18例,无房颤组20例。分别测量两组室上速周长、心房内压、心房各部位有效不应期、心房不应期离散度、心房大不应期与室上速周长的比值,所有对象均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速,并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观察两组病人房颤的发生情况。结果房颤组与无房颤组的室上速周长分别为(326±9)ms,(331±11)ms,P>0.05。在窦性心律与室上速发作时,房颤组的心房不应期离散度均较无房颤组增加,房颤组的心房大不应期与室上速周长的比值比无房颤组明显增加(P<0.05)。房颤组的心房大不应期比无房颤组增加(P<0.05),但却发生在心房的不同部位。结论 (1)室上速合并房颤与室上速周长无明显关系。(2)心房不应期离散度是室上速合并房颤发生和维持的一个重要机制。(3)心房大不应期与室上速周长的比值可能是室上速诱发房颤的另一个机制。

  • 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监测

    作者:张绪国;张群林;葛永贵;周荣华;陈立新;许大国

    目的为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监测的经验。方法 1996年11月至1999年7月在我科作冠状动脉介入术共413例患者,回顾性总结术中的压力及心电监测等结果。结果 1例广泛心肌梗死反复发生室颤经多次除颤后未能抢救成功死亡,造影剂反应15例,严重心律失常(心脏停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17例,低血压6例,导管打折2例,经相应处理后好转。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有风险,但只要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注意压力及心电等监测指标的变化,及时找出原因,积极处理,就能保证手术安全进行。

  • 经皮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卢才义;魏璇;黄丛春;刘朝中;毛树森;朴龙松;刘姝英;杨淑惠;齐志荣

    目的初步评价采用钬:YAG激光器及其导管系统对冠心病患者行经皮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治疗(PMR)的方法学和临床疗效。方法 14例病人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3.3±7.5)岁,心绞痛史(7.3±7.0)年。病例选择标准:①药物治疗无效的Ⅲ、Ⅳ级心绞痛;②冠状动脉病变不宜作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③左室射血分数(LVEF)≥45%;④6个月内无心肌梗死病史;⑤心电图、平板试验或ECT检查有心肌缺血证据;⑥超声检查左室壁大舒张期厚度≥8 mm。操作方法:先作RAO 30°和LAO 60°左室造影,冻结在大舒张期作为定位参照;将激光系统心电同步调整在T波易损期前30 ms,校正实际激光能量;经大腔引导管送入激光导管,对缺血左心室壁进行激光打孔,深度控制在6mm以内;在屏幕上标示出打孔部位和序号以保护打孔均匀。随访观察心绞痛级别、心电图、心脏超声、ECT、心肌酶等。结果每例平均打孔(17.5±4.1)个,发放脉冲(68.1±9.3)个,能量(135.8±18.2)J.PMR操作中病人无不适,操作时间(87.5±24.3)min,X线透视时间(23.5±7.6)min。未发生心包填塞等并发症。随访(4.9±1.4)个月,心绞痛平均下降2.4级,药物减少2.1种,缺血心壁减少0.9个,运动耐量提高(P<0.05)。结论 PMR是治疗顽固性心绞痛和改善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操作方法简单实用,可防止心脏穿孔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 右冠状动脉成形术306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斌;靳立军;陈纪言;周颖玲;黄涛;乌汉东;李瑜辉;罗建方;陈传荣

    目的分析评估右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的特点。方法总结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行右冠状动脉PTCA和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306例。结果对306例右冠状动脉的338处病变行PTCA和支架置入术;17例失败,手术成功率为94.4%,支架置入成功率98.8%。其中严重夹层撕裂7例(包括2例急性心肌梗死和1例死亡),因开口异常被迫中止手术1例,导丝不能通过闭塞病变9例,心包积血死亡1例,并发急性血栓形成2例,支架远端再撕裂2例。结论右冠状动脉因其开口位置和方向变异相对较大,走向和分支等解剖具有不同的特点,行PTCA和支架置入时必需考虑其特点,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血管性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肖帅真;刘莉;王晓非

    梗塞相关动脉(IRA)早期开通仍然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有效的治疗措施。但由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存在,IRA血流的恢复并不能保证心肌组织的再灌注。溶栓治疗后,抬高的ST段早期恢复和CK峰值提前,被认为是成功再灌注的指标。IRA再通导致CK峰值提前,我们假设此二项指标的不一致,反映了血管再通与心肌再灌注的差异。为了证实此假设,我们比较了心肌梗死溶栓后CK峰值提前,有或无ST段早期恢复患者的临床结果的差异及意义。

  •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300例回顾分析

    作者:栗印军;周晓龙;邓重信;李占全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经验和教训,以利提高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3年4月~1999年8月共治疗300例RFCA。快速心律失常类别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78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01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13例;阵发性心房扑动(AF)7例;快心室率(≥100次/分)心房颤动房室结改良1例。均先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寻找佳靶点进行消融。结果消融总成功率为97.3%,总复发率为3.4%,并发症发生率1.7%,无死亡病例。结论射频消融已成为快速心律失常简捷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有目的地预测和降低并发症,识别和正确处理特殊病例,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 不同类型及年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对比分析

    作者:徐少平;李鲁光;沙鸥;左淑梅;徐泽昌;肖竟;张树林;葛全栋

    回顾性地对不同类型及年龄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临床表现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1991年5月~1999年5月间,共有560例住院的冠心病患者或疑诊冠心病者接受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冠脉存在≥50%的有意义狭窄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80例患者入选本研究。男性160例,女性20例,年龄28~78(56±10)岁。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及心肌梗死(MI)组。另外,对其中年龄<45岁(年轻组)及>65岁(老年组)的患者也进行了比较分析。

  • 健康儿童心率变异性长程时域指标的

    作者:李筠;周爱卿;朱敏;黄美蓉;杨健萍;王红平;张海燕

    目的探讨健康儿童心率变异性(HRV)长程时域指标的特点。方法对266例健康儿童HRV24小时长程时域指标(SCL、SDNN、SDNNindex、SDANN、RMSSD、三角指数)进行不同年龄、性别及与成人正常参考值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儿童不同性别组间HRV差异无显著性;②儿童不同年龄组间虽心动周期(或心率)存在差异,但HRV差异无显著性;③儿童组与成人正常参考值中SDNN、SDANN、RMSSD存在有差异显著性,RMSSD在儿童中明显高于成人组。结论 SDANN、SDNNindex是反映交感神经功能的敏感指标,而RMSSD更能反映迷走神经功能,可见儿童的自主神经功能较成人活跃,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即自主神经功能的减退,尤其是迷走神经的紧张性抑制功能明显减退。

  • 应用经胸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评价支架术前后冠脉血流储备

    作者:王祥;曾秋棠;毛奕;冯义柏;曹林生;刘俐;王建文;杨娅;谢明星

    目的采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观察支架术前后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评价其对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影响。方法 22例冠心病患者(男18例,女4例),平均年龄(53.2±6.7)岁。对狭窄的冠状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各置入一枚支架。分别于木前、术后72 h内采用经胸多普勒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记录狭窄远端静息舒张期血流峰速(r-Vd)、注射潘生丁及等长握力实验时大舒张期血流峰速(d-Vd)及CFR。结果 22例患者行支架术均获成功,狭窄率由术前(83.5±8.9)%,降至术后(5.2±9)%(P<0.05)。20支冠脉获得理想多普勒频谱(检出率90.9%);支架术后r-Vd较术前r-Vd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静脉注射潘生丁后大d-Vd及CFR均较术前明显增加[(0.92±0.22)m/s vs (0.52±0.18)m/s,2.94±1.16 vs 1.88±0.40,P均<0.01]。30%患者术后CFR仍<2.0,此组与CFR≥2.0患者组比较,支架术后r-Vd明显增高[(0.45±0.19)m/s vs (0.27±0.12)m/s,P<0.05]。少数患者(约18%,4/22)术前出现心绞痛,头昏等不适,静注氨茶碱或(和)含化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结论支架术能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储备。采用经胸多普勒冠脉血流显像技术结合潘生丁、握力试验是一可行的无创性评价冠心病患者冠脉血流储备及介入治疗疗效的新方法。

  • 老年急性初发心肌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对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赵玮;祁芸芸;欧阳福珍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对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76例老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前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两组,有心绞痛发作组42例,无心绞痛发作组34例,观察其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心功能和病死率。结果心肌梗死前有心绞痛发作组的心原性休克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心肌梗死前无心绞痛发作组(分别为33.3% vs 58.8%,2.4% vs 23.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LVEF和E/A有心绞痛发作组高于无心绞痛发作组(分别为0.52±0.056 vs 0.45±0.03,0.86±0.29 vs 0.54±0.3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肌梗死前有心绞痛对老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有保护作用,可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

  •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的诊断分析

    作者:盛琴慧;高炜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MI)后影响室壁瘤形成的因素以及临床常用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经左心室造影证实的23例MI后并发室壁瘤的患者,比较其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ECHO)、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前降支病变,三支病变者占65.2%,仅17.4%患者的侧支循环达到Ⅲ级。ECHO阳性者为17.4%,而ECG可达82.6%。结论多支病变且侧支循环不良的患者MI后易并发室壁瘤,ECG较ECHO对室壁瘤的诊断更敏感。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对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及肌钙蛋白T的影响

    作者:刘海波;高润霖;陈纪林;杨跃进;秦学文;乔树宾;姚民;吴永健;宋杰;陈在嘉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CS)对血液C反应蛋白(CRP)及肌钙蛋白T(TnT)的影响,并探讨CRP与TnT的关系。方法选择1999年1月至4月在我院行C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n=64),同时选择一组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作为对照(n=28)。分别于CS或CAG术当天及术后第二天清晨采集空腹血进行血液CRP及TnT水平的测定。结果 CS组患者术后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1);TnT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32)。CAG组患者,造影后血液CRP及TnT水平与造影前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液CRP水平升高。CRP的升高不是心肌坏死所引起,而可能是CS治疗局部炎症反应的一种表现。

  • 尿激酶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言镇;郭松鹏;李善孝;蔡跃红;赵新祥;陈立辉;坚永彬;刁秀芳

    目的观察尿激酶天普洛欣(UKTP)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994年1月至1999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02例老年AMI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70岁组(117例),65~69岁组(152例)和65岁组(233例),观察临床疗效,副作用及病死率等。UKTP剂量为200万U至300万U,采用Bolus法30 min内给药。结果 (1)按临床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标准,三组再通率依次为70.9%,79.6%和81.5%,≥70岁组与65岁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再通率为78.5%。(2)5周病死率分别为3.4%,3.3%和3.0%,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总病死率为3.2%。(3)轻度出血发生率三组分别为17.9%,16.4%和16.3%,组间亦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中度出血发生率为0.9%,0.7%和1.3%,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无脑出血者。出血总发生率为17.7%。(4)≥70岁组和65岁~69岁组EF均显著降低(P<0.01,0.05)。结论对高龄AMI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

  • 床旁紧急安置VAT临时起搏器一例

    作者:郑亚西;范寿年;蔡运昌;刘君实

    患者男,54岁。因胸闷伴持续性心前区压柞样疼痛10 h入院,体检:血压100/70 mm?Hg(1 mm?Hg=0.133 kPa),面色灰白、心率80次/分,心音低钝,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ST段Ⅱ、Ⅲ、aVF导联呈弓背向上抬高0.3 mV,Ⅱ、Ⅲ、aVF导联呈病理性Q波;心肌酶谱:CK 299 U/L、CK-MB 121.7 U/L、LDH 1?289 U/L。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入院后予心电监护、镇痛、吸氧、保护心肌等治疗措施。入院后16小时,患者心电监护突然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频率70次/min,心室率35~40次/min,血压下降至60/30 mm?Hg。紧急给多巴胺40 mg。异丙肾上腺素0.2 mg分别于5%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血压上升维持在110/60 mm?Hg,心率上升维持在50次/min左右,入院后24 h床旁紧急安置临时心脏起搏,两穿刺点间相距0.5 cm。穿刺后分别插入7F动脉鞘并经鞘分别插入两根四极电极,电极尾端接心电图机V1导联,在V1导联心电图指引下先将一电极送至右室;再送另一电极于右心房中部,连接的V1导联P波为正负双向。

  •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致劳力型心绞痛一例

    作者:姚素波;常红;贺勇;张立;黄德嘉

    患者男,41岁。因反复心前区紧缩不适感4年,加重4个月入院。患者4年前每次劳累后(如上楼、跑步)自觉心前区闷痛不适,紧缩感,嘴唇他人看见发绀。到当地医院就诊除血脂高外,余心电图、超声心动图、Holter均无异常。给予药物治疗症状无好转。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来本院诊疗。检查:肥胖体型,血压120/70 mm?Hg(1 mm?Hg=0.133 kPa),唇无发绀,双肺听诊正常,心界不大,心率70次/min,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该患者有长期大量吸烟史(3~5包/d)。心电图:正常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心脏各腔室及运动未见异常。

  • 支架术综合治疗冠状动脉并双肾动脉狭窄一例

    作者:郑宏;刘加立;王海霞;冯骏;T.Corcos P.de cussin

    患者男,74岁,心绞痛发作收治入院。该患者患劳力性心绞痛病史3年,高血压病史1年,血压为160~180/95~110 mm?Hg(1 mm?Hg=0.133 kPa),此次发病时血压为170/110 mm?Hg,血清肌酐为1.4 mg/dl。冠状动脉及肾动脉造影示冠脉双支病变,前降支近中段偏心狭窄约90%, 左回旋支中远段弥漫狭窄约75%,右冠脉正常。左室射血分数为70%,左右肾动脉开口处限局性狭窄分别为80%及60%(图1A,B)。先行左前降支支架术(NIR 16 mm)及回旋支PTCA成功,术后四周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再狭窄,逐行肾动脉介入治疗,测左右肾动脉垮病灶压差分别为56及39 mm?Hg,先行左肾动脉球囊扩张术(PTRA),残余狭窄约50%,跨病灶压差为31 mm?Hg,故置入一只长15 mm Palmaz支架,用直径6 mm球囊扩张两次,压力分别为12和14个大气压,扩张后狭窄及压差消失,然后行右肾动脉PTRA,出现夹层(图2A),遂另置入一15 mm Palmaz支架,用5 mm直径球囊扩张3次,压力为8、12、16大气压,扩后无跨病灶压差,造影示右肾动脉残余狭窄<;法国Parly 2心脏病介入中心(T.Corcos,P.de cussin)10%(图2B)。术后患者血压降至160/90 mm?Hg。随访8个月,无心绞痛复发,血压150/90 mm?Hg,血清肌酐1.3 mg/dl。

  • 纵隔放疗诱发左主干狭窄一例

    作者:旅朝霞;方唯一;任含平

    患者女,35岁。以劳累后胸闷痛一年,加重一个月收入院。1993年因何杰金氏病行放射治疗(纵隔10 NWX DT 5?600 cby/28次/38天)。1994年曾诊断放射性肺炎治疗后痊愈。1999年初出现劳累后胸闷痛,休息片刻症状缓解。入院前一个月轻微活动即剧烈胸痛,向左肩放射,面色苍白,冷汗,持续10分钟左右,服用硝酸脂类药物有效。10年前发现高血压(160/100 mm?Hg),近2年一直服用降压药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未服用避孕药。入院检查:血压120/70 mm?Hg,颈静脉无充盈,心界不大,心尖部闻及II级收缩期杂音,心律整。双肺(-),肝脾未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舒张内径(左室长轴切面)45 mm;EF53%;二尖瓣前、后叶及主动脉瓣右瓣均反光增强,并轻度返流;心尖部及侧壁下段运动减弱。住院中心绞痛多次发作,发作时ECG: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0.3~0.4 mV;aVL、V2、V3导联ST段上抬0.1~0.2 mV,10 min后V2~V6导联T波深倒。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90%狭窄,置入Biodiv Ysio支架(3.5 mmⅹ18 mm)。术后心绞痛完全缓解出院。

  • 肌肉电转促血管形成素-1基因治疗大鼠下肢血管闭塞病

    作者:姜宁;高炜;王日胜;朱建健;郭艳红;王建;朱国英;沈冬;陈光慧;汤健

    目的观察肌肉电转促血管形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基因对大鼠下肢血管闭塞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制作大鼠下肢血管闭塞病模型,通过电转Ang-1进行基因治疗,以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Ang-1基因的表达,应用微血管计数、血管造影技术及相关临床指标观察Ang-1基因导入大鼠体内的生物学效应。结果(1)肌肉电转pcD2Ang-1基因可在大鼠局部转基因肌肉组织高效表达Ang-1;(2)转pcD2Ang-1基因组大鼠下肢肌肉组织新生血管及侧支循环数目明显多于同期空载质粒对照组。结论转Ang-1基因可促进大鼠局部组织新生血管形成和侧支循环建立,恢复闭塞部位血供,从而有效治疗血管闭塞病。

  • 支架携带放射性核素能力的实验研究

    作者:江洪;黄从新;王洪如;漆曙辉;唐其柱;李庚山

    目的携带放射性核素32P的支架是实施冠状动脉(冠脉)局部放射治疗以预防再狭窄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研究采用一种新的支架包被方法,以评价其携带放射性核素的能力。方法自行研制的四种核素32P支架:血浆包被32P支架、明胶包被32P支架、32P直接涂层支架、32P静脉包被支架。每种6支,均含32P胶体10 μCi。置于压力为90 mm?Hg的流水管中冲洗。冲洗前和冲洗后1、4、14、21 d各取1支架测定放射活度。放射性包被支架制作的同时,留置5份5 μCi32P胶体液作为自然衰减对照品,于1、4、7、14、21 d后各取1份32P胶体液,测定其放射活度。4只犬每只犬冠脉内置入同样方法制成的血浆包被32P支架2个,于术前和术后1 d、2周、7周、10周测定放射活度。3只犬冠脉内置入自体静脉包被32P支架1个,于术后1、2、3个月测定放射活度。结果流水冲洗实验示:四种支架冲洗前携带32P放射活度分别为4.81、4.32、1.96、4.82 μCi,冲洗21天后放射活度分别为0.33、0.12、0.01、1.34 μCi,血浆和静脉包被支架时间-放射活度变化曲线接近于自然衰减曲线。冠脉置入支架实验示:4条犬每只犬均成功置入血浆包被32P支架1个,术后1天、17天、7周、10周支架残留的放射活度分别为4.98、1.71、0.52、0.09、0.03 μCi;3只犬中1只犬成功置入1个静脉包被32P支架,70天处死测定其放射活度为0.3 μCi。结论血浆和静脉包被支架均有较好的携带核素能力,抗冲洗能力强。血浆包被支架制备简便,置入冠脉可行,置入机体可达到有效治疗剂量。

    关键词: 支架 放射性核素32P
  • L-精氨酸抑制球囊损伤后大鼠血管内膜增生的机制研究

    作者:聂晓敏;刘瑞云;黄振文

    目的探讨L-精氨酸抗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机制是否与影响球囊损伤后血管中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2(CDK2)、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有关。方法 21只大鼠随机分为S组(假手术组),C组(球囊损伤对照组)及L组(球囊损伤+L-精氨酸组)各组n=7。术后14 d采血测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并处死大鼠取其胸主动脉,测新生内膜面积,采用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法测CDK2、CyclinE和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组的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S组,与C组相比,L组的血浆NO水平增高(P<0.01),新生内膜面积减少59.1%(P<0.01),CDK2、CyclinE及PCNA的阳性表达指数分别降低36.1%,46.3%和76.2%((P均<0.01)。结论 L-精氨酸抑制球囊损伤后血管中CDK2、CyclinE及PCNA的高表达可能是其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临床研究

    作者:袁龙;DrAlexander Black

    作者在澳洲进修期间,总结了237例门诊冠状动脉造影病人,用4F动脉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其结果如下:1.对象与方法:病人237例,男性146例,女性91例,平均年龄60.6岁。常规选右股动脉为穿刺点,插入4F动脉鞘后给予2?000 U普通肝素,随后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及心室造影。均用4F造影管。术后拔除动脉鞘,压迫止血10~15 min,止血后60 min病人下床活动,120 min后病人回家,家中电话随访48 h。不宜早期下床的病人有:术区血肿>5 cm,需紧急介入治疗或用肝素治疗者,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有明显不舒服。

  •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103例冠心病临床观察

    作者:刘传木;张明哲;田明坤;乔鲁军;陈宝霞;董希昌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有效的方法。我院自1996年1月~2001年3月共做103例PTCA术,置入135枚支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接受PTCA和支架置入术治疗103例冠心病病人,男86例,女17例,年龄34~76(平均56.93±9.22)岁。不稳定性心绞痛54例,心肌梗死4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2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7例),合并高血压53例,高脂血症者41例,糖尿病者18例,吸烟史者36例,饮酒史者50例;冠脉造影示:单支血管病变57例,双支血管病变33例,3支血管病变13例;LAD狭窄(70%~100%)为66支,RCA狭窄52支,LCX狭窄29支,对角支狭窄3支,完全闭塞23例(RCA 10例,LAD 11例,LCX 2例)。ACC/AHA冠状动脉分型属于A型35例,B1型17例,B2型10例,C型41例。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评价

    作者:刘向儒;黄国金;谭小军;何建文

    从1997年始我院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符合经常规卧床休息及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和阿司匹林治疗无效的UA患者。选择住院患者27例,男21例,女6例。初发心绞痛9例,恶化性劳力性心绞痛12例,梗死后心绞痛6例。合并高血压18例,高血脂21例,糖尿病8例,吸烟20例。

  • 阿霉素心脏毒性的QT离散度分析

    作者:陈德芳;蔡丹;曹明芳;官文芳;吴剑容;薛秉文

    阿霉素(adruamycin,ADM)是一广谱、高效抗肿瘤抗生素。但它的心脏毒性成为限制其应用的重要因素。探寻新的监测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对象和方法收集1996年3月至2000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肿瘤患者81例,其中男59例,女22例,年龄19~65(46.6±6.2)岁;临床诊断:淋巴瘤31例,乳腺癌28例,肺癌7例,其他5例。均为首次入院用ADM经静脉作全身化疗,化疗后用量达到400 mg以上者。随机任选42例同时用辅酶Q10或/和维生素E保护心肌。用日产铃谦1203型机描记六通道同步12导联心电图进行分析。每例取用药前,ADM剂量<100 mg,>200 mg,>400 mg时心电图,由专人负责测量。用均数t检验作数据处理。

  • 药物涂层支架:梦想与现实

    作者:

    自从Serruys等教授去年发表了Rapamycin涂层支架的初步临床效果评价之后,冠心病介入治疗界为之振奋,人们似乎找到了治疗支架后再狭窄的好的方法,各医疗器械公司也纷纷推出开发各种药物涂层支架的计划,那么现在到底已发展到了什么地步呢? 目前,正在开发药物涂层支架的公司很多,所用药物有:Rapamycin,Taxol,PC,肝素,NO等。这些药物作用机制不同,所产生的问题也各异。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